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 PPT
合集下载
《遵义会议》班会课件

《遵义会议》班会课件
2023-11-08
目 录
• 《遵义会议》背景介绍 • 《遵义会议》会议内容 • 《遵义会议》历史意义 • 《遵义会议》对现代的启示 • 《遵义会议》相关人物介绍 • 《遵义会议》相关影视作品推荐
01
《遵义会议》背景介绍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战术错误
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在反“围剿”中采取了错误 的战术,导致多次战斗失利。
战略转移
由于红军遭受重大损失,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 。
红军长征的背景
红军面临困境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严重损失,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长征的决策
为了保存实力,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长征由此开始。
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红军的困境
在长征途中,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转折点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中国
共产党从危机中挽救了回来
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重新找到 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为革命胜利
奠定了基础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具有 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遵义会议改变了红军的领导机 构,使红军从被动转为主动, 为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遵义会议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 战略方针,使中国共产党从进 攻转为防御,为革命胜利奠定 了基础
04
《遵义会议》对现代的启 示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遵义会议》取得成功的重 要保证。
党的领导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集中体 党的领导是《遵义会议》对现代社会的
现。
启示之一。
2023-11-08
目 录
• 《遵义会议》背景介绍 • 《遵义会议》会议内容 • 《遵义会议》历史意义 • 《遵义会议》对现代的启示 • 《遵义会议》相关人物介绍 • 《遵义会议》相关影视作品推荐
01
《遵义会议》背景介绍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战术错误
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在反“围剿”中采取了错误 的战术,导致多次战斗失利。
战略转移
由于红军遭受重大损失,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 。
红军长征的背景
红军面临困境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严重损失,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长征的决策
为了保存实力,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长征由此开始。
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红军的困境
在长征途中,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转折点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中国
共产党从危机中挽救了回来
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重新找到 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为革命胜利
奠定了基础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具有 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遵义会议改变了红军的领导机 构,使红军从被动转为主动, 为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遵义会议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 战略方针,使中国共产党从进 攻转为防御,为革命胜利奠定 了基础
04
《遵义会议》对现代的启 示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遵义会议》取得成功的重 要保证。
党的领导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集中体 党的领导是《遵义会议》对现代社会的
现。
启示之一。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PPT课件

1935年6月 红一、红四方面军
懋功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吴起会师
1936年7月 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 甘孜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会宁会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年10月2日
4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后期:胜利会师
意义: 2020年10月2日 长征是宣言书、宣传书、播种机 2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纠正“左倾”错误
主要内容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成立了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20年10月2日
3
红军会师情况
时 间 会师部队
会师地点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7
浙江省义教第四册社会第24章第二节课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03年5月22日
2020年10月2日
1
红军长征
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地点: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
初期
突破四道封锁线,损失过半 改向贵阳,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四渡赤水河 强渡金沙江 经过 中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夹金山)
过草地(毛儿盖)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课件

长征精神精神艰苦奋斗的 精神,是坚定的信念和追 求崇高理想的精神。
谈谈红军长征给你的启示:
1、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 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2、学会正确处理外因与内因问题,要善于从内因即自身寻找 问题,这样一个人才会成熟、长大。
005
过草地
爬雪山
吴起镇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中,中将 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红 军 长 征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瑞金(1934.10) →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1935.1)
经过: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雪山→草地
长征的过程
(3)强渡乌江。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 布置新的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 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城。
(4)遵义战役。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战役 是遵义战役。1935年2月26日至28日,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地区击 溃、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占领的最大城市。
一、反“围剿”
面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 感到惶恐不按。蒋介石为了消除“心腹之患”,便大举 “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时间
领导人 红军对策
第一次(1930.11—1931.1)
避敌主力
第二次 (1931.3—5)
毛泽东 诱敌深入
第三次 (1931.7—9) 第四次 (1933.2—3)
集中优势 周恩来 朱德 各个击破
遵义会议-课件(PPT演示)

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遵义
会议
• 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 机日益严重,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 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 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 领导的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3 年9 月,蒋介石 调集约50 万兵力,围攻中 央革命根据地。由于王明 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 误领导,实行进攻中的冒 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 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 敌人的“围剿”。1934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 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 长征。
会后,常委进行分 工:由张闻天代替博 古负总责,毛泽东、 周恩来负责军事。在 行军途中,又成立了 由毛泽东、周恩来、 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 事指挥小组,负责长 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
至此,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组织整顿工作 大体完成。
遵义会议历史意义
•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 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遵义会议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 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惨痛的教训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和根据地损 失了90%,国名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 了100%。 • 长征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依靠与共 产国际有关系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 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在强渡湘江 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锐减到3万多人。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根据毛泽东建 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 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 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在遵义召开了著名 的遵义会议。Leabharlann 谢谢!2016/10/10
会议
• 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 机日益严重,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 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 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 领导的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3 年9 月,蒋介石 调集约50 万兵力,围攻中 央革命根据地。由于王明 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 误领导,实行进攻中的冒 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 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 敌人的“围剿”。1934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 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 长征。
会后,常委进行分 工:由张闻天代替博 古负总责,毛泽东、 周恩来负责军事。在 行军途中,又成立了 由毛泽东、周恩来、 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 事指挥小组,负责长 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
至此,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组织整顿工作 大体完成。
遵义会议历史意义
•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 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遵义会议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 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惨痛的教训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和根据地损 失了90%,国名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 了100%。 • 长征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依靠与共 产国际有关系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 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在强渡湘江 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锐减到3万多人。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根据毛泽东建 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 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 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在遵义召开了著名 的遵义会议。Leabharlann 谢谢!2016/10/10
红军长征_PPT课件

