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及应用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值线图判断的两大规律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值线图判断的两大规律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值线图判断的两大规律一、知识讲解等值线图的判断一般需要用到的两大规律:一是高高低低规律——等值线向高纬度凸,则其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高;等值线向低纬度凸,则其值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要低。

二是等值距全图一致规律——即任意两条相邻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等于0或等于一个等值差。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1.判断等高距的大小——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也就是说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开区间。

2.判断地形部位山脊——等高线弯曲部位由高向低处凸,多形成分水线。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位由低向高处凸,多形成集水线,在此处易发育成河流。

陡崖——几条等高线相交重合的地方,其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 d < H < (N + 1) ×d,其中N是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是等高距。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比较密集,河谷呈V字型。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

高原——海拔高度大,但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边缘密集,中部稀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二、例题分析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小流域源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到该流域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 AB、CD 两河段长度相同,则两河段流速A. AB段流速较快B. CD段流速较快C. 两河段流速相等D. 无法比较2. 图中P处与湖泊沿岸的高差最接近A. 170mB. 180mC. 190mD. 200m3. 当Q居民点遭受泥石流威胁时,最佳逃生路线是A. 1B. 2C. 3D. 4【答案】1. B 2. A 3. D【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AC两点均位于河谷地带,海拔均为300m。

但AB段位于湖泊、瀑布的上游,瀑布的落差为26米,则B点的海拔为226-300米之间,据此AB 的落差为0-74米;CD段位于湖泊、瀑布的下游,则D点的海拔应为200-274米之间,据此CD的落差为26-100米之间,CD的落差大于AB,根据材料,AB、CD 两河段长度相同,则CD段的流速大于AB河段,据此分析选B。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一、等值线的判读等值线是某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用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盐度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理现象的数量分布的状况,由于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一)等高线图:A .等高线的特点及等高线图的判读:a )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意一点的海拔高度。

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温差(每升高100m 气温降低0 . 6 ℃)。

根据比例尺可量算实际长度和面积。

b )看等高线疏密,分析坡度的陡缓。

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水流愈缓;反之,间距愈小,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

c )看等高线形状,确定地形类型。

(a )山地和盆地为闭合线,但山地等高线是内高外低,盆地是内低外高;( b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点为山谷,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集水线,河流常发源于山谷处,并向低处流。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点为山脊,各等高线凸出部分各点的连线称分水线;( c )两个山顶之间地形相对平缓的地方为鞍部;(d )几条等高线重合,用锯齿状的符号表示的为陡崖;(e )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直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据等高线的分布形式,可以识别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

d )等高线与气压、气温的关系: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垂直高差越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等温线也密集;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等压线也越密集。

B、综合应用:( a )选点:修建水库,要考虑库区、坝址及修建水库是否移民等。

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在水源充足的洼地或小盆地,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集水面积、库容较大。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等值线地图:以一组相等数值的连线表示制图对象数量、特征的地图。

简称等值线图。

如年平均气温图、年降水量图。

它是专题地图的重要图型,最先用于描述地形。

常见的有表现地势起伏和地貌结构的等高线图与等深线图;表现气温、水温、地温变化的等温线图;表现大气降水量变化的等降水量线图;表现地磁、地震变化的等磁偏线图、等磁力线图、等震线图。

另外,还有等压线、等风速线、等日照线、等云量线、等湿度线、等密度线、等透明度线、等盐分含量线、等时线等图。

通常等值线所代表的数值为整数。

••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

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等高线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的判读:••注:①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②等高线与五种地形的关系: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等值线判读的方法与技巧

等值线判读的方法与技巧

(1).绘图
(2).描述地形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海拔状况
描述某 地区地 形(地 势)特 征的一 般思路
地势状况 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典型的外力作用地貌
(二)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1.等高(深)线 2.等温线 3.等压线 4.等降水量线 5.等震线 6.等潜水位线 7.人口等密度线 8.其他:等盐度线、等湿度线、等日照线等
(三)等值线的主要共性特征 1.同线等值(等高、等深线图上的陡崖除外)
2.同一幅图中等差距一般相等 3.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有两种情况:相等; 或相差一个等差距 4.等值线一般不重叠、不相交 5.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 以不闭合 6.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变化率的大小
点和最低点; (3)剖面线沿线通过地区的重要
控制点,如河流、交通线、 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等; (4)垂直比例尺的取值范围应比剖 面线沿线通过的最高点和最低 点海拔增加和减小一个等高距。 (5)水平比例尺要根据剖面线的长短, 选取与剖面线等长,或缩小或扩 大的方式。 (6)其他:平滑曲线等
抓两端,看中间,画起伏;特殊点,找关联
线之间 “大于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做1~ 3题。
1.如果从图中由甲至乙绘制一幅地形剖面图,其 中最低处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250米 B.300米 C.260米 D.320米
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 地形图,读图回答1~3题。
西
2.如果乙地在丙地的正
(四)等值线图判读步骤——五读
1.读数值大小 2.读闭合状况 3.读延伸方向 4.读疏密程度
5.读弯曲状况
二.等高(深)线
【理论阐释】
1. 根据等高线图可判读如下地理信息。 (1)判断某地的海拔高度:查等高线值。 (2)判断坡度:看等高线疏密。 (3)判断地形:看等高线数值特征。 (4)判断气温:根据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 降低0.6℃。 (5)相对高度的计算:任意两点的高差。

