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规划 第1章 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第一章

我国铁路通道分布示意图
二、公路交通运输系统
我国公路按其重要性及其行政管理等级分为:国 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 公路线路按其技术状况分为:高速、一级、二级、 三级和四级五个等级,有些低于四级标准的公路 称为等外路。 高速和一级公路所占的比例很小,仅为4.11%;四 级和等外公路占了大部分,达65.27%。
(4)在东西两侧分别有浦东和虹桥两个国际机场; (5)沿江和沿海设有国际航运中心、吴淞客运中心、芦潮 港码头等水路客运码头,在黄浦江下游、长江口(外高桥) 和大洋山、小洋山布设了货运码头; (6)在市区内分别设置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西站和虹 桥站4个铁路客运站,并设置了上海客运总站等25个长途汽 车客运站。
二、市域内交通运输
定义: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运输。 特点: (1)交通运输的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 (2)出行的距离较短,与城市的规模及形态有关; (3)市内的货物运输主要为城市本身的生产、生活和建设 需要服务; (4)道路网密度远大于公路网或铁路网的密度; (5)各个城市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其交通类型、网络布 局和结构、设施规模等各不相同,受城市影响很大; (6)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和土地开发利 用是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的正反馈关系。
我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示意图
我国公路在运输能力、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方面都还不能满 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公路里程偏少、路网密度较低 ② 公路技术状况较差 ③ 汽车保有量尚低、性能较差 ④ 交通事故多
⑤ 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
三、水路交通运输系统
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分内河、沿海和远洋。 承担长距离的大宗、散装货物和进出口货物的运 输;旅客运输所占的比重很小,且限于短距离。 主要的通航航道为“三江两河”:长江水系、珠江 水系、黑龙江水系、淮河水系、京杭运河 沿海航线分为以上海和大连为中心的北方航线和以 广州为中心的南方航线。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ppt课件

完整最新ppt
19
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分为: • 城市道路发展战略规划 •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 • 城市道路近期治理规划
完整最新ppt
20
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
• 城市交通战略规划是城市交通的远景指导性规划,规划年限 比较长,一般在20-50年,规划用地范围也宜适当大一些,以 满足将来城市发展之需要。
• 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是城市交通的中长期建设规划,规划 年限一般为5-20年,规划用地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 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实际上是城市交通的近期建设计划, 一般为1-5年,规划用地范围为适当扩大后的建成区。
古代和近代的城市交通规划,主要是道路网络系统的布局与规划, 可以说是一种平面的和静态的道路交通规划。
现在的城市交通规划可以说是立体的、综合的规划。
完整最新ppt
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定义
•所谓城市交通规划,是指为城市居民的交通行为进行合利的交通设 施配置,改善和优化城市交通条件,并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发达国家的城市在六、七十年代就完成了综合城市交通规划工作, 多数大城市每隔3-5年就进行一次规划方案的调整,这样使得规划 能够适应土地利用及交通状况的变化, •一些大城市每1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规划修编(即滚动规划),以 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
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 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 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 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交通运输安全 第1章 概述

第三,10万人口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最高指标值在15 人以下,其中以英国最低为5.75人。
美国、日本的情况: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汽车王国”,既是当今世界机动车 保有总量最高和公路总里程最长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 机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09年机动车保有总量达2.3 亿辆,其千人机动车拥有量达802辆。
惨烈的事故现场一片狼藉!
§1.1 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
安全:对于交通活动而言,简单的讲就是在参 与交通活动的过程中不要受到伤害。具体表现 为三个方面: a.我不伤人:自己不要伤害别人; b.人不伤我:自己不要被别人伤害; c.我不伤我:自己不要伤害自己。
道路交通安全是指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活动 的过程中既不要受到外来伤害、也不要向外部 (他人或它物)施加伤害。
交通参与者是指在从事交通活动过程中与人的特 定行为或临时角色相关的不同群体。 通常指驾驶员、骑车人、行人、乘客四类群体。
◆交通警察算不算交通参与者?
