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抽样调查考试试题及答案或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森林资源监测期末考试试卷

森林资源监测期末考试试卷

1.森林资二类调查采用的技术方法有几种,请简述之?〔8分〕答:一、数理统计为理论根底,航空像片为主要工具的抽样调查。

如分层抽样、回归估测等,抽样调查控制调查总体运用万分之一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并通过林木标准地、角规测树、样地平均数或目测等调查方法落实小班林木资源现状。

二、采用航空像片判读技术与地面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将森林资源状况落实到山头地块。

2.林业用地分为8个二级地类,请列举出8个二级地类的名称?〔8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3.请简述伐区作业调查临时标准地调查内容?〔12分〕1〕标准地境界测量;2〕标准地每木调查,用围尺测定每株立木胸径,填写每木检尺记录表。

3〕测定平均高、平均冠径、平均枝下高;4〕测定郁闭度;5〕立地条件调查,主要进行土壤调查、植被调查和覆盖度;6〕材种出材量调查4.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主要有哪些?〔6分〕1〕资源类型多;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3〕分布不均;4〕森林结构不合理;5〕林地生产力低;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5.试阐述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类型及内容?〔15分〕1〕一类调查:或称一类森林资源清查,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大区域性的森林资源清查。

在林业部组织下实施,是在短期内清查全国或省、自治区的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消长变化规律,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全国和各省区及大林区的各种林业方案、规划和预测资源开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复查间隔期为5年。

一类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森林面积、蓄积、生长量、消耗量、更新、采伐等,一般通过固定样地调查来实现。

2〕二类调查:即为编制规划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调查,亦称森林经理调查,此类调查根据林业部统一部署,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市、州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生产单位范围内进行,是为林业生产基层单位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动态,分析检查经营活动效果,编制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以及区划、规划等提供依据。

森林调查试题答案

森林调查试题答案

森林调查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哪项是其主要功能?A. 提供木材B. 维持生物多样性C. 净化空气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森林调查中,常用的植被调查方法包括?A. 样方调查法B. 样线调查法C. 遥感技术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下列关于森林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森林资源仅包括树木B. 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C. 森林资源的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D.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矛盾的答案:B4. 在进行森林调查时,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A. 增加样方的数量B. 使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C. 采用多种调查方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碳储存B. 水源涵养C. 土壤侵蚀D. 气候调节答案:C二、填空题1. 森林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

答案:植物、动物、微生物2. 在进行森林群落结构调查时,常用的乔木层调查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角规样方法、中心点法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遵循________原则,以确保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可持续发展、更新、循环利用4. 森林调查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了解森林的________和________,以便更好地进行森林管理和保护。

答案:现状、动态变化5. 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________作用,能够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减缓全球变暖。

答案:调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三、简答题1. 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答: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水源涵养、防止水土流失等。

对人类社会而言,森林提供了木材、药材、食物等多种资源,同时,森林的碳吸存功能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森林资源调查统计与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森林资源调查统计与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A.样地大小
B.样地位置
C.样地树木的胸径
D.样地树木的种类
7.下列哪项不是森林资源统计分析中常用的统计指标?()
A.平均值
B.中位数
C.极差
D.熵
8.关于森林资源调查的时间选择,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宜在树木休眠期进行调查
B.宜在树木生长旺盛期进行调查
C.宜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进行调查
D.宜在树木落叶期进行调查
4.监测、评估
5.地面调查、遥感
6.气候、地形
7. Landsat、MODIS
8.地图、图表
9.生长
10. SPSS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动态变化和管理需求。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样方调查法、线路调查法和遥感调查法。
1.森林资源调查中,常用的样地调查方法是_______调查法。
2.在森林资源统计分析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_______和_______。
3.估算森林生物量常用的模型是_______模型。
4.森林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
5.为了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的效率,可以采用_______和_______相结合的方法。
6.森林火灾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_______和_______。
7.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常用的遥感平台有_______和_______。
8.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通常可以通过_______和_______来展示。
9.森林资源调查的时间一般选择在_______季节进行。

