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镜中心医院感染ppt课件

合集下载

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PPT课件

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PPT课件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术前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降低术中感染风险。
术后护理
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合理饮食、避免剧烈运动等,促进术后 恢复。
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与技能培训与教育0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
高防控意识。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02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等时刻,应严格执
技术发展迅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 内镜的诊疗范围逐渐扩大,操作 难度降低。
医院感染现状及影响
医院感染发生率高
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患者与医务人 员接触密切,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
感染影响严重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诊疗效果和 预后,还可能增加医疗成本和社会负 担。
研究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无菌操作
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可能导 致医源性感染。
防护用品使用
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 罩等,增加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消化内镜操作因素
内镜清洗消毒
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 交叉感染。
操作时间
操作时间过长,增加患者感染风 险。
操作难度
操作难度较大,如ERCP等手术 ,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医院环境因素
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现状及 其影响因素
汇报人:xxx 2023-2-11
目录
• 引言 • 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现状 • 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 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探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消化内镜应用背景
消化内镜应用广泛
消化内镜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 治疗及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广 泛应用于临床。

内镜感染的风险及对策ppt课件

内镜感染的风险及对策ppt课件

金属离子、 化学药物、 漂洗水质、 高压气体、 温度光线等。
大部分消毒剂 都会受其干扰!
内镜感染风险:
内镜使用过程 较易形成 细菌生物膜 NO.3
膜内细菌比 浮游菌抗药性强 1000倍以上!
65%以上的 医院感染由细 菌生物膜引起!
细菌生物膜 无处不在!
内镜感染风险:
内镜常用消毒剂 已形成众多 耐药菌!
整体基因的调控、有分工协作形成抗力、甚至有营养及代谢物质运
输通道,因此,细菌生物膜是微生物一物复杂的生命存在与活动形 式,是导致医院感染甚至是严重的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细菌生物膜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生物膜的形成依赖于载体,载体可以是惰性的,也可 以是无生命的物质或活体组织。医疗器械上的细菌生物 膜基本上是以细菌自身分泌的细胞外聚合物---聚合多糖 基质(EPS)为载体 ,EPS以多层粘性物将每一个细菌包裹 起来,给细菌生物膜提供结构支撑,使之不受水流,洗涤剂 及消毒剂的影响。
能杀灭各种微生物,在合适条件下,使用足够浓度时也能杀灭细菌芽孢的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level disinfectant)
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亲脂病毒和某些亲水病毒、真菌孢子,但不能杀灭芽胞的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low-level disinfectant)
只能杀灭除结核杆菌以外的各种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和某些真菌的消毒剂。
溶性药物的抗药性发挥协同作用。
BMC Microbiology,2009、9(136):136
消毒剂耐药风险:
对策!
强化消毒前清洗过程
尽量减少各种干扰因素
强化清洗:
酶的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酶的活性----即酶的催化活性,即酶的催化能力和强度。是指

内镜感控PPT参考幻灯片

内镜感控PPT参考幻灯片
4
感染成立的条件
感染必须完全具备以下因素 1) 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原生物、朊毒体) 2) 宿主(微生物生存的场所:人、动物、器具等) 3) 宿主的气道、肛门以及消化道等(呼吸道:流感
,消化管:赤痢,内窥镜:幽门螺旋杆菌等) 4) 感染路径
1.空气感染:麻疹、水痘、结核 2.飞沫感染:流感、风疹等 3.接触感染:MRSA,大肠杆菌 O157 等。 5) 感染性寄主的入侵途径:消化管、气管、眼睛、 受伤的皮肤等。 6) 感染性寄主:人。
5
预防感染的途径和方法
阻断感染路径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标准预防方法 --斯波尔丁医疗用品分类方法 (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6
内镜器材的斯波尔丁医疗用品分类
杀菌标准 对生物体造成损失 感染风
程度

器材
灭菌 对粘膜造成损伤( 高 侵入无菌组织)
活检钳、 ERCP检查
杀灭除了一些高抗力的细菌芽孢以外的所有 微生物, 此消毒剂量虽不能完全杀灭所有的 细菌芽孢,但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 分枝杆菌)、真菌和亲水性病毒(如脊髓灰
质炎病毒)等致病微生物。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23
漂漂洗洗用水
法国
清洗后 使用自来水
消毒后 使用无菌水
澳大利亚
清洗后 使用自来水
消毒后 使用无菌水
有效的手工预清洗
置入清洗机内完成
29
内镜洗消效果的生物学监测
全管道灌流采样
30
内镜洗消效果监测方法
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 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 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 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医院感染图文ppt课件

