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的区别与运用[1] 2
如何运用主题升华来提升作文质量

如何运用主题升华来提升作文质量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提升作文质量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而主题升华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技巧,可以为作文增加深度和内涵。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运用主题升华来提升作文质量的经验和方法。
一、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
主题是作文的核心所在,也是主题升华的基础。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把握住主题,要明确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只有明确了主题,才能更好地进行主题升华。
二、深入挖掘主题在明确了主题之后,接下来要进行深入的主题挖掘。
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主题,从不同的层次去发掘主题的内涵。
例如,如果主题是“友情”,可以从友情的定义、友情的重要性、友情的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挖掘。
通过深入挖掘主题,可以使作文更加有深度,内容更加丰富。
三、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在主题升华中,可以适当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将抽象的主题转化为具象形象的描述,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引用可以通过借用名人名言或文学作品中的素材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提高作文的艺术性,增加作文的吸引力。
四、运用事例和实际的生活经验主题升华需要与读者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可以通过运用实际的事例和生活经验来支撑主题。
例如,如果主题是“勤奋”,可以列举一些著名人物的励志事迹,或者讲述自己身边勤奋的人的故事。
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活经验,可以增加作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五、注重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在进行主题升华的过程中,要注重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要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使各个段落之间有机衔接,从而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的问题。
六、多样化的写作风格在运用主题升华时,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风格。
可以通过变换句式、运用修辞手法、创新叙述方式等来展示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多样化的写作风格可以增加文章的个性和魅力,使作文更加引人入胜。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作用+课件

5.语言描写 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
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思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在分析人物形 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1.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作品中的x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作品中的x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③概括文中xxx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④请概括文中xxx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审题要点 ①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 ②是概括还是分析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3.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
(二)概括分析题
概括分析题有两种思路: 1.先概括后分析:
首先给出一个总评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用“xxx是一个……的人物性格/形象”的句式完成;
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的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如:(2015安徽卷)奚五爷平川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奚五爷是一个做事果断、勇敢有担当、善良有同情心的商人。
1.次要人物的衬托 2.环境描写的烘托 3.故事情节的烘托 4.用物象的描绘来表现 5.用其他人物的描述或旁白体现
侧面 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用次要人物烘 托主要人物)或环境(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物象的 描绘等来表现人物,以使其鲜明突出。
二.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区别和联系
③体现社会意义: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 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 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的区别与运用[1]2
![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的区别与运用[1]2](https://img.taocdn.com/s3/m/5b788e0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60.png)
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的区别与运用一.什么是揭示主题“揭示”的“揭”是将覆盖在事物表面的覆盖物揭开,“示”展示给别人看。
由此推导,“揭示主题”就是揭开覆盖主题表面的事物,将主题拿出来,展示给读者看。
话外意是,主题在没揭示之前,始终处于一种被遮盖的状态,哪位读者也没见过,主题在这里第一次“露脸”。
要彻底弄明白什么叫“揭示主题”就需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蒙在主题上面的覆盖物是什么?二是什么叫主题?问题的突破口还在记叙文的定义。
记叙文是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常见文体。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一个词语——表现,表现的内涵是借助具体的表象内容以及由此呈现的特点,来委婉的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但不把思想感情具体、直接地说出来。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这个覆盖在主题之上的物就是:1.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人或物的具体行为及其在行为过程中呈现的具体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再加上侧面描写的事物和环境。
2.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所有景和物的外在状态。
而文章的主题就是文章本质上要表现的抽象的思想感情。
揭示主题——就是在行文过程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始终通过表现来进行,只有到了文章的结尾时才第一次把这种思想感情用几句高度概括的话直接表达出来,让读者明白前面写了那么多内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二、深化主题逐步转变的过程为“化”。
例如:信息化——信息技术逐步演变成社会主流技术。
深化主题,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运用技术手段,使主题更明显;二是运用艺术手段,进一步凸显思想感情的深度、程度。
这种手段一是对主题的重复强调。
例如《白杨礼赞》反复重复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要高声地赞美白杨树!一篇文章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过程中,已经分别揭示了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到了文章结尾,再重复一遍,这种手法,就是深化主题的第一种形式。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常考文体特征知识点

