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杭大运河城区段的功能_闫茂文
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改线工程线路方案论证

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改线工程线路方案论证
葛红群
【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
【年(卷),期】2009(006)005
【摘要】介绍了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改线段的大改线和小改线2个线路方案走向及优缺点,推荐综合利用程度最高的小改线线路方案.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葛红群
【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12.13
【相关文献】
1.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改线工程方案论证计算 [J], 吴修锋;吴时强;黄国情
2.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改线工程土方综合利用地质勘察 [J], 苟联盟;任家军
3.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淤积泥沙来源的分析 [J], 应强
4.“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改线段钟楼防洪控制工程”荣获2010年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 [J],
5.京杭运河改线工程邹区大桥JHCZQ-1标水稻田地段路基基底处理 [J], 杨广军;李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京杭大运河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
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
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但在隋朝以前,运河都是地区性的,且流程也较短。
隋朝统一后,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利用天然湖泊,疏浚古运河,重开一些新渠道,第一次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 历经千余年, 一度成为古代中国沟通华北、中原与江浙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沿河上百座城镇商阜的兴起和商品贸易的发展, 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军事防务、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深入探讨和借鉴京杭大运河恢弘的大水利规划思想, 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与综合治理措施的不同方面, 传承博大精深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京杭大运河工程规划的借鉴1.大水利规划思想的借鉴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年, 开邗沟, 沟通江淮, 奠定了今日淮扬运河的基础;隋朝统一中国后, 隋炀帝杨广登基的次年便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 对邗沟也进行了整治。
公元605年开成通济渠、公元608 年在黄河北岸引黄河水开挖永济渠至蓟城(今北京) 、610年又开江南运河, 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送余杭(今杭州)入钱塘江, 至此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部告成, 曲折连通了京杭两地。
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均在北京建都,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 而漕粮又多取之于长江下游。
京杭大运河对当时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起着巩固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巩固了国家军事防务。
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 充分体现了大水利的规划思想。
河线绵延上千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上运输之长, 创我国南北漕运之盛世。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开发利用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开发利用京杭大运河在人类的人工开凿运河史上是流程最长,时间最久的运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京杭大运河南起涿郡,北到余杭,连接南北,贯通东西,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五大水系,形成了极大的海上网,是天津重要的航运通道。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对于天津的经济、交通、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对于天津的民生、河边环境的绿化、生态环境、气候的调节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天津除了是著名的工业城市外,还是引人注目的文化之都,在运河两岸遗留下了诸多中外交流的文化古迹、名人故居、各国建筑以及现存的民俗、民间文化,这些都是天津这座城市的一大亮点。
撰文/赵力冬引言京杭大运河跨越了诸多城市,其中,天津是重要的一座,运河贯穿天津全境,运河跨越天津,在天津境内留下了丰富的运河文化。
2009年随着运河的申遗成功,大运河开始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并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此外,水利的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一大热点,深受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的关注。
因此,大运河的开发治理也被提上日程,本文旨在讨论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运河的研究与利用,从而使天津的运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研究利用的意义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承担着运输、交流的重要作用,对京杭大运河天津段的开发利用,有助于调整交通秩序、运河环境、深度挖掘运河文化,对天津的经济发展、旅游发展、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运河天津段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善生态环境。
从生态景观的角度来说,开发运河的生态景观一方面有利于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愿意去绿水青山的景区作为观景点,提倡绿色生活,绿色出行,对于提高生活质量、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生态景观对于改善天津运河的整体环境有着基础作用,运河是交通、交流要塞,自然生态环境异常重要,对于运河的防洪、蓄洪、排洪有着决定性作用。
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航的必要性和穿黄工程方案研究

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航的必要性和穿黄工程方案研究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四大运河之一,它连接了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人工运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价值。
目前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不能通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河的整体功能和作用。
对于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航的必要性和穿黄工程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航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航后,可以将干货、建材等货物通过水路运输方式从北方输送到南方,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2. 丰富旅游资源通航后,人们可以通过运河游览京杭大运河的风景和历史文化遗迹,丰富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这对于黄河以北地区的旅游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3. 维护和弘扬历史文化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品和文化遗产的载体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成就,通航有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航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穿黄工程方案研究1. 穿黄工程概述穿黄工程是指在京杭大运河上修建穿黄航道,将其与黄河连接起来,使得运河能够通航到黄河以北地区。
其工程难度较大,但对于促进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和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 穿黄工程方案选择(1)改扩建京杭大运河在京杭大运河的整体规划中,扩大和改善京杭大运河的运输通道,使得运河的承载能力增强,方便黄河以北地区的货物运输。
(2)修建闸门和水闸通过修建一定数量的闸门和水闸来连接京杭大运河和黄河,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控制运河的水位,保障运河的正常运输。
(3)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穿黄工程将涉及到水域的改造和土地的开发,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周边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穿黄工程的实施穿黄工程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浅析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

