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创造宣言》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合集下载

第21课《创造宣言》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21课《创造宣言》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第21课《创造宣言》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B.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持续走低,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下滑。

C.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D.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

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3.选出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1)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2)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3)你不能________你的责任。

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

A.平庸鲁钝放任B.平凡鲁莽放弃C.平庸鲁莽放任D.平凡鲁钝放弃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塑相六贤祠哑口无言山穷水尽B.金刚无字碑走头无路众叛亲离C.卦辞茅草房画龙点晴陷入绝境D.封锁安魂曲自暴自弃接二连三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石像繁植倘若用武之地从天而降B.惯通单调封锁哑口无言先知先觉C.镰刀枯干茅草走头无路接二连三D.屋檐瀑布飞禽一丝一毫参天大树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崇.拜(chóng)彼.此(bĭ)塑.像(sù)中.伤(zhōng)B.豢.养(juàn)不朽.(xiŭ)和谐.(xié)卦.辞(guà)C.懒惰.(duò)沙漠.(mò)鲁钝.(dùn)桑.叶(sāng)D.懦.夫(nuò)雕.刻(diāo)樵.夫(jiāo)单调.(diào)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21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A.⑤②①③⑥④B.②①⑥③⑤④C.⑥②①③⑤④D.①③⑤⑥④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事情搞成如此局面,就是他一意孤行....的结果。

B.他在当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书画家,他的书房里挂满了名人字画,闲暇时他总是约一两知己,欣赏揣摩,真是附庸风雅....呀。

C.语文书中的每幅插图都是精心绘制的,有画龙点睛....之功效,使人赏心悦目,阅读轻松。

D.以他的个性,事情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教育家。

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

B.《谈创造性思维》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C.《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顾颉刚,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作家。

D.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陶行知,安徽人,教育家。

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C.《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易》《大学》《论语》并称“四书”。

统编版九上 20 创造宣言 习题及答案

统编版九上 20 创造宣言 习题及答案

20 创造宣言一、作者作者是,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

二、根据下列拼音写汉字。

1. zhòng shāng()2. huàn yǎng()3. nuò fū()4.zì bào zì qì()5.zǒu tóu wú lù()6.huà lóng diǎn jīng()三、完成课文思路的整理。

1-4段论述的内容:5-11段论述的内容:12-15段论述的内容:16段论述的内容:答案20 创造宣言一、作者作者是陶行知,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

二、根据下列拼音写汉字。

1. zhòng shāng(中伤)2. huàn yǎng(豢养)3. nuò fū(懦夫)4.zì bào zì qì(自暴自弃)5.zǒu tóu wú lù(走投无路)6.huà lóng diǎn jīng(画龙点睛)三、完成课文思路的整理。

1-4段论述的内容:阐述教育者不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5-11段论述的内容:批驳了人们常说的五种不能创造的观点,论述了处处、天天、人人都可以创造12-15段论述的内容:以“东山樵夫”砍树为喻,展现了人无创造之心的恶果,呼唤创造之神的回归16段论述的内容:再次大声宣言:要用生命的血汗和热情,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20*创造宣言1.阅读下列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sù)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倘(tǎng)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hén(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chóng(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huǐ(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2.选出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D)(1)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2)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3)你不能________你的责任。

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

A.平庸鲁钝放任B.平凡鲁莽放弃C.平庸鲁莽放任D.平凡鲁钝放弃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

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解析:B.“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B.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持续走低,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下滑。

C.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D.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A.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可删掉“能否”;C.语序不当,将“有效的”移至“方法”前面;D.语意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习题(含答案)

《创造宣言》基础练习一、字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遁词()玄奘()懦夫()苏彝士()(二)解释下列词语遁词:鲁钝:众叛亲离:二、课文(一)填空1.《创造宣言》是一篇,作者反驳了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从而得出,的结论。

2.“遁词”的近义词有、;“鲁钝”的近义词有、。

(二)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通过的论证方法,反驳了、、、的错误观点。

2.《创造宣言》这篇驳论文运用的主要写法是()A.先破后立B.先立后破C.边破边立D.先破后立再破3.简答(1)本文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意图是什么?(2)“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一句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3)“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一句的含义及作用。

(4)如何理解“罗丹说:‘恶是枯干。

’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5)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的提出?参考答案一、(一)dùn xuán zàng nuòzhíyísài háo(二)遁词:因理屈词穷而避开正题所说的推托应付的话。

鲁钝:不敏锐,笨拙。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

形容十分孤立。

二、(一)1.驳论文五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2.托词借口愚钝迟钝(二)1.举例论证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了、陷入绝境2.A3.(1)作者针对“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反驳,是为了大大增强人们的创造意识。

(2)含义:只要有勇气,我们即使身陷绝境也能创造出一片天地。

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借歌德的话来论述玄奘、哥伦布、莫扎特最终成功是因为他们有勇气继续创造,点出了创造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创造宣言练习题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创造宣言练习题附加答案

选择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塑像(sD )遁词(xSn ) B.曾参(shen )鲁钝(dun ) C.lgft (su )遭遇(zGo ) D.懒惰(duo ) 雷塞布($记)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石像挥豪 B.封锁 毕竟C.自暴自弃 走头无路D.众叛亲离 懦夫3 .本文的体裁是( )A.记叙文B.议论文4 .本文在反驳“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举了谁的事例()A.米开朗基罗B.爱迪生C.玄奘D.哥伦布 判断训练1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先确立中心论点再反驳错误观点。

()2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3 .作者在文中反驳了四种错误观点。

()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5 .作者在文章结尾表明了自己坚定的创造信念。

()6 .本文写于1943年,但对于我们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创造宣言》练习()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

