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吟作对联的故事

合集下载

甲辰龙年春联九言

甲辰龙年春联九言

甲辰龙年春联九言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甲辰龙年春联九言甲辰龙年,岁首来临,春联自然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

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楣上贴上一对对联,以示欢庆和祈福。

在这个甲辰龙年,人们在繁华的喧嚣中,怀着一颗平安祥和的心,期待着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幸福。

甲辰龙年春联九言,即九个字的对联,取意象征着吉祥如意、美好幸福。

在这些九言春联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哲理,让人感悟生活的真谛,领略历史的底蕴。

下面为您介绍一些关于甲辰龙年春联九言的创作:1. 风调雨顺春万物,龙腾虎跃福家园。

这句春联寓意着风调雨顺、春意盎然,预示着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家庭幸福美满。

2. 花开堪摘春暖心,龙舞祥云岁丰收。

这句春联表达了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希望家庭事业都能蒸蒸日上。

3. 春风和煦催花开,龙腾虎跃迎丰年。

这是一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春联,寓意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一年。

4. 春水碧波洗尘尘,龙飞凤舞福福临。

这句春联借用了清新春水与祥瑞的龙飞凤舞,描述了生活中的纯净与美好。

5. 春色满园喜自来,龙争虎斗春正色。

这句春联展现了春天的快乐与喜庆,让人们感受到新年的开始是多么美好和充满希望。

6. 风和日暖添生气,龙凤呈祥福万年。

这句春联让人感受到和煦的春日暖阳和吉祥的祝福,希望新的一年家庭和睦、事业兴旺。

7. 春花烂漫喜盈盈,龙凤旋舞耀千秋。

这是一句用意象生动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如意吉祥的兆头。

8. 春风拂面暖阳光,龙舞虎跃迎春回。

这句春联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充满了对新年美好生活的盼望。

9. 尧天舜日临今世,龙凤呈祥福莫忘。

这句春联寓意着世界更加和平美好,人们应该时刻珍爱现在的幸福。

以上是关于甲辰龙年春联九言的一些创作,这些春联不仅在语言上典雅优美,更在寓意上丰富深沉,让人们从中得到启发和慰藉。

希望这些春联能为您带来欢乐和幸福,让您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贺龙吟作对联的故事

贺龙吟作对联的故事

贺龙吟作对联的故事贺龙,字云卿,湖南桑植人。

青少年时期由于出身贫苦等原因失去了求学机会,为此,贺龙后来常常自谦地对人们说:“我是没吃墨砚水的粗人,只晓得打仗,不懂得文字。

”事实上,贺龙天资聪颖过人,又勤奋好学,而且善于从丰富的实践中、从社会“大学”里学习,触类旁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

