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储粮害虫
储粮害虫

印度谷螟是危害最大的蛾类之一,食性很广,几乎危害每一种植物性储藏物。
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成虫。据报道,利用K式或仿制圆筒式诱捕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TDA(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醋酸酯),诱蕊持效期2~3个月,4个月内一个诱捕器诱到成虫203头。
5.磷化铝熏蒸等防治措施,参看储粮害虫综合防治部分。
三、蚕豆象
图16-6 蚕豆象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被害状(引自《四川仓库害虫图册》)
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d,以成虫羽化后第3天产卵最多,每雌一生平均产卵152.3粒。
初孵幼虫先蛀食粮粒胚部,再剥食外皮。为害花生仁及玉米时,喜蛀入胚部,潜伏其中食害;为害干辣椒则是潜入内部蛀食,仅留一层透明的外皮。幼虫常吐丝结网封住粮面,或吐丝连缀食物成小团与块状,藏在内面取食。起初在粮堆表面及上半部,以后逐渐延至内部及下半部为害。幼虫行动敏捷,具避光性,受惊后会迅速匿藏。缺食时,幼虫会自相残杀。幼虫5~6龄,老熟后多离开受害物,爬到墙壁、梁柱、天花板及包装物缝隙或其它隐蔽处吐丝结茧化蛹。
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3~3.7mm,扁平长椭圆形,全体赤褐色,稍有光泽。头部扁宽,前缘两侧扁而突出,在复眼内侧无明显的脊。复眼较大,长椭圆形,黑色,从腹面看两复眼的距离与复眼横直径相等。触角11节,末3节膨大成锤状。前胸横长方形,前缘角略向下弯,并密生小刻点。小盾片横长方形。每鞘翅有纵刻点行10条。刻点行间着生小刻点。腹部腹面可见5节。雄虫前足腿节腹面基部1/4处有1卵形浅窝,并着生直立黄色毛丛。
3.过筛法除虫。
4.采用抗虫粮袋。
5.用肉桂、芸香、八角、茴香、黄杜鹃花、花椒、菖蒲等香料及中草药防虫驱虫。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

常有重要储粮害虫41 种〔一〕1. 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图1〕英文名: ric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 〕象甲科〔 Curculionidae〕。
形态特点: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面形态十分相像。
成虫体长 2.3 ~。
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反面不发亮或略有光彩。
触角8 节,第 2 一 7 节俭等长。
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
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 个红褐色斑,后翅兴盛。
雄虫阳茎反面均匀隆起,雌虫的“ Y"形骨片双侧臂尾端钝圆,双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惯:在世界不一样国家和地域一年发生 4 一 12 代。
在我国贵州省,一年 4 一 5 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 一 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 一 40d。
成虫于 4 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日产卵 2 一 3 粒,在适合条件下雌虫一世产卵多达576 粒。
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 4 龄。
在 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 4 d 一 6.5d ,幼虫期 18.4 d一22d,蛹期8.3 d一14d,预蛹期3d,达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 一 40d。
