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双轴旋耕秸秆还田机设计
毕业设计--玉米秸秆粉碎机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玉米秸秆粉碎机的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02d431c102de2bd9705880d.png)
大端齿顶高
大端齿根高
大端齿顶圆直径
齿根角
齿顶角
顶锥角
根锥角
冠顶距
安装距 取 (考虑到齿轮结构情况,以及轮冠距H的测量方便)
轮冠距
大端分度圆弧齿厚
分度圆弦齿厚
分度圆弦齿高
当量齿数
当量齿轮分度圆直径
齿宽中点齿顶高
当量齿轮顶圆直径
齿宽中点模数
当量齿轮基圆直径
啮合线长度
端面重合度
强度条件:
已知:
载荷系数 K=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
题目:玉米秸秆粉碎机的设计
学 院:工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专 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1001班
指导教师:职 称:副教授
2014年5月
摘 要
近几年由于国家农业政策的鼓励,我国整个农业形势大好,,玉米产量也大幅度的提高,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玉米秸秆也大量增多,清除秸秆成了农民种地前最头痛的事。为不影响农耕,按时播种,同时又省事省力,有些农民就直接将秸秆就地焚烧,这样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玉米秸秆粉碎机就是未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它是将玉米秸秆粉碎并铺撒在田里,这样既环保又达到了很好的增肥效果。
粉碎机的工作原理是:在该机工作时,拖拉机输出轴传递的动力经万向节传递给变速齿轮箱,齿轮箱传递动力到带轮。在进行秸秆粉碎作业时,轴通过齿轮箱、大小带轮两级增速后,带动粉碎刀轴上的甩刀高速旋转,把地上的秸秆抓起,使之受到一次切割。当秸秆进到机箱内后,又一次同时受到剪切、搓擦和撕拉的作用,从而得到进一步粉碎,粉碎完后被均匀地抛撒于机后田地中,达到还田的目的。
滚筒回转直径(mm)
496
切碎长度
≤10cm
小型双轴旋耕机的设计

小型双轴旋耕机的设计作者:林宇钢姚爱萍翁晓星等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12期林宇钢,姚爱萍,翁晓星,王刚,周益君(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浙江金华 321017)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型双轴旋耕机的结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
针对丘陵山区旱地、果园等板结土壤耕作难题,提出双轴正反旋组合的耕作机理。
利用反旋凿切入土性能好,破土能力强,适宜切削硬土的特点结合正旋深耕碎土效果高的特点,通过反旋凿切刀具结构设计及机具前进速度和刀具转速的匹配,提高机具的效能比,实现小功率板结土壤作业需求。
关键词:丘陵山区机械;双轴正反旋;旋耕机0引言浙江省属丘陵山区地貌,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0.4%,农业生产以粮油为主,林、竹、茶、桑、果、茶等多种产业并存,如何利用山区丘陵地带的地理环境,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是解决这些地区“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
但这些地区土壤多为红壤土、黄壤土和棕红土壤,具有贫瘠、粘性大、易板结等特点。
同时因过渡依赖化肥,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较低,土地板结十分严重,采用人工方式耕作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
因此,丘陵山地农业发展急需农机化,丘陵山地机械化发展已经成为下一轮农机化发展热点。
现有微耕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普遍应用于丘陵山区小田块作业,但由于其功率偏小,重量轻导致机具附着力较小,难以满足板结土壤的耕作要求。
本文涉及的旋耕机采用牵引式双轴结构设计,使用反旋凿切松土加正旋旋耕碎土的旋耕技术,提高机具的效能比,为解决板结土壤耕作难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实用机具。
1结构与工作原理1.1结构双轴旋耕机采用牵引式的结构,动力由通用手扶动力底盘输出,经PTO三爪快速接口传输至工作部件,实现旋耕作业。
本机内设差速机构提高了机具的山地小田块转向通过性,采用全封闭的齿轮传动,提高了机具的效率和安全性。
工作部件采用双轴正反旋结构,即前轴反旋凿切作业,后轴正旋作业。
结合正旋旋耕耕后土壤松碎,地表平整的优点和反旋耕耘入土性能好,作业平稳,功耗低的优点,提高机具的附着力,实现小功率板结土壤作业需求。
新型秸秆还田犁翻旋耕复式作业机结构设计