等值线图的判读总结

等值线图的判读总结

1.等值线的共性特征(1)同线等值:据此可比较不同点的数值大小。

(2)等值距相同:要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判读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可多看两组)。

(3)等值线是闭合曲线,但在一幅图中因受图幅限制,某等值线不一定闭合。

(4)等值线不相交(除陡崖外)。

2.等值线的判读规律(1)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2)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一侧高于该等值线数值,另一侧则低于该数值。

(3)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存在闭合线,则其值可与其中某一等值线相同: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

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4)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小,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大。

3.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等值线图的判读首先要看图名,明确等值线图上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认清地图上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其次要熟练把握图示的内容。

等值线图要从观察等值线的疏密,了解等值线的间距,比较等值线的数据,分析等值线的走向,注意等值线的弯曲,掌握重要的等值线六个方面进行判读。

4.三种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

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

如下表:【即时演练】读右图,完成1-2题。

( )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 B.② C.③ D.④( )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为A.0.05km2 B.0.5km2 C.5km2 D.50km2“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3~5题:( ) 3.图中a、b、c、d四点中,可能形成小溪的是A.a B.b C.c D.d( ) 4.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对应的点是A.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 ②③( ) 5.若该地区位于一拟建水库的库区内,计划蓄水位可达拔175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最高水位时,小部分面积被淹没,将出现一个岛屿B.a、b、c、d四个居民点中,只有d居民点可以不搬迁C. 最高水位时,将出现两个小岛,b、c、d三地将被水淹没D.a、b、c、d四个居民点都不必搬迁,改为从事旅游业和渔业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其代表某种文化景观,读图回答6~8题;( )6.该种文化景观是A. 小溪B.梯田 C. 平原 D. 沙滩( )7.该文化景观最有可能位于A. 黄土高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8.下列作物最有可能在该文化景观区种植的是A. 茶园B.甜菜C. 谷子D.青稞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是地形或其他要素在等值线图中的表示形式。

下面是判断等值线的方法:
1. 等值线密度:等值线的密度表示了要素的变化速度。

如果等值线密度越密集,表示要素的变化速度越快;如果等值线密度越稀疏,表示要素的变化速度越慢。

2. 等值线间距:等值线的间距表示了要素的相对变化幅度。

如果等值线的间距较小,表示要素的变化幅度较大;如果等值线的间距较大,表示要素的变化幅度较小。

3. 等值线形状:等值线的形状表示了要素的特征。

如果等值线呈圆形或椭圆形,表示要素的变化是均匀的;如果等值线呈斜线、弧线或不规则形状,表示要素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4. 等值线分布:等值线的分布表示了要素的空间结构。

如果等值线平行且均匀分布,表示要素的空间结构是均匀的;如果等值线交错排列或呈不规则分布,表示要素的空间结构是不均匀的。

5. 等值线交汇:等值线的交汇表示了要素的变化关系。

如果等值线交汇形成封闭的区域,表示要素的变化有明确的边界;如果等值线交汇形成环状或相互交错,表示要素的变化没有明确的边界。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等值线图中要素的变化特征和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读地理现象。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与技巧点拨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与技巧点拨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与技巧点拨一、等值线的概念等值线是某地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理现象的数量分布状况,由于等值线标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同的,所以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的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PH值等值线图、洋底地层年龄分析图、人口密度分布图等。

二、等值线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

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

三、判读的一般方法1.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0;变化规律(这是做题的基础)2.看疏密状况一了解影响因素3.看走向和形态一了解影响因素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利用“高低规律”判读等值线图根据不同等值线弯曲部位的变化特点,利用“高低规律”可帮助掌握等值线图的准确判读方法。

①:“高低规律”的基本原理与内容:所谓“高”是指等值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即每条等值线弯曲的凸出部分指向等值线数值递增的方向,这时弯曲所示部位为低值(相对)区域。

