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雕塑
艺术概论网考试题及答案(全)

第一次判断题:1.雕塑是指为美化环境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的象征或象形的欣赏物和纪念物。
〔对〕2.二十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前联出现了“承受美学〞这种新的文艺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是斯和伊塞尔。
〔错〕3.“向日葵“、“星空“是塞尚著名的作品,表达了心强烈的感情,充满对生命的爱。
〔错〕4.非戏剧性情节建立在纪实性美学的根底上,更多采用心理构造、情绪构造等方式,注重开掘人物心的情感冲突,使故事情节更接近于生活事件本身。
〔对〕5.的圆明园、颐和园,的避暑山庄,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私家园林。
〔错〕6.“命运交响曲“是匈牙利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名作,雄浑的音乐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
〔错〕7.构成舞蹈的要素是表情、节奏、构图和韵律。
〔对〕8.艺术中的“真〞,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化真为美的艺术真实。
〔对〕9.**的泥人是一种富有民间情趣的彩塑艺术,是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瑰宝。
〔对〕10.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
又称雕刻,是雕、刻、凿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错〕11.艺术本质上是信仰的人们在表达信仰过程中自由创造的。
〔错〕12.原始艺术在产生的时候,人们创造它们并不是为了审美,而是出于实用性和功利目的。
〔对〕13.艺术学是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的专门学问,它是带有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成为有系统知识的人文科学。
〔对〕14.法国画家塞尚生于1839年,生前竟然无钱举办一次个人画展,直到他逝世一年后,人们才在巴黎为他举办了回忆展,开场认识到他对西方现代美术的重要奉献。
他被尊为“西方现代美术之父〞。
〔对〕15.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欧美各国兴起的一股文艺思潮,包括了众多的艺术流派和创作主,如存在主义文学、荒谬派戏剧、意识流小说、野兽派绘画、新浪潮电影等。
〔对〕16.戏剧性情节是特指戏剧的构造方式,一般包括开端、开展、高潮、结局。
〔错〕17.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其中,“意〞就是主观情感,“象〞就是客观物象。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艺术活动的构成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
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1)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
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
(3)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4)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
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
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5)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
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艺术概论】考试简答题资料汇总

【艺术概论】考试简答题资料汇总(一)1、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答:(1)“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2)“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是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2、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一、形象性。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二、主体性。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三、审美性。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3、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重要启示。
(了解)答:“艺术生产理论”是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对艺术研究的重要启示是:1、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2、阐明了两种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4、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是什么?答:1、“模仿说”。
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艺术是对于自然的社会的“模仿”。
2、“游戏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席勒和斯宾塞。
他们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这种说法又叫“席勒—斯宾塞”理论。
3、“表现说”。
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和科林伍德。
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而已,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4、“巫术说”。
代表人物是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5、“劳动说”。
代表人物是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
认为艺术发生于劳动,“劳动先于艺术”。
6、“多元决定论”。
认为艺术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多因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
5、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员决定论的?答: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艺术是一种表现人类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展现出来。
艺术可以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多种形式,它不仅可以展现出美感,还可以传达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念和对世界的认知。
本文将对艺术的定义、表现形式、发展历史以及现代艺术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让读者对艺术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一、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传达人类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方式,它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展现出来。
艺术可以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多种形式,艺术家们通过这些形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来,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审美的享受。
艺术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它不一定要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性,而是更注重于表达作者的情感、想法和创造力。
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形式和技法,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二、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多样,下面是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1. 绘画:绘画是一种通过画笔和颜料在画布或其他载体上创作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来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和创造力。
2. 雕塑:雕塑是一种通过雕刻、塑造等手法在不同的材料上创作出来的立体艺术形式,它可以是雕塑像、浮雕等不同形式,通过立体的形态和空间感来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和创造力。
3. 音乐: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和节奏进行艺术表现的形式,它可以是器乐、声乐等不同形式,通过声音的节奏、和谐和旋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创造力。
4. 舞蹈:舞蹈是一种通过舞姿、动作和表演形式进行艺术表现的形式,它可以是古典舞、现代舞等不同形式,通过身体的动态和舞蹈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创造力。
5. 戏剧:戏剧是一种通过对话、表演和舞台形式进行艺术表现的形式,它可以是话剧、歌剧、舞台剧等不同形式,通过人物的对话和情节的展开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创造力。
6. 文学:文学是一种通过文字和语言进行艺术表现的形式,它可以是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创造力。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

