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陵小黑山黄龙玉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合集下载

细说黄龙玉

细说黄龙玉

细说黄龙玉四种素质特性决定了黄龙玉有望成为“国玉”经科学检测,黄龙玉为“原生内源氧化转色”机制和“外源浸润染色”机制形成。

她不同于普通的“玉髓”,具有更高档次的优质玉料特性。

第一是“色”:她的色彩分:淡黄色—金黄色-橙红色—桔红色—鸽血红等,这些颜色的色调都是暖色调中最活跃、最兴旺、最尊贵而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富贵吉祥之色,这是黄龙玉倍受青睐的、也是价值不菲的第一要素。

第二是“透”:黄龙玉呈匀净的半透明状,对光观察时玉料的边缘或较薄的部分有橙黄色透光现象,用电筒照射的时候,光晕较宽,贴切边缘照射时常可透亮到3-6厘米,加工好的成品质地纯净而清透。

第三是“润”:由于黄龙玉质地细密、纯净而清透,无杂质。

所以抛光后效果极好,细腻柔润而清亮灵动。

第四是“硬”:黄龙玉的硬度很高,比翡翠硬度还高,是最硬的玉石。

其韧性也很大,是石英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比水晶的韧性还大很多,耐磨性能更是极佳。

黄龙玉是迄今为止的一切国产玉种中,各项特性最为理想的新玉种,而且不仅弥补了以往国产玉种缺乏暖色系列的不足,还拥有丰富多彩的富贵吉祥、倍受人们青睐的优异玉色;将来有望成为首屈一指的“国玉”。

黄龙玉的化学成份和检测数据参数主要成份:二氧化硅、少量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铜、锰。

硬度:6.7—7;密度:2.595—2.61;折光率:1.533一1.541;透明度:微透明一透明;光泽:腊状光泽、玻璃光泽。

颜色:主要为黄色,有红、白、黑、灰、绿等多种颜色。

专家检测结论:黄龙玉为高硅质玉,是继翡翠和田玉之后发现的最优质的玉种,这是无容置疑的。

中国著名珠宝专家摩傣先生肯定黄龙玉是中国最优质的玉种之一。

黄龙玉的种类黄龙玉的分类方法很多,有按色彩分类的,有按矿石结构分类的,有按内部纹理分类的,有按矿石洞口产地分类的。

但通常用的是按产地和石种分类,黄龙玉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种:1.草皮细黄料(次生矿)。

即草皮细黄腊、山筋石(铁绣皮种)和山流水料。

云南保山龙陵-黄蜡玉(黄蜡石、龙黄玉)知识

云南保山龙陵-黄蜡玉(黄蜡石、龙黄玉)知识

云南保山龙陵-黄蜡玉(黄蜡石、龙黄玉)知识出处:翠玺珠宝门户网『翠玺翡翠』发布日期:2007-10-06 15:13:36 浏览次数:2512【返回】云南保山龙陵-黄蜡玉(黄蜡石、龙黄玉)知识黄蜡石又名蜡石,因石表层及内部有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

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摩氏硬度为6.5~7.5。

黄色历来为国人所爱,天地玄黄,黄色为正统色,另外,据现代研究表明,黄色与人类最协调的颜色之一,同时,黄蜡石中以黄色和白色占大多数,那当然要称其为黄蜡石,方显美石本色。

黄蜡石在我国分布很广,两广岭南一带、辽宁鸭绿江畔、云南地热集中地都有分布,据说江浙一带也有少量分布。

黄蜡石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石英岩矿物因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终于形成黄蜡石,其中一部分黄蜡石静眠山中,一部分则由河流搬运到江河中。

黄蜡石成因可以又解释为:黄蜡石是花岗岩的低温热液成因的石英脉。

黄蜡石如何分类?先按质地分,可以分为胶蜡、冻蜡、晶蜡、粗蜡这四种,简单的说,就是玉化度最好的就是胶蜡、冻蜡,晶体粗的就是晶蜡,最差的、基本和石头没有多大差别的就是粗蜡。