森林计测学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计测学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5、当测点距树木之间的距离Si大于临界距 时,该株
树木一定是计数1。(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角规缺口为2cm,杆长为50cm时,F等于多少?(6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用角规在林分中绕测,绕测一周后其计数值几乎为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克服?(8分)
3、某油松林分,用F=0.5的角规绕测,结果相割10株,相切15株,相离20株,计算该株油松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多少?(6分)
4、V=1/2(go+gn)·l =1/2(0.03801+0.02776) ×8=0.2631m3
第二章 立木材积测定
一、1、坡上方 2、三角函数 相似三角形 3、直径 形数
4、增大 减小 5、平方 常差 希费尔 一般形数表
6、直径等于胸径一半 7、25
二、1、× 2、× 3、× 4、√ 5、× 6、× 7、√ 8、√
8、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 )差别,而没有质上的不同。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一片同龄纯林就是一个森林分子。()
2、一森林分子中最粗树木直径一般为平均直径的1.7-1.8倍。( )
3、林分树种组成式如“7杨3柳+松-梨”中“-”表示要去掉梨树。()
4、同龄林是指林分中林木年龄完全相同。()
5、林分平均胸径就是各个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5、缺口宽度为2cm,杆长为1m的角规,其F=( )。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用角规瞄准林木胸高位置以上判断为相切,则瞄准胸高位置的计数一定为1。( )
2、某测点周围有50株直径一样大小的树木,则在该测点周围具有50个样园。( )
3、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与林木直径无关,反与l/L有关。()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36页word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36页word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 1 分,总计10 分)1. 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树高)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树高曲线是指(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4. 郁闭度是(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5. 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1.7 〜1.8 )。

6. 角规测树时,Fg 越大,测量误差(越小)。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薪材)统称作商品材8.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单木模型)。

9. Richards 生长方程(y A(1 exp( kt))c)。

10. 某解析木18.5 米,用2 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第1 页(0.5 )米二、概念与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1. 胸高形数:f" ,式中V——树干材积;g1.3——胸91.3H高断面积;H——全树高。

2. 冠长率:树冠长度与树高的比值。

3.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4. 形高: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5. 直径分布: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布。

6.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的一些特征标志。

7. 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根据林木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种出材率之间关系所编制的数表&全林分模型: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

9.自由树:周围没有竞争木与其争夺生长空间、可以充分生长的林木。

10绝干重:树木干燥后去掉结晶水的重量。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绘图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1.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2分):(1)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与连年生长量相等,此时树木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t(Q),它是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

(2)t<t(Q)时,连年生长量增加较快,连年生长量大于平均生长量。

森林调查期末试题及答案

森林调查期末试题及答案

森林调查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森林调查的目的是什么?A. 了解森林的生物多样性B. 研究森林的生态系统C. 评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D. 所有答案都正确答案:D2. 下列哪项是森林调查中常用的标准调查方法?A. 样线法B. 样地法C. 点树法D. 群落调查法答案:B3. 森林调查中,下列哪项不是常见的调查指标?A. 植被类型B. 树高C. 林下植被D. 林木垂直结构答案:C4. 森林调查中,对于测量树高的工具和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使用激光测距仪和测斜仪测量树高B. 只能使用量角器测量树高C. 只能使用经纬仪测量树高D. 只能用肉眼估算树高答案:A5. 森林调查中,下列哪项是必须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A. 制定调查计划B. 招募调查人员C. 采购调查设备D. 分配调查任务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标准的森林调查流程。

答案:标准的森林调查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调查目的和范围;2)制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方法等;3)组织调查人员,并进行培训;4)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如采购设备、编制调查表格等;5)实地进行森林调查,按照设定的调查方法和指标进行数据采集;6)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7)撰写调查报告,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2. 请简要说明为什么森林调查中常用样地法进行植被调查。

答案:森林调查中常用样地法进行植被调查的原因是样地法能够对整个森林的植被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通过确定一定数量和大小的样地,在这些样地内进行植被的调查和统计,可以全面了解森林的植被类型、种类、数量、密度等指标。

通过对样地的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对整个森林的植被进行推断和估计,为森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计算题1. 假设某一森林中有100个样地进行调查,每个样地的面积为100平方米,测得的树木总密度为500棵/公顷,求该森林的树木总数。

答案:树木总数 = 树木总密度 ×森林面积森林面积 = 100个样地 × 100平方米/样地 = 10000平方米 = 1公顷树木总数 = 500棵/公顷 × 1公顷 = 500棵四、应用题某森林调查组调查了一片森林,得到了以下数据,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回答问题。

