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阐释赵景昆

合集下载

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阐释

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阐释

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阐释苏一凡【摘要】At present, internet has been permeated into nearly every corner of people’s lives, and the popular saying on internet has also become common in daily life languages. These sayings can truly reflect people’s thought and living status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and expand quickly among crowds, surviving to be strong language elements.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reas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and make an analysis on various kinds of popular saying on the Internet, searching for its meanings, reasons for spreading and pragmatic functions.%网络现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流行语在短时间内成为人们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日常词汇。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网络“热词”是对于一段时期内,特定社会现象的描述,在人群中产生心理共鸣,成为强势的流行语言元素。

文章将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探讨这其中的原因,并对各类网络流行语作出分析,解释其意义、传播的原因以及语用功能。

【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论;语言模因【作者】苏一凡【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3随着网络的日渐普及,一些在网络上流传的字、词、语句在一定时期内被广泛传播,我们称之为网络流行语。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摘要:真香,网络流行语,用来调侃那些对某事从拒绝到喜欢的言行不一,出尔反尔的行为。

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真香”的复制與传播过程,探讨其成为强势语言模因的原因,以及对流行语模因进行文化分析。

关键词:模因论;网络流行语;真香“真香”一词最早出自湖南卫视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记》。

在节目中,城市主人公王境泽初到农村家庭时撂下狠话:“我王境泽就是饿死也不会吃你们一点东西”。

但几小时后王境泽饥饿不已只能在农村家庭吃饭,边吃还边说“真香”。

配合前面他自己说出的狠话,喜感度顿时爆棚。

节目播出后,网友们制作了各类表情包并配上文字,在网络媒介上广泛使用,同时还衍生了一系列相关词语,例如,真香定律,真香警告,真香现场等,使得“真香”一词爆红网络,成为201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

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它指一些思想或观念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相传下来。

meme一词最早出现在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中,道金斯指出,模因可以称为生物基因之外的又一种复制因子,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它像基因那样得到继承,可以更好的解释文化进化现象,为人类进一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引入了一个新概念,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因此,任何语言通过模仿被复制和传播也可成为模因。

网络流行语正是如此,通过网络媒介的广泛复制与传播,成为最常见的语言模因。

布莱克摩尔(Blackmore1999:58)说过,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出现新的集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

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和“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两种方式。

表现型模因指根据交流需要对特定的信息模式和固有的语言结构进行灵活的改动,根据表达需要填入不同文字内容的模因。

例如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x”、“没想到你是这样的xx”等都属于表现型模因。

基于模因论的网络流行语现象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网络流行语现象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网络流行语现象探析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最为深远。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时尚符号,它折射出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通过网络流行语表现最真实的自我。

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模因论为我们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本文将基于模因论来阐释网络流行语的模因类型及形成原因。

标签:模因论;网络;流行语;强势模因语言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语言迅速发展。

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最为深远。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时尚符号,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折射出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通过网络流行语表现最真实的自我。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以及变化为社会语用的发展提供了素材。

模因论为分析语言的复制、变化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工具。

①带有强势模因性质的网络流行语,其传播能力会格外引人注意,延长记忆中保持的时间,从而顺利复制,得以传递。

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模因论为我们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网络流行语,本文将尝试用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memetics)来进行研究。

一、模因论概述(一)模因论及模因概念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对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传播提供了鲜明的理论基础。

模因论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来诠释文化传承的本质特征。

模因论的核心术语是模因(meme)。

该术语由牛津大学理查德·道金斯教授于1976年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

Meme与gene 发音相近,词根相似,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但是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而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②新达尔文主义者认为被称为模因的条件是,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被别人复制,重复传播。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真香”是中国网络上流行的网络用语,它源于一位名为“兄弟发券”的网友在一篇
评价零食的帖子中使用,后来被广泛传播并成为一种流行语。

在Moden理论的视角下,网
络流行语“真香”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模因,通过对其语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分析,可
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网络用语的流行和影响。

从语言层面来看,“真香”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原意表达了对某种味道
的满意和称赞。

在网络上,“真香”的使用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对任何事物的称赞和肯定,
不再局限于味道方面。

这种语义的拓展使得“真香”具有了更广泛的适用性,可以用来表
达对好吃的食物、好看的衣服、优秀的作品等各种事物的赞美和认可。

从文化和社会层面来看,“真香”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会文化中的表征,它反映了当代
中国年轻人对于美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

中国的年轻一代在经济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加,“真香”也成为了满足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认可和赞美的一种
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真香”也代表了年轻人的审美观和消费观,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品
质的向往和追求。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网络流行语“真香”是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模因,它在语言、文化、社会和传播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其背后的语言符号、文化内涵、社会
功能和传播特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网络流行语的本质和现象。

