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试题-题库-试卷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试卷5份和试题库(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试卷5份和试题库(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要素禀赋2.倾销3.黄金输送点4.三元悖论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A 两国的绝对优势B 两国的比较优势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 两国的要素禀赋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A 上升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A 外国企业B 非盈利机构C 国际经济组织D 政府7.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A 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B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C 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D 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9.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A 技术转让B 信息交流C 信息回授D 示范效应10.在斯图旺表中第三象限表示()A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B 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C 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D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亚当。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2.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出现过,并且很难避免。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1、假设中美两国都生产大米和小麦,且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

由于生产技术的不同,产出是不同的。

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大米,假设中国可以生产100吨,美国只能生产150吨。

如果两国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小麦,假设中国能生产50吨,而美国能生产100吨。

(1)请判断中国和美国分别在生产那种产品上有优势(2)如果发生自由贸易,中美两国会分别出口哪种产品,请确定大米的世界市场相对价格的范围?(3)画图说明自由贸易发生前后中美两国的福利变化。

2、作图说明什么是“悲惨增长”,并说明悲惨增长实现的条件。

3.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资本是特定要素(生产葡萄所用的资本不能流动到汽车生产行业)。

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如果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4、叙述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内容,并作图分别说明在大国和小国的情况下,出口部门所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5、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状态如下图所示,请继续作图,画出自由贸易发生以后A、B两国的福利变化和贸易三角。

钢铁钢铁SA=CACIC0SB=CB大米大米B国A国6、画图说明关税和出口补贴所引起的进口国福利的变化。

7、画图说明什么是持续性倾销并说明持续性倾销存在的条件。

8、假设某一国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某、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某的国际市场相对价格为2,进口量为2000个单位,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

1、解:依题意可知,两国劳动生产率为:中美大米劳动生产率11.5小麦劳动生产率0.51以下均用A表示中国,B表示美国,某表示大米,Y表示小麦,a、b分别表示中美两国生产率。

(1)美国在大米与小麦生产上均占绝对优势1.5a某a某112>b某b某1.51.52>1.5因为0.5ayay0.5byby11所以中国在生产大米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生产小麦上占有比较优势。

大学课程《国际经济学》专业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

大学课程《国际经济学》专业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补考试卷(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 )A.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B.一国范围内生产力在各地区的合理布局C.区域经济发展政策D.跨国界资源分配和生产力合理布局2.绝对利益学说的提出者是 ( )A.斯密B.李嘉图C.奥林D.魁奈3.对于进口国来说,进口商品后,生产者集团的剩余是(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4.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会使该国的贸易规模( )A.增长B.减少C.不变D.有时增长有时减少5.重叠需求贸易只有在( )A.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进行B.收入水平差距很远的国家之间进行C.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很小的国家之间进行D.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很小的国家之间进行6.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使劳动力的流入国( )A.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获利B.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亦受损C.劳动力需求方获利,而供给方受损D.劳动力需求方获利,而供给方亦获利7.同样一件商品,在英国卖50英镑,而在美国卖80美元,假设一价定律成立,则1英镑相当于()美元。

A. 1.0B. 1.6C. 0.625D. 不确定8.国际收支统计的记帐方法是()A.借贷记帐法 B.复式簿记法 C.收付记帐法 D.流水帐9.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假定是()A.一价定律 B.充分就业经济状态C.市场分割 D.实行价格歧视10.最早提出著名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经济学家是()A.亚历山大 B.凯恩斯 C.休谟 D.马歇尔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本国偏向出口的经济增长,会使本国贸易条件恶化。

2.要素禀赋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长期分析,而特定要素模型是一种短期分析。

3.重叠需求国际贸易不是无条件的,它只发生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

4.在规模经济条件下,国际分工格局亦是确定的。

5.形成倾销的条件之一是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弹性不一,国外需求弹性较小。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第 A 卷)考试专业班级国贸09级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学期 2011年上学期考试类型考试命题教师1.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重商主义B.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D.重农主义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

