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语文A版)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莫高窟教案及反思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莫高窟教案及反思《莫高窟》课文原文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有一片美丽的绿洲,绿洲里藏着一颗闪光的珍珠。
这就是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
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00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的塑塑,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
敦煌的壁画,每一幅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在万紫千红的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些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
在一幅巨大的壁画上,池水清清,莲花朵朵,绕着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
乐队演奏着乐曲,身着华丽衣裤的少女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
她们的衣衫轻轻飘荡,她们的动作优雅端庄。
其中有一个梳头发髻的女子,微弯着腰,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举到脑后,五指拨着琴弦。
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吓咚,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
看着这些精美动人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语文A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语文A版〕29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 ,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 ,深入地理解课文 ,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 ,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理解“清明〞的含义.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体会介子推不居功绩 ,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读课文时 ,注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介子推所写的血书的含义。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昏、臣、邦、熄、葬、袖、坟、鞭;要求会写的字有:族、昏、臣、偷、割、狼、咽、治、邦、君、派、荒、熄、坟;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头昏眼花、随臣、偷偷的、割下、狼吞虎咽、治国安邦、国君、荒山野岭、熄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理解介子推写的血书的含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会介子推不居功绩 ,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古诗 ,导入新课。
1、提问:有一首诗寄托了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哀思 ,谁能朗诵给大家听一听?(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
)2、揭示课题:那么清明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清明节的由来?教师板书:清明节的由来3、谁能把你课下搜集到的与清明节有关的习俗和体育活动和大家分享一下呢?(禁火、扫墓 ,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和体育活动。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读课文 ,用笔圈出要求会认的字并将其读熟。
2、标清自然段 ,读通读顺读熟每一句话 ,了解课文大意。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生日礼物》教案

语文 A 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诞辰礼品》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8 个生字,会认 5 个生字。
正确读写“剪掉、瘦小、礼貌、凝视、诚心、粗笨、时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经过朗诵,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亨利父亲母亲教育儿女的良苦专心。
4、掌握课文内容,学习亨利白手起家,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要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亨利父亲母亲教育儿女的良苦专心。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讲话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启迪讲话:同学们,每当我们过诞辰时,总会收到很多诞辰礼品,这些礼品中间,有的是父亲母亲送的,有的是同学送的,还有的是亲戚朋友送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们生日的时候,你们的父亲母亲送过哪些诞辰礼品。
2、学生自由讲话、沟通。
3、教师指引,导入课题:假如老师说有人过诞辰时爸爸妈妈却只送给他半辆自行车,你们相信吗?确实,在亨利诞辰的时候,他的爸爸送给他半辆自行车,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 课《诞辰礼品》。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认识课文的表达次序。
三、再读课文,指引研究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在文中找出要求会读写的生字,作上记号,要点拼读这些生字。
读一至两遍课文后,同桌相互指读生字。
2、找几位同学试着读一读课文,大家评论。
3、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B、要点指导读音。
C、教师范读。
D、指名学生认读。
4、指导记忆生字。
学生谈谈采纳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5、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常用词语,学生认读,稳固识字并累积语言。
6、词语释义,累积新词。
凝视:目不斜视地看。
诚心:诚心而殷切。
粗笨:宏大深重,不灵便。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课文,轻声跟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诵。
3、指名朗诵课文,大家评论,教师指导。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希望的种子》教案

语文 A 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希望的种子》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8 个会写字,会认读 5 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由会写字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4、认识课文表达的次序。
5、抓住要点语句领会人物的思想。
要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2、认识课文表达的次序。
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到过金盏花吗?金盏花是一种一年或两年生的植物,开乳黄色或橘红色的花。
它不单花朵美,并且也是一种中药。
这类既有赏析价值又拥有药理功能的植物,大家想不想在家里种植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法国一位老奶奶种植金盏花的课文。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进行沟通。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生字读音。
2、报告沟通。
A、借助卡片读准字音。
B、教师范读。
C、指导简单读错音的生字。
D、指名学生认读。
3、沟通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镇、试、撒、灿、烂。
B、熟字组合记忆的字:灿、烂。
C、形近字对照记忆:栽——裁4、稳固生字。
5、词语释义,累积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诵课文。
1、听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跟读。
3、男女生疏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认识课文构造。
1、学生火车接龙分自然段朗诵,其余同学思虑。
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课文能够合并成几大多数?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2、教师相机指导。
课文记述了一位老奶奶满怀希望,坚韧不拔,培养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誉了她契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一位老奶奶栽花技术特别好,人们称她为“绿手指。
”第二部分(第 2—— 5 自然段):讲老奶奶看到报上的信息,不管子女的反对,年复一年,精心培养,终于培养出白色金盏花。
第三部分(第 6—— 8 自然段):讲老奶奶把培养出的白色金盏花寄给园艺所,并表示还可以种出黑色的金盏花来。
