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水果说课稿(特殊教育)
水果说课稿(精选5篇)

水果说课稿(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果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果说课稿1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水果》。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材(地位与作用)。
《认识水果》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第2个课题。
在此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糖果屋,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班幼儿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
2、培养孩子喜欢吃水果的习惯。
3、初步感知粗糙与光滑。
三、说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水果特征,才能认识不同水果。
2、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光滑与粗糙较抽象,幼儿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活常规可以培养幼儿的认识与感知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其然”,还要使幼儿“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幼儿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
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幼儿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小班活动课说课稿《认识水果》

小班活动课说课稿《认识水果》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于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并尽量与他们自身有着较强体验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因此,为小班安排的活动内容更需易贴近幼儿的生活。
这次的主题则选择了“秋天的水果”。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各种水果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水果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不仅有不同的名称,还有形状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
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认识是具体的,只能根据外部的特征来区别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观的是外形,幼儿对此已有了一定的经验认识,但水果中除了外部的不同,它的内部也藏有许多的教育契机。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养成爱动手动脑的习惯。
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
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2、能运用多种感观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为生活中的方向与平面图上的方向不相吻合,如何将平面图上的方向正确引入到生活中,这是一个关键。
实际上学生在这点上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方向较熟悉,不需引导能顺利指出方向;另一部分学生要经过思考或借助工具,要老师扶一扶;个别学生难以辨别空间方向,要架着走。
针对这些情况,我再次利用方向板,给各层次学生不同目标,自己能辨别的自主探索,要扶一扶的利用方向板,困难学生多给他锻炼几次,这样,保证了绝大多数学生将平面图上的方向顺利引入到空间中。
每个小孩都喜欢听童话故事,看童话书,根据这一特点,我出示了色彩鲜艳的图画数字,创设童话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孩子的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环境。
《认识水果》大班教案精选

《认识水果》大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水果的分类:了解水果的分类,如热带水果、温带水果、浆果类等。
2. 水果的特征:观察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味道等特点。
3. 水果的营养价值:了解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4. 水果的食用方法:学习如何正确食用水果,如洗净、去皮、去核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识别并说出常见水果的名称,了解其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幼儿对水果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提高其认知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果的分类及特征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图片、水果实物、分类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准备一些水果实物,如苹果、香蕉、葡萄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
(2)教师讲解水果的分类,如热带水果、温带水果等。
3. 随堂练习:(1)教师分发分类卡片,让幼儿将水果图片归类。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描述水果的特征。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水果的分类、特征等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水果的分类:热带水果:如香蕉、芒果、火龙果等。
温带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
浆果类:如草莓、蓝莓、覆盆子等。
2. 水果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味道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水果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水果的名称、特征、分类和营养价值。
2. 答案:(1)水果名称:如苹果、香蕉、葡萄等。
(2)水果特征:如苹果是红色的,圆形的,味道酸甜可口;香蕉是黄色的,弯弯的,味道香甜等。
(3)水果分类:如热带水果、温带水果、浆果类等。
(4)营养价值: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水果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开展水果品尝活动,让幼儿品尝不同种类的水果,提高他们的兴趣。
(优秀课件)-小班活动课说课稿《认识水果》