又据报导,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达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在 21℃下需43d,在 18℃下需 96d。
成虫寿命约7 一 8 个月,最多达 2 年之久。
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一 34℃,最适温度为26℃一 31℃;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一 100%,最适的相对湿为 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样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散布:内蒙古、四川、福建、江西、贵州、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213图1米象1.成虫;2.雄虫阳茎;3.雌虫“ Y 〞形骨片;2.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图2〕英文名: maiz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形态特点:成虫体长3~ 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反面稍有光泽。
十大重要储粮害虫基础知识

⼗⼤重要储粮害⾍基础知识1、⽟⽶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1)分布与危害⽟⽶象⼜叫⽶⽜⼉、⽜⼦、蛘⼦,象⿐⾍等,在全国和世界各国均有分布。
⽟⽶象⾷性复杂,喜⾷⽲⾕类及其它淀粉性植物,以稻⾕、⼩麦、⽟⽶、⾼粱受害严重,同时还能飞往⽥间危害粮⾷作物,是最严重的初期性害⾍之⼀。
(2)形态特征⽟⽶象成⾍圆筒形,体长3mm~4mm,暗褐或⿊褐⾊,⽆光泽,头部前伸成象⿐状(或称喙状)。
触⾓呈膝状8节。
有前翅和后翅,能飞。
每个鞘翅上有两个橙黄⾊或红⾊斑纹。
幼⾍体长2.5mm~3mm,乳⽩⾊,柔软肥胖、弯曲,⽆⾜型。
⽟⽶象与⽶象⼀般要通过外⽣殖器加以区别。
(3)⽣活习性⽟⽶象主要以成⾍越冬。
⽟⽶象产卵在粮粒内,幼⾍孵化后即在粮粒内部危害,经蛹期化为成⾍才爬出粮粒,被害粮粒⼏乎蛀成空壳。
⽟⽶象⽣长繁殖的最适温度约25℃~30℃,当温度在15℃以下或35℃以上时,⼀般就停⽌活动。
每年发⽣代数因地区不同。
成⾍较活泼,有上爬性、假死性、能飞翔、具负趋光性、趋温性、趋湿性,耐饥寒较强。
成⾍随分层粮温的变化⽽迁移活动。
2、⽶象Sitophilus oryzae(L.)(1)分布与危害⽶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地区,它严重为害各种⾕物及种⼦、⾕物加⼯品,还为害某些⾖类、油料、⼲果和药材等。
(2)形态特征该⾍与⽟⽶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分相似。
⽶象与⽟⽶象⼀般要通过外⽣殖器加以区别。
(3)⽣活习性⽶象⽣活习性同⽟⽶象,但⽶象耐寒、耐饥能⼒较⽟⽶象弱。
3、⾕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1)分布与危害⾕蠹⼜叫硬壳⾍,⾕长蠹,⽶长蠹,世界性分布害⾍,我国主要在南⽅各省较多。
⾷性复杂,⽲⾕类、粉类、⾖类、⼲果、中药材及⽵⽊器材等均能危害,以稻⾕、⼩麦、⾯粉最严重,也是初期性害⾍之⼀。
(2)形态特征⾕蠹成⾍体长2.3mm~3mm,圆筒形,暗⾚褐⾊⾄暗褐⾊,略有光泽。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发表日期:2009-10-27 [字体显示:大中小] [收藏] [打印] [关闭]常见储粮害虫成虫(一)玉米象(属鞘翅目,象虫科)危害:食性异常复杂,危害淀粉类植物达37科96种。
最喜食谷类,麦类、粉类、米类、油料、薯干等。
是我国重要的初期性储粮害虫之一。
成虫具有假死性,上爬性,群集性和负趋光性。
喜潮湿,善爬行,有飞翔力。
(二)米象危害:米象与玉米象同是储粮的危险性害虫。
(三)谷蠹危害:稻类、大米、麦类、玉米、高梁、薯干及破坏仓内木质结构和竹器。
成虫及幼虫蛀食粮粒内部,被害粮粒易被蛀成空壳。
大量繁殖时常引起储粮发热,使粮温高达37—38℃,是重要的初期性仓虫之一。
(四)竹蠹危害:木薯、薯干及仓库竹器设备。
被害物上蛀成许多孔洞,并排出粉屑。
(五)绿豆象危害:幼虫蛀食各种豆粒,尤以绿豆、小豆、豇豆被害最烈。