“低”与“高”相反,即等值线弯曲部位向低值凸出,弯曲所示部位为高值(相对)区域。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②“高低规律”的应用: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则该部位所示地形为山谷(低);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则为山脊(高)。

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低压槽,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高压脊。

在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中,等值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区域为暖流流经的海区,反之,为寒流流经的海区。

同理,其他等值线都可根据“高低规律”进行地理事物的判断。

四、知识要点:(一)、等高线1、识别等高线的关键:(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等值线判读的方法与技巧详解

等值线判读的方法与技巧详解

B 4.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读图(单位:m),回答(1)~(2)题。
B (1)A、B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99 m
B.199 m
C.299 m
D.399 m
B (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
A.99 m
B.199 m
C.299 m
延伸方向
疏密程度
弯在半球: 向北递 减——北 半球;向 南递减— —南半球 ②区域气 温差别幅 度大小
①与纬线 平行(太 阳辐射) ②与海岸 线平行 (海陆位 置) ③与等高 线平行 (地形、 地势)
①向高纬
①判断温 差大小: 密大疏小 ②冬季密, 夏季疏 ③温带密, 热带疏 ④陆地密, 海洋疏
①山顶山峰: 中高周低
②盆地、洼地: 周高中低
③表示高度不 在正常范围特 点:“大于大 的”或“小于 小的”
C 1.【2011全国卷·6题·4分】读下图,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 m C.60 m
B.55 m D.65 m
2.【2012全国卷·10~11题·2×4分】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 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据此回答(1)~(2)题。
③等值线不会在图中中断,所以这些 线都是闭合的(有的不闭合是被图幅 所截断)
④等值线应是平滑的曲线,一条等值线两 侧数值大小变化趋向相反
等值线图判读要注意五读
1.读数值范围与极值 2.弯曲状况 3.疏密程度 4.局部小范围的闭合 5.延伸方向
凸向规律:
“凸高值低 a
A
B
凸低值高”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及应用地理要素等值线图有很多,如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线图、等压线图、等震线图、等盐度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人口密度线图、等地租线图等。

无论何种等值线图,在判读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形态变化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等。

将等值线图与区域图相结合,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和区域地理特征是近几年高考倒是的热点。

现将等值的判读规律及灵活应用列举如下:一、“大大小小”规律位于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区域,若闭合等值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值小于较小值。

例:如图,若a>b,则甲>a,乙<b自己总结:等大(数值)则大于大(数值),等小(数值)则小于小(数值)。

跟踪演练:1.“大大小小”规律的灵活应用(1)若a>b,上图若为等高线图,有关甲乙两处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为山坡上的洼地B.乙处为山坡上的小丘C.甲处为山坡上的小丘D.甲乙两处同为鞍部(2)若为等温线图,有关甲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可能为山地地形B.甲处可能为盆地地形C.甲处可能为湖泊D.甲处可能为夏季沙漠绿洲(3)若为同一水平面等压线图,有关乙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地下垫面可能为夏季湖泊B.乙地下垫面可能为城市C.乙地海拔较甲地低D.乙地可能是反气旋活动2.读右面等高线图(单位:米)关于C处的高程的判读。

可能是()①148米②156米③168米④178米⑤188米⑥198米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1 (1)C (2)B (3)B 2 C二、“河流向凹”规律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例:读右图,a、b为等高线,判断甲河流向和a、b的相对大小。

【解析】本题应用“河流向凹”规律可十分容易地得出甲河从东北流向西南。

a>b。

答案:东北流向西南a>b跟踪演练:下图中,甲图的两条曲线A、B代表了乙图中A、B两处测得河流年径流量曲线。

据此回答1-2。

1.关于图中河流正确的说法是()A.流向先正东再折向东北B.流向先向西南再折向正西C.河流A岸适宜建设河港D.河流B岸沉积作用明显2.图中河流可能位于()A.亚马孙平原B.英国伦敦C.中国东部D.意大利南部答案:1 B 2 C三、“洋流向凸”规律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可判断洋流流向2.可判断洋流的性质(暖流、寒流)3.可判断洋流所在的半球例1:右图表示某大洋的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在L图上用带箭头的实线画出暖流流向,用带箭头的虚线画出寒流流向,并指出此洋流所在的半球及沿岸气候的影响。

【解析】根据“洋流向凸”规律,等温线的凸向即是洋流的流向,可直接绘图。

再根据气温很易得出此海域位于南半球。

A处海水由水温高的地方流向水温低的地方即为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B处海水由水温低的地方流向水温高的地方即为寒流,对大陆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答案:绘图如上图南半球暖流有增温、增湿寒流有降温、减湿例2:下图所示区域在2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

