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同业业务压缩支撑净息差维持平稳 买入评级

合集下载

银行行业2022年度策略报告:风险整固,转型破局

银行行业2022年度策略报告:风险整固,转型破局

银行行业2022年度策略报告风险整固,转型破局行业年度策略报告行业报告银行2021年12月06日强于大市(维持)行情走势图相关研究报告【平安证券】银行业2021年半年度策略报告:景气延续,存款立行 20210618【平安证券】银行业2021年年度策略报告:后疫情时期的再平衡 20201207证券分析师袁喆奇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7060001***********************.cn研究助理武凯祥 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0090065************************.cn平安观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呵护力度抬升。

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疫情对经济的负面扰动依然存在,在内需修复的乏力和地产投资的下行的影响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在此背景下,我们判断政策面逆周期调节力度会有所加大,银行将迎来一个相对宽松温和的监管环境。

货币政策方面,我们预计2022年货币政策稳中偏松,市场流动性将保持充沛,全年新增信贷投放规模在22万亿左右,对应贷款增速11.5%(vs11.8%,2021E ),全年新增社融33万亿,对应增速10.5%(vs10.5%,2021E ),增速底部企稳。

监管政策方面,防风险依然是主要目标,增量调整压力可控。

⏹短期考验风控能力,个体分化加剧。

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下行期将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挑战,因此从短期来看,风控能力将会成为决定个体差异的关键。

由此,我们结合各家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的静态表现、动态变化、行业风险敞口、风险抵御能力四个维度对银行的风控能力进行系统性地比较。

综合来看,城农商行中的宁波、杭州、常熟表现最优,表现为最低的不良指标和最充裕的拨备水平,以宁波为例,21Q3不良率/关注率分别为0.78%/0.38%,均为上市银行最低水平。

大中型银行中邮储、招行风控能力更强,资产质量表现相对较好。

此外,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大中型银行中的平安以及区域性银行中的成都、杭州、江阴、张家港过去5年不良指标改善最为显著。

建行负债结构现状及对策

建行负债结构现状及对策

建行负债结构现状及对策
建设银行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其负债结构是银行运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分析建行的负债结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建行负债结构现状
1. 存款结构:建行的存款结构主要由个人存款和公司存款两部分组成。

个人存款占比较高,其中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较为突出。

2. 债券结构:建行的债券结构主要由短期债券、中长期债券和永续债三部分组成。

其中,短期债券占比较高,中长期债券和永续债占比较低。

3. 其他负债结构:建行的其他负债结构主要包括同业存单、拆借和其他负债。

其中,同业存单占比较高,拆借占比较低。

二、建行负债结构对策
1. 加大对个人存款的吸收力度:建行应该加大对个人存款的吸收力度,通过推出更为灵活的存款产品,吸引更多的个人客户进行存款。

2. 发行中长期债券和永续债:建行应加大中长期债券和永续债的发行力度,增加银行的长期资金来源,优化债券结构。

3. 增加拆借和其他负债:建行应加大拆借和其他负债的吸收力度,通过与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增加银行的短期资金来源,优化负债结构。

总之,建行应根据自身的负债结构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实现
负债结构的优化和稳定,以保持银行的良好运营。

建设银行收益分析报告

建设银行收益分析报告

建设银行收益分析报告根据近期建设银行的财务报告和业绩数据,我们对其收益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以下报告:一、收入分析建设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其他收入。

在过去一年中,建设银行的利息净收入稳步增长,受益于贷款和储蓄存款的增长,以及利差管理的有效实施。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受益于银行卡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提升。

其他收入包括非利息类收入,如租金收入和出售金融资产等,尽管波动较大,但整体呈增长趋势。

二、成本分析建设银行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员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利息支出和其他支出。

人员成本是银行的主要支出之一,但随着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推进,建设银行在控制人员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银行经营必不可少的成本,其金额与业务规模相关。

利息支出是银行从存款人那里支付的利息,其受银行负债结构和市场利率波动影响较大。

其他支出包括营销费用、租赁费用等,具有明显的灵活性。

三、净利润分析建设银行的净利润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过去一年中,建设银行的净利润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收入的增长超过了成本的增长,且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强。

此外,建设银行还通过持续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提升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净利润水平。

四、风险分析建设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信用风险是银行最常见的风险,建设银行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严格的信贷审查程序,有效控制了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涉及汇率、利率等的波动,建设银行通过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和策略来降低市场风险的影响。

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内部操作失误和外部事件带来的风险,建设银行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和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来减少操作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建设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严格的流动性管理,有效控制了流动性风险。

