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类型

合集下载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高寒草原
分布区域
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四 川西部等地区。
植被特点
高寒草原由适应高寒环境的草本植物组成,以高山草甸和草甸草原 为主,植物群落的生长和演替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大。
生态功能
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防止水土流 失、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
热带荒漠
01
分布区域
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南和西南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等省
份的热带沙漠和戈壁地带。
02
植被特点
热带荒漠的植被以热带旱生植物为主,如仙人掌、霸王鞭等。这些植物
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和储水能力,能够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中生存。
03
生态环境
热带荒漠的生态环境同样十分恶劣,降雨量极少,气候炎热干燥,地表
生态环境
生长在亚热带气候区,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壤。
03
草原植被类型
温带草原
分布区域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 新疆、青海、甘肃等省份。
植被特点
温带草原由耐寒的草本植物组成,通常以针茅、羊茅、碱草等草种 为主,草原植物群落的生长和演替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
生态功能
温带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提供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目录
• 中国植被概述 • 森林植被类型 • 草原植被类型 • 荒漠植被类型 • 水生植被类型
01
中国植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植被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 群落的统称,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和地理分布 ,可以将植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9个植被类型

29个植被类型

29个植被类型植物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其分类和类型有着复杂的层次结构。

根据植物的形态和生态特征,植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介绍29种植被类型:1.海滩植被:海滩本身的特点,如风力,光照和盐度,决定了其特定的植物类型。

海滩植被主要由浅根植物、能耐盐的植物和海浪侵蚀植物组成。

2.沼泽植被:沼泽植物是湿润的森林,主要由植物的水生植物组成,具有芦苇、泥荚、沼泽藤等。

3.亚热带森林植被:位于低纬度海岸线,气候温暖和潮湿,是植物生长的非常理想的环境。

亚热带森林植被主要由香椿、杉木、榉木、苦楝等植物组成。

4.热带雨林植被:位于赤道地区的一种植被,具有可观的植物多样性,由诸如栗树、泰利拉克、木胶脂等植物组成。

5.沙漠植被:位于极端干旱的地区,多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土壤质地粗糙平滑,含有盐分和沙粒,由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6.沼泽湿地植被:位于湿地地带,一般在河岸、湿地或湖泊附近,土壤湿润,植物多样性丰富,由高大的植物(如柳树)和矮小的植物(如青苔)组成。

7.盐沼植被:位于盐沼地带,很少雨水侵蚀,土壤中的盐分含量高,由叶状盐生植物,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组成。

8.滩涂植被:位于海岸线周围的淤泥地带,有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由植物构成,如海芦草、滩涂杜鹃和滩涂杜鹃。

9.沿海滩涂植被:位于海岸线附近,土壤湿润,受潮,由高大植物,如椰子树、高大芦苇和紫萁藻等植物组成。

10.河谷植被:河谷植被主要由水生植物和与水性有关的落叶乔木植物组成,如桤木、榆树、白桦和楸木等。

11.河岸植被:河岸植被主要由植物构成,如芦苇、泥荚和芦根等,它们能够调节水分和氧气,同时防止河岸水位波动。

12.野林植被:野林植被主要由乔木植物和灌木植物组成,如杨树、枫树、蒙古核桃和樟树等。

13.湿地植被:湿地植被主要由水生植物组成,如芦苇、水芹、芦笋、莎草等。

14.针叶林植被:针叶林植被主要由针叶树木植物组成,如云杉、杉木、黑松、落叶松等。

15.草原植被:位于温带地区,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植物密度大,由高大植物(如草本植物)和矮小植物(如青苔)组成。

海拔对应的植被类型

海拔对应的植被类型

海拔对应的植被类型
海拔对应的植被类型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一般性的植被类型随海拔变化的情况:
1.低海拔地区(海拔0-1000米):通常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植被类型包括热带雨林、草原和灌木丛等。

2.中海拔地区(海拔1000-3000米):通常是温带气候,植被类型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等。

3.高海拔地区(海拔3000-4500米):通常是寒带气候,植被类型包括高山草原、亚高山灌丛和针叶林等。

4.极高海拔地区(海拔4500米以上):通常是高山和高寒气候,植被类型包括高山草甸、苔原和冰川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般的分类,并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也会影响植被类型的多样性。

