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下面yjbys为大家整理了小学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到你!一、谈话导入师:这学期我们期中考试改革了,背诵古诗成了必考项目,你们都背诵了哪些古诗?生:我背诵了《敕勒歌》、《峨嵋山月歌》。
生:我背诵了《望岳》、《谢静远惠纸》、《山家》、《渡荆门送别》。
师:这次考试你肯定胸有成竹。
生:我背诵了《望洞庭》、《沙沟》。
师:会背诵《敕勒歌》的同学举手。
生:全班同学举起了手。
师:能背诵给我听听吗?生:齐背诵《敕勒歌》。
师:看来你们期中考试胜券在握了。
师:这两天我也读了几首古诗:欧阳修的《西湖》,吴骞的《诗西湖》,苏轼的《夜泛西湖》,白居易的《西湖留别》,我们来共同分享一下。
(出诗题)生:齐读诗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题目中都有西湖这两个字。
生:我发现这些诗是写西湖的。
生:我发现都是写西湖美景的。
师:有意思,谢谢同学们的发现。
为什么他们都要写西湖呢?看来西湖有值得我们回忆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随苏轼泛舟西湖吧。
生:读诗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
二、整体感知师:游西湖首先与我们亲近的自然是水,咱们先轻声读读诗。
相信诗中带水的字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开始吧。
生:自由读诗。
师:你看到带水的字了吗?生:我找到了湖、潋滟。
生:有雨。
生:有水。
生:有淡、浓。
生:还有濛。
师:好眼力,因为有水使得这些字格外有灵气,咱们读读它们好吗?(出字)生:齐读这些字。
师:因为这些有灵气的字诗句才会那样鲜活,请你把这些字嵌进诗句中读读吧,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出画有节奏的诗句)生:读诗句。
(点3——4个人读)三、感受“雨”师:刚才郭子文同学说雨字也带水,你真有眼光,请你把这个字放进诗句中读读。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这个给西湖带来另一番景象的精灵多么重要,该怎样读?生:再读诗句。
师:你还能让我把雨听得更清楚一些吗?生:再读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点评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点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点评「篇一」一、温旧知,解诗题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它会令你想起哪首诗?生:《望天门山》。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现在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师生共同背诵古诗《望天门山》。
师:这首古诗不仅要求背诵,还要求默写,下面请大家拿出笔和纸,看谁填得又快又好。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天门中断()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日边来。
]师:这位同学填的是“楚江”“孤帆”,对吗?生:对。
师:这位同学不仅填对了,而且字写得工整、漂亮,老师给你点个赞。
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同桌写对了就给他点个赞吧!【点评】执教老师采取复习导入法,由古诗《望天门山》引入教学,既检测了学生背诵诗歌及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又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诗。
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老师发现,“饮”的前鼻音和“晴”的后鼻音你读得特别准确。
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怎么停顿呢?谁来范读一遍?生范读课题。
师:这位同学停顿准确,读得很有节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师:读了诗题,你能知道什么?生1:苏轼在西湖上喝酒。
生2:天气是先晴后雨。
师:题目经常会缺少一些要素,这首诗的题目缺少了人物,我们在理解题意时要学会补充人物这个要素。
(补充说明:这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喝酒赏景,天气起初是晴朗的,后来下起了雨。
)【点评】诗题是一首古诗的眼睛。
教学时,执教老师让学生从读诗题开始,强调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了解题目的意思,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板块的学习。
二、读准音,初感知师:诗人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
师:这里有几个特别难读的字,谁来挑战?生1读生字词“潋滟”“亦”“妆”。
师:这位同学读“妆”时,翘舌后鼻音读得很准确,谁再来读一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5篇第一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第一部分:谈话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师:都去过了哪里呢?生:……师:1.哇,这个地方听说风景优美,董老师也好想去啊!你真幸福!2.这个地方,董老师也去过了,那里的确值得一去啊!3.哇,这个地方,我今年就计划要去啦!看到这么多同学想说,老师也很激动,也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去过的地方。
我攀登过巍峨的黄山,游览过风景秀丽的北海公园,但是最让我留恋的,却是那杭州的西湖。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的就是那名扬中外的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春天,桥边垂柳飘拂,桥下碧波荡漾柳浪闻莺:这里柳丝飘舞,莺声婉转清丽。
曲院风荷:夏天,荷叶田田,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花港观鱼:这里五色鱼在水中嬉戏,游人频频光顾。
南屏晚钟:这里晨钟暮鼓,余音绕梁。
平湖秋月:傍晚这里景色宜人,人们常常在此泛舟赏月。
双峰插云:这里南高峰与北高峰遥相对峙,插入云霄,气势非凡。
断桥残雪:冬天的时候,西湖银装素裹,这是人们赏雪的最佳去处。
雷峰夕照:夕阳西下,雷峰塔与湖面交相辉映,分外妖娆。
三潭映月:“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这成了西湖著名的标志。
师:同学们,美吧?古往今来,多少游人在这留恋忘返,多少诗人在这如痴如醉,从而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名篇佳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出示课件)2.理解课题师:谁来读读课题?生:……师:你读的很准确,但是如果注意节奏就更好了。
这个题目的节奏是一二二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谁再来读读?生:……师:哇,你读的真好!不仅读的准确,而且读出节奏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生:……师:读的真好!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师:哦,你知道了诗人在湖上,这湖就是杭州西湖。
