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复习资料1 (1)
特用经济植物生产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特用经济植物生产技术复习题及答案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特用经济作物复习题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1、特用经济作物:对人类有特殊利用价值为人类栽培的植物。
2、温度三基点:最适点、最低点、最高点3、蒸腾系数:指作物制造1g干物质时所消耗水分的克数。
4、经济产量:即常说的产量,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原级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器官的重量。
5、光合强度:常用单位叶面面在单位时间内同化CO的数量。
2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1、药用植物人参的主产地为( E )A、广东B、四川C、江西D、河北E、吉林2、药用植物附子的主产地为( C )A、黑龙江B、云南C、四川D、贵州E、湖南3、药用植物枸杞主产(D )A、四川B、贵州C、云南D、宁夏E、广西4、耐寒作物有( C )A、罗汉果B、刀豆C、贝母D、菘蓝E、曼陀罗5、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转折点是(A )A、花芽分化B、开花C、分枝D、现蕾E、结果6、能加速短日照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延长长日照作物生长发育的光是( B )A、红光B、蓝紫光C、日光D、绿光E、橙光7、作物的需水量的表示是(B )A、克数B、蒸腾系数C、毫升数D、蒸腾量E、均不是8、氮素营养临界期多表现在( B )A、盛花期B、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折期C、幼苗期D、营养生长茂盛期E、成熟期9、大多含鞣质(单宁)、油脂、树脂及树胶等的植物代谢类型为(A )A、碳水化合物类B、蛋白质类C、C型3型D、景天科型E、C410、一般含挥发油的药材烘干温度为( A )A、30℃B、20℃C、50℃D、80℃E、60℃11、西洋参原产(A )A、美国和加拿大B、韩国C、日本D、中国E、东南亚12、味连的栽培地多选在海拔( A )A、1200mB、800mC、1800m以上D、500m以下E、均可13、雅连的收获多为( D )A、3年B、7年C、6年D、5年E、2年14、为天麻的种子发芽提供营养源的是(B )A、蜜环菌B、萌发菌C、粪水D、磷肥E、钾肥15、薏苡是(C )A、旱生作物B、水生作物C、沼泽作物E、耐寒作物 E、耐热作物16、杜仲从定植到收获应需经(B )A、3—5年B、10—15年C、2—3年D、7—8年E、4—6年17、菊花为( A )。
特用经济作物栽培技术_习题集(含答案)

《特用经济作物栽培技术》课程习题集一、填空题11.特用经济作物的()与温度关系非常密切,并且温度是决定其()的主要条件之一。
2.通常情况下特用经济作物()阶段要比()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敏感。
3.温度对特用经济作物的影响主要是()和()两方面。
4.积温表现出相对的(),因此可用来表示作物对()的要求。
5.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是指温度的()变化和()变化。
6.特用经济作物通过春化作用的方式有()和()的低温春化。
7.对绿色植物来说,()是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
开花结实期,()减弱会引起结实不良或发育终止。
8.一般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
9.作物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是()生长向()生长转化的必要条件。
10.对短日照作物来说,重要的是满足较长的(),对长日照作物来说,重要的是满足较长的(),它们才能开花结实。
11.起源于低纬度地区的作物多为()型作物,起源于高纬度地区的作物多为()型作物。
12.短日照作物在低纬度地区进入光周期(),通过是时间也()。
13.长日照作物在高纬度地区进入光周期(),通过是时间也()。
14.短日照作物由北向南引种时,营养生长期(),开花结实()。
15.光波长范围为(),可见光波长范围为()。
16.波长小于()是紫外光,大于()是红外光。
17.特用经济作物的蒸腾系数随()和()的变化而不同。
18.旱生植物有()植物和()植物两大类。
19.植物的代谢类型可分为()类和()。
20.种肥在()时与()同时施用。
21.追肥可施于()中,也可直接()于植株上。
22.黄连为()科,()属的多种植物。
23.杜仲除供药用外,其各组织器官含()胶,是最佳的()材料。
24.番红花于每年()月中旬至()月上旬开花。
25.红花因含()和(),是优良的天然色素。
二、填空题226.特用经济作物生物学特性各异,容易搭配()、()、()种,合理利用土地。
27.有的药材为一些地区的地道药材,如川芎、()枸杞、()当归、()大黄。
《特用经济植物栽培技术》复习纲要(精品).doc

《特用经济植物栽培技术》复习纲要《特用经济植物生产技术》是为农学、林学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学牛所设置的课程。
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主要研究特用经济植物的牛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及其与坏境条件的相关关系,从|何找出特用经济植物生长发育的理想坏境条件,制定出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拈施。
复习的重中之重的章节为:一、总论:第二、第三、及第四、五、六章。
总论点考试的70%。
