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口语交际答题方法及实例

中考口语交际答题方法及实例
中考口语交际答题方法及实例

解题策略】

“口语交际”大多具有不定性、灵活性、多元性等特点。中考语文试卷出现的口语交际题大多比较切合初中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考生依据“对象、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同题型,灵活的、有创意地进行解答。这就需要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运用个性化的思维来独立思考,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要准确解答“口语交际”题,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具体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的交际能力、文明程度、语言素养的平台。要在文明和谐中进行人际交流,必须明确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其要求如下: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

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

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

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感召力。(8)能准确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二)要准确解答“口语”题,其次必须了解和掌握口语交际的方式和要求。

(1)听:①听新闻广播和一般性发言,能抓住中心和要点。②听记叙性文章,能听清

所写的人和事,听出条理和详略。③听读说明性文章,能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④听读议

论性文章,能明确作者的观点和道理。⑤听课、听报告能抓要点作记录,做到重点不遗漏、难点不放过。⑥参加讨论,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⑦与人交谈,要耐心、专注地倾听别人说话,了解对方的意思,能听出弦外之音,话外之意。

(2)①当众说话要态度大方、口齿清楚、语音清晰、音量适中、神态自然、语句连贯、语意完整明白;注意场合、对象,用语文明、得体。②课堂答问、参加讨论,说话要简约,有条理、有针对性。③讲述见闻,内容要具体、有条理,能用恰当的语调表达感情。④口头介绍事物,要按照一定顺序、用恰当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⑤扣住话题发表意见,要观点清楚,有一定说服力,不偏离话题。

(三)要准确解答“口语交际”题,需要了解和掌握口语交际题的解答程序。

解答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一般可以按照如下程序进行:①看清题目②明确要求③抓住题眼④品读材料⑤理解题意⑥依照要求⑦灵活作答

(四)要准确解答“口语交际”题,还必须遵守口语交际的解答准则。

一般地说,要提高“口语交际”题的成绩,必须遵守如下原则:

1)言之有“礼”。“礼”即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得体的用语。

(2)言之有“物”。“物”即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混不清言语,话语应力求清楚、明白、简洁。

(3)言之有“序”。“序”即顺序,说话有合理的顺序,不颠倒混乱,要注意事物内在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4)言之有“节”。“节”即简明,答题时要满足试题要求,简明有序作答,字数适

中,标点恰当。

一、主持类

例1(北京市):2006 年12 月20 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2007年开始,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中提出的口号是:“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为落实《通知》要求,某中学初三(1)班准备召开“走进‘阳光 ',迎接奥运”主题班会,

请做好以下工作。

根据下面要求,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

(1)开场白中要有“阳光体育”和“民族素质”这两个词语。

(2)开场白中要有与“奥运”相关的内容,如五环旗帜、奥运口号、奥运健儿、奥运吉祥物等(涉及一项内容即可)。

解析:这道题设置了具体的情境,考查了学生说话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解答时,首先要融入情境,准确“定位”主持人身份。其次,要把握开场白拉近距离、烘托气氛的特点,做到先声夺人,让听众耳目一新、精神一振。另外,题目中的两点刚性要求必须兼顾到,这样才能说出合情合理合味合题的话来。

答案示例: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开始了。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而努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迎接2008 年奥运会的到来。看,福娃正在张开双臂,迎接世界各国的朋友。让我们和福娃一起,迎接奥运,走进阳光,走向明天。

二、论辩类

例2 (浙江宁波市):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解析:此题设计别具匠心,题目为辩论题,辩论的内容涉及的是网络阅读这个时尚的话题,考查学生思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解答时,不论选择正方还是反方,立论还是驳论,个人的观点必须明确,选择的理由必须充分。要根据生活的实际或个人的切身体会,搜索身边的有关事例,为辩论提供有力的证据,做到有理有据。同时,辩论的语言还要注意逻辑性和严密性。

答案示例:正方:利大于弊。网络阅读比传统纸质阅读方便快捷,可以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对于青少年增长学识,不无裨益。反方:弊大于利。网络阅读囫囵吞枣,不利于深层理解;且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青少年心智发展有负面影响。

三、阐明类

例3(陕西省):中考临近,高明想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去打篮球放松一下,妈妈着急地说:

“马上要中考了,你怎么还去打球?”在这种情况下,高明怎样说才能不让妈妈生气,又能达

到放松的目的?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题目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说话的对象是自己的母亲,因此在表明观点时,不能过于直接,而应该根据说话人的身份和对象,尽可能把话说得委婉一些,把理由阐述得充分一些,才能使对方转变态度,欣然接受你的意见。

答案示例:妈妈,您别生气。古语讲得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适当的放松有助于我的复习。放心吧,我只玩一会儿。

四、劝说类

例4(安徽省):班级要召开“我看小事”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演讲过程中有几个同学在下面说笑打闹,班会结束前,你作为主持人作小结,想结合班会主题对他们提出忠告,你会说些什么?