按颜色分的话,可以分为红色、黄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

白色系是没有经过其他矿物质渗入的,红色系主要是氧化铁成分的矿物质渗入,黄色系主要是含锰成分的矿物质渗入,黑色系主要是含铁成分矿物质渗入。

当然,对质地和颜色的划分,各地有不同的标准和叫法,在质地上,除了我说的那四种,还有的地方分油蜡、细蜡、蜜蜡、老蜡、新蜡、幼蜡等,在颜色上就分的更多了,什么褐色、铁锈色、绿色、土黄、鸡油黄、蛋黄、橘黄、鸡血红、彩色、灰白色、净白色、灰黑色、春色、紫罗兰色等等。

黄蜡石为什么是石中精品?中国的传统赏石观是:皱、瘦、漏、丑、秀、奇。

对石之美的评价标准是:湿、润、密、透、凝、腻。

不用说,黄蜡石多少都具有了这些特点。

五颜六色的黄龙玉及致色机理

五颜六色的黄龙玉及致色机理

五颜六色的黄龙玉及致色机理田隆【摘要】黄龙玉是微晶质石英集合体.扫描电镜对黄龙玉石英晶间黏土矿物形成分析和能谱组分分析,表明石英晶间主要是胶状褐铁矿和泥质伊利石,黄龙玉石英微晶间充填物的种类、含量决定黄龙玉颜色.褐色胶状褐铁矿使玉石多呈红色调,黄色胶状褐铁矿物与伊利石混合物使黄龙玉呈浅橙色或黄色,黑色泥质伊利石黏土矿物使玉石带青、灰、黑等色调.黄龙玉中常见的“金砂”是玉石中含有自形黄铁矿而成,如果黄铁矿细小并沿层理分布,也会使黄龙玉呈现黑色.沿黄龙玉裂缝面树枝状分布的氧化锰构成了黄龙玉中的“水草”.充填物的含量一方面决定黄龙玉色的深浅,另一方面还影响着黄龙玉的透明度.充填物含量高,黄龙玉色深,透明度差;充填物含量低,黄龙玉色浅,透明度好;不含充填物就形成了透明的白色黄龙玉.%Huanglong Jade is the aggregation of microcrystalline quartz mineral. Based on component and energy spectrum component analysi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clay minerals that fill in space between the quartz crystals are limonites and illites. The colors of Huanglong Jade depend on the type and content of intercrystalline filling in microcrystalline quartz mineral. Red or brown colloidal limonite give it a red appearance, yellow colloidal limonite and illite make it appear light orange or yellow, and yellow or black illite give it a cyan, grey or black appearance. Golden sands, which occur commonly in Huanglong Jade, are the result of idiomorphic pyrites. If pyrites are tiny along with the bedding distribution, Huanglong Jade shows a black belt. Manganese oxide, along fracture surface dendrite distribution, constitute aquatic plants in Huanglong Jade. The tinges andtransparency of the jade relate to filling materials. The higher content ofthe filling material, the darker and lower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jade without filling materials, Huanglong jade appears colorless and transparent.【期刊名称】《岩矿测试》【年(卷),期】2012(031)002【总页数】6页(P306-311)【关键词】黄龙玉;致色机理;电子能谱;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作者】田隆【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8;University of Waterloo, Earth Science, Waterloo, Ontario, Canada, N2L 3GI【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283;P575.1;P575.2;P575.42004年在中国云南龙陵县龙新乡小黑山、苏帕河、镇安镇、龙江及平达一带发现黄龙玉矿石资源[1-2]。

云南龙陵黄龙玉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云南龙陵黄龙玉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云南龙陵黄龙玉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黄龙玉矿是近几年发现的新玉种,因其色彩缤纷,致密坚硬,其工艺品玲珑剔透明,深受世人喜爱。

文章通过对该区黄龙玉矿地质特征、玉石成分及特征、蚀变进行分析,总结龙陵黄龙玉矿找矿标志。

标签:黄龙玉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云南龙陵黄龙玉产于我国云南省龙陵县东部,自发现黄龙玉以来,黄龙玉被开发利用已达到一定规模,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区内已发现了黄龙玉矿床(点)12个,显现了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

在此,笔者通过收集前人资料和对该区黄龙玉矿床(点)调研,分析研究该区黄龙玉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寻找黄龙玉矿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1地质背景矿区大地构造属冈底斯-唐古拉褶皱系,福贡-镇康褶皱束,怒江断裂带与龙陵-瑞丽断裂带之间的平河岩体内。

