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
大学生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一、前言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活环境的日益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教材,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2. 使大学生掌握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安全意识与安全观念1.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2. 安全观念的树立3. 安全责任与自我保护意识第二章:校园安全1. 校园安全教育概述2. 校园治安安全- 防盗、防抢、防骗- 校园周边治安防范3. 校园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知识- 消防器材的使用- 火灾逃生技能4. 校园交通安全- 交通法规常识- 道路交通安全- 校园交通安全常识第三章:生活安全1. 饮食安全- 食品卫生知识-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2. 住宿安全- 住宿环境安全- 住宿设施安全- 个人物品安全3. 互联网安全- 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诈骗防范- 个人信息保护第四章:心理健康与自我保护1. 心理健康知识- 压力管理- 情绪调节- 应对心理危机2. 自我保护技能- 防止性侵害- 应对暴力事件- 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第五章:紧急事件应对1. 自然灾害应对-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应对2. 公共安全事件应对- 医疗急救常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恐怖袭击防范与应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安全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3. 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经验;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和作业;3. 演练考核:参加应急演练,展示所学知识和技能;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目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意识。
3. 情感目标:(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1. 大学生常见安全隐患的识别与防范。
2. 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
3. 我国有关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安全事故案例。
二、教学内容1. 人身安全:(1)校园暴力防范;(2)火灾逃生与自救;(3)交通安全。
2. 财产安全:(1)防范盗窃;(2)防范诈骗;(3)防范网络诈骗。
3. 网络安全:(1)防范网络病毒;(2)防范网络诈骗;(3)个人信息保护。
4. 心理健康安全:(1)心理压力应对;(2)心理疾病预防;(3)心理危机干预。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安全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有关安全法律法规:(1)宪法;(2)刑法;(3)治安管理处罚法;(4)消防法。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

桂林理工大学《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授课对象:全校学生授课时间:大一至大四一、课程性质本科生公共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既强调安全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
要激发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立正确的安全观,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主动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如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安全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安全问题的社会、校园环境;了解安全信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分类知识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掌握安全防范技能、防灾避险能力、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
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
三、教学方式授课可通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安全分析、课程教育、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安全教育课程。
注意为学生提供直接经验,拓宽学生视野并善于利用发生的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学生。
四、教学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实施。
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以及实施教育的方法。
教学内容:1、给大学生详细介绍安全教育内容。
2、告诉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以及实施教育的方法。
3、大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相互监督。
问题讨论:1、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掌握那些安全防范内容?2、在生活中如何学习更好的学习安全教育?(二)生活安全教育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必须掌握哪些安全知识,大学生应确立随时随地安全防范意识的观念。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提纲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提纲一、指导思想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培养大学生树立国民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开展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教育作为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培养具有较高安全文化素质和良好安全习惯的合格人才。
二、教育目标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既强调安全在人生发展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
要激发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念,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自觉掌握安全及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具体而言,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达到如下标准。
态度层面:通过安全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健康、幸福的人生作出积极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和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明晰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认清安全问题的社会、校园环境;了解安全信息、安全问题分类知识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安全教育,使大学生学习掌握安全防范技能,掌握必要的自我防护与逃生技巧;培养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
三、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一)国家安全通过本部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国家安全意识,使学生明确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的各种潜在威胁,从而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提高警惕,加强防范,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
教学目标:引导大学生明确当前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威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强化安全威胁防范意识,保守国家秘密,有效地反对和抵制邪教组织,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校园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大学生安全》课程标准

大学生安全课程标准1. 导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安全风险也与日俱增。
因此,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安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设大学生安全课程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安全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帮助大学教育机构设计和开展相关课程。