在今后的
研究和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其在文化传播、网络社交和消费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以期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审美追求和消费趋势。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社交媒体、聊天软件还是网络直播平台,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网络流行语。

最近备受热议的网络流行语之一便是“真香”。

这个词汇源自于游戏领域,一时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真香”热潮。

那么,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究竟是什么让这个词汇在网络上如此流行呢?模因论认为,模因是可以在人类之间传播、演化和改变的文化单位。

网络流行语也是一种模因,其具有传播迅速、影响深远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模因论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流行语“真香”的流行原因。

网络流行语“真香”最早起源于游戏领域,特指游戏中的某些特殊情境或某一类型的游戏。

后来,这个词汇被逐渐引入到了社交媒体和聊天软件中,成为了广泛使用的网络流行语。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真香”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符号意义。

网络流行语“真香”具有一定的社会符号意义。

模因论认为,模因的传播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和认可。

在当下社会中,“真香”这个词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致的。

当代年轻人喜欢通过网络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而“真香”恰好符合了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理解和赞美。

这个词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开来,并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网络流行语“真香”的传播还离不开互联网的特性。

互联网的高度互联性和可传播性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互联网上,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快速传播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而网络流行语正是适应了这种互联网传播的特性,得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开来。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网络流行语“真香”是近年来在中国网络社交媒体上流行的热词之一,它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真香”也是一种成功的模因,它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同时也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

尽管“真香”这个词的含义并不复杂,但它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态度。

在网络社交媒体上,人们常常需要通过文字或表情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而“真香”这个词能够简洁地表达出某事物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和喜悦,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

这种简洁有效的表达方式符合了人们追求即时满足感的心理需求,使得它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的首选。

网络流行语“真香”还通过与其他元素的结合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模因的传播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它还会融合其他元素,如图片、视频等,进一步放大了它的影响力。

“真香”这个词经常会与表情包、搞笑图片等搭配使用,让人们在看到这些相关的内容时更容易与“真香”这个词产生关联,并且更容易记忆和传播。

这种与其他元素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模因的形式,也增加了它的吸引力和娱乐性,进一步推动了“真香”这个词的传播。

网络流行语“真香”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是一种成功的模因。

它简洁准确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态度,满足了人们追求即时满足感的需求;它在网络传播中的迅速传播速度和与其他元素的结合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由于模因的传播特性和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渠道,网络流行语“真香”能够快速地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并且持续产生影响力。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人们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定时间、特定社交圈内产生、传播并被广泛使用的语言符号。

它们多是某个事件、人物、现象的缩影,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

在这有一句被广大网友频频使用的网络流行语——“真香”。

“真香”,最初来源于中国大陆的网络文化,它的使用场景多是在品尝美味食物或者享受某种愉悦体验时。

随着使用者的增加和流行度的提升,“真香”逐渐渗透到了更广泛的社交场景中。

“真香”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迅速流行并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与模因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模因论起源于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他提出了“模因”这一概念,指代的是一种可以在人类思维中传播并产生影响的符号、信念或习惯。

模因通过文化传承和社会交流的过程,不断演化和变异,最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

网络流行语便是一种具体的模因,它们在网络上迅速传播,通过无数网友的传播和模仿,不断变异和丰富,最终成为了大家熟知的词汇和符号。

在“真香”这一网络流行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模因的特征。

“真香”具有非常明显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只需在社交网络上出现一次,很快就会被大家广泛传播和模仿。

大量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形成了模因的传播网络,促使“真香”在数小时内便得以传播到千家万户。

“真香”表达的情绪和情感是大家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它能够快速地引起共鸣。

当一个人在社交网络上看到别人用“真香”形容一种美好的体验时,他可能也会立刻产生共鸣,并复述这句话,由此推动了模因的传播,形成了爆炸式增长。

“真香”本身具有足够的可塑性和变异性,它可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语境,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变种和变体。

在这样不断的演化和变异中,模因得以持续地传播和保存,形成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文化现象。

除了以上的共性特征,作为网络流行语,“真香”还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传播途径。

“真香”的流行离不开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和社交媒体的普及。

从模因论的视角解释网络语言-精选文档

从模因论的视角解释网络语言-精选文档

从模因论的视角解释网络语言[文献标识码]A: The mem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languages. It is transmitted by imitating language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memetic phenomena in network languages, the author tries to illustrate the reasons that the meme of network languages are successfully transmitted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1. 引言1.1 模因论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

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

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

(何自然,2005)模因(meme)这一概念源于社会生物学,最早见于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英国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出版的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

在这本畅销书中,Dawkins在该书的最后一章引入了与基因相对应的模因概念,用以说明文化的传播,把它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Dawkins, 1976: 192)。