木课程的基本理论是指特用经济植物的牛•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及其与坏境条件的相关关系的理论基础;其基本方法就是分析和解决所研究的特用经济植物在生产过程屮,所运用的具休的技术方法。
木次考试为闭卷考试。
试题共100分.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单选15*1,多选5*2)、名词解释(5*3)简答题(5*6)、论述题(2*15)共33个小题。
教材为李彦生、袁继超等编著的《特用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一书一、特用经济作物的特点1、什么叫特用植物?2、其主要特点:(1)、复杂多样性:种类、栽培品种的特性(旱牛、湿生、阴生、阳生、不同海拨高度的要求、蔓生、产品的不同部位,)、繁殖方法的多样性(有性、无性);而分为不同区域。
(2)、是一门年轻的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的基础学科有: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栽培学等(能说出2~3个即可);历史长,但人工栽培品少,技术落后,不深入。
(3)、对产晶詁质性状要求严格在种植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 开拓新的栽培品种(品种选育、生物和农业新技术的应用.................................... )(2)解决紧俏、市场需求最人的品种栽培问题(3)合理开发利用野牛资源(4)加强无公害、规范化栽培的研究(GAP)(5)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用具体的例子阐述)二、特用经济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特用经济作物的环境与半态因子1、环境:2、生态因子:3、生态I大I子的数量虽很多,但町依其性质归纳为五类:(1)气候因了:(2)土壤因了“(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5)人为因子。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生态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作物是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生育期:作物从播种材料出苗到收获产品成熟所持续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4.生育时期:作物一生可根据外部形态出现的显著变化,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几个相对分列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就为生育时期。
5.群体:指某种大田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6.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低温条件(0~10℃),然后才能够继续发育开花结果,这一段时间的发育称春化阶段。
7.光照阶段:是小麦一生对日照长短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8.分蘖:小麦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分枝。
9.分蘖节:由麦苗基部不生长的节、节尖、腋芽等紧缩在一起构成的节群。
10.同伸关系:稻麦的叶蘖伸长关系相似,故可用N-3的公式来表达。
N为主茎当时发出的叶数;3为相差三个节位之意。
11.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2.经济产量: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13.作物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14.经济系数: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5.玉米棒三叶:植株中上部叶片、果穗位上下各一片叶。
16.水稻最佳抽穗结实期: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
17.向性运动:向日葵是喜光作物,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强烈的向日性,头部向着太阳转18.原料根:甜菜属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完成营养生长,生产块根(称原料根)可供榨糖用;19.母根:第二年为生殖生长,用甜菜母根作采种株,以生产甜菜种子。
20.双低油菜:芥酸含量应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应低于30μmol/g。
二、填空1.群体结构内容:群体的组成、群体的大小、群体的长相、群体的长势、群体的空间分布2.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3.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弱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2021年整理)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完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的全部内容。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生活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研究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农业技术措施的科学.2.作物: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
