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管理》word版
蛋鸡养殖场规章制度范本

蛋鸡养殖场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蛋鸡养殖场管理,提高养殖效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蛋鸡养殖场的生产、管理、科研、销售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蛋鸡养殖场应当遵循科学养殖、规范管理、绿色发展、质量第一的原则,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四条养殖场应当配备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第五条养殖场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得擅自离岗。
第六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员工考核制度,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工作失职的人员进行处理。
第三章:饲养管理第七条养殖场应当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需求。
第八条养殖场应当定期对蛋鸡进行疫病防治,严格执行免疫程序,确保蛋鸡健康。
第九条养殖场应当做好养殖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第十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蛋鸡饲养记录,详细记录蛋鸡的生长、生产、疫病等情况。
第四章:产品质量管理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当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保证鸡蛋的品质和安全。
第十二条养殖场应当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制度,定期对鸡蛋进行质量检测。
第十三条养殖场应当建立追溯体系,对鸡蛋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记录,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第五章:环境保护第十四条养殖场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第十五条养殖场应当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第十六条养殖场应当对鸡粪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六章:安全生产第十七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八条养殖场应当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九条养殖场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蛋鸡养殖规章制度范本最新

蛋鸡养殖规章制度范本最新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规范蛋鸡养殖行为,确保蛋鸡养殖的安全、卫生和质量,保护环境,保障消费者权益,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开展蛋鸡养殖的各类养殖场、农户和相关单位。
第三条:蛋鸡养殖应遵循合理、科学、法律、安全、环保的原则,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第四条:相关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蛋鸡养殖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养殖基本要求第五条:蛋鸡养殖场应当选址合理,地势平坦,环境适宜,保证饮水和通风条件良好。
第六条:蛋鸡养殖场应当具备合理的建筑布局,鸡舍布局合理,保证鸡群生活的舒适和健康。
第七条:蛋鸡养殖场应当配备合格的设备设施,设备设施应当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转。
第八条:蛋鸡养殖场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案,确保饲料、饮水、疫苗等供应充足。
第三章饲养管理第九条:饲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合理搭配,防止不合理浪费和污染。
第十条:饮水系统应当保持清洁卫生,供水量充足,水质优良。
第十一条:鸡舍应当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干燥通风,减少病原体传播。
第十二条:蛋鸡的疫苗接种应当按照规定时间、方法和剂量进行,确保鸡群的健康。
第十三条:定期监测鸡群的生长状况、疫情情况等数据,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第四章疾病防控第十四条:发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定期对鸡群进行健康检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鸡只。
第十六条:采取控制性生物安全措施,如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鸡舍、洗消车辆等。
第五章环境保护第十七条:合理处理鸡粪、废弃物等,严禁乱排乱倒,保持环境清洁。
第十八条:鸡舍周围应当保持清洁卫生,防止蚊蝇滋生。