森林考试题及答案

森林考试题及答案

森林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森林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保持水土B. 调节气候C. 提供木材D. 制造氧气答案:D2. 以下哪种树木不属于针叶树?A. 松树B. 柏树C. 橡树D. 冷杉答案:C3. 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被称为“分解者”?A. 植物B. 动物C. 细菌和真菌D. 病毒答案:C4. 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雷击B. 人为纵火C. 吸烟D. 降雨答案:D5. 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百分比,以下哪个国家森林覆盖率最高?A. 中国B. 巴西C. 俄罗斯D. 芬兰答案:D6. 森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增加二氧化碳B. 减少二氧化碳C. 增加甲烷D. 减少甲烷答案:B7. 以下哪种动物不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B. 狮子C. 狼D. 鹿答案:D8. 森林中的“林下植被”指的是?A. 森林上层的树木B. 森林下层的灌木和草本植物C. 森林中的土壤D. 森林中的水源答案:B9. 森林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哪个国家做得最好?A. 中国B. 加拿大D. 澳大利亚答案:B10. 以下哪种植物不是森林中的常见树种?A. 桦树B. 杨树C. 仙人掌D. 柳树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土壤多样性答案:ABC12. 森林的保护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植树造林B. 禁止乱砍滥伐C. 森林火灾预防D. 森林病虫害防治答案:ABCD13. 森林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供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B. 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C. 调节气候,减少温室气体D. 提供休闲和旅游的场所答案:ABCD14.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包括哪些?A. 草本植物B. 灌木C. 乔木D. 动物答案:ABC15. 森林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导致哪些问题?A. 森林面积减少B. 生物多样性下降C. 土壤侵蚀加剧D. 气候变化加剧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

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考核试卷

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考核试卷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和评估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变化,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地面调查、航空遥感调查、卫星遥感调查和激光雷达调查。
2.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森林覆盖率估算、生物量计算和森林火灾监测等。其优势在于快速、大范围获取数据,减少人为干扰,成本相对较低。
A.地理信息系统(GIS)
B.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C.统计分析软件
D.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17.下列哪些部门或机构可能参与森林资源的调查与监测?()
A.林业部门
B.环保部门
C.地震监测机构
D.水利部门
18.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森林资源的遥感识别?()
A.植被覆盖度
B.地形起伏
C.季节变化
D.遥感传感器类型
A.卫星通信
B.无线网络
C.移动通信
D.电子邮件
14.以下哪些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森林资源调查?()
A.森林资源管理规划
B.森林灾害评估
C.环境影响评价
D.林业政策制定
15.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保护森林资源?()
A.严格执法监管
B.提高公众意识
C.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
D.限制森林开发
16.在森林资源调查中,以下哪些技术可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9.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森林资源调查中主要用于数据采集。()
10.森林资源的保护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和法律监管。()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列举至少三种常用的调查方法。
2.描述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并说明其主要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森林抽样调查: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研究的抽样方法及理论的科学。

2.森林分层抽样:以林区为抽样对象,将总体按照预定的因子分组,在组内随机或系统抽取单元组成样本,用以估计总体的方法。

3.两阶抽样:用两阶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4.中距模拟样地:以样点上量测的全部树木的水平距的中位数模拟样地.5.回归估计:就是利用各因子间的回归关系,根据某一因子x确定另一因子y的一种抽样估计方法.6.分层回归估计:将总体分层后,每个层配制一个回归方程,或各层综合在一起配置一个回归方程,用以估计总体的方法.7成数抽样:用样本成数估计总体成数的抽样调查方法.8.样本:从总体单元(N)中,按照预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单元,则被抽中的这部分单元的集合叫样本.9.方差:标准差的平方教方差.10.标准误: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若干个样本,由于存在抽样误差,这些样本的均数各不相同.11.抽样误差:由于只测样本单元而没观测全部总体单元而产生的误差在抽样估计中,用样本的标准误来表示。

12.估计值的方差:样本平均数的方差。

13.变动系数:指为了比较两个样本平均数的离散情况的大小,常采用标准差的相对值既变动系数。

14.协方差: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量关系.15.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单元的总体中,随机等概地抽取n个单元组成样本,用样本特征数估计总体特征数的抽样调查方法。

16.系统抽样:从含有N个单元的总体中,随机确定起点后,按照预先规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单元组成样本,用来估计总体的抽样调查方法.17.模拟样地森林抽样调查:由N个总体单元中,随机或系统的抽取n个样点,按照每个样点测量的平均水平株距、平均断面积和平均材积,塑造模型构成模拟样地。

