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亚罗非鱼
奥尼鱼一年两茬池塘主养技术

奥尼鱼一年两茬池塘主养技术奥尼鱼又称全雄性罗非鱼,为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杂交品种。
该鱼与普通罗非鱼比较,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生长快。
一般的罗非鱼要养殖10个月以上才能养成商品鱼,而奥尼鱼只需4个多月就能养成400克以上的商品鱼。
二是适应性强。
在同等条件下养殖奥尼鱼的抗病力、耐低温能力均超过普通罗非鱼,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都可自然越冬。
三是食性广。
除苗期主要采食水蚤(红虫)、蝇蛆、丝蚯蚓等天然动物饵料外,一般都以米糠、麸皮、枯饼等植物性饲料为主。
四是苗种雄性率高。
由于雄性罗非鱼比雌性罗非鱼生长快40%以上,所以养殖者均要求饲养雄性罗非鱼。
奥尼鱼的雄性率可高达95%以上。
五是出肉率高,食味鲜美。
奥尼鱼出肉率可达48%,少肌肉刺,肉质细嫩,适合加工成生鱼片,很受消费者喜爱。
奥尼鱼体色分灰色和红色两种,灰色奥尼鱼生长速度最快,红色奥尼鱼外形漂亮,市场上俏销,价格较贵。
近年来,四川、重庆、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地采用池塘一年两茬主养奥尼鱼,均获得成功,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现将其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专池培育苗种苗种池面积宜小,一般不超过300平方米,水深40厘米~60厘米。
放养密度以1平方米水体培育100~150尾为宜。
鱼苗育成率与培水关系最为密切。
因鱼苗游动能力、摄食消化能力都较成鱼差,如全部以人工饲料投喂,难以达到最佳饲养效果。
因此,鱼苗培育的关键是培肥水质,让水体中有较多的浮游生物供鱼苗食用,应通过施肥、调控水位等措施使水色保持浅绿色,透明度20厘米~30厘米。
如果水色呈浓绿色或红褐色时,应加水冲淡。
否则会造成鱼苗大量死亡。
其次要重视投饵,鱼苗应以红虫、丝蚯蚓、蝇蛆、螺肉、小鱼虾或鱼粉、蛋黄等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豆浆和青绿饲料。
饲料先粉碎,日喂4次。
投喂要注意观察鱼苗的摄食情况,以确定下次的喂饲量。
培育中、后期,每天可增投适量人工饲料,如鳗鱼用人工配合饲料等,投喂量依水色、鱼种生长及活动情况而定,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全池泼洒。
罗非鱼的品种及分类

罗非鱼的品种及分类1 福寿鱼福寿鱼是珠江水产研究所于1978年7月,把自泰国引进的尼罗罗非鱼作为父本,莫桑比克罗非鱼为母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
福寿鱼体形与尼罗罗非鱼相似,呈灰绿色。
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主要适合我国南方地区养殖。
食性同亲本,对饲料质量要求不高。
以少量的精饲料配多量的粗饲料,就能满足要求,还能摄食池塘底部和水中残饲碎屑,是池塘的“清洁工”消化功能较强有明显的杂交优势,比罗非鱼生长快,但又比奥利亚罗非鱼慢,目前已经较少养殖。
2 莫桑比克罗非鱼生活习性和分布地区莫桑比克罗非鱼,五十年代称为越南鱼。
人们现在将罗非鱼统称为非洲鲫鱼,有的地方称之为丽鲷。
该鱼属于丽鱼科罗非鱼属。
原产地在非洲的莫桑比克,自1956、1957年分别由泰国和越南引人我国广东省进行试养。
罗非鱼属有100多种,我国目前也有不少种,这里仅介绍我国最早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
该鱼已在我国安家落户,其资源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区,主要作为养殖鱼。
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省的一些水库因为温高水暖可以终年养殖。
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和雄性尼罗罗非鱼杂交的子一代——福寿鱼,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是池塘养殖增产增收鱼种。
福寿鱼已经逐步代替亲本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反映了该鱼养殖资源的变化趋势。
莫桑比克罗非鱼属暖水性的热带鱼。
生存的临界温度上限40度对其分解代谢受到影响,42度时则为致死上限温度。
下限l3度时生长极差,l0度时则停止生长,8度时为致死的下限温度。
它又是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很大。
它既能在淡水中生活,又能在含盐量占35%一40%的咸水中生活,但其繁殖会受到影响。
其最适合的盐度是8.5%到17%。
它一般栖息于底层,有时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
在阳光充足水温升高的情况下,也常游到水的表层。
当遇到声响时,就潜入水底的软泥中,静止不动。
莫桑比克罗非鱼属于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天然饵料有浮游植物、丝状藻类、浮萍、芜萍(瓢莎)、底栖藻类和泥中有机质以及昆虫幼虫、水蚯蚓等。
奥利亚罗非鱼SOX9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及分析