散文化小说特征1.故事情节淡化情节舒缓、平淡,没有完整的情节发展脉络,缺少戏剧性冲突;选取最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片段特写的形式呈现。
2.虚化人物散文化小说中少有对人物性格细致的刻画,人物形象缺少丰富化和个性化的鲜明特征。
而且一般都是普通平凡的人物,常常无主次之分。
3、营造意境(特定的环境情韵)散文化小说意境主要表现在气氛之中。
所谓“气氛”,既包括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
4、突出情调主旨较含蓄,多是通过“气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抗争)、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思考人的命运),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爱与恨、情与欲)、人性的复杂多变(鲜活的、动态的)等主旨。
02摇摆式、对话式、突转式小说结构及作用摇摆式(一波三折式):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对话式: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
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使结构简洁明快。
采用对话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突转”式(欧·亨利式):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照应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03抑扬、伏笔、铺垫作用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悬念设置在开头,引领下文,引人入胜;设置在文末,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效;设置在矛盾处,勾连情节,深化内容。
铺垫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蓄积气势,突出主旨。
04小说开头方式及作用悬念式开头开头提出疑问,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或在情节发展中回答)。
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的区别与运用

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的区别与运用主题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代表着作品的核心思想、主旨或中心主题。
在文学创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和升华主题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并探讨如何灵活运用它们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一、揭示主题揭示主题是指通过细节描写、情节展开等手法,让读者逐渐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
揭示主题常常是作品的基本要求,它通过具体的情节、人物形象等来呈现作者的观点。
例如,经典小说《红楼梦》通过展现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脆弱和官僚主义的腐败。
揭示主题的运用需要借助于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情节设计。
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情感的烘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
揭示主题可以说是作品的基础,是读者认识作品的第一步。
二、深化主题深化主题是在揭示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入开展主题所蕴含的意义和内涵。
通过自然过渡和精心设计的情节,深化主题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深化主题不仅仅告诉读者作品主题的存在,更加力求通过作品的艺术表达,让读者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深化主题的运用需要准确的情节把握和精细的心理刻画。
通过展现人物的内心矛盾、冲突或成长,通过引人入胜的剧情推动,让读者逐渐认识到主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深化主题需要通过情节的反复渲染,使主题在读者的心中逐渐升华和丰满起来。
三、升华主题升华主题是指将主题提升到更高的境界,通过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等,给予主题更高的意义和深度。
升华主题是作品的巅峰,它通过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使主题超越平凡,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升华主题的运用需要借助于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通过艺术手法的独到运用、形象的象征化、意象的呼应等,使主题得以超越作品本身,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升华主题不仅仅是对主题的深化,更是对主题的高度提炼和放大。
综上所述,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和升华主题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如何区分深化主题与升华主题

细节描写
通过细节描写,将主题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 更加深入地了解主题的实质和内涵。
3
揭示主题的深层含义
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探讨,揭示主题的深层含义, 使读者对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升华主题的定义
提升主题层次
实例二:升华主题的实例分析
主题:爱情
升华方式:从爱情升华到人性的探讨 ,或者从个人的爱情经历升华到社会 文化背景的探讨。
描述:在爱情主题下,可以通过升华 到人性的探讨,来进一步挖掘爱情的 深层含义。例如,可以探讨爱情与自 私、爱情与信任、爱情与牺牲等人性 问题。此外,也可以从个人的爱情经 历升华到社会文化背景的探讨,如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念、爱情在文 学作品中的表现等。这样的升华方式 可以使主题更加广泛和深刻,引发读 者更深入的思考。
理解文章主旨
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观点或主题。通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确定文章的主要论点或主 题是否得到了深入探讨。
识别主题的延伸
文章的主题可能具有延伸意义或与其他主题相关。通过理解文章的延伸意义,可以确定文章是否在主 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或深化。
关注文章细节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06
总结与反思
对深化主题与升华主题的理解与思考
01
深化主题
指在原有主题的基础上,通过更深入的挖掘和分析,进一步揭示主题的
内涵和意义。它强调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以更全面、更深入的方
式展现主题。
02
升华主题
指在原有主题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元素、观点或角度,使主题得到
扩展、提升或超越。它强调对主题的创新和拓展,以更广泛、更深刻的
如何区分深化主题与升华主题

