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报表说明
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填报说明( 部门)+年度部门决算分析报告撰写提纲( 部门)

部门决算填报说明(预算单位编写格式)一、决算信息来源说明(基层预算单位编写)(一)本套决算主表决算数据主要依据本单位会计账簿总账及明细账数据填列,预算数据依据本单位预、决算批复文件及预算调整文件填列。
(二)本套决算附表数据主要依据本单位资产、人事台账及相关统计资料填列,其中:“资产情况表”“国有资产收益征缴情况表”依据本单位资产相关会计账簿数据及统计资料填列;“基本数据表”“机构人员情况表”依据本单位人事台账相关资料填列;“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依据本单位非税收入台账及相关统计资料填列。
(三)本套决算填报说明附表数据主要依据本单位会计账簿及相关统计资料填列。
其中:“政府采购情况表”数据取自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报表中“政府采购资金情况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财办预﹝2016﹞123号)填列(中央单位编写);“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情况表”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6〕18号)的规定填列(中央单位编写)。
二、决算汇编基本情况(主管部门编写)(一)部门机构情况说明。
年度,纳入本部门决算汇编范围的独立核算单位共个,比上年增减个,分类说明如下:(二)部门录入户数说明。
年度,本部门决算汇编户数共个,比上年增减个,分类说明如下:注:主管部门使用经费差额表代编收支及使用调整表调整收支重复汇总数的情况需另作说明,包括代编(或调整)的依据、涉及的单位和金额。
三、基础数据核对情况(一)与财政部门对账情况。
1.财政拨款核对情况(1)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万元,财政部门拨款对账单万元,差额万元。
对差额原因进行说明。
(2)单位本年度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万元,财政部门拨款对账单万元,差额万元。
对差额原因进行说明。
2.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核对情况(1)单位本年度缴入财政专户万元,财政部门财政专户缴款对账单万元,差额万元。
(财务预算编制)中央部门预算表变化情况说明

附件3: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央部门预算表与2006年中央部门预算表变化情况说明一、录入表变化情况2006年部门预算按原科目体系设录入表10张,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部门预算录入表增加到12张,主要变化是:将“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录入表”拆分成“基金收入预算录入表”和“基金支出预算录入表”,增加了“住房改革支出预算录入表”,并在“基本支出预算录入表”、“项目支出预算录入表”、“经营及往来支出预算录入表”中加挂了2006年科目体系。
具体情况如下:1、收入预算录入表(录入01表)整体上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列名有所改动。
为与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保持一致,将原收支科目体系下的“财政拨款”和“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两列分别改名为“财政拨款收入”和“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
2、基本支出预算录入表(录入02表)为便于新旧科目间对照,基本支出预算录入表中加挂了2006年科目体系,增加“2006年科目编码”和“2006年科目名称”两列。
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四不变”原则,基本支出预算编报口径与2006年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一致,基本支出预算按照经济分类编制,但不是完全按照新的经济分类编,而是按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的需要进行编制。
(1)人员经费。
包括“工资福利支出”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两部分,按支出经济分类的细项进行录入(不包括应在“事业单位经营支出”中列支的人员经费)。
具体变化如下:①根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经济分类,将原“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中的“住房补贴”拆分为“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三项;②原收支科目体系下包含在“津贴”中用于伙食补贴的开支,现改在“伙食补助费”中填列。
(2)日常公用经费。
按日常公用经费的细项录入。
录入表是按照新的经济分类科目设置的,因此单位在录入表中应按照经济分类科目填列明细数据,生成表通过系统对相关科目自动进行合并。
需要说明的是:“办公设备购置费”填列由日常公用经费开支的一般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费”填列由日常公用经费开支的一般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费”填列由日常公用经费开支的一般交通工具购置。
国家规定的特岗津贴

注:带★项目为经济科目调整或拆分的项目;带√ 为各种保险的缴费基数。
离退休费用 离休金 岗位津贴 离休人员增发工资 离休人员综合物价补贴 离休人员生活补贴 离休人员综合特需费 离休人员交通费 离休人员参观活动费 离休人员护理费 离休人员电话费补贴 离休人员目标管理奖 离休人员创建奖 离休人员福利费 离休人员其他政策性补贴 退休金 岗位津贴 85年工改前退休各项补贴 85年工改后,93年工改前退休各项补 贴 93年工改后退休各项补贴 退休人员生活补贴 退休人员活动费 退休人员电话补贴 退休人员目标管理奖 退休人员创建奖 退休人员福利费 退休人员其他政策性补贴 其他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退职(役)费 抚恤金、丧葬费 救济费 按实核定 抚恤金按实核定,丧葬费600元/人 按实核定 暂按此标准执行,如标准 变动,待相关文件出台 后,予以调整。 按实核定 按实核定 37年7月6日前参加工作增发二个月工资、42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增发一个 半月工资、45年9月2日前参加工作的增发一个月工资。 170元*12月*离休人数 150元*12月*离休人数 500元*离休人数 14级以上离休人数*60元*12月+14级以下离休人数*40元*12月 14级以上离休人数*300元+14级以下离休人数*200元 按实核定 离休人数*50元*12月(县处级以上),地市级*100元*12月 离休人数*5800元 离休人数*2100元 离休人数*20元*12月 按实核定(含地方岗位补贴) 按实核定 按实核定 268.5元*12月*85年工改前退休人数 246.5元*12月*85年工改后,93年前工改前退休人数 170元*12月*93年工改后退休人数 150元*12月*退休人数 180元*退休人数 100元*12月*地市级退休人数 5800元*退休人数 2100元*退休人数 20元*12月*退休人数 按实核定(含地方岗位补贴)