( e mnL brt y o eec r dn qaiA ias n qautr Bo g , n t gi l r, K yO aoao f r nt e i o u t nm ladA u cl e il y Mis o r u ue r G iB e g fA c u o ir fA c t y Fe w t i ee Rsac et ,C i s A ae yo i e c ne u i 10 1 hn ) r h a r s r s eer C n r hn e cdm s r Si c,W x 24 8 ,C i s e F h i h e e fF hy e a
基酸。其 中第 9 位 开始共 8 个 氨基 酸为 H G保守盒 。将奥利亚罗非鱼 S X 基 因与虹 鳟等八种动物 的氨 8 1 M O9 基酸序列 相 比较发 现 , 它们同源性达 7 %左 右 , 5 表明 S X O 9基因在进 化中较保 守。
关键 词 : 奥利亚罗非鱼 ; O 9 TP R S X ;R -C 中图分类号 : 1 s97 文献标识码 : A
Th l n n n n l ss o OX9 g n e i e e c o i g a d a a y i f S e e d rv d f o e c r mi u e r m Or o h o s a r a
C O L-ig U J -u , I u - n L i -n D N i o g A i n ,Y h a Y N G o u , I a l , I G We- n p u j Jn i d
奥利亚罗非鱼全人工繁殖试验

奥利亚罗非鱼全人工繁殖试验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系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是原产于非洲的一种热带中小型鱼类,它与尼罗罗非鱼杂交的后代奥尼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具有高雄性率和明显的的生长优势,比双亲生长快20%~30%,因此多用于做生产奥尼罗非鱼的亲本。
奥利亚罗非鱼繁殖条件要求低,具有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等特点,只要温度适宜,就能在小面积静水水体中一年多次繁殖,在生产上比较容易得到大量的苗种,因此,很少有人对其进行人工繁殖研究。
随着我国罗非鱼的养殖不断发展,对罗非鱼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开展,尤其在罗非鱼的育种方面,如进行雌核发育,科间杂交等,这就需要通过人工繁殖来获得实验材料。
由于罗非鱼是一年多次产卵型鱼类,它的性腺发育是非同步性的,进行罗非鱼人工繁殖比较困难,很难获得成熟卵,从而影响罗非鱼相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经过几年的摸索,初步掌握了奥利亚罗非鱼人工繁殖技术,2005年进行了6批奥利亚罗非鱼人工繁殖,现将人工繁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亲鱼来源与培育亲本为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保存的纯种奥利亚罗非鱼,年龄1~3龄,体重150~750g。
选择体形完整、体质健壮的做亲鱼,每亩按雌雄比3∶1放养600~800尾。
亲鱼放养前每亩施经发酵的粪肥250~500kg培养天然饵料;亲鱼下塘后,投喂饼粕、麸皮、配合饲料等人工饵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左右。
另外,定期补充青菜叶、浮萍等青饲料。
投饲按”四定”原则,池水保持”肥、活、嫩、爽”。
1.2产卵池和孵化设施产卵池为1.2m×0.8m×1.0m的玻璃水簇箱,池水用曝气3d以上的自来水。
鱼卵在玻璃培养缸和直径15cm的培养皿中孵化。
1.3雌、雄鱼及成熟度的判别雌鱼腹部有三个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泌尿孔在生殖突起的顶端,生殖孔开在肛门和泌尿孔之间,为”一”字形的狭长开口,与生殖突垂直。
奥尼罗非鱼介绍及图片

