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技术第三版(林平勇)课后

合集下载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sum11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sum11

Ri RB1 // RB2 //[rbe (1 )RE ]
ro = RC
Ic
Ii
Ib
+
+
Ui
RB1 RB2
RE
UO
RC RL
交流通路
Ii
Ib
Ic
+
rbe Ib
Ui RB1 RB2
R
RE C
+
RL UO
微变等效电路
5. 射极输出器(跟随器)
+VCC
RB C1
+ + RS – us
RE
C2
VCC UBE RB
VCC RB
IC IB
IE
IC
UB
IE
UBE RE
UB RE
IB IE /
UCE VCC RC IC
UCE VCC IC ( RC RE )
4.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利用微变等效电路求解 Au、 ri、ro
ic +
RB C1 +
+ RS us
RC
C2+VCC
第 11 章
小结
1. 组成放大电路时,晶体管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反偏 ,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静态 Q — 解决不失真的问题 “Q”偏高引起饱和失真
动态 Au — 解决能放大的问题 “Q”偏低引起截止失真
2 . 放大电路两种基本结构
偏置式
RB C1 +
+ us
RS
RC C2+VCC
+
+
RL uo

+
+
RL uo
RS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sum3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sum3
中三相电源是频率相同、幅值 相等、相位互差120°的三相对称正弦电压,一般 用黄、绿、红区别1、2、3三相。
2. 星形联接的电源 Ul 3Up
3.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通常采用三相四线制( 三根火线,一根中线),如果为三相对称负载,可以 不接中线,如果三相负载不对称,必需接中线才能保 证负载正常工作,所以,中线不允许接开关或熔断器 。 4. 三相负载可以星形联接,也可以三角形联接 ,采用何种联接方式由负载的额定电压决定。
5. 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联接 6. 三相对称负载三角形联接 7. 三相对称负载的功率
Ul Il
3Up, Il Ip 3I p,Ul Up
P 3Ul Il cos Q 3Ul Il sin
S 3Ul Il
相电压与相电 流的相位差角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ch12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ch12

e
dA dq
单位: V(伏特)、kV(千伏)、mV(毫伏)
实际方向:由低电位端指向高电位端
电动势的方向用+,- 号表示,
也可用箭头表示。
+
E

U=E
I
+ UR -
电流的方向可用箭头表示,
也可用字母顺序表示( iab )
iR
a
b
1.2.2 电压
一、电位
定义: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到参考点所做
的功。
(电路中电位参考点:接地点,Vo= 0) 单位: V(伏特)、kV(千伏)、mV(毫伏)
二、电压
定义: 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 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所 做的功。
uab
dA dq
uab Va Vb
单位: V(伏特)、kV(千伏)、mV(毫伏)
Hale Waihona Puke 实际方向: 由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
电压的方向可用箭头表示,
也可用字母顺序表示( uab),
也可用+,- 号表示。
R
u
a
b
+u -
1.2.3 电动势
定义:
电源力把单位正电荷从 “-” 极 板经电源内部移到 “+” 极板所 做的功。
1.2 电路的基本 物理量
1.2.1 电流 1.2.2 电压 1.2.3 电动势
1.2.1 电流
一、电流定义
带电粒子或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定向运动
形成电流。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定义
为电流强度。
二、电流的单位
i dq dt
A(安培)、mA(毫安)、μA(微安)
三、电流的实际方向
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客观存在)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ch14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ch14

+
I= -1A
+
I= 2A
U=2V
U= -3V


(a)
(b)
解:(a) 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为关联
P UI 2(1) 2W 是发出功率。(b) 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 Nhomakorabea为非关联
P UI (3) 2 6W 是吸收功率。
1.4.2 元件吸收或供出功率的判断
当元件
I 关联
I
电流和电压的
参考方向关联 U
U
情况下,吸收
非关联
的电功率为:
P UI
P UI
若 P > 0,电路实际吸收功率,元件为负载;
(U和I的实际方向相同,是负载)
若 P < 0,电路实际发出功率元件为电源。
(U和I的实际方向相反,则是电源)
例1.1 试 判断(a)、(b) 中元件是吸收功率还是 发出功率。
1.4 功率
1.4.1 功率的计算 1.4.2 元件吸收或供出功率的判断
1.4.1 功率的计算
功率是电场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当电阻元件电流和电压
的参考方向关联情况下,电 +
阻吸收的电功率为:
I
U
R
P UI

电阻在t 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p dW dt
关联参 考方向
W pt 1kWh(1千瓦小时称为1度)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ch110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ch110