财务预算表格填写说明

中远集团2008年度财务预算报表填表说明一、报表封面填制说明(一)封面左边。
1.企业名称: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全称。
2.单位负责人: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法人代表。
凡企业正在更换法人代表,但尚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实际负责人签字盖章。
3.总会计师: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一定程序被任命(或者聘任)为企业总会计师的高级管理人员。
如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由总会计师以外的其他企业负责人负责,则此项由实际主管财务预算工作的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
4.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指企业内部承担财务预算工作的专职机构的负责人。
5.填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报表的工作人员。
(二)封面右边。
1.企业(单位)统一代码:指各级质检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代码。
尚未领取统一代码的企业,应主动与质检部门联系办理核发手续。
如因客观原因暂不能办理的,可参照《自编企业、单位临时代码的规则》(国资统发[1995]116号)自编企业临时代码使用。
企业在领取质检部门核发的统一代码后,临时代码即停止使用。
本代码由本企业代码、上一级企业(单位)代码、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三部分组成。
集团二级子企业应填列“本企业代码”、“上一级企业代码”和“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
“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为1000014302.隶属关系:本代码由“行政隶属关系代码”和“部门标识代码”两部分组成。
企业“行政隶属关系代码”均填“0”,后3位“部门标识代码”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GB/T4657-2002)编制。
3.所在地区: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按企业主要办事机构所在的省、市、县或区的代码直接填列。
4.所属行业码:本代码由“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和“执行会计准则情况代码”两部分组成。
(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依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结合企业主要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按“小类”划分填列。
08年国家统计数据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17.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8.07.22•【文号】财办建[2008]91号•【施行日期】2008.07.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务制度正文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08]91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办公厅(室),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公厅(室),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高法院办公厅,高检院办公厅,有关人民团体办公厅(室),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等规定,经研究,现就中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报及审核工作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如下:一、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依据(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二)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及调整文件;(三)历年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项目支出预算;(四)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资料;(五)招投标文件,项目合同(协议)、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六)其他有关资料等。
二、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报要求(一)时限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并报主管部门审核。
主管部门收到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后,对于按规定由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应及时审核批复,并报财政部备案;对于按规定报财政部审批的项目,一般应在收到决算报告后一个月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将经其审核后的决算报告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审批。