第十九条:合理利用资源,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第六章安全管理第二十条:鸡舍内部设施应当符合安全标准,防止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一条: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定期检查消防安全隐患。
第二十二条:对饲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加强预防,确保工作人员和鸡群的安全。
蛋鸡养殖企业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蛋鸡养殖场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营,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养殖场员工及消费者的利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养殖场全体员工及管理人员,是养殖场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
第三条本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章养殖场管理制度第一节鸡舍管理第四条鸡舍内卫生整洁,无杂物,地板清洁,无臭味,五天全面消毒一次。
第五条做好鸡舍卫生等日常工作,内墙、天花板无蜘蛛网、尘灰,保温架无明显鸡粪,清栏后及时打扫消毒。
第六条电线线路干净、整齐、不零乱,定期检查,防止老化、破损。
第七条饲料桶、水壶干净卫生,数量与鸡群比例恰当,高度适当。
第八条小鸡严格保温,定期消毒,定期防疫接种,并做好防兽工作。
第九条不同龄鸡群不得混养,病鸡及时隔离,密度大及时分群饲养。
第二节生产管理第十条做好每批、每次进出栏、成活率、死亡数的纪录。
每天死亡鸡十只以上马上汇报,没三天报一次存栏数到生产部。
第十一条每天更换消毒水,进入各栋鸡舍必须消毒,并关好各栋各间的鸡舍门。
第十二条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精神状态、饮水量、饲料量,并做好纪录。
第十三条每天做好各栋鸡群详细产蛋时间、产蛋数、产蛋率、破损率、合格率的数据,制作表格上报。
不合格的蛋挑出后要由生产部负责人签字才可以处理,并以五天为一个周期作产蛋曲线图。
第三节种蛋管理第十四条种蛋每天晚上要进行消毒,并分类管理、储存,每天上报的数据要准确。
第十五条公司定期结合孵化率、市场部数据进行检查。
第三章质量管理制度第十六条蛋鸡养殖场要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七条质量管理人员要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第十八条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严格处理,防止流入市场。
第四章人事管理制度第十九条养殖场要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包括员工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
第二十条员工要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
第二十一条员工如有违法违纪行为,按公司规定进行处理。
养蛋鸡育雏管理制度范本

养蛋鸡育雏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蛋鸡育雏阶段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雏鸡成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育雏前的准备工作1. 根据育雏数量准备好足够的育雏设备,包括育雏舍、育雏器、饲料桶、水壶等。
2. 育雏舍内必须提前2周按程序进行彻底冲洗、饲养与管理和消毒。
进雏前1~2天对育雏舍进行预热,检查育雏器及室温是否达到标准温度。
三、饮水与开食1. 先饮水后开食,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及抗生素、电解多维等有良好的效果。
2. 在饮水后2~3小时,约有2/5的雏鸡有觅食表现时即可开食。
四、温度管理1. 育雏初期,温度应逐渐改变,雏鸡头3天内温度降低不得大于11℃。
2. 育雏后期最理想的温度范围为15~20℃,尽可能避免一天内温度升降大于6℃。
3. 使用温度计确定育雏舍的温度,以鸡只的行为作为调整温度的依据。
鸡只分散均匀、活动自如、叫声欢快为温度适宜;鸡只张口呼吸、远离热源为温度过高;鸡只扎堆、发出唧唧叫声、拥向热源为温度过低。
五、光照管理1. 育雏期光照的使用原则为递减而后恒定。
3周龄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4瓦/平方米;4周龄开始每昼夜缩短光照时间0.5小时,光照强度3瓦/平方米;5周龄自然光照10小时;6周龄自然光照9小时;7~8周龄维持自然光照。
六、卫生与防疫1. 公共区域卫生区整洁,无杂物,鸡舍内地板清洁、无臭味、无杂物,每周全面消毒一次。
2. 做好鸡舍卫生等日常工作,保持内墙、天花板无蜘蛛网、尘灰,保温架无明显鸡粪,清栏后及时打扫消毒。
3. 定期对饲料桶、水壶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数量与鸡群比例恰当,高度适当。
4. 小鸡严格保温,定期消毒,定期防疫接种,并做好防兽工作。
5. 不同龄鸡群不得混养,病鸡及时隔离,密度大时及时分群饲养。
七、记录与报告1. 做好每批、每次进出栏、成活率、死亡数的记录。
每天死亡鸡十只以上立即汇报,每三天报一次存栏数至生产部。
2. 每天观察鸡群精神状态、饮水量、饲料量,并做好记录。
蛋鸡的饲养管理制度

蛋鸡的饲养管理制度一、环境管理1.1 温度蛋鸡对环境温度有一定要求,夏季温度过高会影响蛋鸡的产蛋率,冬季温度过低则会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鸡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夏季控制在25-30摄氏度,冬季控制在15-20摄氏度。
