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抽样调查考试试题及答案或复习资料

森林抽样调查考试试题及答案或复习资料
森林抽样调查考试试题及答案或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森林抽样调查: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研究的抽样方法

及理论的科学。

2.森林分层抽样:以林区为抽样对象,将总体按照预

定的因子分组,在组内随机或系统抽取单元组成样本,用以估计总体的方法。

3.两阶抽样:用两阶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4.中距模拟样地:以样点上量测的全部树木的水平距

的中位数模拟样地.

5.回归估计:就是利用各因子间的回归关系,根据某

一因子x确定另一因子y的一种抽样估计方法.

6.分层回归估计:将总体分层后,每个层配制一个回

归方程,或各层综合在一起配置一个回归方程,用以估计总体的方法.

7成数抽样:用样本成数估计总体成数的抽样调查方法.

8.样本:从总体单元(N)中,按照预定的方法抽取一

部分单元,则被抽中的这部分单元的集合叫样本.

9.方差:标准差的平方教方差.

10.标准误: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

若干个样本,由于存在抽样误差,这些样本的均数各不相同.

11.抽样误差:由于只测样本单元而没观测全部总体

单元而产生的误差在抽样估计中,用样本的标准误来表示。

12.估计值的方差:样本平均数的方差。

13.变动系数:指为了比较两个样本平均数的离散情

况的大小,常采用标准差的相对值既变动系数。

14.协方差: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量关系.

15.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单元的总体中,随机

等概地抽取n个单元组成样本,用样本特征数估计总体特征数的抽样调查方法。

16.系统抽样:从含有N个单元的总体中,随机确定

起点后,按照预先规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单元组成样本,用来估计总体的抽样调查方法.

17.模拟样地森林抽样调查:由N个总体单元中,随

机或系统的抽取n个样点,按照每个样点测量的平均水平株距、平均断面积和平均材积,塑造模型构成模拟样地。每个模拟样地是一个样本单元,有样本单元组成样本用以估计整体的方法。

18.样地定位:将图上布设的样地落实到地面上去叫

做样地定位。19.强精度抽样:抽抽定的小班内随机抽取30~40个,0.02~0.05hm测蓄积。估计小班的蓄积。

20.成数点抽样:总体没随机或系统的抽取样点,用以估计总体内各类型面积的成数。

二简答题 1.标准差和标准误有何区别?是常用的统计指标,均为变异指标;标准差表示个体变量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标准差可结合均数估计正常参考值范围或者变异系数等;标准误是表示样本均数间离散程度的指标,标准误小则抽样误差小,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接近。标准误结合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2.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3)抽样方法(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3.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1)抽样对象必须是正太分布的整体2)在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每个单元必须有同等被抽中的概率。

4.什么情况下,标准误差计算要用有限总体改正项进行改正,以提高精度。当总体单元数不多,而又采用不重复抽样时,标准误的计算需要用有限总体改正项进行改正,可以提高精度

5.试述系统抽样的步骤?(1)确定调查总体的境界,面积。和抽样对象面积;(2)确定样本单元数(3)布点(4)样地的现地定位(5)样地设置与调查(6)外业工作检查(7)、内业计算

6.系统抽样的特点?系统抽样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抽样方法,当对总体单元按一定顺序排列后,只要确定了抽样的起点和间隔,样本单元也就随之而定了。系统抽样所抽出的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比较均匀,因此抽样误差通常要小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如果利用已知信息将总体单元按有关标志排列,则可明显提高估计的精度。但与此同时在应用系统抽样时应注意总体单元的排列,当其排列具有周期性的波动,而抽样间隔又同周期波动的整倍数相一致,这样会使抽样误差增大。

7.系统抽样调查中,如何进行布点?为工作方便,布点工作可先在透明纸上,按既定的点、间距及方向,依布点图的比例尺绘出方格网,其交点即为样点应在位置,将其随机的覆盖于布点图上,使其中的一点对准随机抽出的一个单元A为起点,则其他点可以刺在图上。一总体为单位,在布点图上统一编号,其顺序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布点后找一个明显易找的样地作为起始样地。若在所布样地中找不到具有明显地物标的样地,可在某一样地周围有一个以上明显的物标的样地为起始样地作为工作起点,同时量出其距,该样地的距离和方位角。

8.简述样地引点定位法和样地设置的方法?