3.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其全生育期需要较高的积温。
4.经济产量: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获得量。
5.生物产量:作物光合作用形成干物质总量。
6.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7.阶段发育:植物从种子发育发到成熟的生活周期内必须经过几个顺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的发育过程称为阶段发育.8.叶片功能期:从叶片定型到衰枯前。
9.光合势:持续光合的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积。
10.小麦出苗期:麦田50%植株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幼苗长出地面2cm的时期。
11.小麦分蘖期:麦田50%植株第一分蘖伸出叶鞘1。
5—2cm的时期.12.小麦拔节期: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的时期。
13.玉米拔节期:雄穗伸长,基部节间总长度为2—3cm时期.14.玉米大喇叭口时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雄穗处在四分体期。
叶龄指数为60左右。
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的时期。
15.棒三叶:果穗叶及其上位叶,下位叶统称为棒三叶。
16.玉米穗肥:从小喇叭口期到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并以大喇叭口期为中心施用的促进穗大粒多的肥。
特种作物栽培资料

1.起垄作用:比平栽增加地表面积,增大受光面积,增加土地与大气交界面,昼夜温差大,且有利于田间降温排水。
2.壮苗标准:叶片肥厚,夜色深绿,节间粗短,剪口白浆多,秧苗不老不嫩,根原基多而粗大,无病无菌,长20cn左右,百苗重500g左右。
3.产量三要素:单位面积株数,每株薯数,单薯重量4.前期:插栽到封垄阶段又叫发根分枝结薯期。
目标:保全苗,促茎叶早发,早结薯,即以促为主中期:茎叶封垄到茎叶生长高峰又叫薯蔓并长期目标:控制茎叶平稳生长,促使块根膨大。
后期:茎叶生长高峰到收获阶段又叫薯块盛长期。
目标:保持适当绿叶面积,延长叶片寿命,防止茎叶早衰,提高光和效能,增加干物质积累,促进块根迅速膨大4.收获:地温18℃开始12℃严霜前收获完毕。
注意:轻刨,轻装,轻运,轻纺。
5.井窖: 井窖适宜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其优点为保温性能好,贮后薯块新鲜;缺陷是散热慢,因不能高温解决,容易发生病害,需采取一系列防病办法,节制适宜温度,能力达到安全贮藏的目标。
棚窖: 棚窖的优点是适宜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散热容易,出入便捷;缺陷是保温性能差,易遭受冷害。
屋窖: 其贮藏量大,有加温装备,可进行高温灭菌,对防治黑斑病及软腐病有较好的效果,进出薯容易,管理便捷。
屋窖修建成本高,窖内湿度小,薯块新鲜程度低。
6.管理:初期:入窖前25d,温18℃以上易发芽,通风降温。
稳定在14——15℃。
中期:入窖到第二年立春以前,保温为主。
12——14℃之间后期:窖温11——14℃窖,棚温度10——15℃。
通风散温是安全储藏的基本条件7.甘薯:又称山芋,番薯,地瓜,红苕,白薯旋花科甘薯属8.高产稳产:块根适应性强,吸收和再生能力强,具有耐旱,耐瘠和抗风抗雹特性酸碱平衡食品8.纤维根:吸收养分和水分牛蒡跟:称柴根,梗根或粗跟。
0.2——1.0cm 30cm 肉质根。
幼根发育过程中遇到高温,干旱,过湿情况是组织老化,中途停止膨大而形成的块根:储藏根,储藏营养物质的器官,也是育苗繁殖的器官9.鉴别品种:重要标志:块根的形状,皮色,肉色依据:茎的长度,颜色,分枝的多少重要特征:叶形,叶色,顶叶色,叶脉色,叶柄基色10.茎节内根原基发育不定根,生产上就是利用这种再生能力进行繁殖获得产量。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学背诵资料-(1)

一、名词解释1。
麝香:雄性麝香囊中的分泌物称为麝香,是名贵中药材,其主要成分是巨环麝香酮。
2。
(乌骨鸡)落盘:入孵至18~19d,将胚蛋从孵化室的蛋盘上移到出雏器的出雏盘称为落盘。
3。
种鸽:后备鸽长至5~7月龄,开始配对繁殖的鸽子称为种鸽或繁殖鸽。
4.野鸭:是各种野生鸭的通称,目前人工饲养的野鸭是由野生的绿头鸭经人工驯化、驯养、杂交或导入一些家鸭血统而育成的。
5。
雄蜂:是由蜂王所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蜜蜂,无采集能力,主要职能是在巢外与婚飞的处女王交配.6.毛皮动物:主要包括毛皮价值比较高的一类经济动物,如水貂、獭兔、狐狸、水獭、果子狸、艾虎、海狸鼠、麝鼠等。
7。
(鸽子)求偶:雌雄鸽在正式交配前,均有一些求偶调情行为,以激发对方。
8。
种鳖:在管理良好的的前提下,凡鳖龄高、个体肥大、体质健壮的亲鳖产卵的次数多,卵形大,数量多,受精率及孵化率均高,其后代的活力也越强,这种鳖称为种鳖。
9.蜂群:是由蜂巢和许多蜜蜂组成的有机体,任何一只蜜蜂脱离了蜂群都无法生存下去。
10。
(狐)放对:在准确断定母狐发情后,将公、母狐放在一起交配称为放对。
二、简答题1。
简述配种期成年母鹿的饲养管理要点。
答:一、母鹿在此期间如果体况较好,日粮配合应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特别注意块、根茎类饲料及青绿类饲料供给应满足其对胡萝卜素、维生素E的需要,促进母鹿提前发情交配,提高受胎率;二、在管理上,一是要适时使仔鹿断乳分群,使母鹿早日进入恢复期,为配种作好生理准备;二是要整顿鹿群,选出体大、繁殖力好的母鹿组成核心群,用最好的种公鹿配种,同时淘汰那些不育的、有恶癖的、产仔弱小的或有严重疾病无生产价值的母鹿。