1.道路交通安全
1)定义: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 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 状态。
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 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 全。
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
美国:1966年颁布了《公路安全法》、《汽车 安全措施法》,负责全国公路安全工作 ;
德国:1969年德国总理责成“国务秘书”组织 “公路交通安全圆桌会议”,负责制定全国公路 交通安全的总政策和措施 ;
日本:自1970年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机构, 强化交通安全管理;
(6)有后果(损害后果):交通事故必定有损害后果 存在,即存在人员、牲畜伤亡或车辆、财产损失等。
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

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1.1 引言综合交通运输是指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在内的综合运输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综合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章将对综合交通运输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
1.2 综合交通运输的定义综合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多种交通方式进行运输的系统。
通过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运输,可以更加高效地满足人们对货物和人员运输的需求。
比如,在长途货物运输中,可以通过公路将货物运送到火车站或码头,然后使用铁路或水路进行长距离运输,最后再通过公路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
综合交通运输能够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1.3 综合交通运输的特点综合交通运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3.1 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运输综合交通运输采用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将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相互补充,从而提高整体运输效率。
不同的交通方式具有不同的运输能力、速度、成本等特点,通过综合运输可以灵活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满足不同的运输需求。
1.3.2 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综合交通运输可以合理利用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减少空驶和重复运输,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比如,通过公路将货物运送到火车站,再使用铁路进行长途运输,可以减少公路上的货运车辆,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1.3.3 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综合交通运输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运输服务。
比如,对于大批量、低价值的货物运输,可以选择水路或铁路进行长途运输,而对于小批量、高价值的货物运输,可以选择航空进行快速运输。
综合交通运输可以根据货物的特点和要求,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提供定制化的运输服务。
1.4 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目前,综合交通运输已经成为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国内交通运输部门正积极推动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和互联互通。
在城市交通领域,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也是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交通规划与出行方案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交通规划与出行方案第一章智能交通规划概述 (3)1.1 智能交通规划的定义与意义 (3)1.1.1 定义 (3)1.1.2 意义 (3)1.2 智能交通规划的发展现状 (3)1.2.1 国际发展现状 (3)1.2.2 国内发展现状 (3)1.3 智能交通规划的关键技术 (4)1.3.1 大数据技术 (4)1.3.2 人工智能技术 (4)1.3.3 通信技术 (4)1.3.4 空间信息技术 (4)1.3.5 云计算技术 (4)第二章城市交通网络优化 (4)2.1 城市交通网络现状分析 (4)2.2 交通网络优化策略 (5)2.3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 (5)2.4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5)第三章公共交通智能化 (6)3.1 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背景 (6)3.2 公共交通智能化技术 (6)3.3 公共交通服务优化 (6)3.4 公共交通信息发布与调度 (7)第四章出行方案设计与优化 (7)4.1 出行方案设计原则 (7)4.2 出行方案优化方法 (8)4.3 出行方案智能推荐系统 (8)4.4 出行方案评价与反馈 (8)第五章智能交通管理与监控 (9)5.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构成 (9)5.2 交通管理与监控技术 (9)5.3 智能交通管理策略 (9)5.4 交通预防与处理 (10)第六章智能物流与供应链 (10)6.1 智能物流概述 (10)6.2 物流智能化技术 (10)6.2.1 物联网技术 (10)6.2.2 大数据技术 (10)6.2.3 云计算技术 (10)6.2.4 人工智能技术 (11)6.3 供应链优化与管理 (11)6.3.1 供应链协同 (11)6.3.2 供应链风险管理 (11)6.3.3 供应链金融 (11)6.4 智能物流平台建设 (11)4.1 平台架构设计 (11)4.