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一、引入1.学生早已经知道了大萧条和二战,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背后的经济因素是什么?2.问题引入: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家,你会如何应对这样的经济危机,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二、概述1.背景介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得不少企业家都感到了压力和困难。
2.问题指引:如何通过历史经验来解决问题?3.分析研究:了解和学习历史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三、主体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崛起和危害大危机是指1929年至1933年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暴退,也就是大萧条期间,是世界经济历史上一个异常严峻和长久的危机时期。
经济大危机的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性危机:影响全球,几乎每个国家都受到了影响。
•破坏性危机:使得全球的生产力、财富持续下降。
•长久性危机:没有明显的爆发时间点,影响持续时间极长。
2.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大危机的起因不是单一的,以下几个方面都对其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1.经济结构问题:工农业的比重不平衡;生产急剧增加,供应过剩,消费减少。
2.金融市场问题:信贷放松、股票炒作等问题,导致市场过热。
3.政府政策问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不干预使得市场不稳定。
3. 经济大危机的解决方案1.加大对工业和农业的投入,缩小产业结构差异。
2.重视与加强国际间合作。
3.改革金融政策,加强国家信用制度建设。
4.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刺激消费需求。
5.落实财政政策,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增长。
四、总结1.总结复习本次内容,强调学生对于经济危机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重要性。
2.课后作业:对于以上问题进行个人思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指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时间:2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和原因
1. 什么是经济大危机?
2.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课时: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 经济大危机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是怎样的?
2. 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有哪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俗解释经济大危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2. 分析历史上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如股市崩盘、金融危机等,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危机的深
层次原因。
第二课时:
1. 分析经济大危机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可能的危机。
2. 介绍历史上的一些成功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案例,帮助学生学习应对措施。
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示范,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概念和原因。
2. 以小组讨论或课堂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教学评估:
1. 利用课堂互动或讨论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理解和思考。
2. 布置作业或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历史经济大危机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历史上的经济大危机事件,并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当前社会可能面临的经济挑战和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发表自己对经济大危机的看法,引导其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不断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经济大危机的相关知识和应对能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爱民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经济大危机的其他方面,如文化、社会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经济大危机的其他方面,如文化、社会等。
(2)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探讨经济大危机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关注以下问题:
(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案例剖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政策及其效果。
(5)总结提升:对经济大危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四)课堂练习(500字)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理解这次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大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来认识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和解决。
3. 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刻教训,提高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和原因:1929年股市崩盘、全球生产过剩、农业危机、货币政策失误等。
2.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失业率上升、生产下降、贸易萎缩、社会动荡等。
3. 各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美国的“新政”、德国和日本的军国主义扩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等。
4. 经济大危机的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等。
5. 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政策制定者的失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应对措施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大危机对各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美国、德国、日本等各国在经济大危机中的应对策略及其效果。
4.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与经济大危机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有关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内容。
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1929年股市崩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应对措施等。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大危机对各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4. 案例分析:分析美国、德国、日本等各国在经济大危机中的应对策略及其效果。
5.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与经济大危机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大危机》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
本节课通过介绍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使学生了解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为后续学习罗斯福新政等历史事件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经济领域的专业知识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危机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掌握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危机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命运的责任感;认识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难点: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经济危机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授法:教师对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经济危机相关的历史事件、案例等资料。
4.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危机的起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济大危机教案

七、巩固复习。
同桌或小组可以相互提问。
八、课堂检测。
发放试卷,学生答题。
同桌互批,集体订正答案。
学生改正。
继续巩固。
板书设计:
九、作业与练习
1.一战后,被称为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是( )
A.1918-1923年 B.1924-1929年
C.1929-1933年 D.1933-1939年
4.美国政府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实行了( )
A.罗斯福新政 B.精兵简政
C.法西斯专政 D.门户开放
5.“……股票交易所里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一天内就有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千三百万股票被抛售出去,几天内,股票价格持续暴跌……”,以上情景发生在( )
A.1929年的华盛顿 B.1933年的纽约
C.1929年的纽约 D.1928年的伦敦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出示自学提纲。
1、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止年代是_____至_____年。
2、1933年,美国总统____上任,宣布实行____以摆脱危机困境。
3、罗斯福新政是在____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_____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4、《国家工业复兴法》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等,主要是防止______引起______。
学生用10分钟完成,边看边在书本上划
五、新授:
(一)、“繁荣”及其崩溃
1、谈话: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2、说一说: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小组讨论: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经济大危机期间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及其实际效果。
3. 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对法西斯主义兴起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分析经济危机背后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和原因:1929年股市崩溃、信贷紧缩、生产过剩等。
2. 经济大危机的过程:美国、欧洲和世界的经济状况变化、失业率上升等。
3. 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美国实行“新政”、德国和日本走向法西斯主义等。
4.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国际关系的紧张等。
5. 经济大危机的历史启示:对现代经济发展的警示、对政策制定的影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及其历史启示。
2. 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期间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各国政府在经济大危机期间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4. 视听资料法:播放与经济大危机相关的纪录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
2. 课堂测试:设计有关经济大危机的测试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1929年股市崩溃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背景和原因:详细讲解1929年股市崩溃的背景和原因,包括信贷紧缩、生产过剩等问题。
3. 分析危机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过程,包括美国、欧洲和世界的经济状况变化、失业率上升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布置成类似于经济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题型整理
1.简答题:请简述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起因和特点。
答案:起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激化,特别是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特点包括: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巨大,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量大幅下降。
2.论述题:请论述罗斯福新政对缓解经济大危机的作用。
答案:罗斯福新政通过一系列措施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对缓解经济大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措施包括:实行银行假日,阻止银行恐慌蔓延;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生产,提高就业率;实施《社会保障法》保障民生,减少社会不满;推动公共工程,创造就业机会;保护农民利益,恢复农业生产和市场信心。
3.比较题:请比较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异同。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大萧条时代:1929-1939》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罗斯福与新政》作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
-《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解读》作者:泰勒·柯文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背景、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大危机的知识点,掌握对经济大危机的理解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
主备
参与备课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
2.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
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很难理解,要通过举例子来说明一下。
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案)学生活动(学案)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
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
导入新课二、课堂教学:(一)、繁荣及其崩溃:1、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
荣”时期。
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繁荣出现的原因。
2、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
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教师指出危机发生的大致过程:恶性竞争--生产过剩—工厂倒闭—人们购买能力下降—其他行业产品积压,如此循环)注意:涉及一些难理解的经济概念,举例说明一下,不要过多涉及。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二)、重点问题探究:1、总结这次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2、分析归纳这次危机对世界产生的影响3、看导言框,思考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大量产品,从而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残酷,达成思想教育目标。
三、课内归纳小结:四、作业:基础训练相关知识一、导入新课:回顾旧知识,为新课教学准备基础。
二、课堂教学:1、看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繁荣出现的原因:(参考答案如下:良好的技术基础,无产阶级革命失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
)2、在教师引导下,理解经济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加深对经济危机本质的认识。
3、总结经济危机的特点:(特点一,范围广。
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另外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特点二,时间长。
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
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
特点三,破坏性大。
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二)、重点问题探究:1、总结这次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工人大量失业,销毁商品、生产破坏。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2、影响: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引发社会危机,政局动荡,资产阶级的统治面临巨大挑战。
3、资本家销毁商品,主要是为了保住高价格,以便于在经济恢复后把现在的损失成倍的赚回来。
培养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能力。
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