引点定位法:在地图上样点附近找一明显地物,在图上量的该目标的磁方位和距离,在现地找到明显目标后用罗盘仪定向,测绳量距引出样点位置,有航空相片时,可在相片上样点附近找一明显地物,用中心方向线法,将地物交汇于地形图上,然后引点法定位。

样地设置:A样地周界确定:用对角线法将罗盘仪置于样地中心,若线是南北方向,测出东南西北四方向,以真方位角为准从中心开始,用皮尺按四个方向量取样地对角线1\2的长度,即得样地的四个顶点。B埋设样地标:样地境界测定后,于其中心点及四个顶点埋设样地标。

9、在系统抽样调查中如何克服森林周期性的问题?(1)、注意现状地物走向;(2)、分析样本单元分布的特点;(3)、防止周期性影响的系统抽样方法。

10、分层抽样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1)各层的总体单元数已知,或各层的权重已知(2)总体划分后,各层之间不允许有重叠或遗漏(3)在各层中,抽样要保持独立或随机(4)同一层内方差小,层间方差大。

11、分层方案确定的原则?

(1)、生产要求;(2)、调查对象的森里结构特点;(3)、航空相片判读的可能性;(4)、应充分的利用调查地区以往调查材料。

12.比例分配样地法和最优分配样地法有何区别?

按面积比例分配确定样地的数量,只考虑到个层面积的大小而没有考虑到各层方差的不同,如果这两个因素都考虑效率最高,叫最优分配。前者只考虑各层面积大小,后者考虑层面积的大小还考虑各层变动系数或方差。13、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哪个精度更高?如何保证分层抽样的精度?

分层抽样可将总体方差分解为层内和层间方差,它们之和等于总体方差,因此,层内方差越小,层间方差越大,反之则越小。在估计各层平均值时,层间方差不起作用,因此,用各层平均值对总体进行估计时,层间方差可以消去,而使变动缩小,提高精度。成功的分层抽样应使层内方差最小,层间方差最大。

14.根据样地调查卡片如何计算样地总蓄积?

(1)样地蓄积量的计算包括A、分别树种将活立木、枯立木、倒木的株数按径阶统计出来;B分别树种按径阶用一元材积表求各径阶总材积,合计之,即得出样地内每个树种的蓄积量,将各树种蓄积量相加,即得样地蓄积量。15如何提高两阶抽样调查的精度?

(1)尽量缩小一阶间变动,扩大二阶间差异(2)合理划分一阶单元(3)增加一阶单元大小(单个一阶单元范围↑)(4)采用分层二阶抽样(5)在抽样比一定,适当减少二阶样本单元数,适当增加一阶样本单元数16.模拟样地的特点?(1)、有两个随机变量;(2)、模拟样地株数相等;(3)、模拟样地内的各株数胸高断面积或材积都相等;(4)、效果高,成本低,便于发动群众。17试述模拟样地测树的基本原理?

(1)样地形状的模拟:正五边、正六边形等;(2)、模拟样地株数;模拟样地各顶点的数目,未全部落入其内,因此需确定其株数(3)、模拟样地面积:面积是蓄积量的函数,在抽样调查中,需要知道样地面积才能确定总体蓄积量;(4)、模拟样地材积:样点测量数目的材积平均值乘以模拟样地株数的积,即为模拟样地材积

18简述中距模拟样地森林抽样调查的外业作业?(1)、样本单元的抽取:在总体内,随机或系统抽取,N个样地组成样本,距落点处最近的一株树为0号树定位样点;(2)、样点数目的测量和调查:样点定位后,先将0号树胸径测出,在以该树为中心,依次量取其最近的1、2、3、···m株数木的胸径和中位数水平株距。19回归估计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辅助因子的总体平均数必须已知:否则,对主要因子的总体平均数无法估计(2)总要因子y和辅助因子x成直线关系(3)条件概率分布是正态,即对应与x 值的各y值的分布成正态(4)每个x值对应的各y值平均数方差相等(5)每个成对数值和另一个成对数值在概率意义上相互独立的进行观测得到

20、确定辅助因子的原则?