新型秸秆还田犁翻旋耕复式作业机结构设计Chen Shufa;Xie Fawang;Meng Xianqing【摘要】为了解决目前稻麦秸秆还田作业机具作业效果不理想、秸秆埋覆深度浅及保墒蓄水能力差等问题,将秸秆犁翻旋耕技术与保护性耕作要求相结合,设计了一种能够发挥犁翻旋耕等多种耕作方式优势的可调深复式耕整作业机,可一次性地完成犁翻、旋耕及深松等多项作业.为此,重点介绍整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确定了机具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在工作时性能稳定、秸秆埋覆粉碎效果好、作业效率高、通用性强,能够满足多种条件下的稻麦秸秆还田复式作业要求.【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19(041)007【总页数】5页(P154-158)【关键词】复式作业机;犁耕;旋耕;深松【作者】Chen Shufa;Xie Fawang;Meng Xianqi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22.40 引言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阶段,迫切要求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通过大力发展各种复式作业机械,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机作业效率,最终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1]。
旋耕是一种常见的整地方式,现有的旋耕机作业深度一般在12~18cm,连年旋耕将12~15cm处的土层压实压紧,作物根系下扎发育受阻,水肥吸收困难,继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2]。
长时间得不到深翻的土壤,会增加病、虫源基数,频繁发生病虫害。
而使用犁翻与旋耕、深松等技术组合后的农机耕作深度普遍在20cm 以上,可以打破土壤犁底层,高效储水,保障土壤水分循环,提高土壤透气、透水性,增强土壤抗旱保墒能力,优化作物根系的生长环境,为肥料的吸收利用提供便利,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粮食品质和产量[3]。
因此,在传统旋耕机基础上围绕不同区域农艺要求,进行犁翻、深松、旋耕、埋茬、碎土整地等功能的有序组合,开发适合稻麦秸秆还田犁翻旋耕复式作业机,提高产品区域适应性是十分必要的。
【优秀毕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秸秆还田

在对秸秆粉碎还田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玉米秸秆还田机总体结构设计方案。采用卧式结构 主要由悬挂装置、变速箱、秸秆粉碎机构、等组成。拖拉机输出动力经万向节传递给变速箱,变速箱一轴经齿轮、带轮两级增速后,带动粉碎刀辊工作,粉碎刀辊带动刀轴进行秸秆粉碎达到秸秆粉碎还田的目的。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灭茬;秸秆还田机;碎茬刀
1.2 玉米秸秆处理利用现状
机械毕业设计1453香蕉秸秆根茬还田机(主传动、粉碎机构设计)

前言我国香蕉重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台湾等热带地区,2005年总种植面积383.25万亩总产量590.33万吨,分别占世界的7.8%和6.9%,名列世界第4位,在世界香蕉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农业经济的主要产业。
其中以广东省面积产量最大,分别为188.7万亩和`国香蕉生产主要基地。
近年来,国产香蕉口感、香味、质地等方面不如进口香蕉,但国产香蕉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国内一等品以上的香蕉果品的外观、色泽、梳形、梳指整齐度与进口香蕉相比差别不大,但是一等品以上的香蕉所占总产量的比例尚少,这也说明我国香蕉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经过调查发现,一些蕉农重前轻后,后期水、肥不足,保叶较差,留梳较多,果指饱满度不够,套袋扩果工作跟不上,采收加工处理包装工作滞后。
在采收工作中人挑车拉,随意堆放,环节较多,机械损伤严重,包装等加工处理粗放,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还有各种激素施用过多过滥,严重破坏香蕉质量,造成土纸板硬。
还有就是地方组织程度差,龙头企业不多,辐射力不强。
单独、分散经营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之间矛盾越来越凸显,整体产业化的程度不高。
目前,大部分的蕉农还是运用原始的人工方法和工具来收获种植香蕉,当香蕉收获以后,香蕉径杆由人工逐棵砍伐搬运出园。
即占地、浪费劳力,又浪费了大量的有机肥,因为香蕉秸秆里富含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原料之一,这就需要我们来开发出一种独特的农用还田机械。
研究应用香蕉秸杆还田机械技术,保护耕地,增强土壤肥力。
香蕉秸杆含有大量的有机肥料和农作物需要的元素。
利用香蕉秸秆/根茬还田机的粉碎还田等综合处理,一方面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经过发酵,增加土壤肥力,又解决了占地问题,减少污染。
另一方面,还能耕作土地。
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同时又可缩短休耕期,便于抢种。
也可以说,香蕉秸秆/根茬还田机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农业机械上的一次革命。
秸秆粉碎还田机毕业设计

秸秆粉碎还田机毕业设计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非常有趣又实用的东西,那就是秸秆粉碎还田机。
这玩意儿可真是农业界的小英雄,简直就像是农民伯伯的“绿色小助手”。
想象一下,咱们每年收完庄稼,田里留下的一堆秸秆,有点像家里过年后剩下的烟花,满地都是,虽然好看,可就是麻烦。