这一点从他吟作对联的趣闻轶事中即可得到印证。

睿智对句擒匪首湘鄂川黔交界一带,土匪猖獗。

大土匪头子罗梓文一次交火中身负重伤,临死前让儿子罗金彪在孤山上修座将军庙,塑一座尊像。

佛台边还出了一副上联:孤山独庙单枪匹马一将军。

广求文人应对下联。

罗金彪当了土匪头子之后,果然践行他老爹的遗愿,修庙造像写楹联。

可是。

这一直无法对出的下联终究是把他难住了,只好择日公开求对。

这天,征台摆好,20余人上台试对,结果纷纷败下阵来,因为“孤、独、单、匹、一”这五个字都是“一”的意思,实在难对。

这时候,一位30多岁的先生从容不迫地走上台来,用粉笔潇潇洒洒写下:夹江两岸双炮对虎二英雄。

罗金彪一看,大喜望外,暗自佩服:真是一副绝配佳联,此人非常有才!于是,马上立起身来,面对那位先生毕恭毕敬地口称“博士”,作揖打拱,表示深谢。

这位对出绝妙下联的“博士”,不是别人,正是贺龙。

1933年夏天,他率领红三军(由红二军团改编)来到此地,听说老百姓深受土匪之苦,决心为民除害。

正巧,罗金彪公开广征对联。

贺龙神机妙算,准备巧妙利用这一良机,亲自出马,去接近匪首,而后再伺机替老百姓教训他一顿。

第二天早上,罗金彪请“博士”同行,率领家人以及兵丁600多人全部上了孤山,进罗梓文庙堂祭祀。

贺龙说:“罗司令,弟兄们背着枪下跪磕头,有点不尊重老爷吧?再说,弟兄们不慎走了火,乱了庙堂,可就多有得罪了。

”罗金彪一听有道理,立即就让匪兵们把枪都集中放在一起。

就在罗金彪俯身跪在地下哭念祭文,谁也不敢抬头之时,事先埋伏在庙堂附近的红军战士冲了出来,生擒了匪首罗金彪,将全部土匪都一网打尽,使当地的人民重新又得到了安宁。

楹联故事(六篇)

楹联故事(六篇)

楹联故事(六篇)楹联故事 1苏轼愧添门联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代词宗,他的词奠定了豪放派的地位,对后代影响深远。

他的诗文、书法,皆造诣很深,成就超过了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是北宋“三苏”中的佼佼者。

苏东坡自幼博览群书,才智过人。

8岁时,曾因纠正老师的错误,令老塾师刘微之自惭形秽。

11岁时,写了著名的《黠鼠赋》。

从此,名闻遐迩,常常受到称赞。

少年的东坡,有点名气之后,不禁沾沾自喜,有些飘飘然了。

有一年除夕,他的父亲让他写一副对联。

他乘兴写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并把这幅对联贴在大门上。

几天后,来了一位白发老翁,他手持小书一本,说道:“特来向苏公子求教。

”苏东坡看到有人上门求教,心里很欢喜。

不料,接过老翁的小书,打开一看,不禁呆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

老翁笑道:“请苏公子赐教。

”苏东坡顿时面红耳赤,只得认错:“请老爷爷原谅,小生一时狂言。

”经过这次教训,苏东坡才明白,世界很大,学问似海,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

他拜谢老翁之后便提笔到门口,在上下联前,各添两个字,把原对联改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苏东坡立志发愤学习,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

楹联故事 2同名巧对李梦阳李梦阳,明代文学家。

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

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

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

”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

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

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春联四海龙吟乐大年

春联四海龙吟乐大年

春联四海龙吟乐大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

每年春节期间,中国的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互相拜年、走亲访友,庆祝新年的到来。

而“四海龙吟乐大年”这个春联,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对团聚幸福的向往。

“四海龙吟”,象征着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代表着权威、神圣和尊贵。

而“四海”则是指整个中国,意味着祝福和祈愿之声遍布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这春联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也代表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祝福。

“乐大年”,则是对新年的欢庆和喜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年代表着一年的开始,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赏花灯等,以表达对新年的喜悦和美好的祝愿。

同时,“乐大年”也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充满欢乐和幸福。

春联“四海龙吟乐大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的一种
赞美和传承,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祝愿。

在这个春节,让我们共同期盼着祖国繁荣昌盛,家庭幸福美满,人民安居乐业。

愿“四海龙吟乐大年”这个春联,成为我们共同祈愿的美好寓意,也成为我们共同迎接新年的美好祝福。

龙氏祠堂对联

龙氏祠堂对联

龙氏祠堂对联图传来鹤梦应成龙上联典指宋代龙镯,字琢成,乾德年间官邠州太守,有惠政,百姓们视他如父母。

一天,一群白鹤飞来,从早到晚不离开,州人绘《来鹤图》称颂其德政。

下联典指唐代人龙起,相传曾在梦中乘龙腾空而起,回头见有络驼在身后。

后来登第,排在他后面的人叫驼起。

伯高敦厚经德文章上联典指东汉京兆人龙述,字伯高,光武帝时任山都长,大将马援在《戒兄子书》中说:“龙伯高敦厚而周密谨慎,不妄加议论,生活节俭,廉洁公正而有威信。

我很喜欢他、看重他,希望你们都向他学习。

”光武帝看了马援的这封信,提拔龙述任零陵太守。

下联典指清代临桂人龙启瑞,字辑五,号翰臣,道光年间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著有《经德堂文集》。