(1)、主要因子y与辅助因子x有较高的相性关系;(2)、辅助因子x易测量,或已具备此材料。

21、辅助量的辅助因子主要有哪些?

(1)、判读蓄积;(2)、胸高断面;(3)、角规测定蓄积;(4)、目测蓄积。

22、回归估计中,确定样本单元数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蓄积量的变动系数主要因子和辅助因子的相关系数和要求的允许误差用n=t2c2/e2 (1-r2)确定。

23、样本单元数相同时,回归估计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哪种方法精度高?其精度大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在同样抽样强度下,回归估计精度高。是利用辅助因子提高主要因子的精度,主要因子与辅助因子的相关越紧密,用回归估计的精度越高。S2(y`s)=S2(y)—ρ2S2(y)

24什么情况下需要采用双重回归估计?

在回顾估计和比估计中辅助因子的总体平均数x 必须已知,而该数一般不容易获得,因此需要一套样本估计辅助因子,一套样本估计主要因子对辅助因子的线性回归关系用具有两重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叫做双重抽样。 25.简述角规控制检尺确定每公顷蓄积量的方法 1.在林内按典型选样或随机抽样的原则确定角规点。 2.选择适宜的角规常数F(F=0.5,1,2,4)

3.进行角规绕测:立于点上,把无缺口的一端紧贴于眼下,选一起点,用角规依次观测周围所有林木的胸高部位。(当s 〈r ,计数为1株;s = r ,计数为0.5株,

S 〉r ,不计数。)4.对相割或相切的林木测定胸径,按径阶分别登记记录。5.用杆式角规测定断面积,还应测量该角规点计数范围内林地的坡度。6.计算每公顷断面积;7每公顷蓄积(M),∑∑

====Z

1

j g Z

1j g )(F F j j

j hf g

V M 即

计数木的形高之和(∑=z

1

j )(j hf )乘以断面积系数

26.简述成数抽样中,样点法、截距法、地块法的特点? 样点法是指在总体内随机或系统抽取样点,用以估计总体内各类型面积的成数。截距法是指在总体内随机抽取n 个线段,对每个线段进行观测,确定各地类在其上的长度,用以估计总体内各地类面积的方法。地块法是指将总体划分为N 个面积大小为a 的地块,在总体内,随机或系统抽取n 个地块组成样本,用以估计总体内各地类面积的方法。

27.我国当前生产上分层方案的分层因子和级距是如何确定的?

A.优势树种或树种组,首先根据生产要求,其次按照地区的林木结构,以能客观地反映调查地区的林分实际情况为原则。B ,林组,分为幼、中、成熟林林组。C 郁闭度,0.3以下为疏,0.4~0.7为中,0.7以上为密。D 层代号,按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组成。

营造林工试题库——森林管护(中级学员)

营造林工试题库——森林管护(中级)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答案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坚决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2.利用有益的生物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3.苏云金杆菌是一类广谱性的微生物杀虫剂,对鞘翅目昆虫的幼虫有特效。() 4.波尔多液和低浓度的石硫合剂可作为保护剂,在病原物接触植物、或已经接触但尚未侵入植物体内之前使用,可保证寄主植物不受病原物的侵染和危害。()5.农药在混用时,应特别注意农药的化学特性和增效作用,酸性农药切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 6.超低容量喷雾是指每公顷喷雾量在0。5升以下的喷雾方法。() 7.喷完石硫合剂后,要停15—30天才能施用波尔多液。() 8.苗木立枯型发生在幼苗出土后到苗木茎木质化前的时期,病菌自根茎侵入,使根部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 9.皱鞘双条杉天牛以成虫蛀食树干,造成树木生长势衰退,

10.只要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菌,病害就会大发生和流行。() 11.杉木炭疽病多在春季和初夏发生,头年秋梢受害最重。通常在枝梢顶芽以下10厘米左右的茎叶发病。() 12.养繁殖是保护发展野生动物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13.吸烟是福建省山林火灾的五大火源之一。() 14.福建省森林火灾的起因多为自然火源。() 15.降水量达到1毫米时,林地可燃物吸水达到饱和状态,一般不发生森林火灾。()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1.下列属于检疫对象的是() A.松针褐斑病B.毛竹枯梢病C.松材线虫病D.杉木炭疽病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阶段”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艰苦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管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 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led safe return to camp. The next evening, the SDF ...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loyalty save" influx of Wujiang. "Loyalty save" or "jiuguojun", formerly known as "Action 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管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

