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治疗与研究进展

4、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病变呈局灶性(病变肾小球占标本总数<50%)、节段(一个肾小球内血管袢硬化 <50%)分布,受累节段呈硬化改变胶原样硬化形成,穿透肾小球中部。和微小病 变相比, FSGS 在临床上更多表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血尿、更容易发展至肾功 能衰竭,对糖皮质激素更缺乏敏感性。
50%时,尿素氮、肌酐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双肾B超检查:正常或稍有缩小。 • 6.乙肝两对半检查 • 7.肾活检:可以确定慢性肾炎病理类型,对诊断、指导 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积极意义。
四、诊 断
• 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 高血压,病史在1年以上.
• 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 肾穿刺活检对决定诊断,明确病理类型,拟定
5、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硬薄病 化,变 、病晚 肾理期 小改肾 管变脏 萎为体 缩不积 、同缩 肾程小 间度, 质的肾 纤肾皮 维小质 化球变
三、临 床 表 现
蛋白尿:含量不等,一般13gd • 血尿:轻度至中度,偶有肉眼血尿 • 高血压:舒张压常为中度以上升高,部分可发
生高血压性心脏和脑血管病变 • 水肿 • 后期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诊治和 研究进展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林启展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病理分型
3 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 4 中医治疗与研究进展 5 西医治疗与研究进展
一、概述
• 定义: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 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疾病。
中药治疗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进展摘要:肾病是目前常见且严重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西医治疗对于肾病的管理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其不良反应严重,接受度低等问题,因此探索肾病治疗的新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中药作为一种综合治疗肾病的方法,以其安全有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医学派经过长期临床经验积累,注重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为中药在肾病治疗中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思想。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治疗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为深入了解中药在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治疗;肾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研究进展一、中医对肾病的认识:中药治疗肾病的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传统中医对肾病的理解和分类传统中医认为肾主水,肾具有先天之本和掌握生殖、生长、生化等功能的重要作用。
肾病是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损伤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传统中医以临床特点和病因病机为基础,将肾病分为肾虚、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肾亏损、肾精亏损、肾失常、肾阳虚衰、阳气下降、肾阴阳两虚同病等多种类型。
(二)中药治疗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药治疗肾病的基本原则是“滋肾、补肾、固肾、清热、利水”,即在尊重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根据肾病类型和临床表现,选用具有温补、滋阴、补阳、固精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中药也注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和抗病能力。
(三)中医药在调节肾功能的作用机制中医药治疗肾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滋补肾精、调节肾功能和促进肾脏再生等方面。
中药成分可以直接渗透到肾脏细胞中,提高肾脏细胞活力和代谢水平,促进修复和再生;同时还可以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清除自由基等,对肾脏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此外,中药还可以调节肝肾相生相克的平衡,维护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对不良因素的抵抗力二、中药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一)中药复方的研究:根据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肾宝片、三七复方等在肾病治疗方面有独特的治疗作用。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李焕宇1邓虹珠2王彩云2t解放军广州疗养院广东广州5105152第一军医大学广东广州510515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病理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西医目前对该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则显示了很多的优势,本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概况以及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理研究等方面的迸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药理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245(2004)14-叭75—03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病理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小球炎症状迁延不愈。
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于肾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而导致肾小球肾炎[1]。
属于中医学“肾风”、“肾水”、“水肿”等病症范畴。
西医目前对该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往往是最后的选择。
而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则显示了很多的优势,研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现择要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与证候学研究探讨疾病病因、证候及演变特征对提高辨证准确性和增强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临床研究认为慢性肾炎发病不外内因、外因、诱因三类。
内因以肾、脾、肝等脏腑功能虚损为主。
吕仁和[21认为本病病本在。
肾虚,涉及肝脾等脏,外因则为风、寒、湿、热等邪气的侵入。
赵绍琴[3・41提出了慢性肾病可遗传论和并非均为肾虚论,认为风湿热邪深入营血,络脉阏阻,属实而非虚,且多热、多阏为本病之病机特征。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慢性肾炎是以虚为主,虚实挟杂之症。
刘宏伟㈨报道由于体质因素的变化,疾病因素的影响,生活与环境因素的改变等,使得慢性肾炎患者阴虚证增多,且阴虚证多向气阴两虚证转化。
欧刚永红[6]等对慢性。
肾炎中医证型与红细胞免疫相关性研究和结果显示:本病患者均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研究进展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基本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疾病特点为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病因复杂、病理类型多样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慢性肾炎的属于中医“肾风”、“水肿”、“血尿”、“尿浊”“腰痛”、“虚劳”等范围。