红军长征
一、长征的开始 二、遵义会议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一、长征的开始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请说出四次反“围剿”的领 导人及作战方针。
随着根据地的壮大,敌人十分惊恐, 从1930年10月—1933年春,连续对根据 地进行了四次反革命“围剿”。
一、长征的开始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 是因为 A、确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 C、取得了对蒋介石军事上的胜利 D、停止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
说说红军长征的故事。
谢谢
飞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桥
翻 越 雪 山
走 过 草 地
什么是长征精神?我 们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
3、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①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4、南方八省红军的游击战
陈毅
项英
1、红军长征起止时间是 A、1933年10月——1934年10月 B、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C、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吴起镇
朱 德长 、征 周到 恩达 来陕 、北 秦后
邦的 宪毛
泽 东
、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红一方面军的继续长征及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5年10月)。
2、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三大主力在会宁大会 师(1936年10月)。
会会宁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三 更 大金乌 五万红 军 喜 渡沙蒙 岭水军 过 岷 桥水磅 逶千不 后 山 横拍礴 迤山怕 尽 千 铁云走 腾只远 开 里 索崖泥 细等征 颜 雪 寒暖丸 浪闲难 。 , 。,。 ,。,
一、长征的开始 二、遵义会议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一、长征的开始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请说出四次反“围剿”的领 导人及作战方针。
随着根据地的壮大,敌人十分惊恐, 从1930年10月—1933年春,连续对根据 地进行了四次反革命“围剿”。
一、长征的开始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 是因为 A、确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 C、取得了对蒋介石军事上的胜利 D、停止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
说说红军长征的故事。
谢谢
飞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桥
翻 越 雪 山
走 过 草 地
什么是长征精神?我 们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
3、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①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4、南方八省红军的游击战
陈毅
项英
1、红军长征起止时间是 A、1933年10月——1934年10月 B、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C、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吴起镇
朱 德长 、征 周到 恩达 来陕 、北 秦后
邦的 宪毛
泽 东
、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红一方面军的继续长征及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5年10月)。
2、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三大主力在会宁大会 师(1936年10月)。
会会宁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三 更 大金乌 五万红 军 喜 渡沙蒙 岭水军 过 岷 桥水磅 逶千不 后 山 横拍礴 迤山怕 尽 千 铁云走 腾只远 开 里 索崖泥 细等征 颜 雪 寒暖丸 浪闲难 。 , 。,。 ,。,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班会课件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遵义会议精神强调团结协作,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05
总结和展望
总结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坚定的理想信念
遵义会议精神的核心是坚定的共产主 义理想信念,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而奋斗。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02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红军英勇奋斗的精神
红军英勇奋斗的精神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在会议期间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
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为理想和信仰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
团结协作的精神
团结协作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另一 重要方面。
遵义会议精神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反对主观 主义。
总结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强调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互相支持,共同奋 斗。
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强调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探索适合中国 国情的革命道路。
总结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宝贵财富,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 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现实意义
遵义会议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是我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实现梦想的精神支柱。
展望如何更好地在学习中践行遵义会议精神
加强理论学习
深入学习遵义会议精神的理论 基础和内涵,掌握其精髓和实
04
遵义会议精神的现实意义
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爱国主义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强调团结协作,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05
总结和展望
总结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坚定的理想信念
遵义会议精神的核心是坚定的共产主 义理想信念,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而奋斗。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02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红军英勇奋斗的精神
红军英勇奋斗的精神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在会议期间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
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为理想和信仰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
团结协作的精神
团结协作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另一 重要方面。
遵义会议精神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反对主观 主义。
总结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强调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互相支持,共同奋 斗。
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强调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探索适合中国 国情的革命道路。
总结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宝贵财富,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 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现实意义
遵义会议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是我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实现梦想的精神支柱。
展望如何更好地在学习中践行遵义会议精神
加强理论学习
深入学习遵义会议精神的理论 基础和内涵,掌握其精髓和实
04
遵义会议精神的现实意义
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爱国主义精神
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_PPT课件