测试流程及规范

测试流程及规范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1目的 侧重测试工作流程及规范的控制,明确产品研发的各阶段测试组应完成的工作。测试技术和策略等问题不在本文档描述范围内。 本规范作为所有测试组成员工作前必须掌握的工作规范,也供给其它部门其它组查阅参考,以便于组间的协调沟通,更好的合作完成产品的研发工作。 2概念与术语 在整个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测试类型按照先后顺序主要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产品确认,整个过程如下面的W模型所示: 公司研发流程的实际情况,此测试也可由设计研发人员执行。 2)集成测试是验证模块间接口及匹配关系,测试依据主要为概要设计。一般采用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的模块集成方法,逐步集成。在此环节中测试组还负责验收研发人员提供的转测试的材料,如果材料不完备,测试组可以拒绝接收。

3)系统测试是对系统的一系列的整体、有效性、可靠性的测试,测试依据主要为设计规格及产品需求规格。目的是确认产品与设计规格、需求、行业标准及公司标准的符合性,同时还要确认性能和系统的稳定性,与之前的集成测试应遵循“相同的被测对象不要做两遍相同的测试”的基本原则。 4)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外,还应有“产品确认”环节,即在客户环境中或模拟客户环境测试与验证产品,在有限的试用客户中或模拟客户环境中发现产品问题并加以妥善处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确认与实验室内部测试的区别在于:实验室内部测试要尽可能多做,多发现问题;确认要在达到质量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做;两者要在质量和成本之间权衡、综合考虑。 5)TD:全称Mercury TestDirector,一种测试管理工具。 6)黑盒测试: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黑盒测试是以用户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测试的。 3职责 组建测试小组 协调测试小组内外部的沟通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 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 关系的科学。 * 4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7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9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10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 响。 *11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12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13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 *14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 *15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16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 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17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

森林管护工参考试题

森林管护工参考试题(全部级别) 一、单选题 60.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其所嗜好的食物中掺入适当的毒剂,制成各种( B )诱杀害虫。 A、饵料 B、毒饵 C、毒药 D、毒品 61.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包括( A )等方面内容。 A、准备工作、野外调查、调查资料整理 B、野外调查、调查资料整理、汇报 C、准备工作、调查资料整理、统计 D、准备工作、抽样、野外调查 62.昆虫具有几丁质的( A ),为肌肉提供附着点。 A、外骨骼 B、内骨骼 C、关节 D、腹部 63.昆虫成虫胸部有( C )对足,通常还有( C )对翅。 A、3 , 1 B、2 , 2

C、3 , 2 D、2 , 3 64.( A )属于叶部病害。 A、锈病、白粉病 B、锈病、烂皮病 C、白粉病、烂皮病 D、白粉病、立枯病 65.利用害虫的( C ),设置诱虫灯,诱集捕杀害虫。 A、趋食性 B、趋温性 C、趋光性 D、避光性 66.利用各种( B )的化学物质预防或( B )消灭病虫害的方法,叫做化学防治。 A、有毒,间接 B、有毒,直接 C、无毒,直接 D、无毒,间接 67.( A )使用某种药剂能使病虫产生抗药性。 A、连续 B、周期

C、偶尔 D、间断 68.可用熏蒸剂或容易( C )的药剂所产生的有毒气体来杀虫杀菌。 A、扩散 B、稀释 C、挥发 D、吸收 69.( B )是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 A、孢囊孢子、粉孢子、接合孢子 B、芽孢子、游动孢子、分生孢子 C、分生孢子、芽孢子、子囊孢子 D、粉孢子、芽孢子、接合孢子 70.青杨染病的症状表现为:开始在叶正面出现褪绿斑,随后在病班背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秋季在白粉层产生初为黄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的粒状物。确诊该病为( B )。 A、锈病 B、白粉病 C、梭梭白粉病 D、紫纹羽病 71.当前国内利用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天敌提倡( B )。 A、“以护为主,护、养、移、引相结合”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 作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绿化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病虫害,轻者造成生长不良,失去观赏价值,重者植株死亡,损失惨重。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及时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用药配比正确,操作安全,喷药均匀,无药害事故。 (1、应进行不定期病虫防治。对蚜虫、黄刺蛾,可采用吡虫啉进行防治;对青虫、蝼蛄等害虫的防治,可用1%辛硫磷灌杀;对蚧类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1:1000-2500倍液防治。 (2、当有病虫害发生时,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幼期。 全年养护计划 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和树种、树性等实际情况,全年养护管理计划制订如下: 一月:气候寒冷,以防寒为主。 1、经常检查维护防寒设备、设施及苗木防寒包杂物,做好树干涂 白工作,避免发生冻害。 2 2020年4月19日