仓内、田间均能繁殖为害。
(六)赤拟谷盗危害:大米、小米、面粉、挂面、稻谷、小麦、玉米、高梁、豆类、油料、干果、药材、洒曲等。
是面粉厂主要害虫之一。
(七)长角谷盗危害:成虫、幼虫均为害破伤的原粮籽粒,如小麦、稻谷、玉米及加工品如大米、面粉。
在原粮中常在米象、谷蠹等蛀食性害虫已成的空洞粮粒内加害。
(八)麦蛾危害:麦类、玉米、稻谷及高梁等。
二米象目录基本资料特征描述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基本资料[中文名] 米象[学名] Sitophilus oryzae Linne[ 目] 鞘翅目[ 科] 象虫科[寄主] 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各种谷物。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贮存2—3年的陈粮,成虫啃食,幼虫蛀食谷粒。
[地理分布] 广布于全世界,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
编辑本段特征描述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
成虫啮食谷粒,幼虫蛀食谷粒内部。
危害米、稻、麦、玉米、高粱等。
成虫体长2.4—2.9mm,宽0.9—1.5mm,体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背无光泽或略具光泽。
头部刻点较明显,额前端扁平。
喙基部较粗。
触角着生于基部1/3—1/4处,顶端圆形。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常见的贮粮害虫有米黑虫、黄粉虫、玉米象、豌豆象、蚕豆象、绿豆象、麦蛾、谷蠧、螨类等。
主要防治方法:一、农业措施1、密闭防虫。
用坛、缸、囤等贮粮的,可用塑料薄膜封口,扎紧并用稀泥密封。
密封后,可利用粮食旺盛的呼吸作用,逐渐将氧气耗尽,造成一种缺氧后低氧状态,抑制害虫的繁殖,从而达到安全贮粮。
2、压盖防虫。
主要用于防止蛾类害虫,尤其是麦蛾。
将粮食压盖好,使蛾类成虫无法交尾产卵,不能繁殖出幼虫危害粮食。
压盖时间在新收的粮食入仓后立即进行。
将晒干的沙子装入麻袋或塑料袋,平整地铺放在粮面上,使压盖严、紧、密、实。
也可在平整的粮面上铺一层牛皮纸,纸上均匀压盖10厘米—15厘米的草木灰。
3、花椒防虫。
用一个小布袋,内装10—15克新花椒,放入贮粮的坛内,若是用缸、囤贮粮,可多放几袋,用盖盖好,可有效地防止害虫感染。
4、曝晒杀虫。
曝晒是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破坏虫体组织和生活机能,使害虫致死。
同时曝晒还具有防潮、防霉的作用。
小麦、玉米、豌豆、蚕豆等粮食有害虫可用此法。
选择炎热晴天,将粮置于容易升温的晒场上摊晒。
要薄摊勤翻,使粮温上升到48℃左右,并在这种温度下持续翻晒3—4小时,然后将粮食趁热聚堆,以保持堆内高温,即可将害虫晒死或闷死,待粮温下降到接近大气温度时,再除去杂质和死虫,然后入仓。
二、化学措施用于杀灭贮粮害虫的药剂要经过严格选择,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爆炸和燃烧;二是能杀死多种害虫,没有残毒或残毒极微。
目前农家使用的贮粮杀虫药剂主要是磷化铝。
此药有粉剂和片剂两种。
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产生磷化氢毒气,对害虫产生高效的毒杀作用。
1、粮面施药法要求粮堆高度在3米以下。
具体做法是先测量粮堆体积及仓房空间部位容积,计算出用药总量。
根据每个投药点粉剂不超过200克,片剂不超过300克的要求,计算出投药点。
投药点应均匀布置在粮面上。
每个投药点要放置不能燃烧的瓦钵、瓷盆等装药器皿。
家庭储存粮油小知识

一、家庭储存粮油科普小知识1.什么叫储粮害虫?常见的储粮害虫有玉米象、大谷盗、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谷蠹、印度谷蛾等。
来源大致有三个:一是粮食收获时就感染了害虫虫卵;二是装粮工具、器材等已经存在害虫和虫卵;三是储藏期间感染了害虫。
有些害虫将虫卵产在还未收获的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的穗上,孵化出来的幼虫随即钻进粮粒内部取食生活、生长、发育,并随着收获的粮食进入储存环节,在储藏1~2个月内不易被发现,结果是子而孙,孙而子地繁殖,粮食中害虫的数量便会不断增加,造成危害。