每个模拟样地是一个样本单元,有样本单元组成样本用以估计整体的方法。

18.样地定位:将图上布设的样地落实到地面上去叫做样地定位。

19.强精度抽样:抽抽定的小班内随机抽取30~40个,0.02~0.05hm测蓄积。

估计小班的蓄积。

20.成数点抽样:总体没随机或系统的抽取样点,用以估计总体内各类型面积的成数。

二简答题 1.标准差和标准误有何区别?是常用的统计指标,均为变异指标;标准差表示个体变量值之间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可结合均数估计正常参考值范围或者变异系数等;标准误是表示样本均数间离散程度的指标,标准误小则抽样误差小,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接近。

标准误结合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2.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3)抽样方法(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3.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1)抽样对象必须是正太分布的整体2)在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每个单元必须有同等被抽中的概率。

4.什么情况下,标准误差计算要用有限总体改正项进行改正,以提高精度。

当总体单元数不多,而又采用不重复抽样时,标准误的计算需要用有限总体改正项进行改正,可以提高精度5.试述系统抽样的步骤?(1)确定调查总体的境界,面积。

和抽样对象面积;(2)确定样本单元数(3)布点(4)样地的现地定位(5)样地设置与调查(6)外业工作检查(7)、内业计算6.系统抽样的特点?系统抽样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抽样方法,当对总体单元按一定顺序排列后,只要确定了抽样的起点和间隔,样本单元也就随之而定了。

系统抽样所抽出的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比较均匀,因此抽样误差通常要小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

如果利用已知信息将总体单元按有关标志排列,则可明显提高估计的精度。

但与此同时在应用系统抽样时应注意总体单元的排列,当其排列具有周期性的波动,而抽样间隔又同周期波动的整倍数相一致,这样会使抽样误差增大。

7.系统抽样调查中,如何进行布点?为工作方便,布点工作可先在透明纸上,按既定的点、间距及方向,依布点图的比例尺绘出方格网,其交点即为样点应在位置,将其随机的覆盖于布点图上,使其中的一点对准随机抽出的一个单元A为起点,则其他点可以刺在图上。

一总体为单位,在布点图上统一编号,其顺序为由西向东。

由北向南,布点后找一个明显易找的样地作为起始样地。

若在所布样地中找不到具有明显地物标的样地,可在某一样地周围有一个以上明显的物标的样地为起始样地作为工作起点,同时量出其距,该样地的距离和方位角。

8.简述样地引点定位法和样地设置的方法?引点定位法:在地图上样点附近找一明显地物,在图上量的该目标的磁方位和距离,在现地找到明显目标后用罗盘仪定向,测绳量距引出样点位置,有航空相片时,可在相片上样点附近找一明显地物,用中心方向线法,将地物交汇于地形图上,然后引点法定位。

样地设置:A样地周界确定:用对角线法将罗盘仪置于样地中心,若线是南北方向,测出东南西北四方向,以真方位角为准从中心开始,用皮尺按四个方向量取样地对角线1\2的长度,即得样地的四个顶点。

B埋设样地标:样地境界测定后,于其中心点及四个顶点埋设样地标。

9、在系统抽样调查中如何克服森林周期性的问题?(1)、注意现状地物走向;(2)、分析样本单元分布的特点;(3)、防止周期性影响的系统抽样方法。

10、分层抽样必须满足什么条件?(1)各层的总体单元数已知,或各层的权重已知(2)总体划分后,各层之间不允许有重叠或遗漏(3)在各层中,抽样要保持独立或随机(4)同一层内方差小,层间方差大。

11、分层方案确定的原则?(1)、生产要求;(2)、调查对象的森里结构特点;(3)、航空相片判读的可能性;(4)、应充分的利用调查地区以往调查材料。

12.比例分配样地法和最优分配样地法有何区别?按面积比例分配确定样地的数量,只考虑到个层面积的大小而没有考虑到各层方差的不同,如果这两个因素都考虑效率最高,叫最优分配。

前者只考虑各层面积大小,后者考虑层面积的大小还考虑各层变动系数或方差。

13、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哪个精度更高?如何保证分层抽样的精度?分层抽样可将总体方差分解为层内和层间方差,它们之和等于总体方差,因此,层内方差越小,层间方差越大,反之则越小。

在估计各层平均值时,层间方差不起作用,因此,用各层平均值对总体进行估计时,层间方差可以消去,而使变动缩小,提高精度。

成功的分层抽样应使层内方差最小,层间方差最大。

14.根据样地调查卡片如何计算样地总蓄积?(1)样地蓄积量的计算包括A、分别树种将活立木、枯立木、倒木的株数按径阶统计出来;B分别树种按径阶用一元材积表求各径阶总材积,合计之,即得出样地内每个树种的蓄积量,将各树种蓄积量相加,即得样地蓄积量。

