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元《美学》完整课件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第二章:美学的历史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第二章:美学的历史
A、从实现美的途径角度讲:美是由适 当比例构成的客观事物的内在和外在 关系的总和。(《物理学》)
关系:指适当的比例,有内有外
美是客观存在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诗学》第7章
(二)中世纪
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 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 430)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 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 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识真理性的标准,只靠感性直觉不能 认识真理。 (三)德国古典美学 代表:康德、席勒、黑格尔 特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荷迦兹(W·Hogarth1697-1764)英 国铜版画家、艺术理论家 著作:《美的分析》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经验到理论
“美如此长久地被认为是不可解释的, 这毫不奇怪,因为它的许多方面的本质 不是光靠著作家所可能领悟的”
根据人体验效用的方式不同,美可 以分为两种:
想像的美:通过想像体验效用快感。 (效用感强烈)
感觉的美(形式的美):事物的形 式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效用。
(效用感弱)
(3)同情说——效用的来源
同情:即共鸣,是人心设身 处地
代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二)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
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
代表:达·芬奇
(一)古希腊
1、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1)生平、著作 前407师从苏格拉底,至其去世 此后游历埃及、意大利 前388回雅典建立学园,直至去世 著作:近四十篇对话,《大希庇阿斯

美学三讲ppt课件

美学三讲ppt课件
美学三讲教学
第一讲 绪论
一、什么是美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
• 美或美的规律?丑呢? • 艺术? • 审美经验——审美感受、情感和体验 ? • 美感的心理机制——审美经验的心理 结构? • 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
朱立元先生的意见: “本体论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16世 纪)、“认识论阶段”(17世纪到19世 纪)、“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至 今)。美学对象的不确定性是可以理解 的,因为“美学是历史性地发展的”。 也就是说,各个阶段都有适宜于自己这 个阶段的美学对象。
姜 培 琳
狂 歌 吊痛饮读离骚,放 湘 开古今才子胆 水 照 见 江 畔 渔 父 心
我说,你做我的妹妹吧 你说,不,哥哥!


审美是一种即时的 感性精神满足,追求当 下的精神快感的活动。 在这里, “审美的 ”即 “当下的”、“暂时 的”。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 以感性形式、感性对象 求得即时性当下生理、 心理快感的精神性活动。 与哲学、宗教相比, 审美给人的快感是当下 的、暂时的,因而也是 世俗的。
审美的功利与实用功利的区别:
(1)实用功利是一种物质财富的满足和享受, 是一种生活需要和欲望的满足。美感则是一种精 神满足和享受。所以,它们的功利性质是不同的。 (2)实用功利为一种个人欲望所制约、所束 缚,故它是不自由的;审美的享受则不受个人欲 望束缚,是无私的,自由的。
返回首页
返回人生之情
美不是别的,它就是一首人生恋歌, 一种俗世激情。审美以声色和情意展示 这个世界的意义。
审美是人生之福
审美能益于大众心理健康,增进大 众人生幸福。 人生之境、人生之趣,人生之艺、人 生之情,其实最后都归于一点:审美是 人生之福。
审美之所不能
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审美不能当饭吃。 因此不能过分强调包括审美在内的人类精神生 活的意义。 作为人类的一种感性精神生活,审美有意 无意地遮蔽了以科学为代表的人类理性精神生 活图景。 审美回避了人类对自身消极性经验的体验。 审美不能为人提供持久价值关怀。

美学考研——朱立元版本超全

美学考研——朱立元版本超全

《美学笔记》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如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第二种,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

《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第三种,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中国有李泽厚。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第四种,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中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艺术美——艺术中的审美现象。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