生:开始是晴朗的天气,后来下起了蒙蒙细雨。
师:哦,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生: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导语:《游子吟》这是一首乐府体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
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
该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当时苏轼36岁,担任杭州通判。
一天他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苏轼为西湖所陶醉,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又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此诗是他杭州风景诗中传诵最广的绝唱之一。
学习这首诗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入手,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这样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儿童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有着强烈的表现欲都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这对于感悟诗文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进行课外的拓展有很大的作用。
教学理念:以学情定教情,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语文,生活中运用语文。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了解苏轼以及其他描写风景的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课前背诵,激发兴趣师: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你们一定会背不少古诗吧,你愿意背诗给大家听吗?生:我会背《忆江南》师:听你背诗我好像看到如血的朝阳在海面冉冉升起,半江瑟瑟半江红。
生:我会背《望庐山瀑布》师:我好像看到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
(展示课外积累,又已知的知识导入新课,一则在检测学生背诗情况,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一则想让孩子们温故而知新。
)二、检查导入,了解学情师:你会背描写西湖的诗吗?生:我会背《饮湖上初晴后雨》生背诵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你真厉害,没学都会背了。
邓美德-《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邓美德一、创设情境导入师:孩子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这是哪儿?师生共赏西湖美景视频。
师:孩子们,知道这是哪儿吗?生:西湖。
师:那儿美吗?师:想不想去呢?生:想。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和苏轼诗人一起去目睹西湖的风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师:读完课题,你明白了什么呢?生:在湖边喝酒,最先是晴,然后下了雨?师:谁呢?生:苏轼和他的朋友。
师:很完整。
是呀!在美丽的西湖上,苏轼饮着酒,看到先是晴天,后又细雨蒙蒙的美景,此情此景,忍不住赋诗一首。
二、初读师:请孩子们翻到45页,自由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孩子们同桌读,读的时候注意节奏的划分。
同桌互读。
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我邀请这一位自信满满的女生。
生1读古诗。
师:这位孩子的节奏读得很准确,请大家像她一样把这首诗美美地读出来。
全班齐读古诗。
三、品读:赏诗悟诗感诗(一)解诗意而吟其美晴天赏西湖,烟雨望西湖。
师:请孩子们看看这首诗里面哪两句直接描写了西湖美景?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请大家齐读这两句诗。
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西湖美景呢?生: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美景。
(板书晴雨)师:这里紧扣题目的“初晴后雨”道出了西湖晴雨中各自的美,哪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美呢?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诗人在描写晴天美景时,写了全部美景吗?生:没有。
师:写了什么呢?(板书水光选景物)生:写了“水光”。
师:“水光”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生:“水光”的特点“潋滟”。
(板书潋滟)师:诗人紧紧抓住“水光潋滟”的特点来勾勒西湖晴天的美,那什么是“潋滟”呢?(板书抓特点)生:水光荡漾、波光闪动师:“潋滟”其实就是指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你认为哪幅图是“水光潋滟”的美景呢?(出示图片)生:“水光潋滟”是第③幅图。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前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唐代著名诗人苏轼所作。
本教学实录主要是介绍对这首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希望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境和主旨;2.学会欣赏和鉴赏古典文学艺术;3.通过诵读和朗读,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诗歌鉴赏、讲解分析和诵读朗读。
教学步骤1.情境烘托阶段老师先为学生烘托出一个适合阅读诗歌的情境。
例如,为大家布置一道题目:请描述一个你特别喜欢的地方。
大家可以表达自己心目中的一个城市、一个风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乡的小巷,以及当地最美好的记忆。
2.诗歌鉴赏阶段老师分发《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并让学生自行阅读和领略其中的意境和风景。
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黑板上,并简要谈谈诗歌中的字词含义和气氛。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讲解分析阶段老师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并归纳出一些重点和亮点,然后由老师深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技巧,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传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与时代文化和诗人自身的相关性。