2.储粮有哪些简易的防虫法?(1)花椒防虫:用干净纱布包50克花椒放在贮存小麦或大米的缸中间(每50克花椒可储存小麦或大米200千克),可防虫。
(2)白酒储粮:把装有100克白酒的酒瓶,用纱布扎好瓶口,放入距缸底部30厘米深处,装满粮食即可。
(3)柚子皮储粮:用小刀将柚子黄绿色表皮削下来,及时晒干后备用。
在各种豆类中按每50千克放入干柚子皮1千克,充分拌匀,加盖密闭熏杀害虫。
每隔3个月检查翻动一次,可一年内不生虫,食用安全。
(4)山苍子(或油)防虫:将粮食放在便于密闭的缸、坛或罐中,将山苍子碾成细粉,用山苍子油更好(中药铺有售),用小碟装好,放入容器粮面上,然后将容器密封数天,再开盖放气。
取出山苍子以后密闭贮存,粮食一般不会生虫。
(5)菖蒲和艾草防虫:取新鲜菖蒲和艾草,洗净晒干,每500千克粮食中分别按上、中、下铺放三层,即可达到驱虫、杀虫的效果。
(6)柳树叶、椿树叶、鱼腥草、艾蒿草粉防虫:将柳树叶、椿树叶、鱼腥草、艾蒿草等晒干后混合碾成药粉,家庭少量储粮,在面层适量洒施一层混合药粉,即可保持粮食不生虫,且对外界害虫有极强的驱避作用。
3.大米有哪些家庭简易防虫法?(1)通风除糠法:夏季天气变化大,米糠容易发粘,导致生虫,入夏后,可将储存的大米再筛一次,除净细糠,储存于通风处,能避免生虫。
(2)花椒防虫法:用小布袋包装50g花椒粉,放入米缸中,用塑料薄膜密封缸口,花椒在密封缸中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可以防虫杀虫。
如何科学储存粮食避免虫害

如何科学储存粮食避免虫害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科学储存粮食对于保障粮食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其中,避免虫害是粮食储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如何科学储存粮食避免虫害。
一、了解常见的粮食害虫在储存粮食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粮食害虫,以便更好地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常见的粮食害虫有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麦蛾等。
玉米象是一种小型的甲虫,喜欢在玉米、稻谷等粮食中产卵和生长。
谷蠹则主要侵害稻谷、小麦等谷物,它们会蛀食粮食内部,造成粮食质量下降。
赤拟谷盗不仅会破坏粮食,还会分泌出一种有害物质,影响粮食的品质。
麦蛾则多在小麦、稻谷等粮食中产卵,幼虫会啃食粮食。
二、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和环境(一)储存容器1、密封的金属容器金属容器如不锈钢桶、马口铁罐等密封性好,可以有效地阻挡害虫的侵入,同时还能防潮、防鼠。
2、厚实的塑料桶选择质量较好、厚度足够的塑料桶,确保其没有破损和裂缝,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虫作用。
3、麻袋麻袋虽然透气性好,但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消毒和防虫处理,比如用阳光暴晒或者喷洒防虫药剂。
(二)储存环境1、干燥通风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通风,可以降低粮食的湿度,减少害虫滋生的条件。
避免将粮食存放在潮湿的地下室或靠近水源的地方。
2、温度适宜粮食储存的理想温度一般在 15℃以下,高温会加速害虫的繁殖和粮食的变质。
3、清洁卫生储存粮食的房间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打扫,清除杂物和灰尘,减少害虫的藏身之处。
三、粮食入库前的处理(一)晾晒新收获的粮食往往含水量较高,容易滋生害虫。
在入库前,要充分晾晒,使粮食的含水量降低到安全范围(一般在 13%以下)。
(二)筛选通过筛选去除粮食中的杂质、破损粒和虫蚀粒,减少害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
(三)消毒可以使用磷化铝等药剂对粮食进行熏蒸消毒,杀死可能存在的害虫和虫卵。
但使用药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安全。
