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地理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中国疆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中国疆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中国疆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 通过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祖国疆域的热爱之情,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中国疆域的地理特点和行政区划的划分依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国地图和相关图片,直观地呈现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疆域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中国地图、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的相关图片。

2. 准备案例材料,如省区地理位置、疆域特点的介绍。

3.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疆域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引发学生对疆域知识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分析其优越性和重要性。

(2)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3)分析中国的疆域特点,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4)讲解行政区划的划分依据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疆域知识,分析不同省区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

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图,标注不同省区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参观当地行政区划单位,了解其管理和服务职能。

2. 开展“我心中的疆域”绘画比赛,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对中国疆域的理解和热爱。

3. 观看相关纪录片,如《中国的疆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疆域的美丽和辽阔。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绘制的地图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疆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 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类型,掌握三级行政区划的分布。

3. 培养学生对我国疆域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三级行政区划的分布。

2. 教学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行政区划的基本类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我国疆域的相关图片和地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我国疆域的特点和行政区划的分布。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疆域范围。

2. 讲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讲解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 讲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类型,展示三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图。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疆域的特点和行政区划的分布。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我国疆域的特点及其意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我国领土的四至点示意图,加深对我国疆域的理解。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我国疆域知识的掌握。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海陆分布,掌握我国大陆海岸线、内海和边海的划分。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掌握我国国界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海陆状况。

2. 讲解我国的海陆分布,展示我国大陆海岸线、内海和边海的划分图。

3. 讲述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分析我国国界的特点。

4. 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讲解我国海陆分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我国海陆分布的意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我国大陆海岸线示意图,加深对我国海陆分布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教学科目:地理教学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使学生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3)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2)运用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2. 教学难点:(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的记忆;(2)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识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学生分享对我国疆域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领土的四至点、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讲解我国领土的四至点、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3)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疆域的变迁及原因。

4.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5. 总结拓展(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教师出示相关地图,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中国地图,标注我国领土的四至点、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2. 结合教材,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疆域的历史变迁及原因;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熟练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学生能准确说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3)学生能运用地图、图表等手段,展示我国疆域的范围。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讨论、探究等方法,分析我国疆域的特点;(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面积。

2. 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3. 培养学生对国家疆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面积。

2.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教学难点:1. 行政区划的分类和特点。

2. 疆域范围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疆域范围。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不同行政区划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疆域范围和面积:讲解中国的疆域范围,让学生掌握中国领土的四至点,以及中国的总面积。

3. 行政区划: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让学生了解各级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

4. 行政区划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行政区划的特点,如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分布、人口数量等。

5. 疆域范围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疆域范围的理解和记忆。

6.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疆域,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的理解。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中国行政区划图,加深对行政区划的理解。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疆域范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面积。

3. 课堂讲解: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4.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行政区划的特点,如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分布、人口数量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疆域范围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的理解。

八年级地理中国疆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中国疆域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八年级地理中国疆域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3. 培养学生对我国疆域的认识,增强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2. 中国的行政区划及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1. 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分布。

2. 学生对疆域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教学PPT。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2. 教学新课: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讲解中国的面积和人口,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

3. 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介绍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和名称。

4. 深入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负责一个省级行政单位,了解其地理位置、特色等。

各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中国疆域的填空、选择、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省级行政单位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行政区划图,加深对疆域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我国疆域的认识。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访谈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中国疆域的认识程度,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五、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疆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省级行政单位所在地的重要景点,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并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读图说出领土面积和中国的疆域四至,以及领海、内海,半岛、岛屿还有海峡的分布。

3、读图说出我国的临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分析归纳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2、学会估算中国东西跨经度差、南北跨纬度差,培养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位置优越,疆域广阔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民族自豪感,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分析归纳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

2、熟记中国邻国的位置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引导归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由多媒体播放视频《我爱你,中国》导入,视频中展示中国有代表意义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大江大河以及建国以来的发展成就。

(提问): 1、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名字的全称吗?2、视频中出现了我国的母亲河,是哪条河?3、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排世界第三,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陆地的总面积吗?(老师归纳)视频中我们看了中国的大江大河,高原雪山壮美秀丽,民族建筑大气磅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了解祖国母亲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她的位置和疆域。

二、讲授新课。

(1)伟大的祖国(活动)多媒体显示教材第2页图1-1 “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布置学生读图探讨下列问题:1、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2、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日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四个国家,对比说出中国与这四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差异。

3、综合上述分析,说一说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其有何优越性?(2)辽阔的疆域(活动)多媒体显示教材第3页图1-2 “中国的疆域图”图,布置学生读图探讨下列问题:1、说出中国的疆域四至点。

2、估算中国东西跨经度差,南北跨纬度差,并判断是东西宽还是南北长。

3、思考中国东西跨经度大有什么影响?南北跨纬度广又有什么影响?(活动)多媒体显示教材第5页图1-5 “中国濒临的海洋”图,布置学生读图探讨下列问题:1、说出中国的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

八年级地理教案 中国的疆域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 中国的疆域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疆域9篇中国的疆域 1教学目的:1.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

了解并记住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领海和内海、半岛和岛屿、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分布。

