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九上物理11章知识点总结

九上物理11章知识点总结

九上物理11章知识点总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色散和彩色分光”以及“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等内容。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
1. 光的反射
光线遇到平面镜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θi=θr。

用反射定律计算反射角与入射角。

2. 光的折射
光线从一媒质入射到另一媒质中时,会发生折射。

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折射定律,即
n₁sinθ₁=n₂sinθ₂。

用折射定律计算光线的折射角。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前焦点处时,将得到一个虚正直的放大像。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后焦点处时,将得到一个实倒立的缩小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体和像的位置。

三、色散和彩色分光
1. 色散和彩色分光
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线会被折射角不同而分离开来,形成彩色的光谱。

根据色散和彩色分光现象,认识彩虹的原理。

四、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
1. 复习了单色光的性质。

2. 讲解了夫琅和费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

3. 了解了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的原理。

以上是本章内容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

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

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1一、磁通量: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平面面积S的乘积叫磁通量;1、计算式:φ=BS(B⊥S)2、推论:B不垂直S时,φ=BSsinθ3、磁通量的国际单位:韦伯,wb;4、磁通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成正比;5、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二、电磁感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注:判断有无感应电流的方法:1、闭合回路;2、磁通量发生变化;三、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四、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φ/t1、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磁通量的变化率由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3、磁通量变化率大,感应电动势就大;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1、定义式:E=n△φ/△t(只能求平均感应电动势);2、推论;E=BLVsinaθ(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求瞬时感应电动势,平均感应电动势)(1)V⊥L,L⊥B,θ为V与B间的夹角;(2)V⊥B,L⊥B,θ为V与L间的夹角(3)V⊥B,L⊥V,θ为B与L间的夹角3、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4、磁通量的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5、有感应电流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有感应电动势,不一定有感应电流;六、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伸开右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相互垂直,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2第十一章波动光学本章内容是振动和波动理论在光学中的应用,也是一重点章节。

物理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十一章知识点总结1. 电荷:电子、质子等物质基本微粒带有电荷,其中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

- 电荷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总电荷不变。

- 电荷量子化:电荷是一个最小单位的整数倍。

2. 静电场:带电体周围产生的一种物理场,可引起其他带电或带电体的一种力的场。

- 静电力: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电场中的电荷运动:- 力线方向:正电荷在电场中的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负电荷则相反。

- 电场强度: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力。

- 电场中的做功:电场对电荷做的功等于电荷所具有的电位移。

4. 电势能和电势差: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的位置能,能量大小与电荷的大小、位置有关。

- 电势差:电场中两点之间单位正电荷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所做的功。

5. 电容:导体上带电量与导体电势差之比。

- 平行板电容器:由两块大而平行的导体构成,分别带等量异号的电荷。

6. 电流:载流子在导体内部的移动形成的一种现象,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密度:单位横截面积内的电流值。

- 奇美定律:电流的大小和流经元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7. 电动势和内阻:电源对电流做功的能力。

- 戴维南定律: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流通过电源内部的总电阻的压降之和。

8.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 电阻的温度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会增大。

- 电阻的串、并联:串联电阻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并联电阻总电阻等于倒数之和。

9. 电功和功率:电路中电源对电流做功的物理量。

- 电功:电流通过电路元件时所做的功。

-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源对电路元件所做的功。

以上便是物理十一章的知识点总结,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一步应用于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等领域。

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高中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高中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两端加上电压U 时,通过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I ,若将导线均匀拉长,使它的横截面半径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再给它两端加上电压U ,则( )A .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 3B .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 9C .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 27D .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 81 答案:D根据电阻的决定式R =ρL S =ρV S S =ρV S 2=ρV π2r 4 若将导线均匀拉长,使它的横截面半径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则导线电阻变为原来的81倍,再给它两端加上电压U ,则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I 81。

故选D 。

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阻两端的电压不相等B .用同一表头改装成的电压表,电压表的量程越大,其内阻越小C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大于每一个支路的电阻D .串联电路任一电阻增大(其他电阻不变),总电阻一定增大答案:DAB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一支路的阻值都要小,且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总电阻增大,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故AC 错误;B .用同一表头改装成的电压表,通过其电流的最大值不变,故电压表的量程越大,其内阻越大,故B 错误;D .串联电路任一电阻增大(其他电阻不变),根据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可知,总电阻一定增大,故D 正确。

故选D。

小提示:注意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3、下图中游标卡尺读数正确的是()A.0.044cmB.20.22mmC.2.44cmD.20.440cm答案:A由图知游标尺的刻度线大于20,即该游标尺的精度应为50分度,精确到0.02mm,游标尺的长度22×0.98mm=21.56mm主尺的长度为22mm,故游标卡尺读数为22mm-21.56mm=0.44mm=0.044cm故选A。