总不能让它们白白躺着吧?这时候,秸秆粉碎还田机就大显身手了,简直是“秸秆清理小能手”!你瞧,这机器一开动,轰轰作响,像是在给秸秆们开个派对。
它把那些长得不成样子的秸秆轰得粉碎,真是神奇。
粉碎后的秸秆在地里一躺,就成了天然肥料,帮助土壤保持水分,增加养分,听着就让人觉得舒服。
农田就像换了个新装,焕然一新,果真是“肥沃之地”啊!更有意思的是,这样一来,咱们也不必担心土壤退化的问题,简直就是给大地打了个“美容针”!不得不提的是秸秆还田的好处。
大家知道嘛,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土壤质量,更是为了保护环境。
以前啊,农民伯伯们常常把秸秆焚烧,结果不仅造成空气污染,还让农田失去了宝贵的营养。
就像咱们吃饭总要留个底,别浪费。
现在好了,有了粉碎机,这些秸秆就可以“变废为宝”,既环保又经济,真是“事半功倍”!再说,这机器操作起来也不复杂。
农民朋友们只需把它推到田里,一键启动,就能享受到这“智能化”的农业新体验。
像极了操控游戏里的飞船,轻松又带劲。
走在田间,望着一片片经过粉碎的秸秆,心里那种成就感,简直跟考试考了个高分似的!要是能拍张照,发到朋友圈,朋友们肯定会赞叹不已,哈哈。
这种粉碎机的使用,完全是“人人有责”的大事。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农民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大家纷纷参与到这个行动中来,真是“齐心协力”,共同为地球出一份力。
能看到大家为了环保而努力,心里那叫一个美!再加上支持,农民们的积极性高涨,纷纷购置这台机器,简直是一场农业革命。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对秸秆粉碎还田机有了更深的了解。
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就像“春风化雨”,把传统农业和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轴管传动式双轴旋耕机的设计与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 2 2 2 . 3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 6 7 2 — 3 8 7 2 ( 2 0 I 7 ) 2 1 l - 1 ) { ) 3 i 卜0 4
到两根 旋耕 刀轴 , 传动 箱 尺寸庞 大 、 结 构较 为笨 重 、 左 右 两侧重量不平衡 , 整个传动 系统 的噪音和 冲击也较 大。本 文设计 的轴管传 动式 双轴旋耕 机 。采用轴 管传动代 替现 有的不等 速十字 万向节和侧边 齿轮箱进行 远距离 动力传 递, 并 采用弧形锥齿 轮代替直 齿圆柱齿 轮 , 增强 了动力传
递 的精 准 可 靠 性 , 降 低 了传 递 的 噪 音 和 冲 击 , 优 化 了 传 动 系统的结构和尺寸 , 也 使 整 个 机 具 更 符 合 人 机 工 程 学 。整 个机具结构如 图 1 所示 。
方 的第二旋耕 刀轴将会在 第一旋耕 刀轴 耕作后 的土壤 里
再 入 土旋 耕 1 0 e a 以上 . r 这 样 上 下 两 旋 耕 刀 轴 的耕 深 达 到 2 0 e m 以上 , 如 图 3所 示 。通 过 上 下 刀轴 的 双 层 旋 耕 , 达 到 了大 耕 深 的 目的 。 满 足 秸 秆 全 量 还 田 的要 求 。
表 l 机 具 的 结 构 参 数
2 主 要 传 动 部 件 的 设 计
本 饥具 对 双 轴 旋 耕 l 的 主 嵫 传 动 部 件 进 行 了 优 化 没
汁. 采片 J 弧形锥齿轮 , f i r 轴 僻 代 斡 r传 统 的
3 0
2 0 1 7 年1 1 月上
机械毕业设计1497小型旋耕机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小型旋耕机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2014年5月15日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引言 (4)第二章总体设计 (5)2.1设计的内容 (5)2.2设计依据 (5)2.3 设计要求 (5)第三章总体方案论证 (7)3.1中间链传动结构方案的设计 (7)3.2主要结构和参数的设计与选择计算 (7)3.3.旋耕刀滚的设计 (9)3.4双油封和挡草圈的设计 (11)3.5 1G-100旋耕机主要技术规格及基本参数 (11)第四章总体结构的布置与设计 (12)4.1 传动结构的设计 (12)4.2 主要结构的分析设计 (12)第五章链传动的设计与计算 (14)5.1 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14)5.2 链轮设计计算 (15)第六章主要零部件强度计算 (16)6.1 链传动的强度的磨损核算 (16)6.2 传动轴的强度计算和疲劳强度校合 (16)6.3 滚动轴承的计算和选择 (19)总结 (20)参考文献 (21)附录感言翻译译文及原文1G—100型水旱两用旋耕机设计小型旋耕机摘要:水旱两用旋耕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好,操作容易,转动方便,适应性广,价格合宜,水旱两用旋耕机机动灵活,一般中小型机械厂、农机厂均可生产制造的要求。
如果设计成功,本机可进行旱田旋耕、水田耙整等项作业,能弥补现有旋耕机存在功能较单一、生产效率偏低等不足之处。
我设计的是一台水旱两用旋耕机,与黄海-12(15)马力手扶拖拉机相匹配,主要用于水田耕整,也可进行旱田耕作。
现有的水旱旋耕机是耕幅为0.6米的老式机型,而本课题设计的水旱旋耕机耕幅为1米。
本设计与黄海-12(15)马力手扶拖拉机相匹配,中间传动,固定联接。
设计内容包括机架、传动系统、刀辊、尾轮等,要求结构简单、紧凑、重心平衡。
该机可用于水田耕整地,也可进行旱田旋耕。
各项性能指标应达到国家标准和农艺要求。