源自上古望出武陵全联典指龙姓的源流和郡望。

〖龙氏祠堂对联五字〗太守图传来鹤农夫梦应成龙上联典指宋代邠州太守龙镯,有惠政。

从早到晚白鹤常飞来聚,州人绘《来鹤图》称颂其德政。

下联典指唐代人龙起,相传曾在梦中乘龙而起,见有骆驼在身后。

后来登第,排在其后的人叫驼起。

日射风平第星交龙宇长上联典指宋代人龙太初,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

当时在座的郭功父叱责他:“相公(指王安石)面前,你怎敢自称诗人!”又令他写《沙诗》。

龙太初写道:“茫茫黄出塞,漠漠白铺汀。

鸟去风平篆,潮回日射星。

”郭功父看了很是佩服。

下联典指宋代人龙澄,相传他在瀼水游玩,在水中发现一个石盒,得到玉印五牧,印上文字如星霞,旁边人个形貌怪异的人。

只听那人说:“我是九天使者,这石盒、玉印是上帝的宝物,请放回原处。

”龙澄大惊,照他的话做了,再看,石盒已经不见了。

反帝反封建新年新国家此联为龙生撰书春联。

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兄弟两诗伯父子三画家上联典指明龙襄,龙膺兄弟二人,均善诗赋,有《九芝集选》。

龙襄、龙膺,武陵人。

龙膺官太常侍卿。

下联典指宋代龙章及其子龙显、龙渊,父子三人均善画虎。

是当时有名的画家。

龙章栎阳人。

画虎“命笔成于一挥,识者惊赏之”。

相传,他平生所画,止有六虎。

龙年获奖春联典故精选

龙年获奖春联典故精选

龙年获奖春联典故精选
以下是一些龙年获奖的春联及其背后的典故精选:
1.上联:龙腾新纪百年好
下联:马跃长征万里遥
横批:龙马精神
典故:这副对联体现了中国的“龙马精神”,寓意着像龙和马一样旺盛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毅力。

上联的“龙腾新纪百年好”寓意着新的世纪,新的开始,龙代表着力量和吉祥;下联的“马跃长征万里遥”则寓意着勇往直前,不断奋进。

2.上联:梅为春意赋新意
下联:雪向龙年报丰年
横批:岁岁平安
典故: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是坚韧和纯洁的象征,常常在冬天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上联的“梅为春意赋新意”就是在赞美梅花的这种特性。

而下联的“雪向龙年报丰年”则寓意着瑞雪兆丰年,预示着新的一年将会是个丰收年。

横批“岁岁平安”则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3.上联:龙启吉祥云蒸霞蔚
下联:花开富贵人寿年丰
横批:春满乾坤
典故:这副对联充满了吉祥和富贵的寓意。

上联的“龙启吉祥云蒸霞蔚”描绘了一幅龙在云中飞翔,周围云雾缭绕,彩霞满天的壮丽景象,寓意着吉祥如意;下联的“花开富贵人寿年丰”则以花开富贵来象征生活的美好和富饶,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健康长寿,年年丰收。

横批“春满乾坤”则表达了对春天和新年的热烈欢迎。

请注意,这些对联及其典故的解释可能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具体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理解。

关于“蛇”的成语 对联 诗歌 故事等

关于“蛇”的成语 对联  诗歌 故事等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

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

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

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

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

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

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

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

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

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灵蛇之珠即隋珠。

原比喻无价之宝。

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

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

原形容虚幻怪诞。

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

形容心肠狠毒。

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

比喻贪欲极大。

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灭。

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

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恶。

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

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龙吟国瑞对联

龙吟国瑞对联

龙吟国瑞对联1. 对联:龙吟国瑞,凤鸣朝霞。

赏析:此对联以龙和凤两种古代神话中的吉祥物为主角,"龙吟国瑞"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凤鸣朝霞"则寓意新的一天充满希望和活力。