配种群大小应适宜,主要取决于种公鹿的配种能力和配种方法,要处理好配种高峰期母鹿过多而种公鹿不能胜任引起的漏配,解决的方法是把发情母鹿拨到相邻的配种圈内或进行换串。
2。
简述母貂妊娠期的饲养要点。
答:一、妊娠母貂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对饲料和营养物质的需求比其他任何时期都严格;二、在拟定日粮时,要尽量做到营养全价,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同时要把好饲料质量关,用优质原料配制日粮;三、从妊娠的第四周开始,逐渐增大给料量;四、产前一周水貂食欲下降,饮水量增大,此时应在提高日粮营养深度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喂量,并把饲料调稀饲喂;五、要保持场内及笼舍的干燥、清洁,对饲具严格消毒.周围环境要安静,禁止不必要的捕捉;产前5天清理窝箱,并进行彻底消毒。
特种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复习资料1

特种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复习资料1特种经济作物是指对特定区域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作物,它们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
正确的栽培技术对于特种经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几种特种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柑桔类作物的栽培技术柑桔类作物是一类重要的特种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柑橘、柚子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柑桔类作物的栽培技术要点。
1. 土壤要求柑桔类作物喜欢酸性土壤,pH值在5.5-6.5之间为宜。
土壤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和肥力,富含有机质和矿质元素。
2. 温度要求柑桔类作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30摄氏度。
而且柑桔类作物还对日照要求较高,日照充足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和颜色的鲜艳。
3. 播种和育苗柑桔类作物多采用播种繁殖或嫁接繁殖的方式。
种子应进行处理,如发芽处理和杀菌处理。
育苗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定期进行浇水和施肥。
4. 栽植和管理选择适宜的栽植时间,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栽植时要注意树苗的落地深度和根系的整齐排列。
栽植后需要定期浇水和施肥,防治害虫和病虫害。
5. 病虫害防治柑桔类作物常见的病虫害有黄龙病、炭疽病、柑桔天牛等。
防治病虫害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法,定期喷洒农药,清除虫卵和病叶。
二、茶叶的栽培技术茶叶是一种广泛种植的特种经济作物,下面将介绍茶叶的栽培技术要点。
1. 土壤要求茶叶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pH值在4.5-6之间为宜。
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富含有机质和矿质元素。
2. 温度要求茶叶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摄氏度。
日照时间应充足,但避免过度曝晒。
3. 栽培和管理茶叶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的方式进行栽培。
栽培时要留出适当的间距和株行,便于后期的管理和采摘。
定期进行施肥和修剪,保持株形的整齐美观。
4. 病虫害防治茶叶常见的病虫害有红蜘蛛、茶多斑螨等。
防治病虫害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法,及时清除虫卵和病叶,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作物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特用经济作物:指为人类所栽培的有特殊利用价值的植物。
主要包括药用、香料、色素、饮料、淀粉、甜味剂、纤维、油脂、除虫植物等。
2、色素植物:指体内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的植物,可提取用各种食品、饮料的添加剂及用作染料。
3、环境:指生物有机体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合,包括对生物有机体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
4、耐寒作物:耐–1~–2℃低温,短期耐–耐–10℃低温的作物。
5、光饱和点:植物光合强度处于最大值时的受光强度叫光饱和点。
即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强度也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虽然可被叶片吸收,但不能用于光合作用,而是以热的方式释放出来。
6、蒸腾系数:蒸腾系数指作物制造1克干物质时所消耗的水分克数。
7、生物产量:生物产量是指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总量(干物质重量)。
8、种子千粒重:指1000粒自然风干种子的重量,以g为单位。
8、种子用价:指在供试样品中纯洁而又能发芽的种子所占的百分比。
9、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是指用植物的根、茎、叶、芽作插穗,将其插入基质中,使其生根、生芽,形成独立新个体的繁殖方法。
