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心脏起搏器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及适应症PPT课件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及适应症PPT课件
.
预防性或保护性临时心脏起搏: 1、与外科手术后相关的适应症 拟手术患者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并且属于ACC/AHA起搏 标准Ⅱ类或部分Ⅲ类指征者应术前积极安置临时心脏起 搏器作为预防性或保护性起搏,以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 全性。
①确诊窦房结功能障碍,无缓脉症状; ②无症状的永久性或间歇性Ⅱ度Ⅱ型和Ⅱ度Ⅰ型房室 阻滞; ③无症状的双束支或三束支阻滞; ④心动过缓伴快速心律失常需药物治疗; ⑤迷走神经高敏状态或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 ⑥心动过缓伴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者; ⑦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到长R-R&>2s; ⑧阿托品试验阳性; ⑨频发性室性早搏,经药物治疗无效。
.
预防性或保护性临时心脏起搏: 3、与心脏介入诊治相关的适应症 冠状动脉造影术、左室造影术、冠脉支架植入术 等心导管检查过程中安装临时起搏器以策安全。 射频消融手术后一过性传导功能异常,影响血流 动力学。
.
预防性或保护性临时心脏起搏: 4、其他相关的适应症 1)电击除颤或复律:快速性心律失常,已用大 量抑制心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又需电击时,可预 先安装临时起搏器,以预防电击后心脏静止。 2)心律不稳定患者在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或更 换起搏器时。
.
其他(过渡性)临时起搏: 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宜用药物或电复律的快速性 心律失常; 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 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给予起搏或超速起搏治疗。
.
其他(过渡性)临时起搏: 在无条件或无资质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 医院,考虑患者在转送过程可能出现与起搏相关 因素危及生命者。
.
预防性或保护性临时心脏起搏: 1、与外科手术后相关的适应症 外科手术前及术中有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患者在术中应用临时 起搏器的优点: ①可预防缓慢心律失常的进一步恶化; ②预防术中阿--斯综合征发作; ③防止术中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跳停搏; ④预防术中麻醉及手术创伤、出血引起的严重缓慢心律失常 和术中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超速抑制; ⑤可在术中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房室结恢复时间及房室传 导时间,便于进一步明确诊断或术后用药; ⑥该方法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起效迅速,效果稳定,病人 能耐受,且经济负担小; ⑦可提高外科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外科手术死亡率。

临时起搏器护理ppt课件

临时起搏器护理ppt课件
.
常 见 故 障—有起搏脉冲,无心室夺获
• 所发出的起搏器刺激未能产生除极及心脏收缩
.
常 见 故 障—有起搏脉冲,无心室夺获
• 常见原因及处理 原因:电极移位 输出能量低于刺激阈值 心脏穿孔 处理:重新放置电极 加大输出电流
.
常 见 故 障—感知不良
起搏器不能感知到心脏自身的P或R波 感知不良可能导致起搏器计时不恰当、起搏不同步或发 放竞争性脉冲 感知不良导致起搏过度
.
适应证—缓慢型心律失常
• 紧急临时起搏:
急性心梗、特发性或药物所致: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
传导阻滞及束支阻滞 -严重窦性心率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应用药物无效者 -心动过缓所致的缓慢心室率 -药物治疗无效的缓慢心室率
.
适应证—缓慢型心律失常
• 预防性或保护性起搏:
及时更换
.
术后护理
更换电池方法: • 有医师在场 • 时机选择:患者自主心率较快时 • 起搏依赖:先将起搏频率逐渐减慢,观察自主心
律能否出现,再迅速更换
.
术后护理
•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凝剂 • 患者体位要求: • 穿刺入口处的起搏导管尽可能固定不动 • 经股静脉放置导管者需要肢体固定,注意预防下
肢静脉血栓 • 采用颈静脉或锁骨下途径者限制较少
.
常见故障及处理
.
起搏心电图
.
常 见 故 障—无起搏脉冲
• 表现:心率小于起搏器设置频率时,无起搏心律 出现
.
常 见 故 障—无起搏脉冲
• 常见原因及处理 原因:电极移位或脱落 电极导管破损、断裂或打折 起搏器电池耗竭 处理:更换电极或导管 更换电池
.
工作原理—以心室起搏为例

