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语言语境(linguisticcontext)

合集下载

语境理论发展历程

语境理论发展历程

语境理论发展历程语境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语言学和语用学领域兴起的一个重要学派。

它是由美国语言学家约翰·森特系在荷兰、丹麦等国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形成的。

本文将对语境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

语境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物种起源》一书。

达尔文提出了“物种的适应性特征”这一概念,并将之扩展到了语言领域,即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可以被视为一种适应性特征。

在这个基础上,语境理论的奠基人约翰·森特认为,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境是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关键因素。

在20世纪60年代末,森特开始对语境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语境理论。

他认为,语境分为语言环境(Linguistic Context)、语境信息(Contextual Information)和语境效应(Contextual Effects)三个层次。

语言环境是指语言形式和语义感知的外部条件,语境信息是指人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背景和环境,语境效应则是指语言形式和语义感知对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基于这一理论,森特提出了“原因与结果理论”和“消息权衡理论”等具体概念。

在70年代,丹麦语境学派成为语境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丹麦语境学派的奠基人米克尔·L·杨森(Mikael L. Yngve)提出了与森特相似但有所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语言的使用必然伴随着特定的语境,而不同的语境会对语言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方式产生影响。

此外,丹麦语境学派还研究了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对语境的影响,强调了社会语境的重要性。

随着语境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语境对语言理解和交际的重要性。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语境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人们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等手段进一步探讨了语境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一步拓展了语境理论的应用领域。

总结来说,语境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的一个重要学派,最初由约翰·森特提出。

语言学重要概念梳理(中英文对照版)完整版

语言学重要概念梳理(中英文对照版)完整版

第一节语言的本质一、语言的普遍特征(Design Features)1.任意性 Arbitratriness:shu 和Tree都能表示“树”这一概念;同样的声音,各国不同的表达方式2.双层结构Duality:语言由声音结构和意义结构组成(the structure ofsounds and meaning)3.多产性productive: 语言可以理解并创造无限数量的新句子,是由双层结构造成的结果(Understand and create unlimited number withsentences)4.移位性 Displacemennt: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如过去的经历、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表达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等5.文化传播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语言需要后天在特定文化环境中掌握二、语言的功能(Functions of Language)1.传达信息功能 Informative:最主要功能The main function2.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人类在社会中建立并维持各自地位的功能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ir identity3.行事功能 performative:现实应用——判刑、咒语、为船命名等Judge,naming,and curses4.表情功能 Emotive Function:表达强烈情感的语言,如感叹词/句exclamatory expressions5.寒暄功能 Phatic Communion:应酬话phatic language,比如“吃了没?”“天儿真好啊!”等等6.元语言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用语言来谈论、改变语言本身,如book可以指现实中的书也可以用“book这个词来表达作为语言单位的“书”三、语言学的分支1. 核心语言学 Core linguistic1)语音学 Phonetics:关注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着重考察人类语言中的单音。

Linguistic-Context

Linguistic-Context
towards him.He took it up, and having surveyed and smelt it, said with extraordinary expression: ‘“THE?" ‘“THE," returned the instrument maker.Opon that he whistled as he filled his glass, and seemed to think that they were making a holiday indeed.’
• today's paper( newspaper) 今天的报纸
• examination paper( a set of questions used as an examination) 考试卷
3
The same is true of all the polysemic verbs • do a sum(work out the answer to a mathema-
9
10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她对丈夫奇怪的行为逐渐变得焦躁。
2,become +pron/n(use as object), meaning ‘suit, befit’意思是“适合,有利于”
7
• This sort of behaviour hardly becomes a person in your position.
这种行为很难适合象你这样地位的人。
tical question) 算术
• do one's teeth( brush) 刷牙
• do the flowers( arrange) 安排花束
4
• do fish(cook) 做鱼

语境分析能力与英语阅读

语境分析能力与英语阅读

语境分析能力与英语阅读作者:李兰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6期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不可避免地会把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其它技能提高的基础。