1.2 通风鸡舍内空气流通是保持蛋鸡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要保持鸡舍内通风良好,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废料,避免滋生细菌和病毒。
1.3 光照光照对蛋鸡的产蛋率有明显的影响,要保证鸡舍内有足够的光照,避免过度阴暗造成蛋鸡产蛋率下降。
1.4 饮水蛋鸡的健康生长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要定期更换饮水器内的水,保证鸡群有足够的饮水量,避免缺水导致饥渴和腹泻等情况。
1.5 饲料管理蛋鸡的饲料管理是关键的一环,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喂养量。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避免受到霉菌和细菌的污染,影响蛋鸡的健康生长。
二、饲养管理2.1 分群管理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饲料和管理,要对蛋鸡进行合理的分群管理,根据不同的产蛋状态、体重等因素进行分群喂养,确保每只蛋鸡得到适宜的营养。
2.2 疫病防控疫病是蛋鸡养殖中比较严重的问题,要加强疫病防控工作。
定期对蛋鸡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控制传染源,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
2.3 蛋鸡补充鸡蛋是蛋鸡的主要产出,要对蛋鸡进行适量的蛋鸡补充,保证鸡蛋的质量和产蛋率。
同时要注意蛋鸡补充的方式和时间,避免过度补充导致蛋鸡产蛋困难。
2.4 饲养环境蛋鸡的饲养环境对蛋鸡的健康生长有很大影响,要保持鸡舍内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鸡舍内的垫料和清理粪便,避免滋生细菌和病毒。
2.5 健康管理蛋鸡的健康管理是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做好蛋鸡的疫病防治工作,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提高蛋鸡的自然免疫力,保证蛋鸡的健康生长。
三、科学喂养3.1 饲料科学喂养蛋鸡的生长发育需要合理的饲料配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和比例,确保蛋鸡得到全面均衡的营养。
蛋鸡饲养管理制度

蛋鸡饲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蛋鸡饲养活动,保证蛋鸡养殖的质量和效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规模的蛋鸡养殖场,包括但不限于大型、中型和小型养殖场。
第三条蛋鸡饲养应遵循科学养殖、合理饲养、健康管理、环保节能的原则,严禁过度投药、过度饲料等违规行为。
第四条各级相关部门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蛋鸡饲养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第五条饲养场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申请相关证照,开展饲养活动,并接受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环境和设施要求第六条蛋鸡饲养场应位于空气流通良好、水源充足且质量优良的区域,离市区、居民区和水源保护区的距离符合法规要求。
第七条蛋鸡饲养场的场地应平整、排水良好,且应设有足够的防暑降温设施、防寒保暖设施等。
第八条蛋鸡饲养场应有合理规划的栏舍,确保每只蛋鸡都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栏舍内部应保持通风良好。
第九条蛋鸡饲养场应定期清理卫生,消毒杀菌,保持栏舍内外干净整洁,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第十条蛋鸡饲养场应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第三章饲料管理第十一条蛋鸡饲养场应严格按照饲料配方要求配置饲料,确保蛋鸡获得均衡的营养。
第十二条饲料的储存要求干燥通风、防潮防虫,避免发霉或受到其他污染。
第十三条蛋鸡饲养场应定期检测饲料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给蛋鸡带来健康风险。
第四章健康管理和疫病防控第十四条蛋鸡饲养场应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并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第十五条蛋鸡饲养场应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蛋鸡获得必要的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第十六条蛋鸡饲养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疫病检测工作,及时了解疫情动态。
第五章生产管理第十七条蛋鸡饲养场应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系统,包括蛋鸡的来源、养殖情况、疫病防控措施等。
第十八条蛋鸡饲养场应遵循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引发蛋鸡之间的争斗和群体间的传染。
蛋鸡饲养员养殖制度范本

蛋鸡饲养员养殖制度范本一、饲养员职责1.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认真执行饲养管理规程。
2. 负责蛋鸡的日常饲养管理,确保鸡只健康成长。
