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大陆漂移说
《漂移的大陆》 知识清单

《漂移的大陆》知识清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大陆的分布并非一直如此固定不变,而是经历了漫长而神奇的漂移过程。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漂移的大陆”这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知识领域。
一、大陆漂移说的提出大陆漂移这一概念的提出,要归功于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时,意外地发现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吻合,就好像它们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于是,他大胆地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魏格纳的假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也遭到了许多质疑和反对。
毕竟,要让人们接受如此巨大的陆地能够移动的观点,在那个时代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1、轮廓的吻合最直观的证据就是各大洲的轮廓。
比如,南美洲和非洲的海岸线形状就像是拼图的碎片,能够完美地拼接在一起。
不仅如此,南极洲、澳大利亚与印度等大陆的边缘轮廓也存在着一定的吻合度。
2、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在不同的大陆上,发现了相似的地质构造。
例如,非洲的西部和南美洲的东部都存在着古老的褶皱山脉,它们的岩石类型、地层顺序和构造线方向都非常相似。
这表明这些地区在过去可能是连为一体的,后来由于大陆的漂移才分开。
3、古生物的相似性在相隔遥远的大陆上,发现了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
例如,在南美洲、非洲和南极洲都发现了一种名为中龙的淡水爬行动物化石。
中龙这种生物不太可能跨越海洋进行迁徙,所以它们在不同大陆上的出现,有力地支持了大陆曾经相连的观点。
4、冰川遗迹的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都发现了相同类型的冰川遗迹。
如果这些大陆一直处于现在的位置,那么它们所处的气候条件是不可能形成如此广泛而相似的冰川作用的。
只有当这些大陆曾经连接在一起,处于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时,才能够解释这些冰川遗迹的存在。
三、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1、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地球自转会产生离心力,这种力量使得赤道部分的地壳向外膨胀,从而推动大陆向两极移动。
2、潮汐力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也可能对大陆的漂移产生一定的影响。
初中地理陆地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陆地知识点汇总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没有被水覆盖的部分。
它包括大陆、岛屿和半岛等陆地形态。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陆地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的陆地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第一部分:大陆的形成和变化1. 大陆漂移理论:大陆漂移理论是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曾经是一个大陆块,后来分裂成现在的大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
2.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与大陆漂移理论相关的学说。
它认为地球的外部是由数块不断移动的岩石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之间会发生相互碰撞、分离和滑动。
3.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指地壳的变动和改变。
包括大陆的隆起和下降、山脉的形成和消亡等。
第二部分:地形和地貌1. 山脉和山地:山脉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山峰组成的地形,而山地则是由一系列山脉、山间盆地以及高原组成的地形。
2. 平原:平原是指相对平坦且广阔的地势,特点是海拔较低,地势平坦。
3. 高原:高原是指相对地势较高的地区,通常平均海拔都会超过500米。
4. 应力产生的地形:应力产生的地形包括褶皱山和断裂山等,它们是由板块的挤压和拉伸作用形成的。
5. 水蚀地貌:水蚀地貌主要是由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包括河谷、峡谷、河道等。
6. 风蚀地貌:风蚀地貌主要是由风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包括沙丘、戈壁、风成洞穴等。
第三部分:气候和植被1. 气候区划:根据不同的气候要素,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冷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和热带气候区等。
2.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包括纬度、海洋流和地形等,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3. 主要纬度带和气候类型:不同纬度带和气候类型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例如,赤道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季风地区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
4. 植被带:植被带是指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特定地区的植被类型。
例如,北极地区主要是苔原和冻土带,温带地区则是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第四部分:土壤和水资源1. 土壤类型:土壤可以根据其成分、结构和特性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备战中考:大陆漂移学说专题训练讲义