矿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福贡—镇康褶皱带,芒市褶皱束北段,大雪山—等养背斜北端。

为近南北向的怒江断裂带和北东南西向龙陵—瑞丽断裂带相交夹持的南南西凸出部位。

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出露广泛,大小岩体(岩脉)众多,岩类复杂。

岩体内见有细晶岩、伟晶岩、花岗斑岩、钠长斑岩、石英脉和辉绿岩等岩脉。

区内强烈而频繁的岩浆活动,是区域内生矿产成矿的有利条件,各类内生矿产多围绕火成岩体外接触带及其边缘分布。

大断裂及次级断裂、复式断裂及次级背斜,则是岩浆、矿液的通道及赋存的空间。

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期及燕山晚期酸性侵入岩体内,目前已发现了镇安、茄子山、大洼子、大坡、茶家窝、大河边、小黑山、二台坡、团坡、椿头坪、百花寨、迤沙寨等黄龙玉矿床(点),充分显示区内具有良好的玉石成矿条件及地质找矿潜力。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Q)残坡积砂砾、粘土;寒武系上统保山组(∈3b)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页岩夹泥质条带灰岩、硅质岩;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上段(∈3s2)板岩、粉砂岩夹灰岩;寒武系公养河群上段(∈gn2)页岩夹砂岩及少量硅质页岩、泥质条带灰岩;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下段(Pz1gl1)黑云斜长变粒岩夹角闪斜长变粒岩、微晶片岩、板岩。

有史以来,黄龙玉矿区矿口,最全介绍!

有史以来,黄龙玉矿区矿口,最全介绍!

有史以来,黄龙玉矿区矿口,最全介绍!此文是应一位读者要求而创作的,希望对她能有帮助!黄龙玉只产自: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不是广西的,黄蜡石不是安徽的,黄蜡石不是广东的,黄蜡石不是东北的,黄蜡石除了云南产黄龙玉以外,其他地方的都叫:黄蜡石!黄龙玉,国家珠宝名录就这么叫,黄蜡石,国家矿产名录就这么叫。

不一样,真不一样!黄龙玉的坑口有哪些?请往下看……小黑山矿区小黑山是黄龙玉原生山坑料石、半山料石及水坑料石的主要产区。

由于黄龙玉玉料矿石只有在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含地下水氧化带内,因氧化转色或氧化染色而生色。