2、剪除病、枯、残枝,继续彻底清除越冬害虫的虫卵、及潜伏害 虫,采用石硫合剂对树干或灌木进行防治,及时做好苗木的修剪工作。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二月:气候仍较寒冷,气温有所回升,树木仍处于休眠,做好新的一年的准备工作。 1、继续做好一月份的工作。 2、苜蓿清除枯、落叶,维护绿地卫生。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4、及时做好苗木的施春肥工作,施足基肥、复合肥30g/m2。 5、开始浇返青水。 三月:气候开始好转,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养护进入较忙季节。三月份气温渐暖,许多病虫害即将发生,要维护修理好各种防虫防病器械并准备好药品,注意蚜虫、刺蛾、蚧虫的发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树穴进行中耕,清理各种枯枝杂草。 3 2020年4月19日

[VIP专享]过程检测考试复习资料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考试复习资料 1. 温度和温标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温度是表征物体或系统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状况, 分子热运动越快,物体越热,温度就越高,反之温度就越低。 温标是用来度量温度高低的标尺,它是温度的一种数值表示,一个温标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给出温度数值化的一套规则和方法,例如规定温度的读书起点(零点); 二是给出了温度的测量单位。 2.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是什么?简述热电偶的几个应用实例。 答: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 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 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 的。应用:采用双金属温度计、热电偶或热电阻一体化温度变送的方式,既满足现场测温 需求,亦满足远距离传输需求,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过程中的-80-+500℃范围内液体、蒸 气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表面测温。 用于测量各种温度物体,测量范围极大,远远大于酒精、水银温度计。它适用于炼钢 炉、炼焦炉等高温地区,也可测量液态氢、液态氮等低温物。 3. 热电偶工作端温度变化,但保持工作端与参比端温差不变,其热电势是否由变化?为什 么? 答:(仅供参考)变化。虽然说热电势只与温度差和材料有关,但是A与B热电极材 料的电子密度是与温度有关系的,热电偶电势与温度差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热电势与 温度的变化不是通过计算得到,而是依据国际实用温标用实验的方法得到,所以温差不变, 温度变化,热电势会发生变化。 4. 热电偶为什么要冷端温度恒定? 答: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与其两端的温度有关,其温度-热电势关系曲线是在冷端温度为 0。C时分度的,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热电偶冷端暴露在空间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所 以冷端温度不可能保持在0。C不变,也不可能固定在某个温度不变,而热电势既决定于热 端温度,也决定于冷端温度,所以如果冷端温度自由变化,必然会引起测量误差,为了消 除这种误差,必须保持冷端温度恒定。 5. 工业上使用补偿导线的理论依据和注意事项 答:热电偶的补偿导线实际是一对在规定温度范围(一般为0-100度)内使用的热电偶丝。采用与热电偶电极材料相同的金属材料或在规定温度范围内,热电特性与所配接的热电偶相同,且易于获得价格低廉的金属材料作成,在测温中作为热电偶与二次仪表的连接导线使用。 1)补偿导线必须与相应型号的热电偶配用 2)补偿导线在与热电偶、仪表连接时、正负极不能接错,两对连接点要处于相同温度。 3)补偿导线和热电偶连接点温度不得超过规定使用的温度范围。 4)要根据所配仪表的不同要求选用补偿导线的线径。 6. 热电偶的三大基本定律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答:均匀导体定律、中间导体定律、中间温度定律 (1)均匀导体定律:由一种均匀导体(或半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温度如何分布, 都不能产生电动势。 应用:热电偶必须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由一种材料组成的闭合回路存在温差时,如回路 有热电势,则材料不均匀。

