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讲课讲稿
以学习者为中心培训讲稿

“以学习者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第三期核心概念和课堂活动在上一次培训的最后,我们了解了支撑“以学习者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的“十二条原理”,今天在培训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十二条原理。
一、通过“问题派对”活动复习“十二条原理”。
步骤:1.事先准备好一个关于“十二条原理”的问题写在纸条上2.拿着纸条在教室里走动,向不是本小组的同学并寻求答案。
提问前要相互问好,如同学答不出也要表示感谢,到下一个同学那寻求答案。
同时,请回答出问题的同学在问题下签名。
3.问题解决后,回到座位安静等待。
小结:这一活动属于“中心”教学模式中十种提问活动中的一种,大家在体验完这个活动后,你认为有什么好处?(请1-2名老师回答)其实这个活动,根据“十二条原理”来分析,他至少体现了安全、团队合作、尊重学生、师生关系原则,同时,它还是很好的需求测评形式,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的调整教学策略。
二、介绍与“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模式相关的课堂活动形式1.双入门笔记很多时候,我们要让学生记笔记,学生记完后,要把这些笔记反馈给老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双入门笔记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点,它分两栏:左右热身阶段:知识点探究阶段:想法、回应、反思这样的记录,与单纯记录知识点方法相比较,可以降低遗忘率。
一开始学生可能会不知道右栏记什么?我们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引导:(1)这一知识点让你想起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2)为什么学这一知识点很重要?(3)将来在学习、生活中如何使用这一知识点?(4)如果你在记录观点时,可以把你同意或者不同意的理由写下来。
注意开展这个活动的重点:(1)一定要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笔记?因为通过记笔记,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点的重要性。
(2)为了填写右栏,老师可以在前几次的培训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让学生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
(3)一定要按照左-右,左-右的顺序进行记录。
(4)如果先把知识点列完,再让学生填,则会让学生忘记先前的内容。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理念认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与结果,被当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主自主,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现实,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和趋向,实现自主性发展。
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问题自主解决,知识自主感悟,方法自主探究。
由学生自主主宰的课堂,必将激发学习动机,并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体现学校办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为达此理想,我们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本环节设置“课前自学”和“课内自学”两个阶段。
1、课前自学: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
基于此,课前自学步骤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一天或前几天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主动开展搜集资料、访问社区、上网查询、制作模型、画示意图、查字典、预习课文等自主活动,并自觉在课本上用各种颜色画记号,作标记,进行初步学习或“尝试”练习。
2、课内自学:课内自学阶段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自学,在课堂上进行二次自学,梳理自己弄懂弄清楚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没有弄懂;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哪个地方是重点,哪个地方是难点;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同学在小组内或者在课堂上老师帮助自己解决等等。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The Learner-Centered Paradigm Of Education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Sunnie Lee Watson Charles M.. RigeluthContributing Editor------江西师大课程所07 林升日张海燕译这篇文章是一个四期连载的系列的第三篇,它首先探讨了教育体制和评价模式变革的需要,并考察了当前教育体制变革的发展。
然后,它探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信息时代的教育应具有的教育模式,包括APA学习者为中心的心理规律,国家研究委员会发现的关于人们是如何学习的,Mccombs和他的同事关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校和课堂所做的研究工作,个性化学习,差别教学和因材施教(brain-based instruction)。
最后,对学习者为中心的可能学校模式进行了描述。
一.引言今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和不信任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变革的有力证明,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强烈呼唤折射出我们的社会对教育变革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促进我们的学校进入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工作场所、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需要。
当然,我们教育工作者尽可能地促使这个转变有效而无痛苦地(effectively and painlessly)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描述(addressing)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性质。
二.公共教育中的模式转变这是连续四篇关于教育模式改革的文章中的第三篇,第一篇(2008,5—6)指出了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描述了AECT“未来思想(FutureMinds)”对帮助洲教育部在学校行政区(school districts)应对这种变化的原创性。
第二篇(6—8)阐述了学校体制改革草案(SST)。
这一草案概括了洲政府关于如何帮助它们的学校行政区应对体制变革的知识准备状况,这篇文章阐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性质。
最后一篇文章(11—12)将对技术在这一新的教育模式中的作用作一个完整的探索。
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教师演讲稿

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教师演讲稿大家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每每念起这句诗,我总会想起那些默默耕耘在教育事业岗位上的老师们。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然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的角色愈发显得重要。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点关于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的看法。