备战中考:大陆漂移学说专题训练讲义一、大陆漂移学说考点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用来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理论。
2、主要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原始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相关证据: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地质构造和古地层的相似性,古生物的相似性,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二、大陆漂移学说题型分析(2022·广西·博白县)读图“大陆漂移示意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2.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A.火山喷发引起的B.地壳运动引起的C.地震现象引起的D.气候变化引起的【答案】1.C 2.B【解析】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因此大西洋两岸即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C正确;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遗迹,都不能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ABD 错。
故选C。
2.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6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
可知,大陆漂移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引起的,B正确;火山喷发和地震也是地壳运动引起的,不是大陆漂移的原因,AC错;气候变化与大陆漂移无关,D错。
故选B。
根据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大陆漂移说科普知识

大陆漂移说科普知识
大陆漂移说是一种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它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
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
此外,海岸线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这也是大陆漂移说的一个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大陆漂移学说以轰动效应问世,却很快在嘲笑中销声匿迹。
虽然魏格纳找到的证据很多,但是如果别人找出一个反对这个科学理论的证据,比如大陆漂移的动力不足,这个学说只能叫做假说,而不是真正的理论。
当人们解释中龙、舌羊齿等古生物的分布时,依然用陆桥说来搪塞,虽然陆桥说显得很荒唐,但是当时人们认为,还有一种理论更加荒唐,那就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有人开玩笑说,大陆漂移学说只是一个"大诗人的梦"而已。
只有魏格纳还孤独地吟唱着自己的诗篇。
1930年魏格纳第四次深入格陵兰岛考察气象时,不幸长眠于冰天雪地之中,年仅50岁,他的遗体在第二年夏天才被发现。
他离去的早了一点儿,因为德国的一艘科学考察船刚刚从大西洋回国,带来了一个消息,在大西洋中间存在一条很长的洋中脊,那里有巨大的裂谷。
凭着魏格纳广博的学识,他将有可能找到解决大陆漂移动力问题的方案,洋底的移动会提供大陆漂移的线索。
可惜他与这个消息永远地隔绝了。
同许多超越时代的科学家一样,他又出生得早了一点,未能等到他的学说被世人接受的一天。
也许,只有人迹罕至的冰雪大陆,才能理解魏格纳生前的孤独吧。
魏格纳的灵魂被冰封在格陵兰的积雪中,大陆漂移学说则被尘封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无人问津。
北极黄河站: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2004年7月28日成立。
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是我国继南极长城、中山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初中地理:大陆漂移说精华版

大陆漂移说
• 现在的美洲、非洲、亚洲、欧洲、澳洲及南极 地区,在古生代是一个单一的大陆----泛大陆。花岗 岩质大陆像冰山在海洋中一样漂浮在玄武岩质基底 上。 • 由于潮汐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泛大陆 在中生代分裂成几大块,最先是美洲和欧洲、非洲 分离,中间形成大西洋,接着澳洲、南极洲和亚洲 分离,中间形成印度洋,移动大陆的前沿遇到玄武 岩质基底的阻挡,便发生挤压和褶皱,隆起为山、 而移动过程中脱落下来的大陆“碎片”,便成了岛 屿。这个漂移过程很缓慢,直到第四纪初期才形成 现今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轮廓。
证实
• 1984年,美国航空局使用激光和射电望远镜,第一 次精确测出了各大陆缓慢漂移的数据,为大陆漂移说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以大陆漂移说为基石,科学家又 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这些理论被认为 是地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魏格纳
魏格纳
• 魏格纳是学天文学和气象学出身的,25岁获气 象学博士学位;26岁加入丹麦探险队,赴格陵兰岛 从事气象学和冰川等科学考察,并参加了热气球远 航飞行;27岁回国任教于马尔堡大学,后又受聘赴 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任大气与地球物理学教授。他能 大胆假设,实属不易,不过这也说明了幻想是科学 的本质属性之一。 • 至于小心求证,这就是他的长处和优势之所在 了。魏格纳率领一个由他的同事和学生组成的小分 队,亲临实地进行科学考察,发现大西洋两岸不仅 轮廓相似,而且地层、褶皱山系与古生物群落都有 相似性。接着对整个南半球晚古生代冰川的分布、 流涉问题进行研究,小心地求证他的“大陆漂移” 的设想并进一步进行理念创新,提出了系统的大陆 漂移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 科学精神
• 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胡适
这是什么?