因此加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

学生的英语阅读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对一的词义解读,它必须涉及到语法在具体语篇中的词义选择,情景知识,上下文和背景知识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常常听到学生抱怨道:一篇英语文章读了,尽管没遇到生词,但在做后面的相关的阅读理解题时,总是没把握。

其实,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学生在阅读时没有把要读的语句放入语境中去理解,没有把握整体内容。

我们知道,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有语境,有语篇必有语境,语篇理解离不开语境。

阅读是对篇章的解读过程,没有对篇章生产者赖以生产篇章的正确理解,就不可能对篇章做出符合作者意图的解读。

书面语篇没有任何外部语境。

所以必须在阅读过程中又创造内在的语境。

语境观念是阅读理解中涉及的一个重要观念,阅读者应有语境分析的能力,才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1语境的概念及发展历史语境‘context’这一词来自拉丁词contextus,早期的意思是the construction of text。

Context 这一词在《新牛津英语词典》中的被解释为;1,the circumstances or surrounding condi-tions that from the setting for an event, statement, or idea, and interms of which it can be fully understood and assessed: the pro-posals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new Europeanmovement. 2. the parts of something written or spoken that im-mediately precede or follow a word or passage and that influ-nence or help to clarify its meaning: the complex meaning of ir-ony is only graspable in context. (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English)在此定义中,英语‘context’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上下文;二是环境或背景。

语境、语体及其社会功能

语境、语体及其社会功能

语境、语体及其社会功能作者:訾华东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9期[摘要]语境(Context)是语言文字赖以存在的情境,它又可以分为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

语境制约着语体的选择和应用,在特定的语境选择使用与之相应的语体才会言语得体,顺利达到交际目的,成功实现其社会功能。

本文阐述了语境与语体的定义及其分类,分析了各种语体的特点,探讨了语境对语体的制约作用以及语体在不同语境下所实现的各种社会功能。

[关键词]语境语体正式非正式社会功能[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34-02引言传统的语言学把语言看做是具有划一的语音、语法、词汇规则的符号系统。

享有“现代语言学之父”称号的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曾经区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两个概念。

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抽象、笼统的概念,它是通过各种言语表示出来的。

而言语其本质的功能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及各种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

谈到社会功能,我们不得不涉及到另外一个词语,即“社会情境”(social context)。

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得以实现,而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人们用来交际的言语也是大相径庭的,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完成不同的社会功能。

本文从什么是语境、语体着手,通过分析语体的类型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现,来探讨其实现的不同的社会功能。

一、什么是语境Context在语言学界一般被称翻译为语境。

语境这一概念在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般而言,英语中的context既指语言环境中的上下文,又指使话语得以进行,文句赖以存在的情境。

context可以分为两大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和非语言语境(extra-linguistic context)。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Chapter5Semantics语义学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Chapter5Semantics语义学

Chapter 5 Semantics 语义学、定义1. semantics 语义学:Semantics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language. 语义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对意义的将研究。

二、知识点5.2 Different views of meaning 意义研究的不同观点521 The naming theory命名论(by 希腊Scholar Plato)The naming theory命名论:Words are just names or labels for thin gs词语只不过是其代表的事物的名字或标记。

Eg. desk—a piece of furniture with a flat top and four legs.The limitations of this theory 局限性:1. This theory seems applicable to nouns only这一理论看起来仅适用于名词(Some words are definitelynot lables of object:eg. jump, quickly, pretty, an d, i n,hearted, thi nk, hard, slowly …)2. There are nouns which denote things that do not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ghost,grago n, un icorn麒麟.有些名词是指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的事物。

3. Nouns that do not refer to physical object, but abstract notions such asjoy and impulse有些名词并不是指实物性的物体,而是指:joy, impulse 刺激,这样的抽象概念。

语境与语篇理解

语境与语篇理解

语境与语篇理解作者:李菊容来源:《大众科学·上旬》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通过相关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论述了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对英语语篇理解的影响,指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境的建构能力的必要性。