一、不断充实自我,紧跟时代步伐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兴课程如编程、人工智能等逐渐走进校园。
如果教师自己不熟悉这些领域,就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
因此,教师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努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勇于探索实践,提升教学水平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固步自封。
相反,我们应该勇于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从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关注学生需求,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变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弘扬教育精神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秉持的教育理念。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同时积极探索现代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教育业绩。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和榜样。
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教师演讲稿

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教师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深感荣幸,因为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我们都深知但可能未曾深思的主题——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的重要性。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海洋浩渺无边,技术的革新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
然而,教育的道路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想象一下,一个教师在讲台上,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课本上的知识,而不去关注最新的教育动态,不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样的教师,或许能够应付眼前的教学任务,但长远来看,他们怎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呢?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将终身学习作为一种信念,一种责任。
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终身学习呢?首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这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行动。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其次,我们要拓宽学习的渠道。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如网络课程、教育讲座、学术交流等。
这些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吸收新的知识。
再次,我们要注重实践。
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应用知识的过程。
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我们要保持学习的热情。
学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和追求,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关于终身学习的真实故事。
一位名叫李明的老师,他是一位普通的中学英语教师。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而是积极地寻求自我提升的机会。
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编程、外语翻译等课程,并将这些知识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者为中心是一种教学理念,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自主、积极的主体。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
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则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和投入。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 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通过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独立和自信。
总的来说,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需求和兴趣的教学理念。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更加有效果。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当今教育领域,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多元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明确清晰且多元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涵盖学生的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等多个维度。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目标可以包括让学生掌握特定的字词、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明确多元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全面的指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在情感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子目标。
以数学中的几何教学为例,子目标可以包括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学会运用几何定理进行推理和证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逐步实现这些子目标,最终达成教学的总体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1.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应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相关的内容,如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等。
