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合集下载

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

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

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1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构造和营养方式;理解常见藻类植物;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才能和实验才能;通过比拟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p 、比拟、归纳的思维才能。

3.通过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展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p1.重点分析^p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构造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理解它的习性、形态构造和营养是我们理解藻类的知识根底。

而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根底,故这两局部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p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构造的认识却不容易。

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构造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区分,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构造,故对细胞构造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引言:这局部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根底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答复后,老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老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构造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初中生物教案

藻类植物初中生物教案

藻类植物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藻类植物的分类特点;
2. 掌握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3. 了解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藻类植物的分类特点;
2. 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
3. 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藻类植物的分类特点;
2. 了解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视频资料;
3.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介绍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5分钟)
1. 藻类植物的分类特点;
2. 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三、实验(20分钟)
1. 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藻类植物的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藻类植物的特点。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藻类植物分类和生活习性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藻类植物的分类特点、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实验环节中,学生对观察显微镜下的藻类植物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藻类植物 精品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藻类植物 精品

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第三节藻类植物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说出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来完成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了解,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认识到保护藻类植物的重要性。

树立环保意识,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学习重点: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学习难点: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教学模式:激趣—探究学习用具: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情境导入、明确目标】1.幻灯片展示“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优美画面,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2. 学习目标(课件)3.出示评价机制(课件)学法指导: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

学生解读学习目标【新知探究】问题探究一、水绵:出示问题:1.水绵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2.水绵的外部形态是什么样的3.水绵是单细胞的生物还是多细胞的生物4.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叶绿体有什么特点5.水绵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相比有何特点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课本50页,做好勾画和批注,再独立思考,试试看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最后小组交流总结,以备班内展示。

各组组长把疑问汇总。

问题探究二、海带:展示海带的有关图片,并提出问题:1.海带是什么颜色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海带可以分几部分3.海带是否具有真正的根、茎、叶4.有人说,海带是一种植物,具有根茎叶的之分。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问题,然后组内对学,群学,组长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温馨提示:海带的正常颜色是深褐色,海带经盐制或晒干后,具有自然墨绿色或深绿色,颜色过于鲜艳的海带购买时要慎重。

海带买回家后如果清洗后的水有异常颜色,也应该停止食用,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问题探究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请同学们结合水绵和海带的特点,总结藻类植物的相同点(可从整体感知,器官分化,生活环境等方面总结)学法指导:组内合作,总结,展示汇报结果,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初中生物藻类植物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藻类植物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藻类植物讲解教案
一、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藻类植物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认识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

二、教学内容:
1. 藻类植物的概念及分类;
2. 藻类植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3. 常见的藻类植物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藻类植物的兴趣,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藻类
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一类特殊植物,你知道藻类植物有哪些分类吗?
2. 讲解:
(1)藻类植物的分类:
- 藻类植物分为蓝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等几个门类;
- 通过简单介绍各门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多样性。

(2)藻类植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 多细胞或单细胞植物;
- 在水中或潮湿环境生长;
-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水域生态系统提供氧气。

3. 实例分析: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蓝藻、绿藻、硅藻等。

4. 总结:
通过小结,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分类及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
探索和认识。

四、作业:
设计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观察,了解更多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并记录它们
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扩展: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或水域的藻类植物观察活动,深化对藻类植物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或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错误或补充知识点。

藻类植物-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藻类植物-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藻类植物-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藻类植物的分类及特点;•掌握藻类植物对生态环境的意义;•培养学生保护水生生态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类和特点;•难点:形态及结构。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视觉展示法;•合作学习法。

4.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4.1 藻类的分类及特点1.藻类概述;2.藻类的分类;3.藻类的特点。

4.2 藻类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1.藻类在海洋环境中的作用;2.藻类对空气环境的重要性;3.藻类对淡水环境的影响。

4.3 藻类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1.藻类的形态结构;2.藻类的繁殖方式。

教学过程4.1 藻类的分类及特点1.藻类概述:藻类植物是一类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界的生物,其包括海洋和淡水生物。

让学生了解藻类的概况。

2.藻类的分类:介绍藻类的分类包括蓝藻、硅藻、绿藻和红藻等。

3.藻类的特点:介绍藻类的特点包括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藻类体内物质交换方式和呼吸等。

4.2 藻类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1.藻类在海洋环境中的作用:海洋环境是藻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介绍藻类在海洋环境中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

2.藻类对空气环境的重要性:介绍藻类在空气环境中的重要性,包括藻类的吸氧作用和补氧作用。

3.藻类对淡水环境的影响:介绍藻类在淡水环境中的影响,包括藻类的补给作用、颜色和气味的改变,还会涉及绿色藻在婚姻上的作用。

4.3 藻类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1.藻类的形态结构:介绍藻类的形态结构,包括不同种类颜色和大小的变化,以及体形结构的特殊之处。