A.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3. 属于“贸易三角”构成部分的几何图形是()。

A国际比价线B提供曲线C生产可能性边界D相互需求曲线4.斯密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同时还提出了 ( )。

A.自由贸易思想B.管理贸易思想C.保护贸易思想D.干预贸易思想5. 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悲惨的增长6. 国际贸易中发生“悲惨的增长”的条件有()。

A.产品需求弹性较高 B.产品需求弹性较低C.产品需求无弹性 D.产品需求弹性无穷大7.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出口的应该是密集地使用了本国比较()要素的产品。

A. 丰裕B. 稀缺C. 密集D. 上述说法都不对8. 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 .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9. 对于存在共同生产要素的两个生产部门而言,一个部门产品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另一部门共同生产要素的流出。

同时,共同生产要素流出部门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将()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确定10. 如果X、Y商品的价格上升同样的幅度,则名义工资和劳动力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情况应当是( )。

A.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X流向YB.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Y流向XC.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的分配不变D.名义工资下降,劳动力的分配不变11.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加以概括和解释,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题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题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题,共计100分)1. "供给"指的是:A. 指商品的市场供应量。

B. 指货币的供应量。

C. 指资金的供应量。

D. 指劳动力的供应量。

2. 比较优势理论是谁提出的?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 弗里德曼3. 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A. 外汇储备的数量B. 国内物价水平C. 利率水平D. 外国利率水平4. 以下哪个国际组织主要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A. 世界贸易组织(WTO)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C. 世界银行(WB)D. 美洲国家组织(OAS)5.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A. 维持物价稳定B. 促进经济增长C. 降低利率D. 减少失业率6. 国际分工的好处包括:A. 提高生产效率B. 扩大市场规模C. 促进技术创新D. 所有选项都正确7. 如果一个国家的汇率升值,会对该国的贸易产生什么影响?A. 减少出口,增加进口B. 增加出口,减少进口C. 减少出口和进口D. 增加出口和进口8. 当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的时候,央行可能会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是:A. 加息B. 降息C. 货币放松D. 不采取任何措施9. 名义利率是指:A. 不包括通货膨胀的利率B. 超额储蓄的利率C. 包括通货膨胀的利率D. 市场利率10. 直接投资是指:A. 跨国公司间的资金流动B. 外商在本国购买股票和债券C. 资本流动到国际间接投资基金D. 政府间的经济援助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1. 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2. 简述外汇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三、论述题(共计60分)1. 请阐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 选择一个国际组织,介绍其目标、职责以及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四、分析题(共计80分)某国经济遭受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失业率飙升,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贬值,并且国内外投资都受到了打击。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试卷5份和试题库(含答案)(1)(1)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试卷5份和试题库(含答案)(1)(1)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共 30 分)1.当出现需求无弹性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导致()A.贸易收支改善B.贸易收支恶化C.出口数量下降D.出口换汇增加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A 两国的绝对优势B 两国的比较优势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 两国的要素禀赋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A 上升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A 外国企业B 非盈利机构C 国际经济组织D 政府6.中国采取的汇率制度是()A.固定汇率制度B.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C.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钉住汇率制度7.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A 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B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C 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D 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9.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A 技术转让B 信息交流C 信息回授D 示范效应10.在斯图旺表中第三象限表示()A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B 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C 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D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11.下列哪个不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内容()A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B外汇理论研究C跨国公司研究D国内消费水平研究12.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A1,6 B2,4 C3,4 D4,713.关于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的根源在于贸易条件的恶化B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C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会降低本国的福利水平D出口的贫困化增长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14.产品的水平差异是指()A采用新技术制造的新产品带来的差异B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C同质产品D商品由于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差异性15.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又称()A购买力平价B铸币平价C铸币数量D铸币本位16.国际货币体系按照是否有意识地进行组织安排可以划分为()A金本位、信用本位和介于二者之间的金汇兑本位制B固定汇率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C自发存在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人为安排组织的国际货币体系D布雷顿森林体制和牙买加体制17.根据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是()A区位特定优势B市场内部化C资源禀赋优势D所有权特定优势18.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取决于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国内政府开支以及()A国内进口B国内出口C国内净出口D国内净资本流出19.三元悖论成立的前提是()A完全竞争市场B开放经济C封闭经济D垄断20.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两个方面?()A贸易创造,贸易转移B贸易创造,贸易抑制C贸易转移,贸易抑制D贸易创造,贸易分享21.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A 企业B 居民户C 家庭D 国家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的是()A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B 要素是完全流动的C 要素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D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23.考虑A、B两国生产X、Y两种产品的相互需求决定进出口价格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世界市场的价格的上、下限正好是A、B两国国内的交换比率B 某种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是由A、B两国出口恰好补偿进口决定的C 加入货币因素后的模型中,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进口都不一定恒等于出口D 加入其他因素后的模型表明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仍然是由双方的供求决定的24.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金融账户的内容?()A 证券投资B 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C 债务减免D 直接投资25.使用购买力平价法估算发达国家的经济数量时会()实际数量,而估算发展中国家时会。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判断正(√)、误(×)题(2’×10)()1.若大学教师用大部分时间来搞研究,可能会出更多的成果,但机会成本是备课时间减少,从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2.“个税起征点提高至3000元,将促进内需增加”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3.需求量的变动是引起均衡价格波动的直接原因。

