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重要储粮害虫种三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发表日期:2009-10-27 [字体显示:大中小] [收藏] [打印] [关闭]常见储粮害虫成虫(一)玉米象(属鞘翅目,象虫科)危害:食性异常复杂,危害淀粉类植物达37科96种。
最喜食谷类,麦类、粉类、米类、油料、薯干等。
是我国重要的初期性储粮害虫之一。
成虫具有假死性,上爬性,群集性和负趋光性。
喜潮湿,善爬行,有飞翔力。
(二)米象危害:米象与玉米象同是储粮的危险性害虫。
(三)谷蠹危害:稻类、大米、麦类、玉米、高梁、薯干及破坏仓内木质结构和竹器。
成虫及幼虫蛀食粮粒内部,被害粮粒易被蛀成空壳。
大量繁殖时常引起储粮发热,使粮温高达37—38℃,是重要的初期性仓虫之一。
(四)竹蠹危害:木薯、薯干及仓库竹器设备。
被害物上蛀成许多孔洞,并排出粉屑。
(五)绿豆象危害:幼虫蛀食各种豆粒,尤以绿豆、小豆、豇豆被害最烈。
仓内、田间均能繁殖为害。
(六)赤拟谷盗危害:大米、小米、面粉、挂面、稻谷、小麦、玉米、高梁、豆类、油料、干果、药材、洒曲等。
是面粉厂主要害虫之一。
(七)长角谷盗危害:成虫、幼虫均为害破伤的原粮籽粒,如小麦、稻谷、玉米及加工品如大米、面粉。
在原粮中常在米象、谷蠹等蛀食性害虫已成的空洞粮粒内加害。
(八)麦蛾危害:麦类、玉米、稻谷及高梁等。
二米象目录基本资料特征描述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基本资料[中文名] 米象[学名] Sitophilus oryzae Linne[ 目] 鞘翅目[ 科] 象虫科[寄主] 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各种谷物。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贮存2—3年的陈粮,成虫啃食,幼虫蛀食谷粒。
[地理分布] 广布于全世界,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
编辑本段特征描述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
成虫啮食谷粒,幼虫蛀食谷粒内部。
危害米、稻、麦、玉米、高粱等。
成虫体长2.4—2.9mm,宽0.9—1.5mm,体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背无光泽或略具光泽。
头部刻点较明显,额前端扁平。
喙基部较粗。
触角着生于基部1/3—1/4处,顶端圆形。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常见的贮粮害虫有米黑虫、黄粉虫、玉米象、豌豆象、蚕豆象、绿豆象、麦蛾、谷蠧、螨类等。
主要防治方法:一、农业措施1、密闭防虫。
用坛、缸、囤等贮粮的,可用塑料薄膜封口,扎紧并用稀泥密封。
密封后,可利用粮食旺盛的呼吸作用,逐渐将氧气耗尽,造成一种缺氧后低氧状态,抑制害虫的繁殖,从而达到安全贮粮。
2、压盖防虫。
主要用于防止蛾类害虫,尤其是麦蛾。
将粮食压盖好,使蛾类成虫无法交尾产卵,不能繁殖出幼虫危害粮食。
压盖时间在新收的粮食入仓后立即进行。
将晒干的沙子装入麻袋或塑料袋,平整地铺放在粮面上,使压盖严、紧、密、实。
也可在平整的粮面上铺一层牛皮纸,纸上均匀压盖10厘米—15厘米的草木灰。
3、花椒防虫。
用一个小布袋,内装10—15克新花椒,放入贮粮的坛内,若是用缸、囤贮粮,可多放几袋,用盖盖好,可有效地防止害虫感染。
4、曝晒杀虫。
曝晒是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破坏虫体组织和生活机能,使害虫致死。
同时曝晒还具有防潮、防霉的作用。
小麦、玉米、豌豆、蚕豆等粮食有害虫可用此法。
选择炎热晴天,将粮置于容易升温的晒场上摊晒。
要薄摊勤翻,使粮温上升到48℃左右,并在这种温度下持续翻晒3—4小时,然后将粮食趁热聚堆,以保持堆内高温,即可将害虫晒死或闷死,待粮温下降到接近大气温度时,再除去杂质和死虫,然后入仓。
二、化学措施用于杀灭贮粮害虫的药剂要经过严格选择,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爆炸和燃烧;二是能杀死多种害虫,没有残毒或残毒极微。
目前农家使用的贮粮杀虫药剂主要是磷化铝。
此药有粉剂和片剂两种。
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产生磷化氢毒气,对害虫产生高效的毒杀作用。
1、粮面施药法要求粮堆高度在3米以下。
具体做法是先测量粮堆体积及仓房空间部位容积,计算出用药总量。
根据每个投药点粉剂不超过200克,片剂不超过300克的要求,计算出投药点。
投药点应均匀布置在粮面上。
每个投药点要放置不能燃烧的瓦钵、瓷盆等装药器皿。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三)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三)21.亚扁粉盗(图21)英文名:depressed flou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2.5—3.0毫米,宽0.9—1.0毫米,红褐色,有光泽。
头部中纵凹浅,多少明显;颊高于唇基,向后突出,从背方遮盖复眼端部区域;复眼多数情况下小,腹面观,复眼间距为其横径的2.7—4.1倍。
前胸背板横宽,两侧略圆至两侧近平行,刻点小而颇密,近两侧的刻点稀,在两侧基半部通常有无刻点小区。
鞘翅稍扁平,有刻点行,刻点小而密,行间有一列刻点,部分个体内侧的行间有两行不规则刻点。
生活习性:该种大量生活于树皮下。