2.藻类的繁殖方式:藻类能够通过无性和有性繁殖进行繁殖。

5. 课堂练习与评估练习1.色素是藻类的特点之一,请分别介绍蓝藻、硅藻、绿藻和红藻的主要色素。

2.藻类的分类包括哪些种类?评估针对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方式开展评估: - 学生对藻类植物的了解情况; - 学生对藻类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的认知; - 学生根据图片对藻类的形态特点和繁殖方式进行描述。

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上册1.3.3藻类植物教案

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上册1.3.3藻类植物教案

第三节藻类植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说出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2、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特征及生活环境的描述,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藻类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的学习,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程度。

二、教学重难点1、藻类植物的特征2、说出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欣赏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请分析: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出示海带、水绵、紫菜等藻类植物图片。

同学们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属于哪一类植物?它们具有什么特征呢?(二)学习新课教师:播放有关水绵的视频。

学生:观察视频,了解水绵的生活环境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水绵的细胞特点。

讲述水绵的构成及细胞特点。

水绵(多细胞)学生:观察海带的形态,和蒲公英等植物做对比,注意它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海带,并和蒲公英的根、茎、叶对比。

明确海带的特点。

教师:出示常见的藻类植物。

学生:认识常见的藻类植物,明确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联系生活实际回答:(1)根据课前的观察,回答: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么生活的?(2)藻类植物和你平时见到的植物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课本,了解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师出示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图。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人类的关系。

合作探究:1、“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原因是什么?2、观察海带与陆生植物结构相同吗?如果不同请指出那里不同?(三)课堂小结学生:畅谈收获,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33藻类植物教案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33藻类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 不要由于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力量。

——达尔文一、概念分析第三节藻类植物教学设计本节课围绕“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开放教学,无论是对水绵的观看还是对海带的生疏都是为了易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促进概念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对冀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第三节《藻类植物》的学习,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学问有了肯定的生疏与兴趣。

学会了使用显微镜生疏微观世界,了解了植物细胞的构造。

为观看水绵和海带的微观构造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通过对两个代表植物的观看,引导学生依据水绵和海带的形态构造特点总结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并能依据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去识别其他多种多样的藻类植物。

最终安排了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亲热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学学问有了肯定的生疏与兴趣。

学会了使用显微镜生疏微观世界,了解了植物细胞的构造。

由于刚刚制作过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具备了制作临时装片、操作显微镜及观看的技能,对观看水绵的试验操作能顺当完成,为生疏其构造打下了很好的根底。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植物体的组织也有了肯定的生疏,因此对于探究海带是否有根茎叶时具有了肯定学问储藏,对于突破难点扫清了障碍。

所以本节课利用比照分析法学生很自然的就能总结出藻类植物的特征。

针对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内容通过学生搜集资料,同学间争论分析等能深刻体会藻类植物与人类关系亲热。

四、设计理念本节课分组进展,通过设计两个观看活动〔即观看水绵和海带实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依据观看挨次学生认真观看,从简洁个体到简单个体的比照生疏易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再列举常见的淡水单细胞藻类和海水中的多细胞藻类,让学生主动建构了藻类植物的特征这一概念,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用了“两看”和“一探”三个活动,以高等植物的叶和海带的叶状体为例,首先让学生观看小白菜叶和海带叶状体上是否都有叶脉的分布,再观察高等植物叶和海带叶状体的横切,明确在高等植物叶中消灭的叶脉即输导组织而海带的叶状体虽然消灭了细胞的分化但还不具有输导组织的事实。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第三节藻类植物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l)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2)了解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2.能力方面(1)使学生学会观察藻类植物的方法;(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熟练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2)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难点重点(l)水绵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题的重点;(2)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螺旋状排列是本节的难点。

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属于微观结构,必须利用显微镜观察才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这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临时装片等。

教具准备培养在不同小鱼缸中的水绵和刚毛藻,完整的海带(带孢子囊)和紫菜,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清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设计思路:观察法与谈话法相结合(1)实验演示,导入新课。

(2)学生观察水绵,总结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学生对比观察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联系实际,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经济意义。

(5)植物类群小结,渗透进化观点。

2.关于教学过程的说明:(1)实物演示,导入新课。

首先可以通过问题“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和河水变绿了?”引出藻类植物的课题。

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藻类植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接着教师演示分别培养在小鱼缸中的水绵、刚毛藻等淡水藻类,向学生描述采集这些藻类的地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然后教师再演示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较水绵、海带、紫菜这几种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否相同?通过解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到藻类植物可以分为两大类:淡水藻类和海藻。