所以受到氧化转色及浸润染色作用都较充分、彻底,经氧化所形成的色质艳丽的很大一部分优质玉料主要集中在接近地表的富水氧化带范围内。

可以说,小黑山的料石越是浅表质的玉质越优,坑越深质越差、色越淡。

小黑山的料石是迄今发现的黄龙玉矿脉中品质最优者。

主要品种有草皮料、原生坑料、鸡窝坑料(原封石料、包浆石料)、蛋蛋石料和凝结石料等。

洋烟河矿区洋烟河又称羊眼河,是从小黑山上流下来的一条小河沟。

此处以出产优质“水草花”而闻名。

洋烟河所产黄龙玉水草花图纹优美,色彩典雅。

其山坑玉料的主要特征是:料石带有含褐铁矿、赤铁矿及氧化锰的地下水胶体溶液。

溶液在玉髓脉的微裂隙或微孔隙中扩散、沉淀,使黄龙玉矿石中生出黑色——褐色——褐棕色——棕黄色的树枝状、草花状、苔纹状、云雾状的图纹。

特别是在温润凝透的玉料净色部位或者图纹之间的“留白”处,玉色会均匀扩散成由浅到深的橙黄色背景,色若朝阳旭光、明霞夕照,意蕴深远。

镇安矿区镇安山料石俗称五彩石。

以其每一块料石都有黑、白、黄、红、灰等色彩而得名。

镇安山料石是黄龙玉料石中相对稀奇的种类。

现今,此场口的镇安料由于过于稀缺,几不可见。

镇安料石色彩凝重古朴,适合厚重题材,特别是仿高古的题材上佳。

龙江矿口龙江坑料石是龙江乡一带所产黄龙玉料。

龙江乡位于龙陵县城北部,处于保山——龙陵公路的西北侧。

龙江料石的特征是厚度大,色彩多为黄、红两色,多数具黄龙玉的带状条纹,但杂质较多,是雕琢大型器物及印章的好材料。

黄龙玉的主要产地

黄龙玉的主要产地

黄龙玉的主要产地现探明,黄龙玉产地主要集中在龙陵的龙新、象达、碧寨三个乡境内的小黑山及周边地区。

龙江乡、镇安乡等地也有蕴藏。

小黑山小黑山地处龙陵县中南部,处千龙新乡和象达乡的接壤分水岭山地,海拔2720米。

在目前探明储量的黄龙玉矿区中,小黑山矿区储量最为丰富,玉质上乗的黄龙王就集中在小黒山。

小黑山矿区是首先被发现的原生矿矿区,当地寸民早在2004年就开始偷偷开采黄龙玉,早期的洞坑玉料大都产自此矿区。

小黑山玉料的种类有洞坑玉、草皮料、山流水。

品种有板料、瓦沟料、山筋料、草花玉、原封玉等,品种多样,应用尽有。

小黑山矿区包括洋烟河、大场、团坡、芹菜塘、大河边、百花寨、向达凹等矿带。

镇安镇安位于龙陵县北部,距龙陵县城30千米左右。

镇安黄龙玉矿矿脉为一条脉幅达0.8米至1.1米的大脉型单脉,脉体产状直立,长度可达150米以上,估计向地下深埋可达60米。

镇安玉料因处干受氧化还不够充分的转色变化过程中,还处在半氧化转色、优化过渡阶段。

镇安玉料一般呈黄色、橙色、红色、白色,但其色泽发暗不纯正,色彩不艳丽,其内为黑色、灰色,大都含有金沙。

镇安玉矿旁有一条河流,其中有一千米的河段出产籽料和铜钱花观赏玉。

镇安籽料外皮一般呈古铜色、绿色、灰色、青色图纹,极具观赏性,籽料内部呈灰色和黑色,外部被红、黄色所包裹。

龙江龙江乡位于龙陵县城向北方向,距县城50千米左右。

龙江矿区产出的黄龙玉料体量大,极少裂纹。

现已产出的单块玉料最大重达1.5吨以上,是巨雕理想的材料。

龙江玉料的皮呈黄褐色波纹状或鱼鳞状,玉料内部颜色大都呈红、黄两色,色泽浓郁,但稍有发灰,内部多棉,体内含有一些粒状杂质,影响玉的质地。

迤沙寨迤沙寨位于龙陵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80多千米。

迤沙寨矿区产出的黄龙玉料水头足,一般呈红、黄、白、灰等色,色彩丰富,对比强烈,色泽浓艳,特别是红色,灰色中有些含有金沙。

迤沙寨玉料水足色浓,是俏色雕件难得的玉料。

迤沙寨玉料内部多棉,经常有灰、黑色的斑点,影响玉料的纯净度;玉料有很多裂绺,限制了玉料的开发利用。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黄龙玉评价和分析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黄龙玉评价和分析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黄龙玉评价和分析摘要:对于最近几年以来黄龙玉兴起的情况及兴起的时间中黄龙玉的面世、发展和适应市场的形式来看,黄龙玉在全国范围都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评价。

就现在而言,人们对黄龙玉的研究尚不深入,所以人们对于黄龙玉的玉质和未来的发展形式都不是很清楚,还在处于懵懂的状态。

因此,本文将对仅仅问世不到十年的黄龙玉进行更进一步的介绍、评价和分析。

希望能够对黄龙玉以后的发展及黄龙玉艺术品的评价与研究做一些有价值的补充。

关键词:黄龙玉;问世发展;市场形式;艺术品收藏1 引言1.1 黄龙玉简介“黄龙玉”又名龙王玉,还称黄蜡石。

开发先驱们认为:该玉种黄色为主,产地在龙陵,故命名为黄龙玉,此名尚有中国吉祥如意的涵义。

黄龙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一说此石原产真腊国,故称腊石)。

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硬度6.5~7.5。

黄龙玉又称黄蜡石,产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带,它有着红亮金黄的颜色、翡翠的硬度,质地细腻滋润,光泽亮丽,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的玉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