森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名次解释 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 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 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 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 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 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 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 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额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环境调节、生态服务及教育及科学研究);备择价值;存在价值等。 3.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 答: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其实是森林群落的逆行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群落结构简单化;群落生产力逐渐降低;群落环境湿生化或旱化;对土地的利用不充分,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是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结构复杂化;生产力提高;演替缓慢;物种多样性增加;对环境修饰作用加强;群落中生化,植物间生存竞争激烈。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5.写出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及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分别介绍其生物学意义? 答:指数增长模型为dN/dt=rN或N t=N0e rt,其中,r为瞬时增长率;N t为t时刻的种群数量;N0为初始时刻的种群数量;e为自然对数的底(2.718)。指数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没有环境资源限

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一)

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一)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一小括号1分,共20分) 1. 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四个虫态。 2.地下害虫主要有()类、()类、()类、金针虫类和蟋蟀类等。 3.昆虫属于()界、()门、()纲。 4.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按测报内容分()、()、()()、()预测。 5.地老虎类属于()目、()科昆虫,可以用()液诱杀其成虫。 6.杀菌剂按作用方式分为()剂和()剂。 二、是非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昆虫属于生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3.蝼蛄的前足为步行足。() 4.日本松干蚧危害幼树,可造成轮枝软化下垂和树干弯曲。() 5.真菌的繁殖方式为裂殖。() 6.油松疱锈病的转主寄主是芍药和山芍药。() 7.昆虫在一年中发生的状况叫世代。() 8.天蛾幼虫脱皮2次属于3龄幼虫。() 9.影响病原菌侵入期最大因素是温度。()

10.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体上吸收养分。()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汇总。每题2分,共20分) 1、植物病害中大多数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下列完全属于病原菌的是()。 A、真菌、蚜虫、气候因子 B、细菌、四足螨、寄生性种子植物 C、真菌、木虱、有毒物质 D、真菌、细菌、病毒 2、下列植物病害中完全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植物缺素症、冻拔、毛白杨破腹病 B、杨树腐烂病、螨类病害 C、动物咬伤、机械损伤、菟丝子病害 3.白粉菌的分类依据是()。 A、附属丝的形状,闭囊壳内含子囊数目的多少 B、附属丝的形状,菌丝的颜色 C、菌丝和闭囊壳的颜色 D、分生孢子产生的数量多着生位置 4.锈菌按顺序产生的五种类型孢子是()。 A、性、夏、锈、冬、担孢子 B、性、锈、冬、夏、担孢子 C、性、锈、夏、冬、担孢子 D、性、冬、夏、锈、担孢子 5.植物真菌病害的主要典型病症是()。 A、菌浓、枯萎、小叶、缩叶 B、猝倒、立枯、腐烂、枯枝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爱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既是当代林业进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时期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困难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治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治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究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治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差不多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治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要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差不多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XX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顾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专门是对云南最要紧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操纵。 五是构建目标治理体系。目标治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加大了推行目标治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治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治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检验员考试试题(附答案)复习过程

检验员考试试题(附答 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3定7s分别是:定点、定容、定量和整理、整顿、 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 2.国际标准单位符号毫米 mm 、帕斯卡 Pa 、牛顿 N 、克 g 、 欧姆Ω、公斤力 Kgf 。 3.0.01mm= 1 丝(dmm)= 10 微米(μm)。 4.三不原则:不接受不良、不制造不良、不流出不良。 6. 品质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品质是检查出来的,第二阶段:品质是制造 出来的,第三阶段:品质是设计出来的,第四阶段:品质是习惯出来的。 7.CPK是一个反映制程能力水平的数值,≥ 1.33 表示制程能力良好, 状态稳定,应持续保持。 8. QC七大手法是:帕拉图、因果图、层别图(分层法)、检查表、直方图、 散布图、控制图。 9. PDCA循环是指:P计划__、D实施、C 检查 _、A行动。 10. 品质方法中5M1E是指:人、机、料、法、环、测。 11. IQC中文全称是:进料质量控制, IPQC中文全称:过程质量控制, FQC中文全称是:___最终质量控制_ , OQC中文全称是:_出货质量控制___。 12. RoHS指令六大限制物质:铅(Pb)、镉(Cd)、汞(Hg)、六价铬 (Cr6+)、多溴联苯(PBB)、多溴联苯醚(PBDE)。 13. 2.10+0.05/-0.04mm 规格上限值: 2.15mm ,规格下限值: 2.06mm 。

