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四)

合集下载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发表日期:2009-10-27 [字体显示:大中小] [收藏] [打印] [关闭]常见储粮害虫成虫(一)玉米象(属鞘翅目,象虫科)危害:食性异常复杂,危害淀粉类植物达37科96种。

最喜食谷类,麦类、粉类、米类、油料、薯干等。

是我国重要的初期性储粮害虫之一。

成虫具有假死性,上爬性,群集性和负趋光性。

喜潮湿,善爬行,有飞翔力。

(二)米象危害:米象与玉米象同是储粮的危险性害虫。

(三)谷蠹危害:稻类、大米、麦类、玉米、高梁、薯干及破坏仓内木质结构和竹器。

成虫及幼虫蛀食粮粒内部,被害粮粒易被蛀成空壳。

大量繁殖时常引起储粮发热,使粮温高达37—38℃,是重要的初期性仓虫之一。

(四)竹蠹危害:木薯、薯干及仓库竹器设备。

被害物上蛀成许多孔洞,并排出粉屑。

(五)绿豆象危害:幼虫蛀食各种豆粒,尤以绿豆、小豆、豇豆被害最烈。

仓内、田间均能繁殖为害。

(六)赤拟谷盗危害:大米、小米、面粉、挂面、稻谷、小麦、玉米、高梁、豆类、油料、干果、药材、洒曲等。

是面粉厂主要害虫之一。

(七)长角谷盗危害:成虫、幼虫均为害破伤的原粮籽粒,如小麦、稻谷、玉米及加工品如大米、面粉。

在原粮中常在米象、谷蠹等蛀食性害虫已成的空洞粮粒内加害。

(八)麦蛾危害:麦类、玉米、稻谷及高梁等。

二米象目录基本资料特征描述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基本资料[中文名] 米象[学名] Sitophilus oryzae Linne[ 目] 鞘翅目[ 科] 象虫科[寄主] 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各种谷物。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贮存2—3年的陈粮,成虫啃食,幼虫蛀食谷粒。

[地理分布] 广布于全世界,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

编辑本段特征描述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

成虫啮食谷粒,幼虫蛀食谷粒内部。

危害米、稻、麦、玉米、高粱等。

成虫体长2.4—2.9mm,宽0.9—1.5mm,体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背无光泽或略具光泽。

头部刻点较明显,额前端扁平。

喙基部较粗。

触角着生于基部1/3—1/4处,顶端圆形。

仓储害虫识别与防治!

仓储害虫识别与防治!

仓储害虫识别与防治!仓储害虫就是指危害仓储粮食、物品(标本、书籍、衣物等)的害虫。

我国仓储害虫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有甲虫类、蛾类和螨类等。

仓储害虫或是取食造成储藏物重量损失,或是以排泄物、蜕皮和各种行为造成储藏物质量损失,并可通过自身产热活动造成霉菌生长,使储藏物发生霉变。

常见的储藏害虫有:一、衣鱼目毛衣鱼该虫较为常见,大家也应该都见过;为害谷物、纸张、衣物、药材等;二、蜚蠊目1 德国小蠊德国小蠊主要危害成品粮;相信大家在出差住旅馆或者在学校住宿时经常会和它打交道;2 澳洲大蠊澳洲大蠊主要危害成品粮、中药材等;三、鳞翅目1 麦蛾麦蛾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储粮害虫,幼虫在小麦、稻谷、玉米、燕麦谷粒内食害;2 印度谷螟印度谷螟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储粮害虫,多在谷粒以及其成品中、干果蜜饯食杂、药材、奶粉中危害;3 一点谷螟一点谷螟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储粮害虫,主要危害粮食、茶叶、调味料、棉麻和标本等植物质;四、鞘翅目1 大谷盗危害原粮及粮制品、药材、干果以及豆类等,对仓板和包装物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2 锯谷盗几乎对所有植物类储藏品皆可造成为害;3 长角扁谷盗危害多种农产品及加工品,还会储藏物食物霉变;4 细胫露尾甲多发生于粮仓、粮食加工厂、食品药材仓库等;5 黑菌虫发生于阴暗且潮湿的粮油加工厂或者仓库,危害水分高的粮食;6 赤拟谷盗取食仓储谷物和面粉危害;7 谷斑皮蠹赫赫有名的国际危险性害虫,严重危害储藏物,所幸中国无,是重点检疫对象;8 花斑皮蠹幼虫严重危害多种仓储物品,也是国内危害最重的仓储害虫之一;9 大谷蠹大谷蠹主要危害仓储玉米、豆类以及木制品等;10 谷蠹世界性分布害虫,危害稻谷、小麦、大麦、中药材等;11 拟裸蛛甲危害粮食以及标本等;12 仓潜常发生于仓库内,但对储藏物危害不明显;13 菜豆象菜豆象是国家对外一类检疫性害虫,危害菜豆、豌豆等,危害性严重,近乎世界分布,中国无;14 豌豆象严重危害豌豆的害虫,世界性分布;15 绿豆象绿豆象较为常见,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危害绿豆、豇豆等各种豆类;16 四纹豆象近世界分布,危害各类豆类;17 玉米象国内第一号储粮害虫,严重危害各种谷物及加工品、药材、豆类、干果等;(文章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劳动,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四)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四)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四)31.四点谷蛾 :Tinea tugurialis Meyrick(图31)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lptera) 谷蛾科(Tineidae)形态特征:体长3.1~4.5mm,翅展长5.7~6.5mm,灰褐色。