4、在下列几种电流的波形图中,能表示生活、生产用电的是()A.B.C.D.答案:CA图像是直流电能,B图像为方波形交流电,C图像为正弦交流电,D图像为脉冲交流电,而生活、生产用电为正弦交流电,故选C。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一、功的概念1.功的定义:当物体受力沿着其运动方向移动时,力对物体做功。

功是力和位移的乘积。

2.两个重要公式:- 功的计算公式:$W = F \cdot s \cdot \cos \theta$,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的大小,s代表位移的长度,$\theta$代表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的单位: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乘以1米。

3.正负功:-正功:当力和物体的位移同向时,所做的功为正功。

例如:将书推进桌面或人行驶等。

-负功:当力和物体的位移反向时,所做的功为负功。

例如:将书拉离桌面或摩擦力做负功等。

二、功率的概念1.功率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的功除以时间。

2.两个重要公式:-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frac{W}{t}$,其中P代表功率,W代表做的功,t代表时间。

-功率的单位:瓦特(W),1瓦特等于每秒做1焦耳的功。

3.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三、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1.机械能的概念:物体的机械能等于其动能和势能之和。

物体的机械能是它在运动(动能)和位置(势能)中所具有的能量。

2.动能和势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越大,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物体所在的位置,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3.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的机械能总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公式:$E_1=E_2$,即物体在一个过程中的初机械能等于它的末机械能。

-可以通过利用机械能守恒公式解决一些与机械能相关的问题,如小球自由落体、摆锤的运动等。

四、简单机械1.机械优势:通过利用机械的作用,使工作上的力和负载的关系发生改变,提高工作效率。

2.六种常见的简单机械:-杠杆:杠杆有三类,根据杠杆的支点位置不同,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1.电源和电流 (1)2.导体的电阻 (5)3.实验: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9)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5)5.实验: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91.电源和电流一、电源1. 定义: 能够把电子从正极搬运到负极的装置。

2. 作用:(1)维持电源正、负极间始终存在电势差。

(2)使电路中的电流能够持续存在。

二、恒定电流1. 恒定电场: 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

2.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 在恒定电场的作用下, 自由电荷定向加速运动, 但在运动过程中与导体内不动的粒子不断碰撞, 碰撞的结果是大量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移速率不随时间变化。

3. 恒定电流: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4. 电流(1)物理意义: 表示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2)公式: I=。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简称安, 符号是A。

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1 mA=10-3A,1 μA=10-6 A。

(4)方向: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考点1: 对电源的理解1. 电源的作用(1)从电荷转移的角度看, 电源的作用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持续地定向移动。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 搬运电荷的过程是非静电力做功的过程, 从而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 形成电流的三种电荷形成电流的三种电荷为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 其中金属导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 液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有正离子和负离子, 气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有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

【例1】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负极搬运到正极, 保持两极之间有电压B. 电源把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过程C. 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D. 只要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中就会形成持续的电流B [在电源内部, 电源把电子由正极搬运到负极, 这一过程要克服静电力做功, 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故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Pt各物理量单位一W J (焦耳)F:N (牛顿)S : m (米)P: W(瓦特)t : s (秒)4、国际单位:将N- m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 • 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1焦)。

6、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 ; 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圉15-1 C2.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做了功的()A. 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B. 沿斜坡方向把物体拉上去C.人提水桶沿水平地面行走D. 天花板上的电线吊着电灯3•如图15-2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的是()A. 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B. 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C. 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对它做了功D. 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4.四种情景中,其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A •火箭腾空而起的推力C .人推石头未动时的推力②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知识点清单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知识点清单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知识点清单目录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第1节电源和电流第2节导体的电阻第3节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第4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5节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第1节电源和电流一、电源1. 定义:能把电子从正极搬运到负极,使正、负极之间始终存在电势差的装置。

2. 作用(1)维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势差。

(2)使电路中存在持续的电流。

二、电流1. 恒定电流: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作恒定电流。

2. 电流产生的条件(1)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金属导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液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有正离子和负离子;气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有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

(2)存在电势差或电压。

3.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则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4. 电流的定义式:5.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Sv。

其中v为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n为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q为自由电荷的电荷量。

6. 电流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

1 A=103 mA=106μA。

三、电流大小的计算金属导体中的电流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只有自由电子,运用I=qt计算时,q是某一时间内通过金属导体横截面的电子的电荷量电解液中的电流电解液中的自由电荷是正、负离子,运用I=qt计算时,q应是同一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正、负两种离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环形电流环形电流的计算采用等效的观点。