以前年度已竣工尚未编报竣工财务决算的基建项目,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抓紧编报。
(二)组织管理要求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组织专门人员,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
财政部关于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财政部关于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7.10.15•【文号】财预[2007]436号•【施行日期】2007.10.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决定(发布日期:2011年2月21日,实施日期:2011年2月21日)宣布失效财政部关于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2007年10月15日财预〔2007〕436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中央管理企业:对中央部门报送的2008年“一上”预算,经我部严格审核和认真测算,“一下”控制数测算工作已经完毕,现将部门预算“一下”预算控制数发给你们。
为做好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今年6月初,财政部召开了预算布置会议,并印发了《关于编制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对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编报时间等提出了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现就2008年部门预算编制和审核工作中的重点,进一步重申以下几个原则:一、从严从紧编制与保障重点相结合原则2008年部门预算编制要继续调整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向民生、教育、社保等重点领域倾斜,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项目,保障与人民群众利益最相关的支出。
同时,也要厉行节约,贯彻国务院有关降低政府行政性成本的精神,对一般性支出从紧从严审核。
部门购车、出国费、会议费、招待费等行政性项目支出规模原则上不得增加。
二、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情况相结合原则2008年部门预算安排,要与部门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相结合,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决算报表的填报

附件三:第一部分2008年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主要指标说明一、报表封面本套报表的封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主要反映基本建设单位(项目)决算报表负责人、编报人员情况;下半部分主要反映建设单位代码、性质、级次等信息。
建设单位(项目)要按以下要求填写:1、单位名称:指主管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全称2、单位负责人:指建设单位总负责人3、财务负责人:指主管建设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4、填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基建决算报表的人员5、电话号码:指建设单位财务机构所在地的电话号码6、单位地址:指建设单位的实际办公地址7、报送日期:指报表报出的实际日期8、单位统一代码:各建设单位应按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布核发的9位代码填列;建设单位如未能领取统一代码,则根据《自编企业、单位临时代码规则》(国资统发[1995]116号)编制填列。
9、单位性质:指建设单位的性质,分别按行政、事业、企业选择填列。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设单位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均以企业性质填列。
10、隶属关系:本码由“行政隶属关系代码”和“部门标识代码”两部分组成。
具体填报方法如下:(1)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为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GB4657-95)填报.(2)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前4位数字后加2个零表示;县级(及市辖区)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本身6位数表示。
后三个空格按照单位财务或产权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填报。
11、所在地区:指建设单位(项目)实际所在地,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及调整情况按实际填列。
二、资金平衡表(财建01表)本表主要反映建设单位(项目)年末全部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表的口径①
“上年结转—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填列 一是行政单位以前年度(含2007年,下
同)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二是事业单位以前年度财政拨款形成并已
转入事业基金的“住房改革支出”结余资金和 财政拨款安排的项目支出未执行完形成的专项 结余
01表的口径②
事业单位动用其他事业基金(指除“住房改革 支出”财政拨款结余外的事业基金)弥补收支 差额,应填列在本表“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 额”
– 项目名称与下达控制数不一致 – 项目总投资财政拨款与一上不一致 – 项目类别错误 – 打捆项目未填汇总标识 – 上年结转的财政拨款安排的项目支出结余错填到其
他资金栏(项目预算表填在其他资金栏) – 项目科目使用错误(应与一下科目一致) – 项目表政府采购金额未填
2007年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经济分类