四、定期检查和防治(一)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的粮食,一般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探讨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探讨储粮害虫是仓储和粮食加工业务中的一大隐患,它们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粮食质量下降。
为了有效地防治储粮害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本文将从储粮害虫的种类、防治技术分类、常见技术措施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储粮害虫的种类1.飞行害虫:如米象、粉象、谷蠹等。
2.爬行害虫:如蜚蠊、蚂蚁等。
3.蛀食害虫:如麦蛀虫、仓虫等。
4.寄生害虫:如蛇纹胸蠹、豆粉螟等。
二、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分类根据防治方法的特点和目标,储粮害虫防治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防治技术:如温度控制、气体和液体处理。
2.化学防治技术:如杀虫剂喷洒、熏蒸等。
3.生物防治技术:如引入天敌、使用微生物制剂等。
4.综合防治技术: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技术措施1.保持储粮环境的干燥和清洁。
储粮环境对于害虫的生存和繁殖条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持储粮仓库的干燥和清洁,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2.使用物理防治技术。
温度控制是一种常用的物理防治技术,可以通过降低储粮仓库的温度来阻止害虫的繁殖和发育。
还可以使用气体和液体处理来杀死害虫。
3.杀虫剂喷洒和熏蒸。
化学防治技术在储粮害虫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喷洒杀虫剂或熏蒸储粮仓库,可以有效地杀灭害虫和害虫卵。
4.引入天敌和使用微生物制剂。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储粮害虫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害虫的天敌或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
四、未来趋势1.研发更安全环保的防治技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未来的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将趋向于更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
2.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防治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可以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实现精准监测和快速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3.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
储粮害虫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在防治技术、经验和研究方面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应对储粮害虫的挑战。
总结:储粮害虫防治是保障粮食质量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储粮害虫————————————————————————————————作者:————————————————————————————————日期:常见的储粮害虫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
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
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