头顶有一簇直丛毛。

复眼黑色、无单眼。

下梭形,翅端稍尖,翅面淡灰褐色,在外横线中央,有一黑斑点,中横线有一上、下并列的黑斑点,横线近后缘有一大黑斑点。

生活习性:成虫在温带地区常于3月底至4月初发现。

成、幼虫均喜栖息在粮仓墙基、堆垛边角、加工厂副产品库、有地脚粮的提升机底座等处。

成虫爬行迅速,老熟幼虫常吐丝缀粉屑群集结茧化蛹越冬。

经济意义:主要以幼虫危害面粉、米糠、地脚粮、淀粉、药材等,是米、粉加工厂常见的储粮害虫。

分布:国除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发生。

图31四点谷蛾32.粉缟螟P yralis farinalis Linnaeus(图32)形态特征:成虫雄体长8毫米,翅展17毫米,雌体长11毫米,翅展25毫米。

复眼黑褐色,表面有灰白色网状纹,具单眼。

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喙发达约为下唇须长的4倍。

前翅宽大呈三角形,近横线和外横线处各有一白色波带状带纹,其中横线的波状带纹中段略向外方凸出,横线方外横线为赤褐色,两横线之间为淡黄色,翅脉R3-5共柄,缺1A和3A。

后翅淡黑色,也有不明显的白色波带状带纹,翅脉R S在中室外有一小段与S C+R1靠近,M2和M3共柄。

雄外生殖器抱握器呈片状末套形,外侧缘从端部至中段呈倾斜状。

抱握器上着生短而稀疏的茸毛。

囊形突较短,仅为抱握器长的1/6,爪形突不分裂,额形突出长,端部呈弯钩状,阳茎几乎与抱握器等长,其端部弯而尖。

雌交配节横长方形,前棒较后棒长,交配囊长颈瓶形,囊无交配刺,交配孔至阴道有一段骨化管道。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仓库上部木板、梁柱缝隙或地板、砖石、泥土下作强韧薄茧并潜伏其中越冬。

越冬虫茧常聚集成团或连绵数尺不易剥落。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作者:————————————————————————————————日期:常见的储粮害虫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

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

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

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

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

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

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

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

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

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

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

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

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

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常见的储粮害虫害虫名称图片成虫主要形态特征玉米象体长3—4.5mm,圆筒形,褐色或黑褐色,略有光泽;头部小,略呈三角形,喙前伸呈象鼻状;触角膝状8节,第3节较长,与第4节相比为5:3;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两鞘翅肩部和端部各有一橙色椭圆形斑,有后翅。

谷蠹体长2—3mm,长圆筒形,暗赤褐色,有光泽;触角鲶片状10节,末节扁平膨大;前胸背板中央隆起,表面着生许多小齿突,前缘大而明显,后半部呈颗粒状。

大谷盗体长6.5—10mm,扁平长椭圆形,漆黑色,无毛,有光泽;头三角形,上鄂发达外露;触角棍棒状11节,第7—10节略向内侧扩张呈锯齿状;前胸背板倒梯形,两前缘角突出,后缘与鞘翅呈颈状相连。

赤拟谷盗体长3—4mm,长椭圆形,赤褐色至褐色;触角11节,末端显著膨大呈锤状;复眼较大,两复眼在腹面距离约等于复眼横直径宽度。

咖啡豆象体长3—4.5mm,短椭圆形,暗褐色,密生细毛;触角11节,较长,3—8节细长丝状,黄褐色,9—11节扁平膨大呈三角形,黑色;足细长;腹末末臂板外露部分呈三角形。

