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气体名称化学分子式/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 %下限(V/V) 上限(V/V)乙烷C2H6 3.0 15.5 乙醇C2H5OH 3.4 19 乙烯C2H4 2.8 32 氢气H2 4.0 75 硫化氢H2S 4.3 45 甲烷CH4 5.0 15 甲醇CH3OH 5.5 44 丙烷C3H8 2.2 9.5 甲苯C6H5CH3 1.2 7 二甲苯C6H5(CH3)2 1.0 7.6 乙炔C2H2 1.5 100 氨气NH3 15 30.2苯C6H6 1.2 8 丁烷C4H10 1.9 8.5 一氧化碳CO 12.5 74 丙烯C3H6 2.4 10.3 丙酮CH3COCH3 2.3 13 苯乙烯C6H5CHCH2 1.1 8.0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围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不同可燃气(蒸气)的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 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
甲烷的爆炸极限是5.0%~15%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5.0%~15%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爆炸极限是一致的。
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可燃气(粉尘)的重量百分数表示(克/米*或是毫克/升)。
爆炸极限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防火防爆工作中有很大的实际意义:(1)它可以用来评定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燃爆危险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体分级和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的依据。
我国目前把爆炸下限小于是10%的可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体,其火灾危险性列为甲类。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气体及蒸气名称
氢 一氧化碳
甲烷 环氧乙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异丁烷 戊烷 正已烷 乙炔 乙烯 丙烯 甲苯
1.8
8.4
1.5
7.8
1.1
7.5
2.5
100
2.7
36
2.4
10.3
1.2
7
1.2
8
0.9
6.7
5.5
44
3.3
19
4.3
46
12.5
74.2
1.1
16
1
60
3.9
21.8
3.6
23.3
1.4
10.2
1.7
48
4.9
20.7
2.8
14.4
2
11.6
3.5
14
1.8
10.1
1.2
8
2
10.4
2.3
10
0.8
7.1
1.7
9.8
3.4
9
2.2
22
序号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气体及蒸气名称
爆炸极限 下限VOL%
甲苯
1.2
对二甲苯
1.1
间二甲苯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及爆炸极限计算公式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及爆炸极限计算公式气体的爆炸极限是指气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的浓度范围,在这个浓度范围内,混合物可以发生自燃或爆炸。
爆炸极限通常分为上爆炸极限和下爆炸极限。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及其计算公式。
1.甲烷(CH4)甲烷是最常见的天然气成分之一,它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5%~15%。
甲烷的爆炸极限可以通过LFL(Lower Flammability Limit)和UFL (Upper Flammability Limit)来计算。
公式如下:LFL=0.0416×M/VcUFL=0.1621×M/Vc其中,M表示混合物中甲烷的质量分数,Vc表示燃烧容积。
2.乙炔(C2H2)乙炔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它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2.5%~93.3%。
乙炔的爆炸极限计算公式如下:LFL=4.57×(Vg)^0.63UFL=38×(Vg)^0.63其中,Vg表示乙炔的体积分数。
3.氢气(H2)氢气是一种轻便的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75%。
氢气的爆炸极限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LFL=4.1×(Pg)^0.82UFL=77.7×(Pg)^0.82其中,Pg表示氢气的压力。
4.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气体,不易燃烧。
它的下爆炸极限为34%~74%。
在常规条件下,二氧化碳不会引发自燃或爆炸反应。
5.氧气(O2)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它本身不可燃。
然而,许多物质在氧气的存在下能够更容易燃烧。
氧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4%~95%。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爆炸极限计算公式,而且这些公式仅适用于特定条件下的混合气体。
你在实际情况中应该使用与你的气体和条件相匹配的正确公式。