通过对水田旋耕机驱动轮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的分析,结合水田土壤的力学性质,经过优化设计,研制水旱两用旋耕机驱动轮,使该驱动轮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设计(论文)双轴旋耕秸秆还田机设计The Design of Rotary straw biaxial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XXX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XXX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本人完全了解XXX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XXX所拥有。
XXX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XXX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摘要我国目前对秸秆的处理大多数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
就当前正采用的秸秆还田机具而言,还是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比如机具功率消耗大,但工作效率低以及出现一些漏耕等现象。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是双轴旋耕秸秆还田机。
本机具带有一个长方形的立体机架,万向节、悬挂架和齿轮减速箱安设在该机架的前部中间处,齿轮减速箱的动力输入轴直接利用万向节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入轴连接在一起,中间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直接直接与该机具的前旋耕刀轴连接,后旋耕刀轴与前旋耕刀轴采用链传动连接;前、后的旋耕刀轴直接装在齿轮减速箱的下方两侧。
另外,在前、后旋耕刀轴上面,安装有旋耕刀;弹性拖板安装在整个机具的后方。
本设计发明的机具,只须进行一遍旋耕还田作业,就能够超过原有机械两遍的工作量,不会出现像单轴那样漏耕的现象。
不但效果良好、效率高,而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成本。
本课题要设计的任务有:(1)分析制订机具总体设计方案。
(2)进行齿轮传动部分的设计。
(3)进行旋耕刀轴的设计计算。
(4)对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5)绘制机具三维图以及传动系统、旋耕刀轴和其它零件图。
关键词:双轴;秸秆还田;传动箱;旋耕。
AbstractChina's current handling of straw to field the most direct way. It is currentlybeing used straw in terms of equipment, there are some areas for improvement. For example, equipment power consumption, but low productivity and some leakage of farming and so on. The purpose of this task is to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As a former Rotary Tiller axis of the equipment, the latter with the former rotary tool axis rotary cutter shaft using chain drive connection;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rotary tool axis transversely moun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intermediate gear box. Besides, the front and rear rotary arbor above, fitted with knife, before, or after paddy buried pulverizer knife or before and after paddy farming knife buried; elasticity carriage transversely mounted in the rear rack.The dual-axis rotary straw machine, as long as Rotary Field work again, it is possible to exceed the original rotary machine twice a job, not only the good effect, high efficiency, consistly reduces the working costs, but also reduce the pressure field tractor times, thus avoiding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 of land compaction. The task to design tasks are:(1)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olithic machine design.(2)design gear portion.(3)Conduct Rotary arbor design calculations.