第二课时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假如我是一粒种子》的教案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假如我是一粒种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观察种子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是什么吗?种子有什么作用呢?2.自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学生自读,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讲解(1)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新课文的感受,你觉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4)学生回答,教师解释生字词。
(5)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注意讲述种子生长的过程。
(6)学生讲述,教师点评。
4.课堂活动(1)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想象一下,假如你们是一粒种子,你们会经历怎样的生长过程?(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师: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5.课堂小结(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种子生长的过程,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2)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生长的过程。
(3)写一篇关于种子生长的观察日记。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种子生长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管理。
五、板书设计课题:《假如我是一粒种子》生字词:种子、发芽、生长、结果课文内容:种子生长的过程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语文A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绿色的歌》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语文A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绿色的歌》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的6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和课后习题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字;想象文中描l 3、检查识字情况。
4、巩固月字旁的字,找出“真挚”的近义词,“朴素”的反义词。
三、朗读评比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做好竞赛的准备。
2、学生汇报朗读课文,全体参与评价。
3、老师评价朗读情况,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朗读。
四、学写生字1、出示要写的生字,仔细观察。
2、自由发言: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为什么?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独立练习,揣摩,老师巡视,指导。
5、书写评价。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设计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想想你还听过哪些小动物的歌声?教案二教学目标:★认识本文的8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和课后习题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字;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有关蝈蝈的知识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认识蝈蝈吗?介绍蝈蝈的有关知识。
你们听过蝈蝈的歌吗?谁愿意模拟一下蝈蝈的歌?如果让你给蝈蝈的歌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取什么样的名字?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在豆花盛开的季节,去乡间聆听蝈蝈充满快乐和希望的歌。
板书课题《绿色的歌》。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千变万化 语文A版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3、《千变万化》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教案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教案教案是我们现在教学中必不行少的,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如何设计课堂形成性评价?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是否用到学习需求分析?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语文A版学校三班级下册语文《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妈妈留下的葡萄树》课文原文山中,一只小狐狸在窝里哭:“呜——呜——肚子饿了。
”狐狸妈妈说:“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小狐狸不哭了,乖乖乖乖地等着。
等啊等啊,妈妈没有回来,再等啊等啊,妈妈还是没有回来。
小狐狸最终忍不住,又哭了起来:“肚子饿了。
”狐狸妈妈干什么去了?原来,她准备去村里摘一串葡萄,这会儿,正舍命地跑着赶路呢。
她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最终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对不起,让我摘一串葡萄吧。
”狐狸妈妈说。
她跳到葡萄架上,摘了一大串葡萄,然后叼着葡萄,急赶忙忙往回赶。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了。
孩子一个人在家,不会被凶狠的老鹰抓走吧?不,听到呜呜的哭声,狐狸妈妈放心了。
她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准备歇一会儿。
这时,突然传来汪汪的狗叫声。
一个猎人带着狗,正往这儿跑呢。
狐狸妈妈喊起来:“呜——孩子,危急!快逃哇!”听见这声音,小狐狸大吃一惊,连忙蹿出洞,跑哇跑哇,向深山里逃去。
从那以后,狐狸妈妈再也没有回来。
小狐狸在山中走哇走哇,处处查找妈妈。
不知不觉中小狐狸长大了。
有一天,小狐狸来到以前和妈妈一起住过的地方,观察四周一棵树下长着葡萄。
葡萄藤围着树干,一串串又大又圆的葡萄耷拉下来。
“这儿怎么会有葡萄?”小狐喉狸觉得很惊奇,一边想,一边尝了一颗。
“啊,好甜哪,好甜哪!”小狐狸吃了一串又一串,吃得喉咙咕噜咕噜地响。
这时候,她耳边突然响起了妈妈的声音:“等着,妈妈去给你找好吃的。
”于是,小狐狸明白了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
想到这里,小狐狸放开嗓子喊道:“妈妈,您在哪里?”《妈妈留下的葡萄树》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自主选择识字方法,熟悉4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语文A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9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理清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读课文时,注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介子推所写的血书的含义。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昏、臣、邦、熄、葬、袖、坟、鞭;要求会写的字有:族、昏、臣、偷、割、狼、咽、治、邦、君、派、荒、熄、坟;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头昏眼花、随臣、偷偷的、割下、狼吞虎咽、治国安邦、国君、荒山野岭、熄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理解介子推写的血书的含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相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古诗,导入新课。
、提问:有一首诗寄托了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哀思,谁能朗诵给大家听一听?(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
)2、揭示课题:那么清明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清明节的由来》教师板书:清明节的由来3、谁能把你课下搜集到的与清明节有关的习俗和体育活动和大家分享一下呢?(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和体育活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课文,用笔圈出要求会认的字并将其读熟。
2、标清自然段,读通读顺读熟每一句话,了解课文大意。
3、用波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弄懂其意,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借助屏幕出示没有拼音的字,指名读。
2、借助卡片认读生字、生词。
3、开火车读每一自然段。
4、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此段内容浅显,学生可以自己读一读,读完之后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读后将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解决。