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
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
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
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
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
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
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
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
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
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
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
成虫从"羽化"出来到死亡为止,称作"成虫期"。
储粮害虫从产出的卵变化到成虫,到再次产卵繁殖,叫作一个"世代"。
有些害虫如豌豆象一年只完成一代的称为"一年一代"。
有些害虫一年可能发生两代或多代。
粮食中生了害虫,我们往往会看到有成虫、有幼虫、也有蛹,仔细检查,也会发一有卵。
这种各个虫态同时存在的情况,我们叫它"世代重叠"。
一种害虫在一年中成长发育的情况我们叫它'年生活史"。
储粮害虫种类不同,一年发生的代数也不相同,如豌豆象,一年只发生一代。
但为害多种豆类的绿豆象和为害多处禾谷类粮食的玉米象,它们一年可发生多代。
储粮害虫一年中发生的代数与气温和粮温有直接关系。
同一种害虫在南方炎热地区发生的代数比在北方寒冷地区发生的代数要多。
我们利用控制粮熳的方法就可以控制储粮害虫的繁殖,使它们发生尽量少的代数,甚至于不能正常发育繁殖。
二、储粮害虫类型的区分储粮中的害虫有两大类,一类是昆虫,一类是和蜘蛛同类的螨类。
当我们看到一个储粮害虫的成虫,先不去理会那些复杂的形态区分,只需看看它们脚的数量,昆虫类都只有6只脚,而螨类为8只脚;昆虫的身体可以明显地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而螨类只有体前区和体后区两个部分。
这是这两大害虫的最明显的区别。
另外储粮害虫中的昆虫类害虫,人体都比较大,成虫体长多在1毫米以上,有一对触角,大都有两对翅;而螨类休型很小,只有视力好的人,在明亮的光线下,才能够看见它们。
主要储粮害虫中的昆虫类害虫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甲虫类昆虫,另一类是蛾类昆虫。
这两类昆虫有些明显的区别。
甲虫类成虫身体较坚硬,背上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刀鞘状覆盖于背上,叫"鞘翅"。
后翅膜质,隐藏在前翅下边。
它们有咀嚼式的口器,多数种类能危害粮食。
蛾类害虫成虫的身体比较柔软,前后翅都是膜质的,有不同的花纹,并且在翅和身体上覆盖有很多鳞片和绒毛,平时将翅收起,平放在身体两侧。
蛾类只有虹吸式的喙,一般在羽化后不再进食,所以蛾类只有幼虫危害粮食。
甲虫类害虫和蛾类害虫都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们一生中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期。
而另一大类储粮害虫为螨类,它们的体形都很小,体长只有0.2—0.7毫米,身体柔软,繁殖迅速。
它们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包括卵期、幼虫螨期、若螨期和成螨期。
幼虫、若螨和成螨都危害粮食。
三、常见的储粮害虫(一)甲虫类1、玉米象又叫米牛儿、牛子、蛘子,象鼻虫等,在全国和世界各国均有分布。
(1)为害成虫危害稻谷、大米、玉米、麦类、小米、高梁、面粉、花生、薯干以及挂面等米麦制品。
其中以小麦、玉米、糙米和高梁为害最为严重。
也危害中药材和土特产品。
玉米象可以蛀食完整粮粒,对储粮破坏严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粮害虫之一。
(2)识别玉米象和米象不易区分,即其相似虫种为米象,有时是混全群,但玉米象分布较广。