14 .PPM是指:百万分之一不良率。 15.品质五大工具是:APQP、PPAP、FMEA、MSA 、SPC 。 16.游标卡尺是最常用测量工具一般可以测量内径、外径、长度和深度。 17.何时采用8D: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比较重大的制程品质问题、客户要求回复 的品质投诉,重复发生的问题。 18. 8D具体D1指建立小组、D2指问题描述、D3指临时对策、D4指原因分析、 D5指长期对策、D6指预防再发对策、D7指效果确认及标准化、D8指恭贺小组。 19.检验员按流程规定做好自检并做好自检记录,应在 1h 时间内自检并填写制程 记录。 20.检验场所需要有状态标识:合格品区,_不合格_区,待检区。 21.QC中的“Q”是指:质量_ “C”是指:_控制__。 22. 5W2H分析法具体是:_when_ ,_where_ ,who,_what_ ,why ,how ,how much。 23.首检是哪三检:检工艺,检工序,检产品。 二.判断题:(每题 1分,共20分) 1.新产品:指接受某合同或订单前从未生产过的产品(√) 2.抽检时,只有标识齐全,物品型号与流程卡所示内容一致时,方可检验、盖章(√) 3、每天检测的尺寸做一两次记录,以后记录都一样,没有必要天天做(Χ ) 4.己是检验员,由于自己会操作机械设备,可以擅自操作机械设备。(×)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名解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 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 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 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 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 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17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20趋同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21生活型:按趋同作用的结果,对生物进行划分得到的类型 22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 23生态型: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24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25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26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 34光周期现象:生物这种队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35临界夜长:引起植物繁殖(花芽形成)的最小或最大黑暗长度 35黄花现象: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发生黄化现象。36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单位面积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27阳性植物:是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28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 29(中性植物)耐荫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两类植物之间的植物。既可以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荫。 30树种的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下(或弱光条件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 31阳性树种(喜光树种/先锋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良,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 32耐荫树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一些强耐荫树种只有在林冠下才能完成更新过程。

森林管护工参考试题

森林管护工参考试题(全部级别) 、单选题 60.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其所嗜好的食物中掺入适当的毒剂,制成各种(虫。 B )诱杀害A、饵料 B毒饵 C毒药 D毒品 61.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包括( A )等方面内容。 A、准备工作、野外调查、调查资料整理 B野外调查、调查资料整理、汇报 C准备工作、调查资料整理、统计 D准备工作、抽样、野外调查 62.昆虫具有几丁质的( A ),为肌肉提供附着点。 A、外骨骼 B内骨骼 C关节 D腹部 63.昆虫成虫胸部有( C )对足,通常还有( C )对翅。 A、 3 ,1 B、 2 ,2 C、 3 ,2

D、 2 ,3 64.(A )属于叶部病害。 A、锈病、白粉病 B锈病、烂皮病 C白粉病、烂皮病 D白粉病、立枯病 65.利用害虫的( C ),设置诱虫灯,诱集捕杀害虫。 A、趋食性 B趋温性 C趋光性 D避光性 66.利用各种( B )的化学物质预防或( B )消灭病虫害的方法,叫做化学防治A、有毒,间接 B有毒,直接 C无毒,直接 D无毒,间接 67.(A )使用某种药剂能使病虫产生抗药性。 A 连续 B 周期 C 偶尔