2.教会学生识读和使用“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并能在空白的“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上填注邻国、领海及濒临的大洋名称。

3.通过教授有关我国疆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励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

难点是记住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疆域和邻国示意图”(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形图”。

课时 1.5~2课时。

讲授提纲一、我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海陆位置3.经纬位置二、我国的疆域和面积1.疆域的概念2.面积三、我国濒临的海洋1.我国的海洋2.我国的领海3.漫长的海岸线及众多的岛屿四、我国的陆界和邻图1.漫长的陆界2.陆上邻国3.隔海相望的国家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从纬度位置看2.从海陆位置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收听歌曲“歌唱祖国”的录音]“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宽广美丽……”,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会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可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学习新教材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板书]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板书]一、我国的地理位置[板书][读图练习]指导学生看“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让学生说出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板书][读图练习]看“世界地形图”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在太平洋西岸。

八年级地理中国疆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中国疆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中国疆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疆域范围,加深对中国地图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中国领土的四至点,提高地图阅读和记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中国领土的四至点。

2. 疆域范围的记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采用地图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准备1. 中国地图。

2.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提出问题:“请大家来说说中国的疆域范围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领土的四至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讲解中国的疆域范围,强调四至点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疆域范围的意义。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疆域范围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我国疆域范围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中国地图,标注四至点,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绘制能力。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评价内容:1. 学生对中国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中国领土四至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学生对我国疆域范围特点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理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中国疆域的范围和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 开展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地理环境。

八、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及相关地图资料。

2. 教学PPT。

3. 教材及辅助材料。

4. 网络资源:关于中国疆域的纪录片、文章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疆域》地理教案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记住我国的面积、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我国的陆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等基本国情的认识,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责任感。

关于“中国的疆域”的教材分析
本节中国的疆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中国,把握中国的位置、范围。

本节知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学习中国的疆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教会学生从空间上认识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

教材还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位置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这部分内容是体现地理学科应用价值的重要
方面,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切入点。

因此该节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和地理意识的养成。

从知识结构看,“从世界 __”明确中国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我国的疆域”明确中国的国土面积、范围,利用经纬度确定我国的四端,即经纬度位置;“我国濒临的海洋”进一步明确海陆位置关系及海陆组成特点;“陆界和邻国”明确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从世界 __ →明确地理位置
我国的疆域→明确国土面积、领土四端
我国濒临的海洋→明确领海、内海、濒临的海洋、海岸线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岛屿和半岛
陆界和邻国→陆界和邻国
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关于“中国的疆域”的教法建议
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联系学生在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方法,运用分析、比较、读图、谈话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

注意把握地图在认识地理位置中的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地图充分认识和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在讲述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半球图中分析我国在全球的位置,巩固用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区位置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就容易得出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海陆位置的分布特点,学生从图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海陆位置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还对开发海洋资源、海上交通事业等方面有一定影响。

这样不仅讲清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而且也教给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疆域”图,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巡回检查读图的情况,要求学生从开始学习地理就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读图方法。

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 —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
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
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

(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

(约5000千米)
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

(约5500千米)
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 __和 __,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
中国的疆域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3.经纬度位置与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1.疆域(四至点)
2.面积
“中国的疆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的疆域第二课时
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导入]回忆我国的海陆位置。

我国东部濒临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海岸线漫长。

大洋的边缘是海,那么我国濒临的是哪几个海呢?
(学生读图)
[ 教师归纳]从北到南,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依次是: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教师讲解]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是渤海海峡,黄海与东海的分界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海与南海的分界是台湾岛南端与闽、粤大陆海岸分界处的连线。

黄海、东海和南海属边缘海,渤海和琼州海峡为内海。

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东部沿海有许多优良海港。

我国的领海指的是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的海域。

按照这个规定,其中渤海是内海,另外三个海是边缘海。

(注: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另:除了渤海,我国内海还有琼州海峡。

[读图回答] 请学生读“中国地形图”,指出我国沿海的三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南海诸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等重要的半岛、岛屿和群岛。

[总结]我国共有大小岛屿约5000多个。

思考:从海陆疆域看,中国同英国有什么不同?同蒙古有什么不同?同美国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最终明确:中国既不象英国那样四面环海,也不象蒙古国那样深居内陆,而是同美国一样,部分地区临海。

但又和美国有所不同,那就是美国东西都临海,而中国只有一面临海。

[读图回答] 请学生读“中国政区图”
1.指出我国陆上共有15个邻国:东面的邻国有朝鲜;北面的邻国有 __和蒙古;西北面的邻国有 __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的邻国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西南的邻国有印度(中印边境西段)、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中印边境东段);南面的邻国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2.说出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隔黄海与韩国相望,隔东海与日本相望,隔南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相望。

[总结] 从上述内容,使我们知道了祖国的位置、面积、临海和邻国等知识,认识到伟大祖国的国土辽阔、位置优越,我们为有这样伟大的祖国而自豪。

[ 板书设计]
1.我国濒临的海洋与漫长的海岸线
2.我国的领海
3.我国众多的岛屿
1.漫长的陆界
2.陆上邻国
3.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