10、植物有性繁殖:植物有性繁殖指经植物雌雄配子融合后形成种子,由种子再产生新植物个体的繁殖方法。
1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12、光补偿点:人们把植物的光合积累与呼吸消耗相等时(即表现光合强度等于零时)的受光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13、生物产量:是植物一生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净的干物质重量14、涝害:指长期持续阴雨,致使地表水泛滥淹没农田或田间积水,或土壤中水分过多缺氧气,根系呼吸减弱,最终窒息死亡。
15、发芽率:是指种子在规定期限内,能正常发芽的种子数占其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
16、特用经济作物:对人类有特殊利用价值的,为人类栽培的植物。
17、光饱和点:把植物的表现光合强度处于最大值时的植物受光强度。
18、春化作用:指有低温诱导的影响而促进植物发育的现象。
19、蒸腾系数:指作物制造1g干物质时所消耗水分的克数。
20、“源”:指产品器官中积累的光合产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凡绿色器官都是光合产物的“源”,同时也是能量的“源”。
21、“流”:指通过输导组织,由“源”流向“库”的可溶性物质的液流,主要指有机物质,同时带有能量。
22、“库”:指贮存光合产物,同时也指贮存了能量的器官。
影响“库”的积累的有两方面的因素:a光合产物的消耗,b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源”的形式:外因: a光合面积的大小, b光合能力(强度), c光合时间内因:a.作物的遗传特性, b.叶片的状况,c.物质转运的源库关系23、发芽率:是指种子在规定期限内,能正常发芽的种子数占其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
24、发芽势:种子在发芽试验初期,规定的较短时间内发芽的种子数占其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25、温度三基点:温度三基点是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高温度的总称。
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下,作物停止生发育,但仍能维持生命。
如果继续升高或降低,就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直至死亡。
25、温周期现象:植物生长发育与温度变化呈同步的现象。
26、光周期现象:指植物发育的某一阶段的形成受光周期的影响。
27、光合生产率:用每平方米叶面积在较长时间内(一昼夜或一周)增加干重的克数。
28、春化作用现象:指有低温诱导的影响而促进植物发育的现象29、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交配后所形成的种子通过一定的培育过程产生出新植物个体的繁殖方法。
30、光合强度:常用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同化CO2的数量31、无性繁殖: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基、叶等)培育成独立的新植物个体的繁殖方法。
分割繁殖:1、鳞茎(球茎)繁殖;2、块茎与块根繁殖;3、根茎繁殖;4、离蘖繁殖;5、株芽繁殖、压条繁殖:1、普通压条法;2、堆土压条法;3、空中压条法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牙接、枝接、根接离体组织培养繁殖32、临界日长:指凡能引起长日照植物开花的最小日照长度和短日照植物的最大日照长度。
红光能加速长日照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延长短日照作物的生长发育,蓝紫光能加速短日照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延长长日照作物的生长发育。
33、光质与特用经济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
红光:加速长日照植物的生长发育,延长短日照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即色素的合成。
红光和红外线:能促进种子萌发和茎的伸长;蓝光:对蛋白质、维生素C的合成有利;蓝紫光和青光:对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很大作用,能抑制作物的伸长而使其形成矮粗的形态。
总之,通常长波光照使作物节间较长,茎较细,短波长光照下作物节间短而粗,有利于培育壮苗。
34、生物产量:是植物一生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净的干物质重量35、经济产量:即常说的产量,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原级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器官的重量。
36、经济系数/收获指数:V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37、叶面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的叶面积。
38、光合强度:常用单位叶面面在单位时间内同化CO2的数量。
39、光合生产率:用每平方米叶面积在较长时间内(一昼夜或一周)增加干重的克数。
40、发芽势:种子在发芽试验初期,规定的较短时间内发芽的种子数占其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
41、种子休眠:把有生命力的种子(或繁殖体)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不能正常萌发出苗或推迟萌发出苗的现象叫做休眠。