关键词:语境;语篇理解;英语教学1. 引言人们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看到的或听到的词、短语甚至句子都认识,但对作者或说话人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或讲这些话的用途是什么却不知该如何把握。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没有很好掌握语篇产生时的特定语境。

语境是言语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它是语言知识与语言外知识的结合。

2. 语境对语篇理解的影响2.1 语言性语境(linguistic context, co-text)语言性语境通常指语篇内部的环境,即“上下文”。

语篇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句子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句子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有机体,而决非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词句的堆砌。

词离开语境意义就不明确,句子离开语境后,其表达的意义也可能不易确定。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曾用“They are flying planes.”来说明句子的歧义性:它们是在飞的飞机,或他们正在驾驶飞机。

但是,如果该句子出现在一定的语言语境中,它的意思是不会含混的。

若谈话的主题是飞机,那句子的意义就只能是前者;如果谈话的主题是飞行员,那么该句的意思则是后者。

如果They are flying planes是用来回答What are the pilots doing?或What are they?句子表达的意义也是清楚的。

2.2 非语言性语境(non-linguistic context)非语言性语境通常是指话段或句子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

语言是在一定语境和情景下使用的,它离不开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制约,更离不开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的共识和应当遵循的规则。

2.2.1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情景语境通常指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

语境图示

语境图示

所使用的言语知识语言语境对语言的上下文的了解交际的时间、地点语境情景语境交际的话题交际方式参与者的相互关系言语外语境文化语境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胡壮麟根据韩礼德的模式,把语境构成元素分为三类。

(1)上下文(linguistic context),指语篇内部的环境;(2)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指语篇产生时的环境,事件的特征、性质,谈话的主题、时间、地点、方式等;(3)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指作者的语言社会团体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

读者如果属于此语言社团或有相关的知识,就能够理解语境所指的意义。

(胡壮麟:P82)图例:1.指语篇内部的环境语境 2. 情景语境,指语篇产生时的环境,事件的特征、性质,谈话的主题、时间、地点、方式等;3.文化语境,指作者的语言社会团体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这三者都有助于理解语篇的意义和交际意图,从而使语篇保持连贯性。

2.言语外语境与语篇理解2.1 情景语境语篇是人们交际的形式,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可以说语篇是在特定的情景语境中产生,并受制于情景语境。

语篇的含义主要依赖于语境,语篇与语境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因此在解读语篇时就必须考虑交际活动发生的物理环境——时间、地点,交际的主题,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以及交际方式等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与交际中的语篇关系紧密。

2.1.1 交际活动的时间、地点语言的交际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

时间大至不同时代,小至早晚瞬息,地点大至不同国家地区,小至居室内外,都会影响语言的使用。

譬如,学生在教室上课,说话庄重,话题集中,目的明确;而在寝室里聊天,则话题分散,目的不明。

如果说话不分时间地点,就会影响语言的交际效果。

例如,父亲和女儿在同一公司工作,父亲是总经理,女儿是职员。

女儿说:(1)经理,我们有个问题想向您汇报,XX公司的那个项目我们今天做完了。

(2)老爸,XX公司的那个项目我们今天搞掂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
语言语境,即篇章内部的环境,或称上下文,是指词、短语、语段或篇章的前后关系,它可以帮助理解词、短语等语言成分的特定意义。

如“soft”一词,除在一般情况下它与汉语中的“软的”、“柔的”(not hard) 对应外,还具有其它的词义。

所以,翻译时,我们要注意它与什么样的词搭配。

soft fire(文火) soft breeze(和风)
soft hat(呢帽) ; soft words(和蔼的话)
soft answer(委婉的回答) soft goods(毛织品)
soft drink(果汁饮料)
英语中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然而英语词语的这种多义性却并未在交际中形成过多的实在的歧义。

这主要是人们总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词语,而特定的语境往往消除了词语的潜在歧义。