在仓库内,通常与玉米象等其他害虫生活在一起,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常发生于谷物及谷物制品中。
此外,也发现于生姜、花生和椰子仁干等货物内。
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
经济意义:为第二食性害虫,取食储藏的谷物及面粉等。
分布: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
图21亚扁粉盗22.姬粉盗Palorus ratzeburgi Wissmann(图22)英文名:small-eyed flou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2.4—3.0毫米,宽0.9—1.0毫米,褐色至暗褐色,有中等强的光泽。
头布中等密的刻点;颊不突出不隆起,与唇基几乎位于同一水平,稍高于触角着生处;复眼小,背面观,复眼长度不大于小盾片的宽度;眶上脊十分突出。
前胸背板宽大于长,最宽处位于近端部,有时两侧缘近平行;中区刻点小,刻点间距约为4—5个刻点直径,两侧刻点粗大,刻点间距为1—2个刻点直径。
鞘翅有刻点行,行间扁平且有1行刻点。
生活习性:大量生活于树皮下。
在粮仓内也普遍发生,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多与玉米象、米象生活在一起。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作者:————————————————————————————————日期:常见的储粮害虫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
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
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
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
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
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
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
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
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
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
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
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
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
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
十种典型的储量害虫的分类地位 拉丁学名 鉴定特征

十种典型的储量害虫的分类地位拉丁学名鉴定特征十种典型的储量害虫的分类地位、拉丁学名和鉴定特征引言:在农业和储粮过程中,储料害虫一直是农民和仓库管理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储粮害虫不仅能够大量消耗粮食和储粮设施,还会引起害虫污染,对储存的农产品安全和质量构成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防治储量害虫,本文将介绍十种典型的储量害虫的分类地位、拉丁学名和鉴定特征。
一、谷蠹(Tribolium castaneum)1. 分类地位:谷蠹属(Tribolium)昆虫纲鞘翅目谷蠹科谷蠹属。
2. 拉丁学名:Tribolium castaneum。
3. 鉴定特征:体长约3mm,红褐色,触角短小,黑色,前胸板约呈五边形。
幼虫身体白色略带黄色,具三个胸足和五对腹足。
二、赤拟谷盗(Sitophilus oryzae)1. 分类地位:盗谷属(Sitophilus)昆虫纲鞘翅目蚴蝽科盗谷属。
2. 拉丁学名:Sitophilus oryzae。
3. 鉴定特征:成虫体长约2.5-3.5mm,黑色,小而纤长。
头部具有明显的长吻,触须位于吻基部侧面。
胸部背板凹陷,呈分神状。
幼虫具有较强的蠕动能力和白色身体。
三、黑拟谷盗(Sitophilus zeamais)1. 分类地位:盗谷属(Sitophilus)昆虫纲鞘翅目蚴蝽科盗谷属。
2. 拉丁学名:Sitophilus zeamais。
3. 鉴定特征:成虫体长约2.5-4mm,黑色,小而纤长。
头部具有明显的长吻,触须位于吻基部侧面。
胸部背板平滑,无凹陷。
幼虫白色,较黑拟谷盗稍大。
四、稻盗虫(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1. 分类地位:盗虫属(Oryzaephilus)昆虫纲鞘翅目蚴蝽科盗虫属。
2. 拉丁学名: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3. 鉴定特征:成虫体长约2-3.5mm,褐色至暗褐色,头部略呈三角形。
触角丝状,呈11节,末节扁平。
幼虫白色带有淡红棕色,身体细长,具有较强的蠕动能力。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三)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三)21.亚扁粉盗(图21)英文名:depressed flou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2.5—3.0毫米,宽0.9—1.0毫米,红褐色,有光泽。