绿豆象体长2—3mm,近卵形,体色、斑纹多变异,通常可分为暗色型和明色型两类。

触角11节。

前胸背板圆锥形,后缘中央有两个并列的长椭圆形瘤状突起,上面密被白色绒毛;后足腿节腹面内缘齿突长而直。

蚕豆象体长4.5—5mm,椭圆形,灰褐色,虫体密被绒毛;前胸背板后缘中央白毛斑呈三角形,两侧缘齿突齿尖向两侧平行伸展;前足腿节大部分及胫节、跗节为赤褐色;两鞘翅末端近1/3处的白毛斑呈狭长的双弧形;腹末臂板两侧黑斑不明显,,白毛斑不呈“T”字型。

后足腿节腹面内缘齿突长而直。

麦蛾体长4—7mm,翅展8—16mm,灰黄色,有缎样光泽;头顶平滑无纵毛;前翅竹叶型,灰黄色,后缘毛较长;后翅菜刀形,淡灰黑色,后缘毛特长,远大于前翅面宽。

印度谷蛾体长6—97mm,翅展13—18mm,虫体密被赤褐色和灰褐色鳞片。

额前具有锥状鳞片脊;前翅长三角形,在亚基线和近中横线之间为灰黄色。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一、背景介绍储粮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储存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害虫侵害的情况。

这些害虫会繁殖、吞食粮食,导致粮食质量下降、数量减少,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因此,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储粮害虫种类1. 粉尘螨:主要危害谷物、豆类等干燥物品。

2. 谷蠹:主要危害谷物。

3. 烟草甲:主要危害烟草。

4. 玉米象:主要危害玉米等谷类作物。

5. 红拟谷盗:主要危害稻谷。

三、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1. 清理消毒在储存前对仓库进行彻底清理消毒,清除仓库内的积尘和杂草,并喷洒杀虫剂进行彻底消毒。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潜伏在仓库内的害虫卵和幼虫,减少害虫的繁殖。

2. 环境控制储粮仓库内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3. 气调贮藏气调贮藏是利用气体作用杀灭害虫的一种方法。

在储粮仓库中,可以通过控制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来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治害虫,还能够延长储存期限,提高粮食品质。

4. 包装防护对于一些易受到害虫侵袭的粮食品种,可以采用包装防护的方法。

包装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防潮、防水、防鼠等性能,并且包装后应该密封严实,避免空气和水分进入。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和繁殖的一种方法。

在储粮仓库中,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如斑蚜、蚂蚁等。

6.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杀虫剂来控制害虫数量和繁殖的一种方法。

在储粮仓库中,可以使用各种杀虫剂进行喷洒和熏蒸,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药品应该按照规定用量和方法,并且要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四、总结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和储藏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民、仓储企业等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意识,确保粮食安全供应。

重要储粮害虫

重要储粮害虫

黄粉虫 Tenebrio molitor (Linnaeus)
识别:体长 13.0~15.0 毫米,扁平,长椭圆形,黑褐色,
有光泽。前胸背板之宽大于其长,背面刻点间距较大, 不甚密集。触角 11 节,其端节的长度大于宽度;触角 第 3 节之长度短于第 1 和 2 节之和。每一鞘翅上着生纵 行数条,末端圆滑,各足细长。
在温度 27℃和相对湿度 60%的条件下,以玉米作饲料,完成 生活周期约 27 天。成虫善飞,能跳,有假死性。
危害:食性十分复杂,主要危害咖啡豆、可可豆、玉米、
面粉、干果、甘薯片、酒曲等储藏物品;而且严重危害中药 材,是中药材的主要害虫。有近 50 种中药材受其危害,其中 以麦冬、党参、防风、山药等危害尤为严重,甚至把这些中 药材蛀蚀一空,而丧失其药用价值。在咖啡产区是咖啡豆的 主要害虫,若储藏保管不妥,咖啡豆在 6 个月储藏期中,重 量损失可达 30%。
光泽。头部额区明显延长成喙,形如象鼻,有“象鼻虫”之 名。触角 8 节,膝状。前胸背板上有许多明显密集的小刻 点。鞘翅上有 4 个淡黄色斑点。
习性:重要蛀蚀性储粮害虫。主要以成虫在仓内越冬。
雌虫产卵时,先在粮粒一端用其喙凿一小孔(卵窝),然 后在孔内产一粒卵,并分泌粘液封闭小孔,因此在粮粒 表面看不到玉米象所产的卵。3—4 天后卵就孵化为幼 虫,蛀蚀粮粒并逐渐蛀入内部。
略呈锯齿状,第 1~5 节黄褐色,其余黑色,也有全都 是黑色的。复眼突出。前胸背板疏生金黄细毛,后缘中 央的瘤突密生白色细毛。鞘翅长,鞘翅的长为其宽的 2 倍,鞘翅上的斑纹两性变化。两鞘翅的淡色区构成“x” 的图案。臀板外露,较小。后足腿节呈三角形。
习性:一年 5~6 代,以成虫或幼虫在豆粒内越冬。在
习性:在华中地区,每年发生 2 代,以成虫在粮食碎