浅析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
王清秀
【期刊名称】《文化产业》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京杭大运河是目前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河道,其全程长约1794千米,从南到北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四个重要省份和两个重要城市,分为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
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人工大运河,其沿岸区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加强保护和利用是我国弘扬传统文化,促使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王清秀
【作者单位】[1]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文物局,山东枣庄277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
【相关文献】
1.京杭大运河(聊城段)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探讨 [J], 贾国华;丁继国
2.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J], 刘怀玉;丁蕾;石火培;孙明光
3.基于文脉传承的京杭大运河沿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分析——以苏州、无锡和常州为例 [J], 许晶晶;陈光龙;钱丹
4.基于地域性特征的大运河保护利用规划研究——以京杭大运河嘉兴段为例 [J],
李青
5.浅谈京杭大运河江都段的保护利用规划 [J], 原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关于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作为杭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京杭大运河的旅游价值不容忽视。
以下是关于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要善于利用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开发过程中,应重视保护和传承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融入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打造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旅游产品。
要充分发挥京杭大运河的水上交通优势。
作为国内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在交通运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发展水上旅游业,丰富游客体验,为游客提供不同形式的交通工具,如游船、划艇等,鼓励游客通过水路游览京杭大运河。
要注重运河沿线的景观规划和整治。
京杭大运河的沿线景观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注重运河两岸的景观规划,打造独特的沿运河风光带。
要加强对运河沿线的清洁治理,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环境。
第四,要充分利用周边区域资源,构建京杭大运河旅游带。
京杭大运河连接了杭州主城区与周边的多个县市,这些地区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要发挥京杭大运河的纽带作用,整合沿线的旅游资源,构建京杭大运河旅游带,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
第五,要注重旅游服务的提升和创新。
旅游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注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可以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出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选择,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对于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应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资源和水上交通优势,注重运河沿线的景观规划和整治,充分利用周边区域资源,构建旅游带,同时注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创新。
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可以促进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旅游的良性发展,并为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京杭运河在古今城市中的功能演变浅析——以京杭运河江南段为例

【 文献标识码 】 A
河 、 、 、 各大水系 , 淮 江 钱 在古代历史 上发挥过相 当重要 的作
用。对运河的保护源于京杭大运河 的申遗提议 , 至此沿线城 市先后加强 了对运河区域 的文化保护与规划工作 , 致力于打 造各 自的运河文化带 。但作 为文化 遗产 的同时运河 由于 自 身形成的特殊条件在生态上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 尤其在城市 人 口密集 区域更 应注重运河 区域生态与环境 的恢 复, 而不能 仅 限于文化上的保存与重建 , 这对于 当前处 于急剧 城市化阶 段而环境 日益恶化 的运河沿线城市尤为重要 。 大运河江南段 ( 江至杭州段 , 1 在历史上 的变迁 最 镇 图 )
图 1 京杭 大运 河 江 南段
制工程和输水工程为一体 的运河水量调配体系 J引江水济 , 运, 修湖补水及 以钱塘 潮水 助运 , 发挥 出了较高 的经济和社 会效益 ( 2 。但 同时期运 河的通航 与农业 灌溉争 水 的矛 图 ) 盾及运河对沿线 水资 源环境 的不 良影 响 已逐 渐显现 。元代
州 ) 奠定 了江南运河的基本走 向。 ,
这一时期运河建设主要出于军事 目的考 虑 , 在充分利用 天然河 流和湖泊行运原则 下开挖 的运河路线 , 使总 的行运路
贯通京杭运河及其后 明清两代均实行 以南养北 , 尤为重视维
持运河全线 贯通 , 多次修 治运河 , 以保航为主 , 严禁沿线取水
【 关键词】 人工运河; 生态环境; 绿道; 生态化 【 中图分类号】 T 94 1 U8.1 3
京杭大运河作为人类历史 上开 发时间最早 、 使用 时间最 长的人工运河 , 堪称水利工程上独一无二 的历史遗 产。它北 起北京 , 南至杭州 , 途经京、 、 、 、 、 6省市 , 津 冀 鲁 苏 浙 连接海 、
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旅游景观设计初探

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旅游景观设计初探作者:袁晓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9期袁晓琳随着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运河沿线城市更加重视运河保护,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大运河沿线旅游景观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沿线流经最长的城市,本文在概述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运河景观规划范围和景观设计定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沧州主城区段旅游景观设计要素,对生活休闲、历史文化、夜景照明三个主题的景观节点进行全面分析研究。
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蜿蜒千里,运河沿岸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及民风民俗各具特色。
随着“宜居城市”理念的提出,在大运河后申遗时代如何合理改善运河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景观,提升运河文化内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已成为沧州段运河景观规划设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运河景观规划范围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运河景观带的规划设计,主要规划范围为大运河流经沧州市区的渤海路至海河路东西两侧,分界点设在运河两岸第一个街坊外缘道路,沧州市区内运河河道的总长约为13.7千米,规划占用地面积大概为11.7平方公里。
京杭大运河跨越沧州市区,在主城区内由永济路、新华路、光荣路和解放路将南北运河景观带划分为三段,将南湖公园和人民公园两大景观节点与之连接。
二、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运河景观设计定位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景观设计要基于“生态、文化、休闲”三大主题。
北段景观规划的定位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中段景观规划定位侧重于居民生活休闲,南段景观带规划定位主要体现生态科普主题。
景观设计要以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积极融入当地居民的休闲娱乐要素,努力打造具有宜居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元化实用性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景观。
三、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运河景观设计要素分析(一)水景京杭大运河沧州主城区段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景观要素之一就是水体。
水体主要包含静水和喷水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