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变的美的现象。

主讲朱立元

主讲朱立元

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和艺术理论区分开,另一方面在为 美学划界时又都靠在艺术身上,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矛盾, 这个矛盾直到今天依然像幽灵般游荡在美学界,遮蔽并迷 惑着人们的智慧。
朱立元先生的观点
“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审美活动进 行
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 审美现象放在一种能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的 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
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 就是美。”
美学的研究对象
朱立元先生的意见:
“本体论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16世纪)、“认识论阶段” (17
世纪到19世纪)、“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至今)。审美 对
象的不确定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学是历史性地发展 的”。也就是说,各个阶段都有适宜于自己这个阶段的审美
对 象。
• 鲍姆加登:“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 术的理论。”
• 黑格尔: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 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 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学的研究对 象应该是艺术而不是美。
• 第四种看法认为美学应该研究审美心理现象。比如移情说, 心理距离说,格式塔心理学等等。
审美思想:“是思想主体较自觉地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 思
考的成果。”不过,审美思想并非是单独对审美现பைடு நூலகம்所作的独立 的、整体性的表述。它突出表现为综合性的艺术思想。 比如中国《诗经》中的“杨柳依依”,荀况的《乐记》;柏拉图
的 对话录、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等。
第三阶段 美学的出现
美学:“是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 所获得的系统理论,绝大多数(但非全部)这种思考,会 自觉地自称为美学。”

美学三讲ppt课件

美学三讲ppt课件

审美的功利与实用功利的区别:
(1)实用功利是一种物质财富的满足和享受, 是一种生活需要和欲望的满足。美感则是一种精 神满足和享受。所以,它们的功利性质是不同的。 (2)实用功利为一种个人欲望所制约、所束 缚,故它是不自由的;审美的享受则不受个人欲 望束缚,是无私的,自由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梁思成、周谷城的对话
二、什么是 审美
审 美 活 动
审 美
“审美”,通俗地说,就是对美好事物 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存在于我们日常 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平常对它们不大 留意。 深入地看,“美好的事物”绝不只是 “漂亮”而已,其中也有许多深刻的道理在 里面,需要我们悉心体会。
审 美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超越了物质性 需求的精神活动,是为人的精神性生命需 要而产生、存在的。在此意义上,“审美” 即是“非物质功利”或“超物质目的、功 能”的意思,这是对人类审美活动的首要 理解。
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和艺术理论区分开, 另一方面在为美学划界时又都靠在艺术身上,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矛盾,这个矛盾直到今天 依然像幽灵般游荡在美学界,遮蔽并迷惑着 人们的智慧。 那么美学到底在研究什么?
朱立元先生的观点: “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 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 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审 美现象放在一种能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 会性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
一定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包括广义的 一般社会文化知识及狭义的各门类艺术 知识、美学知识两部分。 文化会使一个人的心灵更加丰富、细 腻、敏感、深刻。整体文化修养越好, 他(她)会从审美活动中得到越多,审 美活动也就越有魅力。
2、审美能力(Aesthetic Capability)

美学朱立元

美学朱立元

客观方面:美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式):艺术
审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
什么是“审美”?
所谓“审美”,就是对美的审视和观照。
实用的、科学的和审美的三种态度的区别 (“古松”为例)
对松树的不同看法:
审美:以美为最高目的
实用:以善为最高目的
科学:以真为最高目的
第一讲
美从 何处寻
17岁开始,亚里士多 德师从柏拉图。他在 柏拉图学园生活了二 十年,直到柏拉图去 世。
回提纲
公元前343年开始,亚里士多德受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 了13岁的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回提纲
公元前 336年, 亚历山大 继承了马 其顿王位, 并开始军 事扩张, 征服了大 片土地。
亚里士多德则回 到雅典,在吕克 昂阿波罗神庙附 近办起了“吕克 昂”(Lyceum) 哲学学校并亲自 任教。
“柏拉图路线”贯穿于整个西方美学史。 波普尔说:“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 可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三、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 (B.C.384 –B.C.322)
※ 人物简介 ※美学观点 ※意义影响
公元前367 年,亚里 士多德出 生在希腊 北部的卡 尔西乃西 半岛。其 父是马其 顿国王腓 力二世的 宫廷御医。
•柏拉图深爱自 己的老师苏格 拉底,苏格拉 底被雅典法庭 以莫须有的罪 名处死后,柏 拉图离开了雅 典这块使他伤 透心的地方。
苏格拉底之死 法国 雅克·大卫
柏拉图回到雅典,创办了 哲学学校,这就是著名的 阿卡德米学园(也称柏拉 图学园)。门口写着“不 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阿卡德米学园遗址

