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方法(一)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
1.找出句子的错误主要集中在哪个方面,如词语搭配、语序、标点符号等。

例如,如果发现句子中出现了词语搭配错误,应该注意修改这类错误。

3.深入理解文意,明确句子表达的含义,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句子是否有错误。

为此,在修改句子时要有足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善于使用参考资料和工具,如词典、语法书等。

在遇到难题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来获取正确的语言知识和用法。

5.多看多写,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提高对正确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6.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向他们请教如何更好地修改病句。

互相交流和学习,有助于发现和纠正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之处。

总之,修改病句需要注重细节、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语感,同时也需要通过积累和总结常见错误来提升修改的准确度和准确性。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方式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方式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方式(一)【修改的方式】⑴检查文句,判明缘故。

先阅读原句看语病出在哪儿。

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语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

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⑵先主后次,对症下药。

若是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第一要找出句子的骨干,看成份是不是残缺,搭配是不是适当,结构是不是混乱,并将发觉的错误加以更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份,把误用的词语、倒置的语序或同搭配不妥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更正。

⑶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纳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改换其他字词)等方式。

不能另造新句。

【常见病句的种类】一、成份残缺:指句子中缺少主语、谓语、宾语等成份,从而造成语病。

例:关于这种浪费人材的现象,至今没有引发有关部门的重视。

析:这句话缺少主语,删去“关于”即可。

例:咱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经济走上知识经济。

析:那个句子缺少宾语,应加上“的道路”。

二、搭配不妥:指之间的搭配违背语法规律或语言适应,造成语病。

常见的类型有主谓、动宾、和中心语不搭配等。

例:今年春节期间,那个市的210辆消防车和3000多名消防官兵,舍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工作职位上。

析:此句“消防车”与“舍弃休假”搭配不妥,可把“的210辆消防车和”删去。

例:他马上召集大伙儿开会,安排了会议的内容、时刻和应注意的问题。

析:“安排”与“应注意的问题”搭配不妥,应改成:安排了会议的内容、时刻,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例:秋季的北京是一个。

析:主语“秋季的北京”与宾语“漂亮的季节”搭配不妥,主语改成“北京的秋季”。

例:关于如此一个错综复杂的形势,咱们要维持旺盛的警戒性。

析:宾语修饰语“旺盛”与中心词“警戒性”搭配不妥,应把“旺盛”改成“高度”。

3、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指把两种句式硬套用在一路,而造成语病。

例:我必然要做好一个受群众欢迎的辅导员工作。

析:这句话把“我必然要做一个受群众欢迎的辅导员”和“我必然要做好辅导员工作”这两句话套用在一路,使句子结构混乱。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方法及总结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方法及总结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方法及总结
修改初中语文病句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首先要弄清楚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确定句
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针对主语、谓语和宾语进行修改。

2.理解词语的搭配:要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不能使用不恰当的
词语或词组。

3.避免使用冗余词语:如果句子中存在冗余的词语,要及时删除,使
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4.注意语法错误:要注意句子中的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时态错
误等,及时进行纠正。

总结初中语文病句修改的要点如下:
1.语言要准确:使用准确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避免模棱两可或含糊不
清的表达,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句子结构。

2.语法要正确:注意主谓一致、时态错配等语法错误,及时进行修正。

3.存在冗余要删减:删除多余的词语或词组,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4.避免俗套和啰嗦:避免使用过多的修饰词和陈词滥调,尽量用生动、有力的词语来表达。

5.遣词造句具体准确:使用具体、准确的词语和句子结构,使语言更
加生动有力,表达更加明确准确。

总的来说,修改初中语文病句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语法的正确性,以及避免冗余和俗套,用具体准确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来表达思想意义。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备考:病句辨析方法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备考:病句辨析方法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备考:病句辨析方法一、语法病句的辨析语法病句是指不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1.词类误用即把这一类词误作另一类使用。

例如:我一直思想着那件事。

(“思想”是名词,不能带宾语。

这里是把它作动词使用了,应改为“思考”。

)2.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

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例:半夜里在旷野中听到了那种咯咯咯的声音,使我毛骨悚然。

解析:前半句省主语,后半句不能再省主语。

如用“声音”做主语,可将“了”改为“的”,如用“我”做主语,可删去“使”。

3.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例: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