五、展望与建议基于对建设银行收益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建设银行在未来可通过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产品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收入水平。

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分析框架

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分析框架

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分析框架目录1. 银行经营绩效综合分析框架概述 (3)1.1 内容简述 (4)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5)2. 数据分析的理论基础 (6)2.1 绩效评估的理论框架 (8)2.2 财务指标的度量和应用 (9)2.3 非财务指标的度量和应用 (11)3. 银行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12)3.1 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13)3.1.1 盈利能力分析 (14)3.1.2 资产质量分析 (15)3.1.3 资本充足性分析 (16)3.1.4 流动性分析 (17)3.2 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18)3.2.1 客户满意度 (18)3.2.2 员工绩效 (20)3.2.3 企业社会责任 (21)3.2.4 技术创新能力 (22)4. 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 (23)4.1 数据来源 (24)4.2 数据清洗和整理 (25)4.3 数值化处理 (26)4.4 模型和算法的选择 (27)5. 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分析 (29)5.1 财务指标分析 (30)5.1.1 财务报表分析 (32)5.1.2 财务比率分析 (33)5.2 非财务指标分析 (35)5.2.1 问卷调查和访谈 (36)5.2.2 案例分析 (38)5.3 综合分析模型的构建 (39)5.3.1 多指标权重确定 (40)5.3.2 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41)6. 银行经营绩效的具体分析 (42)6.1 银行业绩对比分析 (44)6.1.1 行业平均水平分析 (45)6.1.2 竞争对手分析 (46)6.2 区域经营绩效分析 (48)6.2.1 不同地区业绩表现 (49)6.2.2 区域间差异分析 (50)7. 结论与建议 (52)7.1 研究总结 (53)7.2 银行经营绩效提升策略 (55)7.3 存在问题与未来展望 (56)1. 银行经营绩效综合分析框架概述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分析框架是一个旨在全面评估银行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工具。

中国建设银行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中国建设银行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中国建设银行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中国建设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如此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评价中国建设银行的竞争力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中国建设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市场份额、盈利能力、业务增长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价其竞争力,为人们对中国建设银行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建设银行的市场份额如何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中国建设银行的市场份额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7年,中国建设银行的市场份额为15.6%,而到了2021年,其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17.2%。

这表明中国建设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逐渐稳固,市场份额的增长也意味着其在金融行业中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二、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中国建设银行的盈利能力在过去几年中如何呢?通过查阅相关财务报表,可以发现中国建设银行的盈利能力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以净利润为例,2017年为2583亿元,到了2021年已经增长至3307亿元。

虽然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盈利能力有所波动,但中国建设银行的盈利能力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也反映了其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

三、业务增长通过市场份额、盈利能力、业务增长等多个方面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建设银行的竞争力处于较高水平,市场份额不断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业务增长势头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建设银行仍然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多家银行的竞争压力,未来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品质和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行业的格局也将发生改变,中国建设银行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数字化能力,以确保自身在未来金融市场中依然具有竞争力。

中国建设银行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市场份额稳步增长,盈利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业务增长势头良好。

中国银行业概述

中国银行业概述

的中国银行业在实体经济结构性减速、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

不良率持续攀升以及有效信贷需求的萎缩,大幅拖累了银行的经营业绩。

长达10年的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的高速增长,在2016年正式出现拐点(实际的拐点可能更早)。

部分上市银行的增长接近于零,相当数量的中小银行更是出现了经营业绩的下降。

一银行业结构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3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3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民营银行、859家农村商业银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1373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0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1家中德住房储蓄银行、68家信托公司、22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47家金融租赁公司、5家货币经纪公司、25家汽车金融公司、12家消费金融公司、1311家村镇银行、14家贷款公司以及4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

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4261家,从业人员380万人。

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22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其中,大型国有银行资产总额为84.3万亿元,占比为37.8%;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资产总额为41.2万亿元,占比为18.5%;农村金融机构(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和城市商业银行占比分别为12.9%和11.4%。

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负债总额为2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其中,大型国有银行负债总额为77.8万亿元,占比为37.8%;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负债总额为38.6万亿元,占比为18.7%,同比增长14.8%。

从资产负债增速来看,大型国有银行平均在8%左右,其他几类银行则略快,但增速较以往年份有明显回落。

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上市银行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在资产方面,继续向投资类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倾斜。

建行业务痛点分析报告

建行业务痛点分析报告

建行业务痛点分析报告报告内容:一、背景介绍:建设银行是中国大陆第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广泛的业务范围。