42、特种经济作物的品质含义:一是指产品的形状、大小、色泽、气味、质地、整齐度、纤维长度、纤维强度等物理指标;二是指产品内含物(有效成分的组成和有毒物质含量)。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类型;如鞣质、油脂、树脂及树胶等植物蛋自质的代谢类型:如生物碱的植物。
43、嫁接繁殖:嫁接繁殖指将一种植物的枝条或芽接种到其它带根系的植物体上,使其愈合生长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法。
44、种子后熟:休眠的种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内部生理变化,达到能萌发出苗的过程。
45、耐阴植物:植物在全光照或稍荫蔽环境中均能正常生长,一般在阳光充足条件下生长健壮、产量高。
46、种子休眠:种子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不能正常萌发出苗或者推迟出苗的现象。
47、种子净度:种子净度指供试样品中本植物好种子占的重量百分比。
48、种子用价:种子用价与种子发芽率相关,发芽率高,用价高,单位面积播种量少;反之用价低播种量多。
二填空1、我国药用植物的主要分区有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南及华中、西南;2、特用经济作物生物学特性各异,容易搭配间、混、套种,合理利用土地。
3、有的药材为一些地区的地道药材,如川牛膝,川白芷、新疆紫草、吉林人参。
4、天麻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地下块茎入药。
天麻植株无根,无绿色叶片。
5、旱生植物有多浆液植物和少浆液植物两大类。
6、国际医药市场需求量大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长春花、金鸡纳树、干草、薯蓣、萝芙木、番木瓜、人参、曼陀萝等。
7、淀粉主要用于食品、粘合剂、造纸、纤维、等领域。
8、特用经济作物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关系非常密切,并且温度是决定其分布的主要条件之一。
9、温度的变化可引起、、、等生态因子的改变。
(温度、降雨、风、土壤水分)10、杜仲除供药用外,其各组织器官含胶,是最佳的材料。
(树皮、绝缘)11、特用经济作物通过春化作用的方式有和的低温春化。
(萌动种子、成熟营养体生长点)12、临界日长是区别与的日照长度标准,即每天24小时内光照时间为小时。
(长日照、短日照、12~14)13、起源于低纬度地区的作物多为型作物,起源于高纬度地区的作物多为型作物。
(短日、长日)14、在光周期效应中,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可以抑制长日照作物的发育,因此生产中必须把光周期与结合起来。
(温度、高温、温度)15、光能加速长日照作物生长发育,延长短日照作物生长发育。
(红)16、光能加速短日照作物生长发育,延长长日照作物生长发育。
(蓝紫)17、特用经济作物的蒸腾系数随和的变化而不同。
(品种、环境条件)18、作物一生中不同时期对水分要求的变化是由到再到。
(低、高、低)19、作物根系靠伸入土壤中,当土壤大于根的时,根就不能伸展。
(膨压、阻力、膨压)20、特用经济作物种子质量主要包括、、、、等5个方面的内容。
(种子净度、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种子用价、种子千粒重、种子含水量)21、种子的清选方法有、、、等几种。
(粒选、筛选、风选、液选)22、特用经济作物播种前种子处理方法有、、。
(晒种、种子消毒、浸种催芽)23、特用经济作物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等10个方面。
(间苗、定苗、补苗、中耕除草与培土、施肥、排灌、整株、遮阴、搭架、覆盖、防寒冻、防病虫害)24、追肥可施于中,也可直接于植株上。
(土壤、喷施)25、灌溉方法通常有、、、、等5种。
(沟灌、畦灌、穴灌、喷灌、滴灌)26、特用经济作物的采收期直接关系到其有用部分的、、含量和利用价值。
(产量、品质、化学成分)27、从香料植物中提取芳香油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水蒸汽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直接压榨法)28、一般把天然生长的人参称为()参,半人工培育的称为()参,人工培育的称为()参。
(山、充山、园)29、人参每年从出苗到枯萎可划分为、、、、、六个生育阶段,约120~180天。
(出苗期、展叶期、开花期、结果期、果后参根生长期、枯萎休眠期)30、人参的根由、、、、组成.(芽苞、根茎、主根、支根、须根、不定根)31、人工栽培的人参多采用年生收获制。
(5~6)32、黄连为科,属的多种植物。
(毛茛、黄连)33、黄连生长是喜、的气候条件,忌、和。
(冷凉、湿润、高温、干旱、强光照)34、天麻植株无,无绿色。
(根、叶片)35、番红花为科,属的植物,是以花的入药。
(鸢尾、番红花、干燥柱头)36、金银花中文学名为,是科,属的植物。
(忍冬、忍冬、忍冬)以及入药。
(花蕾、藤)37、杜仲再生力强,在定植至年时采收树皮,一般在每年的至月采收。
(10、15、4、6)38、杜仲的采收方法有、、.(砍树剥皮法、环状剥皮再生法、轮换剥皮再生法)39、红花因含和,是优良的天然色素,新疆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70%以上,红花中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色素(黄酮红色素、红花黄色素)40、红花为科,属植物。
(菊、红花)41、魔芋为科,属植物。
(南天星、魔芋)主要利用地下,即可用,又可用。
(块茎、食、药)42、菊花属年生草本植物,以繁殖和繁殖为主。
(多、分株、扦插)43、菊花为科,属植物。
(菊、菊)菊花属年生草本植物,以繁殖和繁殖为主。
(多、分株、扦插)菊花的花为花序,花序上着生有花和花两种。
(头状、管状、舌状)三、简答题(一)、特用经济作物的特点1、什么叫特用植物?对人类有特殊利用价值的,为人类栽培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