3. 定期对鸡只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和异常情况。
4. 做好饲养记录,如实填写生产报表,为生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 参与鸡舍的清洁、消毒和疫病防控工作。
6. 节约用水、用电和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7. 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和学习,提高饲养技能。
二、饲养管理规程1. 饲养环境(1)鸡舍温度:育雏期18-25℃,产蛋期15-22℃。
(2)鸡舍湿度:育雏期60-70%,产蛋期55-65%。
(3)光照:产蛋期每天保持14-16小时的光照,可用人工光源补充。
2. 饲养密度(1)育雏期:每平方米饲养5-7只鸡。
(2)产蛋期:每平方米饲养8-10只鸡。
3. 饲料管理(1)选用优质饲料,保证营养全面、平衡。
(2)饲料储存应在干燥、通风、防潮的环境中,避免霉变。
(3)根据鸡只生长阶段和生产状况,适时调整饲料配方。
4. 饮水管理(1)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每天更换水槽中的水。
(2)水温控制在18-25℃,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降温。
5. 卫生消毒(1)每天清扫鸡舍,保持环境清洁。
(2)定期对鸡舍、设备、用具进行消毒,防止病菌传播。
(3)定期监测鸡只疫病,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6. 巡舍管理(1)每天至少巡舍3次,观察鸡只生长状况、食欲、粪便等。
(2)及时处理鸡只疾病和异常情况,必要时报告上级。
(3)记录饲养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绩效考核1. 饲养员绩效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
2. 月度考核主要包括鸡只成活率、产蛋率、破蛋率、死淘率等指标。
3. 年度考核主要包括饲养成本、饲养效益、疫病防控、培训学习等方面。
4. 饲养员奖金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优秀者给予奖励,不合格者予以处罚。
四、培训与晋升1. 饲养员需参加公司组织的饲养技能培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蛋鸡养殖管理制度范文

蛋鸡养殖管理制度范文蛋鸡养殖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蛋鸡养殖管理,确保蛋鸡群体的健康和良好发展,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蛋鸡养殖管理制度是指对养殖场饲养的蛋鸡进行科学、规范、安全、环保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蛋鸡养殖场应遵守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与养殖物资供应商、兽医服务单位和养殖技术单位的合作与沟通,健全养殖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第二章养殖场建设第四条蛋鸡养殖场应选址合理,周边环境优越,具备良好的气候条件及饮水条件,减少饮水污染。
第五条养殖场应严格划定不同区域及功能区域,设立蛋鸡栋舍、饲料储存区、卫生处理区和办公区等。
第六条养殖场必须按照规定建设齐全的栋舍设施,确保蛋鸡的安全和舒适。
第七条养殖场应配备先进的通风、环控和污染控制设备,保持良好的环境。
第八条养殖场应设立消防设施,并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确保防火工作的安全。
第三章疫病防控第九条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预防制度,并派遣专门人员负责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第十条养殖场应定期消毒栋舍和饮水设施,防止疫病的传播。
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制度,及时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
第十二条养殖场应与当地相关疫病监测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工作。
第四章饲养管理第十三条养殖场应科学制定饲养计划,根据不同时期蛋鸡的生长发育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养。
第十四条养殖场应遵循营养均衡的原则,提供高质量的饲料,保证蛋鸡充分的营养摄入。
第十五条养殖场应定期进行饲料质检,确保饲料的安全和合格,防止使用劣质饲料。
第十六条养殖场应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通畅,确保蛋鸡有足够的饮水量。
第十七条养殖场应定期进行蛋鸡的体重和产蛋情况的监测,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第五章厕所管理第十八条养殖场应建立统一的厕所管理制度,严禁在养殖区域内随意排泄粪便。
第十九条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粪便处理系统,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做到环保和无害化。
第二十条养殖场应定期清理粪便,保持栋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和无异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阶段划分产蛋鸡总体上可分为育雏、育成和产蛋三大阶段1.育雏阶段现代蛋鸡饲养多倾向将0~8周龄视为育雏阶段。