一、名词解释(12分)1.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2.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由若干思想倾向、艺术主张、美学趣味、创作风格等基本一致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组成的艺术家群体。
如20世纪的“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流派”等。
艺术流派所彰显的艺术理念和创作实践总是对其时艺术思潮回应、投射、强调和深化。
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艺术形象是生动、鲜明、独特、可感的,又是艺术家对生活亲身体验、有所发现并加以提炼、概括、虚构的产物。
文学、音乐、美术等各门类艺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不同的特点,如想象性、可听性、可视性等。
3.绘画绘画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设色、造型等手段,在二维平面创造视觉形象的艺术形式。
绘画种类繁多,从材料、工具的不同,绘画可分为壁画、版画、油画、水彩画、水墨画等;根据题材和内容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4.舞蹈舞蹈是人体的动态造型艺术,它以人体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的的动作、姿势、造型等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情感的时空艺术形式。
舞蹈通常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
艺术舞蹈按表现风格可分为中国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和现代舞等。
5.戏剧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导演、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于一体,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在剧场当众展示故事情节的表演艺术。
在西方,戏剧主要指的是话剧和歌剧;在中国,习惯上把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统称为戏剧。
6.雕塑雕塑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在三维空间中创造出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雕塑是雕、塑、刻三种造型手法的总称。
雕塑的形式大体可以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
雕塑的种类按材料来分,可分为木雕、石雕、骨雕、根雕、漆雕、贝雕、冰雕、泥塑、陶塑、石膏像等。
7.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总称,它不仅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因素的戏剧形式,而且把歌唱、舞蹈、诗文、念白、武打、音乐伴奏以及人物造型、砌末道具等紧密地、巧妙地综合在一起的特殊的戏剧形式。
艺术概论答案

艺术概论答案论述题:(p88)建筑艺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
建筑的艺术语言对建筑的作用: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巧妙的处理空间,可以极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突出建筑物独特的个性色彩和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比例: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物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均衡: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物的前后,上下,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强崇高的美感。
节奏:指通过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构成部分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产生一种韵律美货节奏美。
色彩:以一种手段构成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带来特有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
装饰: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也起到为建筑物增辉添彩的作用。
2.语言艺术(p246)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3电影艺术(p202)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荧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1895.12.28.电影诞生,《火车进站》,《水浇园丁》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电影样式: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分。
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1935,中国《生死恨》1948电影艺术的作用:作为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媒介,电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巨大的影响,遍及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曾被称为“盛在铁盒子里的大使”。
电影是一种耗资巨大的物质生产、又是一种影响巨大的精神生产。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57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9、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雕 专业:XXXXX 学号:XXXXXXXXXX 姓名:XXXX
目录:
概述
分类
哈尔滨 冰雕
1.概述:
? 冰雕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是以冰为 材料通过雕、刻、塑等方法创造出空 间形象实体。因为材料的可变性和挥 发性,冰雕表现出了许多难点。
? 冰雕的选材要求较高,冰块不可有裂 痕和气泡,以色泽透明、类似水晶的 质感为最好。
冰雕与雪雕的区别:
1.取材不同 冰雕有晶莹剔透 之美,雪雕则是 不透明的白色, 有朴实造型之美
2.雕塑方法不同 雪雕的 雕 字是 塑形的意思,跟 冰雕是雕刻的意
思不同
冰雕塑与其他材质的雕塑一样,讲究工具使用、表面处理、 刀痕刻迹,但由于它材质无色、透明,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 故此雕刻出的形象立体感不强,形象不够鲜明。为了弥补这一 缺陷,造型时采用石雕和木雕手法,强调体面关系,突出形体 基本特征,力求轮廓鲜明,在此基础上,精雕细刻,或者实行 两面雕刻,使线条互相相交,雕痕纵横错,在光线反射作用下, 尤显玲珑剔透,从而取得远视、近视俱佳的观赏效果。
冰雕又称冰工艺,其作品由几十公斤到几 百公斤不等,大型作品都是由十到二十块冰 块组合而成,大型组合冰雕的制作摆放和布 局要合理,要注意平衡和流水的方向。
2.分类:
1
圆雕
2
浮雕
3
透雕
圆雕:又称立体造像,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完全独 立的可以四面欣赏的冰雕
A
B
2.浮雕:即浅雕凸雕,在实体的表面上雕刻出具有背景的形象, 也就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是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雕 塑艺术。
3.透雕:镂空浮雕的背景,它介于圆雕与浮雕之间,空间感很强。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பைடு நூலகம்
哈尔滨冰雕:
? 在中国,东北是冰雕发展最好的 地区,其中最有名的是哈尔滨冰 雕展。有用现代科技雷射装饰的 冰雕,也包括最传统的冰灯。由 于东北严寒的气候,冰随手可得, 因此雕刻的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大, 成为以冰建筑为主的,名副其实 的冰雕世界,如城墙,溜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