所谓等效电流,就是把电荷周期性地通过圆周上各处形成的电流看成持续不断地通过圆周上各处时所形成的电流。

对周期性运动的电荷,常取一个周期,利用I=qt=qT求等效电流第2节导体的电阻一、电阻1.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叫作导体的电阻。

2. 公式:R=U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大全学会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篇一一、磁通量: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平面面积S的乘积叫磁通量;1、计算式:φ=BS(B⊥S)2、推论:B不垂直S时,φ=BSsinθ3、磁通量的国际单位:韦伯,wb;4、磁通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成正比;5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二、电磁感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注:判断有无感应电流的方法:1、闭合回路;2、磁通量发生变化;三、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四、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φ/t1、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磁通量的变化率由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3、磁通量变化率大,感应电动势就大;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1、定义式:E=n△φ/△t(只能求平均感应电动势);2、推论;E=xxxxθ(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求瞬时感应电动势,平均感应电动势)(1)V⊥L,L⊥B,θ为V与B间的夹角;(2)V⊥B,L⊥B,θ为V与L间的夹角(3)V⊥B,L⊥V,θ为B与L间的夹角3、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4、磁通量的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5、有感应电流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有感应电动势,不一定有感应电流;六、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伸开右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相互垂直,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篇二第十一章波动光学本章内容是振动和波动理论在光学中的应用,也是一重点章节。

一、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识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当光传播时,波动性起主要作用,表现出干涉、衍射、偏振等特性。

当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如物质发光和对光的吸收),光的粒子性起主要作用。

光的干涉既与机械波的干涉有相同的规律,但是还有其特殊的规律。

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是由大量原子发光的总和,因此普通光源是非相干光源。

要通过普通光源获得相关光,常用的有以下两种装置:1.以杨氏双缝实验(和劳埃德镜)为代表的方法:就是把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在达到某一波阵面时将其再分成两束,使它们经历不同的光程再会聚,以实现干涉,称为分波前法。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要掌握两相干光的光程差的计算:δ=x.d/D相应干涉光的相位差的计算:Δφ=2πxd/(λD)并由此计算明条纹或暗条纹距中心的距离。

即:x=kDλ/d 及x=(2k+1)Dλ/2d 所以两相邻明条纹和暗条纹间的距离Δx=Dλ/d干涉条纹是一系列等距分布的明暗相间的直条纹。

根据此式子,讨论D、d、Δx,及λ变化的关系。

2.以劈尖为代表的薄膜干涉,其次还有牛顿环、增透膜等。

其基本方法是将一束单色光经薄膜上下表面反射后分成两束相干光在薄膜表面附近相遇而发生干涉。

此法实为把原光束的振幅分成振幅相近的相干光,故称为分振幅法。

光程的概念:如果光在任意介质中,都采用真空中的波长λ来计算相应的变化,那么就必须把几何路程r乘以折射率n.这个nr 就是光程。

通过光程的引入,可以把单色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都折算为该单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

在劈尖形成的光干涉中,由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δ为:δ=2nh+λ/2 (λ/2是光线由下表面反射时引起的半波损失)相干条件:δ=kλ时,(k为正整数)产生明条纹,δ=(2k+1)λ/2时,产生暗条纹,因为这些条纹的产生都与薄膜的一定厚度相对应,所以称这些条件为等厚条纹。

在劈尖的棱边处,任何光都只能产生暗条纹。

相邻明(暗)纹的厚度差为Δh=λ/2n相邻明(暗)纹的间距为:l=λ/2nθ根据上述干涉公式计算微小厚度,如例11.2.(简单应用)牛顿环的暗环半径公式:r暗=√kRλ (k为正整数)牛顿环为明暗相间,内疏外密的同心圆,但环心是亮斑还是暗斑则决定于薄膜内外的介质性质。

二、迈克尔孙干涉仪(识记)记住迈克尔孙的名字吧,多么伟大的人儿!这种仪器主要由两个精密反射镜和一块半透半反的分光板及一块透明补偿板组成。

运用迈克尔孙干涉仪可以方便地测得光的波长。

Δd=Nλ/2三、光的衍射(识记)光的衍射也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衍射与干涉本质上都是波的相干叠加。

衍射现象的基本原理是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惠更斯子波在传播的空间某点相遇时也可以互相相干叠加产生干涉现象。

衍射类型有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两类:光源和观察屏或者二者之一离障碍物的距离为有限远的衍射称为菲涅耳衍射,或近场衍射。