据说,古时的这种黄蜡石黄龙玉生产极少,《金玉琑碎》说:“腊石者,真腊国所出之石也,质坚似玉,非砂石不能磨与琢也。

昔人曰碔砆乱玉,碔砆即腊石也。

”黄蜡石同其他奇石不同,黄蜡石它不以“透、瘦、漏、皱”著称,而以石表滋润细腻,色彩纯黄,耀人眼目,同样具有任人想象的空间而受人钟爱。

据史料记载:黄蜡石黄龙玉出产真腊国(今柬埔寨)及广东潮汕、台山等地,属矽化安岩或砂岩,含铁石英。

其油蜡之黄蜡石质感源于石英,而其颜色则来自氧化的铁质。

目前我国的玩石家认为质最优的“黄蜡石”产于广东潮州饶平等地,最近发现广东台山产的黄蜡石也不亚于潮汕蜡石而且色彩更加鲜艳、丰富。

蜡石按色可分黄蜡、红蜡、白蜡、黑蜡等四大品类,既有黄中透红、黄中透白、黄中透黑,也有一石多色的多彩蜡石,但黄蜡石以黄色为基本色,故称黄蜡石。

黄龙玉中的珍品——团坡料

黄龙玉中的珍品——团坡料

黄龙玉中的珍品——团坡料近年黄龙玉的异军突起,给玉石界增添了一抹靓丽风景。

尤其是团坡料水草花的唯美意境,受到更多玩家和藏者们的青睐。

团坡料玉质细腻通透,水草纤柔清丽,婀娜多姿,现在和福满多一起来认识黄龙玉中的珍品——团坡料。

一、黄龙玉团坡料的名称有的人会认为团坡料和山料、水料一样,因玉石形成条件而得名。

团坡,其实是一个地名,位于龙陵小黑山附近。

人们将小黑山出的料称为黑山料,而团坡出的黄龙玉都称为黄龙玉团坡料。

团坡出的料子种水都比较好,特别是光泽度很好,是黄龙玉中较好的产口。

二、黄龙玉团坡料水草花的形成玉石历经千年而成,黄龙玉也不例外。

在远古时代,青藏高原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挤压,龙陵县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交接处,地质活动活跃。

黄龙玉矿脉在地震力作用下容易产生绺裂,裂隙和断裂。

龙陵地区植被丰富,降水充沛,降水量滋润着那一片土地。

雨水与微酸性土壤汇集成山泉和地下水,在地表和山谷间溶解出锰离子、铁离子等金属物质,随山泉和地下水到达深层矿脉,无数遍浸染黄龙玉脉矿,沉淀填充黄龙玉的绺裂和裂隙,经过漫长时光的流逝,最终形成团坡料中的水草花。

三、黄龙玉团坡料的特征团坡料的特征与它的产地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每个黄龙玉坑口的料石都有各自的特点,相差较大,所以人们常常从黄龙玉的坑口来判断黄龙玉的玉质。

团坡料质地一般透光性强,也就是我们说的水头好,有的团坡料水头差一些但肉质细腻,与和田玉有几分相似。

黄龙玉团坡料的颜色一般为白色,黄色和红色,还有少量的褐色。

团坡料的特点是质地极细腻,密度很高,敲击声音特别清脆,且拥有其余黄龙玉种料无法企及的通透性——冰种。

自然起荧光,玉质纯净,性质稳定不易起棉。

团坡料的上乘玉质加上优美的意境,成为上好的玉雕原料首选,深受玉雕大师的青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龙陵小黑山黄龙玉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小黑山黄龙玉矿体赋存于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期花岗岩裂隙带内的石英脉体中,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

黄龙玉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少量绿脱石、高岭土、白云母等,玉石中Fe、Al、Nb、T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与玉石颜色相关。

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玉石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矿床成因为岩浆气液充填-交代形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标签:黄龙玉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探讨找矿标志
云南龙陵小黑山黄龙玉自发现以来,有很多地勘单位相继对该区的黄龙玉矿开展地质工作,现已探明矿床规模达小型。

笔者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该矿床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对今后在该区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属冈底斯-唐古拉褶皱系,福贡-镇康褶皱束,怒江断裂带与龙陵-瑞丽断裂带之间的平河岩体内。