慢性肾炎在我国终末期肾衰竭的原发病因中 CGN 为 64.1%,占据首位[1]。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遵循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应用多种治疗方法结合西医先进的诊疗手段,显示出一定优势。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综述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发病机制的认识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作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始发机制已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非免疫机制导致的 CGN 也得到发展,以下分别从免疫机制和非免疫机制两面阐述 CGN 的发病机制。
1.1. 免疫机制体液免疫: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原位免疫复合物(IC)是体液免疫的主要内容。
循环免疫复合物能激活补体、诱导炎症介质等导致疾病的发生。
原位免疫复合物可以使炎症反应更为严重。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反应的主要内容包括 T 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T 细胞可直接损伤肾小球,或使炎症反应不断扩大。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能够引起肾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细胞因子:目前研究的促炎细胞因子主要IL-1(白细胞介素-1)、IL-6(interleukin-6 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等。
可以改变肾脏的血流动力学,诱导 VEC(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促炎因子,导致炎性细胞的浸润在系膜区,促进 MC 增生,造成肾小球的直接和间接损伤[2]。
1.2 非免疫机制凝血障碍:CGN 时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VEC 遭到破坏,由原来的抗凝血功能转而发挥促凝血作用,凝血纤溶系统平衡被打破[3],增加相关抗原物质沉积在肾小球参与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体内氧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减少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肾炎主要是因为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所涉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1198;2.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大多数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4种关键信号通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Syk/Ras/c-Fos信号通路等,为深促进中药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方面的应用。
丰富,值得大力推广,但由于其作用机制未明,影响了中药在该领域的发展。
有研究发现,相关信号通路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1、IL-6等的含量表达[1-3],进而调控CGN发病以及发展。
本文通过整理中药治疗CGN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及其研究进展,为阐明中药治疗CGN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1…关键信号通路1.1…NF-κB信号通路…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是核转录因子Rel家族成员之一,其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在免疫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4-5]。
通常情况下,NF-κB/Rel家族成员首先两两结合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然后与抑制性蛋白IκB(inhibitory protein of NF-κB)结合成三聚体复合物,最终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
当受到某些胞外信号刺激时,IκB激酶(IKK)被激活,使IκB磷酸化进而从三聚体中解离出来,导致NF-κB 被活化,进入细胞核内,启动相关基因的转录,促进IL-6、TNF-α、IL-2、IL-1β、MCP-1等炎症因子和介质的分泌,导致炎症发生[5-6]。
因此,通过抑制肾组织NF-κB信号通路,减少相关炎性因子的释放,可能是减轻肾小球炎症损伤的途径之一。
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
YingZhou等[7]研究雷公藤甲素治疗膜性肾小球肾炎小鼠的作用机制时发现,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中NF-κB p65、IκBα、TNF-α、IL-1β、MCP-1表达均显著下降,提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从而缓解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炎症反应。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进展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优势。
综合近几年的文献,其治疗方式除辨证论治外,还有对症治疗、主方加减治疗、中成药治疗、单味中药治疗及内外治结合治疗,临床上均取得满意疗效。
但目前大多数文献仅是一般临床经验总结,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研究。
因此,今后应进行客观化评估筛选,开展相关治疗机理的实验研究及规范的临床观察。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dvantages in treating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s in recent years,the therapeutic methods of TCM include not onl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but also symptomatic treatment,modification of the chief prescriptions,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single Chinese herb,and combin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which all have achieved some remarkable effects. However,the majority of articles were about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which lack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Therefore,the results of relative researches should be under objective evaluation.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n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and standardized clinical observation need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future.Key words: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TCM treatment;review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是一组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基本表现,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肾小球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57
·综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允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云南 楚雄)
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常见病,临床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有调节免疫,应用 ACEI/ARB 类药物降低肾小球 内的“三高”,利尿等减少蛋白尿、血尿,延缓肾功能进展;也有单纯运用中医药的辨证论治来减轻蛋白尿、血尿,改善患者远期预 后;同时,更多的临床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由于慢性肾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多种治疗方法的运 用能够让患者有更多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以达到更加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57.030 本文引用格式:鹿馨允 .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57):64-65,67.