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于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并尽量与他们自身有着较强体验的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因此,为小班安排的活动内容更需易贴幼儿的生活,小班活动课说课稿《认识水果》。
这次的主题则选择了秋天的水果。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各种水果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水果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不仅有不同的名称,还有形状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
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认识是具体的,只能根据外部的特征来区别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观的是外形,幼儿对此已有了一定的经验认识,但水果中除了外部的不同,它的内部也藏有许多的教育契机。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养成爱动手动脑的习惯。
2、能运用多种感观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流程:一环节:观察苹果、桔子。
二环节:游戏摸水果。
(巩固对苹果、桔子的认识。
)三环节:品尝苹果、桔子。
一环节,观察苹果、桔子。
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整节课的开始部分,我就充分利用孩子的这段有意注意时间,让幼儿观察苹果与桔子有那些方面的不同,这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
我要鼓励幼儿去观察,去发现这两样水果的不同,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开始时,教师与幼儿围坐在大桌子旁,告诉幼儿:秋天到了,水果丰收了。
这里都有哪些水果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找一找苹果与桔子的不同,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找到的?苹果是圆形的,桔子也是圆圆的;苹果是红色的,桔子是黄色的,资料共享平台《小班活动课说课稿《认识水果》》(。
5。
)。
小班小朋友他们最初表达的一定是他们直观看到情形,多数以单词的表达形式出现,如圆圆的,红红的,等等。
这是老师的作用除了帮助孩子表达清楚,还可以通过顺口溜的形式,把形状与孩子生活中某些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如:苹果苹果红红的,桔子桔子黄黄的等等。
同时,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观察苹果与桔子的不同,可以用刀子将苹果和桔子切开后进行比较。
二环节为游戏摸水果。
《如何认识水果》(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上册

如何认识水果一、活动简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认识水果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了解水果的种类、特点以及食用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综合素养。
二、活动内容1. 聆听故事在本活动开始前,老师会为学生们讲述一些关于水果种类的有趣故事,比如:“兔子爱吃的胡萝卜就是一种蔬菜,而猴子爱吃的香蕉则是一种水果,你们知道其它的水果有哪些吗?”通过故事的讲述,可以激发学生们对水果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观察实物在故事讲述完之后,老师会带领学生们一起观察一些已经带回教室的水果实物,并向学生们介绍这些水果的名称、外形、颜色等基本特征,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物的方式来认识水果。
3. 了解特点在观察实物之后,老师会让学生们就所观察到的水果,讨论其特点,比如:柠檬酸酸的味道、橙子甜甜的味道、苹果有红色、绿色、黄色等各种颜色等。
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让他们对水果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制作水果拼盘在学生们对水果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老师会组织学生们制作水果拼盘。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学生们选择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水果,让大家共同完成一个色彩艳丽的水果拼盘。
裁剪水果的过程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手工能力。
5. 了解食用方法在制作水果拼盘之后,老师会向学生们介绍不同的食用方法,比如:柠檬可以榨汁喝、香蕉可以剥皮直接吃、西瓜可以切成小块、葡萄可以剥皮或整串吃等。
并且,老师还会说明不同的水果在什么季节可以食用,让学生们了解水果的季节性。
6. 评比水果拼盘在制作水果拼盘完成之后,老师会组织学生们对各自的作品进行评比,评选最美丽、最有创意的水果拼盘,并给予物质奖励和鼓励。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评价能力。
三、活动收获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可以从多个维度了解水果,更全面地认识不同种类的水果,学会制作水果拼盘,掌握了水果的食用方法,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手工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果》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并辨认不同种类的水果。
2.培养学生对水果的兴趣和爱好。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4.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水果的外观、颜色、形状和大小。
2.水果的分类:根茎类、核果类、浆果类等。
3.水果的功效和营养成分。
三、教学准备1.不同种类的水果(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2.宣传海报、图片或实物水果模型。
3.黑板、粉笔、录音设备等教学工具。
4.教师准备好针对性的问题和引导性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水果1.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水果并谈论它们的外观特征。
2.学生分组描述各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3.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分类水果,让学生学会区分根茎类、核果类、浆果类等不同类型的水果。
第二课时:水果的营养1.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水果对健康的重要性。
2.学生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并讨论水果的功效和富含的营养成分。
3.学生分组创作小广告,宣传水果的营养价值。
五、教学方法1.以实物为主,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2.结合图片、模型等视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水果。
3.小组合作、讨论、展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水果的认识得到了拓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某些水果产生厌恶的情绪,可能是因为对其未知感导致,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以上是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果》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为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认识水果》幼儿教案(精选5篇)