然而,在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建行也面临着一些业务痛点,这些痛点对于银行的发展和客户满意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建行的业务痛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零售业务痛点分析:1. 寻找高质量的客户:建行在扩大零售业务方面面临较大难题,目前面对着客户开发渠道困难的挑战。

2. 高客户流失率:建行存在较高的客户流失率,导致客户黏性不高。

3. 线上线下融合不足:建行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程度有待提高,客户难以实现流畅的跨渠道体验。

三、企业业务痛点分析:1. 贷款审批流程繁琐:建行企业贷款审批流程繁琐,耗时长,企业客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获得贷款结果。

2. 风险控制能力有限:建行在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有效的手段来准确评估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

3. 客户服务质量不高:建行在企业客户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客户反馈不及时,解决问题能力有限。

四、解决方案:1.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行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挖掘高质量的客户资源,针对性地开展客户开发工作。

2. 提升客户满意度:建行可以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增加客户福利和回馈,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黏性。

3. 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建行应加强线上线下业务融合,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让客户能够便捷地在不同渠道之间切换。

4. 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建行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企业客户等待时间。

5. 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建行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技术手段,提升对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准确评估能力。

6. 改善客户服务质量:建行应加大对企业客户服务团队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建行业务痛点分析表明,在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建行需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企业和零售业务的创新和优化。

应对息差收窄的同业措施

应对息差收窄的同业措施

应对息差收窄的同业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息差收窄已成为当前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

息差收窄意味着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上升,而利润空间收缩。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金融机构和相关行业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保护自身利润,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金融机构应积极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传统的信贷业务已经面临利润下降的压力,因此,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发展非传统的业务,如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

同时,要注重创新,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开发,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其次,金融机构应注重提高资产质量。

在息差收窄的环境下,资产质量是保障金融机构利润的重要因素。

金融机构需要加强贷后风险管理,提高贷款的审查和审批标准,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避免出现大额的净利润损失。

再次,金融机构应注重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是应对息差收窄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引入技术手段,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等方式,降低整体成本,以保障利润空间。

最后,金融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

面对共同的挑战,金融机构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以通过设立联合贷款机制、共享风险和信息等方式,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总之,息差收窄对金融机构和相关行业的影响巨大,但也给了我们机会去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只有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金融机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寻求新的盈利模式,注重提高资产质量,降低成本,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息差收窄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5,546
(75,810)
13 盈利能力(股东权益回报率与风险加权资产平
259,749
(59,742) 25.0%
3.0%
(563) 199,444
20.0%
199,444 15.0%
2.5% 2.0%
1.5%
10.0% 1,312,053
1.0%
1,634,128 5.0%
0.5%
10,934,828 0.0%
风险加权资产平均收益率(经UBS调整
2.65%
2.69%
2.55%
2.17%
资产收益率
1.47%
1.47%
1.43%
1.26%
生产率
成本收入比
35.9%
37.0%
37.0%
38.0%
成本占平均资产比
1.2%
1.3%
1.3%
1.2%
员工费用占比
21.9%
21.5%
22.3%
23.1%
增速指标
收入增长率
不良贷款变化平稳,资本内生积累实力较强 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环比回落1bp至0.98%,不良余额环比回升2%,我们认为 公司不良维持平稳或主要得益于其核销、清收等力度有所加大。同时,三季 度末公司总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较二季度环比回升18bps和 21bps至13.52%和10.87%,显示其较强内生资本积累实力;我们预计其资本 充足水平仍处行业较高水平。
每股收益(经UBS调整,稀释后)
0.68
0.77
0.84
0.81
每股营业利润
1.02
1.17
1.27
1.30
每股股息净额
0.24
0.27
0.25
0.20
每股账面价值(列示)
3.24
3.77
4.33
4.89
每股账面价值(经调整)
3.24
3.75
4.32
4.87
损益表
净利息收入
304,572
353,202
2013年10月28日
交易数据 (本币/US$)
52周股价波动范围 Rmb5.08-3.96/US$0.82-0.64
市值
Rmb1,118十亿/US$184十亿
已发行股本
9,594百万 (ORDA )
流通股比例
4%
日均成交量(千股)
24,905
日均成交额(Rmb 百万)
Rmb108.3
资产负债表数据 12/13E 普通股权益 市净率 一级资本比率
6.6%
6.8%
7.1%
7.2%
核心资本(一级资本)
864,588 1,010,880 1,162,471
资产负债表
资产
12,281,834 13,972,828 15,269,960 16,977,238
客户贷款
6,325,194 7,309,879 8,149,882 9,019,872
客户存款