“资金来源—其他资金—其中:使用以前年度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行政单位使用以前年度 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结余+事业单位使用已转入 事业基金的以前年度财政拨款形成的住房补贴 结余
行政事业单位动用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安排住房 补贴,在本表“其他资金”列反映
预算07表变化
“项目支出预算表”中“本年安排支出—其他 资金”下增加“其中: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 专项结余资金”列,专门用于反映部门预计在 2008年项目支出中安排使用的以前年度财政 拨款专项结余资金。
预算录入表的变化
录入表格数量上没有变化,根据管理上的需 要对以下三张表格进行了调整:
录入01表:收入预算录入表 录入02表:基本支出预算录入表 录入03表:项目支出预算录入表
录入01表
录入01表的格式没有变化 主要是填报口径的进一步明确:按照现行的 行政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管理 的要求进行规范。
– 防办预算户头取消,2008年预算并入部机关编制 上报,防办不再单独编报预算。
– 展办单立预算户头编报2008年预算。 – 部移民局2008年人员机构经费和项目经费都将编
入部门预算。
2008年预算编制要求
具体编报方面的要求
– 在对2007年预算项目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已确认为“前三类 支出项目”的延续项目,按照财政部清理确认后的项目类别 直接滚动列入2008年房改革支出,应填列在“其他收入”中
01表的口径③
小结
完整的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上年结转=行政 单位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 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住房改革 支出”结余资金[以前年度财政拨款形成]+项 目支出专项结余)
住房改革支出=当年拨款收入+行政事业单位 住房改革支出结余安排的资金+用公有住房出 售收入安排的住房改革支出
2008年预算编制要求
从基层单位编起
– 按照财政部统一的部门预算编制格式和规范的编制 方法编制单位预算。要求至少从三级单位编起,有 条件的由最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预算,并逐级汇 总。原则上上级预算单位不得代编下级单位预算。
– 各级主管单位严格把关,严格审查下属单位预算。
2008年预算编制要求
调整部分单位预算编制方式。
录入02表①
录入02表的结构、填报内容略有变化 一是结构变化:“资金来源—其他资金”
下增加一列“其中: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资 金”
二是填报内容:增加的列用于反映部门使 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结余资金安排用 于2008年基本支出情况(要与06年结余资金 确认表数字相衔接)
录入02表②
“资金来源—其他资金—其中:使用以前 年度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包括:
行政单位预计2008年使用的以前年度财 政拨款基本支出结余
事业单位预计2008年使用的已转入事业 基金的、由以前年度财政拨款形成的住房补贴 结余
行政、事业单位动用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安 排
录入03表
录入03表的结构、填报内容略有变化 一是结构变化:“本年安排支出—其他资
金”下增加一列“其中: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 款专项结余资金”
二是填报内容:增加的列用于反映部门预 计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专项结余资金安排用 于2008年延续的情况
预算生成表的变化
生成表格增加在一张表格,即:基本支出预 算表(04表,其他表格秩序顺延),主要变化 是了结余资金管理的内容,表现在:
预算02表、预算04表、预算07表
预算02表的变化
行政单位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在“上 年结转—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列中反映
预算06表“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预算表”中 删除“降温费”列
2007年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基本支出
– 未按下达的控制数编列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预算 – 经济分类科目使用错误 – 超标准编列招待费 – 人数与一上有变化未说明 – 个别流域行政离退休未分出来填列
–
2007年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项目支出
事业单位以前年度财政拨款形成并已转入事业 基金的住房补贴结余和项目结余,在本表“上 年结转—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列中反映
事业单位动用其他事业基金(除住房补贴结余 外的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在本表“用事 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列中反映
“基本支出预算表” (04表)
是新增表,用于反映基本支出分科目资金来源 情况
– 不能列物业费,水保实验设备更新项目无设备购置 支出,房屋维修项列基础设施建设
– 修购项目支出不能列基建支出,基建项目未细化到 经济分类,
2007年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其他问题
– 项目工作内容界定不清(水政安排水资源内容) – 实施方案不符合规定格式和内容,项目实施方案列
了取暖费和人员经费,福利费等 – 漏报收费计划表
– 没清理为前三类的项目,进入备选库。 – 各单位“一上”申报的新增项目,必须在进入部项目库的项
目中遴选,且统一填列为“其他项目”。 – 下发盘中打捆标示项目,基层单位选择上报。无打捆表示的
项目,基层单位只能作为“其他项目”上报。
2008年预算编制要求
具体编报方面的要求
– 2008年申报的新增项目“一上”时必须按要求提 交全部项目申报文本(项目申报书和可行性报告), 延续项目应提交项目申报书。新增项目申请财政资 金在100万元以上的,还应提交专家评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