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和定义。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大危机对现代经济学的启示。
1.2 教学内容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和背景。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后果。
经济大危机对现代经济学的启示。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利用相关资料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二章:经济大危机的起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起因。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大危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2 教学内容经济大危机的起因,包括股市泡沫、银行信贷、经济政策等。
经济大危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包括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利用相关资料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三章:经济大危机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大危机的严重性和持久性。
3.2 教学内容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包括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国际贸易减少等。
经济大危机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社会不稳定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利用相关资料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四章:经济大危机的应对措施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使学生认识到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困难和挑战。
4.2 教学内容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包括财政刺激政策、货币政策、国际合作等。
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国际协调的难度等。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利用相关资料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五章:经济大危机的启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对现代经济学的启示。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大危机对经济政策和经济学的挑战和影响。
5.2 教学内容经济大危机对现代经济学的启示,包括市场不完全性、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性等。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经济大危机。
3. 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其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1920年代的经济繁荣与泡沫。
2.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1929年股市崩盘。
3.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供需失衡、信用紧缩、全球化影响等。
4.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失业、贫困、通货紧缩等。
5. 经济大危机的应对措施:政府的干预与新政、国际合作的尝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原因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大危机中的具体事件,如美国的“新政”。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大危机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提供关于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资料、书籍等。
2.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相关图表、数据等。
3. 网络资源:获取有关经济大危机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1920年代的经济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1929年股市崩盘的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经济大危机期间的具体事件,如美国的“新政”,让学生了解政府干预的效果。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其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七、课间休息:1. 给学生提供10分钟休息时间,让他们放松身心,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课后作业:2.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大危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如理财观念、消费习惯等。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特点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a. 1929年股市崩盘b. 全球经济衰退2.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a. 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b. 金本位制崩溃c.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3. 经济大危机的特点a. 范围广:全球范围内b. 持续时间长:长达四年c. 破坏力巨大:失业率飙升,企业倒闭,民生疾苦4.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a. 国际关系紧张:贸易战、货币战b. 政治动荡:各国政权更迭,极端主义抬头c. 社会问题:饥荒、贫困、疾病5. 经济大危机的启示a. 经济政策需注重实际,避免过度投机b.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c. 关注民生,保障民众基本生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特点、影响及启示。
2. 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对国际关系和社会政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特点、影响及启示。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经济大危机对国际关系和社会政治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大危机。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和原因。
2. 第二课时:分析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3. 第三课时:讨论经济大危机对国际关系和社会政治的影响。
4. 第四课时:讲解经济大危机的启示。
5. 第五课时: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包括书籍、文章、档案等,用于提供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背景和详细信息。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视频、图片、统计数据等,增强课堂的视觉效果和信息量。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爱民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经济大危机的其他方面,如文化、社会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经济大危机的其他方面,如文化、社会等。
(2)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探讨经济大危机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关注以下问题:
(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案例剖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政策及其效果。
(5)总结提升:对经济大危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四)课堂练习(500字)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原因、特点以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3.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增强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危机的背景:1929年之前的经济状况2. 经济危机的爆发:1929年股市崩盘3. 经济危机的原因:供需失衡、信用体系崩溃、全球化影响等4. 经济危机的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巨大5. 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背景、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危机的背景、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危机中的典型事件,如股市崩盘、企业倒闭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1929年经济危机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经济危机中的典型事件,如股市崩盘、企业倒闭等。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5. 总结:强调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从中汲取的教训。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他们对经济危机的理解程度。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检查学生对经济危机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七、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研究其他时期的经济危机,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分析比较两次危机的异同。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经济危机期间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如政府、企业、工人等),讨论他们可能的应对策略。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如经济危机期间的报纸、杂志、政府报告等,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情况。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理解这次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大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来认识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和解决。
3. 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刻教训,提高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和原因:1929年股市崩盘、全球生产过剩、农业危机、货币政策失误等。
2.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失业率上升、生产下降、贸易萎缩、社会动荡等。
3. 各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美国的“新政”、德国和日本的军国主义扩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等。
4. 经济大危机的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等。
5. 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政策制定者的失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应对措施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大危机对各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美国、德国、日本等各国在经济大危机中的应对策略及其效果。
4.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与经济大危机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有关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内容。
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1929年股市崩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应对措施等。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大危机对各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4. 案例分析:分析美国、德国、日本等各国在经济大危机中的应对策略及其效果。
5.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与经济大危机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
2.2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教案5篇范文

2.2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2.2 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2.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3.掌握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4.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3.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标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各有何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这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出示课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对稳定的时期)繁荣及其崩溃:(1)这一时期经济增长迅速快的表现是什么?师:这一时期的经济可以用“繁荣”来形容了。
这一切使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认为资本主义取得了“永久的稳定”当年就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他将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话音落下不久,爆发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1)原因师讲解:①销毁商品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
在当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较比较之下,人民的而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部出去,引起产品积压。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间的经济大危机,把握其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思考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3. 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背景知识教师简要介绍1929年经济大危机之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包括战后恢复、美国繁荣等。
3. 分析危机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金融、生产力、消费等方面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4. 讲解危机过程教师详细讲解经济大危机的发展过程,包括股市崩溃、失业率上升、生产下降等。
5. 讨论危机影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分析危机应对措施教师介绍美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如“新政”、恢复信心等,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的效果。
3. 讲解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教师详细讲解经济大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4. 分析危机启示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大危机中吸取教训,思考如何避免类似危机的发生。
5. 总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材或历史书籍:用于提供详细的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
2. 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用于丰富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
知识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把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思考
探究综合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讨论分析
评价人物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除此之外,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期,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劳动人民因为失业而生活恶化,资本家却为了保持商品价格,宁可销毁商品,不愿救济贫民。
这充分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人文素养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
罗斯福本人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
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和《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