植被类型有哪几种

植被类型有哪几种

植被类型有哪几种中国共分出29个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红树林、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等。

就地带性植被而言,植被型是一定气候区域的产物;就隐域性植被而言,是一定的特殊生境的产物。

1.针叶林:中国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域的各气温带内,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都有分布,尤其是亚热带针叶林有久远的发展历史。

2.阔叶林:中国阔叶树种类非常丰富,将近1000属之多,为北美东部的三倍,其中乔木2000多种:而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约1000种,许多是特有属和特有种。

3.灌丛和萌生矮林:中国的灌丛指的是荒漠以外的中生或中旱生灌木所组成的植被,包括各气候带高山上和特殊生境下,具有生理性干旱的灌木所形成的原生灌丛,也包括温带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和半干旱区易蓄水的沙丘上的原生中旱生灌丛。

此外,湿润区各气候带的地带性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灌丛,荫生矮林也属于这一类。

4.荒漠和旱生灌丛:中国的荒漠则主属温带的范围。

在中国境内亚热带,热带局部特殊干热生境中,也有类似热带荒漠的旱生灌丛。

5.草原:中国的草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从温带草原向西南方向延伸到亚热带青藏高原中部,则出现大面积的高寒草原,所以中国草原分布的地理位置大体上与太平洋东南季风的来源呈垂直相交的方向。

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仅局部地见于横断山脉的狭谷中和海南岛海边,与亚热带、热带旱生灌丛交错地组成复合体。

所以中国的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

6.草甸:草甸是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具有中生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

它区别于以湿生植物占优势的草本沼泽和旱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原。

但它们往往是彼此逐渐过渡的,因而出现了一些与沼泽和草原有关的过渡类型。

形成草甸中度湿润的条件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平原的低洼处和河漫滩,受地下水或夏季浸水的影响,引起土壤的湿润;另一种是气候湿润所形成的,包括湿润气候地区森林破坏后次生的草甸和亚高山森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归纳及表格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归纳及表格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归纳及表格
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种类繁多。

本文
将对世界主要植被类型进行归纳,并提供一份简明的表格,以便对
比和参考。

1.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位于赤道附近,年降雨量丰富。

植被繁茂,树种多样,并且层次分明,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 草原
草原广布于大陆内部干旱地区,气候较为干旱,草本植物占主
导地位。

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和寒温带草原。

3. 沙漠
沙漠位于中纬度干旱带,缺乏水源,气候极为干燥。

沙漠植被
少且矮小,多为耐旱植物,如仙人掌等。

4. 针叶林
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

植被以针叶树为主,如松树、云杉等。

5.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四季气候分明。

主要植物包括橡树、枫树、榆树等。

6. 灌木丛
灌木丛通常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植物矮小,常以灌木为主。

下表为世界主要植被类型的简明对比表格:
以上是世界主要植被类型的归纳及简明对比表格。

这些植被类型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参考表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经典课件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经典课件
619
(一)地理位置
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山 地,是我国最北的林区。 本区地貌呈老年期特征, 山势不高,一般海拔 700 --1100米,整个地形相对平缓,全部呈丘 陵状台地,几无山峦重叠现象,亦无终年积 雪山峰,由于气候条件比较一致从而大大减
弱了植被的复杂性。
620
(二)气候特征
为我国最寒冷地区,年平均温度在 0℃以 下(-1.2℃至一5.6℃),最冷月平均气温 一28℃~ 一38℃,一月份均温一20℃,极 端最低气温为一60℃,最热月平均气温 15~20℃。≥10℃的积温少于1600℃,生 长期90~11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400~ 500 mm,80%集中降落在7~8月。全区 较普遍的土壤是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地为草 甸土和沼泽土,且常间有岛状永冻层。
630
(三)森林特点
林下层灌木比较丰富,一般有20余种,主要 有毛榛、刺五加、暴马丁香、猕猴桃、山葡 萄、北五味子等。草本植物也有不少本地特 有种,如人参、山荷叶等。
本区的垂直分布带较明显。基带的上限为海 拔高度700~900m,其上则广泛分布着山 地针叶林带,树种组成单纯,以耐荫性常绿 针叶树——云杉和冷杉为主。
649
1.东部(湿润)常绿 阔叶林亚区域
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 的地带性植被,因不同的地带性而异。 现分别就北、中、南亚热带作简略介 绍:
650
(1)北亚热带
北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 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亚热带至暖温带的过 渡植被类型。
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由壳斗科青冈属、樟 科润楠属的常绿种类和栎属、水青冈属的 落叶种类等树种组成。
栲属、石栎属;山茶科的木荷属;樟科的润 楠属、楠木属、樟属的种类。此外,乔木层 中还经常混生有杜英科的杜英属、猴欢喜属; 木兰科的含笑属与木莲属;山矾科的山矾属; 交让木科的交让木属;槭树科的槭属常绿树 种及蔷薇科樱属的常绿稠李类。