头部中纵凹浅,多少明显;颊高于唇基,向后突出,从背方遮盖复眼端部区域;复眼多数情况下小,腹面观,复眼间距为其横径的2.7—4.1倍。
前胸背板横宽,两侧略圆至两侧近平行,刻点小而颇密,近两侧的刻点稀,在两侧基半部通常有无刻点小区。
鞘翅稍扁平,有刻点行,刻点小而密,行间有一列刻点,部分个体内侧的行间有两行不规则刻点。
生活习性:该种大量生活于树皮下。
在仓库内,通常与玉米象等其他害虫生活在一起,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常发生于谷物及谷物制品中。
此外,也发现于生姜、花生和椰子仁干等货物内。
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
经济意义:为第二食性害虫,取食储藏的谷物及面粉等。
分布: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
图21亚扁粉盗22.姬粉盗Palorus ratzeburgi Wissmann(图22)英文名:small-eyed flou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2.4—3.0毫米,宽0.9—1.0毫米,褐色至暗褐色,有中等强的光泽。
头布中等密的刻点;颊不突出不隆起,与唇基几乎位于同一水平,稍高于触角着生处;复眼小,背面观,复眼长度不大于小盾片的宽度;眶上脊十分突出。
前胸背板宽大于长,最宽处位于近端部,有时两侧缘近平行;中区刻点小,刻点间距约为4—5个刻点直径,两侧刻点粗大,刻点间距为1—2个刻点直径。
鞘翅有刻点行,行间扁平且有1行刻点。
生活习性:大量生活于树皮下。
在粮仓内也普遍发生,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多与玉米象、米象生活在一起。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
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
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
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
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
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
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
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
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
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
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
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
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
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
成虫从"羽化"出来到死亡为止,称作"成虫期"。
储粮害虫从产出的卵变化到成虫,到再次产卵繁殖,叫作一个"世代"。
有些害虫如豌豆象一年只完成一代的称为"一年一代"。
常见储粮害虫

常见储粮害虫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常见储粮害虫2008年整理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
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
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
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
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
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
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
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
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
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
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
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
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