医院感染图文ppt课件
监测:定期对医院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源 报告:一旦发现感染源,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采取措施控制感染源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实现全面、及时、准确的监测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规范消毒流程,确 保每个环节都得到 有效执行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 行检测和评估,确 保符合卫生标准
加强清洁消毒 工作,保持环
境卫生。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监测方法:定 期检查、监测
和记录
报告制度:及 时上报、分析、
反馈和总结
监测与报告的 意义:及时发 现和控制医院 感染、保障患 者安全和医疗
质量
监测与报告的 流程:从临床 医生到院感科 再到医疗管理 部门的完整流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与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加强 血液制品的检测 和管理,推广使 用安全注射器等 措施
案例三:呼吸系统感染
介绍:呼吸系统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为常 见的类型之一
原因:多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 抗生素、医院环境不卫生等因素引起
案例:一位老年患者因肺部感染入住医院, 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细菌在肺部滋 生,最终引发了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水和食物传播:水和食物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潜在传播途径 共同媒介物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是医院感染的另一种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患者因素
医护人员因素
环境因素
病原体因素
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老年人
和系统性
社会参与:加 强社会监督和 公众教育,提 高公众对医院 感染防控工作 的认识和重视

内镜医院感染管理护理课件

内镜医院感染管理护理课件

03
清洁保养后,应定期对内镜 进行检测,确保其性能正常
、无菌。
04
内镜医院感染管理护理措 施
内镜操作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措施
严格筛选内镜操作人员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专业资质和经验 ,熟悉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配备防护用品
为操作人员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 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以降低 感染风险。
02
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
01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接受治疗 期间,由病原体引发的感染。
根据病原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 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02
分类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01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 ,如手、床单、医疗器械等。
02
飞沫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谈话时产 生的飞沫传播。
监测消毒效果
定期对内镜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确保消 毒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
内镜相关感染的应急处理措施
01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内镜相关感染的应急 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流程和
责任人。
02
加强患者监测
在内镜操作过程中及术后,加 强患者监测,及时发现感染征
象。
03
及时报告与处理
一旦发现内镜相关感染,立即 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强化手卫生管理
加强手卫生管理,确保操作人员在 进行内镜操作前后进行手部清洁和 消毒。
内镜清洁与消毒的护理措施
规范清洗流程
制定详细的内镜清洗流程,确保内镜在 使用后及时进行彻底清洗。
消毒剂选择与使用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 和时间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10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 置于内镜干燥台 ,用高压气枪干 燥各孔 道;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2.每日诊疗结束用 75%酒精对内镜的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
3.内镜镜身用酒精纱布擦干。
内镜附件清洗、消毒
术后内镜活检钳
刷洗
多酶超声
打包灭菌
润滑
干燥
漂洗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内镜清洗消毒感染控制监测要求
20例的应设有两张检查床轮用 室内要有供水和排水系统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内镜中心的布局
布局要求有:候诊室、诊疗室、清洗消毒间、内镜贮 藏室、清洁通道、污染通道、复苏室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候诊室与护士预约台临近,便于预约、呼叫和咨询等。 ②内窥镜操作台最好在诊疗室的中间,便于其它物品的摆放和助手有
净并擦干。
20 1.根据多酶液的比例正确配置;
2.将内镜及各类按钮 擦干后置于多酶 洗液中,接上灌 流器, 予全灌流注液;
3.酶洗液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 2~3 分钟;
末洗需更换手套 。 4.每清洗一条内镜更换多酶洗液。
每日诊疗结束用75%酒精对内镜的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 第五步 次洗
10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清洗槽内;
2.用高压水枪彻底冲 洗内镜各管道, 充分清洗内镜外 表面及 内腔,去除残留的多酶洗液;
内镜镜身用酒精纱布擦干。 第六步
消毒
3.用高压气枪排出各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10 1. 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接上灌流器,予全 灌流注液。非全浸式 内镜的操作部, 必须用清水擦 拭后再
用 75%乙醇擦拭消毒;
毒剂细菌学监测结果登记
精选ppt课件最新