I4 U②n2
设:各独立结点电压为 (方向U指n1 向、U参n考2 结点) Is
二、对每个独立节点
R4
R3
R1
I3
+
Us2 -
R2 I1
I2
列KCL方程:
I 3 I4 IS 0 I 1 I2 I4 0
0
结点数 n = 3
三、 各支路电流用相关的结点电压表示:
U①n1
I4 U②n2
R4
+
I1
Un2 R1
I2
Un2 Us2 R2
Is
R3
R1
I3
Us2 -
R2 I1
I2
I3
U n1 R3
I4
U n2 U n1 R4
0
代入节点的KCL方程:
I 3 I4 I 1 I2
IS I4
0 0
整理得:
11
1
( R3
R4 )U n1
R4
Un2
IS
(G3 G4 ) U n1 G4U n2 IS
1 (
R1
1 R4
1 R2 )U n2
1 R4
U n1
US2 R2
(G1 G4 G2 ) Un2 G4Un1 R4
+
Is
R3
R1
Us2 -
I3
I1 R2
I2
0
(G3 G4 ) U n1 G4U n2 IS
(G1 G4 G2 ) Un2 G4Un1 US2G2
1.10 结点电压法
1.10.1 结点电压方程 1.10.2 结点电压法解题步骤
对于b条支路、n个结点的电路,用支路电流法需要 列写b 个方程,由于方程维数较高,所以求解不便。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林平勇)电子教案ch114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林平勇)电子教案ch114

1
Au 接近1,但恒小于
2. 输入电阻:
ri
U i I i
U i
U i U i
RB rbe (1 )RL
Ii Ib
R+
s
U S
+
U i
rbe
RBIe
RE
RB // [rbe (1 )RL ]
Ib
3.
输出电阻:
ro I Ib Ib Ie
U I
U S 0 RL
R
s
U
U
U
rbe RB // RS rbe RB // RS RE
IE I B = 3.2 (mA)
UCE = VCC – IC RE = 12 – 3.2 1 = 8.8 (V)
ro
(rbe
RB
//
RS
)
18 ()
11.4 射极输出器
11.4.1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11.4.2 动态分析计算
11.4.1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RB C1
++ + RS ui – us – RE
+VCC
C2
+
RL
+ uo

射极输出器
RB
IB +
+ UCE
UBE
IE RE
+VCC
直流通路
IE IB IC IB IB (1 β )IB
例 RE
11.4 = RL
=120,
= Rs = 1
RB = 300 k, UBE = 0.7 V k,,VCC = 12V。求:“Q

、A u
、 ri、ro
RB C1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ch143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ch143

O2 4
6 8 uCE /V
UCE VCC RC IC
2. 晶体管工作于饱和区
条件:两个结正偏 特点:I C IB
各电压、电流的关系为:
Ic
I C(sat )
VCC
U CE (sat ) RC
IB VCC
RC
IC
UCE UCE(sat) 0.3 U BE ( 0.7 )
3. 晶体管工作于截止区
14.3 晶体管的开 关作用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上有三个区:放大区、饱和 区、截止区,如图示:
iC / mA 饱工作于放大区 条件:发射结正偏
3
40 µA
集电结反偏
2
放大区 30 µA
晶体管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1
20 µA
10 µA截止区
IC IB
IB = 0
U CE U BE
截止区: I B 0 IC = ICEO 0
条件:两个结反偏
由上分析可知:晶体管饱和时,集电极与发射极
之间如同开关的闭合,其间电阻很小;当晶体管截止
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如同开关的断开,其间电阻
很大。这就是晶体管的开关作用。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ch141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ch141