常见储粮害虫

常见储粮害虫

常见储粮害虫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常见储粮害虫2008年整理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

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

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

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

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

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

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

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

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

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

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

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

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

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四)31.四点谷蛾 :Tinea tugurialis Meyrick(图31)分类地位:鳞翅目 (Lepidolptera) 谷蛾科 (Tineidae)形态特征:体长~,翅展长~,灰褐色。

头顶有一簇直丛毛。

复眼黑色、无单眼。

下梭形,翅端稍尖,翅面淡灰褐色,在外横线中央,有一黑斑点,中横线有一上、下并列的黑斑点,内横线近后缘有一大黑斑点。

生活习性:成虫在温带地区常于3月底至4月初发现。

成、幼虫均喜栖息在粮仓墙基、堆垛边角、加工厂副产品库、有地脚粮的提升机底座等处。

成虫爬行迅速,老熟幼虫常吐丝缀粉屑群集结茧化蛹越冬。

经济意义:主要以幼虫危害面粉、米糠、地脚粮、淀粉、药材等,是米、粉加工厂常见的储粮害虫。

分布:国内除西藏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发生。

图31四点谷蛾32.粉缟螟P yralis farinalis Linnaeus(图32)形态特征:成虫雄体长8毫米,翅展17毫米,雌体长11毫米,翅展25毫米。

复眼黑褐色,表面有灰白色网状纹,具单眼。

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喙发达约为下唇须长的4倍。

前翅宽大呈三角形,近内横线和外横线处各有一白色波带状带纹,其中内横线的波状带纹中段略向外方凸出,内横线内方外横线为赤褐色,两横线之间为淡黄色,翅脉R3-5共柄,缺1A和3A。

后翅淡黑色,也有不明显的白色波带状带纹,翅脉R S在中室外有一小段与S C+R1靠近,M2和M3共柄。

雄外生殖器抱握器呈片状末套形,外侧缘从端部至中段呈倾斜状。

抱握器上着生短而稀疏的茸毛。

囊形突较短,仅为抱握器长的1/6,爪形突不分裂,额形突出长,端部呈弯钩状,阳茎几乎与抱握器等长,其端部弯而尖。

雌交配节横长方形,前棒较后棒长,交配囊长颈瓶形,囊内无交配刺,交配孔至阴道有一段骨化管道。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仓库上部木板、梁柱缝隙或地板、砖石、泥土下作强韧薄茧并潜伏其中越冬。

越冬虫茧常聚集成团或连绵数尺不易剥落。

越冬幼虫至翌春化蛹,成虫在6-10月相继羽化。

成虫羽化后24-48小时即开始产卵。

卵多产于粮粒或仓库包装品缝隙中,每雌平均产卵250粒。

当温度在24-27℃、相对湿度89-100%时,每完成1代需41-45天。

幼虫喜生活于高湿环境中以腐败食物为食,并吐丝辍粮粒作巢管居中为害。

经济意义:幼虫主要为害禾谷类、粉类、糠麸、花生仁、干果、饼干等,食性较杂,喜食腐败食物,在霉变的禾谷类、粉类中发生最多,特别是米、粉加工厂的副产品仓库中更为普遍。

分布:除陕西、西藏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发生。

图32粉缟螟33.拟裸珠甲Gibbium aequinoctiale Boieldieu(图33)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珠甲科Ptinidae形态特征:体长2-3毫米。