《内镜感控》课件

《内镜感控》课件
内镜感染的来源与预防
内镜感染的常见来源
患者体内感染
内镜检查可能导致患者体 内感染,如消化道溃疡、 出血等。
操作过程中污染
内镜操作过程中,医护人 员的手部、器械等可能污 染内镜,导致感染。
环境因素
检查室内的空气、物体表 面等也可能成为感染源。
内镜感染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内镜操作 规程,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化
03
CATALOGUE
内镜感控的监测与管理
监测方法与指标
监测方法
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和患者反馈 相结合的方式,对内镜诊疗过程中的 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监测。
监测指标
包括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内镜室环 境消毒合格率、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 率、患者用品消毒合格率等。
监测结果的分析与改进
分析
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确定改进措 施。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内镜及附件进 行实时监测,确保消毒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历史回顾
内镜感控自20世纪初开始 起步,经过不断发展完善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感 染控制理念的不断更新, 内镜感控将朝着更加科学 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面临的挑战
如何应对新型传染病威胁 、提高内镜诊疗安全性等 是内镜感控面临的重要挑 战。
02
CATALOGUE
改进
针对分析结果,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提高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水平。
感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组织架构
建立完善的感控工作组织架构, 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和工作流程。

内镜感控ppt课件

内镜感控ppt课件

4µm
Control
4µm
T = 24 hours
在内镜孔道内表面形成的细菌群落,表面有一层保护膜 9
生物膜
生物膜是造成管腔类有关感染的重要因素 生物膜影响灭菌(消毒)剂穿透, 造成灭菌(消
毒)失败 自由游动的细菌, 附着在物品表面上; 细胞之
间通过信号联系, 形成象柱和蘑菇样结构; 此 结构便于液体循环带来营养和去除废物,内 镜管腔上的裂隙, 不平表面等
中国
清洗后 使用自来水
消毒后 使用自来水
24
内镜漂洗用水
应为滤过水 定期更换滤网 每月对水质进行检测 进入无菌组织, 须用无菌水漂洗
25
内镜的干燥和贮存
每条内镜检查后应当干燥 内镜悬挂贮存前应当干燥,均须用
70-90%酒精冲洗所有管腔以加快干 燥; 用压缩空气吹干所有管腔 合理干燥可避免水源污染导致 的内镜污染
干燥
漂洗
消毒
18
清洗
合理的清洗可提高消毒的效率、效果,缩短 消毒剂浸泡时间
内镜术后应立即清洗,以防器官残留物干燥 ,不易去除且影响消毒
应用含酶去污剂
内镜清洗不彻底就不能消毒
19
清洗不彻底的外壁
20
管腔內也是重点
使用400次後的比 較
前端管直径約在3mm
21
全管道灌流 22
高水平消毒定义
10

11
呼吸道感控——环境管理
内镜室布局要合理 诊查室与消毒室分 开
诊查室面积≥20M²保证检查床能够 360º转动
配备消毒、吸引、供氧、抢救药品 不同类型的内镜应分室或分段进行检
查。 地面平滑, 每天进行地面消毒。
12
室内应有换气设备空气流通,空调 滤网,排风扇叶片定时清洗,空气 培养达到二类科室标准200cfu/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ppt课 件
概述
随着各种现代诊疗手段特别是侵入性操作在临床中的 广泛应用,医院感染日益增多,内镜中心是医院高危 主要科室之一。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不规范操作给病人带来医源 性感染的风险,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是防止医源 性感染的关健所在。
内镜中心的布局
内镜中心的布局
10
强调: 第二步 床侧处理
1.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清洁纱布擦拭内镜插入部。 2. 反复送气、送水并吸引至少 10 秒。
10
3. 盖上防水帽,送至清洗间。
在初洗前做漏气试验,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第三步 初洗
20 1. 做漏气试验,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2..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
第四步
结当核日杆不菌再、使其用他的分内枝镜杆应菌当等延特长殊消感毒染时患间者至使30用分后钟消。毒时间不少于45分钟; 酶洗
净并擦干。
20 1.根据多酶液的比例正确配置;
2.将内镜及各类按钮 擦干后置于多酶 洗液中,接上灌 流器, 予全灌流注液;
3.酶洗液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 2~3 分钟;
末洗需更换手套 。 4.每清洗一条内镜更换多酶洗液。
第八步 干燥
10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 置于内镜干燥台 ,用高压气枪干 燥各孔 道;
2.每日诊疗结束用 75%酒精对内镜的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
3.内镜镜身用酒精纱布擦干。
内镜附件清洗、消毒
术后内镜活检钳
刷洗
多酶超声
打包灭菌
润滑
干燥
漂洗
内镜清洗消毒感染控制监测要求
工作人员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 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物理性:
各种仪器(高频电装置,电 动吸引器,吹干机,X线照 射等)产生的各种噪音、电 辐射等,导致听觉、内分泌 、心血管、血液系统受一定 的影响
对策:
加强仪器的维护和保养,保 持良好性能,降低噪音,安 全用电,做好防护。 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体 检。
内镜中心的职业防护
心理性:
工作节奏快、病人多,经常 超时工作;医患关系紧张; 长期处于超负荷紧张状态等 导致生理、心理疲劳。
内镜中心的职业防护
感染性: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
被体液污染的器械、附件 对 策
衣服、帽子、口罩、防水防渗透衣, 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面罩
内镜中心的职业防护
化学性:挥发性消毒剂戊二醛
对策 专用排风管道,空气净化机。 盛放消毒剂容器加盖;眼罩,防水防 渗透衣,防溅皮肤、眼睛及时清洗。
内镜中心的职业防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按200:1配置多酶洗液 2全管道灌注多酶洗液 3用多酶洗液反复擦洗镜身 ≥2分钟
1彻底冲洗各管道 2向各管道注气,排出水分 3擦干镜身 ≥1分钟
1放入2%戊二醛中浸泡,全