光源和观察屏离障碍物都无限远时的衍射称为夫琅禾费衍射。

小孔衍射中,菲涅耳衍射中心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

对于远场衍射,中心只能是亮斑,当小孔越大时,亮斑越小,小孔越小时,亮斑越大,衍射更显著。

在用半波带法讨论衍射可以得到的结果:1.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当衍射角φ满足单缝处波面被分成偶数个半波带时,即asinφ=±2kλ/2=±kλ (k=1,2,3……)此时形成暗纹中心。

当衍射角φ满足单缝处波面被分成奇数个半波带,即asinφ=±(2k+1)λ/2 时(k=1,2,3……)此时形成明纹中心。

上面两式中asinφ就是单缝衍射的光程差,它所满足的相干叠加明暗纹条纹公式,正好与双缝干涉中明暗条纹公式相反,在双缝干涉中:当δ=2kλ/2=kλ时,产生明纹当δ=(2kλ+1)/2时,产生暗纹(k=1,±1,±2……)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单缝衍射是缝本身波面子波的无限多束的干涉,而双光束干涉是有限光束的干涉。

中央明纹衍射角φ的宽度范围为λΦΛ p=中央明纹在屏上的线宽度:Δx=2fλ/a衍射条纹特征:衍射条纹为明暗相间直条纹,对称于中央明纹分布,中央明纹宽度为其他明纹宽度的两倍且光强,其他明纹光强急剧减弱。

2.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由于光的衍射,光学仪器不能无限提高放大倍数。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由瑞利判据可确定:对于两个强度相等的不相干点光源,一点光源的艾里斑中心则好和另一光源的艾里斑边缘相重合时,则两个点光源恰能被分辨。

光学仪器的最小分辨角(艾里斑的角半径)δθm=1.22λ/D分辨率:R=1/δθm=D/1.22λ四、光栅、光栅衍射(简单应用)光栅公式:dsinφ= ±kλ k=0,1,2……明纹(主极大)应能根据给出的d、k、λ、φ等值求解其他量。

光栅条纹的特征是:在黑暗背景上出现亮、开、窄的明条纹(主极大)。

有利于精确测量主极大的位置。

从而对波长的测量比较精确。

干涉和衍射是同一个波动相干叠加的两种表现。

通常干涉是指有限光束的相干叠加,如光栅的N缝干涉,而衍射是指无穷多子波的相干叠加,如单缝衍射是缝宽处波面上无穷子波地相干叠加。

五、光的偏振(识记)光的偏振是光具有横波性的特征,对于纵波根本不存在偏振问题。

普通光源中大量原子发出的光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致使光源从整体上来看,光振动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是随机分布的,这类光就叫自然光。

光矢量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只沿一个固定方向振动的光称为线偏振光,简称偏振光。

将自然光转变为偏振光的过程叫起偏。

所用的元件叫起偏器。

用以检验光束是否为偏振光的过程叫检偏,所有元件叫检偏器。

起偏器和检偏器可以通用。

产生偏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反射和折射,另一种是采用偏振片也就是常用的起偏器来起偏。

马吕斯定律:强度为I0的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强度变为:I=I0cos2α布儒斯特定律:自然光在两种同性介质分界面上的入射角等于某一定值i0=arctg(n2/n1)时,反射光成为完全偏振光,它的光振动方向与入射面垂直,此时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

i0称为布儒斯特角或起偏振角。

此时反射光与折射光互相垂直。

物理学习方法(一)做好章节的知识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多且凌乱,所以做好章节总结十分有必要。

学生可以在每一章老师讲完课后,系统地复习一遍课本知识,把考试要考的重点内容记录在册,可以用图表或者文字来表达。

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初中物理的知识主要有:相对运动、压强、浮力、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凸透镜成像、密度测量、二力平衡、杠杆、滑轮组、欧姆定律、家庭电路、机械能和内能,比热容、电磁(发电机、电动机)等,这些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学生们都应牢牢把握。

(二)适当地多做课后习题俗语云:“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要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人能力的拓展,买一本基础的练习题册,不需要多,好好研析。

多做一些基础经典的老题。

对一些奇奇怪怪比较偏僻的题我们可以尽量少做。

我们在做题时还可以对经典例题进行改编和抽吸它所考的知识点。

知己知彼,方能在考试的战场上百战不殆。

(三)多阅读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审题能力,教材的阅读就显得至为重要。

我们可以分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走。

通过课前阅读,我们可以对新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做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要边读边记。

课后,我们要结合课堂笔记,进行巩固和复习。

按照这三个步骤,物理的学习将不再困难。

物理学习技巧1、死记硬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

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2、独立做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