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4.共时语言学:从一个特定时期的语言状态着眼,研究语言结构每个子系统的状态或各个子系统间的关联,如现代汉语研究,现代英语研究。

5.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如汉语史研究,英语史研究。

6.普通语言学:综合具体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寻求语言的共性原理为目标,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我们这门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的性质。

7. 符号:“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8.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用人类发出的声音作为自己的形式,是音和义的结合体。

9.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符号和符号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10.聚合关系:在语言符号的线性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11.语音四要素1.)音高:声音的高低——音频——发音体(长短、厚薄、松紧、宽窄)2.)音强:声音的强弱——振幅——呼出气流的强弱3.)音长:声音的长短——振动持续的时间4.)音质:声音的本质特色,又叫音色。

12.音素:音素是人类语音从音质的角度切分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语言学纲要》187个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187个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187个名词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提高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语言学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2.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共时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从一个发展的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4.历时语言学语言学的分支,又叫历史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

5.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6.“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7.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8.理论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理论语言学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

☆9.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10.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分章)导言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1.语音四要素语音的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从声学的角度粗略地说,音高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频率的快慢(也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周期的多少),音强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感知,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声波持续的时间,音质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声波中陪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

2.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切分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它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是仅依据音质区别而得出。

如:看(kan)可以划分出“k、a、n”三个音素。

音素又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

3.音位音位是某一个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功能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它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某一种具体语言的,是仅依据有无区别该语言中的词的语音形式之功能(进而也区分了字词的意义)而得出的,它可以是音质上有区别,也可以是音高、音强、音长有区别。

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也可以粗略的说成“区分意义”。

如:普通话中“关上啊![kuan ?ɑ? ?A],表示韵腹的三个主要元音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前a、后ɑ、央A),三者随便替换,也不起语音形式的作用,所以这三个音素可以归为一个音位/a/。

4.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到一个音位。

如果他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如:英语中的/p/就包含[p][p?]两个变体。

从来不在相同的语音位置出现的若干音素处于互补关系,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功能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如普通话中的[a][?][ɑ]。

[a]出现在开尾韵韵腹的位置上。

“大[ta]、加[t?ia] ”; [?]出现在i和n的前面(限于开合撮三呼)“爱[??]岸[?n]”;[ɑ]出现在u和?的前面“老[lɑ?]、亮[liɑ?]。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地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

它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人类通过有限的语音组合、语素结构和语法规则来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小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共时语言学:从一个特定时期的语言状态着眼,研究语言结构每个子系统的状态或各个子系统间的关联,如现代汉语研究,现代英语研究。

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如汉语史研究,英语史研究。

普通语言学:综合具体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寻求语言的共性原理为目标,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我们这门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的性质。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语言符号用人类发出的声音作为自己的形式,是音和义的结合体。

组合关系就是符号和符号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符号和符号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聚合关系在语言符号的线性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语言和言语的关系1)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旨在探讨语言的结构、发展、使用和认知等方面的规律和现象。

声音:声音是由空气振动引起的,可通过耳朵感知得到的物理现象。

在语言学中,声音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用于构成语音。

语音:语音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中的音素、音位等声音单位的特征和规律。

音素:音素是语音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指在一个语言中差异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声音单位。

语言声调:语言声调是描述不同语言或方言中声调变化和使用的规律和现象。

音韵学:音韵学是语言学中一个研究语音的分支,研究不同语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辅音:辅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需要舌头、唇等口腔器官接触或与之产生摩擦的音素。

元音:元音是指发音时空气通过喉咙、口腔等器官自由通过而不产生摩擦的音素。

音系:音系是指一个语言中所有音素的组合和制约关系。

语法: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科学,包括句法、词法等方面。

句法:句法是语法的一个分支,研究句子在语言中的组织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词法:词法是研究词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的学科,包括词的构成、词类等方面。

形态学:形态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词的形态构成、词的形态变化等现象。

句子:句子是语言中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

意义:意义是语言符号所包含的符号和概念的含义。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符号意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学和句义学等方面。

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行为的学科,关注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等方面。

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话结构、对话参与者行为等方面。

语言地理学:语言地理学是研究语言在地理分布和变化中的规律和影响的学科。

语言变异学:语言变异学是研究语言变异和变体使用的学科。

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研究人类如何学习和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语言分析:语言分析是对语言进行形态、句法、语用等方面的分析。

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指通过教育和教学方法来教授和学习语言的过程。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

其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3、语言的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4、语言的聚合关系:是指在语言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

5、语流音变:是指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6、音位变体:是指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没有辨义的作用,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代表。

7、音质音位:是指从音质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8、非音质音位:是指从音高、音强、音长等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9、音位的区别特征:是指能够区别不同音位的发音特征。

10、句法同义:是指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

11、句法多义:是指在一个句法结构中,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

12、语法范畴:是指语法意义的归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这种语法意义主要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

13、语法形式:是指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

14、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

15、隐喻:建立的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似性,也就是派生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

16、换喻: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事物的词去指称乙事物。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3.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1.符号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2.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