美学朱立元

美学朱立元

二、美学的学科性质与定位
一、学科性质
知 逻辑学研究知 真
人 的 精 神 世 界

?研究情 美学研究情


伦理学研究意

鲍姆嘉登弥补了情的研究空白
莱布尼茨
一些国家的图书馆中藏有 1735年德国出版的一本小书— —这是鲍姆嘉通用拉丁语写成 的学位论文,题目是《关于诗 的哲学默想录》。这本书第一 次使用了“美学”一词,这是 鲍 姆嘉通根据希腊语“埃斯特惕 卡”( Aesthetica )构成的, 原意是“感性知觉”或“感性 学”。 1750年,他正式以“埃斯特惕 卡”命名他的《美学》一书。
(三)审美思想:畅 神
内涵: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 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的审美观。
盛行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特点:专注于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不要 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情操,而是让自然
景物来触动空明的心境,较“比德”更进一 步。
表现:清谈佛老,纵情山水,归隐山林。
支遁:(314~366)字道林, 东晋高僧,陈留人。善草 隶,好畜马。精通老庄之 说,佛学造诣也很深,提 出“即色本空”的思想, 是一位典型的具有清谈家 条件杂糅老释的僧人。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 作耳目近玩! —支遁 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 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 了解它的意义,体会它的 深沉境地。 —宗白华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佳话。 明代《神奇秘谱》称:《高山》、《流水》二曲,本 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 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巍巍高山,汤汤流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绝弦碎 桐终身不复鼓琴。
屈原(前339?~前278?)战 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 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 阳(今湖北秭归)人。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 佩。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 茝。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 荣,纷其可喜兮。 《橘颂》是著名的比德篇章, 也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 诗。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第四章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第四章

美学--朱⽴元--⾃考-考研-第四章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审美经验:指的是⼈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们通过审美的愉悦⽽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的真谛,因⽽构成了⼈⽣实践的⼀种重要形式。

(名词解释)※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由⼈⽣境界、体验到了⼈与世界的存在意义⽽产⽣的⾃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名词解释)1、从⾮⼆元论的⽴场出发,简述审美经验与美感之间的差异。

(简答)⾸先,美感仅仅是指主体对于对象的主观感受,⽽审美经验则是指⼈的审美活动中与对象所形成的审美关系,因⽽如果把两者等同起来,就是对审美经验做了⽚⾯化的理解。

其次,美感是指主体在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审美经验则是指审美对象被构成并得到感受和评价的动态过程,因⽽把审美经验等同于美感,就是对审美经验做了静态化的理解。

最后,美感是指主体对于某种现成对象所做出的反映,因⽽美感理论实际上假定美或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这显然是把审美对象与实在对象混为⼀谈了,事实上审美对象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过程中才被建构起来的。

2、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实践的⼀种重要形式?(简答)⾸先,任何审美活动,在根本上都是⼈们⼈⽣实践的组成部分;其次,这种实践性导致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成性;再次,审美经验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实践,随着艺术品作为⼈们所接受和欣赏,它必然要和⼴⼤接受者的⼈⽣实践发⽣紧密联系。

⼆、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1、审美经验是⼀种⾮理性活动,但在⼀定程度上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理性与⾮理性的统⼀。