临时起搏器解读ppt课件

临时起搏器解读ppt课件
人工心脏起搏是用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启动心搏,从而代替心脏自身起搏点,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也用于抑制快速性心律失常。 若心肌已丧失兴奋-收缩特性,则起搏无效。
起搏器的组成
脉搏发生器 及电源
导线
电极
脉冲发生器
脉冲发生器
电极的固定方法
主动固定 螺旋式电极头
被动固定 齿状电极头
被动固定 鳍状电极头
*《心脏外科监护》:起搏阈值3~5mA或1.5~3V,设定电压3~6V
起搏器参数调节
感知灵敏度:感知过高会将T波误感为P波或R波,导致起搏脉冲受抑制而不起搏;感知过低则不能识别P波或R波,发生竞争心律。 一般设定值:心房0.5~1.0mV 心室1.5~2.5mV
起搏治疗适应征 (永久起搏器)
伴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 双束支或三束支传导阻滞,症状明显者 手术损伤传导系统引起不可逆性房室传导阻滞 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 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衰
起搏器植入方法
经静脉心内膜起搏 静脉外起搏法 体表胸壁起搏 经胸壁穿刺心内膜起搏 食管心脏起搏 心外膜起搏
The 1987 NASPE/BPEG Generic (NBG) Pacemaker Code
Position
I
II
III
IV
V
Category:
Chamber(s) paced
Chamber(s) sensed
Response(s) to sensing
Program- mability, rate modulation
P波同步
R波同步
顺序起搏器
程控型起搏器

临时起搏器及参数调整PPT课件

临时起搏器及参数调整PPT课件
临时起搏器的使用及参数调整
1
起搏器的机理
起搏器是通过人工电脉冲发生器发 生具有一定频率和能量电刺激,使心 肌的某一部分产生兴奋点,并将兴奋 传导至整个心脏,使心脏收缩与舒张, 维持心排血量,从而维持心脏正常功 能。
2
起搏器的发展历程
人工心脏起搏溯源于19世纪初,1804年Aldini用直流 电刺激使断头尸体的心脏复跳。 1932年, Hyman用电刺激器刺激心脏停搏的家兔获得 成功,命名为pacemaker。 1952年Zoll首次用体外经胸壁起搏的方法。 1958年,Furman和Robinson在X线下将第一个静脉导管 电极放入右心室流出道,开创了经静脉植入心内膜起搏电极 的先例。 1963年Lemberg和Castellenos应用了心室按需起搏 (VVI),被认为是标准的起搏方式。 1973年Schnitzler首先报道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 心脏临时起搏。
7
2.放置电极
穿刺成功并插入鞘
管之后,应该用带有肝素的生理
盐水冲洗鞘管,然后通过鞘管将 临时起搏电极或4极电生理检查
用电极送至右心室心尖部或其附
近,如心尖部无法满足感知和起 搏要求,也可以将其放置到右心 室流出道。放置妥当之后即将电 极远端与临时起搏的脉冲发生器 负极相连接,近端电极与正极相 连。
4
临时心脏起搏的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心外膜起搏、经 食管心脏起搏和经胸心脏起搏。临时 起搏方式的选择通常取决于患者当时 的情况。绝大多数的临时心脏起搏均 采用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模式。
5
临时起搏器植入术

在导管室植入 床旁盲插 临时起搏电极静脉途径 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
经皮股静脉穿刺
16
使用病人电缆连接