如何区分深化主题与升华主题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如何区分深化主题与升华主题的感慨:“这时我感到小蚂蚁的身影在我眼前变得越来越高大。
一只小小的蚂蚁尚能如此坚强,更何况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呢我没有理由再消沉如鲁迅的《故乡》结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包含哲理的警句,小说在前面揭露了故乡的凋弊,批判了兵荒马乱的现实,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之后,提出的一种强烈的希望。
希望人们应该满怀信心地开辟一条新路,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这就使这段文字开拓出了新意,它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全文的主题,而且给人以力量和感召。
2012届九年级使用的复习资料语文新课标《中考语文新评价(第八版)》P94有一篇《背楼的父亲》作品阅读,写的是一位父亲为供孩子上大学,不顾年纪大和劳累做背楼的生意,这令“我”很感动。
小说结尾写道:“我忽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上学的时候,父亲,和他,一样的拼命。
”作者联想到自己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天下的父亲都是一样的,都为自己的儿女默默地我们学习了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文中有一处这样写道:“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一家人走到一处难走的地方,家中的两个中年人分别背起了一老一小,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背人是表象,但透过“背人”这一表象,作者揭示了中年人身上应该具备“承前启后”“尊老抚幼”的人生责任的道理。
这样,揭示了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文章的主题就被提升了。
这就是升华了主题。
还记得余光中《乡愁》的最后一节吧。
在这首诗中,作者选了四种意象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乡愁。
这些意象虽然都感人至深,但如果没有这最后一节,诗歌总显得不够大气。
主题升华在作文中的应用