(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清明节是4月5日。
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有“感人肺腑”“传统”等。
第二课时一、重温旧知。
指名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画。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提问: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晋文公做到了吗?你从那看出来的?从而体会“清明”的涵义,理解清明节为何而来。
(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引用介子推的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理解的话来说一说。
让学生理解介子推说这一番话的真正用意,从而进一步理解“清明”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介子推和晋文公生活的年代,可出示春秋时期的地图,让学生粗略地知晓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让时先预习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介子推和晋文公。
2、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狼吞虎咽”和“语重心长”“治国安邦”“贤明”的意思,从而理解介子推希望重耳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国君,国家安定兴盛,百姓安居乐业。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君臣对话的部分可分角色朗读,认真体会介子推和重耳对话时的语气。
4、指名读课文的4、5自然段。
体会介子推回绝了重耳的中用和感谢,可以从中看出介子推的高贵品质。
(不图回报、不被利益所动,关心国家兴盛,理解百姓疾苦)。
5、介子推宁死不当官,却留下血书的真正用意,更深一步体会介子推这么做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重点理解“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这句话。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读一读。
体会介子推的人品和这句话对重耳的影响至深。
理解为什么重耳将介子推死的这天定为“寒食节”,从而理解清明柳所代表的真正的意思。
(春天万物复苏,杨柳返青,暗含对介子推的深切怀念,加深对清明内涵的理解。
)6、晋文公做到了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说说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晋文公用实际行动回报了介子推的用心良苦,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如果没有介子推用生命来激励他,晋文公就没有后来的功绩,所以介子推是晋文公成为明君的重要因素。
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局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这一自然段难理解的词语较多,如“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高”等,这些词语可以在理解课文时加以理解。
)7、回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介子推和晋文公的品质。
再一次理解清明节的由来。
三、拓展活动:学习清明节由来的另一个说法。
(即学习连接)四、巩固字词、分析字形。
①“肺”字的笔顺。
共8笔,最后一笔是竖,它穿过横、横折钩,一通到底,且直且长。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点。
2、把字写好看。
①“荒”“策”“墓”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紧凑,不可过长。
②“邦”字,左右结构,左高右低。
3、学生书写练习。
;五、填写花篮。
(课后练习题)六、总结全文。
附板书: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勤政清明介子推不被利益所动不图回报“人间处处有真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老师板书课题。
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
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
简单问题学生相互提示解决;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学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3、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①组织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清的思路。
学情预设:或用在书上分段标画的方法;或通过示意图来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读书看插图,提示重点的方法,理清的思路。
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清明节的由来”的问题并用示意图表示。
清明节的由来怎样来的百姓纪念的习俗沿袭而来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清明节”为什么见“清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二者之间的联系晋文公烧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于柳下为什么报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为什么流亡时,割肉奉君,愿主公常清明③各组代表展示并介绍探究成果。
四、理解割肉奉君的意义。
①出示春秋战国的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晋文公的资料,讲述晋文公统一中原,成为春秋五霸的故事。
使学生了解晋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国君时治国的二大策略,认清晋文公使中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动机。
五、再读课文,调动积累,理解“清明”内涵。
第二课时一、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处理“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
2、(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引导学生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象重耳饥饿难挨的情景。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
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
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
(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
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③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
④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推的认识。
(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⑤指导学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晋文公下令定了二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清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⑥联系“清明”前后的气候特征及自然景象,联系老柳树死而复活的样子,再体会“清明”的内涵。
(“清明柳”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⑦默读课文,想一想,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自发地过清明节。
理解“清明”的内涵。
(表达百姓希望有一个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3、朗读全文,感受介子推爱国护主、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精神及晋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国的品质。
第三课时一、指导学生写字。
1、注意易错的字,要写正确。
①“肺”字的笔顺。
共8笔,最后一笔是竖,它穿过横、横折钩,一通到底,且直且长。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点。
③“臣”字中间不是“口”。
2、把字写好看。
①“邦”字,左右结构,左高右低。
②“荒”“策”“墓”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紧凑,不可过长。
③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两边大小、位置。
④“鞭”左高窄右矮宽。
3、学生书写练习。
;二、小组交流。
1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同学们交流。
三、读“学习链接”,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清明节的第二种说法。
四、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五、美读课文,填写词语花篮。
六、布置作业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板书设计:传统节日不居功劳清明节的由来由来不图富贵崇高品质不愿做官赤子之心30 雪顿节上看赛牛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