现 代 医 学 近 几 年 来 在 减 少 患 者 尿 蛋 白、控 制 血 压、延 缓 肾功进展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有部分患者诉有 腰酸、乏力、易倦等临床表现有待解决。
2 中医研究进展
2.1 中医病因病机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学“肾风”“风水”“水
肿”“尿血”等范畴。《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至阴也,至 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 其末在肺,皆积水也。”概括了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的基本病 机,《素 问·水 热 穴 论》云:“勇 而 劳 甚,则 肾 汗 出,肾 汗 出 逢 于 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 传为跗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即是说卫气出于下焦,肾虚 则卫气不固,易感外邪,现劳甚而汗出,风水相搏故发为肿 。 [15]
浅谈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浅谈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 西医效果欠佳, 中医采用辨证论治, 单方验方, 穴位注射, 针灸推拿等疗法, 疗效显著, 但研究设计方案多不规范, 无严格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仍须深入研究。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风邪外袭湿浊内蕴辨证分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 , 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其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异,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从近代有关专家的认识、中医辨证论治、单方验方和其他疗法等方面予以归纳整理, 报告如下。
1 病因机理乐才文[1]认为慢性肾炎实属本虚标实: 肾虚为本, 首当补益。
肾为先天之本, 藏真阴而寓真阳, 宜藏而不宜泄, 所以慢性肾炎的证候特征多以虚为主。
其认为病久多耗气伤阴, 主张养阴益气, 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适当加用益气药物; 湿热为标,注重清利,兼顾养阴。
杨霓芝[2]认为, 外邪侵袭是本病的主要诱因。
外感之邪伤及脏腑, 以致肺、脾、肾功能失调, 导致水液代谢紊乱。
如风邪外袭, 肺失通调; 湿毒浸淫, 脾气受困; 湿热内盛, 三焦壅滞等。
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或治疗中常因外感而使本病反复或加重。
脏腑虚损是本病的病理基础, 其中以脾肾虚弱致病者较为常见。
因饮食失调, 劳倦太过, 伤及脾胃; 或生育不节,房劳过度, 肾精亏耗。
脾虚而后天之本不充, 日久及肾, 肾虚温煦滋养失职, 必使脾气匮乏, 两者常相互为患, 不能截然分开。
无论外邪伤及脏腑或脏腑本身虚损, 均可致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
2 辨证论治于怀庆[3]把本病分为3型。
基本方:党参10g,黄芪30g,山药12g,生地黄12g,赤芍12g,薏苡仁20g,金樱子30g,石韦15g, 僵蚕15g,全蝎4g。
水湿浸渍型基本方加桂枝8g,泽泻15g, 茯苓皮、木通各10g;脾肾阳虚型基本方加大腹皮10g,制附子、厚朴各8g, 菟丝子15g,仙灵脾20g;肝肾阴虚型基本方加女贞子、旱莲草各30g,麦冬、枸杞子各10g;伴有血尿加藕节炭10g,白茅根20g;血压高者加天麻、夏枯草各15g,钩藤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3-05-08T17:08:03.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晓琳
[导读]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 , 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其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异。
王晓琳 (内蒙古扎兰屯市中蒙医院 162650)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372-01
【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 西医效果欠佳, 中医采用辨证论治, 单方验方, 穴位注射, 针灸推拿等疗法, 疗效显著, 但研究设计方案多不规范, 无严格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仍须深入研究。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风邪外袭湿浊内蕴辨证分型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 , 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其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异,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从近代有关专家的认识、中医辨证论治、单方验方和其他疗法等方面予以归纳整理, 报告如下。
