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活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23张PPT,内嵌音视频)

C.使用该装置可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可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四、实验方案评价
1.方案:科学合理、安全、环保 2.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节约药品 3.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热毛巾捂住、酒精灯微热
【拓展1】某同学将装置改为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能观察到_长_颈__漏__斗__下__端_形__成__一__段_水__柱__ 现象,或_抽__拉_活__塞___时,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则 装置气密性良好。
3.把红热木炭插入盛有氧气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防止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
课堂小结
一、反应原理和药品的选择 二、制取装置 三、装置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固体加热
固液常温
排水法
向上/向下排空气法
达标检测
1.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里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甲烷,请 将如图方框中气体的发生装置补画完整。 (2)若用B装置采取排水法收集,请简述操作步骤。
气密 堵住导管口,向漏斗中加水,若形成 检查 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分 液 漏
优点
可通过活塞开关控制液体的滴加来控 制反应(可控制反应速率)
斗
气密 检查
关闭活塞,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 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 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同类型装置
三、常见装置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B或C装置均可作制取CO2的发生装置,C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 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关闭弹簧夹,反应产生的气体使装置内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长 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2)若用装满水的D装置收集一瓶O2,气体从b进,请把装置D补 画完整(只画导气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共14张PPT)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 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实验步骤】 1.制取氧气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6.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_为__了__增__大__铁__丝__与__氧__气__的__接__触__面__积____。 ②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_防___止__燃__烧__产__生__的__高_ _温_熔__融__物__溅__落__,__使___瓶__底__炸__裂___。 ③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_待___火__柴__即__将___燃 _尽_时__,__从__瓶__口__往__下___缓__缓__伸__入__瓶__中__。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3.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 ,其中正确的是( A )
4.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 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 A )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将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 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2)操作步骤: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是___把__导__管__的___一__端__插__入__水___中__,__双__手___紧_ 握 _试___管___,若___导__管__口__有___气__泡__冒__出_____,则装置不漏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原理 1.氧气的性质在通常情况下,O 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情况下,O 2比空气的密度大。
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 2约30ml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如铁、镁)、非金属(木炭、硫、磷、和石蜡等)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制法主要方法:(1)过氧化氢法:2H 2O 22MnO ===2H 2O+O 2↑(2)高锰酸钾法:2KMnO 4∆===K 2MnO 4+MnO 2+O 2↑ (3)氯酸钾法:2KClO 32MnO ∆===2KCl+3O 2↑其他方法:(4)氧化汞法:2HgO ∆===2Hg+ O 2↑(汞蒸气有毒,不采用)( 5)过氧化钠法:Na 2O 2+2H 2O===4NaOH+ O 2↑(原料昂贵一般不采用) 2 Na 2O 2+2CO 2===2Na 2CO 3+ O 2二、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 1、O 2的制取与收集(1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取3g KMnO 4加入硬质大试管, 装置如上,管口放好脱脂棉,以防药品喷向试管口。
再准 备6只集气瓶装满水后一毛玻璃片横切瓶口盖住,不留水 泡,然后倒置于水槽中。
如图连接装置,点燃酒精灯后先 预热试管,后集中于试管中下部加热,待气泡快速均匀冒 出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冒出第一个气泡时表示收集满, 以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
连续收集完后,先移除导 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
(2)催化分解H 2O 2如图连接实验装置,锥形瓶中加入0.5g MnO 2,瓶上加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装入稀释过的H 2O 2(30%H 2O 2与水的体积比为3:1),控制滴加速度,收集气体。
2、O 2的性质(1)硫在氧气中燃烧取一只洁净的燃烧匙,放入黄豆粒大小的硫,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此时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然后将燃烧匙慢慢深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此时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生成。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章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等,这为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然而,由于该章节涉及实验操作较多,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安全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可能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此外,学生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验证方法时,也需要教师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包括其助燃性等化学性质。
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科学思维】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三、设计思路本教材章节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材开篇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逐步深入讲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化学实验报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班级:实验小组:实验日期:成员:一、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燃烧匙、药匙、棉花、木条、火柴等三、实验药品:高锰酸钾、细铁丝、木炭、澄清石灰水、硫粉。
四、氧气的制取步骤:1.查: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导管口浸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外壁。
仔细观察导管口。
若观察到导管口,说明装置。
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试管口。
将试管略倾斜,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到;然后将试管,让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处,试管口应略倾斜。
使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先加热前端的药品,随着反应慢慢向后移酒精灯,使药品充分反应。
5.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理由是氧气溶于水。
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里,瓶内不能有气泡。
当瓶口有气泡逸出时,表明集气瓶内已经收集满氧气,将导管从集气瓶口移开,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6.离:气体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注意:1.添加药品时要让老师检查用量,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
按老师要求添加。
2.收集氧气时,至少收集4瓶氧气,在准备做硫燃烧和铁丝燃烧的集气瓶内要留有少量的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见下页五、探究氧气的性质六、整理洗涤1.实验完毕,先将试管从铁夹上取出,将试管内的固体物质倒入指定容器中。
2.待试管冷却后,用水冲洗试管,并用试管刷刷洗试管。
4.将各种仪器清洗干净,整理药品并摆放整齐。
5.擦干净实验台,摆好桌凳,有序离开实验室。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2)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点燃系在螺旋状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由瓶口缓慢向下插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木炭颜色: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