此时,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理解和体悟诗歌的真谛和美。
4.诵读朗读阶段在阅读和讨论后,老师组织诵读和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诵和演讲,自由表达心中的感受和认识,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并使学生逐渐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体会通过对《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教学,我深刻的感受到,传统的文化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精髓能够渗透到各种时代、各个领域,展示出古人蕴藏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情感。
教育工作者应该致力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欣赏古典文学艺术的过程中,重温文明历史、深化文化关怀、传承智慧精神。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导语:美丽的西湖,总是人沉醉,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而在诗人苏轼的眼中,西湖是如此的迷人,他为此写下了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实录,欢迎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篇一:题记:公开课上很少看到古诗教学,尽管大家都喜欢古诗,但不敢轻易走进古诗,王崧舟是语文界的“神”,但他也说,上古诗——伤神!但今天,我们可以分享赵笑益老师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心里真是庆幸!这是苏轼的诗,也是我最爱的一位诗人。
苏轼,他豪迈、大气,又不失儿女情长。
我一下子想起他的一首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
正想着,赵老师已经上面试话筒,很年轻的一位老师,穿着棕色的上衣,多像词里的一片落叶呀。
课前谈话:师:初次见面,说说对老师的了解。
师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师:我介绍了我的家乡,现在该你们来介绍义乌了,让老师感受到义乌的风采。
生:义乌有很多好吃的,有红糖、蜜枣。
生:义乌有雄伟的古塔。
绣湖公园,这些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生:我们义乌人很热情。
生:义乌有很大的国际商贸城。
生:义乌有一位很伟大的诗人,骆宾王。
师: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说。
生:老师,你辛苦了,你从温州赶来。
生:欢迎你来义乌来。
生: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
师:上课,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也精神。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生:去过。
师:说说你眼中的西湖。
生:西湖很美,有很多荷花。
生:西湖里还有十个美景。
课件音乐起(古筝)师动情简介西湖。
引出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生读题(三生)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吗?生: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生:这是苏轼赏风景时写的。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
师: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一开始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师:对呀,倒底是怎么样的美景吸引了苏轼呢?自己读读这首诗,自己读,多读几遍。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点评-10页word资料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点评【教学过程】一、读懂诗题,读通古诗,书写生字1.交谈启发,读懂诗题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一起读读课题。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题目有点长,从中你能知道关于诗的哪些内容?生:我知道了起初是晴天,后来是下雨。
师:天气的变化。
还有吗?生:我知道作者写的湖是西湖。
师:结合题目,了解写作的地点,不错。
还有吗?(生沉默)师:有不懂的吗?生:“饮湖上”是什么意思?师:首先看看这个“饮”字,谁能用它组词?生:饮料。
生:饮水。
师:除了饮水,古时候的人喜欢在湖边饮什么?生:饮酒。
师:那“饮湖上”是指在哪里饮酒呢?生:在湖上饮酒。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自己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生:作者在湖上饮酒,起初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师: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2.把诗歌读正确流利,相机学习生字师:整首诗四句话,28个字,把它读正确流利,需要多长时间?生:1分钟。
生:我已经会了。
师:练一练,能完全读准确的,请举手示意!(生自由练习)师:谁来试试?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她读得怎么样?生:每一个字音都读对了,特别是“潋滟”读得很准确。
师:还有谁想读?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真好!字正腔圆,尤其是生字“亦”的四声和“宜”的二声读得很准确。
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亦”,一点,一横。
书写这一横的时候要注意稍微斜一点,中间的撇和竖钩靠近一些。
“宜”字要注意宝盖头要宽一些,下面的“且”字要窄一点。
生练写。
)师:写好了吗?生:写好了。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古诗。
注意,字音准确,吐字清晰。
【点评:本环节注重了两“读”。
读诗题环节中,史老师让学生自己先努力读懂诗题的意思,在学生不懂的地方,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读明白。
可以看出史老师的别具匠心,即由“教”向“学”的转变。
】二、读懂诗意、积累古诗1.回忆读诗的方法,巩固结合注释读懂诗歌的方法,自读古诗师:诗读正确了,要读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方法?生:我觉得要先读懂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起来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
师:都去过了哪里呢?