《认识水果》幼儿教案《认识水果》幼儿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水果》幼儿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水果》幼儿教案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秋天,认识了解一些秋天的水果,知道秋天是个收获、果子成熟的季节。
2、引导幼儿了解和认识苹果、猕猴桃等水果的相关知识。
3、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喜欢科学活动,主动观察和探索水果的相关知识,并且乐于分享。
二、活动准备1、教学课件2、儿歌《秋天果子多》3、苹果、猕猴桃、梨子、句子等常见水果4、画纸和彩笔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进入课件芝麻环节,通过听儿歌进入今天活动主题。
(1)教师播放儿歌《秋天果子多》,说说儿歌中描述了哪些水果?(2)教师引导幼儿仿照儿歌中的词语或句子描述自己知道的水果。
2、教师出示教学课件,进入科学探索环节,引导幼儿了解有关苹果、猕猴桃的科普知识。
(1)请幼儿欣赏图片中苹果和猕猴桃的花,了解过时的形成过程。
解答部分:水果宝宝们只有先开出花,才能结出味道鲜美的果实。
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小蜜蜂授粉。
(2)请幼儿继续观看苹果和猕猴桃的果实图片,说说自己对这两种水果的认识。
解答部分:很多水果在没成熟之前,颜色和我们吃时的颜色也许会不一样,就像苹果在没成熟之前就是青色的,成熟后的苹果是红色、深红,或者带黄色。
猕猴桃没成熟之前皮是绿褐色,成熟后是带红褐色,而且表面还有一层浓密的绒毛,皮软,剥皮后即可食用。
3、教师出示真实的苹果和猕猴桃水果,并向幼儿切开展示,引导幼儿从外形特点、果肉颜色、种子颜色等进行观察和理解。
(1)苹果外观圆圆的,红红的,表面光滑,闻起来很香。
切开苹果后果肉偏米白色,中间还有苹果核,苹果的种子是黑色的。
(2)猕猴桃外形就像是一个椭圆形,摸起来软软的,表皮还有一层浓密的绒毛,切开后果肉是绿色的,有黑色和黄色的种子在果肉上,猕猴桃的中心部分呈淡黄色,偏硬,可以食用,食用时除去皮,果肉丰富,味道鲜美。
水果说课稿(精选5篇)