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选择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实验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比如,在历史课堂上,可以讲述一些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在物理课堂上,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如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
3. 体现学科的综合性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以学习者为中心;传统英语教学;主动性外语教学是在特定环境下由教师用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外语来指导或引导学生学得该语言,并达到运用该语言为最终目的的语言活动方式。
这是一个特殊的教学活动。
外语教学不仅是一种用外语来从事外语的教学本身,而且是对语言的运用过程。
它与数学、物理教学等不同,在那些教学中,教师不是用数学、物理本身来教数学和物理的,学生也不存在去学习教师在讲述课程时所用的语言。
而外语教学则不同,教师在教学中所用的语言本身也是学生要学得的语言,这就决定了外语教学的特殊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学生与语言本身的问题,而解决语言本身问题的过程反过来提供了学得语言的必要方法,但它取决于学生。
学习者构成了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满足求学者的需要,就是教师的责任。
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有必要认真考虑并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树立并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力争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必须以学习者为镜,才能了解教学活动的得失,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活动。
因此外语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Pica & Long 认为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缺乏真正意义的交际,因而学习者所获得的可理解的输入较少,不利于语言习得,这是因为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就是使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接受可理解的输入。
Long 强调意义协商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他认为和“单项交流”相比,“双向交流”通过意义协商和交互调整,更能提高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
要实现外语教学的目的,要提高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理解和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智力和情感需求等个体差异,相信学生有学好语言的能力,相信学生会对自己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The Learner-Centered Paradigm Of Education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Sunnie Lee Watson Charles M.. RigeluthContributing Editor------江西师大课程所07 林升日张海燕译这篇文章是一个四期连载的系列的第三篇,它首先探讨了教育体制和评价模式变革的需要,并考察了当前教育体制变革的发展。
然后,它探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信息时代的教育应具有的教育模式,包括APA学习者为中心的心理规律,国家研究委员会发现的关于人们是如何学习的,Mccombs和他的同事关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校和课堂所做的研究工作,个性化学习,差别教学和因材施教(brain-based instruction)。
最后,对学习者为中心的可能学校模式进行了描述。
一.引言今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和不信任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变革的有力证明,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强烈呼唤折射出我们的社会对教育变革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促进我们的学校进入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工作场所、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需要。
当然,我们教育工作者尽可能地促使这个转变有效而无痛苦地(effectively and painlessly)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描述(addressing)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性质。
二.公共教育中的模式转变这是连续四篇关于教育模式改革的文章中的第三篇,第一篇(2008,5—6)指出了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描述了AECT“未来思想(FutureMinds)”对帮助洲教育部在学校行政区(school districts)应对这种变化的原创性。
第二篇(6—8)阐述了学校体制改革草案(SST)。
这一草案概括了洲政府关于如何帮助它们的学校行政区应对体制变革的知识准备状况,这篇文章阐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性质。
最后一篇文章(11—12)将对技术在这一新的教育模式中的作用作一个完整的探索。
三.变革的需要和评价方法对教育变革的需要信息时代和工业时代的比较:当我们的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我们称之为的“信息时代”时(Toffer,1984,Reigluth,1994,Senge,Cambron-McCabe,Lucs,Smith,Dutton,&Kleiner,2000),我们现在的学校就被建成适合工业时代社会的需要(见表1),这个工厂模式、工业时代的学校体系已经将学习的科目分得很细,学生被期望在同样多的时间里学习同样的内容(Reigeluth,1994).当前的学校体系力求标准化,而它的设计并不是为了满足个体的需要,也不是分类将学生培养成劳动者或管理人员(见表2),所有的学生都被迫上完所有的课程,不管他是否掌握了里面的内容,因此许多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最终导致缀学。
作者简介:Sunnie Lee Wastson 是印第安纳布鲁门顿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统技术系的一名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领导和政策的研究。
(e-mail: suklee@).Charles M. Reigeluth:印第安纳布鲁门顿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统技术系教授。
(e-mail:reigeluth@)表1。
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几个关键点的对照教育评价系统的变革:教育体制的变革呼吁评价体系的变形革以适合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更好地满足所有学习者的教育需求。
它牵涉到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的创造,而不是仅仅对现有评价体系的修改,它是整个模式的转变而不是零碎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当前教育和培训体制大规模变革的呼吁已不断公布,致使人们对教育体制变革的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因为无数细小的教育改革已经实施但都并没有改善教育状况,教育体制的变革寻求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习时间可以不断地廷长,迫使成绩改变。