有试验表明8周育雏比6周育雏更有利于后备蛋鸡的培育和产蛋潜能的发挥。
2.育成阶段是指育雏完成后到开产前,即9~20周龄。
育成阶段又可细分为育成前期9~12周龄,合成后期13~18周龄,产蛋前过渡期19~20周龄三部分。
3.产蛋阶段指由5%产蛋率到淘汰。
一般从21周龄到72周龄左右。
产蛋阶段又可细分为产蛋前期21~42周龄,产蛋中期43~60周龄,产蛋后期61周龄至淘汰(72周龄左右)三部分二、不同阶段的饲、管技术要点1.0~8周龄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1)认真做好育雏前各项准备工作:进雏前必须行汁划地留有足够的时间,做好育雏舍的清扫、冲刷、熏蒸消毒、供温保暖,备好饲料及常用药品、器具。
(2)提供适合于雏鸡生长发育的舍内环境:育雏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舍内环境温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换句话说,舍内环境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要素。
一般要求1周龄内舍温昼夜保持在34~36℃,以后每周下降2℃,直到22~24℃维持恒定。
舍内相对湿度以2周龄内保持在65%~70%、3周龄起逐渐降为55%~60%为宜。
(3)饮水与开食:雏鸡进舍后先给水,间隔2~3小时后再给料。
1周龄内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电解多维或速补、开食补盐等,其功能主要是保健、抗应激并有利于胎粪排泄。
雏鸡对水的需求远远超过饲料,应保证不断水和水质的清洁卫生,过夜水应及时更换。
开食第一周应少量勤添,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造成饲料浪费。
(4)饲料营养:雏鸡采食量虽少,但对饲料质量要求较高,应提供原料质量高、适口性强、易消化吸收的全价配合饲料。
口粮营养水平:粗蛋白19%~20%,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钙0.9%左右,总磷0.60%~0.65%。
(5)光照时间和强度:前3天23~24小时光照,第4~7天减至18小时,从第2周龄到育雏结束为12小时。
光照强度先强后弱,1周龄为每20平方米用1只60瓦灯泡,1周后更换为40瓦,灯泡距离鸡床(或地面)2.0~2.2米。
(6)断喙:断喙是蛋鸡饲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一般在7~9日龄内进行。
它可节省饲料消耗,减少啄癖发生,但若操作不当可造成出血死亡或终身残疾。
在断喙前3天和当日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倍量的维生素K、维生素C。
2.9~20周龄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如果说育雏阶段的关键在于控制舍温、保证饲料质量,那么育成阶段的关键在于控制光照时间和体重。
(1)育成前期(9~12周龄):①适时分群,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育成期是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调整好饲养密度有益于群体生长发育和整齐度,并可减少疾病发生。
育成前期12~15只/平方米,育成后期8~10只/平方米。
②育成前期是育雏期的延续,对饲料营养仍有较高要求,许多养鸡户往往忽视了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而造成了开产后难以弥补的损失。
育成前期要求日粮粗蛋白在15.5%~16.0%,代谢能不低于11.5兆焦/千克,其他同雏鸡。
③光照时间控制在10小时左右,采光窗用有色布帘遮挡,以免光线过强。
(2)育成后期(13~18周龄):①严格控制光照时间:后备母鸡进入13周龄后无论是体型外貌或生殖生理都在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性腺开始活动、卵巢机能明显发育、骨骼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是后备蛋鸡培育的又一关键时期。
为避免因性早熟而影响产蛋性能,必须严格控制光照时间在10小时以内。
②控制体重,调整日粮营养水平:正常情况下此时应以防上体重超标为主,町采取限质饲养使口粮粗蛋白水平不超过14%,或者限量饲养对其采食总量加以限制。
如果体重偏低则要提高口粮营养水平,延长饲养时间,保征上笼体重在正常值范围内。
③驱虫:上笼前一般在17周龄内进行一次性体内驱虫工作,可选用左旋咪唑作为驱虫药物,根据后备蛋鸡的数量、平均每只体重来确定用药量。
将药片碾碎后逐级拌入后备鸡一天的料量中任其自由采食。
喂前将料清干净并停料数小时,使鸡处于饥饿状态效果更佳。
(3)产前过渡期(19~20周龄):后备蛋鸡经过18周的精心培育,骨骼生长已经完成,卵巢等生殖系统的发育也较为充分,并已转入产蛋鸡舍,此时可供给产蛋期日粮,将育成阶段0.9%左右的低钙水平提高到2.0%~2.5%。
经过两周的过渡准备为产蛋期贮备足够的营养物质,使后备蛋鸡快速、整齐地进入产蛋高峰。
过渡期后备蛋鸡面临着鸡舍环境、日粮构成、饲养人员、饲养方式以及生理等诸多因素变化的应激,在管理上必须注意保持鸡舍环境的安静和卫生,工作人员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各种外界刺激,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类药物的添加量。
18周龄以前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可延长,进入产前过渡期后可逐渐增加光照时间,但不能过快,过渡期每天延长15分钟即可。
3.产蛋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1)产蛋前期(27~42周龄):所谓产蛋前期主要包括产蛋上升期和高峰期。