水果说课稿水果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果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果说课稿1大家都知道,秋天是各种水果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水果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不仅有不同的名称,还有形状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
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认识是具体的,只能根据外部的特征来区别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观的是外形,幼儿对此已有了一定的经验认识,但水果中除了外部的不同,它的内部也藏有许多的教育契机。
一、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养成爱动手动脑的习惯。
2、能运用多种感观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活动流程:第一环节:观察苹果、桔子。
第二环节:游戏“摸水果”。
(巩固对苹果、桔子的认识。
)第三环节:品尝苹果、桔子。
第一环节,“观察苹果、桔子”。
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整节课的开始部分,我就充分利用孩子的这段有意注意时间,让幼儿观察苹果与桔子有那些方面的不同,这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
我要鼓励幼儿去观察,去发现这两样水果的不同,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开始时,教师与幼儿围坐在大桌子旁,告诉幼儿:秋天到了,水果丰收了。
这里都有哪些水果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找一找苹果与桔子的不同,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找到的?苹果是圆形的,桔子也是圆圆的;苹果是红色的,桔子是黄色的。
小班小朋友他们最初表达的一定是他们直观看到情形,多数以单词的表达形式出现,如圆圆的,红红的,等等。
这是老师的作用除了帮助孩子表达清楚,还可以通过顺口溜的形式,把形状与孩子生活中某些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如:“苹果苹果红红的,桔子桔子黄黄的”等等。
同时,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观察苹果与桔子的不同,可以用刀子将苹果和桔子切开后进行比较。
第二环节为游戏“摸水果”。
小班的孩子们好动、好玩,对学习的认识很大的程度依赖于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水果》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学生分析:我所选择的说课内容为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第一册第 4 课《认识水果》。
本册教材的训练重点是认识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说话练习。
我所说课的班级
是一年级,这个班级共有8 名学生,年龄范围在8~10 岁,智商范围在35~70 之间,本班级轻度学生 3 名,中度学生 3 名,重度学生 2 名。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我采用了分层教学法。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弱智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生
活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形象、直观演示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使轻
度学生认识四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即(苹果、香蕉、橘子、梨)掌
握“这是”、“我最喜欢的句式。
中度学生认识四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并会说“这是”的句式,重度学生认识四种水果的名称及颜色。
2. 发展目标:通过观察以及动口、动手能力,提高轻度学生语言
表达的积极性,通过感知觉刺激,提高中、重度学生发音的准确性。
3. 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中,树立
自信,提高生活常识技能来补偿缺陷。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学习,用适合每个学生的目标来挖掘他们的潜能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所确
定的本课教学重点为:使学生认识四种水果,并会说“这是”、“我喜欢吃的句式。
教学难点:让语音障碍学生清楚表达所学内容。
四、说教法、学法:低年级儿童注意力易于分散,自我控制力差,且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较正常儿童低下,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易采用变化多样、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多方面的刺激,时时保持一种新鲜感、兴奋感,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大脑疲劳。
因此,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听一首跟水果有关的歌曲,让学生说
出听到了哪些水果的名字,从而导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水果。
因为儿童喜欢儿歌,特殊儿童也是如此。
采用儿歌的形式来导入,更加
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
其次,采用多重感觉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实物,触摸实物,听老
师描述实物,品尝实物,通过听觉、视觉、触摸、嗅觉、味觉等多种
感觉来认识事物。
第三、采用游戏教学法,利用事先打印好的水果图片,让学生进
行撕纸游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同时锻炼了他们的精细动作,从而加深对水果形状及颜色的掌握,进行比一比看撕得又快又好的比赛,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尝受到成
功的喜悦,使学生乐学、爱学、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殊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运用“看、读、练”等学习方法来培养自身的语文能力,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养敢于发言,乐于交流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整个教学过程
有机配合,相互促进,现在,我就将教学思路作如下阐述:教学的第一环节:游戏导入,引起兴趣由于弱智儿童注意力短暂,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为了及时地抓住弱智儿童的注意力,吸
引弱智儿童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步入探求知识的
“情感领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本节课堂导入我是这样设计
的:我首先采用变魔术的方法,把水果装在有盖子的盒子里,然后神
秘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
了什么?看谁最聪明能够猜得对!接着让同学们充分思考,发挥想象力,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被紧紧地吸引到老师所准备的教具上来,我就利用这有利的时机,恰如其分地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像变魔术一样,展示出直观的实物教具:苹果、香蕉、桔子、梨等水果,啊!这么多水果,同学们你们都吃过吗?这些水果都
叫什么名字?这时同学们的兴趣已经被极大的调动起来,我就因势利导的交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水果
吧!
紧接着就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直观形象,进入主题,在新授
环节中,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表达从简单到复杂、由会说
单词到会说句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采用五步教学法,调
动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的多种学习通道。
即:一看;二闻;三尝;四说;五猜。
一看: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二、闻一
闻各种水果的味道;三尝一尝各种水果的滋味儿;四、试着说一说:
轻度及中度学生试着说出:这是苹果、这是红色的苹果,我喜欢吃红
色的苹果。
对重度学生及语言障碍学生,让他们拿着水果说名称、颜色,进而学会表达简单的句子: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黄色的橘子、黄色的梨。
在学生对学习感到疲劳时,我设计了水果对对碰的游戏,让学生把水果图片和相应的词语对号入座,使大脑神经机能得到有效调节,让学生已更加旺盛的精力进入到下一学习环节中。
在教学的第三环节:通过活动来拓展能力,为了提高学科的整合功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我在这一环节
中安排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进行撕纸游戏,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水果颜色及形状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们的小肌肉及精细动作得到了锻炼。
最后在学生撕纸结束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得到再一次升华,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第
四环节:教学总结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进入尾声时,我用鼓励的语言来结束本节课:今天这
节课,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许多水果,还学会了说水果、撕纸,你们真
是太棒了!
六、说板书设计由于低年级识字量少,因此板书设计应尽量减
少抽象的文字而多增加具体直观的图片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所以我采用的板书设计为:课题写在中间,下面贴上各种水果的图片写上相对应的名称。
这样既使板书看起来简洁明了,又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为整个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