区内地层出露主要有:寒武系(∈)为一套海槽沉积的、具类复理石韵律的砂、页岩夹硅质岩及少量泥质灰岩;奥陶系(O)为滨海—浅海相砂、页岩夹少量泥灰岩;志留系(S)为浅海—泻湖相砂、页岩及白云岩;泥盆系中统(D2)为浅海相灰岩夹少量砂岩;二叠系下统(P1)为一套滨海—浅海相砂页岩与碳酸盐岩互层沉积;上第三系(N)为一套泻湖相含煤沉积;第四系(Q)残坡积砂砾、粘土。

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褶皱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福贡—镇康褶皱带,芒市褶皱束北段,绕廊街—等养区复式背斜,大雪山—等养背斜北端一部分。

区域主要构造线方向由东至西表现为:近南北向的怒江断裂带和北东南西向龙陵—瑞丽断裂带,矿区处在两断裂带相交夹持的南南西凸出部位,断裂不发育。

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出露广泛,大小岩体(岩脉)众多,岩类复杂。

与矿区相关的是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期平河岩体。

岩体内见有细晶岩、伟晶岩、花岗斑岩、钠长斑岩、石英脉和辉绿岩等岩脉。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地层单一,主要出露寒武系公养河群上段(∈gn2),岩性为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及板岩夹透镜状泥质灰岩(见图1)。

2.2构造
矿区处在近南北向的怒江断裂带和北东南西向龙陵-瑞丽断裂带相交夹持的南南西凸出部位,断裂构造总体简单。

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期所形成的酸性侵入岩,裂隙发育,主要由蚀变花岗岩、石英脉及黄龙玉充填。

矿区以Ⅰ、Ⅱ号裂隙为主。

Ⅰ号裂隙:呈北西-南东走向,倾向北东,局部倾向南西,倾角65°-88°,裂隙地表出露长约700米,裂隙为蚀变花岗岩、石英脉及黄龙玉充填,石英脉产于蚀变花岗岩中,黄龙玉则呈皮壳状产于石英脉表面或呈细脉产于蚀变花岗岩和石英脉中。

裂隙宽2.50-8.30米,但石英-玉石脉的厚度只在0.10-1.30米之间,且厚度变化较大。

Ⅱ号裂隙:呈北西-南东走向,倾向北东,局部倾向南西,倾角65°-85°,裂隙地表出露长约800米。

裂隙为蚀变花岗岩、石英脉及黄龙玉充填。

石英脉产于蚀变花岗岩中,黄龙玉则呈皮壳状产于石英脉表面或呈细脉产于蚀变花岗岩和石英脉中。

裂隙宽2.50—19.70米,0勘探线附近最宽,为15.30-19.70米,但石英—玉石脉的厚度在0.10-2.90米之间,厚度变化较大。

2.3岩浆岩
平河岩体为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期的酸性侵入岩,岩性以黑云母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其形态呈岩基产出。

岩体沿大雪山-等养背斜及黄连沟-勐堆背斜所组成的复式背斜轴部侵入到寒武系公养河群上段(∈gn2)灰白色、灰色页岩夹砂岩及少量硅质岩中。

与围岩呈弯曲接触,接触带附近有500-1000米宽的角岩、微晶片岩、斑点板岩带分布。

在岩体内时有规模不大的变质岩俘虏体;岩体边部是花岗闪长岩;中部是黑云母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Ⅰ、Ⅱ号石英—玉石脉产于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期花岗岩裂隙带内的石英脉体中,黄龙玉则呈皮壳状产于石英脉表面或呈细脉产于蚀变花岗岩和石英脉中。

Ⅰ号石英-玉石脉:赋存于Ⅰ号裂隙带内,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局部倾向南西,倾角65°-88°,地表出(揭)露长约700米,深部控制最大斜深65.00米。

石英-玉石脉厚0.10-1.30米,平均厚0.45米。

裂隙带是连续的,但其内部单个石英—玉石脉走向不连续,存在明显的尖灭再现、膨缩现象,厚度变化大。

石英-玉石脉内的玉石呈条带状、团包状(囊状)、脉状、皮壳状等分布,脉
厚0.05-0.20米。

玉石分布的规律性差,也存在尖灭再现现象,单个玉石脉走向不连续,变化较大(目前已揭露的5-30米)。

矿体总体形态较为简单,但受构造、热液等因素的影响,玉石品质变化较大。

Ⅱ号石英-玉石脉:赋存于Ⅱ号裂隙带内,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局部倾向南西,倾角65°-85°,地表出(揭)露长约800米,深部控制最大斜深为73米。