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罗丹说:“恶是枯干。

第21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3 (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3 (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塑相六贤祠哑口无言山穷水尽B.金刚无字碑走头无路众叛亲离C.卦辞茅草房画龙点晴陷入绝境D.封锁安魂曲自暴自弃接二连三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陶行知,安徽人,教育家。

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C.《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易》《大学》《论语》并称“四书”。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是做畏缩.(suǒ)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勇敢拼搏的勇士?B.对于这种恶劣的造谣行为,我们愤溉..不已,但是又不得不接受这种残酷的中.(zhòng)伤。

C.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更没有无理的谩.(màn)骂。

D.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昆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bì)物。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A.“微博”“多彩”“唱响”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D.“他虽然没有很用力,可是因为铁烧得过了火,火星溅得特别多。

”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二重是转折关系。

二、综合性学习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安徽歙县人,______家,主要教育思想是“______”,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5)(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5)(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创造宣言》同步练习01积累运用1.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2)题。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有人说:山穷水尽....,走tóu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但是①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pàn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②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

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鲁.钝(lǔ) 走tóu(投)无路众pàn(叛)亲离懦.夫(nuò)(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画线句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目的是使语言更有气势,论证更具说服力。

B.这两个语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运用大量的事实论据和名人名言来论证作者的观点,论证严谨翔实。

C.语段中加点的“山穷水尽”和“自暴自弃”都是并列结构的短语。

D.画线句②中的冒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解析:D项画线句②冒号表示提示下文。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

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解析:B.“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宣言阅读练习创造宣言(节录)陶行知〖注〗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

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

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

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

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可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呢!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注〗陶行知(1891—1946),中国现代教育家。

《创造宣言》阅读练习题1.通读全文,理请思路,简要的列出结构提纲。

答:2. 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4分)答:五种错误的观点: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⑤____(不超过20个字)作者得出的结论:_______(不超过12个字)3.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好,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4)答:4.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

B.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惟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C.“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

D.“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奋而勇于奉献的人。

E.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F.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创造宣言》阅读练习解答1、读全文,理请思路,简要的列出结构提纲。

答:1--2段,引出创造的话题。

3-4段,指出教育者创造的目的和方法。

5--11段,批判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也就是从反面指出如何才能创造。

12段,号召献身于创造。

《创造宣言》全文共有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至四段为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和注意的问题;四至十一段为第二部分,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理由,得出结论;十二段为第三部分,发出献身创造的号召。

有了以上整体把握,就不难找到“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的信息。

总结规律:1、解答主观题之前,要通读全文,理请思路,简要的列出结构提纲。

要养成整体把握的阅读习惯。

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选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

它是一篇演讲稿,富于激情,文章题为《创造宣言》,但不是讲一般的创造,其话题范围是教育问题,是在教育育人这个领域里讲创造。

文章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创造成功的实例,用事实说话,极有说服力。

开头由造神、造人、造石像三种现象引出论点:我们的教育应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号召师生共同创造,就要破除种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有破才有立,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理由,自然引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的结论;最后对创造之神的呼唤,表达出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

在这种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解答问题,就有高屋建瓴、洞若观火之感。

第24题E项:“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本文的主旨是号召师生共同献身创造,时时处处人人都要创造,教育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以达到教育的最大成功。

而“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只是“创造”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它是为“创造”服务的,说它是本文的主旨,犯了喧宾夺主的错误。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

可是有些考生不在这方面下功夫,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答错。

2. 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4分)答:五种错误的观点:(不超过20个字))答: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或“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答“等死而已”不算对〕。

意思对即可。

答对四个得1分,五个全对得2分。

意思对即可。

“处处天天人人”1分,“都能创造”1分,每超过3个字扣1分。

分析:先按20字的要求平均分配为每点4字,前4点不难概括,第5点信息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抄前3个短句的任何一个都符合答案。

“等死而已”不是“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而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的结果,故不能选。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辨识和筛选能力,考查对作者在文中观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该题有两问,第一问“五种错误观点”可分别从第5、6、8、9、10段的首句中提取。

第五种错误可选“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三组短语中的任何一个,唯不能选“等死而已”,因为“等死而已”属主观态度,不能作为“不能创造”的理由。

第二问结论当然要从第11段这一总结性段落中区提取。

原文的字数较多,而题目又限定了字数,为的是考查复述性概括能力。

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

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这个方向来自何处?就来自于题干本身的暗示。

当然,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也同样需要我们对题干作出一点分析和挖掘。

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如《创造宣言》的第21题第一问,“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辨别和筛选,只要抓住原文中五个“有人说”段落的中心句,按题目的要求把它摘取下来写进答题处就行了。

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

再以上述两题第二问为例。

《创造宣言》第21题第二问要求回答“作者批评错误观点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不超过12个字)”。

原文的结论在第11自然段,有21个字,这就要压缩主干,抽取要点,概括复述:“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如《创造宣言》的第21题第一问,“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辨别和筛选,只要抓住原文中五个“有人说”段落的中心句,按题目的要求把它摘取下来写进答题处就行了。

如1999年高考第21题: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结论是什么? 题干中所说的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显然是五种结果,形成这五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由果推因,而这正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方向。

文中五处有人说十分显眼、前因后果的关系也十分明显,因此,形成答案并不困难。

同样,第二问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是果,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第一问所批评的五种错误观点,因此第二问的答题方向便是由因推果,对应的就是文中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一句,适当归纳,提取公因式,便能形成答案。

作者得出的结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不超过12字)3.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好,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4)答: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

(1分)“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

(1分)“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