大陆漂移说
提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

陆→海
板
形成(裂谷 )、(海洋 )
块
运 动
( 海洋 )缩小/消失; 形成高大( 山脉 )
海→陆
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 板块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 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红海两侧的非洲板 块和印度洋板块发 生了张裂运动。
东非大裂谷
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与非洲
解释: 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喜因马为拉地雅中山海脉两是侧由的亚非欧洲板板块块和与印亚度欧洋 板块 发发生生碰碰撞撞挤挤压压运运动动形。成的。
活动
第一个提出地球
“活动论”的
人
是德谁国?科学家
魏格纳
他从地图上偶然 发现什么现象? 提出什么学说?
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德国气象学家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气象学 家魏格纳因病躺在病床上,目 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 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 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 吻合?”他的脑海再也平静不 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 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 是不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 作用才破裂分离的?大陆会不 会是漂移的?”
2.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 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坝 等,都证明了海陆分布是变化的而不是 固定不变的。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地球“活动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 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
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 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地球“固定论”
探究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2)四大洋中, 大西洋 在不断扩张, 太平洋在不断缩小。
(3) 印度洋板块挤入 亚欧 板块下方,板块 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地理归纳总结第5章知识点

地理归纳总结第5章知识点第一部分:大陆漂移在地理学中,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的大陆地壳在地球历史的某个时期内,以几乎不可察觉的速度相对于地球核的岩浆对流运动而改变地球表面的位置和形态。
大陆漂移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的岩石圈对流运动。
1. 大陆漂移的证据大陆漂移的最早证据来自于地质学家对大陆边缘的研究,发现不同大陆边缘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特征高度相似。
此外,各大洲之间许多生物化石和植物化石的相似性也支持了大陆漂移的观点。
2. 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的贡献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是大陆漂移理论的奠基人。
他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的概念,并通过对大陆边缘的地质和生物化石数据的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证据。
然而,当时他的理论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3.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对大陆漂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分为多个大板块和小板块,它们通过构造边界相互作用而导致地壳运动和地理现象的发生。
板块构造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大陆漂移现象,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第二部分:海洋扩张海洋扩张是指海洋地壳在洋脊中央以恒定速度自洋脊向两侧扩展的过程。
海洋扩张与大陆漂移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现代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1. 海底地形与构造海底地形主要包括洋脊、深海槽和海山等。
洋脊是地球表面上长而狭窄的山脊,是海洋地壳在海脊中央扩张产生的结果。
深海槽是地球表面上最深的地方,通常位于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带。
海山则是分布在海洋中的山脉,由于板块推动而形成。
2. 海底扩张的证据海底扩张的最早证据来自于对海洋地壳年龄的研究。
通过对海底岩石的采集和测年分析,科学家发现海底地壳的年龄随着离开洋脊越来越老。
这与海洋扩张的理论相吻合。
3. 热涌现象热涌是指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
在海洋扩张过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洋脊进入海洋地壳,使其得以扩张。
热涌现象在洋脊周围形成了一系列的火山和地震活动。
第三部分:地震和火山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重要形式,与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赤道穿过的大陆是____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填名称)。
(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填序号)。
(5)①、②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④、⑤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_____海峡。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C洋的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创立了____(学说)。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①③②④
4.台湾海峡海底有古森林遗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海水运动B.地壳运动C.气候变暖D.人类活动
5.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源于曾经在较低纬度地区,有茂密的森林;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①③②
9.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世界陆地边缘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10.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
13.读图a、图b及图c,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分析可知,门头沟区三家店北山上(海拔约600米)发现的昆虫幼虫化石,是昆虫幼虫当时掉进湖里死亡形成的。请简述从山上发现昆虫幼虫化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
(2)依据图b的猜想,南美洲与非洲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代表这一观点的学说,被称为__。
【详解】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说明了海陆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故C正确。故选2.A
【解析】
【详解】
【点睛】