解析:这个句子主语的中心语是并列词组“任务和工期”,它和谓语中心语“沉重和紧张”搭配不当。

应当分开说:“任务艰巨,工期紧张”。

4.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例: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解析:这个句子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状语,其中的“频繁”应放在动词“播送”前面。

5.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

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例:明天,由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下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

解析:这个句子把两个介宾词组杂糅在了一起,句子的结构混乱。

可以改为:明天,在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下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

或者:明天,由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在校本课程“阅读与感悟”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几篇以对比手法揭露“人性美丑”的外国文学作品。

下列作品中,适合的是()。

A.《茶花女》B.《苔丝》C.《巴黎圣母院》D.《红与黑》【答案】 C2、在古诗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C.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答案】 B3、以下关于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B.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C.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D.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答案】 A4、某版教科书课文《故都的秋》后设有一道课后练习题:A.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B.引导学生研读文章语句.体会作者情感C.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D.引导学生展开对景物描写的细节分析.抓住文章主旨【答案】 D5、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

A.能够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阅读B.多渠道开发文章内容,多途径质疑、设疑C.能够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发现问题D.能够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答案】 B6、教学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时,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A.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温庭筠《商山早行》C.李白《行路难》(其一)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 C7、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紧扣教学目标选用媒体,二是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技巧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技巧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技巧
1.重复修饰的修饰语:去掉重复的修饰语,保留一个即可。

例如:“他那时候当时真的很高兴。

”可以修改为:“他那时候真的
很高兴。


2.主谓不一致:注意主语和谓语的单复数形式要保持一致。

例如:“我和他们去了公园。

”可以修改为:“我和他们去公园了。


3.助动词的错误使用:根据句意选择适当的助动词。

例如:“他会不会吃完这个苹果?”可以修改为:“他能吃完这个苹
果吗?”
4.语序混乱:调整句子的语序,使得句子结构更清晰。

例如:“她生日给了我一本书。

”可以修改为:“她给了我一本书作
为生日礼物。


5.句子成分缺失:补充缺失的句子成分,使句子完整。

例如:“他要去买菜了。

”可以修改为:“他跑去菜市场,要去买菜了。


6.表达不准确:选择准确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句子更加清晰和具体。

例如:“天空在下雨。

”可以修改为:“云层密布,细雨飘洒。


7.过分使用了助词或介词:去掉多余的助词或介词,使句子更加简练。

例如:“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对我病句修改的人。

”可以修改为:“他
非常擅长修改我写的病句。


通过以上的技巧,可以有效地修正初中语文病句,使句子表达更准确、清晰、流畅。

同时,不断练习和积累语文知识也是提高语文写作水平的重
要途径。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一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一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一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一
1.注意主谓一致:如果主语是单数形式,谓语动词也应该是单数形式;如果主语是复数形式,谓语动词也应该是复数形式。

例:
原句:她们每天都去公司见客户,但她们的工资都不高。

修改后:她们每天都去公司见客户,但她们的工资都不高。

2.注意动宾搭配:动词和宾语之间应该搭配合理,符合语法规则。

例:
原句:我想要一杯茶。

修改后:我想要一杯水。

3.注意时态一致:句子中的动词时态要和上下文保持一致,表达清晰。

例:
原句:他明天去图书馆看书。

修改后:他今天去图书馆看书。

4.注意修饰成分位置:修饰成分应该放在被修饰的词、词组或句子的
前面或后面。

例:
原句:在教室黑板上写满了字。

修改后:黑板上写满了字。

5.注意前后文逻辑关系: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明确,不可出现断章取义或前后矛盾的情况。

例:
原句:他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

修改后:他吃饭的时候,一边看手机。

6.注意平行结构:句子中的并列成分要保持相同,结构相似。

例:
原句:他喜欢看电影,爱听音乐。

修改后:他喜欢看电影,也喜欢听音乐。

7.注意语法错误:避免使用错误的语法结构,如主谓不一致、动词形式错误、语序颠倒等。

例:
原句:我以为他是一个好人,结果他是坏人。

修改后:我以为他是一个好人,结果他却是坏人。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初中语文学习中经常出现病句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文章的质量,更是影响了整个语言表达的水平。

为了帮助初中生们更好地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一、词汇选择不当词汇选择不当是造成病句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首先了解词汇的含义、词性、用法,这样才能在语句中适当使用,并且合理表达。