整体上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2. 对联:龙吟盛世,国瑞安康。

赏析:此对联通过"龙吟盛世"表达了对当前时代的赞美,"国瑞安康"则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福,整个对联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对联:龙吟四海,国瑞千秋。

赏析:此对联中"龙吟四海"象征着国家的强大和影响力,"国瑞千秋"则表达出对国家长久繁荣的期待,整体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4. 对联:龙吟虎啸显国瑞,鹰击长空展宏图。

赏析:此对联中"龙吟虎啸显国瑞"描述了国家的强大和威严,"鹰击长空展宏图"则展现了国家的雄心壮志,整幅对联充满了豪情壮志。

5. 对联:龙吟九州春意浓,国瑞万象更新。

赏析:此对联通过"龙吟九州春意浓"描绘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国瑞万象更新"则寓意国家在新的一年里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6. 对联:龙吟凤舞贺新年,国瑞民安乐太平。

赏析:此对联以"龙吟凤舞贺新年"渲染了新年的喜庆气氛,"国瑞民安乐太平"则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7. 对联:龙吟大吕,国瑞长春。

赏析:此对联以"龙吟大吕"形容国家的声音响亮而庄重,"国瑞长春"则表示国家的繁荣昌盛如同春天般永恒。

8. 对联:龙吟虎跃展英姿,国瑞人和享安宁。

赏析:此对联通过"龙吟虎跃展英姿"描绘了国家的力量和活力,"国瑞人和享安宁"则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9. 对联:龙吟风雷动,国瑞日月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龙吟作对联的故事
贺龙,字云卿,湖南桑植人。

青少年时期由于出身贫苦等原因失去了求学机会,为此,贺龙后来常常自谦地对人们说:我是没吃墨砚水的粗人,只晓得打仗,不懂得文字。

事实上,贺龙天资聪颖过人,又勤奋好学,而且善于从丰富的实践中、从社会大学里学习,触类旁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