例如:
(1) Pass the glass of port.
句中pass, glass, port 三词都是多义词。

但进入句(1)后glass与port配成了the glass of port, 二者相互制约,排除了一切不能并存于这一语义体的潜在义素,从而确定了语义;他们的意义一经确定又制约住了pass的词义,从而使整个句义明确了:“把那杯葡萄酒递过来。


英语中不只有一词多义,同词反义的现象也不少。

如:
(2) I never had much in seeing you. There was no love lost between us at any time, I think. (C. Dickens: Martin Chuzziewit)
(3)…we grumble a little now and then, to be sure.. But there’s no love lost between us. (O. Goldsmith: She Stoops to Conquer)
这两句中都出现了 there is no love lost between us 这样的句子。

由于lost 的特殊语义,孤立地看这个句子,可以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即“我们之间毫无感情”或“我们之间依然相亲相爱”。

但词句出现在具体的上下文中,由于语境的制约作用,其含义也就随之确定。

试比较:
a. 我向来不大想看到你,咱们俩人之间大概什么时候都不曾有过好感。

b. 当然,我们有时也免不了争执几句,但我们还是相亲相爱。

2.情景语境 (situational context)
情景语境,即篇章产生时的周围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参与者的关系、事件的性质(话题)、交际方式等。

例如:
(4) He passed away last summer.
说话的时间如果是在秋冬季,就应翻译为“他是今年夏天去世的。

”如果说话的时间是在春季,则应译为“他是去年夏天去世的。

”情景语境也可指说话所产生的时代或历史背景。

由于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时代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19世纪初的作品中提到pen不可译成“钢笔”,而应译成“鹅毛笔”;cab要译成“出租马车”,而不能已成“出租汽车”。

在很多情况下,话语的意义与特定的地点密切相关。

例如“Attention﹗”一词在候机大厅内意指“注意﹗”,在练兵场上则指“立正﹗”。

再如:
(5)It’s time to go aboard.
这句话如果在车站说,指“该上车了”;在机场上说指“该登机了。


参与者,即说话人与受话人,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情景语境。

在翻译人物对话时,留意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和性格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
(6)“All good attend you, dear old woman,” he said, embracing Peggotty. (C.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董秋斯译:“万事如意,亲爱的老妈妈”,他搂着辟果提说道。

张谷若译:“亲爱的妹妹,我祝你多福如意。

”他拥抱了皮勾提说。

原文old woman董译为“老妈妈”,张译为“妹妹”。

谁是谁非,只要弄清了该句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便可了然。

原来受话人Peggotty乃是说话人的妹妹,另外原文还包含了一种亲昵色彩,故意作“老妹妹”好像更合适一些。

然而,还有其它形式的情景语境,如话题和交际方式等,也会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翻译的,在此不再赘述。

3.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
文化语境,即说话人或作者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

各种语言都是本民族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是文化信息的浓缩。

我们都知道,一些具有相同概指意义的词语,在不同语言中其文化伴随意义往往不同。

有些事物,对于那些处于某一文化背景中的人来说,其含义是不必言传,便可意会的。

但是,处于另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来说却很难领会其中的奥妙。

典故的翻译就是如此。

由于文化上的隔阂,译者有时意识不到典故的存在,不但译不出隐藏在语言表象后面的文化的内涵,还可能会望文生义,酿成大错。

例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篇小说题为“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如果直译,则为:“像白象一样的山”。

这里的“white elephants”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而其象征意义从语言本身是看不出来的,这里面含着一个典故:在古代泰国,白象是十分罕见的珍奇动物,为王室所独占。

如果国王不喜欢某个大臣了,就送给她一头白象,该大臣不能使役它,也不敢抛弃它,任凭这头大象用它那巨大的胃口逐步将其家产耗尽。

后来,"white elephants"就被用来指“无益而有害的赠品”或“成为负担招致亏损的东西”。

另外,如Achilles’ heel 指“唯一致命的弱点”,Jonah指“不幸的人”,Midas touch 指“点物成金之术”,等等。

这样的典故,在翻译时,有时可意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