15如何提高两阶抽样调查的精度?(1)尽量缩小一阶间变动,扩大二阶间差异(2)合理划分一阶单元(3)增加一阶单元大小(单个一阶单元范围↑)(4)采用分层二阶抽样(5)在抽样比一定,适当减少二阶样本单元数,适当增加一阶样本单元数16.模拟样地的特点?(1)、有两个随机变量;(2)、模拟样地株数相等;(3)、模拟样地内的各株数胸高断面积或材积都相等;(4)、效果高,成本低,便于发动群众。

17试述模拟样地测树的基本原理?(1)样地形状的模拟:正五边、正六边形等;(2)、模拟样地株数;模拟样地各顶点的数目,未全部落入其内,因此需确定其株数(3)、模拟样地面积:面积是蓄积量的函数,在抽样调查中,需要知道样地面积才能确定总体蓄积量;(4)、模拟样地材积:样点测量数目的材积平均值乘以模拟样地株数的积,即为模拟样地材积18简述中距模拟样地森林抽样调查的外业作业?(1)、样本单元的抽取:在总体内,随机或系统抽取,N个样地组成样本,距落点处最近的一株树为0号树定位样点;(2)、样点数目的测量和调查:样点定位后,先将0号树胸径测出,在以该树为中心,依次量取其最近的1、2、3、···m株数木的胸径和中位数水平株距。

19回归估计具备的条件有哪些?(1)辅助因子的总体平均数必须已知:否则,对主要因子的总体平均数无法估计(2)总要因子y和辅助因子x成直线关系(3)条件概率分布是正态,即对应与x 值的各y值的分布成正态(4)每个x值对应的各y值平均数方差相等(5)每个成对数值和另一个成对数值在概率意义上相互独立的进行观测得到20、确定辅助因子的原则?(1)、主要因子y与辅助因子x有较高的相性关系;(2)、辅助因子x易测量,或已具备此材料。

21、辅助量的辅助因子主要有哪些?(1)、判读蓄积;(2)、胸高断面;(3)、角规测定蓄积;(4)、目测蓄积。

22、回归估计中,确定样本单元数的依据是什么?根据蓄积量的变动系数主要因子和辅助因子的相关系数和要求的允许误差用n=t2c2/e2 (1-r2)确定。

23、样本单元数相同时,回归估计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哪种方法精度高?其精度大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在同样抽样强度下,回归估计精度高。

是利用辅助因子提高主要因子的精度,主要因子与辅助因子的相关越紧密,用回归估计的精度越高。

S2(y`s)=S2(y)—ρ2S2(y)24什么情况下需要采用双重回归估计?在回顾估计和比估计中辅助因子的总体平均数x 必须已知,而该数一般不容易获得,因此需要一套样本估计辅助因子,一套样本估计主要因子对辅助因子的线性回归关系用具有两重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叫做双重抽样。

25.简述角规控制检尺确定每公顷蓄积量的方法 1.在林内按典型选样或随机抽样的原则确定角规点。

2.选择适宜的角规常数F(F=0.5,1,2,4)3.进行角规绕测:立于点上,把无缺口的一端紧贴于眼下,选一起点,用角规依次观测周围所有林木的胸高部位。

(当s 〈r ,计数为1株;s = r ,计数为0.5株,S 〉r ,不计数。

)4.对相割或相切的林木测定胸径,按径阶分别登记记录。

5.用杆式角规测定断面积,还应测量该角规点计数范围内林地的坡度。

6.计算每公顷断面积;7每公顷蓄积(M),∑∑====Z1j g Z1j g )(F F j jj hf g V M 即计数木的形高之和(∑=z1j )(jhf )乘以断面积系数26.简述成数抽样中,样点法、截距法、地块法的特点? 样点法是指在总体内随机或系统抽取样点,用以估计总体内各类型面积的成数。

截距法是指在总体内随机抽取n 个线段,对每个线段进行观测,确定各地类在其上的长度,用以估计总体内各地类面积的方法。

地块法是指将总体划分为N 个面积大小为a 的地块,在总体内,随机或系统抽取n 个地块组成样本,用以估计总体内各地类面积的方法。

27.我国当前生产上分层方案的分层因子和级距是如何确定的?A.优势树种或树种组,首先根据生产要求,其次按照地区的林木结构,以能客观地反映调查地区的林分实际情况为原则。

B ,林组,分为幼、中、成熟林林组。

C 郁闭度,0.3以下为疏,0.4~0.7为中,0.7以上为密。

D 层代号,按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