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注流L的流动方向。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简述洋流L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解析】该洋流位于南纬28°大陆西岸,为寒流。

南半球等温线的数值南低北高,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南方为T1北侧为T2,并向北凸起。

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答案:1、2题如图所示,3 降温、减湿跟踪演练:右图为“某大陆西侧海平面年平均水温(℃).分布示意图”,判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此海区位于(南或北)半球。

2 用带箭头的实线、虚线画出暖、寒流在该海区的分布。

如果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这两支洋流的名称分别是和。

3 旅途中A处以北的沿海地带为气候,附近的洋流对该气候的形成起了作用。

4 (双选)地球上具有此种分布模式的海区是(填字母)A.欧洲西侧中纬度海区B.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C.非洲西侧中纬度海区D.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5 图中A附近的海域是否会形成世界级的大渔场?为什么?答案:1、北2、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3、温带海洋性增温、增湿4 A B5 不会。

因为世界级的大渔场,一般分布在寒暖流的交汇处成冷海水上泛的地方,而A 附近海域为洋流遇到陆地后分支的海域。

四、“一陆南”规律无论南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部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例:右图为某地区气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不考虑地形因素,此图表示的季节和月份()A.夏季1月份B.夏季7月份C.冬季1月份D.冬季7月份【解析】利用“一陆南”规律,可趋势得出图示时间应为1月份,结合纬度知为南半球夏季。

答案:A跟踪演练:读下图,回答问题。

1 甲地位于(海陆位置),根据全球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以及甲地的降水状况(见B图),可推断该地位于(南、北)半球。

2 在B图中绘出甲地气温逐月变化曲线。

3 A图中的等温线表示的是(一、七)月气温水平分布状况。

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答案:1 大陆西岸南2 绘图要求:所绘曲线符合“一月均温在30℃左右,七月均温在0-15℃之间,呈山谷形状。

3 一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是一月份。

五、“高高低低“规律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反之也成立。

例:下图为某地地面及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判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 比较A、B气压值的大小?2 如果此图表示7月份北半球的海洋与陆地,则A为B为。

3 此等压面是冷热不均引起的,则A、B两处气温较高是4 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及空气水平运动有什么规律?【解析】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可以得出:在同一水平面上B处气压值大于A。

7月份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高空等压面的凸凹向及空气水平运动与近地面恰好相反。

答案:1 B>A 2 A为陆地,B为海洋 3 A4 高空等压面的凸凹向及空气水平运动与近地面恰好相反。

跟踪演练:海陆差异会造成海洋与陆地不同季节的气压变化,读沿海地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 若甲地为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则甲地此时的主导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 若甲地为青岛,此季节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①向高纬凸出②向低纬凸出③向北凸突④向南突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 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上图中状态时,正是()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答案:1、B 2、A 3、B六、等值线的综合判读1、如图所示,线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线d、e为等温线,线f为等高线,完成1-3题。

(1)有关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河流的流向大致是东南流向西北B.湖泊水是该河流重要补给来源C.该地最有可能是南半球某地D.该湖泊为咸水湖(2)A地未来几日天气状况可能是()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值的大小关系是a<b<cB.d、e等温线值的大小关系是d>eC.该地可能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D.若e的值是0℃,则图中河流出现凌汛现象2 读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风向、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等温线、昏线的组合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A.位于南半球B.该日昼长夜短C.图中河段无凌汛现象D.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此时下列发生的现象中,可能的是()A.巴西利亚附近的草原一片葱绿B.青岛的海滨浴场人满为患C.长江河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D.中国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3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比例尺是1:2000000,请读图回答。

(1)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是(2)请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

(3)如果甲区河流特征仍在加剧,可能在乙区存在什么问题?请推理原因。

(4)假如此河夏季常发生洪涝,请说明甲地发生洪涝的原因,并提出甲地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洪涝灾害。

(5)判断图中A区地形。

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答案:1、(1)D (2)C (3)C2、(1)C (2)A3、(1)自西向东(2)甲: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无支流汇入;乙:位于山谷中,水流急,水量大。

(3)水土流失原因:①过樵、过牧等造成的植被减少;②陡坡垦田;③山区开矿、破坏植被。

(4)原因:①图示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②甲区虽无支流,但上游乙区向下游甲区河道排泄的水量大;③甲区位于平原,河道弯曲,上游来水排泄不畅;④缺少湖泊调节措施:①加固堤坝;②河道截弯取直;③建分洪、滞洪区;④增强防灾意识,建立洪涝灾害预警机制等。

(5)A区是洼地洪涝发生时,可作为分洪、滞洪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