生:……
师:1.哇,这个地方听说风景优美,董老师也好想去啊!你真幸福!
2.这个地方,董老师也去过了,那里的确值得一去啊!
3.哇,这个地方,我今年就计划要去啦!
看到这么多同学想说,老师也很激动,也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去过的地方。
我攀登过巍峨的黄山,游览过风景秀丽的北海公园,但是最让我留恋的,却是那杭州的西湖。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的就是那名扬中外的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春天,桥边垂柳飘拂,桥下碧波荡漾
柳浪闻莺:这里柳丝飘舞,莺声婉转清丽。
曲院风荷:夏天,荷叶田田,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花港观鱼:这里五色鱼在水中嬉戏,游人频频光顾。
南屏晚钟:这里晨钟暮鼓,余音绕梁。
平湖秋月:傍晚这里景色宜人,人们常常在此泛舟赏月。
双峰插云:这里南高峰与北高峰遥相对峙,插入云霄,气势非凡。
断桥残雪:冬天的时候,西湖银装素裹,这是人们赏雪的最佳去处。
雷峰夕照:夕阳西下,雷峰塔与湖面交相辉映,分外妖娆。
三潭映月:“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这成了西湖著名的标志。
师:同学们,美吧?古往今来,多少游人在这留恋忘返,多少诗人在这如痴如醉,从而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名篇佳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出示课件)
2.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读课题?
生:……
师:你读的很准确,但是如果注意节奏就更好了。
这个题目的节奏是一二二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谁再来读读?
生:……
师:哇,你读的真好!不仅读的准确,而且读出节奏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生:……
师:读的真好!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师:哦,你知道了诗人在湖上,这湖就是杭州西湖。
生:开始是晴朗的天气,后来下起了蒙蒙细雨。
师:哦,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初晴后雨。
师:那“初”就是开始的意思,“后”就是后来的意思,对吧?
生:对
师:诗人在湖上干什么呢?
生:欣赏风景。
师:除了欣赏风景,诗人还在干什么?课题中有一个字作了回答,哪个字?生:饮。
师:是啊!诗人在湖上一边“饮”,一边欣赏风景。
我们平时说的饮用水是用来喝的,饮水,饮茶,就是喝水、喝茶。
那这里的“饮”,也是喝的意思,我们可以说是饮茶,更可以说是饮酒。
因为饮酒赋诗正是古代诗人们在欣赏美景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
刚才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诗人在西湖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杭州晴天时的西湖和雨天时的西湖,那这位诗人到底是谁呀?
生:苏轼
师:老师来跟大家一起认识苏轼吧。
(出示课件)
师: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法家,大画家。
他博学多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和西湖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曾担任过杭州的通判。
任职期间,苏轼经常游历西湖,先后写了大量赞美西湖的诗作。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苏轼走进西湖。
自由读诗,看自读小贴士,看看有哪些词语不懂的,哪些词比较难读,多读几遍,同时注意前后鼻音。
师:出示潋滟-水光潋滟亦-雨亦奇妆-淡妆浓抹
生读
师:谁能说说,水光潋滟是什么样的景色?同学们,这就是水光潋滟,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
生:你能用其他的词表现水光潋滟吗?
学生:波光闪闪
学生:银光闪闪
学生:亮亮晶晶
师:出示妆。
——淡妆浓抹你们知道妆怎么组词吗?
生:化妆。
师:什么在化妆?
生:人
师:化妆的时候,有时候是淡妆,有时候要求是浓妆。
所以我们说淡妆浓抹。
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苏轼笔下的西湖吧。
指名读诗,然后全班读诗。
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整齐,真流利,如果能注意一下节奏,那就更好听了。
现在,老师已经帮你们把这首诗标上了节奏,谁来根据节奏读一读?指名读
生:……
师:读。
全班一起来跟着节奏,随着音乐读一遍吧。
(播放音乐)
生:……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放佛看到了什么?(3个回答)
生:……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宋朝诗人苏轼一起去欣赏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致。
(播放音乐)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西湖的山是怎样的山,西湖的水又是怎样的水呢?大家跟着音乐轻轻地读。
生:读
师:谁来说说,哪些诗句写了初晴?哪些又写了后雨呢?