这一点从他吟作对联的趣闻轶事中即可得到印证。

睿智对句擒匪首
湘鄂川黔交界一带,土匪猖獗。

大土匪头子罗梓文一次交火中身负重伤,临死前让儿子罗金彪在孤山上修座将军庙,塑一座尊像。

佛台边还出了一副上联:孤山独庙单枪匹马一将军。

广求文人应对下联。

罗金彪当了土匪头子之后,果然践行他老爹的遗愿,修庙造像写楹联。

可是。

这一直无法对出的下联终究是把他难住了,只好择日
公开求对。

这天,征台摆好,20余人上台试对,结果纷纷败下阵来,因为孤、独、单、匹、一这五个字都是一的意思,实在难对。

这时候,一位30多岁的先生从容不迫地走上台来,用粉笔潇潇洒洒写下:
夹江两岸双炮对虎二英雄。

罗金彪一看,大喜望外,暗自佩服:真是一副绝配佳联,此人非常有才!于是,马上立起身来,面对那位先生毕恭毕敬地口称博士,作揖打拱,表示深谢。

这位对出绝妙下联的博士,不是别人,正是贺龙。

1933年夏天,他率领红三军(由红二军团改编)来到此地,听说老百姓深受土匪之苦,决心为民除害。

正巧,罗金彪公开广征对联。

贺龙神机妙算,
准备巧妙利用这一良机,亲自出马,去接近匪首,而后再伺机替老百姓教训他一顿。

第二天早上,罗金彪请博士同行,率领家人以及兵丁600多人全部上了孤山,进罗梓文庙堂祭祀。

贺龙说:罗司令,弟兄们背着枪下跪磕头,有点不尊重老爷吧?再说,弟兄们不慎走了火,乱了庙堂,可就多有得罪了。

罗金彪一听有道理,立即就让匪兵们把枪都集中放在一起。

就在罗金彪俯身跪在地下哭念祭文,谁也不敢抬头之时,事先埋伏在庙堂附近的红军战士冲了出来,生擒了匪首罗金彪,将全部土匪都一网打尽,使当地的人民重新又得到了安宁。

撰联宣传促团结
南北墩是湘鄂两省交界、共辖的一条小街。

两省以街中心的东西井作为界限。

1931年,湘鄂两大土匪头子朱疤子与罗效之各据一头,挑动两省边境土家族与汉族居民械斗,他们从中渔利。

贺龙带领红军进驻南北墩以后,发动百姓打土豪、斗土司。

可是,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对于北街的土司。

南街的群众不能批斗;而对南街的土豪。

北街百姓又不能轻易批斗。

贺龙发现这一奇特的问题后,立即召开两地土、汉两民族的群众大会,准备进行一番宣传说服教育。

目的是促进大家和平共处,团结对敌。

人头攒动的群众大会上,人们好奇地看到会场的台柱子上,醒目地贴着一副对联。

人们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

识字者很快能够领会其中意思,不识字的则向识字者求教对联要义。

人们还不由得进一步相互打问此对联的来由。

原来,这副对联是贺龙亲自撰写的。

上联是:打土豪,斗土司,何分南北:
下联是:闹翻身,求解放,哪管东西。

横批是:团结对敌。

这副对联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巧妙地将两个地名嵌了进去。

人们看到这副对联都很有感触。

从此,南北墩两地的土、汉人民就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外联颂赞鱼水情
1931年春,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

这年9月,红三军得悉洪湖根据地的红九师已沿汉水北上,全军欢欣鼓舞,决定南下迎接红九师,一起返回洪湖,并决定留下红二十五师的1000多人,在分特委书记柳克明领导下坚持斗争。

临走时,贺龙特意赠给徐道总黄金2斤,以示感谢。

同时赠送对联一副,嵌入伟樵紫霄四字,以示赞颂人民革命事业及侠义道人支持人民革命事业之情:
伟人东来气尽紫。

樵歌西去云腾霄。

当贺龙带领红三军撤离武当时,还将500余名伤病员留在紫霄宫。

徐道总分派王教化等多名弟子细心照料。

伤病员痊愈后,分三批被护送到房县大木均归队。

出发前,徐道总令紫霄宫库房取出衣物。

让伤病员化装成道人、香客和采药人等,以保证安全。

武当道人和武当山苏区群众至今一直十分怀念贺龙元帅,房县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首赞颂贺龙的歌谣:高山顶上云套云,园中竹子根连根。

河里鱼儿不离水,贺老总和人民心连心。

巧对偶句惩恶霸
这天,贺龙想借机杀杀吴家父子的威风。

他约上两个警卫员,乔装打扮,化装成一名巨商,让警卫员抬上礼品,大摇大摆地直奔吴家。

吴象夫根本没有认出来者就是贺龙,一心将他当作贵客,毕恭毕敬、满面笑容地迎进大堂。

席间,吴家父子格外高兴。

亲自提壶把盏。

酒过三巡,有一军官模样的中年人说:今日乃吴公子大喜之日。

鄙人愿作一联以求一偶对如何? 吴保初满面春风地说:多谢仁兄的盛情,请赐佳句。


人晃头摇脑地咏道:
盛世文章迎彩凤,
此人话一落音,满堂雀跃。

哗然鼓掌,连称妙句。

可是,一时无人能够马上对出下联。

宴席上静默了大概有3分钟的光景。

突然,贺龙从桌边站起:我来对个下联。

大家看如何? 他炯炯双目迅速横扫满堂。

铿锵有力地对出下联:满堂贵客接贺龙。

大家一听贺龙二字,顿时鸦雀无声。

吴保初见状,假装镇静、有所警觉地喝道:谁迎贺龙?你是何人?
贺龙咔嚓一声。

拉开衣扣。

露出腰问两支锃亮的手枪。

双目好似利剑,紧逼对方,两个警卫同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