2、审美经验的特征:直观性(感性直观、本质直观)、⾮功利性、超越性(多选、简答、论述)感性直观: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凭借⾃⼰的感觉器官⽽不是通过抽象思维,直接⽽⾮间接地与对象打交道,⽽对象也是以⾃⼰的感性外观(即感官可以把握、感觉的外显形式)呈现給主体,从⽽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起⼀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我们为何要学习美学?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听说美学很枯燥?
美学曾经长期跟哲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文学院的专业课程里它确实是比较抽象、也是比较枯燥的一 门。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
最后,学习美学还要求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学习美学知识,不是为 了单纯记住某条经典理论,也不应只为了背熟知识点去应付考试。说到底, 美学是一种审美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审视世界尤其是审视艺术 世界的理论工具。因此,我们学习美学,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美学的基本 理论视角和方法,去观照世界、观照人生、观照艺术品。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5、《论美》
高尔泰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作为主观派美学的代表人物,高尔泰先生和蔡仪先生是自由的相比要感 性得多,和其他美学家相比也要感性得多。这使他更接近审美的经验和 美学的真谛,也使他的著作常有惊人之语和闪光的东西。读高尔泰的书, 你会不时发出感叹和疑问。仅此一条,就不虚此读。
Google Confidential a有,学习美学应该博览众长,并具有批判意识。 要学好美学就不能仅仅只学美学,要对哲学、艺术学、心理学都有所了解。 这是由于美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美学流派繁多,各家各派的观点良莠不齐。这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意识,在 充分了解各种观点主张的同时,用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观点来充实我们的 学习、指导我们的审美实践。
4、《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文物出版社
李泽厚先生似乎并不承认《美的历程》是他的代表作,他自己更看重的是《华 夏美学》。但令人遗憾的是,后者的影响远不如前者,《美学论集》、《美学 四讲》等等也如此。至于《中国美学史》,则主要出自刘纲纪的手笔,不好算 是李泽厚的著作。实际上《美的历程》虽非李泽厚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却是开 一代风气之先的作品。该书出版之日洛阳纸贵风靡一时,现在读来也仍无过时 之感,这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实属罕见与难得。实际上这是一本专业人士和非 专业人士都可以阅读也都应该阅读的书,如果你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话。因为 它其实是一本打开了的中国人的心灵史。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人来 说,不读《美的历程》简直就是不应该的。如果将该书和本书的《中国古典美 学史纲》对照阅读,相信你对中国美学史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
其次,应该树立良好的“史”的意识,对中西方美学简史的发展脉络有一 个清晰的了解。西方的美学流派众多、观点迭起,但基本上都可以划分为 唯物和唯心两大类别,如果我们对这两个类别的发展脉络有所了解的话, 就可以很清晰地把诸如美的本质、美感、审美理论等相关的内容给串连起 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中国美学同样如此。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我们为何要学习“枯燥”的美学?
这是一门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给我们提供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的视角、方法和手段的课程。 “枯燥”的美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好的生活。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这就是美学。看似抽象而枯燥,但实际上,在我 们的日常生活中,在音乐、建筑、服饰等等与我 们朝夕相处的一切生活形态和艺术形态当中都广 泛的存在着。学好这门课不仅是学业的需要,同 时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学会“诗意的 栖居”的需要。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6《近代美学史评述》李斯托威尔著 蒋孔阳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将
李斯托威尔伯爵的这部著作介绍到中国,是蒋孔阳先生的一大贡献。西 方人写的美学史著作,要了解西方现代美学,读李斯托威尔的这本书最 好。该书译成中文只有十八万字,蒋先生译笔又好,读起来简直就是艺 术的享受,何况还是一个讨巧的途径呢?
7、《谈艺录》
朱光潜先生是美学大师,著作等身,影响深远。朱先生的著作和译著差 不多都应该列入参考书目,如《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 史》、《文艺对话集》(柏拉图)、《拉奥孔》(莱辛)、《歌德谈话 录》(爱克曼)、《美学》(黑格尔)、《美学原理》(克罗齐),但 我特别推荐《悲剧心理学》。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许多大师的著作中 最好的往往是他的处女作。朱先生这本“少年时代”在法国用英文写成 的,该书最近有新版。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它需要我 们用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既要有强烈的感 悟能力,又要培养自己的抽象思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 我们的学业。对待美学课,更应该如此。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美学阅读书目:
1、《美学散步》 宗白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宗先生的文章话不多,但言简意赅,含金量极高。有人说,宗先生一句 话,某某可以拿去写一篇文章;某某一篇文章,又可以变成许多人的一 本书,是为笃论。
2、《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著 张隆溪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钱锺书著
开明书店
钱锤书先生是文化昆仑,他的著作也如昆仑般高深,因此我们并不鼓励 大家都去爬这座山。何况要阅读钱先生这部由文言写成又杂以西文的著 作也并不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哪怕半通不通地读完,也会大有收获, 故存目于此,聊备一格。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3、《新美学》 蔡仪著 群益出版社
蔡仪先生堪称中国现代美学第一人,他的这部著作也堪称中国现代美学第一书。 实际上这部著作类似于可以看见太阳的一滴水,支撑着它的是整个西方美学。 在细细咀嚼了这颗智慧之果后,我们甚至可以不啃西方美学史那棵大树了。同 样,在细细咀嚼了悲剧这颗苦涩之果后,要弄清楚优美之类的问题就简直不在 话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