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一课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长城》课文解读

《长城》课文解读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我们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长城》教案优秀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长城》教案优秀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长城》教案1教学目标:阅读“文章选读(一)、(二)”,了解长城的价值和长城文化的内涵;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自读选文。
教学设想:图文结合感知长城形象,了解长城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专题学习,揭示课时学习目标。
1、交流课前搜集的长城图片,并对图像进行解说,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学习目标二、研读选文一、二,讨论,探究问题。
(一)、默读选文。
(二)、分发练习设计,完成学习。
1、说说下例句中加点的“构造”各指什么。
(1)、万里长城的构造。
(2)、城墙的构造,在明朝以前,大多是土筑或石砌的……(3)、现以明朝所筑的居庸关至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例,来说明它的构造。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长城各部分构造的特点。
(1)、城墙墙身;(2)、城墙顶部;(3)、墙台和敌楼;(4)、烽火台;3、请举例说明长城的军事功能。
4、选文(二)作者认为:(1)、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这里所说的“实用价值”是指什么?�”这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从哪里可以看出?(3)、作者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秦始皇造长城的历史教训是什么?(4)、作者认为长城里面有人,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深思,给你启发。
”请说说长城能给人们哪些启发?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三)、讨论交流,答案不强求一致,但要言之成理。
三、小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1、自读选文(二)和参考资料。
2、从网上查找关于长城的最新资料。
教学内容:专题长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长城》教案2《长城和运河》一课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共3课时)一、教材分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达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十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二、总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课件、阅读资料袋搜集长城的相关资料。
第1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难点朗读课文,了解长城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长城图片,问这是什么以及让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 简介长城。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

概况学科语文班级四(5)班课题
《长城》
课型方式
要素组合课时安排两课时授课教师
韦丽梅
双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重点
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1、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2、修筑长城用了哪些材料?
3、构成长城有哪些部分?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五、将学习成果展示在大卡上
六、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1、长:(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是比喻句,把长城比 作长龙,突出了长城长、弯的特点。
(2)一万三千多里,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表达得更准确,更让 人信服。
五、小组合作学习。
六、汇报、交流、点评、补充,指导朗读。
七、作者的联想。
1、过渡句
2、体会感情,
3、说话练习
八、总结升华
九、布置作业
3
3
3
10
5
16
一、通过看图片,学生答,引岀课题,长城简介。
二、全班读,开火车读,让学生提岀难写的字,指导书写。
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课件岀示学习指导:(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学习)
难点
展开想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思评价1
内容提要
T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2
一、谈话导入。 出示长城图片
二、检查预习 出示词语
三、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什么位置观察长城?长城给 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长城》说课稿15篇

《长城》说课稿15篇《长城》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首篇课文《长城》,我将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城》一课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全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
教学前,学生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长城的故事、历史、图片等资料,对长城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理解了本课生字新词,对整篇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依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结合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引导法、指导法、训练法、品读法、讨论法、勾画、批注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读、讨论、领悟,让学生用眼睛去接触文本,用大脑去思考和体验文本,用朗读去转换、表现文本,用语言去表达体现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勾画、批注,在体会感情的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语言文字的训练、表达方法的渗透,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024年《长城》语文说课稿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二、说学情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学习情况分析。(略)
三、说教学程序
1、课前。分两头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形成初步表象认知和知识储备,并提出疑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教师寻找有关长城的历史资料,准备电教教具、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并准备课中解疑。“教”与“学”的课前准备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长城》教材理解