棕红色,有强光泽,背面强烈隆起呈球形。

头小,下垂;额区有一纵凹纹;在复眼上、下方和后方有许多条近平行的脊纹,伸达前胸背板前缘;两触角窝后缘在中央构成直角。

前胸背板小,光滑、少毛、无刻点。

鞘翅无毛,无刻点;两鞘翅愈合,并向两侧扩展包围腹部,翅宽约为腹部腹板宽的3倍。

腹部狭窄,有4节可见腹板。

生活习性:每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粮食碎屑内、地板下及包装物缝隙中越冬。

越冬成虫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第1代幼虫于5月上旬孵化,6月中、下旬结茧化蛹,7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

第1代卵期天,蛹期天,共计天。

第1代成虫于7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期天,幼虫期天,8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蛹期天,9月上旬出现第2代成虫。

第2代发育共需天。

成虫行动迟缓,畏光,有假死性。

交尾、产卵和取食多在夜间。

经济意义:除危害储粮和面粉外,还危害某些动物性物质。

分布:在国内遍及各省市区。

图33拟裸珠甲34.仓潜Mesomorphus villiger Blanchard(图34)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8毫米,宽-毫米。

长椭圆形,暗栗褐色,无光泽。

被稀疏而紧贴于体壁的灰黄色毛。

触角向后不达前胸基部,第8-10节圆形,末节桃形。

复眼大,球形,完全被颊分割;唇基前缘深凹,与额愈合。

前胸背板是长的2倍,且等于鞘翅的宽度,后缘有2个深凹,两侧圆,前角钝,后角近直角。

鞘翅的长度则4倍于前胸背板的长度。

鞘翅翅面上每一行间有三行稀疏且紧贴于体壁的灰黄色毛;刻点行不太明显,行间几乎扁平。

中胸腹板前的“V”形脊上有毛。

生活习性:3-9月份常出现于堆放的大豆、豆饼、油饼、菜籽饼和各种禾谷类粮食及中药材仓库内,糠堆里。

白天躲在天花板和屋顶间及墙壁缝隙内,夜间爬出活动。

经济意义:在我国粮仓内普遍发生,似乎仅以仓库作为潜伏场所,并不明显危害储藏物。

但曾有报道,在缅甸10月中旬以后大量入侵到室内,危害毛毡或袋织品,并造成难以忍受的骚扰。

分布: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福建。

图34仓潜35.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图35)英文名:cowpea weevil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形态特征: 体长~。

表皮暗红褐色至黑色,足红褐色,后足腿节基半部色暗,全体被灰白色及暗褐色毛。

触角弱锯齿状,基部几节或全部黄褐色。

每鞘翅有3个黑斑,肩部的黑斑小,中部及端部的黑斑大,两鞘翅的淡色区多构成“x”形图案。

由于不同性别和不同的“型”,鞘翅斑纹在种内变异甚大。

腹部第2一5腹板两侧无浓密的白毛斑。

后足腿节内缘齿大而尖,呈三角形。

雄性外生殖器的阳基侧突较直,顶端着生刚毛40根左右;内阳茎端部骨化部分呈“U”形,大量的骨化刺在中部构成2个直立的穗状体,囊区无骨化板或有l对骨化板。

生活习性: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年发生6一7代;在北非及我国广东,一年可达11~12代。

成虫寿命短,在最适条件下一般不多于12d。

雌虫产卵可达123粒,平均90粒,产卵最适温度为25℃。

雌虫喜欢在光滑的豆粒表面产卵,卵牢固地粘附在寄主种子表面。

幼虫的发育在l粒种子内进行,共经历4龄。

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2℃,最适相对湿度为90%,在上述条件下,幼虫期为21d。

在25℃及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在豇豆种子内发育,整个生活周期为36d。

四纹豆象以成虫或幼虫在豆粒中越冬。

越冬幼虫于次年春化蛹。

成虫活泼善飞,新羽化的成虫与越冬成虫离开豆粒,飞到田间产卵,或继续在仓内产卵繁殖。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菜豆、豇豆、兵豆、大豆、木豆、豌豆、野豌豆及扁豆等。

在非洲的一般储藏条件下,经3—5个月之后豇豆种子被害率可达100%。

在埃及,豇豆经3个月储存重量损失可达50%。

在尼日利亚,豇豆储藏9个月后重量损失可达87%。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湖南、江西、湖北、山东、河南等省区。

36.书虱Troctes divinatorius M üller (图36)123图35 四纹豆象 l .成虫; 2.雄虫外生殖器;3.英文名:psocids分类地位:啮虫目(Corrodentia)书虱科(Liposcelidae)形态特征:体微小,-2毫米。

