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作用单杆活塞式液压缸毕业论文正稿

双作用单杆活塞式液压缸毕业论文正稿
双作用单杆活塞式液压缸毕业论文正稿

v .. . ..

目录

设计题目---------------------------------------------------------------------------2

液压缸的选型---------------------------------------------------------------------2

液压缸主要参数的计算

液压缸主要性能参数-----------------------------------------------------2

缸筒内径(缸径)计算--------------------------------------------------2

缸壁壁厚的计算------------------------------------------------------------2

流量的计算------------------------------------------------------------------3

底部厚度计算---------------------------------------------------------------4

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4

主要零部件设计与校核

缸筒的设计------------------------------------------------------------------5

缸筒端盖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6

缸筒和缸体焊缝连接强度的计算--------------------------------------6

活塞设计----------------------------------------------------------------------7

活塞的密封-------------------------------------------------------------------8

活塞杆杆体的选择----------------------------------------------------------8

活塞杆强度的校核----------------------------------------------------------8

液压缸稳定性校核----------------------------------------------------------9

活塞杆的导向、密封和防尘---------------------------------------------9

致谢-----------------------------------------------------------------------------10

参考文献-------------------------

一.设计题目

双作用单杆活塞式液压缸设计

主要设计参数:

系统额定工作压力:p= 25(Mpa)驱动的外负载:F =50(KN) 液压缸的速度比:λ=1.33 液压缸最大行程:L =640 (mm) 液压缸最大伸出速度:λ=4 (m/min) 液压缸最大退回速度:v t =5.32(m/min) 缸盖连接方式:螺纹连接

液压缸安装方式:底座安装

缓冲型式:杆头缓冲

二.液压缸的选型

液压缸是液压装置中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往复运动的执行元件。按本课题设计要求,选取主要用于各种工程机械、起重机械及矿山机械等的液压系统的双作用单杆活塞缸液压缸。 三.主液压缸主要参数的计算 1、液压缸主要性能参数:

额定压力:根据设计要求,其额定压力为25MPa ,即P=25MPa 。 最高允许压力P max :也是动态实验压力,是液压缸在瞬间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 P max ≤1.5P=37.5MPa

活塞行程:根据设计要求,其行程为800mm.

液压缸最大退回速度 1.334 5.32

t v v λ==?=(m/min) 2、主液压缸缸筒内径(缸径)计算

根据液压缸的供油压力和负载,缸筒内径D 可按下列公式初步计算: 液压缸负载为推力:

)D m =

式中:F N

P 为液压缸的供油压力,一般为系统压力。

根据题目要求,取F 为30kN ,?为0.65,η为0.8,P 为16Mpa 并代入公式 则 又依据手册(

D=400mm 。 3、缸壁壁厚的计算

先暂取δ/D=0.08--0.3,即(7.2,27)δ∈则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max ()2[]

p D mm δσ≥

式中:D 为缸筒内径(m )

m ax p

为缸筒的最高允许压力(MPa )

][σ为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由于采用无缝钢管做缸筒(见结构设计部分),查手册有][σ=100--110MPa,取][σ=110MPa ,代入上面公式

则 由结果可知在所假设的范围内圆整,取为60mm 。 活塞杆直径的计算

0.2536253.6d m mm ====主 1000400.6()D mm =≈37.50.4

57()2110

mm δ?≥≈?

根据GB/T2346-1993,取标准d 顶=250mm

1、顶出液压缸主要性能参数:

额定压力:根据设计要求,其额定压力为25MPa ,即P=25MPa 。

最高允许压力Pmax :也是动态实验压力,是液压缸在瞬间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 Pmax ≤1.5P=37.5MPa

活塞行程:根据设计要求,其行程为800mm.