1 病因机理
乐才文[1]认为慢性肾炎实属本虚标实: 肾虚为本, 首当补益。
肾为先天之本, 藏真阴而寓真阳, 宜藏而不宜泄, 所以慢性肾炎的证候特征多以虚为主。
其认为病久多耗气伤阴, 主张养阴益气, 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适当加用益气药物; 湿热为标,注重清利,兼顾养阴。
杨霓芝[2]认为, 外邪侵袭是本病的主要诱因。
外感之邪伤及脏腑, 以致肺、脾、肾功能失调, 导致水液代谢紊乱。
如风邪外袭, 肺失通调; 湿毒浸淫,脾气受困; 湿热内盛, 三焦壅滞等。
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或治疗中常因外感而使本病反复或加重。
脏腑虚损是本病的病理基础, 其中以脾肾虚弱致病者较为常见。
因饮食失调, 劳倦太过, 伤及脾胃; 或生育不节,房劳过度, 肾精亏耗。
脾虚而后天之本不充, 日久及肾, 肾虚温煦滋养失职, 必使脾气匮乏, 两者常相互为患, 不能截然分开。
无论外邪伤及脏腑或脏腑本身虚损, 均可致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
2 辨证论治
于怀庆[3]把本病分为3型。
基本方:党参10g,黄芪30g,山药12g,生地黄12g,赤芍12g,薏苡仁20g,金樱子30g,石韦15g, 僵蚕15g,全蝎4g。
水湿浸渍型基本方加桂枝8g,泽泻15g, 茯苓皮、木通各10g;脾肾阳虚型基本方加大腹皮10g,制附子、厚朴各8g, 菟丝子15g,仙灵脾20g;肝肾阴虚型基本方加女贞子、旱莲草各30g,麦冬、枸杞子各10g;伴有血尿加藕节炭10g,白茅根20g;血压高者加天麻、夏枯草各15g,钩藤10g。
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证候者, 方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化裁;活血化瘀法治疗临床有气滞血瘀证候者,方以黄芪、党参、莪术、益母草、牛膝、当归、川芎、赤芍、丹参为基本方加味; 益肾健脾法治疗脾肾气虚证候者,方以参芪地黄汤加味。
3 单方验方
刘明德[4]治本病用家传验方五肾煎:黄芪30g,蛇床子15g,芡实10g,复盆子20g,山茱萸30g,赤石脂10g、蝎子10g,桂枝6g,牡丹皮30g,西洋参10g(切片),桑寄生10g,鳖甲15g(捣,另包)。
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数百例, 临床效果明显。
4 其他疗法
薛红良等[5]运用穴注和口服中药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蛋白尿42例。
方法: 将辨证为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辨证取穴,以中药注射液穴注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对照组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NOS、CIV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辨证取穴以中药注射液穴注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
5 小结
综上,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报道很多, 但大都处于疗效观察及经验积累阶段。
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多不规范, 或无阳性对照药, 或一方统治诸证,无严格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等,尚未看到双盲、双模拟刚性药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资料,因此对文献资料的价值及分析的资料利用率有待商榷。
西医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尚无满意的疗效, 故中医疗法值得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婷,蔡红凯,陈嘉,等.乐才文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拾零[J].光明中医, 2007, 22(3): 20-21.
[2] 马红岩,杨霓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 15(7): 88- 89.
[3] 于怀庆.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40例[J].光明中医2006, 21(2): 31- 32.
[4] 刘小芬,刘菊红,刘维涛.刘明德主任医师及其家传验方“五肾煎”[J].现代中医药, 2008, 28(6): 5.
[5] 薛红良,卞晓芳,孙正伟.穴注和口服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42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 2008, 40 (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