生:……
师: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晴天的西湖,谁来读?
生:……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是描写晴天的西湖啊?
生:晴方好。
师:
板书:晴方好。
方有三种解释,你们知道这里的“方”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方的解释:
生:刚刚,恰好
师:你还明白了什么?
学生:晴天的水面,粼粼的波光,作者写的是晴天
老师:你还解释了潋滟,给大家说一下潋滟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亮晶晶的湖面,你觉得就好像
学生:像星星掉进了湖里一样
师:噢,像星星一闪一闪的
生:波光粼粼
师:多好的词啊
生:银光闪烁
生:晶莹剔透
师: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钻石对吗?
生:对
师:你们积累的词可真不少啊。
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美景,同学们,你能想象吗?假如你就是大诗人苏轼,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碧空万里的西湖边,放眼望去,你除了看到水光潋滟,还会看见哪些美景?
学生:我会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
学生:湖水很清澈
师:是啊,蓝天绿水,多么清澈啊
学生:我看见了青山秀水
师:这个词用得好啊,还有吗
学生:我看见船在湖面上开来开去
师:是啊,湖面上还有小船划过呢
学生:湖面上碧水连天
学生:一个乌龟壳在水面浮着
师:湖面清得让你都能看见乌龟壳啦
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苏轼深深地陶醉了,他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念道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说得真好。
我们来看画面(投影出示波光粼粼画面)。
让这些画面带着我们走进西湖。
阳光下,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说——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强调了“好”字)
师:当阳光普照的时候,西湖水面波光荡漾,你想说……(继续指名读、齐读)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当夕阳西下,湖面半江瑟瑟半江红,你想说……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听得出,你们陶醉在这片水光之中了。
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吟诵……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当你沉醉在水光潋滟中时,不知不觉,湖面上飘起了蒙蒙细雨。
你跟着苏轼看到了雨中的西湖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我们听到了,苏轼面对雨中西湖的山山水水,轻吟一句——(生接)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反复)
师:空蒙又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蒙蒙细雨不停地飞扬着,湖面上烟雨迷茫。
(出示空蒙)
当雨丝轻落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们听到了,苏轼在吟诵: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放眼远眺,远处的山在雨中笼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空蒙飘缈,若隐若现,我们不禁要和苏轼一起吟诵: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是啊,一切变得空蒙起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动人心扉的美丽呢?谁再来读读雨中西湖的美景?
(生反复读)
师:听你们刚才的朗读,我再次感到西湖雨景也是奇妙得很哪!我们将两行连起来,感受西湖的晴晴雨雨吧!(生读,齐读。
)
师: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这使作者联想到住在西湖附近的西子。
你知道“西子”吗?
生:西子就是西施
生: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师: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西施呢?西施到底有多美呢?
生:(齐读第四句。
)“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是呀,西施天生丽质,婀娜多姿。
这是浓妆的西施(出示画面)。
这是淡妆的西施。
不管是素面朝天,还是浓妆艳抹,总是那么的美。
(出示总相宜:总是相适宜的)而西湖呢?晴天美的恰如其分,雨天美的奇妙。
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生齐读三、四句。
师: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
让我们发出赞美吧!
生:读三四句。
出示课件。
师:你们已经把自己对西湖的理解融入了诵读之中了。
现在我们试着背背看。
让我们趴在桌面上,会背的闭上眼睛,不会背的看屏幕,让我们一起赞美这时晴时雨的西湖吧。
生:背诵
第五部分:知识拓展。
师:苏轼赞誉西湖的诗不仅仅只这一首,我们再来读读他的另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出示课件,诗作)全班齐读。
师: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再去搜集一些,完成今天的课后作业。
第六部分:课后作业。
1、搜集两到三首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用今天学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并背诵下来。
2、搜集相关风光图片和文字介绍做成图片集或手抄报。
七、大家今天表现都非常棒,老师奖励给大家一首歌曲《饮湖上初晴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