《长城》教材理解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2)对词语的理解。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优秀3篇】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优秀3篇】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1教材依据:设计思想:《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网搜集长城相关图片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吗?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请同学们看录象(播放长城配乐范读的录象),边听边看边想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2、什么是蜿蜒盘旋?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长城的雄伟气势)3、指导朗读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
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
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后“思考·练习”题也是围绕这一要求安排的。
教学这篇课文时,要适当介绍一些长城的悠久历史和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文的语言文字、内容情感等特点,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长城的过程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在对重点句一遍又一遍的引读,一层又一层的深入理解中,使学生体会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
三、学情分析:学生具有学习的美好愿望,但平时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朗读水平也十分有限,上课也不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欠广泛,三、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崇山峻岭、嘉峪关、城砖、蜿蜒、垛子、盘旋、瞭望口、屯兵、堡垒、呼应、陡峭、智慧、气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有29处的景观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里,(大屏显示图片)我们有风景秀美的颐和园、有栩栩如生的秦兵马俑、有雄伟庄严的布达拉宫,而这29处景观中,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要数长城了。
2、今天老师就要带领你们打开中国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户──长城。
3、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长城)指导朗读:长城,顾名思义,我们就能知道它的第一个特点──生:长。
来再读一下课题。
4、老师这里有一些长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大屏显示:(长城图片)5、刚才我们从图片中整体了领略了长城的风采,请你们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长、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说出了你们眼中的长城。
二、初读1、那么作者又是怎样从整体来描写长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谁来说说作者是怎样从整体来描写长城的?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谁来读。
(读的三、学文一)学习第一段1、在你们读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这样几个词(大屏出示:崇山峻岭、蜿蜒盘旋)谁能读准?2、回到句子里还能读准吗?谁来读?大屏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大屏出示高山图)同学们,看看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这幅图的内容?对,像这样高大险峻的山就叫做“崇山峻岭”。
4、再看这幅图,师手指顺着长城走,这段话中的哪个词最能形容长城的样子?5、长城就建造在这高大险峻的山峰上,它像一条长龙一样随山势弯弯曲曲,蜿蜒盘旋,谁再来读读这一段话?6.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
6、(大屏出示地图)我们来看,长城东起——(生:山海关),西至——(生:嘉峪关),途径了好9个省,走遍了近半个中国,可见长城的——长。
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长?(你读的…….7、大屏出示资料:这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用以抵抗外族的侵略。
修建历时达2000多年,是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修建长城后,外敌再没有越过长城进行侵略,长城在军事防御上起了重要作用。
四、学习第二段1、这绵延万里的长城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每一处设计都有它自己的作用。
你能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出长城设计精妙的语句吗?2、长城有多宽?你能说说它的设计巧妙在什么地方吗?(你赞赏这样的设计吗?你敬佩设计者吗?你认为这样的设计怎么样?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好吗?3、在你们读这段话的时候,我注意到了这样几个词(大屏出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谁来读一读?4、这几个词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我想请同桌俩互相讨论一下,大屏出示:联系上下文和结合课文插图找一找它们在什么位置,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总结:是呀,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谁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5、长城用它独特而精妙的设计,抵御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保卫了我们的疆土,捍卫了我们的尊严,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凡是登上长城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赞叹道:(出示大屏: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6、(大屏出示一、二段话)请同学们默默地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A、(远看长城脚下标红)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作者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描述的。
B、(数字变红。
)还是这两段,再来读一读,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老师换掉这些数字,你觉得行吗?对,这些数字更有力地说明了长城的高大坚固,气魄雄伟。
C、(长城脚下城墙顶上标红)仍然是这两段话,再读读,你还能发现什么?作者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描述的。
7、同学们很会善于发现和思考,作者正运用了这些精准的数字,按照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描述,让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清楚地认识,让长城跃然于我们的眼前,跃然于我们的心中。
谁来读读这两段话!五、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这样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会想到什么?你来读你来读2、是呀、单看这——(大屏出示,学生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们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读了这段话中你有怎样的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3、是呀,同学们,据史料记载:(大屏出示)为了修筑长城,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悬崖,十分艰难。
有数万劳动人民在修建长城时倒下了再也没站起来,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
4、读完这段历史资料,你想说些什么?5、这样的长城举世无双,这样雄伟的工程世间少有,这样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属历史罕见,这样精妙的设计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让我们满怀赞美、敬佩,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多少…)6、同学们,读到这里,在你的心目中长城还仅仅只是用条石和城砖建造的防御工程吗?7、所以说,这样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板书“奇迹”)所以凡是登上长城,了解它的历史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读:(大屏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升华1、同学们,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之一----万里长城,(大屏:画面配乐。
)它,高大坚固(生读,同时画面上显示),它绵延万里,它气势磅礴,它巍然屹立,它蜿蜒盘旋,它雄伟壮观,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它令我们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
2、让我们骄傲、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大屏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小练笔1、长城,它让世界震撼,让世人惊叹。
很多外国国家元首对长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出示大屏)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2、此时此刻我想听到你们献给长城的题词,下面就请你们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下你最深的感受和你最想说的话。
3、学生汇报,为长城献词。
六、结束语我相信:长城的故事一定会世代流传,长城的美名一定会万古流芳,长城的精神生一定会永放光芒。
七、板书:长城血汗智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