扁平,柔软,腹部长卵形。

下颚须第二节无棒状感觉器。

触角丝状,15节,鞭节各小节具次生环纹。

蜕裂线几乎不可见。

前胸背板分为3叶,即中叶和两个侧叶,中叶有一明显的中纵缝;胸部腹板宽阔。

后足腿节强烈膨大,各足跗节3节。

通常无翅,若有,则为长形,端部圆钝,翅脉退化。

生活习性:通常和螨类同时发生,性喜高温,有群居性,常在墙壁、柱子等背光处大量聚集,爬动迅速,一年发生3-4代。

这种昆虫营孤雌生殖,未发现有雄虫。

每雌虫产卵20-30粒,多可达200粒。

以成虫或若虫在碎屑、缝隙和尘芥中越冬。

在全国分布极广。

经济意义:发生在含水较大的粮食及其加工品、油料及籽饼中,主要取食面粉、糠麸等粉屑、大米的胚部及微生物等。

分布: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青海、云南、贵州、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上海、山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宁夏、新疆等省(区)市。

图36 书虱37.螨类(图37)分类地位:蜱蟃目Acarina形态特征:螨类体形微小,体长仅—毫米,卵形,前端尖,表皮有光泽,一般灰白色,体多被疏毛。

储粮螨类是储粮害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种类很多,体形小,不易区别种类。

它们繁殖迅速,遇不良环境会变成休眠体,对恶劣环境有极强的抵抗力,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动,一旦环境适合,即又恢复活动。

因此这类害虫不易防治。

重要的种类有腐食酷螨和纳氏皱皮螨等。

生活习性:螨类发育过程由卵孵化成幼螨,经过第一次若螨期和第二次若螨期后变成成螨。

幼螨只有三对足,而若螨和成螨有四对足。

螨性活泼,行动迅速,群体活动,喜欢面粉,多在表层活动,大量发生时数量极多,呈成堆面粉状,扫集中后,不久又会自动散开。

螨耐低温,不耐干燥,100C时仍能繁殖发育。

在我国北方,气候寒冷地区,其他储粮害虫不多,而螨类发生较多。

螨类繁殖快,根据温度不同,每代所需时间约为半个月到两个月。

经济意义:储粮螨类一般均能危害储粮及其加工品,副产品、油料、油饼、豆类以及其他动植物产品。

对储粮的为害一般主要是吞食碎屑或食害胚部,大量发生时,使谷物发霉、结块变质。

另外螨类能引起人类的皮疹,吃进螨类时会引起腹泻。

图37螨类38.米象小蜂Lariophagus distinguendus(F?rster)(图38)分类地位:膜翅目(Hymenoptera) 金小蜂科(Pteromalidae)形态特征:成虫体长毫米,黑色,具有蓝色光泽。

复眼赤褐色。

触角膝状,13节,柄节长达头顶,梗节短,环节2-3节(雄虫2节,雌虫3节),索节5-6节(雄虫6节,雌虫5节),棒节3节愈合,除柄节和环节为黄褐色外,均为褐色至黑褐色。

两对无色透明的翅面被细毛,翅脉退化,仅于前缘处存留一根黄褐色的前缘脉。

3对足的基节黑色,基节以下各节均为黄褐色至黑褐色,转节两节,跗节5节。

雄虫腹部近似椭圆形,并胸腹节部分黄褐色;雌虫腹部近似菱形或锥形,产卵管淡黄褐色。

生活习性:通常出现在发生大量仓库害虫的厂、仓内的粮堆和储藏物中。

米象小蜂寄生于玉米象及谷象的幼虫和蛹的体内。

雌蜂在产卵时,先用触角探测粮粒内有无寄生对象,然后用产卵器在粮粒上钻一小孔,约需3-30分钟,然后墢一粒卵产在玉米象或谷象的幼虫或蛹的体内。

也有的将卵产在玉米象或谷象曾产过卵的卵窝内。

每雌蜂一生可产卵30-87粒。

在温度26-27℃下,卵经过-2天后化为幼虫,幼虫取食寄主体液,经18-20天后化蛹,在经过10-11天即羽化为成虫。

寄主因被寄生而死亡。

经济意义:系仓库害虫的天敌,成虫产卵在米象、玉米象、烟草甲等幼虫和蛹的体内,使其卵在寄主体内营寄生生活,最后使寄主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