(4)design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machine.(5)draw three-dimensional maps and transmission equipment, rotary cutter shaft and other parts in FIG.Keyword:Biaxial ; Straw returned to field ; Transmission case ; Rotary .全套图纸外文翻译扣扣: 1411494633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潜力 (1)1.3课题的背景及选题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课题的研究内容 (2)1.5研究技术路线分析 (3)2 总体方案设计 (3)2.1技术要求 (3)2.2总体机构与工作原理 (3)2.3配套动力计算 (4)2.3.1旋耕功耗的计算 (4)2.3.2机组行驶功耗计算 (5)2.3.3拖拉机的选择 (5)2.4主要技术参数 (6)3 传动部分设计 (7)3.1中间传动箱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7)3.2中间传动箱的主要零部件设计 (8)3.2.1主要参数的设计选择 (8)3.2.2主要工作部件设计计算 (8)3.2.3传动装置的动力计算 (8)3.2.4传动比的分配 (8)3.3传动齿轮的设计 (9)3.3.1锥齿轮1、2的设计计算 (9)3.3.2直齿轮3、4的设计计算 (13)3.3.3直齿轮5的设计计算 (17)4 旋耕刀轴的设计 (22)4.1前刀轴的设计 (22)4.2后刀轴的设计 (27)4.3刀滚的设计 (28)4.3.1刀滚半径的选择 (28)4.3.2刀片的选择与安装 (28)4.3.2.1刀片的选择 (28)4.3.2.2刀片的安装 (29)4.3.2.3刀片的排列 (30)5 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万向节的选择 (32)5.2轴承的选择 (32)5.3侧边链条箱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中间传动箱的结构设计 (35)5.5罩壳与弹性拖板的设计 (35)5.6挡草圈和双油封的设置 (36)6机具的安装调整以及润滑方式 (37)6.1机具的安装调整 (37)6.2润滑方式的选择 (38)结论与展望 (39)前景 (39)展望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1 绪论1.1秸秆的还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之前,农作物的秸秆就已经以很多种形式(包括垫栏、堆沤、燃烧过后的草木灰能够直接还田)与人和动物的粪便等一起混合起来并投入土壤的农作物循环中,现在农村的经济也已经迅速地在发展,农村劳动力也不断在变少,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出去打工,所以秸秆间接还田技术很难继续在农村里推广下去。
此外,考虑到目前将秸秆用于工业生产的难度大以及燃烧结构的调整等因素,因此需要我们在农村发展稻麦秸秆直接还田的技术。
采用机械化的作业使秸秆直接还田有很多益处,一方面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不断地提高作业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高温型菌种制剂将玉米、小麦、水稻等秸秆迅速地发酵成优质并且高效的有机肥。
我国的秸秆还田技术创始于20世纪的60年代,一开始是在我国北方城市的一些农场推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当作有机肥使用,与此同时我国开始研究试验单项技术的发展。
在随后的几年里,在我国的南方开始推广和应用。
从90年代起,开始了将农艺和农机相结合的试验,在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旋耕机械设计以及耕作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的突破。
1996,全国秸秆还田总面积突破上升为5亿亩,全国的年秸秆还田总量上升为1亿吨,大概占秸秆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现在我国的秸秆还田技术主要在我国华北、长江下游一带应用较为广泛,而且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在旱田里多于水田。
而现在市场更多的是提倡复式作业机具的发展。
其存在着很多益处,一方面,复式作业能够节约工作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拖拉机来回反复压田的次数,从而满足了农民低成本的生产要求。
目前,我国农用机械正在展开的复合作业的研究方式有:秸秆粉碎+根茬破茬机,联合收获机+切碎还田机,秸秆还田+深松,秸秆粉碎+根茬破碎+免耕播种机等多种模式。
多种复合式作业形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将会逐渐取代当前的单项作业,肯定会成为今后农用机械的发展之重。
在如何发展秸秆还田这一门技术的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开发新的产品来解决这一难题。
在我们开发新产品的时候,要特别地注意在工作结构、原理以及功能方面有所创新。
例如一些功率消耗较小成本低的机具的研发与推广等问题。
注重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可靠性能,提升产品的使用可靠性,提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