3 0011
8 1000
4 0100
9 1001
2 26
整数的转换--连除法
2 13
( 26 )10 ( 11010 )2
26 23
21
0
余数 0 1 0 1 1
除基数 得余数 作系数 从低位 到高位
(3)八进制(Octal number) -- 逢八进一
数码:0 ~ 7 位权:8 i (37.41)8 (37.41)O
3 81 7 80 4 81 1 82
数码:0 ,1 位权: 2 i (101.11) 2 (101.11) B 1 22 0 21 1 20 1 21 1 22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101.11) 2 (101.11) B 1 22 0 21 1 20 1 21 1 22
( 5.75)10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4)十六进制(Hexadecimal number) -- 逢十六进一
数码:0 ~ 9,A,B,C,D,E,F 位权:16 i
(2A.7F) 16 (2A.7F) H
2 161 10 160 7 161 15 162
任意(N)进制数展开式的普遍形式:
D ki N i ki —第i位的系数, N i —第i位的权
二、十、十六进制的数码比较:
十进制 二进制 十六进制 十进制 二进制 十六进制
0
000 0
8 1000
8
1
001 1
9 1001
9
2
010 2
10 1010
A
3
011 3
4
100 4
5
101 5
6
110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P=-UI=-10×(-2)=20W>0吸收功率;
(c)P=-UI=-10×(-2)=20W>0吸收功率;
(d)P=UI=10×(-2)=-20W<0发出功率;
1.9解:(a) =0∥(2+2∥2)=0Ω;
(b) =1∥2∥2=0.5Ω
(c) =4+15∥10+5∥20=4+6+4=14Ω
1.10解:
(a)
(b) =5×2=10V , =2Ω
(b) (b)
(c) =3×2-1×2=4V
1.5解: = ∥( = =99.4Ω
=( + )∥( )=
= 484.3Ω
=( + + )∥
= =937.5Ω
1.6解:1)两个额定值是110V,40W的灯泡可以串联后接道220V的电源上使用。
串联电路可以分压,各分110V。
2)两个灯泡对应的电阻分别为:
= =302.5Ω; = =121Ω
两电阻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对应的电压为:
= = =157.1V>110V , = =81.5W>40W
=U- =220-157.1=62.9V<110V , = =32.7W<100W
110V,40W灯泡会烧坏。因此电压相同而功率不同的两个灯泡不能接到220V的电源上。
1.7解:根据KCL广义节点的分析有,ab支路上没有电流即 =0A
= ×2=0V
(a) (b)
(c) (d)
1.11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参考方向下,写出1.11图所示各元件u和i的约束方程.
(a) (b) (c)
(d) (e)
1.12求题1.12图所示电路中的U1和U2.
(a) (b)
题1.12图
1.13求题1.13图中所示电路化成等值电流源电路。
(a) (b) (c)
题1.13图
(a)I=-1A, U=I×20=-20V;
(b)I=-1A, U=I(20+20)=-40V;
(c)I= =1A, U=I×20=20V
(d)I= =1A, U=I×20=20V;
1.11解:(a)u=-10000i V ;
(b)u=-L =-20× =-0.02 ;
(c)i=C =10× ;
(d)U=-5V ,I为任意;
(e)I=2A, U为任意;
1.12解:(a) =- ×3=-1×3=-3V;
=- +4+1×2=3V;
(b) =-1×2=-2V;
=2V;
1.13解:(a) = =2A, =3Ω 如图(a)
(b) = =3A, =2Ω
(a)
(c) =5-5=0A
=2+4=6Ω
(b)
(c)
1.14解:
(a) =2×10=20V , =2Ω
= - =0V
2)选取e点为参考点,则 =0V
则 = =-2V; = + =-4V; =- + + =-2V
= - + + =-4V
因此有 = < = <
1.3解:
(a) =3-3=0V
(b) =2+2-4=0V
1.4解:I= =0.5A
=(2+2+2)×I+6+3=12 V
或 =12-(2+2+2)×I+3=12V
(a) (b)
题1.18图
1.19电路如题图所示,已知,us=100V, R1=2kΩ, R2=8kΩ,在下列3种情况下,分别求电压和电流i2,i3,(1)R3=8kΩ(2)R3=∞(开路),(3)R3=0(短路)
题1.19图
1.20试估算图示电路的 、 、 和电压 、 。
(a) (b)
题1.20图
1.14求题1.14图中所示电路化成等值电压源电路。
(a (b)题1.14图
1.15求题1.15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和电压U。
( a) (b)
题1.15图
1.16求题1.16图所示各电流源输出的功率。
(a) (b)
题1.16图
1.17求题1.17图所示各电路源输出的功率。
(a) (b)
题1.17图
1.18求题1.18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和电流I
1.21在图中,试分别计算各电压源,电流源的功率。
题1.21图
1.22图中电路,已知,U=2V,求US。
题1.22图
1.23求题1.23图所示电路的开路电压Uab。
题1.23图
1.24题1.24图所示电路用戴维南定理求负载电流I。
题1.24图
1.25题1.25图所示电路,已知U=2V,求电阻R。
1.26列出题1.26图所示电路的支路电流方程。
题1.4
1.5多量程直流电流表如题1.5图所示,计算0-1,0-2及0-3各端点的等效电阻,即各挡的电流表内阻,已知表头等效电阻RA=15kΩ,各分流电阻R1=100Ω,R2=400Ω,R3=500Ω。
题1.5图
1.6两个额定值是110V,40W的灯泡能否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使用?如果两个灯泡的额定电压相同,都是110V,而额定功率一个是40W,另一个是100W,问能否把这两个灯泡串联后接在200V电源上使用,为什么?
题1.26图
1.27计算题1.27图中的电压U。
题1.27图
1.1.28用戴维南定理,计算题1.28图所示的电路中的电流I。
题1.28图
答案
1.1解:
(a) U=2I+2;(b) U=-2I-2
(c) U=2V;(d)I=2A
1.2解:1)由 =2V, =-2×I
则I=-1A; =2×I=-2V= =
1.7电路如题1.7图所示.试问ab支路是否有电压和电流?
题1.7图
1.8题1.8图中若(1)U=10V, I=2A, (2)U=10V,I=-2A。试问哪个元件是吸收功率?哪个元件是输出功率?为什么?
题1.8图
1.1.9计算题1.9图所示各电路的等效电阻题1.10图所示,试求以下电路的电压U和电流I。
第一章习题答案
1.1写出题1.1图中有源支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式。
(a) (b) (c) (d)
题1.1图
1.2在题1.2图中已知U2=2V , (1)求I,U1,U3,U4,Uac,(2)比较a,b,c,d,e各点电位的高低。
题1.2图
1.3在题1.3图所示电路中Uab
(a) (b)
题1.3图
1.4求题1.4图所示电路电压
1.8解:1)U=10V ,I=2A
(a)P=UI=10×2=20W>0 吸收功率 , (b)P=-UI=-10×2=-20<0发出功率;
(c)P=-UI=-10×2=-20W<0发出功率;
(d)P=UI=10×2=20W>0吸收功率
2)U=10V, I=-2A
(a)P=UI=10×(-2)=-20W<0发出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