()4.因随消费量增加总效用会增加,所以商品需求曲线应呈正斜率。

()5.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6.AP曲线一定经过MP曲线的最高点,并与X轴相交。

()7.变动成本VC就是总成本TC曲线的斜率。

()8.完全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MC=AR=AC。

()9.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流量指标。

()10.从总供给看,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应为:Y=C+S+T+X。

二、单项选择题(2’×15)1.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对市场制度的调节问题B.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C.研究企业如何赚取利润的问题D.研究如何使人变得更无私,以缓解资源稀缺性问题2.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正式实施,使海南旅游市场()迅速增加。

A.供给B.供给量C.需求D.需求量3.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

A.实际支付的金额B.愿意支付的金额C.获得额外的满意程度D.愿意支付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之差4.当某消费者由商品X的消费获得的边际效用MU X = 0时,()。

A.TU X = 0 B.TU X达最大C.TU X上升D.TU X下降5.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下跌10%,引起需求量增加20%,则该商品()。

A.需求富有弹性B.需求单一弹性C.需求缺乏弹性D.需求完全弹性6.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农民收入的增加会使其()向右移动。

A.预算线B.无差异曲线C.供给曲线D.边际收益曲线7.当单个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处于合理区域时,必然有()。

A.TP开始下降B.MP开始上升C.AP≥MP D.AP≤MP8.在短期内,AC与AVC之间的垂直距离()。

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试卷以及试题库(含答案)

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试卷以及试题库(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一、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3、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4、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5、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6、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7、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试题-题库-试卷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试题-题库-试卷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题库,试卷,根据,相互,需求,原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A两国的a绝对优势b两国的比较优势c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两国的要素禀赋
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a易发生于()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A上升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A外国企业b非盈利机构c国际经济组织D政府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A在国外设立分公司b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c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D购买国外企业债券
1.亚当。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d)
2.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出现过,并且很难避免。

()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相同的起因和特征,彼此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d)
4.列昂惕夫反论提出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关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了保护。

(d)
5.按照技术差距贸易论,技术差距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

()
6.穆勒认为,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

()
7.根据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从基期到报告期,通货膨胀的差异应该等于汇率的差别。

()8.牙买加体系基本特征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浮动汇率制及黄金货币作用的削弱。