《临时心脏起搏器》课件

《临时心脏起搏器》课件
《临时心脏起搏器》PPT 课件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介绍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定义、作用和应用场景,探讨其 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以及其结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置。
背景介绍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定义
临时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暂时性地支持和调节心脏的电信号传导。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临时心脏起搏器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和其他需要临时心脏支持的紧急情况。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参数 设置
医疗专业人员可以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调整临时心脏 起搏器的参数,以实现最佳 的治疗效果。
适应症和禁忌症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临时心脏起搏器适用于心脏传导阻滞、心脏停搏、心绞痛和心脏手术等病症。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禁忌症
临时心脏起搏器使用可能存在某些禁忌症,如感染、出血倾向或对起搏器材料敏感等。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重要性
临时心脏起搏器可以稳定心脏电传导和节律,维持患者的心脏功能。它在紧急救护和心脏手 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作原理冲发生器和电源。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工作 原理和机制
临时心脏起搏器通过向心脏 发送电脉冲来模拟正常的心 脏电信号,以确保心脏的有 效收缩。
操作步骤
1
步骤一
确定临时心脏起搏器安全可靠的植
步骤二
2
入位置。
准备和消毒手术区域,并为患者做
好术前准备。
3
步骤三
将临时心脏起搏器导线插入患者的
步骤四
4
心脏,并固定导线。
调节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参数,以确 保心脏得到合适的起搏。

临时起搏器的护理PPT课件

临时起搏器的护理PPT课件

其他紧急情况
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药物 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临 时起搏器也可以作为紧急 治疗手段。
临时起搏器的植入过程
术前准备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 定植入方案,准备所需设 备。
植入过程
在局部麻醉下,通过静脉 将临时起搏器电极植入心 脏,然后连接起搏器。
术后护理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定期 检查起搏器工作状态,确 保患者安全。
03
临时起搏器的拆除
拆除时机
生命体征平稳
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没有严重的 心律失常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 。
自主心脏功能恢复
医生建议
根据医生建议确定是否拆除临时起搏 器,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 疗效果来做出决策。
评估患者自主心脏功能是否恢复,如 心房、心室的收缩功能。
拆除过程
准备物品
患者准备
作用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严重心动 过缓、心脏骤停等,临时起搏器 可以作为紧急治疗手段,为患者 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临时起搏器的适应症
01
02
03
严重心动过缓
当患者心率低于正常范围 ,且药物治疗无效时,临 时起搏器可以作为紧急措 施。
心脏骤停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临 时起搏器可以迅速恢复心 脏正常跳动,挽救患者生 命。
患者教育
了解起搏器的作用和原理
让患者了解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日常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 避免接触磁场、避免剧烈运动等。
定期随访
告知患者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以及随 访时需要进行的检查和注意事项。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心 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 积极配合治疗。

心脏临时起搏器ppt课件

心脏临时起搏器ppt课件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心导管室
4.2术前检查
术前检查 血常规、常规生化检测出凝血时间 心脏B超、心脏X像 Holter记录术前心电图 术前签字 起搏器、电极准备
Company Logo
4.3穿刺方法 穿刺血管选择包括锁 骨下静脉,股静脉, 颈内、外静脉。以动 脉为标志很易定位, 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 侧,颈内静脉位于颈 动脉的外侧。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股静脉途径
Company Log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穿刺示意图
穿刺手法
16G或18G穿刺针穿刺静脉,进入静脉后回血通畅,将导引 钢丝送入血管腔内,撤除穿刺针,经导引钢丝送入扩张管和静 脉鞘管,退出扩张管和导引钢丝。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1、搬动病人要小心,防止电极脱开或刺破右心室。 2、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可提高心肌起搏阈值,从而 减弱起搏效果;另一方面,缺氧和低钾血症可降低肌 起搏阈值,从而可诱发心室颤动。 3、手术中应尽量不用电灼,以免干扰起搏器。 4、麻醉医师应该熟悉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5、备好异丙肾上腺素,以防起搏器失效。
5、膈肌刺激 电极插入位置过深,电极靠近膈神经所致。可将导管退 出少许。 6、心律失常 最常见的是室性异位心律,多不需特殊处理。 7、感染 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一般程度轻,应用抗生素或拔 除导管后感染即可控制。临时起搏导管一般留置时间最好 不超过一周。
Company Logo
手术期注意事项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最新心脏临时起搏器术后护理PPT课件