一般从21周龄正式步入产蛋期,经过6~7周的快速增长即可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90%以上)。
此时产蛋鸡敏感且娇气,抗病力较弱,需加倍精心呵护。
①对日粮营养水平要求高。
从5%产蛋率(21周龄)开始就给以高峰期日粮,这时产蛋率呈直线快速增长,同时体重仍在继续增加。
这种营养先于产蛋率到达高峰的饲养方法有益于育成蛋鸡营养物质的贮备和体成熟,有益于高产遗传潜力的发挥,使产蛋高峰期延长。
产蛋前期是新产母鸡最关键的时期,其管理要求严格、细致,但首先要满足营养需要,日粮粗蛋白18%~19%,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钙3.3%~3.6%,有效磷不低于0.4%。
尤其重要的是保证日粮各种氨基酸比例的平衡并含有足够量的复合维生素、矿物盐及酶类物质,否则难以保证在高峰期维持较长的时间。
②努力营造一个舒适的产蛋环境。
主要包括舍内温度(13~23℃)、相对湿度(55%~65%)、空气质量、通风与光照及饲料质量等综合因素。
③严格确定合理的光照时间。
开产后随着产蛋率的提高,相应地逐步延长光照时间(只能延长不能缩短),直至产量高峰(27~28周龄)将光照时间恒定在16.0~16.5小时,且将每天的开关灯时间严格固定下来,不可随意更改。
④保持饮水供给和清洁卫生,产蛋期不可断水,杜绝非工作人员入舍,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要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改变服饰,尽量避免因外界刺激造成的一切应激反应。
如果饲养与管理不当,在产蛋上升期间遭到逆境致使产蛋率下降则难以复原。
(2)产蛋中期(43~60周龄):此时是产蛋高峰后,产蛋率逐渐下降期。
优秀的高产蛋鸡平均产蛋率仍可维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
如何使产蛋率保持平缓下降是此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
①首先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像对待产蛋前期一样,决不可以为产蛋高峰已过而放松管理水平或盲目降低日粮营养水平。
②此时产蛋鸡逐渐出现羽毛脱落现象,鸡舍尾梁、墙壁、窗户等处蓄积有一定的尘埃污物,舍内空气质量与产蛋初期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恶化。
因此,更需要加强对舍内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整治,营造安静、卫生、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减少疫病发生。
③适当降低粗蛋白和能量水平,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这样有利于鸡恢复高产带来的疲劳,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水平。
(3)产蛋后期(61~72周龄):就产蛋鸡生产能力及生殖生理规律而言,进入60周龄后可视为是产蛋后期了。
此时群体产蛋率已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70%左右),即使供给高水准的日粮也难以改变。
由于鸡体生理机能的退化,对钙质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
因此,在日粮营养水平上做一定的调整,以高能量(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高钙(含钙3.4%~3.8%)、低蛋白(14.0%~14.5%)为特征。
在管理上可将光照时间延长0.5~1.0小时,以增强对母鸡性腺活动的刺激,从而增加产蛋强度,同时随时将休产、低产鸡剔除。
三、日常卫生管理与免疫接种为使蛋鸡500天能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产蛋率,降低死淘率。
除以上所述的饲养管理要点外,还需认真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和免疫接种工作。
1.加强日常卫生管理①健全和完善卫生防疫工作制度,责任到人,严格执行。
②保持鸡舍内外环境卫生,勤打扫,勤消毒。
定期清除粪便,产蛋阶段每日一次,育雏、育成阶段可视具体情况每周2~3次。
③坚持带鸡消毒,正常情况下海周进行2次,消毒剂要交替更换使用。
④饮水器每天用消毒液浸泡冲洗1次,每次饮完都必须刷洗、冲净后再使用。
料桶每周用消毒液洗刷1次。
笼养使用V形水槽者,必须每天认真擦洗1次,1周用消毒液消毒1次。
⑤产蛋阶段应每天擦拭灯泡,报废灯泡及时更换。
⑥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及粪便情况,及时捡出死鸡作焚烧或深埋处理。
及时淘汰病、弱、残鸡,并做好每日工作记录。
2.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烈性传染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手段,但没有哪一种免疫程序可以通用。
在进鸡以前应制定出符合本地发病特点和规律的免疫程序,按时免疫接种。
包括:蛋鸡养殖场选址建造与鸡场设备;蛋鸡品种介绍(包括地方品种、白壳蛋鸡品种、褐壳蛋鸡品种);蛋鸡的营养标准与饲料配方(9个典型配方);蛋鸡育雏技术(包括雏鸡选择窍门与饲养管理技术);后备蛋鸡的饲养管理(包括高低产蛋鸡的识别窍门与低产蛋鸡的淘汰方法、蛋用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育成鸡的日粮配方);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包括温湿度管理、光照管理、强制换羽技术、集蛋方法、淘汰制度),以及最详细的20多种鸡病防治技术。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