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本科中国古代音乐史试卷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秋季学期期末试卷A

一、填空题(2分×22小题=44分)

1、迄今所见最早的出土乐器是----河南舞阳贾湖古笛。

2“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记载在———《吕氏春秋•古乐》。

3、柷在周代乐器分类法中,属于-----木类乐器。

4、笙在周代乐器分类法中,属于-----匏类乐器。

5、周代礼乐制度规定:“王宫县,诸侯轩县”。

6、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政权下移,导致——礼崩乐坏。

7、“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描写的是------秦青高超的歌唱技艺。

8、曾侯乙编钟采用的是三分损益律和——纯律的结合律制。

9、乐府始于——始于秦,盛于汉。

10、汉乐府中的重要音乐家是———李延年。

11、汉百戏中的幻术表演来自————西域。

12、“短箫铙歌”是———鼓吹乐中的一种。

13、相和大曲是一种除主体部分之外,又有“艳”、“趋”、“乱”等多段结构的歌舞。

14、“清商”一词,最初见于《韩非子•十过》,指的是一首琴曲名。

15、西曲,它是流行在江汉流域带的民间音乐,即所谓“荆楚西声”。

16、《碣石调•幽兰》是用文字谱记写的一首琴曲。

17、琴曲《酒狂》相传为魏晋名士阮籍所作。

18、《木兰诗》是北方鲜卑族的歌谣。

19、《代面》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歌舞戏。

20、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琴已有七弦,但无徽分。

21、西汉京房提出六十律理论。

22、儒家音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乐记》。

二、简答题(第1题20分;2、3两题各18分。)

1、简述周代礼乐思想对其后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2、简述曾侯乙编钟发掘的历史意义?

答:1.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也是编制最完备的一套编钟乐器,充分反映了战国初期的音乐发展水平。

2.一钟双音证实了先秦时期双音钟的存在,也由此引起了双音钟研究的热潮。

3.钟上刻有大量的乐律学铭文为我们研究当时乐律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4.律名对照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音乐交流的情况。

3、谈学音乐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音乐史?

2008年秋季学期期末试卷B

一、填空题(2分×22小题=44分)

1、————再现了五千年前的原始乐舞。

2“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在《管子.地圆》和《吕氏春秋.音律》。

3、敔在周代乐器分类法中,属于木类乐器。

4、竽在周代乐器分类法中,属于匏类乐器。

5、周代礼乐制度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

6、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政权下移,导致礼崩乐坏。

7、“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对韩娥高超的歌唱技艺的描写。

8、曾侯乙编钟宫音位置在不在黄钟律上,而是在“割”律上。

9、乐府鼎盛于汉朝。

10、汉武帝时的“协律都尉”是李延年。

11、汉乐府与秦乐府在其文化职能上最不相同之处是其职能除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填写歌辞、编配乐器进行演奏外,还负有采集民歌的使命。

12、横吹是汉代鼓吹乐中的一种。

13、—汉代的相和歌在东晋南渡以后,被保存在清商乐里。

14、“清商”一词,最初见于《韩非子•十过》,指的是一首琴曲名。

15、吴歌,即吴声歌曲,它的产生和流播地区主要是在六朝都城建业(今南京)及周围地区。

16、琴曲《广陵散》一般认为即蔡邕的《琴操》记述的《聂政刺韩王》。

17、琴曲《梅花三弄》原是一首笛曲,相传初为晋代时期的桓伊所作。

18、《敕勒歌》是当时北方敕勒族的音乐。

19、《踏谣娘》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歌舞戏。

20、竖箜篌又名胡箜篌,起源于中亚,是今天竖琴类乐器的前身。

21、南朝宋朱载堉被誉为是“古代最早探索十二平均律的人”。

22、中国古代被誉为“自律论”音乐思想的代表作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二、简答题(第1题20分;2、3两题各18分。)

1、简述儒家音乐思想对其后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2、简述舞阳骨笛出土的历史意义?

答:贾湖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对贾湖骨笛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也将对古老贾湖文明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谈学音乐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日期 (2009-05-19)

《中国古代音乐史》2008年春季学期期末试卷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课程: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形式:闭卷任课教师:修海林

一、填空题:(每题3分,8题,共24分)

中国传统十二律的律名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用三分损益法计算得出的律制叫十二律

我国现存最早的、有乐谱记录的琴曲是《碣石调•幽兰》

唐代歌舞戏的主要作品有《破阵乐》《玉树后庭花》《凉州》《霓裳羽衣舞》

琴曲《离骚》的作者是晚唐陈康士

唱赚的曲体结构形式有缠令、缠达

我国最早的琵琶曲是元代的《海青拿天鹅》又称《海青拿鹤》。

明清南曲四大声腔包括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12题,共36分)

贾湖骨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它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蜡祭:《礼记.郊特牲》中记载的传说中伊耆氏部落的乐舞

六代乐舞:亦称六乐。指黄帝至周代六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乐舞: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分别用于祭祀天、地、四方神、山川、先妣、先祖。六代乐舞是西周雅乐的主要内容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宴享,儒家雅乐最高典范。

大司乐:周朝建大司乐,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

八音: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周代乐器种类繁多,见诸文献记载的西周乐器已有近七十种,把这些乐器按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就是“八音”。

乐府:乐府是秦代创立的宫廷音乐机构,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充。乐府的职责主要是采集、改编民间音乐,创作新作品并进行表演。乐府对民歌的采集已超出《诗经》,遍及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李延年:汉代乐府协律都尉,汉乐府的实际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汉乐府形成了。重视民间音乐的传统,推动了汉代民间音乐的兴盛,此外,他还作有《新生二十八解》等音乐作品

秦王破阵乐

诸宫调:一种包含有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音乐,由北宋活动于汴梁勾栏的山西艺人孔三传创造。其演出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多用来演唱长篇故事,伴奏乐器有鼓、拍板、笛、琵琶等。

元杂剧

散曲

新法密率:是明代律学家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