最新心脏临时起搏器术后护理PPT课件

通过检查自己的脉搏间接地检查起搏器的功能; 详细介绍起搏器相关知识; • 嘱患者如发现出现异常, 应立即通知医师 。
心肌穿孔
• 罕见, 主要由于导管质地较硬, 或患者右心室 大而薄, 与植入过程中用力过大也有关系。
• 护理要点: 观察患者症状; 详细介绍起搏器相 关知识及并发症; 嘱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
主要内容
1
定义
2
适应症
3术前准备4 Nhomakorabea术后护理
植入途径
• 经颈内静脉 • 经锁骨下静脉 • 经股静脉(常用)
术后护理
➢ 监护:起搏器参数由医生根据病情调节,护士每班要观察与记 录心率及起搏情况,注意起搏阈值或感知灵敏度的变化,一般 要求:起搏阈值<2mA感知灵敏度>5mV,早期识别电极脱位
• 应立即通知医师 ; 配合患者完成心电图、 X线、 超声心动图的检查。
电极移位
• 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率, 一经发现起搏信号丧失, 立即通 • 知医生。 • 处理方法: 行心电图检查; 增大起搏输出电压, 如 • 无效则需要调整起搏电极位置,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
在消毒局部鞘管、 电极及皮肤之后将起搏电极送入 约 1-2cm, • 必要时也可以稍转动电极, 之后再次测定阈值 直至达到标准。 如无效, 则最好在载X线透视下重新调整电极位置
➢ 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周,避免感染
术后护理
• 影响:临时起搏器电极是个低阻抗,应避免金属物及 液体接触临时起搏电极的插头。避免使用高磁场物品 及操作。
• 饮食: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 皮肤:患者处于强迫卧位,骶尾部受压, 应给予气垫床,按时翻身叩背,
保持床单位平整舒适,对高危皮肤 患者应用皮肤保护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
31
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 1、搬动病人要小心,防止电极脱开或刺破右心室。 • 2、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可提高心肌起搏阈值,从而
10
Adapted from Glagov et al. N Engl J Med 1987; 316:1371-1375.
预防性心脏起搏
4、欲行子宫切除、肝叶切除、胆囊切除、肝移植,以及
眼科手术,但心脏如有下列情况之一:
确诊窦房结功能障碍,无缓脉症状; 无症状的永久性或间歇性Ⅱ度Ⅱ型和Ⅱ度Ⅰ型房室阻滞; 无症状的双束支或三束支阻滞; 心动过缓伴快速心律失常需药物治疗; 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到长R-R≥2s; 阿托品试验阳性; 频发性室性早搏,经药物治疗无效。
可编辑
9
Adapted from Glagov et al. N Engl J Med 1987; 316:1371-1375.
预防性心脏起搏
1、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血管介入性导管治疗; 2、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应用药物或电复律治
疗有顾虑者; 3、心律不稳定患者在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或
更换起搏器时;
可编辑
可编辑
4
起搏器的类型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临时性心脏起搏器
可编辑
5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根据是否符合生理 生理性心脏起搏(AAI DDD DDDR) 非生理性心脏起搏 (VVI)
根据起搏心腔 单腔心脏起搏(AAI VVI) 双腔心脏起搏(DDD DDDR) 多腔心脏起搏 (CRT)
可编辑
6
可编辑
7
临时性心脏起搏器
关的并发症。
• 4、导管断裂
因导管质地硬,柔韧性差,反复使用,如放置时间长和 体位活动,可能发生导管不完全性断裂。
可编辑
30
并发症
• 5、膈肌刺激 电极插入位置过深,电极靠近膈神经所致。可将导管
退出少许。 • 6、心律失常
最常见的是室性异位心律,多不需特殊处理。 • 7、感染
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一般程度轻,应用抗生素或 拔除导管后感染即可控制。临时起搏导管一般留置时间最 好不超过一周。
可编辑
11