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三)21.亚扁粉盗(图21)英文名:depressed flou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2.5—3.0毫米,宽0.9—1.0毫米,红褐色,有光泽。
头部中纵凹浅,多少明显;颊高于唇基,向后突出,从背方遮盖复眼端部区域;复眼多数情况下小,腹面观,复眼间距为其横径的2.7—4.1倍。
前胸背板横宽,两侧略圆至两侧近平行,刻点小而颇密,近两侧的刻点稀,在两侧基半部通常有无刻点小区。
鞘翅稍扁平,有刻点行,刻点小而密,行间有一列刻点,部分个体内侧的行间有两行不规则刻点。
生活习性:该种大量生活于树皮下。
在仓库内,通常与玉米象等其他害虫生活在一起,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常发生于谷物及谷物制品中。
此外,也发现于生姜、花生和椰子仁干等货物内。
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
经济意义:为第二食性害虫,取食储藏的谷物及面粉等。
分布: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
图21亚扁粉盗22.姬粉盗Palorus ratzeburgi Wissmann(图22)英文名:small-eyed flour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形态特征:体长2.4—3.0毫米,宽0.9—1.0毫米,褐色至暗褐色,有中等强的光泽。
头布中等密的刻点;颊不突出不隆起,与唇基几乎位于同一水平,稍高于触角着生处;复眼小,背面观,复眼长度不大于小盾片的宽度;眶上脊十分突出。
前胸背板宽大于长,最宽处位于近端部,有时两侧缘近平行;中区刻点小,刻点间距约为4—5个刻点直径,两侧刻点粗大,刻点间距为1—2个刻点直径。
鞘翅有刻点行,行间扁平且有1行刻点。
生活习性:大量生活于树皮下。
在粮仓内也普遍发生,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多与玉米象、米象生活在一起。
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幼虫期随湿度增加而缩短。
但当相对湿度70%以上时,大量霉菌滋生,对食物有影响。
在25℃及30℃的温度下,幼虫能耐干燥的条件,在相对湿度20%时仍能正常发育,但在相对湿度10%的条件下不能发育。
在30℃及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幼虫也不能完成发育,可能由于霉菌大量滋生之故。
经济意义:为第二食性害虫,取食储藏的谷物及面粉等。
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图22姬粉盗23.谷象Sitophilus granarius(Linnaeus)(图23)英文名:granary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4.7mm。
圆筒状,背方相当隆起,栗褐色或黑色,发红发亮。
喙细长,圆筒状,略弯,其长约为前胸的2/3。
触角8节,位于喙的基部;末节膨大,其长稍小于宽的2倍,端部尖。
前胸背板刻点大而稀,顶区的刻点长卵圆形。
鞘翅颜色单一,无淡色斑。
后翅退化,丧失飞翔能力。
生活习性: 谷象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而异。
在加拿大和前苏联北部一年l代;在前苏联南部年发生2~3代;在美国东部地区年发生4代,在印度及某些热带国家多达7~8代。
当粮温下降到15℃以下时停止发育和繁殖。
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30℃,最适相对湿度为70~80%。
主要以成虫越冬。
越冬场所主要在仓内的潮湿阴暗处,也可转移到仓库附近的砖瓦石块下、草堆、垃圾堆、杂草根际或树皮下越冬。
春天,当温度回升至11~12℃时成虫开始取食,12.5~13℃时少数成虫开始交尾。
交尾结束后雌虫钻入粮堆内产卵。
雌虫用喙先在种子表面做卵窝,然后产卵于其中,并用粘液封口。
雌虫产卵100~400粒,平均150粒。
幼虫在粮粒内发育,共有4龄。
在25℃及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4.5~5d,幼虫期22~24.5d,蛹期8~16d。
成虫羽化后在粮粒内停留数日才爬出来活动。
在最适条件下,完成l个发育周期需要28~43d。
最适合于发育的食物含水量为15~17.5%。
经济意义:在世界的温带地区,谷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储粮害虫。
成虫幼虫都可为害,为初期性害虫。
l头谷象幼虫平均消耗谷物约30mg,同时形成6mg粉屑。
危害严重时,对玉米造成的重量损失可达22.5%一23.6%,对小麦造成的损失达50%以上。
谷象除为害谷物之外,还为害豆类、薯干、干果及中药材。
分布:新疆、甘肃。
♂♀21图23 谷象24.黑毛皮蠹Attagenus unicolor japonicus Reitter(图24)英文名:black carpet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皮蠹科(Dermestidae)。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椭圆形,体壁为单一黑色,仅在前胸背板边缘与鞘翅基部被金黄色毛外,余为褐色毛。
触角11节,触角棒3节。
雌虫触角末节略长于第9~10节之和,雄虫触角末节大约为第9~10节之和的3倍。
后足第一跗节短于第二跗节的一半,第二跗节与第五跗节等长,第三、四跗节几乎等长。
黑毛皮蠹A.unicolor japonicus与短角褐毛皮蠹A. unicolor simulans、暗褐毛皮蠹A. brunneus的主要区别见表6-6。