2. 课程目标大学生安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安全知识水平,了解常见安全风险和应对措施;2.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自觉性;3.培养大学生的紧急情况处理能力,掌握应急自救技巧;4.培养大学生的社交安全意识,预防校园欺凌、侵犯个人权益等问题;5.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预防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6.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伦理素养,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3. 课程内容大学生安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基本安全知识•火灾事故防范和逃生知识•常见自然灾害防范和应对知识(如地震、洪水等)•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和交通事故处理方法3.2 紧急情况处理能力•紧急求助的方法和途径•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巧•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3.3 社交安全和网络安全•校园欺凌和侵权问题的预防与处理•社交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和应对方法•防范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的知识3.4 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监护责任和个人权益保护•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重要性•校园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4.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大学生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通过讲解基本安全知识和技巧,使学生了解并记忆相关内容;•示范:通过教师示范和模拟场景演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促进他们思考和交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实践:通过实地参观、户外实践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Security Education on Campus[课程类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适用专业]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选修课程] 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总学时数] 33个学时[总学分数] 2学分[教研室] 上海外国语大学保卫武装处一、课程教学目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国民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如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安全问题的社会、校园环境;了解安全信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分类知识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
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
二、选修课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安全发展”。
根据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系列课程结合松江大学园区的实际,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既强调安全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
本课程激发了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立正确的安全观,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主动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三、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教学意义:学校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必须重视加强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安全防范的基本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安全隐患和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类突发事件,创造一个学习、生活、成长的和谐育人环境。
大学生安全与应急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安全与应急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安全与应急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培养大学生树立国民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大学生安全与应急教育,既强调安全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
要激发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主动增强应急管理能力,以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保持健康心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又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安全与应急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增强自我防范与应急能力。
二、教材及参考资料推荐教材:李红霞、田水承、袁晓芳主编《大学生应急管理教育》,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1] 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避灾自救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27-34.[3] 韩卿元,马小惠.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孟微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M].广东: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5]《安全教育》编写组编.安全教育[M].北京: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6]江西省教育厅安全稳定办公室,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我的平安我做主: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7]徐厚民,周建辉,江长华.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何泽彬.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周礼好.安全知识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宣传教育中心.全民安全知识读本[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三、课程教学目标、对象和要求(一)教学目标通过安全与应急知识的学习,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如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安全与应急教育,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大学生安全》课程标准

《大学生安全》课程标准《大学生安全》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 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 使大学生了解常见的安全风险和事故,并学会应对和预防。
3. 培养大学生的紧急情况应对能力,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安全意识教育:a.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作用。
b. 常见安全风险和事故的案例分析。
c. 安全意识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2. 个人安全教育:a. 交通安全知识和技巧。
b. 防范校园盗窃和抢劫的方法。
c. 防范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的技巧。
d. 防范火灾、电器事故和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
3. 社交安全教育:a. 防范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方法。
b. 防范酒后驾驶和吸毒的危害。
c. 性骚扰和性侵害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d. 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的方法。
4. 紧急情况应对教育:a.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
b. 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技巧。
c. 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相关安全知识和案例分析。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个人安全经验,促进交流和学习。
四、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度、讨论质量、知识掌握情况等。
2. 实践能力:参与模拟演练,检验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3. 考试或测验:对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进行测试。
五、课程资源:1. 教材:编写适用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教材。
2. 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安全知识的网上学习资源。
六、课程时间安排: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将《大学生安全》课程安排在适当的学期和学时。
可以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理工大学《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授课对象:全校学生授课时间:大一至大四一、课程性质本科生公共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既强调安全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
要激发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立正确的安全观,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主动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如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安全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安全问题的社会、校园环境;了解安全信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分类知识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掌握安全防范技能、防灾避险能力、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
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
三、教学方式授课可通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安全分析、课程教育、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安全教育课程。
注意为学生提供直接经验,拓宽学生视野并善于利用发生的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学生。
四、教学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实施。
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以及实施教育的方法。
教学内容:1、给大学生详细介绍安全教育内容。
2、告诉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以及实施教育的方法。
3、大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相互监督。