“meme”一词源自希腊词“mimeme”,意指被模仿的东西,就是说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库中的模因,其繁衍的方式是经由广义上的模仿过程而发生的,它将自己从一个头脑传到另一个头脑里(Dawkins, 1989: 192);从广义上说,模仿是模因复制的方式(Dawkins, 1989: 194)。

模因是通过模仿而被传递的,就是说如果模仿行为发生了,那么,就必然有某样东西得到了传递,而这东西正是我们所说的模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4卷 总第66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 2012(Vol.14 Sum No.66)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阐释*● 赵景昆(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摘 要: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语言变体,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并深入探讨其成为强势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及流行原因,藉此期望能为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研究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模因论;强势语言模因;网络流行语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2.06.148中图分类号:H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2)06-0384-02一、引言 进入20世纪后,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交际模式,一些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开始涌现出来,比如: “伤不起”、“有木有”、“神马都是浮云”、“给力”等。

以上新词的出现和传播都依赖网络群体,并以其简洁、生动、幽默的特点,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一夜爆红,称为流行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就是语言世界里伴随网络的诞生而出现的新成员。

[1]就其含义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

广义上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

狭义指第三类,它是使用率、关注度极高的一类。

[2]本文从语言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分析网络流行语作为强势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并探讨其成为强势语言模因的原因。

二、网络流行语与语言模因 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语,有时还被称为“网络雷词”或者“网络热词”,从属于网络语言。

[3]网络具有即时性,快捷性和自由性,所以网络新词一经出现,就会在网络的推动下广泛传播开来,成为人们家喻户晓的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取决于它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得到认同,从而获得广泛的复制和传播。

[4]如果语言不再为人所模仿和使用,那它必然逐渐被人遗忘并走向消亡,这都得益于语言模因的作用。

在模因论中,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的“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称为模因了。

[5]人们通过模仿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算作是模因。

所以说,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化和现代化的语言变体,其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模因。

1.网络流行语是强势语言模因网络流行语模因作为网络文化的复制因子也必须遵循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有些网络新词,在经过人们的模仿和复制传播之后最终为人们所接受,成为网络流行语,而有些则走向灭亡。

这是因为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选择压力。

所以在数量极大的潜在的模因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为数不多,只有很少一部分模因能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头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从人的头脑拷贝到印刷品,或从人的声音拷贝到光盘上。

[5]在这场竞争和选择过程中最终存留下来的就是成功的模因,即强势模因。

那么模因怎样成功复制而成为强势模因呢?Heylighen[6]认为,一个模因能够复制成功都要经过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输(transmission)四个阶段。

然而,模因在顺利经过一个完整复制周期后,要想真正在竞争中获胜成为强势模因,还受到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和复制忠实性(copy-fidel-ity)三个因素的影响。

[7]可以说只有模因在顺利经过一个完整的模因复制周期后,并在长寿性、多产性和复制忠实性三方面表现都很好的模因才能获胜成为强势模因。

图1 网络语言演变为强势模因(网络流行语)示意图可见,那些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存活时间长的复制因子就是强势模因。

反之,就是弱势模因。

例如:在2009年世界爆发猪流*收稿日期:2011-12-18 作者简介:赵景昆(1983-),男,辽宁朝阳县人,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语用学。

感,此间人们曾用“猪流感”、“swine flu”、“A型流感”、“H1N1”来描述此疾病。

但是随着人们的使用和选择,最终“H1N1”以其超强的传播复制能力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强势模因。

2.强势网络流行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Blackmore认为,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息的拷贝,即: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

何自然教授进一步把模因基因型分为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和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把模因表现型分为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和同构异义横向嫁接。

[8]结合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在众多成功复制传播网络流行语模因中,其传播方式主要为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和同构异义横向嫁接两种方式。

(1)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模因基因型传播。

指模因在传递过程中以一种与原始信息不同的形式传递出去,尽管其在复制过程中会出现语言的变异,以致与原始信息在形式上存在差异,但是复制出的内容与原始信息是一致的。

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其内容却始终同一。

[8]这点在网络流行语中表现突出: “楼主”、“楼猪”、和“LZ”的原始信息都是指在网络论坛里发贴的人。

尽管这几个词之在形式上大相径庭,但是它们表达的意义却都是一样的。

在网络流行语中,异形传递往往利用与原始信息的谐音得以传递。

比如“大虾”、“大侠”都是指那些善于应用网络,具有一定网络技术水平的人。

而“菜鸟”则是与“大虾”、“大侠”意思相反的词,指计算机初学者。

此外,异形传递还利用汉语拼音或英语的首字母缩写,及数字代替等形式传递。

例如: “PLMM”是“漂亮美眉”全拼的缩写.“OMG”则是“Oh My God”英语首字母的缩写.“5201314”和“9494”则是分别代替“我爱你一生一世”和“就是就是”。