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3.语言符号特定语言系统中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称为语言符号。

与一般符号相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特征、所指组合的层次性等等。

4.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

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5.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4.共时语言学:从一个特定时期的语言状态着眼,研究语言结构每个子系统的状态或各个子系统间的关联,如现代汉语研究,现代英语研究。

5.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如汉语史研究,英语史研究。

6.普通语言学:综合具体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寻求语言的共性原理为目标,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我们这门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的性质。

7. 符号:“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8.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用人类发出的声音作为自己的形式,是音和义的结合体。

9.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符号和符号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10.聚合关系:在语言符号的线性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11.语音四要素1.)音高:声音的高低——音频——发音体(长短、厚薄、松紧、宽窄)2.)音强:声音的强弱——振幅——呼出气流的强弱3.)音长:声音的长短——振动持续的时间4.)音质:声音的本质特色,又叫音色。

12.音素:音素是人类语音从音质的角度切分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13.音位:音位是一个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功能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14.音质音位: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由于音素在语音组合的线性序列中占有一个时段,所以也叫音段音位。

15.非音质音位:指由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特征构成的音位,它在语音组合的线性序列中不占位置,所以又叫超音段音位。

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16.区别特征17.音节: 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位构成,如“鹅”/ɣ/;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构成,如:“大”/tA/“带”/tai/“点”/tian/.18.语流音变:人们说话的声音是连续的,而不是断续的、孤立的,这种情况叫语流。

在连续的语流中,音位和音位组合时,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19.音步:音步是由若干个音节组成的语音单位,表现为语流中大致等距离(等时)出现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一次交替,是语言节奏的体现。

音步一般为2-3个音节,也可以是单音节或4-5个音节。

20.音位变体: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21.句法: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做句法22.词法:词以下的规则叫做词法。

23.语素: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24.词:词是造句的时候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25.词组: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26.句子: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也是语言用于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27.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是词义的主要承担者,是词的必有成分,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也可以和词缀一起构成词28.自由语素29.黏着语素30.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的语素,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词缀主要表示语法意义和某些附加意义31.派生词缀: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

32.屈折词缀:屈折词缀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

也即屈折词缀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且总是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

33.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或一个词根语素加上屈折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

34.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词根语素和派生词缀)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

包括复合词、派生词、重叠词。

35.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合词。

36.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派生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成为派生词。

37.形态:在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里,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38.语法范畴:词形变化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就叫做“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就是词形变化表达的语法意义的类。

37.性:和生物学上的性别概念不一定一致。

有的语言把名词分为阴性和阳性,有的语言分为阴性、阳性和中性。

38.数: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

例如英语的名词。

39.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

40.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

这个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41.体: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42.态:态,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

43.人称: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

44.孤立语:(汉语)a.缺乏词形变化,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b.词序严格c.虚词十分重要45.屈折语:(俄、德、英、法、希)a.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词与词的结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词序的不同只用来表示些微的语用含义的差别。

46.黏着语:(日、土、维、芬、朝)a.没有词的内部屈折,只有词的尾部发生变化表示语法意义b.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有一个黏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黏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

c.词根和表示语法意义的黏附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界限分明,独立性强。

47.复综法范畴语:(印第安语)一种特殊类型的黏着语。

48.词汇: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

包括:词、成语、表专名凝固词组、俗语、惯用性词组(总而言之、也就是说)等,因此叫“语汇”更合适,本书依然采用传统的术语——词汇。

49.基本词汇: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它们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作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50.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之外的词汇属于一般词汇。

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或者虽然在短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构词能力不强甚至没有构词能力。

52.多义: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53..同义:所谓同义词就是指几个语音形式不同而意义基本相同或相近的词。

54.上下位义: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应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比下位义更多;而下位义的概念义内涵属性更丰富,除了继承上位义的所有属性外,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

55.语义特征:语义特征也称“义素”,通过一组意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而找出的最小意义成分。

56.语义场: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就叫做语义场。

57.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为语义角色58.语气: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

陈述、疑问、祈使(感叹)59.情态: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态度”的范畴,主要由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或“我认为、我相信、我肯定、我确信”等小句来体现。

60.蕴涵: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涵乙61.预设:预设和蕴涵一样,也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但蕴涵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

62.物理语境:又叫“言谈现场”。

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话语只有同以上的因素正确地关联才能准确地传递和被理解。

63.话题和说明:说话者向受话者说话,一定要向他传达一定的已知信息,这个信息一定是关于某个实体(包括特定时间、空间)的信息,可称作“信息的基点”。

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是“说明”。

64.有定性:所谓“有定”,是指说话者所认为的听说双方都可以确定所指的实体,以这个有定实体为基点添加新的信息内容,才能更好地向受话者传递说话者在听说双方共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要传达的信息。

65.焦点: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66.直接言语行为:直接言语行为:由基本句型或施为句体现出来的言语行为,可以称为直接言语行为。

67.间接言语行为:现实中的话语,常常具有超越直接言语行为的其他的言语行为功能,这称为间接言语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