石英—玉石脉,存在复合、分叉现象,厚0.10-2.90米。

裂隙带是连续的,但其内部单个石英—玉石脉走向不连续,存在明显的尖灭再现、膨缩现象,厚度变化大。

石英-玉石脉内的玉石呈条带状、团包状(囊状)、脉状、薄层状、皮壳状等产出,脉厚0.05-0.45米。

玉石分布规律性差,单个玉石脉沿走向及倾向延伸均变化较大(目前已揭露的2.8-20米),受构造、热液等因素的影响,玉石品质变化较大。

3.2玉矿石特征
黄龙玉的颜色以黄、红、白为主,兼有灰、棕褐、黑、紫、绿等其他色调。

黄龙玉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少量绿脱石、高岭土、白云母;黄龙玉化学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SiO2),含量在95%以上,少量Fe、Al、Ca、Mg、Au、Ag、Cu、Nb、Ta、等其他元素。

而其中Fe、Al、Nb、Ta是黄龙玉黄色、黄红色、红色的致色元素。

黄龙玉的结构根据矿石中矿物的粒度可以分为微晶结构和隐晶结构等,如作为观赏石的黄龙玉矿的结构可达细晶结构。

矿石的构造包括: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块状构造。

黄龙玉为凝胶状、蜡状、油脂、玻璃光泽,玉石质地细腻,致密坚硬,摩氏硬度为6.5—7度;透明度为透明-半透明;比重为2.65吨/立方米;韧性略次于和田玉,略高于翡翠,比化学成分近似的水晶、玛瑙高出很多。

玉石品级主要是依据玉种色泽、结构(质地)、透明度、净度、光泽、裂绺、块形等方面分为四级。

一级品:色泽为白、黄中呈现块块红或丝丝红,石质细腻通透,结晶颗粒小于0.05毫米,半透明-透明,油脂光泽,杂质少,裂纹少,块度大于40×20×10厘米。

二级品:颜色呈蜜腊黄,纯而滋润,石质细腻,结晶颗粒0.05-0.1毫米,半透明,腊状光泽,杂质少,裂纹少,质地温润光滑,块度大于30×15×8厘米。

三级品:颜色丰富,搭配巧妙美观,但石质粗细相间,结构不均一,裂纹较多,在同块石料中有透明部份也有不透明部份,块度大于30×15×8厘米。

四级品:石质粗,颜色丰富,造型奇特,块度大于30×15×8厘米。

4矿床成因探讨
矿床在空间上与花岗岩体有关,矿体产于侵入体的内接触带上,在花岗岩岩浆侵入活动的后期,地壳运动强烈,在花岗岩体里形成了延伸百米至千米的断裂和大型节理裂隙,当花岗岩岩浆再次侵入冷凝的晚期,便分异而形成了富含二氧化硅(SiO2)的残余含矿热液,且矿液中存在很多挥发性的物质,并沿断裂和大型节理裂隙,进行多次叠加式地灌入与充填,进而沉淀、凝结,形成了多期次的石英脉,以及最晚期的也是最重要的“黄龙玉-石英脉”。

矿体赋存于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期花岗岩裂隙内,由于成矿时温度较高,因而造成在矿体的围岩和矿体内部产生强烈的蚀变,蚀变主要有硅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褪色等。

矿体受不同规模大小的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层状、似层状、扁豆状等产出,结构为隐晶质-微晶质结构,构造为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角砾构造。

同时,岩体内部元素也是成矿的主要因素,显示了断裂(裂隙)构造及岩体冷却温度和成矿元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

因此认为矿床成因为:岩浆气液充填—交代形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5找矿标志
根据目前的地质资料和发现的矿体附近的地质现象分析,对于发现本区的黄龙玉矿主要有以下几个找矿标志:
(1)河流冲积物中存在黄龙玉矿,对于第四系冲积物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找矿标志;
(2)岩体内部接近接触带附近的任何方向的断裂构造及石英脉,均为找黄龙玉矿的直接标志;
(3)岩体内部的构造蚀变带,主要有硅化、钠长石化、褐铁矿化及褪色等。

也是找黄龙玉矿的标志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