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肿瘤用药 西妥昔单抗 cetuximab
西妥昔单抗注射液Cetuximab-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西妥昔单抗注射液Cetuximab商品名:爱必妥英文名:Cetuximab Solution for Infusion汉语拼音:Xi Tuo Xi Dan Kang Zhu She Ye【警示语】警告:严重的输液反应。
在大约3%的患者中发生了严重的输液反应,其中一些为致命性的。
注意:因本品目前尚缺乏中国人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故必须在有相关产品应用经验的三级以上医院内(建议在国家临床肿瘤研究基地使用) ,与伊立替康联合用药试用于治疗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经含伊立替康细胞毒治疗失败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本品必须在有经验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成份】本品每20ml溶液含:活性成分:西妥昔单抗100mg其他成分:氯化钠116.88mg,甘氨酸150.14mg,聚山梨酯80 2mg,一水合柠檬酸42.02mg,氢氧化钠(1M)调节pH值至5.5,注射用水加至20ml。
【性状】本品为注射用无色、澄清、透明溶液。
【适应症】西妥昔单抗用于治疗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RAS基因野生型的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与伊立替康联合用于经含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的患者。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5-FU])或FOLFIRI(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FU)一线治疗RAS野生型(wt)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或联合伊立替康(irinotecan)用于对伊立替康化疗无效的患者。
与铂类和氟尿嘧啶化疗联合,用于一线治疗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
【规格】100mg(20ml)/瓶【用法用量】西妥昔单抗必须在有使用抗癌药物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结束后1小时内,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并必须配备复苏设备。
在首次滴注本品之前至少1小时,患者必须接受抗组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药物的预防用药。
建议在在后续治疗中,每次使用本品之前都对患者进行上述预防用药。
本品每周给药一次。
西妥昔单抗

良
反
应
不良反应
不
良
• 输液反应
反
应
非常常见,轻度到中度的输液反应, 包括发热,寒战,头晕,或者呼吸 困难等症状,主要发生在首次滴住 期间1小时内,但也有发生在输液 结束后几小时。 其中的一些反应可能实际上就 是过敏反应,可能的症状包括支气 管痉挛,荨麻疹,低血压,意识障 碍和休克。极少数情况下出现心绞 痛,心急梗塞或者心跳骤停。
超敏反应
注意事项
呼吸困难为超敏反应的一部分,给药当时 可能与本品密切相关,但如果在治疗数周后发 生呼吸困难,则可能与患者本身所患疾病有关。 老年患者、体能状况低下或伴有肺部疾病的患 者,可能存在更高的与呼吸困难相关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能更严重和或持续时间更长。 使用本品治疗过程中患者如发生呼吸困难, 建议医生观察患者的肺部疾病进展情况。此外, 个别患者使用本品时发生间质性肺病,但尚未 确定与本品的因果关系。
注意事项
使用过程中
肺毒性 特殊人群
输液 反应
注意事项
皮肤反应
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困难
注意事项
如病人出现轻中度(1级或2级)超敏反应, 应减慢西妥昔单抗的滴注速率,建议在此后的 所有滴注过程均采用该调整后的速率。 有报道使用本品会发生严重的超敏反应(3 级或4级),症状多发于初次滴注过程中或初次 滴注结束1小时以内,也可能在结束后数小时发 生。建议医生告知患者这种超敏反应延迟发生 的可能性,并要求患者出现超敏反应症状时立 即联系医生。一旦发生严重超敏反应.应立即 并永久停用本品.并进行紧急处理。 建议体能状况低下或伴有心肺疾病的患者 应特别注意
药理毒理
毒理 在使用人类治疗剂量的等效剂量作 为起始剂量进行的恒河猴毒理试验中主 要观察到剂量依赖性的皮肤毒性。当猴 体浓度达到人临床标准治疗时体内血液 浓度的17倍时,本品能引起猴的严重皮 肤毒性及致命的综合症。 到目前为止,尚无抗EGFR抗体 对伤口愈合的非临床数据。然而,非临 床伤口愈合模型显示EGFR选择性酪氨酸 激酶抑制剂能延迟伤口愈合。
靶向药物丨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方案

靶向药物丨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方案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基本信息:中文名西妥昔单抗英文名 Cetuximab别名西妥昔单抗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对照品6-二氨基庚二酸英文别名 IMC 225Hsdb 7454CETUXIMABEGFR antibodyCetuxiMab(C225)Cetuximab - Buffer solutionCAS 205923-56-4化学式 C6484H10042N1732O2023S36分子量 2756.23406存储条件 -20 ℃, dry ice transportation物化性质生物活性 Cetuximab (anti-EGFR)是一种新型的分子靶向药物,是EGFR的抑制剂,同时也是人源EGFR单克隆抗体,与EGFR的胞外结合区域相互作用并抑制其受配体刺激;MW:145.781 KD。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基本性质:中文名称:西妥昔单抗(抗EGFR)英文名字:Cetuximab (anti-EGFR)规格:1mg/5mg/其它规格纯度:98.00%形态:固体粉溶解性:<1mg/ml表示微溶或不溶储存:在-20℃下储存3年粉末-80℃,在溶剂中2年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其它热门研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完整(hCG),单克隆抗体(#MBS41062)甲磺酸伊布他莫仑(MK-677),抑制剂(#MBS385144)p16,单克隆抗体(#MBS684198)AFP(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MBS438910)Stigmasterol(Stigmasterin),抑制剂(#MBS386225)α-突触核蛋白,单克隆抗体(#MBS370326)GDC-0449(Vismodegib),抑制剂(#MBS385437)MYPT1,多克隆抗体(#MBS125869)以上,就是有关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的相关介绍。