表6-6 黑毛皮蠹和短角褐毛皮蠹、暗褐毛皮蠹成幼虫外部形态的主要区别者可达3年。
成虫常发生于4~8月,幼虫出现于6~9月,蛹出现于来年4~6月。
在18℃、24℃和30℃时,卵期分别为22d、10d和6d。
在25~30℃时,幼虫期为65~184d。
在18℃、24℃和30℃时,蛹期分别为18d、9d和5.5d。
在29℃时,成虫的寿命为15~25d。
成虫常常飞到室外,取食花粉、花蜜或菌类补充营养后,在野外或飞回室内进行交尾,然后再在储藏物中产卵。
雌虫产卵量为50~100粒。
经济意义:食性复杂,但主要危害动物性储藏物,如皮张、干鱼、海产品、动物性中药才、毛呢、地毯、羽毛制品等,也危害成品粮和油料、蚕丝和动物标本等,是中药材、粮食、食品、家庭储藏物品的主要害虫。
分布:国内东半部大部分省区。
25.花斑皮蠹:Trogoderma variabile Ballion(图25)英文名:warehouse beetle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 皮蠹科(Dermestidae)形态特征:体长2.2~4.4mm,宽1.1~2.3mm。
头及前胸背板表皮黑色,鞘翅表皮褐色至暗褐色并有淡色花斑。
鞘翅上的淡色毛着生于淡色斑上,形成清晰的亚基带环、亚中带及图24黑毛皮蠹亚端带,但有时翅上的花斑变异很大。
触角11节,雄虫触角棒7~8节,末节长于第9节、第10节之和,雌虫触角棒4节。
雄虫第9腹节背板内缘呈波状,阳茎桥极狭窄;雌虫交配囊内的骨片大,长约0.5mm,一侧着生多数小齿。
生活习性:在自然界,花斑皮蠹多生活于某些蜂类的巢内,取食死蜂。
在仓房和居室内也十分普遍,取食谷物及多种储藏物。
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越冬。
在最适宜温度30℃下,产卵前期1~2天,产卵持续2~6天,卵期5~6,幼虫期约20天,蛹期3~4天,完成1个发育周期约1个月。
雌虫产卵100~120粒,散产于粮粒之间,幼虫常群集取食、化蛹。
一般认为,该虫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5℃~37.5℃,最适宜发育温度为30℃,最适的相对湿度为70%,成虫寿命8~58天。
经济意义:幼虫严重危害多种仓储谷物及其制品、蚕丝、中药材及其他动物性收藏品,为花斑皮蠹属害虫中当前国内分布最广、危害最甚的种类。
分布: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南、四川、贵州、浙江、广东。
图25花斑皮蠹26.小圆皮蠹Anthrenus verbasci Linnaeus(图26)英文名:varied carpet beetle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 皮蠹科(Dermestidae)形态特征:体长1.7~3.8mm,宽1.1~2.3mm。
卵圆形。
前胸背板侧缘及后缘中央有白色鳞片斑,鞘翅上有3条由黄色及白色鳞片构成的波状横带。
鳞片呈长三角形,端部钝。
复眼内缘不凹入。
触角11节,触角棒3节。
,触角窝深而界限分明,触角窝的长度约为前胸背板侧缘的1/2。
生活习性:多发生于居民区附近。
幼虫取食干燥的节足动物尸体,也经常转入仓内危害。
通常一年1代,在北温带个别地区两年1代,在南部地区偶见一年2代。
每代历时7~14个月。
以幼虫越冬,翌年早春开始取食、化蛹,5~6个月,其间脱皮4~19次,一般5~7次。
幼虫往往发生滞育,滞育的产生取决于虫体的内在因素,但所持续时间与日照长短有关。
蛹期在25℃下9天。
成虫羽化后在末龄幼虫皮内静伏4~8天才开始活动。
在室温下,雄虫寿命18天,雌虫22天。
经济意义:严重危害蚕丝、动物性药材、动物标本、毛及羽毛制品、谷物及种子等。
分布: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甘肃、陕西、宁夏、新疆、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青海。
图26小圆皮蠹27.小露尾甲Carpophilus pilosellus Motschulsky(27)英文名: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 露尾甲科(Nitidulidae)形态特征:体长1.7~2.8mm。
椭圆形,黄褐色至暗褐色。
背面密布刻点,着生淡黄色毛,腹末两背板不被鞘翅遮盖。
触角第2、第3节等长。
前背折缘密布粗大刻点。
中胸腹板中央无纵隆脊,中足基节窝后缘线向内延伸终止于后胸前侧片前部,腋域小。
雄虫后足胫节基部1/3细而两侧略平行,由此向端部方向显着加宽。
雄虫的阳基侧突细长。
该种的外形与脊胸露尾甲和干果露尾甲极相似,但后两种雄虫的阳基侧突相对粗短。
另外,小露尾甲雄虫后足胫节基部1/3细,端部2/3明显加宽,而脊胸露尾甲雄虫后足胫节由基部至端部逐渐加宽,基部1/3并不如此细。
生活习性:广泛发生于粮仓、面粉厂、粮油加工厂、啤酒厂、土特产仓库及中药材仓库。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甘肃、陕西、山西、山东、福建、台湾;日本,越南,印度。
图27小露尾甲28.酱曲露尾甲Carpophilus dimidiatus(图28)英文名:driedfruit beetle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 露尾甲科(Nitidulidae)形态特征:体长2~3.5mm。
倒卵形至两侧近平行。
表皮淡栗褐色至黑色,鞘翅有一黄褐色宽纹,自肩部斜至内缘端部。
触角第2节短于第3节。
前胸背板横宽,近基部1/3处最宽,侧缘弧形。
两鞘翅合宽大于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