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合集下载

钢筋弯钩为180度,135度,90度,时,弯钩长度怎么计算

钢筋弯钩为180度,135度,90度,时,弯钩长度怎么计算

钢筋弯钩为180度,135度,90度时,弯钩长度怎么计算之吉白夕凡创作钢筋弯曲调整值与弯钩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分歧的,预算长度是依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依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依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分歧,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更: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依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依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2、9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依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依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135度弯钩长度计算

135度弯钩长度计算

135度弯钩长度计算推导过程
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
计算。

另外《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0年版)第11页5.3.1规定HPB235级钢筋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弧长=3.14*n*r/180 公式中:n为圆心角,r为半径
AB段弧长=135*3.14*(d/2+1.25d)/180
=0.75*3.14*1.75d
=4.12125d
而AB弧长段原水平长度L1=1.25d+d
=2.25d
则钢筋弯135度弯钩后1个弯钩增加弧长=4.12125d-2.25d
=1.871d
≈1.9d
BC段长度为钢筋弯曲后平直段长度,根据11G101-1 第56页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规定:弯钩弯135度时,非抗震设计平直段:5d;抗震设计平直段:(10d,75)中较大值。

所以箍筋及拉筋弯135度弯钩1个弯钩长度如下:
一、抗震设计
1、钢筋直径≤6.5mm时BC平直段长度为75mm
即钢筋1个弯钩长度=1.9d+75mm
2、钢筋直径≥8mm时,BC平直段长度为10d
即钢筋1个弯钩长度=1.9d+10d
=11.9d
二、非抗震设计
无论钢筋直径是多少,BC平直段长度为5d
即钢筋1个弯钩长度=1.9d+5d
=6.9d。

钢筋弯钩长度规范及计算方法

钢筋弯钩长度规范及计算方法

钢筋弯钩长度规范及计算方法引言:钢筋弯钩是在混凝土结构中将钢筋弯折成一定形状的一种构造形式。

其主要目的是增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以提高钢筋的受力性能。

钢筋弯钩的长度是根据相关规范规定的,不同的规范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将介绍中国的一些常用规范,并给出钢筋弯钩长度计算的方法。

一、中国现行规范中的钢筋弯钩长度要求(1) 钢筋弯钩直径为6-25mm的,弯钩长度应不小于6d;(2) 钢筋弯钩直径大于25mm的,弯钩长度应不小于12d;(3) 钢筋弯钩直径大于40mm的,弯钩长度应不小于18d。

其中,d为钢筋直径。

(1) 钢筋弯钩直径小于等于16mm的,弯钩长度应不小于6d;(2) 钢筋弯钩直径大于16mm的,弯钩长度应不小于8d。

(1) 钢筋弯钩直径为6-32mm的,弯钩长度应不小于6d;(2) 钢筋弯钩直径大于32mm的,弯钩长度应不小于8d。

二、钢筋弯钩长度计算方法1.钢筋弯钩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如下:(1)对于尺寸稳定的弯钩,其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N=0.6f_yA_g(1)其中,N为弯钩的承载力,f_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A_g为弯钩截面的面积。

(2)对于尺寸不稳定的弯钩,其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N = k \cdot f_y \cdot A_g(2)其中,N为弯钩的承载力,k为修正系数,f_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A_g为弯钩截面的面积。

按照规范的要求,通常取k=0.62.钢筋弯曲起点处截面的最小弯矩计算方法如下:(1)对于一般情况下的钢筋弯曲起点处截面的最小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_min = \frac{N \cdot l}{\text{范围系数}} (3)其中,M_min为最小弯矩,N为弯钩的承载力,l为弯钩长度,范围系数根据规范的要求进行选取。

(2)对于在不同方向上有两个坚固的钢筋或箍筋存在时的钢筋弯曲起点处截面的最小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_min = \frac{N \cdot l}{\sqrt{2}}(4)三、结论根据中国现行规范的要求,钢筋弯钩的长度应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计算钢筋弯钩的增加长度。

在建筑施工中,钢筋弯钩是非常常见的构造件。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设计和施工钢筋弯钩,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

钢筋弯钩是钢筋加工的一种常见形式。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弯钩常用于连接不同部位的钢筋。

当需要弯曲钢筋时,钢筋弯钩可以提高钢筋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钢筋弯钩的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

钢筋弯钩的增加长度是指钢筋在弯曲处超出直线长度的部分。

钢筋弯钩的增加长度通常是根据构造和规格来确定的。

有时,增加长度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钢筋弯钩的增加长度计算公式如下:L=2πR+2a+(2/3)d其中,L表示弯钩的增加长度,R表示钢筋弯曲半径,a表示钢筋直线长度,d表示钢筋直径。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钢筋弯曲半径和直线长度。

此外,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钢筋直径和构造。

在进行钢筋弯钩的设计和制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钢筋弯钩的增加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其质量和稳定性。

2. 钢筋弯曲半径和直线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和计算。

3. 钢筋弯钩的制造需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4. 在钢筋弯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钢筋弯钩的增加长度计算是钢筋混凝土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进行设计和制造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质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

90度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90度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90度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90度钢筋弯钩长度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钢筋的品种和规格:不同品种的钢筋在弯曲时其弯钩长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HRB400钢筋的弯曲半径较小,而HRB335钢筋的弯曲半径较大。

2.弯钩的形状:弯钩的形状也会影响其长度计算。

例如,如果是弧形弯钩,则其长度应大于钢筋直径的1.5倍;如果是C形弯钩,则其长度应与钢筋直径相等。

3.弯曲后钢筋的强度:钢筋弯钩长度的计算还应该考虑到弯曲后钢筋的强度。

在结构设计中,通常要求钢筋弯钩长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以确保钢筋的强度不会受到损失。

根据以上因素,以下是一个一般性的90度钢筋弯钩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弯钩长度 = (钢筋直径 x 弯曲半径) + (1.5 x钢筋直径) x (弯曲后钢筋的强度要求)
其中,钢筋直径和弯曲半径应根据钢筋的品种和规格确定,而弯
曲后钢筋的强度要求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5度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45度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45度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通常45度弯头长度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即弯头长度=弯曲半径*弯头度数的一半。

反之如果当弯头不标准时,长度=弯曲半径
*0.707得知。

建议在选择管件时,管道材质、外径大小及厚度最好保持相同。

钢筋弯钩一般为90度、135度、180度三种,弯钩增加长度分别为3.5d、4.9d、6.25d(d为钢筋直径),都是经验值。

9d,对转半圆180°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90°)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5倍弯高=通径*1.524,其实通径*倍数,结数点面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219通径200,高即200*1.524=304.取305;114通径100,高即100*1.524=152.取152(适用于DN100及弯曲率半径算便快捷计算)
弯料度=弯高*3.14/2*弯外径/管材直径+(管材壁厚*3)+加工余量,用180*8管料,推制273弯,用公式算,料度
=381*1.57*273/180+24=931.22mm+加工余量。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弯钩为180度,135度,90度,时,弯钩长度怎么计算

钢筋弯钩为180度,135度,90度,时,弯钩长度怎么计算

钢筋弯钩为180度,135度,90度时,弯钩长度怎么计算钢筋弯曲调整值与弯钩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2、9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 +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 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 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 (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三)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三、柱 (一)、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 、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 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 一、内筋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二、外筋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寺寺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 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四、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受力筋长度= 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