cetuximab的结构

cetuximab的结构摘要:1.Cetuximab的简介2.Cetuximab的分子结构3.Cetuximab的作用机制4.Cetuximab的应用领域5.Cetuximab的副作用与应对措施正文:Cetuximab(商品名:Erbitux)是一种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结直肠癌等癌症。
自从200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以来,它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Cetuximab的结构、作用机制、应用领域以及副作用和应对措施。
Cetuximab的分子结构:Cetuxi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由人源化IgG1抗体组成。
它通过targeting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发挥作用。
在分子结构上,Cetuximab具有两个主要部分:Fab 区和Fc 区。
Fab 区是与EGFR 结合的部分,具有高度特异性;Fc 区则负责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增强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Cetuximab的作用机制:Cetuximab 通过阻断EGFR 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
正常情况下,EGFR 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分化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在许多癌细胞中,EGFR 信号通路异常活跃,导致细胞过度生长和肿瘤形成。
Cetuximab 结合到EGFR 后,可以阻止配体结合,从而抑制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Cetuximab的应用领域:Cetuximab 主要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结直肠癌、肺癌等多种癌症。
在临床应用中,Cetuximab 常常与其他化疗药物或放疗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此外,Cetuximab 还可以用于治疗良性肿瘤,如基底细胞癌等。
Cetuximab的副作用与应对措施:Cetuximab 的常见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口腔炎、疲劳、恶心、呕吐等。
严重副作用较少见,但需密切关注,如过敏反应、肺炎、心脏毒性等。
西妥昔单抗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及应用

362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败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西妥昔单抗初始剂量为400 mg/m2,随后每周250 mg /m2。结果显示,5 例患 者达PR,缓解率为8.8%,另外21例疾病稳定或稍有缓解,中位生存期为6. 4个月[8]。这表明,EGFR 过度 表达的MCRC患者单用西妥昔单抗治疗耐受性良好。 Raoul 等[9]以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随后每周250 mg/m2)联合伊立替康(每2周180 mg/m2)加 亚叶酸(每2周400mg/m2)加5-FU(2种剂量方案:低剂量首剂量300mg/m2,然后46h内给予2000mg/m2或高剂 量首剂量400mg/m2,然后46h内给予2400mg/m2)治疗21例可评价的初治的表达EGFR的MCRC患者。患者 的PR率为43%,SD为52%,PD为5%。中位TTP为6.1个月。 Rosenberg等[10]以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然后每周250 mg/m2)联合伊立替康(起始剂量每周 125 mg/m2)加亚叶酸(每周20 mg/m2)加5-FU(每周500 mg/m2),共4周,每6周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25例可 评价的初治的表达EGFR的MCRC患者。患者的PR率为44%,MR(微效,肿瘤体积缩小大于40%)率为20%。 Schoffski等[11]以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 mg/m2,然后每周250 mg/m2)联合伊立替康(每周80 mg/m2) 加亚叶酸(每周500 mg/m2)加5-FU(2种剂量方案:低剂量每周1500 mg/m2或高剂量每周2000 mg/m2),共6 周,每7周为1个疗程,治疗19例可评价的不曾治疗过的表达EGFR的MCRC患者,患者的PR率为58%,1 例出现CR为5%,SD为32%,PD为5%。 此外,单中心Ⅱ期临床试验以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耐药的转移性结直 肠癌患者,缓解率为25.4%,SD为38.2%,总控制率63.6%,TTP为4.7个月和中位生存期9.8个月。 以上研究均基于EGFR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西妥昔单抗对EGFR阴性的结肠癌有 效,Chung等发现l6例伊立替康耐药并且免疫组织化学(IHC)证实EGFR阴性的结肠癌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 (2例)或联合伊立替康(14例)治疗,结果4例缓解,提示IHC对EGFR分析以及由此来决定能否行西妥昔单抗 治疗似乎存在异议,虽然相关报道较少,但提示我们能否对EGFR进行多次IHC分析或与其他检测手段联 合分析来进一步提高准确率[12]。 (二) 在胰腺癌(PC)中的研究 西妥昔单抗在胰腺癌中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一项多中心II期的临床试验中,评估了西妥昔单抗联合 吉西他滨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疾病缓解率、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期和生存率及毒副作用。患者未曾接受 化疗。西妥昔单抗初始剂量为400mg/m2,随后为250mg/m2,每周1次,共7周。吉西他滨每周1次,每次 1000mg/m2,共7周,休息1周,在随后的疗程中,西妥昔单抗每周1次,吉西他滨每3周1次,4周为1个疗 程。结果61例EGFR过度表达的患者中,58例(95%)表现为至少1项染色阳性,5例(12. 2%)达PR,26例 (63.4%)SD,疾病中位TTP为3.8个月,全部患者的中位存活期为7.1个月,1年疾病无进展存活率和全部生 存率分别为12.0%和31.7%;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9.0%),虚弱(22.0%),腹痛 (22.0%),血小板减少(症)(17.1%)[13]。 在E8200 II期的临床试验中,评价了伊立替康与多西他赛联合或不联合西妥昔单抗对86例胰腺癌患者 (既往接受过吉西他滨或5-FU治疗复发至少6个月以上,ECOG 0-1)治疗效果。给药方案为多西他赛 35mg/m2,随后伊立替康50mg/m2,每6周一次,共4次,联合西妥昔单抗时,第一周剂量为400mg/m2,以 后每周为250mg/m2。 结果显示, 联合和不联合西妥昔单抗组的PR分别为7%、 2.3%; SD分别为37.2%、 39.5%; PD 25.6%、34.9%。中位进展期分别为4.5个月和2.8个月,中位存活期为5.3和6.5个月。 最新报道的SWOG 0205结果(一项III期临床研究),吉西他滨单用或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胰腺癌,
消化系统肿瘤用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9年版)

消化系统肿瘤用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索拉非尼 sorafenib制剂与规格:片剂:0.2g适应证: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
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乏力、脱发、感染、手足皮肤反应、皮疹。
2.推荐服用剂量为每次0.4g、每日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对疑似不良反应的处理包括暂停或减少用量,如需减少剂量,索拉非尼的剂量减为每日一次,每次0.4g,口服。
3.与通过UGT1A1途径代谢/清除的药物(如伊立替康、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时需谨慎。
与华法林合用时应定期检测INR值。
4.目前缺乏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索拉非尼与介入治疗如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比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因此尚不能明确本品相对介入治疗的优劣,也不能明确对既往接受过介入治疗后患者使用索拉非尼是否有益。
5.TACTICS研究(NCT01217034)证实首次TACE联合索拉非尼较索拉非尼组获益更佳。
二、瑞戈非尼 regorafenib制剂与规格:片剂:40mg适应证:1.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
2.既往接受过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治疗的局部晚期的、无法手术切除的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患者。
3.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VEGF治疗、抗EGFR 治疗(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2.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为160mg口服,每日一次,建议与食物同服,用药3周停药1周。
基于个人的安全及耐受性考虑,可能需要中断或降低剂量,也可以考虑采用80~120mg 起始剂量逐渐递增。
3.亚洲人群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和高血压,同时,还要注意疼痛、乏力、腹泻、食欲下降及进食减少等不良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重度肝功能损伤、出血、胃肠道穿孔及感染;有血栓、栓塞病史者应谨慎使用。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 抗癌药物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 抗癌药物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抗癌药物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利妥昔单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同类型癌症的疗效,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一、药理作用利妥昔单抗通过靶向CD20抗原,作用于B淋巴细胞表面,并激活与之结合的免疫细胞,从而诱导细胞相关的免疫毒性。
其抗肿瘤机制包括:1. 诱导细胞凋亡:利妥昔单抗可以直接诱导B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2. 细胞相关的免疫毒性:利妥昔单抗激活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促进其对肿瘤细胞的攻击;3. 通过抗体介导的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利妥昔单抗激活免疫系统,使得肿瘤细胞遭受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和单核细胞)更多的攻击。
二、临床应用利妥昔单抗在治疗恶性淋巴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对于CD20阳性(CD2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其临床应用主要包括: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利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作为DLBCL的一线治疗,同时也可用于复发或难治性病例的治疗。