奥尼罗非鱼介绍及图片奥尼罗非鱼产地及产期原产非洲,遍及非洲大陆及中东、大西洋沿岸,系热带鱼类。
在我国华南地区,广东、海南、福建等地都有大面积养殖。
奥尼罗非鱼生活习性生存PH值范围5—10,**适范围pH7—8.5。
亚广盐性,既能生活于淡水中,又能生活于半咸水中,盐度8‰以下生长良好。
适温范围广,短时间可耐**水温为4℃,**水温为42℃,**生长水温25℃—32℃,水温降低至10℃以下停止摄食生长,温度降至4℃以下会冻死。
耐低氧,在溶氧较低的肥水中也能正常生长。
食性杂。
奥尼鱼的生长速度比父本鱼快17―72%,比母本鱼快11-24%;群体产量超过福寿鱼,增产效果显著。
其临界温度下限为8.25℃,致死温度5.5℃。
奥尼罗非鱼饲养要点奥尼罗非鱼奥尼罗非鱼个体生长速度、群体产量、起捕率等生物指标均高于父母本,是一个优质高产的好品种。
一般4个多月养成一批,一年可养两批,亩产稳达两吨。
其技术要点:1、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光照好,面积4-8亩,水深1.5-2.5米,保水性能好,塘底平坦,淤泥15-20厘米,有增氧设备。
2、清塘消毒春末气温逐渐回暖时,用生石灰70公斤化水全塘泼洒,或按塘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全塘泼洒。
在消毒后第二天回注塘水1/2,并施放有机肥(畜禽肥)150公斤或绿肥250公斤作基肥,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
3、鱼种放养池塘消毒后7-10天进行“试水”放鱼。
方法是:用笼子装10多尾鱼种置于塘中24小时,如无异常,且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便可放养体肤完好、规格整齐的鱼种。
放养的规格及密度是:奥尼罗非鱼50克/尾左右,放2000-2500尾/亩;鳙鱼100克/尾,放70尾/亩,草鱼150克/尾,放30尾/亩;鲫鱼10-20克/尾,放200尾/亩;土鲶鱼10-15克/尾,放10尾/亩。
鱼种放养前要经过3%的盐水浸浴5-10分钟。
4、施肥与投喂在饲养的过程中,视塘水的肥瘦情况,一般每周追施尿素2-3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亩,以保持塘水的肥度。
罗非鱼的饲料配合和投喂技术

罗非鱼的饲料配合和投喂技术一罗非鱼的营养需要不同品种罗非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别。
尼罗罗非鱼小苗最适蛋白需求为35%~40%,50克以上鱼种则为20%~25%;奥利亚罗非鱼小苗最适蛋白需求为36%,鱼种、成鱼为26%~36%;罗非鱼养成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应控制在25%以上;集约化养殖时,粗蛋白含量应控制在30%;饲料中动、植物蛋白的比例应以1∶2.8~3.4为好;饲料中脂肪含量为4%~6%,纤维素含量范围为5%~20%;饲料中混合无机盐的需要量为3%~5%;对磷的适宜范围为0.54%~1.14%。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罗非鱼可通过摄食天然饵料而满足维生素的需要。
在集约化养殖时,维生素的添加量约为鲤鱼维生素添加量的一半,也可通过结合青饲料的投喂,起到添加维生素的相同作用。
1、糠麸类南方多用米糠,北方多用小麦麸皮。
2、油饼类油类饼粕都是鱼类的好饲料。
北方多用大豆饼粕、胡麻饼粕、向日葵饼粕;南方则多用菜籽饼、棉籽饼粕,此外,还有麻饼及花生麸等,这些较为大宗。
饼粕类蛋白质含量高,但也含有不利于鱼类生长的有毒因子。
如大豆饼粕中含有尿素酶、抗胰蛋白酶等,使用时应加热成熟饼为好。
胡麻及菜棉籽饼粕亦有芥子甙、游离棉酚等有毒因子。
在使用时,应将几种饼类与糠麸并用,以减少单一品种用量。
值得注意的是,饲料配方中,棉饼成分用量达到50%时,将会对罗非鱼繁殖有影响。
3、水陆生植物饲料水陆生植物中芜萍、小浮萍、紫背浮萍,是罗非鱼苗种和成鱼阶段所喜食的饲料。
水浮莲、凤眼莲、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将其切碎,或打浆后投喂或掺入配合饲料中使用,也都是罗非鱼的好饲料。
罗非鱼的苗种和成鱼,对池塘中的微囊藻、蓝藻类等藻类都能很好地摄食和消化。
4、糟渣类和谷食类饲料糟渣类也可作为罗非鱼的饲料。
谷实类饲料最好以麦芽、谷芽的形式投喂为好。
这里所指麦芽、谷芽是指麦、谷刚见水萌动发芽而未出苗者,即可作为饲料,是极好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激素类的补充物。
罗非鱼品种与育种