通过设计一个特殊的模式允许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掌握所学的知识以满足信息时代学习者和社会的需要。
教育体制变革是在批判系统理论(CST)的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Falood&Jackson,1991;Jackson;1991a,1991b;Watcon;Watson,&Rigeluth,2008)CST是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系统理论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就由一群多学科的研究者建立起来了,这些研究者认为科学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化(reductionist),各种学科彼此孤立,当“系统”这一术语被不同的学派以不同的方式界定时。
系统的核心理念是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CST是在Habermas哲学基础上提出来的(1973,1984,1987)。
当考虑到机遇、权威和控制等力量存在不平等时,社会体制的批判系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19世纪80年代,CST成为了前沿(Jackson,1985;Ulrich,1983).有影响的系统理论(nfluencing systems theory)进入到19世纪90年代(Flood&Jackson,1991;Jackson1991a,1991b).解放系统理论使用“积极的岗位方法”分析社会状以便解放压力,同时,他们也从诸如自我加强的岛民心理、在发泄时的内部压抑情绪等倾向中寻求解放理论,并从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方法的不断完善中寻求系统概念的解放(Flood,1990).Jackson(1991b)解释说CST包含五个关键因素:1.对考试价值观的批判意识进入实际的系统设计。
2.有在压力中认同某一系统理论或方法并促进其大众化的社会意识。
3.为整个人类潜力的发展致力于人类的解放。
4.明智地使用系统方法。
5.明智地发展各种职业和不同理论的系统方法。
Banathy(1991)和Senge etal,(2000)应用系统理论设计了教育体制。
Banathy(1992)认为考试系统要三个透镜:一个“静止的画面透镜”去感知系统之间的关系;一个“运动的透镜”去辨认系统的过程和动力和一个“鸟眼视力透镜”去感受知系统之间以及它的周围系统和前系统之间的关系。
Senge et al(2000)专门应用系统理论于组织性学习,他阐述说组织能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神圣的学习社区,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部门。
表2。
主要特征:分类与学习当代教育体制的发展变革:尽管在学校变革中体制改革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活动,但仍然有不小应用它来提高知识的尝试的例子,具体包括:教育变革的导向系统(Jenlink,Reigeluth,Carr,&Nelson,1996,1998)Duffy的逐渐变得优秀(2002),Schlechty(1997,2002)的在学校变革中的指导方针,Hammer和Champy(1993,2003)的学习过程以及Ackoff(1981)的理想的系统设计。
还有很多应用系统理念在学校进行基础改革的实例,一个最成功的例子是在Cugsch学校进行的体制改革(CSD)。
在CSD学校的学生被分散在阿拉期加中南部2200平方米的边远地区,这个地区在12年前由于学生的低阅读水平而外于危机中。
这个学校作出了体制变革的努力。
Battino和Clem(2006)阐述了CSD 是如何使用个人学习计划、学生评估、学生学习规划、学生生命技能的公事包(portfolios)支持和文件制定方面的进步使得每个学生在所有的标准下达到掌握的程度。
学生学习时具有灵活性,使得他们能按照自己的步调达到应有的水平,而不是被迫地跟着班级上完最后一堂课或被迫学习超过自己发展水平的知识。
如果毕业的标准超过了洲的要求,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允许学生用额外的时间达到这一标准,但必须严格地达到毕业的水平。
学生学业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是体制变革的结果。
在一项广泛应用了系统教育变革的被称为“学会学习”的项目中Caine(2006)发现了积极的变化,这一项目是在澳大利亚南部的Adelaide进行的,它覆盖了一百七十多个教学点,是澳大利亚南部政府的一个创举。
从学龄前到12年级,以生理发育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结合一系列的变革,使得学生的成绩、文化的变革以至系统本身的运作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塑造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校:考虑模式变革在学校系统的需要,我们未来的学校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社会的整体变化反映出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要而不是要将学生分类(McCombs&Whisler,1997;Reigeluth,1997;Senge etal.2000;Toffer,1984)。
如何更好地理解学习和如何使教育体制更有助于学习的理解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
基于大脑的学习(brain-based)、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为教育者在信息时代的教育模式中提供有利指导的学习者心理规律的研究一直在进行(Alexander&Murphy,1993;Bransford,Brown,&Cocking,1999,Hannum&MccCombs, 2008;Lambert,&Mccombs,1998;Mccombs&Whisler,1997)。
APA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心理规律:一些重大的研究发现,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已经有人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综合知识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美国心理协会在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了证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心理规律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协会教育事务理事会,1997;Lamber&Mccombs,1998)。
这个报告提出了12条规律和支持每条规律的的证据,它把心理规律分为四个方面:(1)认知和元认知。
(2)动机和兴趣。
(3)发展和社会。
(4)个体差异和影响学习者以及学习的因素。
见表3。
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人们是如何学习的”:国家研究委员会就“人们是如何学习的”这一课题开展了另一项重要的研究(Bransford et al,1999)。
历经两年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所学科目的内容(P6)。
他们通过对学习的广泛分析研究,十分强调习惯(customization)和个性在教学中对每一个学习者的重要性,自我调节的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已的学习,更容易深刻地理解所学科目的内容。
他们阐述了学习者中心、学习化社会中心的迫切需要、特征和学习环境。
学习者中心的学校和课堂:Mccombs和他的同事(Baker,1993;Lamber&Mccombs,1998;Mccombs&Whisler,1997)也提出了这些支持所有学生的教学需要的思想。
他界定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两个重要特征:一个焦点是关注学习者(他们的遗传因素、经验、观点、背景、潜能、兴趣、能力和需要);另一个焦点是关注学习(最容易获得关于学习的知识,它们怎样发生的,什么样的教学最能有效地提高每一个学习者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学习和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