该题考查世界大洲的分布和大洲分界线。读图分析即可。
13.该处曾经上一片海洋大陆漂移说板块张裂板块碰撞挤压板块交界处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
【解析】
【详解】
(1)门头沟区三家店北山上(海拔约600米)发现的昆虫幼虫化石,是昆虫幼虫当时掉进湖里死亡形成的,山上发现昆虫幼虫化石这一现象说明门头沟区三家店北山曾经是海洋。曾经的海洋变成了现在的陆地。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C
4.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假说。
3.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超级大陆称为泛古陆,后来,大陆开始分离,大约6500万年以前,北美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分离,大洋洲与南极洲最后分离,经过逐渐漂移,南极洲大陆最后移到了南极地带,目前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据此可知,图中顺序应为③④②①,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根据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进行分析解答。
初中地理知识点:大陆漂移说
一、选择题
1.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说明了
A.人类可以随意改变海陆的分布B.海陆是固定不变的
C.海陆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哪位科学家观察世界地图之后引发了思考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A.魏格纳B.哥白尼C.哥伦布D.麦哲伦
读下图,完成3~4题。
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图中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3)根据图c学说的观点,全球一些裂谷是____形成的,一些高大山脉是______形成的,世界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海域甲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4.读“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洲名称:①____,⑤____;
9.C
【解析】
【分析】
根据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陆地主要分别在北半球,只表明了海陆的分布特点,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A不符合题意;
12.东非洲南美洲大西①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解析】
【分析】
世界上71%是海洋,29%是陆地。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快,有七个大洲;海洋是连载一起的。共分为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详解】
(1)读图1,根据图中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可知,从东西半球看,甲半球是东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2)图中可知,这是大陆漂移说的几个证据(南美洲和非洲轮廓拼合,古老地层和动植物的相似性)。
(3)图c是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方向为相背运动,形成裂谷,裂谷会逐渐变大形成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为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海洋会不断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世界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1.观察下图,依据大陆漂移说分析现在的大西洋
A.最终将消失B.没有变化C.不断扩张D.不断缩小
二、解答题
12.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从东西半球看,甲半球是______半球。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表明了陆地轮廓的形状,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B不符合题意;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C符合题意;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是海陆变迁的证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理解记忆即可。
④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6.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C.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的遗迹
7.下列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A. B. C. D.
8.按时期先后,大陆漂移的正确顺序是
【详解】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图A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点睛】
本题考查大洲与大洋、海陆变迁。
5.A
【解析】
【分析】
根据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已知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源于曾经在较低纬度地区,有茂密的森林;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反映了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④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海陆的变迁;。故选A。
(4)从图中可知,甲是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有可能会形成新的大洋。
【点睛】
了解海陆变迁的因素,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4.北美洲亚洲太平洋印度洋非洲⑦巴拿马运河乌拉尔山脉土耳其大陆漂移说
【解析】
【详解】
(1)读图可知,①是北美洲,⑤是亚洲。
(2)图中大洋B是太平洋,D是印度洋。
(2)读图1可知,赤道穿过了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部部分。
(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大大西洋的两岸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创立了大陆漂移说。
(4)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大陆叫做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它位于图中的①大洲,即北美洲。
(5)读图2可知,,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依次为 a.乌拉尔山 b.乌拉尔河 d.里海 c大高加索山脉 e.黑海f土耳其海峡。
(2)读图1,赤道穿过了哪两个大洲的大陆?______和______。(填名称)
(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_______洋的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创立了大陆漂移说。
(4)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它位于图中的______大洲。(填序号)
(5)读图2,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依次为 a.乌拉尔山 b.乌拉尔河 d.里海 c.______e.黑海f._______。
10.D
【解析】
【详解】
以上各项证据中,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和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都是大陆漂移的证据,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