(d)9.国民收入的国际差异会引起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d)
1.c
2.c
3.b
4.b
5.c
6.D
7.b
8.D
9.c10.c
1.√
2.×
3.√
4.√
5.
6.×
7.√
8.√
9.√10.√1.比较优势
1.下列哪个不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内容()A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b外汇理论研究c跨国公司研究D国内消费水平研究
2.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A1,6b2,4c3,4D4,7
7.根据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是()A区位特定优势b市场内部化c资源禀赋优势D所有权特定优势
8.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取决于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国内政府开支以及()A国内进口b国内出口c国内净出口D 国内净资本流出
4.按照h-o定理,一国应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d)6.国际收支表的基本编制方法是采用单式计账法。

(c)
9.国际收支发生顺差的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因为本国资金流出超过外部资金流入。

(c)1.试述绝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2.简述关税的类型。

()
1.试用图形进行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六,计算。

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2000年为基期是100,20XX年时出口商品价格下降5%,进口商品价格上升10%,那么,(1)这个国家20XX 年的净贸易条件是多少?(2)假如此国出口数量从2000年到20XX 年上升20%,则贸易收入条件是多少?
1.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1.D
2.A
3.D
4.D
5.b
6.c
7.A
8.c
9.b10.A1.√2.×3.×4.√5.√6.×7.×8.√9.×10.×1.①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4分)②小国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4分)
③小国进口关税对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4分)④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的政策含义。

(4分)
1.贸易差额论
2.贸易条件
1.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A企业b居民户c家庭D国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的是()
A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b要素是完全流动的c要素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D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
3.考虑A、b两国生产x、Y两种产品的相互需求决定进出口价格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世界市场的价格的上、下限正好是A、b两国国内的交换比率b某种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是由A、b两国出口恰好补偿进口决定的
c加入货币因素后的模型中,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进口都不一
定恒等于出口D加入其他因素后的模型表明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仍然是由双方的供求决定的4.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金融账户的内容?()
A证券投资b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c债务减免D直接投资
7.下列不属于长期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的是()
A直接投资b间接投资c出口投资D国际贷款8.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不包括()
A引进外资数量、结构以及向外国投放的资本数量和结构b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差异c汇率下浮的幅度与国内通货膨胀的关系D经济中的时滞
1.根据西方比较普遍的看法,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d)5.J曲线效应是指当一个国家通过本币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时,并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汇率调整在发生作用时有一个时滞,要经历一个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

(d)
2.试述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m-b-K标准)。

1.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2.贸易条件是一种指数,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对进口商口价格的比率,简言之即单位出口所能换回的进口,或单位进口所需要的出口量。

如果出口商品价格比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涨,即称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如果出口商品价格比起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下跌,称为贸易条件恶化。

1.D
2.b
3.c
4.c
5.b
6.c
7.c
8.D
9.A10.A1.√2.√3.×4.×5.√6.√7.√8.×9.×10.×
2.①穆勒标准。

(3分)②巴斯塔布尔标准。

(3分)③肯普标准。

(2分)1.①说明h—o模型的前提条件。

(4分)②说明h—o模型的基本内容。

(4分)③h—o模型的图形解释。

(4分)④对h—o 模型的评价。

(4分)
1.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4.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不变5.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
6.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A.规模报酬递减b.规模报酬递增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成本递增
7.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悲惨的增长8.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A.幼稚工业理论b.夕阳工业理论c.国防论D.资源禀赋论9.最佳关
税水平应等于()
A.零进口关税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c.禁止性关税D.禁止性关税以上16.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
A.进出口b.利息收支c.直接投资D.特别提款权变动21.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常会使劳动力流入国()
A.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b.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c.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D.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28.生产者剩余29.罗伯津斯基定理32.市场内部化
35.如果将国际投资看作一种国际交换,则它就是指用将来i的商品去交换现在的商品。

38.在进出口需求无弹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即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c39.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d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