以上所有这些异形传递的模因,其原始信息的内容保持不变。

(2)同构异义横向嫁接传递———模因表现型传播。

指语言模因的形式和结构保持不变,内容发生变化,被一些新词替代的语言模因现象。

改变后的语言模因与原语言模因内容上差异很大,一般具有幽默和讽刺意味。

此类网络流行语模因多源于影视剧,歌曲或一些著名诗词。

例如:2010葛优主演的电影《让子弹飞》热播之后,“让XX飞”成为网友们嘲讽现实的网络流行句式。

陆续出现《让油价飞》、《让地价飞》、《让股价飞》、《让房价飞》、《让工资飞》、《让大蒜飞》、《让绿豆飞》、《让白菜飞》、《让土豆飞》等调侃物价网络用语。

同构异义横向嫁接传递不但体现在词语、句子层面,还可体现在篇章层面。

如: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网友利用同构异义横向嫁接传递方式仿照其基本结构写出了教师涨工资之《水调歌头》“银子几时有?巴眼望青天,不知能涨多少,到手是何年?我欲悄声问问,又恐他人笑话,细想心真寒。

仿佛总是梦,何奈有人谈。

心欲静,波澜起,催人烦,不应有诈,何故总许空头愿?人有妻儿老小,家需酱醋油盐,此事古难缠。

但愿人长久,多加几吊钱!”食盐被抢购之事已经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热门事件,一首《无盐的结局》迅速蹿红网络,歌词由李茂山的《无言的结局》改编而成:曾经是对你说过这是个无盐的结局,随着那岁月淡淡而去,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我将吃不到你,我就无法流下泪滴,但我要如何如何能停止不吃你,我怎么能够怎么能够埋藏抢购回忆啊,让我再看看你,让我再说爱你,不要从超市离去抢购时候说抢购,请不要说难忘记,就让那抢购淡淡地随风去也许你会涨价,也许会更无盐,也许已没有也许。

类似以上把影视剧,歌曲或一些著名诗词改编成当下流行语的例子举不胜举。

仿拟版与原版本相比,风格迥然不同,文字幽默诙谐,调侃意味浓,表达出丰富内涵。

3.网络流行语模因成为强势语言模因的原因Blackmore认为,导致模因分化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的原因之一,是人类自身的特点和由此决定的模仿能力的限度,如感知系统的的特性,注意和记忆的机制等。

[5]具体讲,网络流行语模因成为强势语言模因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简约性。

成功的模因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很简洁。

在和其他复杂模因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抢占人类有限的大脑资源。

这是因为人类的记忆和理解力是有限的,人们更倾向于记忆那些简单的东西。

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如果一个词够用的话,绝不用第二个,[9]这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人在交际过程中,总是力求用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大化的交际效果。

如: “3Q”代替“谢谢你”或“thanks”进行聊天,既简单明了,又节省时间,增强了网络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得到人们广泛传播。

(2)时髦性。

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喜欢追求时尚前卫的用语。

越是时髦流行的东西,人们就越是乐于模仿。

这是由于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总有一种标新立异的心理,所以表达方式新奇,独特的网络语言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对年轻人而言敢于打破常规,挑战传统,更喜欢时髦的语言形式。

比如时下流行的淘宝体,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

淘宝体以其亲切、可爱的方式逐渐在网上走红。

(3)娱乐性。

网络语言的娱乐性是全社会娱乐追求的体现。

现在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所以人们期望在网络交流过程中获得一点轻松,释放生活压力和宣泄情绪。

因此具幽默、诙谐等趣味性的网络语言受到人们的青睐。

如“哦麦嘎(oh my god)”、“帅锅(帅哥)”、“鸡冻(激动)”、“290=250+38+2”“钱8是问题,问题是米有钱”等。

三、结语 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本文以模因论为理据,提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并深入探讨其成为强势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及流行的原因。

本文希望能为网络流行语研究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1]祖利军,李晓红.网络语言中的模因[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2]刘天明,石红宇.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3]王英.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J].新闻前哨,2009(8):87.[4]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68-73.[5]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UP,1999:38,66.[11]Heylighen,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M]//Paper presented at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1998:418-423.[7]Dawkins.The Selfish Gene[M].30th Anniversary Edition.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2006a:194.[8]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58-160.[9]郭秀梅.实用英语修辞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16.[10]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论坛[EB/OL].http://bbs.jxjyzy.com/showtopic-972216.aspx.[11]网易博客[EB/OL].http://tanwait.blog.163.com/blog/static/1913543402011219960206/.583● 赵景昆 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阐释 著 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