液压缸最大退回速度 1.334 5.32

t v v λ==?=(m/min) 2、主液压缸缸筒内径(缸径)计算

根据液压缸的供油压力和负载,缸筒内径D 可按下列公式初步计算: 液压缸负载为推力:

)D m =

式中:F N

P 为液压缸的供油压力,一般为系统压力。

根据题目要求,取F 为30kN ,?为0.65,η为0.8,P 为16Mpa 并代入公式 则

又依据手册(GB2348-80)对其进行圆整,取D=140mm 。 3、缸壁壁厚的计算

先暂取δ/D=0.08--0.3,即(7.2,27)δ∈则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max ()2[]

p D mm δσ≥

式中:D 为缸筒内径(m )

m ax p

为缸筒的最高允许压力(MPa )

][σ为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由于采用无缝钢管做缸筒(见结构设计部分),查手册有σ=100--110MPa,取σ

1000143()D mm =≈

σ=110M Pa ,代入上面公式

由结果可知在所假设的范围内圆整,取为27mm 。 活塞杆直径的计算

32

2

6

44250100.140.083833.142510

R d D mm P π??=-=-==??回主 根据GB/T2346-1993,取标准d 顶=80mm 4、流量的计算

液压缸流量根据下式计算:

设计要求中给定了活塞的平均速度: 当活塞杆外推时m v

=2.4m/min 而活塞的面积: 1A =2×/4D π 20.1256m ≈ 容积效率:取v η=1

根据公式得到活塞杆外推时的流量:

1q =130.1256 2.460100.3011

V A V η-???=?=快L/min

因为只使用外推方向,所以回程方向的流量从略。 5、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

当活塞杆全部外伸时,从活塞支承面中点到缸盖滑动支承面中点的距离 H 称为最小导向长度。

如果导向长度过小,将使液压缸的初始挠度(间隙引起的挠度)增大,影响液压缸的稳定性,因此设计时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最小导向长度。 对一般的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 H 应满足以下要求

H ≥ L/20+D/2

式中 L ———液压缸的最大行程; D ———液压缸的内径。

故确定液压缸的导向长度H=800400

240202

mm

+= 活塞的宽度B 一般取B =(0.6~1.0)D

37.50.12110

δ?≥

?

故确定活塞宽度B=0.7X400=280mm 缸盖滑动支承面的长度1l

当D >80 mm 时,取1l =(0.6~1.0)d 。 故确定缸盖滑动支承面的长度1l =0.6X50=30mm

为保证最小导向长度 H ,若过分增大1l 和 B 都是不适宜的,在缸盖与活塞之间增加一隔套 K 来增加H 的值。隔套的长度 C 由最小导向长度H 决定,即

C =H -(1l +B )/2=35mm

四、主要零部件设计与校核 1、缸筒的设计

缸筒的结构与端盖的连接形式、液压缸的用途、工作压力、使用环境以及安装要求等因素有关。端盖分为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将液压缸的活塞杠(柱塞)腔封闭,并起这位活塞杆导向、防尘和密封的作用。后端盖将缸筒内腔一端封闭,并常常起着将液压缸与其他机构件连接的作用。

缸筒与端盖的连接选用内螺纹形式,该形式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 缸筒材料

缸筒的材料,一般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冲击韧性。目前,普遍采用的缸筒的材料是热轧或冷拔无缝钢管。由于缸壁较薄,钢筒直径较小,故采用冷拔无缝钢管,采用通用材料为45钢。 查表可以得到:

缸筒材料的屈服强度s σ=484MP ; 缸筒材料的抗拉强度b σ=610MP ;

现在利用屈服强度来引申出:

选取安全系数n=3.6,则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σ]=s σ/n=484/4=121MPa 。

缸筒壁厚验算

液压缸的额定压力

[]2212

1()()D D p MPa D σ-≤

式中:D 1为缸筒外径且: D 1=D+2δ(mm ) D 为缸筒内径(mm )

D 为400mm ,D1为454mm ,将数值代入公式可得

而题目所给2527p MPa MPa =≤,符合要求。 2、活塞设计

活塞的材料

由于缸径较小,故选用45钢。 活塞结构的设计

活塞根据压力、速度、温度等工作条件来选用密封件的型式,而选定的

6226

212110[454400]2710454

p Pa ??-≤=?