D间断68.可用熏蒸剂或容易( C )的药剂所产生的有毒气体来杀虫杀菌。 A、扩散 B稀释 C挥发 D吸收 69.(B )是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 A 孢囊孢子粉孢子接合孢子 B 芽孢子游动孢子分生孢子 C 分生孢子芽孢子子囊孢子 D 粉孢子芽孢子接合孢子 70.青杨染病的症状表现为:开始在叶正面出现褪绿斑,随后在病班背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秋季在白粉层产生初为黄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的粒状物。确诊该病为( B )。 A 锈病 B 白粉病 C 梭梭白粉病 D 紫纹羽病 71.当前国内利用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天敌提倡( B )。 A “以护为主,护养移引相结合” B “以护为主,护繁迁招相结合” C “以护为主,护养利引相结合” D “以护为主,护、繁、禾I」、引相结合” 72.(A )灯诱虫和黄颜色诱蚜是根据昆虫对光线刺激的反应而采用的防治害虫的方法。

林业病虫害防治.pdf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 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

森林生态学考试重点

1、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着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两个方面。环境和干扰是密切相关的。 3、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受破坏,使基质和物理环境的有效性发生变化的一种离散的事件(Pickett,etal. 1985) 4、森林的干扰可分为: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和人为干扰(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两大类。 5、以对森林的作用的程度,可将干扰分为:重干扰(major disturbance)和轻干扰(minor disturbance) (Oliver,etal.1990) 以干扰的作用方式来说,可分为:外源干扰(exogenetic disturbance)和内源干扰(endogenous disturbance) 6、森林干扰的生态意义:干扰可影响到森林各个层次的结构动态,以至生存死亡。(1)、从个体角度,干扰表现为对全部或部分个体的破坏,使其受到伤害或造成死亡。(2)、从种群来说,干扰影响到种群的发生过程,并因而影响到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结构、遗传结构及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3)、干扰造成森林演替,有时为次生演替,有时为空隙动态。(4)、干扰对环境条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5)、干扰还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 7、干扰强度:不同干扰的区别还表现在干扰对生态客体影响程度的大小上。这通常称之为(disturbance intensity),它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一定时间和一定面积上某种干扰因素的物理力;(2)另一种是指某一种干扰因素对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8、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和种的构成三个方面。 9、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它是指具有一定植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是植物群

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之药剂药械

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之药剂药械 。 一、填空题 1、根据农药原料的来源及化学性质分为农药、农药和农药。(答案:无机、有机;生物) 2、根据农药防治对象及用途分为、、、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7大类。(答案: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 3、根据农药性能特点分为性农药、性农药和性农药。(答案:广谱;专一;选择) 4、合理使用农药的原则是:、、、混合用药、安全用药。(答案:对症下药;适时用药;交互用药) 5、目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常用的植物源农药有:、、0.3%印楝素乳油、0.2%莪术醇杀鼠剂、雷公藤杀鼠剂。(答案:1%苦参碱液剂;1.2%苦烟乳油) 6、农业部决定2007年全面禁止、、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使用。(答案:甲胺磷;对硫磷) 7、《关于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药剂药械管理的意见》强调,既做到科学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虫害,又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前森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答案:化学药剂)

8、《关于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药剂药械管理的意见》强调,加强药剂药械的管理,有利于提高防治,加大防治;有利于扭转当前的局面,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答案:生产力(能力);科技含量;灾后救灾) 9、《关于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药剂药械管理的意见》强调,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要逐步禁止使用、药剂,杜绝假冒伪劣农药。(答案:高毒;高残留) 10、《关于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药剂药械管理的意见》强调,当前在食叶害虫的防治上,要重点推广已在林业上正式登记的、、1.2%苦烟乳油,以及卡死克等脲类制剂。(答案:Bt;阿维菌素) 11、《关于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药剂药械管理的意见》强调,在蛀干害虫的防治上,要重点推广、康福多等无公害防治药剂。(答案:绿色威雷) 12、《关于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药剂药械管理的意见》强调,在森林害鼠防治上,要重点推广、、大隆等产品。(答案:杀它仗;C型肉毒素) 13、《关于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药剂药械管理的意见》强调,在应用天敌防治上,要重点推广、、、花绒坚甲、大唼蜡甲等寄生、捕食性天敌和食虫益鸟。(答案:赤眼蜂;肿腿蜂;周氏啮小蜂) 。。。。。。。。。。。。。。。。。 16、《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农药防毒规定,正确、,做好废弃物处理和安全保护工作,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中毒事故。(答案:配药、施药) 17、《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规定,按照规定的、、和安全间隔期施药,防止污染农副产品。(答案: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