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1)4.3 服务功能实现 (11)4.4 用户体验优化 (12)4.5 平台安全与维护 (12)第七章车联网技术与应用 (12)7.1 车联网技术概述 (12)7.2 车联网关键技术研究 (12)7.2.1 通信技术 (12)7.2.2 数据处理技术 (12)7.2.3 网络技术 (12)7.3 车联网应用场景 (12)7.3.1 智能导航 (12)7.3.2 自动驾驶 (12)7.3.3 智能交通管理 (13)7.3.4 车辆安全与救援 (13)7.4 车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 (13)7.4.1 安全问题 (13)7.4.2 隐私保护 (13)7.4.3 法律法规与政策 (13)第八章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3)8.1 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13)8.2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14)8.3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运维管理 (14)8.4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政策 (14)第九章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政策与法规 (15)9.1 智能交通政策法规概述 (15)9.2 智能交通政策制定与实施 (15)9.2.1 政策制定原则 (15)9.2.2 政策制定内容 (15)9.2.3 政策实施策略 (15)9.3 智能交通法规体系构建 (16)9.3.1 法规体系构成 (16)9.3.2 法规制定与实施 (16)9.4 智能交通行业监管与自律 (16)9.4.1 监管体系构建 (16)9.4.2 监管机制创新 (16)9.4.3 自律机制建设 (16)第十章智能交通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智能交通行业发展趋势 (16)10.2 智能交通行业面临的挑战 (17)10.3 智能交通行业创新与应用 (17)10.4 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17)第一章智能交通规划概述1.1 智能交通规划的定义与意义1.1.1 定义智能交通规划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以实现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交通需求的精准预测、交通服务的个性化提供,从而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
交通规划 50-1-31.3交通规划的定义、分类、层次划分、目的、任务及总体设计

社会可接受性:交通设施布局要保护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促进社区 交往和可居住性,尽可能减少交通事故,做到交通公共 资源公平使用等;
财政可承受性:需要交通建设投资与城市财政支付能力的协调,使有限 的财政投入收益最大化;
3
三、交通规划的分类
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主要指五大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一般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重点是道路交通系统规 划),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还包括各专项规划。
4
四、交通规划的层次划分
1、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层次划分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规划 城市快速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环路规划 城市主干道路网络规划 自行车道路网络规划
➢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规划 ➢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规划 ➢ 城市交通运行组织规划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停车场系统规划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出租车交通规划
➢ 城市快速公交(BRT)网络系统规划
5
2、区域交通系统规划的层次划分
7
水运交通系统规划
➢ 内河航道网络系统规划 ➢ 远洋航线网络规划 ➢ 港口码头发展规划
航空交通系统规划
➢ 航空线路网络规划 ➢ 机场布局发展规划
管道运输系统规划
8
五、交通规划的目的
交通规划是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与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环节, 是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规划是制订 交通运输系统建设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是确保交 通运输系统建设合理布局,有序协调发展,防止建设决策、建 设布局随意性、盲目性的重要手段。
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

第四节基于交通强国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本节知识点】【知识点】交通强国阶段目标★★★【知识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方面★★★【知识点】交通工具和装备方面★★【知识点】运输服务方面★★【知识点】科技创新方面★★【知识点】安全保障方面★★【知识点】绿色交通方面★★【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交通强国阶段目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交通强国的发展目标,即从 2021 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第一阶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第二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
例题精讲【例题•单选】《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交通强国的阶段发展目标中,第一阶段的目标没有()。
A.到2035 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B.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C.基本形成“全国123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 快货物流圈”D.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B 选项为第二阶段的目标。
【例题•多选】《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交通强国的发展目标,到 2035 年,基本形成“全国 123出行交通圈”。
道路交通运输概述

产业,是经济学的范畴,是指具有某种
同一属性企业的集合
•第一章 绪论
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 言,每个部门都机制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 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 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 运输业”等。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业、 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一般不包括商业。有 时专指工业,如产业革命。有时泛指一切生产物 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 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服务业、 文教卫生业等部门