解析:这道题要求根据具体的情境,对违反纪律的同学提出忠告。考查学生劝说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结合班会主题,指出劝说对象的错误所在,这样,说的话才有针对性。其次,劝说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让对方觉得自己能从中受益。最后,由于是同学关系,说的话一定要注意得体,切勿板着面孔说教,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效果适得其反。

答案示例:刚才演讲时,有的同学说笑打闹,这看似小事,其实不是小事,因为这既影响了本次活动,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希望以后一定要注意。

五、安慰类

例5(山东威海市): 某同学身患重病,病痛的折磨和经济的贫困让他很悲观。班里同学为此开展了爱心捐助活动,现推选你为代表到医院看望并送去捐款,面对病床上的同学你应该如何说?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如何安慰人的口语表达能力。解答时,应注意几点:一要看对方的身份。对象身份不同,说话的口气也应有变化,如这道题的对象是同学,安慰的口吻尽量轻松一点。二要尽量说一些安慰的话,祝福的话,给对方信心和力量,从而战胜眼前的困难。

答案示例:你看,还没有分手几天,大家都忍不住想来看你,又怕都涌来了,老师没法上课了。这不,我幸运地代表他们来了,还把他们的“爱心”都带来了。哥们,安心养病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到时我们再到赛场上一比高低,我等着你!

六、邀请类

例6(安徽芜湖市): 你校响应芜湖市教育局“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准备于2007 年 5 月

10 日下午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5月9日下午,由你代表学校去邀请芜湖市“图书漂流”活动发起人张教授参加本次活动,请你把对张教授说的话写出来。

解析:这道题的情景设置,考查学生如何邀请人的口语表达能力。邀请类试题解答的关键之一,是正确地使用敬辞,也就是说在说话中一定要含有尊敬对方口吻的词语。另一个关键,是要把邀请人家做什么事的要素清清楚楚地说出来,比如,时间、地点、内容等等。

答案示例:尊敬的张教授,明天下午我校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我代表学校邀请您到我校进行现场指导。题型概说】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部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

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具体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的交际能力、文明程度、语言素养的平台。

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命题者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命制了“口

语交际”题对考生的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进行考查。“口语交际”题的出现很好地体

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弥补了母语教学忽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的

缺陷。口语交际题的出现,培养了中学生听、说的能力,促进他们在文明和谐中进行交流。

口语交际题的出现,同时使语言考试形式灵活多变,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开放性、多元性

和主体性,为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5年全国中考就有不少地区的语文试卷出现了“口语交际”试题,“口语交际”主要考查听和说的能力。有的是听录音,回答问题;有的则是书面上“听”,回答问题;有的是阅读有关材料后依据语境按要求说话;有的则按情境要求考生写出有关人物的语言、写出

人物的语言的内涵等。

“口语交际”题从考查内容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听话类口语交际不是指单纯的听和说,而是听和说的互动交融,但是单独的听、说能力却是交际的基础。能听弦外之音就是一种基本功。例如2005年宁波市中考口语交际

题:

认真听一组新闻,完成 1 - 4题。(8分)

1?作为中国支持德国在联合国发挥更大的作用的理由,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德国是欧盟重要成员

B.德国战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C.德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德国与中国历来有友好合作的关系

2.对德国“争常”,中国和韩国都表示“支持”,

但外交辞令各有特点。中国表示愿与

德国就联合国改革问题,而韩国表示将对德国“争常”。

(2分)

3.德国总理施罗德说,如果一个国家以“审慎和自省”的方式,不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D 2?保持接触和磋商予以协助

3.正确对待本国的历史不会失去朋友会赢得朋友

还有的试题则设置综合性比较强的听话类“口语交际”题目。例如2005年厦门市的中

考题就设置了10道题目,对考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考查。从考查的范围看,有听一句话考查考生对宣传用语的判断,有听一句话或听一段话考查考生对材料重点的把握与信息的筛选,还有听一段话对人物语言的理解等。口语交际考查得法,势必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2)介绍类介绍类的说话,主要体现你的说话能力。它的特点是,用简洁的语言去

介绍相关的对象,如书籍、照片、动物、朋友、我的家、名胜古迹等。例如2005青海省西

宁市中考口语交际题:

1.请你(化名李晓)针对李媛同学的特点,给她写一则临别赠言。(限在50字以内)

(3分)

李媛,女,是初中三年的同班同学。平时不爱说话,很少参加同学聚会和其他活动。学习踏实,肯钻研,文化课成绩优秀,但体弱多病。

2.请你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给初到西宁(或大通、湟源)的朋友,介绍本地的自然风光或土特产品。(3分)

[参考答案]

1.略(称谓、署名1分;内容中有赞扬也有希望(或祝福)1分;语言凝练用语得体1

分。共3分)

2.略(内容和句式符合要求即可,共3分)

(3)情景对话类所谓情景对话类题目,就是命题者根据实际生活中已经发生或者可

能发生的事实设置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生活体验,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