教师应注意说明绝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的藻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如发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第三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l)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2)了解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2.能力方面
(1)使学生学会观察藻类植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熟练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难点重点
(l)水绵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题的重点;
(2)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螺旋状排列是本节的难点。

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属于微观结构,
必须利用显微镜观察才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这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显微镜、
制作并观察临时装片等。

教具准备
培养在不同小鱼缸中的水绵和刚毛藻,完整的海带(带孢子囊)和紫菜,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清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思路:观察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1)实验演示,导入新课。

(2)学生观察水绵,总结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学生对比观察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联系实际,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经济意义。

(5)植物类群小结,渗透进化观点。

2.关于教学过程()的说明:
(1)实物演示,导入新课。

首先可以通过问题“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和河水变
绿了?”引出藻类植物的课题。

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
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藻类植物,
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接着教师演示分别培养在小鱼缸
中的水绵、刚毛藻等淡水藻类,向学生描述采集这些藻
类的地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然后教师再演示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较水绵、海带、紫菜这几种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否相同?通过解
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到藻类植物可以分为两大类:淡水藻
类和海藻。

教师应注意说明绝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生活在
水中,少数种类的藻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如发菜。


样可以使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②观察代表植物水绵,了解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

在观察水绵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

具体过程可以采取分步观察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观察。

步骤如下:①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

先让学生用手摸
摸水绵,有什么感觉。

然后让学生再用放大镜观察“水
绵是什么形状?是否分枝?”使学生了解到水绵是细丝
状的、无分枝的藻类植物。

观察“水绵是否有根、茎、
叶的分化?”使学生了解水绵是无器官分化,比苔藓植
物还低等的植物。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水绵
为什么呈现绿色?叶绿素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
中?”“水绵的叶绿体是什么形状?在细胞内如何排列?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水绵的微观结构?”等问题,教师抓
住学生渴望亲自观察到水绵微观结构的求知心理,引导
学生观察水绵的显微结构。

②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制作
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应让学生思
考观察“水绵是单细胞藻类还是多细胞藻类?水绵的细
胞由哪些结构组成?”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
利用显微摄影向学生同步演示所要观察的内容,并且巡
回加强指导。

通过观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逐个解决
上述问题,使学生理解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

水绵
的每个细胞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带状的,呈螺旋状排列。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
结出水绵细胞的结构。

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水绵的
营养方式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
了解到水绵虽然结构简单,但却和被子植物一样可以进
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的。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在小鱼缸
中培养的水绵丝团,提出问题“水钢丝团周围的气泡是
什么?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水绵丝团能漂浮在水面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观察其它的藻类植物,总结藻类植物的一般特性。

在观察其它的藻类植物时,要兼顾对单细胞藻类和多
细胞藻类的观察,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有条件的学校可
以向学生演示衣藻或小球藻的显微结构,结合书中的图
II-16了解衣藻这种单细胞藻类的结构,为后面总结藻类植物特征做好铺垫。

②学生分组观察海带(褐藻)、紫菜(红藻)等大型海藻。

必须让学生注意每种藻类植物的形态和颜色,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它们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原因,然后提出“红色和褐色的藻类植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为什么?”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养的概念,将知识融汇贯通。

在观察海带时,还应让学生注意观察海带上的孢子囊,教师向学生讲明在孢子囊中可以产生成熟的孢子,这样学生就比较易于理解“藻类植物的生殖是孢子生殖,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

③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向学生演示其它藻类植物的标本,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藻类植物的多样性,同时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一般特性。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关于藻类植物的意义可以结合图II-18由学生归纳,然后让学生观看有关“禁止采集和食用发菜”的录像片段(选自《焦点访谈》)以我们身边存在的事实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进一步领悟到关心和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5)学完植物的主要类群之后,应对本单元进行一次小结,可以采用列表比较法机板书设计)。

要求学生把植物类群(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形态结构)的顺序排列并加以比较,学生分析、比较各类群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特
点有一定难度,在此教师可加以必要的引导。

通过比较、分析,不仅复习有关植物类群的知识,理清知识的脉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理解“植物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不断进化”的观点,为学生以后学习生物进化理论打下
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三节藻类植物
一、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
二、分类:淡水藻类和海藻;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
藻类。

三、代表植物——水绵。

1.生活习性
2.形态结构
(1)细丝状的多细胞藻类
(2)水绵的细胞结构:
四、其它的藻类植物
五、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l.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无根、茎、叶的分化。

2.大都生活在水中,孢子生殖。

六、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小结:植物类群比较: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生殖方式及特点
藻类植物
大都生活在水中
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生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苔藓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陆地上
根、茎、叶都很发达
种子生殖,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