问题讨论:1、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掌握那些安全防范内容?2、在生活中如何学习更好的学习安全教育?(二)生活安全教育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必须掌握哪些安全知识,大学生应确立随时随地安全防范意识的观念。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大学生校内外活动、网络及海外留学生活的常识,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内容:1、讲解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2、介绍大学生校内外活动、网络及海外留学生活的常识。
3、讲授网络安全的法律知识,规范网络道德,引导学生拒绝黄色淫秽等有害信息的毒害。
4、介绍校园内发生刑事、治安案件、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及案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问题讨论:1、如何看待网络生活?2、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安全观?(三)防火知识,消防安全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火灾的巨大危害性,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消防法律法规。
掌握正确使用明火和用电、用气的安全知识。
掌握在各种场所的消防逃生知识,了解消防报警、消防处置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
教学目标: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知晓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了解和掌握火灾的逃生和一般的灭火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1、通过大量的、有典型意义的火灾案例,讲授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灭火知识。
2、通过组织消防逃生演练和灭火训练,让大学生学会在各种场合如何疏散逃生,懂得119报警常识和常用的灭火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灭火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消防演练。
问题讨论:1、在熟悉的地方和不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我们应如何在第一时间了解消防逃生的通道?2、一旦遇到火警、火灾,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保全生命、如何有效应对?(四)物品保管,财产安全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提高物品保管、财产安全意识和能力,维护个人合法的财产权益,有效地养成管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财产侵权行为,掌握财产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学内容:1、如何妥善保管个人钥匙、证件、现金、信用卡、贵重物品(手提电脑、手机等),如何防止被盗窃?如何养成不乱放物品、人离锁门的习惯?如何提高警惕、不给他人留下“顺手牵羊、见利忘义”的机会?如何保管好自行车(人离上锁,尽量停放在有人看管的区域)?2、外出时如何保持警觉性、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背包、钱包、手机等在自己的掌控之内,不给小偷有下手的机会)?3、了解和掌握防诈骗的本领:如何识别欺诈性的行为和信息(杜绝贪小便宜心理,“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把手机、银行卡交给陌生人,遇到来不及接听的陌生来电不要回电)?如何对付威胁性的行为和信息(学会依法保护自我)?如何识别和拒绝非法传销活动?4、如何防止家长受骗?(防止泄露个人和家长信息包括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在家中留下学校保卫处、学院或系办公电话、辅导员或班主任手机,家长一旦接到异常电话,如说你孩子遇到车祸或突发疾病,首先要设法核实或报警,不急于汇钱。
)5、在参加社会实践、外出旅游、实习、求职过程中如何依法、合理地保护自我?6、开展反假币知识宣传教育(可请银行工作人员来校作宣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互相检查、团体训练。
问题讨论: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物品保管和财产保护的习惯?2、交流你所遇到的或了解到的受欺骗的事例,谈谈从中我们应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五)防诈骗防传销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大学生了解如何预防诈骗、传销。
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诈骗、传销类型、特征。
教学内容:1、给大学生详细介绍诈骗类型。
2、告诉学生传销类型、特征,特别是一些新型传销特征。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问题讨论:1、如果你遇到“天上掉下大馅饼”的好事,我们应如何对付?2、如何识别是否传销?(六)珍惜生命,人身安全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社会责任,爱惜生命是国民意识和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促进身心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有针对性地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保障自身安全的技能,提高自身的国民素质。
教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体分析生与死的意义,帮助大学生认识、珍惜、尊重和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认识威胁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主动防范和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了解和掌握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及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
教学内容:1、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解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价值,培养大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确立积极的人生观。
2、普及生活中的安全知识:用电、用火、用气安全,防止溺水、防止踩踏等各种事故,注意住宿中的安全:不攀爬阳台窗户、凉衣要使用衣叉、不从窗口抛物,剧烈运动前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作充分准备,不做危险的动作,不到不安全的地方去。
3、认识和遵守异性交往的道德规范,了解如何避免受到性侵害、防止性骚扰、防范性病和艾滋病。
4、认识“黄、赌、毒”对社会和人身安全的危害,了解如何远离“黄、赌、毒”。
5、使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神经衰弱等),正确认识心理疾病及治疗途径,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从容应对各种挫折,排解负面情绪。
6、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做好安全防护前提下,学会健身和防身的方法(如:武术、跆拳道、擒拿格斗等)。
教学方法:组织讲座和报告会、成功人物访谈、小组讨论、防身健身训练等活动。
问题讨论:1、为什么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什么要把生命安全作为安全的最高原则?2、结合个人实际,探讨什么因素将对我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我们应如何防范、如何规避、如何面对、如何处置?谈谈如何有效调节和缓解心理、精神压力。
(七)饮食卫生,食品安全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大学生了解卫生法规,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不食无证摊贩的食物、不吃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立即报告,及时就医。
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鉴别、防范和救助的能力,最大限度保障食品安全。
教学内容:1、食品安全的内涵与意义。
2、国家、地方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3、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及食物中毒发生后的处置方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相互监督。
问题讨论:1、食用无证摊贩的食物有何危害,为何不能吃无证摊贩的食物?2、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它对健康具有怎样的意义?(八)出行平安,交通安全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大学生懂得遵守交通法规和交通规则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国民素质,关注身边的交通环境、保持适度的警觉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个体交通行为(走路、骑自行车、乘车、驾驶机动车)的合法性是出行平安的先决条件。
教学目标:使大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和规则的意识,提高自己交通行为的安全素质与能力。
教学内容:1、交通安全的内涵与意义。
2、国家、地方和校园交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3、在走路、骑车、驾车的任何时候如何对周围环境保持警觉(不要带耳机或打手机,因为会妨碍你察觉和回应潜在危险情况的能力)。
4、交通事故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自救、救生常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组织交警报告会、交通急救演练、交通模拟考试(从上海交通安全信息网上下载)。
问题讨论:1、乘坐黑车有什么危害,为什么不能乘坐黑车?2、如何保持自己交通行为的合法性和警觉性,它有怎样的意义?(九)心理健康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如何调节不良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标准,不良心理表现及影响因素,让学生学会如何调节不良心理。
教学内容:1、介绍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现状。
2、讲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3、讲解大学生不良心理表现、影响因素及调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问题讨论:1、如何树立健康心理?(十)交往及就业安全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如何树立安全交往、就业,了解毒品的危害,大学生应树立远离毒品的观念。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让学生了解毒品危害以及交往、就业中的安全问题,树立安全交往、就业、远离毒品的观念。
教学内容:1、讲解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对远离毒品的重要意义。
2、讲授交往、就业中的安全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问题讨论:1、如何远离毒品?2、大学生做到的安全交往、就业?(十一)保密知识与国家安全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国家安全保密知识的重要性,了解法律法规如何规定国家安全保密知识,大学生应确立保密国家安全的观念。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激发大学生保密国家安全知识;明确法律法规如何规定国家安全保密知识;增强大学生保密国家安全观念和自觉性,规范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