UBS Investment Research
快评: 建设银行A
业绩符合预期,同业业务压缩支撑净息差维持平稳
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6%,符合我们预期 规模,期末总资产较年初增7.3%,存贷款增长6.8%和11.5%,存贷比69%。 盈利,前三季净利润1769亿元,净利息收入同比增9.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 入同比增14.5%;成本收入比25.5%;三季度信贷成本同比降至0.44%。监管 指标,季末拨备覆盖率/拨贷比268%/2.62%,拨备实力维持行业较高水平。
0.81
0.81
12/12
实际
0.43 0.35
股价表现 (Rmb)
股价 (Rmb)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相对 Shanghai Composite (.SSEC)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0/10 01/11 04/11 07/11 10/11 01/12 04/12 07/12 10/12 01/13 04/13 07/13 10/13
12/15E 550,075 259,749 199,444
0.80 0.20
盈利能力和估值
股本回报率(UBS) 股价/营业利润 股价/每股账面净值(x) 市盈率(UBS)(x) 净股息收益率(%)
五年历史均 值
21.6 6.0 2.0 9.7 4.3
12/12
22.0 3.8 1.2x 5.7 6.1
甘 宗卫
分析师
S1460513090001 zongwei.gan@ +86-105-832 8755
全球证券研究报告
中国
银行业(除储贷业务)
12个月评级 12个月目标价 股价
买入
保持不变
Rmb5.30/US$0.87 保持不变
Rmb4.21/US$0.69
路透代码: 601939.SS 彭博代码601939 CH
-12.4%
-13.5%
-10.7%
-7.8%
盈利能力
净息差(基于平均资产)
2.64%
2.69%
2.63%
2.48%
减值准备占营业利润比
14.0%
13.7%
14.5%
19.3%
股东权益回报率 (经UBS调整)
22.4%
22.0%
20.6%
17.5%
经调整股东权益回报率
22.5%
22.1%
20.7%
17.6%
股息收益率(净)
4.93%
6.10%
5.96%
4.80%
市净率(列示)
1.5x
1.2x
1.0x
0.9x
市净率(经调整)
1.5x
1.2x
1.0x
0.9x
资料来源:瑞银估算。* 历史估值基于‘当年平均’股价。当前及未来估值基于 Rmb4.21 on 25/10/2013
12/15E
0.80 0.80 1.34 0.20 5.49 5.47
2013/10/28 09:36
First Read建设银行A 2013年10月28日
2013/10/28 09:36
UBS 2
First Read建设银行A 2013年10月28日
建设银行A
每股指标
12/11
12/12 12/13E 12/14E
每股收益(列示,基本)
0.68
0.77
0.84
0.81
12.0% 14.9%
11
0.0%
12
13E
14E
15E
1,372,055 1,367,114
股东权益回报率(左轴)
7.4% 7.4% 1,312,053
风险加权资产平均收益率(经UBS调整)(右 轴)
增速指标(收入及营业利润增长)
18,723,146 9,868,494
+25.0%
+100.0%
15,568,091 +20.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四大国有银行 之一,历史上曾经是提供基础建设融资的专业银行。 建设银行总部位于北京,提供广泛的商业银行产品 和服务,网点覆盖全国主要地区。2005年10月在香 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07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市。
406,092
143,983
550,075
(214,529)
估值: 重申“买入”,目标价5.30元(股权成本率11%) 我们认为建行业绩增长稳健,资本及存款实力较强利于抵御行业景气度下 行,重申“买入”评级。目前股价对应公司14年PB/PE分别为0.9倍/5.2倍。
重要数据 (Rmb百万) 营业收入 税前利润 净利润 每股收益(UBS,Rmb) 每股股息净值(UBS,Rmb
70,915
74,618
125,919
199,406
风险准备金总额
171,217
202,433
242,842
295,124
不良贷款占贷款的比重
0.99%
1.50%
2.14%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241.4%
271.3%
192.9%
148.0%
减值准备占平均贷款比
0.60%
0.56%
0.59%
0.73%
净不良资产占股东资金比
+80.0%
52.7% 83.1%
+15.0%
+60.0%
63.4% +10.0%
+40.0%
7.38% +5.0%
+20.0%
300,076 364,092
384,112
399,238
其他收入
92,841
109,331
120,645
126,665
总收入
397,413
462,533
504,757
525,904
费用
(142,523) (171,081) (186,760) (199,843)
营业利润
254,890
291,452
317,997
326,060
拨备
9,987,450 11,343,079 12,704,248 14,127,124
贷款:资产
51.5%
52.3%
53.4%
53.1%
存款:资产
81.3%
81.2%
83.2%
83.2%
贷款:存款
63.3%
64.4%
64.2%
63.8%
股东资金;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