Adapted from Glagov et al. N Engl J Med 1987; 316:1371-1375.
电生理研究
快速性心房起搏: 诊断缺血性心脏病; 窦房结功能的测定等。
可编辑
12
Adapted from Glagov et al. N Engl J Med 1987; 316:1371-1375.
治疗性心脏紧急起搏 预防性临时心脏起搏 电生理研究
可编辑
8
治疗性心脏紧急起搏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药物中毒 或电解质紊乱、心脏外伤或外科术后引起的 AVB、 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阿-斯综合征;
不宜用药物或电复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 过速等给予起搏或超速起搏治疗。
分,通常取60次/分为基本频率。 • 2、起搏阈值
引起心脏有效收缩的最低电脉冲强度。心室起搏 要求电流3-5mA,电压3-6V。 • 3、感知灵敏度
起搏器感知R波的能力。心室感知灵敏度值 一般为1~3mV。
可编辑
26
患者在外科手术间
可编辑
27
患者术后在病房
可编辑
28
并发症
• 1、穿刺并发症 此类并发症直接与术者的经验有关。 常见于:动脉撕裂、皮下血肿、气胸、血胸、
14
导管室
可编辑
15
手术人员
可编辑
16
术前准备
➢ 术前检查 血常规、常规生化检测出凝血时间 心脏B超、心脏X像 Holter记录术前心电图 术前签字 起搏器、电极准备
可编辑
17
穿刺血管路径
➢ 穿刺血管选择
包括锁骨下静脉,股静 脉,颈内、外静脉。以动脉 为标志很易定位,股静脉位 于股动脉内侧,颈内静脉位 于颈动脉的外侧。
可编辑
18
股静脉途径
可编辑
19
穿刺方法
可编辑
20
穿刺方法
16G或18G穿刺针穿刺静脉,进入静脉后回血通畅,将导引 钢丝送入血管腔内,撤除穿刺针,经导引钢丝送入扩张管和静 脉鞘管,退出扩张管和导引钢丝。
可编辑
21
可编辑
22
电极导管定位与固定
沿鞘管送起搏电极经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右 心房、三尖瓣至右室心尖部,右室心尖部是最稳 固的部位,通常起搏与感知阈值较为满意。
气栓等。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气胸、血气胸发生率 较高(1%~5%)。股静脉穿刺则多伴发静脉血 栓(25%~35%)及感染(5%~10%)。
可编辑
29
并发症
• 2、导管移位
为临时起搏最常见并发症,一般发生率2%-8%。心电 图表现为不起搏或间歇性起搏。需要重新调整电极。
• 3、心肌穿孔
该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大约为0.1%。与导线插入 技术相
1932年, Hyman用电刺激器刺激心脏停搏的家兔获得 成功,命名为pacemaker。
1952年Zoll首次用体外经胸壁起搏的方法。 1958年,Furman和Robinson在X线下将第一个静脉导 管 电极放入右心室流出道,开创了经静脉植入心内膜起搏电极 的先例。 1963年Lemberg和Castellenos应用了心室按需起搏 (VVI),被认为是标准的起搏方式。 1973年Schnitzler首先报道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 心脏临时起搏。
临时时心心脏脏起起搏搏术术
可编辑
1
可编辑
2
起搏器的机理
起搏器是通过人工电脉冲发生器发生具有一定 频率和能量电刺激,使心肌的某一部分产生兴奋 点,并将兴奋传导至整个心脏,使心脏收缩与舒 张,维持心排血量,从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
可编辑
3
起搏器的发展历程
人工心脏起搏溯源于19世纪初,1804年Aldini用直流 电刺激使断头尸体的心脏复跳。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术
(一)术前准备 (二)穿刺方法 (三)电极导管定位与固定 (四)起搏电参数调节
可编辑Βιβλιοθήκη 13术前准备心导管室条件
• 手术间消毒 • X线影象条件
影象增强器 电视显示器
➢ 心电监测设备 ➢ 抢救药品及设备 ➢ 起搏分析仪
➢ 心脏起搏或心电生理专业医师 ➢ 心电生理护士及技术员
可编辑
一般要求起搏阈值应小于1mA(0.5v),在深 呼吸和咳嗽时导管顶端位置应固定不变。
电极导管安置到位后,应将导管和鞘管缝合固定 在穿刺部位的皮肤处。酒精消毒后局部覆盖无菌 纱布包扎。
可编辑
23
电极最终到位图
可编辑
24
起搏心电图
可编辑
25
起搏电参数调节
• 1、起搏频率 起搏器连续发放脉冲的频率。一般为40-120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