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如字典、词语辨析软件等来帮助我们选择词汇。

二、语法结构错误语法结构错误是一种常见的病句类型。

语法错误包括主谓不一致、时态不一致、主语与谓语不搭配、缺少连词等等。

要避免语法错误,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语法结构的练习。

三、句型不规范有些句子结构不规范,这也容易造成病句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要了解各种基本的句型结构,并且进行练习,加深理解。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在句子中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这样可以更好地改善句子结构。

四、表达不清楚有些句子中表达不够清楚,这通常是因为我们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改进。

一是要清晰表述思想。

写文章时要注意表达清楚、简洁。

避免出现拖泥带水、囉唆冗长的句子,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形式更好。

二是要注意逻辑严谨。

写文章时要注意逻辑严谨、材料有据。

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并且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总之,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词汇选择、语法结构、句型结构、表达清晰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以避免病句的出现,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和语言表达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方法(一)
【修改病句的方法】
⑴检查文句,判明原因。

先阅读原句看语病出在哪儿。

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语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

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⑵先主后次,对症下药。

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分一一加以改正。

⑶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他字词)等方法。

不能另造新句。

【常见病句的种类】
1、成分残缺:指句子中缺少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从而造成语病。

例: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析:这句话缺少主语,删去“对于”即可。

例: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经济走上知识经济。

析: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道路”。

2、搭配不当:指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违反语法规律或语言习惯,造成语病。

常见的类型有主谓、动宾、修饰语和中心语不搭配等。

例: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和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析:此句“消防车”与“放弃休假”搭配不当,可把“的210辆消防车和”删去。

例:他马上召集大家开会,安排了会议的内容、时间和应注意的问题。

析:“安排”与“应注意的问题”搭配不当,应改为:安排了会议的内容、时间,指出了
应注意的问题。

例: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析:主语“秋天的北京”与宾语“美丽的季节”搭配不当,主语改为“北京的秋天”。

例:对于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旺盛的警惕性。

析:宾语修饰语“旺盛”与中心词“警惕性”搭配不当,应把“旺盛”改为“高度”。

3、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指把两种句式硬套用在一起,而造成语病。

例:我一定要做好一个受群众欢迎的辅导员工作。

析:这句话把“我一定要做一个受群众欢迎的辅导员”和“我一定要做好辅导员工作”这
两句话套用在一起,使句子结构混乱。

例: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析:这句话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我们的责任”两个句式套用在了一起,造成语病。

4、语序不当:指句中某些词语的次序颠倒,造成语义混乱或费解。

例: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的任务。

析:状语位置不当,“一次又一次”应放在“完成”前面。

例: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

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例:我们冷得发抖,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对方。

析:这个句子中“相互”一词不能修饰“身子”,因为“相互”是副词,它不能修饰名词。

应该把“相互”放在“暖和”的前面:我们冷得发抖,只好用身子相互暖和着对方。

5、成分赘余:指重复使用意思基本相同的词语或成分,而造成语病。

例:这是一种非常奇缺的药品。

析:“非常”与“奇”重复,删去“非常”。

例:父亲去世离现在已经整整九年了。

析:这句话中“离现在”和“已经”意思重复,是状语多余,应改为:父亲去世离现在整整九年了
6、表意不明:指句意不明确或句子有歧义,造成语病。

例:李辉提出马上就讨论,王平主张经过学习再讨论,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析:“这个意见”指代前面谁的意见?不清楚。

应明确“这个”到底是谁。

例: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析:“几个”到底是修饰“出版社”还是修饰“编辑”?不明确。

应把“几个”调到“编辑”前面。

7、用词不当:指因不明词义或混淆词性等而误用词语,造成语病。

例:这家商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

析:“有口皆碑”是指有好的口碑,应改为“众人皆知”。

例:一个科学家以自己的杰出贡献而获诺贝尔奖,这是非常荣誉的事情。

析:“荣誉”是名词,不能做修饰语,应改为“光荣”。

例: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析:关联词用错。

“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8、不合逻辑:指句子表意不合理或前后矛盾。

例: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析:“防止”与“不再发生”矛盾,删去“防止”或删去“不”。

例: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析:“能不能”与后面“是……大事”矛盾,删去“能不能”。

例:新华书店四月一日开业,主要经营中外文学名著、长中短篇小说、少儿读物等。

析:这句话把“中外文学名著”和“长中短篇小说”并列起来是不对的,“中外文学名著”包含“长中短篇小说”,所以二者不能并列,应该把“长中短篇小说”去掉。

原句可改为:新华书店四月一日开业,主要经营中外文学名著、少儿读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