③道路交通运输覆盖面广,通达深度高。道路交 通运输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 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道路交 通运输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④随着我国道路技术等级的逐步提高,尤其是一 批高等级道路的建成通车,道路客货运量在综合运 输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第断一章提绪论高。2006 年道路交通 运输完成客、货运量分别占全社会客货运量的 91.8% 和72.1% ,完成的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 分别占52.8%和11.1% 。
表1-1是2001年~2007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数 据的统计。
2.道路交通运输与汽车运输
道路交通运输:是按运输方式依托的通行设 施来定义的,而汽车•第一运章 绪输论 则是按运输所使用 的工具来定义的。
从概念上看,道路交通运输不仅包括汽车 运输,而且还包括拖拉机运输、人力车运输 、畜力车运输、人工运输等。
在实际运用中,道路交通运输主要指汽车 在道路上的运输。因此,两个概念通常等同 使用。
三、道路交通运输的地位与作用
道路交通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处于基础地位, 发挥着以下具体作用: •第一章 绪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组织
ISTTT(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Theory) 3年1次
59年第一次(底特律) 59年第一次(底特律) 年第一次 63年第二次 伦敦) 年第二次( 65年第三次 纽约) 年第三次( 63年第二次(伦敦) 65年第三次(纽约) 68年第四次(德国,Karlsruhe)71年第五次(伯克利) 年第四次(德国, 71年第五次(伯克利) 年第五次 74年第六次 悉尼) 年第六次( 77年第七次 京都) 年第七次( 74年第六次(悉尼) 77年第七次(京都) 81年第八次 多伦多) 年第八次( 84年第九次 戴福特,荷兰) 年第九次( 81年第八次(多伦多) 84年第九次(戴福特,荷兰) 87年第十次 波士顿) 年第十次( 90年第十一次 横滨) 年第十一次( 87年第十次(波士顿) 90年第十一次(横滨) 93年第十二次 伯克利) 年第十二次( 96年第十三次 法国) 年第十三次( 93年第十二次(伯克利) 96年第十三次(法国) 99年第十四次(Jerusalem) 02年第十五次(澳大利亚) 99年第十四次(Jerusalem) 02年第十五次(澳大利亚) 年第十四次 年第十五次 05年第十六次 美国) 年第十六次( 08年第十七次 伦敦) 年第十七次( 05年第十六次(美国) 08年第十七次(伦敦) 09年第十八次 香港) 年第十八次( 09年第十八次(香港) 每年1 华盛顿) Symposium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每年1月,华盛顿)
三、 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交通调查(Traffic 1. 交通调查(Traffic Survey) (1)居民出行调查(Person (1)居民出行调查(Person Trip Survey) 居民出行调查 (2)货物流动调查(Distribution (2)货物流动调查(Distribution Survey) 货物流动调查 每5年一次 (4)道路断面交通量调查(Road (4)道路断面交通量调查(Road Traffic Survey) 道路断面交通量调查 每5年一次 非间歇式交通量(常时) 非间歇式交通量(常时)观测调查 间歇式交通量观测调查 每日 每10年一次 10年一次 每5年一次
第五阶段(1980-1990) 第五阶段(1980-1990) 目的:强调微观性、局部性 目的:强调微观性、 方法: 方法:依靠计算机等高科技 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仿真技术; 计算机的急速发展⇒仿真技术; ②静态到动态; 静态到动态; ③ITS等高科技(引导/GPS/GTS/ETC等)的研制; ITS等高科技(引导/GPS/GTS/ETC等 的研制; 等高科技 /GPS/GTS/ETC 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 非集计模型的重视; ⑤4阶段法到均衡、动态; 阶段法到均衡、动态; 状况: 城市环境问题显著化、 交通事故、堵车、 状况 : 城市环境问题显著化 、 交通事故 、 堵车 、 交通 弱者的重视。 弱者的重视。
第六阶段(1990第六阶段(1990-) 目的:环境保护、 目的: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的复兴 方法: ITS的重视及产品化 方法:①ITS的重视及产品化 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 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 ④重视交通环境 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兴 路面电车、 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问题:环境问题、交通事故、堵车、 问题:环境问题、交通事故、堵车、4阶段法中的 增量分配的经典化,均衡、 增量分配的经典化,均衡、动态分配的试用
交通工程专业建设 美籍华人张秋先生,1980年 回国讲学→ 美籍华人张秋先生,1980年~回国讲学→交通工程 张秋先生 同济大学(杨佩昆、徐慰慈、杨东援、杨晓光) 同济大学(杨佩昆、徐慰慈、杨东援、杨晓光); 东南大学(徐吉谦、王炜、黄卫) 东南大学(徐吉谦、王炜、黄卫); 长安大学(赵恩棠、张树声、严宝杰、周伟); 长安大学(赵恩棠、张树声、严宝杰、周伟) 北京工业大学(肖秋生、任福田、刘小明、关宏志) 北京工业大学(肖秋生、任福田、刘小明、关宏志); 吉林大学(杨兆升、李江、王殿海、姜桂艳) 吉林大学(杨兆升、李江、王殿海、姜桂艳); 清华大学(史其信、陆化普、缪立新) 清华大学(史其信、陆化普、缪立新)。
四 阶 段 需 求 预 测
交通需求“四阶段预测法” 交通需求“四阶段预测法” 示意 图
四、交通规划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926年 1926年,哈佛大学道路交通专业 科学性交通规划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科学性交通规划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加利福尼亚大 学运输工程研究所, 学运输工程研究所 , 德克萨斯大学交通研究所以大运量运 输工具为中心的交通形态→ 输工具为中心的交通形态→以私人交通为中心 1963年 1963年,日本京都大学交通土木工程专业 1984年 1984年,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 交通调查 美国:1948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 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PT(Person 美国:1948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PT(Person Trip) 日本:1965年广岛都市圈PT调查 年广岛都市圈PT 日本:1965年广岛都市圈PT调查 中国:1981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 天津) 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 中国:1981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天津)