成虫体长3-4.5毫米,赤褐色至黑褐色,头部有一个向前伸长的"鼻子",故叫做玉米象;它的背部每鞘翅上有两块黄褐色到赤褐色的椭圆形的斑点,相对呈米字形,并有粗点刻。
幼虫和蛹都在粮粒内生活,切开粮粒才能找到它们。
幼虫长大后体长2.5—3毫米,无足,身体肥大粗短,呈半圆形,乳白色,体多皱纹;蛹长3.5—4毫米,椭圆形乳色,后渐变褐色。
卵长0.45—0.7毫米,宽0.24—0.3毫米,乳白色半透明。
(3)生活习性成虫在粮粒上产卵,产卵前先用象鼻前端的口器在粮粒上蛀开一个小洞叫卵窝,产一粒卵在窝内,然后用口器分泌粘液和粮食粉屑混合将卵窝口封住。
一粒粮基本上只产一粒卵,一头雌虫一天可产卵3-10粒,一生能产500粒左右。
卵孵化出幼虫后,就在粮粒内取食,将粮粒吃成空壳并在其中晔蛹。
成虫羽化出来以后,进行交尾,繁殖后代。
成虫寿命约3个月左右,玉米象在北方一年繁殖1-2代,中部地区3-4代,南方地区5-7代。
其以成虫在被害粮内或爬到仓外越冬。
成虫能飞,触动它时,会装死,当搅动粮食时,它会很快向粮堆表面的堆高处爬行聚集,或向仓墙容器壁上爬行。
成虫有避光性,有光时,向黑暗处爬行。
2、谷蠹又叫硬壳虫,谷长蠹,米长蠹。
在全国除东北和西北地区外都有分布,热带及亚热带国家也有分布。
(1)为害可危害稻谷、大米、麦类、玉米、高梁、薯干、豆类、油籽饼及其他谷物和淀粉,并且危害干果、药材、竹器和仓房木质结构,是我国南部地区的重要储粮害虫。
它蛀食完整粮粒,为害严重,是储粮的重点防治对象。
(2)识别谷蠹成虫体长2.5—3毫米,身体呈细长的圆筒形,状似短棒,体暗赤褐到暗褐色,有光泽。
从背部向下看,看不见头部,鞘翅上有斑及小点纹。
幼虫老熟后体长2.5—3毫米,形状象农业上的地下害虫蛴螬,头黄褐色,小形,半缩进体内,身体乳白色;蛹长2.5—3毫米,乳白色;卵长0.4—0.6毫米,长椭圆形,乳白色。
(3)生活习性成虫和幼虫都喜欢蛀食谷粒,尤其喜食粮粒的胚部,它常把粮粒咬成粉末状,并钻到粮粒中把粮粒吃完,并往往引起粉食性的储粮害虫和螨类同时发生。
成虫产卵在蛀蚀的粮粒内或粮食缝隙内,极少产在粮食粉屑中,卵产后,外有粘液及粉屑、粪便等保护,幼虫生活在粮粒内直至变成成虫,或终生生活在粮食粉屑内。
老熟幼虫在粮粒或粉屑中化蛹。
成虫羽化出后10日开始交配产卵,每头雌虫产卵200-500粒,每日产卵不超过10粒。
谷蠹在南方地区一年发生二代。
谷蠹发生时往往成堆聚集,并可导致粮温上升到400C以上,引起粮食发热霉变。
3.赤拟谷盗(1)为害赤拟谷盗食性非常复杂,危害破碎、损伤的粮粒、粮食碎屑、粉质粮、油料、糠麸、药材等,是面粉、面条的主要害虫。
(2)识别赤拟谷盗成虫体长3—4毫米,身体扁平,长椭圆形,头部扁阔,全身褐色至赤褐色,微有光泽,鞘翅上有斑点条纹;幼虫体长约7-8毫米,细长圆筒形,略扁平,身体淡黄褐色,骨质化,尾部有两个向上翘的臀叉;蛹长约4毫米,宽1.3毫米,淡黄色,腹末有黑褐色肉刺一对。
其相似虫种为杂拟谷盗。
(3)生活习性成虫和幼虫危害粉质粮和碎粮,尤以粉质粮受害严重。
拟谷盗各个虫态分散在粮食粉屑中,不在粮粒内。
成虫体内能分泌出一种臭液,使被害物带有恶臭,并且可以使面粉结块,严重时变色变臭不能食用。
拟谷盗一年发生四代到五代,成虫寿命可长达2-3年。
雌虫产卵在粮食粉屑中,产卵量可多达300头左右。
以成虫在粮内,包装物或仓内缝隙中越冬。
成虫会装死,喜欢群居。
一般说来,两种拟谷盗,在气温高时,以赤拟谷盗喜欢飞翔;但杂拟谷盗耐受杀虫剂的能力比赤拟谷盗强,较难防治。
4、锯谷盗锯谷盗又叫锯胸谷盗。
(1)为害锯谷盗危害破碎,损伤的禾谷类粮食、油籽、粉类、糠麸、面条、干果、药材等,食性十分复杂。
多发生在蛀食性害虫如玉米象、谷蠹等危害过的粮食中,是重要的粉食性害虫。
(2)识别锯谷盗成虫体长2-3.5毫米,体扁平,长形,头三角形,胸部两边各有六个锯齿,鞘翅长,上有斑点条纹,体深褐色;幼虫体长3-4毫米,体扁平,细长,灰白色,腹部后半部较肥大,至尾部又缩小,胸部北面有褐色方形斑,无臀叉;蛹长2.5—3毫米,乳白色无毛;卵长0.7—0.9毫米,宽0.25毫米,长椭圆形,乳白色。
(3)生活习性成虫爬长迅速,善飞,抗寒性和抗毒性均较强,寿命可达两年以上。
雌虫产卵可多达300多粒,日产6-10粒。
卵产在粮食碎屑中,幼虫活泼,会装死,老熟后在粮食碎屑中化蛹,每年发生3-5代,以成虫越冬。
5、长角扁谷盗(1)为害成虫、幼虫危害破碎和损伤的禾谷类、豆类、油籽类、粉类粮食和干果等,其中以粉烃和油籽类中发生最多。
此虫一般与锯谷盗同时发生。
(2)识别长角扁谷盗的相拟虫有锈赤扁谷盗和土耳其扁谷盗。
三种扁谷盗的成虫、幼虫、蛹和卵形态相似,不易区分。
土耳其扁谷盗成虫较小,体长为1.4-2毫米,扁平,赤褐色到暗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