三、罗非鱼的育种现状
(一)育种方法 1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是最传统和有效的育种手段之一。
2杂交育种
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在许多杂交组合中能获 得全雄的组合仅有6个: 1)莫桑比克罗非鱼♀×霍诺鲁姆罗非鱼♂; 2)尼罗罗非鱼♀×霍诺鲁姆罗非鱼♂; 3)尼罗罗非鱼♀×巨鳍罗非鱼♂; 4)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此组合在我国得到 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5)尼罗罗非鱼♀×易变罗非鱼♂; 6)黑罗非鱼♀×霍诺鲁姆罗非鱼♂。
(2)克隆
采用遗传失活精子刺激卵裂雌核发育鱼卵, 用热休克处理诱导保留第二极体获得了第一 代克隆雌鱼。成熟后,再用同样方法生产克隆 二代。研究表明,克隆系开口期的存活率显著 降低,全雌同源克隆系的体重变异系数显著降 低
6标记辅助育种
Kocher等发表了尼罗罗非鱼的第一张遗传 连锁图谱,并着手对重要经济性状进行定位。 Agresti等构建了一个3杂交的罗非鱼家系 [Om×(Oa×ROn)]的遗传图谱,为判别耐寒、 耐盐等数量性状的基因位点,进行标记辅助育 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2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
尼罗罗非鱼原产地非洲约旦的坦噶尼喀湖, 1978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引入。尼罗罗非鱼是 罗非鱼中最大型的品种,而且骨刺少,肉质 细嫩且富于弹性,味道鲜美,其风味可与海 洋鲷鱼、比目鱼媲美。每100 g肉中含蛋白质 20.5 g、脂肪6.93 g以及钙、磷、铁、维生素 等,营养价值亦高。
3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
奥利亚罗非鱼1981年由广州水产研究所和中国 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先后通过 香港从台湾引进试养。从1984年起,逐步向 全国推广养殖,较多的是作杂交亲本使用。
奥利亚罗非鱼体形侧扁,背部隆起;体色蓝
奥利亚罗非鱼与鳜杂交的受精细胞学及胚胎发育研究

收稿日期:2005203208;修订日期:20062052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1116);国家“十五”攻关专题(2004BA526B0110);“863”课题(2001AA243061)资助作者简介唐永凯(8—),男,硕士,主要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研究。
2y @ff 1贾永义在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工作通讯作者夏德全。
2x q @ff 1奥利亚罗非鱼与鳜杂交的受精细胞学及胚胎发育研究唐永凯 杨 弘 吴婷婷 贾永义 夏德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水生动物遗传育种和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无锡 214081)摘要:通过对奥利亚罗非鱼(♀)和鳜(♂)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观察发现:异源精子入卵后产生星光,并核化成雄性原核,与雌原核互相靠近,接触最终完全融合为一个合子核,合子核继续分裂。
分析比较了奥利亚罗非鱼,鳜以及奥鳜杂种胚胎发育情况,发现杂种胚胎的发育速度在囊胚早期与母本奥利亚罗非鱼基本一致,到囊胚后期速度有所减慢,但与鳜胚胎发育速度相差很大。
这表明奥利亚罗非鱼和鳜虽属不同科间的远缘杂交,但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常规的细胞分裂(卵裂)方式。
关键词:奥利亚罗非鱼;鳜;远缘杂交;受精细胞学;胚胎发育中图分类号:S96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207(2006)0520559204 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 )属鲈形目、鲡鱼科,鳜(Siniperca chuatsi )属鲈形目、 科。
本研究采用奥利亚罗非鱼(♀)和鳜(♂)进行科间杂交,获得了能正常发育的杂交子代,但仅有012%—013%的胚胎能成活。
杂交子代与亲本奥利亚罗非鱼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可数性状无显著差异[1],而RAP D 分析显示,杂交子代与奥利亚罗非鱼有8518%的遗传相似性,但与鳜却只有419%的遗传相似性[2]。
目前,有关鱼类远缘杂交的受精细胞学研究已见于金鱼(Carassius auratus L 1)×鳊鱼(Megalo 2brama terminalis )[3],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4],青鱼(Mylopharyn 2godon piceus )×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5],大鳞副泥(Paramisgurnus dabryanus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 )[6],大口胭脂鱼(I ctiobus cyprinellus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 )][7]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利亚罗非鱼
学名:Oreochromisco aureus,台湾称它为奥利亚吴郭鱼,也有的称其为紫金彩鲷等。
分类与产地:隶属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原产于非洲。
栖息习性:适应能力强,对水体要求不高,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适温性:生存水温10℃-40℃,生长温度为16℃-36℃,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
食性:杂食性鱼类,可食各种藻类、有机碎屑和人工饲料。
生长特性:生长速度较快,体长3cm苗种养殖5~6个月体重可达150~400克。
繁殖特性:性成熟4~6个月,在水温20~28℃范围内常年均可繁殖。
该鱼多次成熟,分批产卵,受精卵在雌鱼口中孵化;怀卵量随鱼体大小变化,一般为800~2000粒养殖技术要点:参照尼罗罗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