此外,爆炸极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压力、湿度和空气中其他物质的存在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使爆炸极限的数值发生变化。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进行实验或模拟来确定具体气体在特定条件下的爆炸极限值。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气体名称化学分子式/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体积分数) / %下限(V/V) 上限(V/V)乙烷 C2H6 3.0 15.5乙醇 C2H5OH 3.4 19乙烯 C2H4 2.8 32氢气 H2 4.0 75硫化氢 H2S 4.3 45甲烷 CH4 5.0 15甲醇 CH3OH 5.5 44丙烷 C3H8 2.2 9.5甲苯 C6H5CH3 1.2 7二甲苯 C6H5(CH3)2 1.0 7.6乙炔 C2H2 1.5 100氨气 NH3 15 30.2苯 C6H6 1.2 8丁烷 C4H10 1.9 8.5一氧化碳 CO 12.5 74丙烯 C3H6 2.4 10.3丙酮 CH3COCH3 2.3 13苯乙烯 C6H5CHCH2 1.1 8.0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不同可燃气(蒸气)的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
甲烷的爆炸极限是 5.0%~15%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 5.0%~15%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爆炸极限是一致的。
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可燃气(粉尘)的重量百分数表示(克/米*或是毫克/升)。
爆炸极限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防火防爆工作中有很大的实际意义:(1)它可以用来评定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燃爆危险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体分级和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的依据。
我国目前把爆炸下限小于是10%的可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体,其火灾危险性列为甲类。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完整版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44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气体名称化学分子式/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 %下限(V/V) 上限(V/V)乙烷 C2H6乙醇 C2H50H19乙烯 C2H432氢气H275硫化氢H2S45甲烷CH415甲醇CH30H丙烷 C3H8甲苯C6H5CH3二甲苯C6H5 (CH3) 2乙烘 C2H210015氨气NH3苯C6H68丁烷C4H10一氧化碳C074丙烯C3H6丙酮CH3C0CH313苯乙烯C6H5CHCH213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不同可燃气(蒸气)的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或大于%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
甲烷的爆炸极限是%〜15%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15%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爆炸极限是一致的。
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可燃气(粉尘)的重量百分数表示(克/米*或是毫克/升)。
爆炸极限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防火防爆工作中有很大的实际意义:(1)它可以用来评定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燃爆危险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体分级和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的依据。
我国目前把爆炸下限小于是10%的可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体,其火灾危险性列为甲类。
(2)它可以作为设计的依据,例如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设计厂房通风系统等,都需要知道该场所存在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极限数值。
(3)它可以作为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依据。
在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场所,为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应严格将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及爆炸极限计算公式

爆炸极限计算方法:比较认可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莱·夏特尔定律
对于两种或多种可燃蒸气混合物,如果已知每种可燃气的爆炸极限,那么根据莱·夏特尔定律,可以算出与空气相混合的气体的爆炸极限。
用Pn表示一种可燃气在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则:
LEL=(P1+P2+P3)/(P1/LEL1+P2/LEL2+P3/LEL3)(V%)
混合可燃气爆炸上限:
UEL=(P1+P2+P3)/(P1/UEL1+P2/UEL2+P3/UEL3)(V%)
此定律一直被证明是有效的。
2.2 理·查特里公式
理·查特里认为,复杂组成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混合的爆炸极限,可根据各组分已
知的爆炸极限按下式求之。
该式适用于各组分间不反应、燃烧时无催化作用的可燃气体混合物。
Lm=100/(V1/L1+V2/L2+……+Vn/Ln)
式中Lm——混合气体爆炸极限,%;