二、秋收起义
(1)领导人: 毛泽东 (2)地点: 湘赣边界
(3)结果: 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改向敌 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4)影响: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 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教训:(1)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 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
1、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战术的胜利 。 3、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使
红 军顺利走过少数民族聚居区。 4、红军将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难,坚韧不
拔的革命精神。 5、蒋介石集团内部不团结,客观上为红军
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 6、人民群众的支持是红军长征渡过困难的
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紧急 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 方针。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 部建立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 根据地。在创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后来,各地共 产党人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并先后走 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小组合作探讨: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各省交界处(远离城市), 地势险要处;大都建在南方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 够在这些地方存在?
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 利益,实行正确政策 (土地革命27—37)
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四、红军长征的原因
根据表格思考:红军反“围剿” 胜败的主要原因 蒋由介于石党在中2央0世主纪要3领0年导代人以在来军采事取指的挥各上项犯措了施严重 如的:““左攘”外倾必错先误安,内导‘致的第政五策次;反全“力围“剿围”剿的严 ”重红失军利,,法红西军斯被统迫治进的行加战强略等转。移。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下载【优秀课件推荐】

三大主力会师
议一议 红军长征过程中会有那些方面的困难?
①.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阻截。 ②.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③.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 ④.复杂的民族关系。
议一议: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 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
发生转变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实 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更 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诗中的
“三军”指的是( C)。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
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为什么 要进行长征?战胜了怎样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和气概?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进,去感受革命的艰 难曲折,去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吧!
中央工农红军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情况简表:
国民党兵力 红军兵力 反“围剿”结果
第一次 10万
4万
是( A)。
①遵义会议 ②飞夺泸定桥 ③会宁会师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C )。
A.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 C.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
万里长征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转
移”指( C)。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
说一说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 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 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议》主要内容
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 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中 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这个 决议起草后于“一九三五年二月八日政治局会议通 过”,2月16日中央油印印发了这个决议。
《决议》指出,政治上,“左”倾机 会主义者提出“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 大”,没有利用敌人内部的第一矛盾冲 突,拒绝援助福建事变,丧失了打破 “围剿”的良机。 《决议》提出,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 围问题上,“左”倾机会主义者同样 犯了原则错误,“在苏区内同敌人拼 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 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跑 的与搬家式的行动。在干部中群众中 关于这种战略转变没有解释,组织庞 大的后方机关使红军作战受到困难, 使所有的部队变成掩护队。
毛泽东
王稼祥
周恩来
主 要 参 会 人 物
博古
张闻天
朱德
主要内容
遵义会议主要作 出四项决定:
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 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 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 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 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 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 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 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会议 结果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 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 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 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一致决定改变黎平 会议以黔北为中心来创造苏北根据地的 决议,改为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 北根据地。
《决议》提出,在领导作风上, “米夫同志恶劣的领导方式”,在 军委内造成了不正常现象,博古同 志不但不批评纠正、反而支持。他 们的错误是“严重的政治错误”。 《决议》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 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要求红军 迅速完成从阵地作到运动战的转变, 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 新的根据地而斗争。
启示
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把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 时俱进地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 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便是有两种印刷版本的第一套邮票。 这套邮票,1960年1月25日发行, 编号纪74,全套3枚。邮票第一枚 “遵义会议会址”和第三枚“强渡 金沙江”采用的是雕刻版印刷,而 第二枚“在毛泽东给旗帜下永远胜 利地前进”则采用的是影写版印刷。 这是中国第一套有两种印刷版本的 邮票。第三枚“强渡金沙江”的图 案采用了中国画家张漾兮和庄子曼 创作了油画,画面再现了红军战士 渡江的战斗场面,显现了中国工农 红军的顽强性格和英勇精神。
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
史 背 景
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 机日益严重,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 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 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 领导的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3年9月,蒋介石调 集约50万兵力,围攻中央 革命根据地,由于王明等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 领导,实行进攻中的冒险 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红军 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敌人 的“围剿”。1934年10月, 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 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惨痛的教训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和根据地 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区的力量几乎 损失了100%。 长征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依靠与 共产国际有关系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 德,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在强 渡湘江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锐减 到3万多人。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根据毛泽东建 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 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1985年11月15日,为 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 邮电部发行“遵义会议50 周年”纪念邮票,编号 J107,全套2枚。邮票第一 枚“遵义会议”再现了遵义 会议会场。第二枚“红军胜 利到达陕北”,喻示了遵义 会议的重要性。
主讲:周怡 周卫涛 PPT制作:陈璐瑶 史学婷 倪 杨 资料收集:黄歌星 沈诗怡 李垚 视频剪辑:钱琳裕
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第一次重要会议。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 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 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 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 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 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 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 能力,是中国共产党 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