管道灌注戊二醛。

2胃、肠镜、喉镜≥10分钟

3支气管镜≥20分钟


4每日诊疗前浸泡≥20分钟 5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浸泡
≥30分钟
部清洗干净;
在次洗结束后用高压气枪排出各管道内的水分,以免 3. 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刷 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 导光软管的吸引 器管道,刷洗 时必须
稀释消毒剂。 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4. 高压水枪冲洗内镜各孔道,用高压气枪排出各管道的水分并
消毒胃、肠镜、喉镜2%戊二醛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 擦干镜身; 5. 将取下的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送气送水按钮清洗干
内镜中心的布局
内镜处理流程
床侧预清洗 初洗 酶洗 消毒 冲洗与干燥 备用保养
内镜处理流程图
使用后立即用纱布擦去内镜外面的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至少10秒,装上防水帽,送至清洗消毒间
初洗
酶洗
清洗
1流动水下反复擦洗镜身 2清洗活塞及按钮 3刷洗活检及吸引管道 4全管道冲洗 5吹干各管道,擦干镜身 ≥3分钟
对策:
合理安排工作,忙而不乱; 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的心境; 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4
干 燥
1更换手套 2彻底冲洗各管道及清洗镜身的外表面 2向各管道注气,排出水分 3擦干镜身 4安装按钮 5当日不用的内镜用75%的酒精冲洗 干燥各管道
≥1分钟
备用
放于储镜柜中保存
内镜清洗操作流程及评分细则
内镜清洗操作流程及评分细则
姓名:
得分:
监考者:
时间:
步骤
评分细则
分值 得分
第一步 个人准备
1. 操作前,戴好口罩帽子。 2. 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用 75%乙醇擦拭消毒;
2.胃、肠镜、喉镜 2%戊二醛消毒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结核 杆菌、其他分枝杆菌 等特殊感染患者 使用后消毒时 间不少
于 45 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 30 分钟。
第七步 末洗
10 1.更换手套;
2.将内镜及各类按钮 取出置末洗槽内 ,流动水冲洗内 镜的外 表面;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各管道。
每日诊疗结束用75%酒精对内镜的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 第五步 次洗
10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清洗槽内;
2.用高压水枪彻底冲 洗内镜各管道, 充分清洗内镜外 表面及 内腔,去除残留的多酶洗液;
内镜镜身用酒精纱布擦干。 第六步
消毒
3.用高压气枪排出各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10 1. 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接上灌流器,予全 灌流注液。非全浸式 内镜的操作部, 必须用清水擦 拭后再
内镜清洗消毒与内镜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 清洗消毒间和诊疗室,清洗消毒间要有良好的通风。
内镜清洗消毒感染控制监测要求
要有详细到每个病人姓名和检查清洗消毒的时间登记 消毒剂浓度每日监测登记,更换消毒剂时间登记,消
毒剂细菌学监测结果登记
内镜清洗消毒感染控制监测要求
消毒类内镜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再次消毒。
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上、下消化内镜 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段进行;不同部位 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要分开。
内镜清洗消毒感染控制监测要求
基本的清洗消毒设备:
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 干燥设备、记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方法相适应的必 备消毒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清洗刷、纱布、棉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