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Jones(1983)的分类) 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Jones(1983)的分类) 的分类 第一阶段(1930-1950) 第一阶段(1930-1950) 目的: 目的:由新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方法:道路交通量调查, 方法: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为基础的交通成 长预测,基于经验的交通量分配。 长预测,基于经验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1960) 第二阶段(1950-1960) 目的: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 目的: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 的规划。高通行能力、 的规划。高通行能力、长期规划 方法: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汽车( 方法: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汽车(道路 交通为对象的3 )交通为对象的3阶段预测法 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量分配) (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量分配) 参数: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参数: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 美国:1962年发表了高速公路规划报告书 年发表了高速公路规划报告书; 美国:1962年发表了高速公路规划报告书; Study”底特律都市圈交通规划 底特律都市圈交通规划; “Traffic Study 底特律都市圈交通规划; “Chicago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 ”。 。 1952年 补充联邦道路法: 万人以上的城市, 1952 年 , 补充联邦道路法 : 5 万人以上的城市 , 为了 得到与道路有关的联邦政府的补贴, 得到与道路有关的联邦政府的补贴 , 必须进行以城市综合 交通调查为基础的都市圈交通规划。 交通调查为基础的都市圈交通规划。 Traffic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日本:1952年东京机动车OD调查 日本:1952年东京机动车OD调查 年东京机动车OD 英国:1963年发表“布凯南报告书” 英国:1963年发表“布凯南报告书” 年发表 1964年雷塞士特市综合都市交通规划, 1964年雷塞士特市综合都市交通规划,先驱 年雷塞士特市综合都市交通规划
第1节 交通规划的必要性 节
一、 城市交通问题与交通规划 2.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土地利用角度, 土地利用角度,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交通结构角度, 交通结构角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路网容量角度,科学管理交通网络 路网容量角度, 交通供给方面, 交通供给方面,交通设施建设 交通需求方面,合理引导出行 交通需求方面, “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
第四阶段(1970-1980) 第四阶段(1970-1980) 目的:强调局部性,短期性规划, 目的:强调局部性, 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 问题的多样化(交通弱者问题,弹性工作制, 策 , 问题的多样化(交通弱者问题,弹性工作制,居民 参与规划,公共交通) 参与规划,公共交通) 方法:研究的多样化 方法: .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 .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 .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渐增规划、 问题: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 问题:大气污染、 噪音、拥挤、 停车难、 交通事故 、 公共交通衰退、 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出现
第1章 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章
高林杰 ljgao@
本章内容
交通规划的必要性 交通规划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 交通的供需平衡
第1节 交通规划的必要性 节
一、 城市交通问题与交通规划 1. 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以上海市为例,据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显示, 以上海市为例,据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显示,交通供 给方面,2004年全市道路与公路总里程达到11825公里, 给方面,2004年全市道路与公路总里程达到11825公里, 年全市道路与公路总里程达到11825公里 20558万平方米 1995年增长120%;道路面积20558万平方米, 1995年 年增长120% 比1995年增长120%;道路面积20558万平方米,比1995年 增长180% 交通需求方面,2004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 180%。 增长180%。交通需求方面,2004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 201.6万辆 万辆, 1995年增长263%, 年增长263% 201.6万辆,比1995年增长263%,日均机动车出行总量 714万车次 其中汽车出行量500万车次, 1995年增长 万车次, 500万车次 714万车次,其中汽车出行量500万车次,比1995年增长 220%。中心城的地面干道平均车速为18km/h 其中40% 18km/h, 40%小 220%。中心城的地面干道平均车速为18km/h,其中40%小 15km/h,20%介于15~20km/h之间 介于15 之间。 于15km/h,20%介于15~20km/h之间。
(3)机动车OD调查(Origin Destination Survey) (3)机动车OD调查(Origin 机动车OD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