主题升华在作文中的应用作文是学生表达思想、展示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作文写作中,主题升华是一种提升作品意义深度和表现力的手法,能够使作文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性。
本文将探讨主题升华在作文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主题升华主题升华是指在作文写作中,通过言语运用和表达手法,将作品的主题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使其涵义更加丰富、深刻,给读者以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二、主题升华的表现形式1. 比喻和象征:通过引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使作文中的主题得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
比如,“阳光洒满大地,犹如母爱般温暖”可以表达出关爱的主题。
2. 对比和对照: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突出主题的冲突和对立面,增强作品的思想力量。
例如,“黑暗的夜晚衬托出了白昼的明亮,给人一种希望与勇气”可以表达出克服困难的主题。
3. 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反问等,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作文中的主题得以更加凸显和突出。
比如,“一切的都市喧嚣都无法掩盖内心的寂寞,一切的浮华都无法掩埋生活的本质。
”可以表达出追求真实和简单的主题。
三、主题升华的作用1. 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主题升华通过表达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作文更具思辨性和哲理性,引发读者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2.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主题升华能够提升作文的审美价值,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引起读者共鸣。
3. 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义:通过主题升华,作文的主题得以更加深刻、广泛地展开,使作品具备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表现力。
四、主题升华的写作技巧1. 明确主题:在作文写作之前,要明确作文的主题,把握要表达的思想核心。
2. 运用修辞手法:根据作文的主题特点和表达需要,灵活运用比喻、象征、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作文的主题得以更好地升华。
3. 注意逻辑顺序:在进行主题升华的过程中,要注意逻辑顺序的安排,使思路清晰流畅,确保主题升华的表达效果。
4. 语言优美流畅:主题升华需要通过言语的精练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语言的优美流畅,不啰嗦冗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的区别与运用
一.什么是揭示主题
“揭示”的“揭”是将覆盖在事物表面的覆盖物揭开,“示”展示给别人看。
由此推导,“揭示主题”就是揭开覆盖主题表面的事物,将主题拿出来,展示给读者看。
话外意是,主题在没揭示之前,始终处于一种被遮盖的状态,哪位读者也没见过,主题在这里第一次“露脸”。
要彻底弄明白什么叫“揭示主题”就需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蒙在主题上面的覆盖物是什么?二是什么叫主题?
问题的突破口还在记叙文的定义。
记叙文是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常见文体。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一个词语——表现,表现的内涵是借助具体的表象内容以及由此呈现的特点,来委婉的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但不把思想感情具体、直接地说出来。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这个覆盖在主题之上的物就是:
1.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人或物的具体行为及其在行为过程中呈现的具体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再加上侧面描写的事物和环境。
2.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所有景和物的外在状态。
而文章的主题就是文章本质上要表现的抽象的思想感情。
揭示主题——就是在行文过程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始终通过表现来进行,只有到了文章的结尾时才第一次把这种思想感情用几句高度概括的话直接表达出来,让读者明白前面写了那么多内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二、深化主题
逐步转变的过程为“化”。
例如:信息化——信息技术逐步演变成社会主流技术。
深化主题,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运用技术手段,使主题更明显;二是运用艺术手段,进一步凸显思想感情的深度、程度。
这种手段一是对主题的重复强调。
例如《白杨礼赞》反复重复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要高声地赞美白杨树!
一篇文章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过程中,已经分别揭示了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到了文章结尾,再重复一遍,这种手法,就是深化主题的第一种形式。
它的运用,可以让作者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要表达何种思想感情,就像老师上课,为了突出重点,反复重复强调一样。
有时,作者还采用对比、衬托、抑扬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点面结合等手段,加深情感、品质、精神的“度”,凸显爱之深、恨之切、某种品质深入灵魂等等。
例如,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风,卷着漫天的雪粒,肆无忌惮的抽打着它势力所及的一切。
这个魔鬼,似乎要磨去所有事物的棱角,剥去所有的事物的外皮,撕碎所有能够御寒的包装,要把整个世界的外表和灵魂都变成凝固的寒冷。
他,紧抱着两臂,徘徊在医院的门口,不停地在地上跺着脚,不停地向手上哈点热气,不停地搓着手,不停地向四周张望。
这一刻,他多么希望那个丢钱的人能够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啊,可是没有!彻骨的寒冷无数次唤起他回家的念头,可一想到那个丢钱的人,那个拿着钱去救亲人的命却因为慌乱或其他原因把这根救命稻草丢了的人,他就又一次强迫自己留下来——他清楚这一刻,那个人的脸上和心里,都燃烧着焦急的火,只有他捡到的这叠厚厚的人民币才能把它扑灭。
文中的“他”能够想方设法把钱交换失主,已经能够表现人物的“拾金不昧”精神,为了让读者感受到这不是一般程度,一般意义上的“拾金不昧”,而是一种深入骨髓,深入灵魂的品质,作者又加入对天气的侧面描写,极力表现天气的寒冷,以环境的恶劣彰显“拾金不昧”的深度,这就是第二种深化主题。
三、升华主题
“升华”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事物从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
例如,例如冰块在风中,没有融化,却在逐步缩小,就是一种物理升华现象。
显然,升华主题表达的含义不是主题由固态变成气态,因为主题不是一个固体,它也永远不会转化为气体。
之所以借用物理学概念来表达,是因为主题在升华的过程中,的确是由一种境界,转化为另一种更高的境界。
升华主题的常见形式包括:一是由认知——上升为行动;二是由一个点——上升为一个面;三、由具体的存在——上升为一种影响。
例一:有一篇文章,写了一个中学生,因为经过多次努力,考试成绩仍低得非常可怜,考试过后情绪极其低落,怀着一种消极的心态旷课到公园去散心。
在公园,他看到一位小盲孩在自己母亲的指导下,扔橡皮圈去套摆在四五米远以外的几个瓶子。
小男孩因为看不见,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失败,但在妈妈的鼓励下,继续坚持,最后终于找到了感觉,一次次准确无误地套中瓶子。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结尾作者是这样写的:
他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失明的孩子,要准确地套住几米外的瓶子,何其艰难,但这个幼小的盲童,却用信念支撑起不折不挠的坚持,用执着击退了一次次失败带来的沮丧,让成功为自己喝彩,我一个健全的人,怎么能面对一点挫折就消沉灰心呢?(认知转变)
他转过身,昂然地向学校走去.......(行为转变)
这就是典型的由认知转化为行动式的升华主题形式。
先认识到坚持的重要性,主导坚持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但作者觉得仅仅有这种认识还远远不够,于是,将这种认知又转化为行动——向学校走去(本质要表达的意思是走向不折不挠的坚持行动),使主题的境界得到提升,升华了主题。
例二:朱德的作品《回忆我的母亲》前面借助事件表现母亲的勤劳。
到了文章结尾,作者是这样写的:
(1)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2)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3)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这一段文字连续运用了两种方法升华主题:第一句赞美母亲,这是主题,第二句上升赞美像母亲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这是由母亲这一个点上升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这个面,运用的就是第二种升华主题形式。
进而第三句话,将母亲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尽忠革命报效人民的行动,这是第一种升华主题的形式。
例三:一群孩子,利用星期天。
偷偷拿着工具到学校维修桌椅。
到晚上的时候,他们修完了所有的桌椅,高高兴兴的踏着月光回家。
写到这里,文章的主题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赞美孩子热爱集体、以校为家的高尚品质。
但作者觉得还不够,于是在结尾添上了一段环境描写:
操场边上的丁香花开了,沁人心脾的芳香,浸润在如水的月色中,弥漫了整个校园,并越过校园的围墙,向璀璨的万家灯火蔓延开去.......
这一段文字表面看是写景,实际是借物喻人,表达的含义是:几个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将影响整个校园的所有学生,并将进一步影响社会。
作者将文章的主题着眼点由赞美几个孩子的品行,上升为孩子的品行对世界不断扩大的影响,这就是典型的第三种升华主题形式:由具体的存在——转化为一种影响。
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其内涵是截然不同的,运用的具体艺术表现手法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能加以严格区分,不仅仅影响着学生阅读分析的准确性,更影响着学生写作技巧的运用。
如果对这三个概念的认知是混淆的,学生绝不能把这种非常好的技法运用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写作能力和水平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