高一地理森林植被类型

高一地理森林植被类型

高一地理森林植被类型
森林植被类型
一、針葉林:
1、中樞針葉林:常見於自然界中稀少水分和弱日照的情況,樹層以高
聳挺拔的針葉樹為主,亞樹層和木質植被較少。

通常會出現亞樹層中
常綠喬木漆葉樹,如聚蘭,以及少量落葉喬木和灌木。

2、鮮森林:是森林植被中最常見的類型。

佇立於潮濕和半旱地區為主,植物種類繁多,樹幹長而拔揚,樹層分明,樹木間的根系依存性強,
形成較複雜的地下生態系統。

木質植被種類也多樣,如山桃,火熱地
植物,酢漿藤,楝科等。

二、灌叢林:
1、落葉灌叢林:多見於溫暖潮濕的半旱地區,植物種類較落葉林多,
木質植物常有側柏,杜衡,梣樹等。

亞樹層多為常綠灌木,如木黃,
詹蘭,花楸等,常見雜草還有茅草,甘蔗,百里香等。

2、常綠灌叢林:以常綠树和植物為主,灌生植物佔比重較大,其中灌
木多為低矮无毛小型,也會有一些中矮大型的常綠柏類和楝類灌木。

雜草如牛膝草,芦荻,羊草,野蔥等也經常出現在這種森林植被類型中。

三、森林植被混合類型:
1、常綠針葉林:多見於半溼潮濕的地區,樹種以針葉樹為主,亞樹層永久性常綠喬木漆葉樹如聚蘭,而少部分灌木或落葉喬木如楓香等也經常出現。

2、落葉針葉林:多見於半溼潮濕的地區。

樹木以半落葉樹為主,如紅楓,江柳,楓香等,而永久性的針葉樹如落羽杉,白蠟杉等,灌木如木棉,木莧等也都會出現。

植被类型划分方法

植被类型划分方法

植被类型划分方法
植被类型划分是根据植物物种组成、植物结构和生态功能等特征,将陆地上的植被划分为不同类型,以便研究和管理。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法:
1. 根据植物物种组成:将植被按照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进行划分,常用的方法有草地、灌木丛、针叶林、阔叶林等。

这种划分方法适合于较小尺度的研究和调查。

2. 根据植物结构:根据植物的大小、高度和形态特征进行划分,常用的方法有草地、灌丛、森林等。

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反映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位。

3. 根据生态功能:根据植被的功能特征进行划分,如湿地植被、沙漠植被、盐碱地植被等。

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反映植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系统功能。

4. 综合划分方法:将以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植物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等多个因素进行划分。

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植被的特征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植被类型划分方法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植被研究、保护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称作植被,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

地球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决定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其它有关的自然要素。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水热条件的组合配置不同,因而导致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图14-1)。

图14-1植被分布与不同水热条件的关系阴影区是土壤和火对植被边界的影响(仿Whittaker,1975)一、热带植被类型(一)热带雨林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以内,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气候区。

全世界的热带雨林,可划分为美洲热带雨林区、非洲热带雨林区和印度—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区。

区内水热条件充沛,平均温度为25~30℃,平均年温差只有1~6℃,无明显的冬季和旱季,年降水量约2000~4000mm,多的可达12000mm(如夏威夷),空气中相对湿度达90%以上。