2. 滑膜型大B细胞淋巴瘤(FL):利妥昔单抗可用于FL的一线治疗,也可用于复发或难治性FL的治疗。
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利妥昔单抗可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对于CD20阳性CLL的患者,利妥昔单抗也可作为首选单药治疗。
4.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利妥昔单抗可用于ITP患者的二线治疗,对于对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尤为适用。
三、疗效与副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利妥昔单抗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有效率约为80%左右。
然而,利妥昔单抗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1. 过敏反应:包括寒战、低血压、皮疹等。
因此,使用利妥昔单抗前需要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以减轻过敏反应的风险;2. 感染:利妥昔单抗可能降低免疫功能,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及研究进展

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及研究进展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及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研究EGFR、KRAS、BRAF基因突变与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是否具有相关性,对患者使用妥昔单抗是否都有效。
结果:临床证实,西妥昔单抗在mCRC的一线及二、三线治疗中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并非所有的mCRC患者均会对西妥昔单抗治疗敏感,临床上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有效率是23%~25%,单药使用客观有效率仅为9%,并伴有腹泻、皮疹和输液反应等毒副反应。
结论:我们需要合适的预测因子来筛选出西妥昔单抗的获益人群,从而在减少毒副反应和治疗费用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西妥昔单抗的有效性。
标签: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EGFR信号通路1 引言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能够特异性阻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已广泛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治疗。
然而,西妥昔单抗并非适用于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误的使用不仅会延误治疗,更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毒副反应。
西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IgG单克隆抗体,可与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特异性结合,竞争性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和其他配体结合,从而阻断EGFR下游通路,抑制其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EGFR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HER)家族酪氨酸激酶的4个成员(EGFR,erbB2,erbB3,erbB4)之一,参与胞内增殖信号系统,通过激发RAS/RAF/MAPK通路和PI3K/EN/AKT通路来控制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
目前已证实,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ECFR信号的失调可以激活肿瘤细胞增殖、远处转移、肿瘤内血管生成以及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受抑制等生物学行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肿瘤用药西妥昔单抗 cetuximab
制剂与规格:注射液:100mg(20ml)/瓶
适应证:用于治疗表达EGFR、RAS基因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与伊立替康联合用于经含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的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
1.用药前必须使用经过验证的方法检测RAS基因状态,RAS基因野生型是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先决条件,本品不用于治疗RAS基因突变型或RAS状态不明的患者。
2.转化性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肝转移和/或肺转移,潜在可切除,可选择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AS野生型)。
3.姑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RAS野生型)一、二线治疗,尤其是左半肠癌患者,可选择西妥昔单抗+化疗。
对一、二线治疗中没有使用西妥昔单抗的患者(RAS野生型),可选择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化疗。
4.如果初始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在二线或者随后的治疗中均不应再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
5.本品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此类患者用药期间应注意避光。
轻至中度皮肤毒性反应无需调整剂量,发生重度皮肤毒性反应者,应酌情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