L1、L2、L3——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V1、V2、V3——各组分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
例如:一天然气组成如下:甲烷80%(L下=5.0%)、乙烷15%(L下=3.22%)、丙烷4%(L下=2.37%)、丁烷1%(L下=1.86%)求爆炸下限。
Lm=100/(80/5+15/3.22+4/2.37+1/1.86)=4.369。
常见气体爆炸极限

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气体名称化学分子式/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体积分数) / % 下限(V/V) 上限(V/V)乙烷 C2H6 3.0 15.5乙醇 C2H5OH 3.4 19乙烯 C2H4 2.8 32氢气 H2 4.0 75硫化氢 H2S 4.3 45甲烷 CH4 5.0 15甲醇 CH3OH 5.5 44丙烷 C3H8 2.2 9.5甲苯 C6H5CH3 1.2 7二甲苯 C6H5(CH3)2 1.0 7.6乙炔 C2H2 1.5 100氨气 NH3 15 30.2苯 C6H6 1.2 8丁烷 C4H10 1.9 8.5一氧化碳 CO 12.5 74丙烯 C3H6 2.4 10.3丙酮 CH3COCH3 2.3 13苯乙烯 C6H5CHCH2 1.1 8.0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不同可燃气(蒸气)的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 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 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
甲烷的爆炸极限是 5.0%~15%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 5.0%~15%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爆炸极限是一致的。
什么是爆炸极限限,爆炸浓度的上限、下限之间称为爆炸浓度范围。
可燃性混合物有一个发生燃烧和爆炸的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混合物中的可燃物只有在其之间才会有燃爆危险。
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受温度、压力、氧含量、能量等影响,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受分散度、湿度、温度和惰性粉尘等影响。
可燃气体和蒸气爆炸极限是以其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表5—3中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12.5%~80%。
可燃气体爆炸限大全

1.4
21
(十五)酮类
1
乙基甲基酮
C2H5COCH3
1.8
11.5
2
丙基甲基酮
C3H7COCH3
1.5
8.2
3
丁基甲基酮
C4H9COCH3
1.2
8
4
丙酮
CH3COCH3
2.3
13
5
乙酰丙酮
(CH3CO)2CH2
1.7
6
环已酮
CH2(CH2)3COCH2
1.3
9.4
(十六)酸类
1
苯甲酸
C6H5CHO
常见可燃气体爆炸极限
出自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693-2004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内部使用)
序号
名称
化学式
在空气中爆炸限
(体积分数)/%
下限
上限
一、常温常压下气体
(一)正烷
1
甲烷
CH4
5.0
15
2
乙烷
C2H6
3.0
15.5
3
丙烷
C3H8
2.2
9.5
4
丁烷
C4H10
1.9
8.5
(二)正烯
1
乙烯
C2H4
8
苯乙烯
C6H5CHCH2
1.1
8.0
(九)炔类
1
二氯乙炔
(十)苯类
1
苯
C6H6
1.2
8
2
甲苯
C6H5CH3
1.2
7
3
二甲苯
C6H4(CH3)2
1.0
7.6
4
乙苯
C6H5C2H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及蒸气名称 氢 一氧化碳 甲烷 环氧乙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异丁烷 戊烷 正已பைடு நூலகம் 乙炔 乙烯 丙烯 甲苯 苯 邻二甲苯 甲醇 乙醇 硫化氢 一氧化碳 二甲基二硫 二硫化碳 甲硫醇 硫酸二甲酯 丁硫醇 乙醚 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 乙胺 二乙胺 三乙胺 丙胺 异丙胺 异二丙胺 正丁胺 异丁胺 正戊胺
爆炸极限 下限VOL% 1.2 1.1 1.1 0.9 1 0.8 15 0.9 4 2,6 2.8 1.9 1.6 1.4 1.8 1.6 2.2 5.5 3.3 2.1 2 1.4 1.7 1.2 1.2 1.36 5.4 2.1 2 2 1.6 3.1 2.1 1.3 0.7 5 4 2
爆炸极限 上限VOL% 7 7 7 6.7 6.7 6 30.2 6.8 60 17 31 12.5 10.6 7.2 11.5 3 13 44 19 13.5 12 11.3 10.9 10.5 9 10 16 12 10 9 7.6 16 11.5 7.1 5 15 30 12
序号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气体及蒸气名称 甲苯 对二甲苯 间二甲苯 邻二甲苯 乙苯 丙苯 氨气 苯乙烯 乙醛 丙醛 丙烯醛 丁醛 异丁醛 戊醛 乙基甲基酮 二乙基酮 丙酮 甲醇 乙醇 正丙醇 异丙醇 正丁醇 异丁醇 正戊醇 异戊醇 苯酚 乙酸 丙酸 正丁酸 异丁酸 正戊酸 醋酸甲脂 醋酸乙脂 汽油 煤油 天然气 城市煤气 液化石油气
爆炸极限 下限VOL% 上限VOL% 4 75.6 12.5 74.2 5 15 3.9 20.6 3 12.5 2.1 9.5 1.8 8.4 1.8 8.4 1.5 7.8 1.1 7.5 2.5 100 2.7 36 2.4 10.3 1.2 7 1.2 8 0.9 6.7 5.5 44 3.3 19 4.3 46 12.5 74.2 1.1 16 1 60 3.9 21.8 3.6 23.3 1.4 10.2 1.7 48 4.9 20.7 2.8 14.4 2 11.6 3.5 14 1.8 10.1 1.2 8 2 10.4 2.3 10 0.8 7.1 1.7 9.8 3.4 9 2.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