训练。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口语交际题。例如2005年成都地区中考口语交际题:

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按要求回答。(4分)

据《成都晚报》2005年6月3日报道:胡强昨日早上7时40分左右,骑着电动单车上班经过九眼桥时,被身后一辆飞驰而过的自行车连人带车撞倒在地。他挣扎着爬起来,看清

楚前面骑车的人是一个身穿校服的男孩,他大声呼喊:“同学、同学……”但对方没有停下

来,反而加快速度骑走了。

胡强只得收拾散落一地的东西准备离开。他突然发现,电动车的车头上挂着一沉甸甸的

书包!这一定是那个男孩倒地时不小心掉下来的。

虽然上班迟了,但胡强还是拎着书包径直来到了本报。胡强一边往受伤的脚踝上帖“创

可帖”,一边说:“我想,这个学生掉了书包一定很着急,希望能帮忙找到这个学生。把我撞倒固然是他的不对,但如果不还他的书包就是我的不对了。”打开书包,作业本上写着小

张的名字,以及年级、学校名称。记者随后与小张的学校取得了联系。中午小张和母亲匆匆

赶到了报社。

面对此事,母子俩感慨万千,他们有许多话想对胡强说。根据当时的情境,他们会怎样

说呢?请你替母亲和小张分别向胡强说几句话。(回答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要得体)

(1)母亲对胡强说:

(2)小张对胡强说:

【解析】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得体即可。还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语气和心情。

答案略。

“口语交际”题从考查形式分主要有:

(1)选择题一是特定情境中的表达,即要求考生将特定情境下的说话,从四种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项;二是不同情境的不同表达,即四种情境四种选择,各项之间无可

比性,须经过判断、揣摩、分析、比较,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例如2005年南宁市中

考口语交际题:

请根据语境选择得体的一项()(2分)

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时候,作为一名志愿者,当你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时,一位中学

生骑着自行车硬闯红灯,这时,你迎上去说:

A.喂,你想干吗?想找死吗?

B.下来!你已经违反交通规则了。

C.同学,请你不要闯红灯!

D.你这家伙,懂不懂交通规则?

【参考答案】C

又如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口语交际题:

在下面情景中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王芳在购书时,不慎将钱包丢在书店里,她连忙回去对售书阿姨说:

A. “阿姨,我刚才买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了,你是否看见了?”

B?“阿姨,请你将钱包还给我,我刚才是丢在你这儿的。”

C?“阿姨,我的钱包刚才放在书柜上的,你现在将它藏在哪儿了?”

D?“阿姨,求求你,将钱包还给我吧,我会加倍酬谢你的。”

【参考答案】A

(2)表述题(简答题)就是指所给的听说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设置的情景表述与特

定的情景、对象相吻合的内容。例如2005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口语交际题:

某报“视听阅读”版开设了一个新栏目“读书访谈录”,首期活动围绕“读名著”展开,将邀请诗人、作家作为嘉宾。假如你作为中学生代表主持本次访谈,请你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两个问题向嘉宾提问。要求紧扣话题,表达简明扼要。(4分)

【参考答案】

示例:(1)哪些名著最适合中学生阅读?

(2)中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名著怎么办?

(3)如果请你们为中学生推荐名著,你们会推荐哪些书目?

(3)修改题就是针对说话中的毛病(不注意场合、不注意对象、不得体等),要求考生指出并加以改正。其要求具体,错误明显,易于修改订正。例如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

口语交际题:

下面是某同学在电话中给小明说的一段话,请按要求对加序号的句子进行修改。(3分)

小明:①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同时,还要请你在班上发动同学积极

投稿。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②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③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

编辑部,也可直接交给我。

(1)第①句有一处用语重复,应删去的词语是。

(2)第②句自相矛盾,应改为。

(3)第③句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应改为。

【参考答案】

(1)“马上”或“立即”;(2)以不少于600 字为宜(或以600字左右为宜);(3)“务必”应改为“请或可以”。

笔者预测:“口语交际”今后的考查,仍将用听力和书面形式评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设题会逐渐地由简单对话式向综合性转变,注重多角度、多层面考查。常见的考查方式是设置特定的情境,要求学生写出别人讲话的言外之意,或写出人物当时可能说的话,或写出讨论的焦点和不同的意见,或围绕话题谈自己的看法,或对某问题进行评价。题型以主观题、简答题为主,其中含一定的开放性的试题可能闪亮登场。

【解题策略】

“口语交际”大多具有不定性、灵活性、多元性等特点。中考语文试卷出现的口语交际题大多比较切合初中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考生依据“对象、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同题型,灵活的、有创意地进行解答。这就需要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运用个性化的思维来独立思考,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要准确解答“口语交际”题,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具体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的交际能力、文明程度、语言素养的平台。要在文明和谐中进行人际交流,必须明确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其要求如下: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

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

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

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感召力。(8)能准确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