密封件型式决定了活塞的结构型式。

常见的活塞结构型式分活塞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组合式制作和使用比较复杂,又因密封件的安装要求不是很高,而且缸径较小,故采用整体式活塞的结构型式,其密封件和导向环分槽安装。

形式如下图:

活塞的宽度一般由密封件、导向环的安装沟槽尺寸来决定,本课题,依据结构要求与密封件与导向件的结构,取活塞宽度B为280mm

5、活塞的密封

活塞的密封选用准则取决于压力、速度、温度和工作介质等因素。选用应用广泛的O型密封圈,由于工作压力大于10MPa,为防止密封圈被挤入间隙而损坏,故选用为副密封件为聚四氟乙烯(PTFE)的挡圈与主密封件组合在一起使用。这种组合式密封圈显著地提高了密封性能,降低了摩擦阻力,无爬行现象,具有良好的动态及静态密封性,耐磨损,使用寿命长、安装沟槽简单、装坼方便。活塞杆的设计

6、活塞杆杆体的选择

活塞杆的杆体分为实心杆和空心杆。空心杆多用于d/D比值较大或杆体内有位置传感器等场合。而实心杆加工简单,采用较多,故选用实心杆。

活塞杆的外端是液压缸用以与负载连接的部位,可根据液压缸的安装连接形式有多种结构形式。本课题因液压缸垂直安装且活塞杆下端要装压板,为方便连接,活塞杆外端采用外螺纹(带肩)形式。其外螺纹根据国家标准GB2350-80可选取M45?1.5。

活塞杆材料

1、因为没有特殊要求,所以选用45号钢作为活塞杆的材料,本次设计中活塞杆只承受压应力,所以不用调制处理,但进行淬火处理是必要的,淬火深度可以在0.5—1mm左右。

2、安装活塞的轴颈和外圆的同轴度公差不大于0.01mm,保证活塞杆外圆和活塞外圆的同轴度,避免活塞与缸筒、活塞杆和导向的卡滞现象。安装活塞的轴间端面与活塞杆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不大于0.04mm/100mm,保证活塞安装不产生歪斜。

μ

3、活塞杆外圆粗糙度a R选择为0.3m

4、因为是运行在低载荷情况下,所以省去了表面处理。

7、活塞杆强度的校核

由设计要求有液压缸最大行程L=640mm 已设计活塞杆直径为d=50mm 查手册有校核公式为[]

4F

d πσ≥

则249025/442.9110

mm ππ???=?

45mm 所以活塞杆满足强度要求 8、液压缸稳定性校核:

假设液压缸只承受轴向载荷,则它所承受的力F 不能超过使它保持稳定工作所允许的临界负载k F ,以免发生纵向弯曲,破坏液压缸正常工作。k F 的值与活塞杆的材料性质、截面形状、直径和长度以及液压缸的安装方式等因素有关。校

核公式为:k k F

F n ≤(式中k n 为安全系数,取3)

查相关手册别结合以设计数据,取k F =max .P A

则22590/453503

k k F KN F KN n π??=≈>= 所以液压缸的稳定性满足要求。 9、活塞杆的导向、密封和防尘

1、导向环

在液压缸的前端盖内,有对活塞杆导向的内孔,在这对内孔中装导向环。本设计选择非金属导向环,用高强度塑料制成,这种导向环的优点是摩擦阻力小、耐磨、使用寿命长、装导向环的沟槽加工简单,并且磨损后导向环易于更换。 3、防尘

使用DH 防尘圈,材料是聚氨酯,既有防尘作用,又有润滑作用。 4、缓冲装置

由设计要求选择的缓冲装置为杆头缓冲,缓冲由杆头和缸底部端盖共同作用。 5、排气装置

液压缸为双作用,故需要两个排气孔,分别设置在缸的两端。均取M16的排气阀,具体尺寸见装配图。 液压缸的安装

由设计要求有安装方式为底座安装,查相关手册,选具体安装方式为底面脚架安装,安装图形如下。

致谢

本学期我独立完成了双作用单杆活塞缸液压缸的设计,通过本次设计的锻炼,使我从中受益匪浅。了解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人员实属不易。不仅需要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

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大提升。在设计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借助老师和图书馆的帮助,我的设计比较顺利的完成,由于缺乏经验,设计并不是很完善。

在设计过程中也反映出很多问题,首先是设计经验十分不足,对于实际液压零件的要求和性能不甚了解,对于设计人员遵循的设计流程也不熟悉。另外本次设计的图纸绘制主要基于AutoCAD,在此过程中也多次遇到技术难题,使用制图软件不够熟练,日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

本次课程设计为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是一次对自己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汇总。本着认真、科学、严谨和提升自我的态度,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完成了设计任务。相信在本次设计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成果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派上用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