木炭在氧气瓶中燃烧时的现象:
(4)固定装置: 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5)点燃酒精灯, 加热试管
(6)收集气体
(7)先使导管离开水槽
(8)然后熄灭酒精灯
导气管口有 冒出, 松开手后导气管内形成一段 。
当导管口有
冒出时开始收集。
当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氧气集满。
试管中放一团棉花是防止
。
导气管口刚刚有气泡放出时(能、不能)开始收集。
。
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
铁丝的色态: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木炭燃烧后的生成物是: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问题与交流
1.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 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2.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 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 由瓶口缓慢向下擦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
燃烧停止后,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 观察现象。
(2)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点燃系在螺旋状铁丝底端的火柴, 待火柴快燃尽时, 由瓶口缓慢向下插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时间
班级
组别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下操作: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药品;④用排水
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
作顺序是 ( B ) A.③②①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②①④⑥⑤
D.②③①④⑥⑤
解析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按“查→装→定→点→收 →离→熄”的操作顺序。
初中化学
3.(微型实验)(2024江西九江永修期中)用“W”形玻璃管进 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 锰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初中化学
(1)某同学选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 装置是 A (填字母)。 (2)在向装置中添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 (3)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E (填字母)。 (4)用F装置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 向燃烧停止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 澄清石灰水 ,振荡,观 察实验现象。
初中化学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初中化学
一、选择题 1.(2023福建中考)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 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C )
解析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 净,导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初中化学
2.(2024广西南宁宾阳期中)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有如
初中化学
2.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是一种检测空气污染指数的仪器。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该仪器和实验探究等方法检测某 工业园区气体的成分,并绘制了相关图像。分析图示信息,所 得结论正确的是 ( D ) A.①中初始能量来自电能 B.①中显示屏上可显示出二氧化碳的含量 C.②中装置气密性不好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③中Q点表示打开弹簧夹的最佳时刻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课件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随堂训练
1.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
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B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 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 B.除④外 C.除⑥⑦外 D.①②③⑤
优翼 课件
学练优九年级化学(RJ) 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在实验室如何利用这些实验用品制取氧气?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 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 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讲授新课
二 氧气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
用以上方法制取两集气瓶氧气,将木炭和铁丝放在氧气中燃 烧的现象是什么?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1 用坩埚钳夹取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收集的 氧气中,观察现象,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观察现象。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2 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 瓶中,观察现象。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训练
2.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B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后点燃,以免爆炸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气管撤
离水中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等导管口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
盛水的集气瓶中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
试管外壁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物质
现象
木炭
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 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课堂小结
1.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
3.收集方法 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4.实验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⑤收—收集氧气; ⑥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 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交流与讨论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常在试管口塞
上—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 后撤离酒精灯? 防止试管内温度骤降,气压减小,水槽内的水倒流到试管, 导致试管炸裂。
3.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排水法收集时,未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开始收集。
3.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随堂训练
1.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
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B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 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 B.除④外 C.除⑥⑦外 D.①②③⑤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5.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则证明 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
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
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讲授新课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课
观察与思考 在实验室如何利用这些实验用品制取氧气?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 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 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二 氧气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
用以上方法制取两集气瓶氧气,将木炭和铁丝放在氧气中燃 烧的现象是什么?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1 用坩埚钳夹取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收集的 氧气中,观察现象,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观察现象。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2 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 瓶中,观察现象。
1.初步学会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重点) 2.初步学会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操作。
讲授新课
一 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观察与思考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 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1.反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