土壤为砖红壤,质地为壤质或粘质,土壤内缺乏盐基,也缺乏植物养料,几乎都呈酸性,腐殖质含量因分解而低下,土层内富有铁铝氧化物。

植被群落最明显的特点是大量种类组成乔木层,在1hm2范围内,可能有40~100种之多。

树冠参差不齐,色彩不一,树干高大笔直,分枝少,具有板状根(如紫茉莉、龙脑香科植物)、气生根(如榕树属植物)。

中型叶或大型羽叶常绿,下层植物常具滴水叶尖及花叶现象。

茎花现象也是雨林乔木的一个特征。

另外,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几个层片,构成了雨林的特殊景观。

中国雨林是印度—马来西亚雨林群系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广东和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

(二)季雨林季雨林(monsoon forest)是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森林类型,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

由于东南亚的季风最盛行,故季雨林在那里分布面积最大,且发育最为典型,分布在印度德干高原、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的干热河谷和盆地中。

年平均气温25℃左右,年降水量800~1500mm,具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群落有季相变化,群落高度较低,主要树种干季落叶,雨季到来时又开始长叶并相继开花,由于花期比较集中且某些植物具有大型花,使季雨林的外貌显得华丽,下层有常绿树种,具有旱生特征,林内有少量藤本和附生植物。

季雨林在我国热带季风区有着广泛分布。

在广东它分布于湛江、化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其中以海南岛北部和西南部面积最大;在广西分布于百色、田东、南宁、灵山一线以南全部低海拔地区;在云南主要分布于1000m以下的干热河谷两侧山坡和开阔的河谷盆地。

分布区每年5~10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80%,地面蒸发强烈,有干湿季之分,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季雨林是以阳性耐旱的热带落叶树为主,最常见的有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合欢属(Albizzia)、黄檀属(Dalbergia)等,并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三)红树林红树林(mangrove forest)是一种受周期性海水浸淹而生长于海滩淤泥上耐高温盐碱的湿生乔灌木群落。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可达32°N和44°S),世界上红树林有两个分布中心:一是以马来半岛为发达的东方红树林,包括太平洋西岸及印度洋沿岸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类丰富,可达20余种;另一是西方红树林,包括太平洋东岸及大西洋沿岸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类较少。

红树林所在的生态环境是风浪小,地势平缓,积有淤泥的海滩,土壤含盐量可达3.5%左右。

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故称为红树林,该群落的平均高度为30m,其分布可以最低潮位线延伸到潮汐完全达不到的海岸上。

红树林最为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还有所谓的胎生及盐生。

我国红树林植物共有24种,分属于13科15属,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和福建沿海,广西和台湾也有分布。

(四)稀树草原稀树草原(savanna)亦称萨王纳群落,是一种热带型的旱生草本群落,在群落内到处都有旱生型的乔木独株稀疏地分布着。

地球上稀树草原主要位于赤道南北5°~20°的范围内,非洲的分布面积最大,占据该大陆40%左右,在东部和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特别发达,主要草本植物有禾本科的须芒草属(Andropogon)、黍属(Panicum)和龙胆科的绿草属(Chlora)等,而在乔木中以伞状金合欢(Acacia spirocurpa)和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为典型。

南美的稀树草原集中在巴西高原上,且分布面积较大。

此外,北美西部、澳大利亚大陆中部荒漠四周、亚洲的印度、缅甸中部、斯里兰卡北半部和东南半岛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我国的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通常出现在砖红壤或红棕壤以及砖红壤性红壤的地区,大多数是由于森林受到人为破坏后产生的次生植被,但也有些是由于季节性干旱影响引起的。

二、亚热带植被类型(一)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是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的植被。

它在南、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均有分布,但以我国的常绿阔叶林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典型。

该区具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最热月的平均温度达24℃~27℃,冬季稍干寒,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为3℃~8℃,年均温度为16℃~18℃,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全年较湿润。

群落中主要树种为樟科、山茶科、壳斗科等。

树叶革质,有光泽,叶面与光垂直,故称照叶林。

上层乔木的芽有芽鳞保护。

林下为湿生植物,附生植物不发达,缺少茎花现象和板状根。

我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北部的广阔山地丘陵及西藏南部山地,其分布的海拔高度在西部为1500~2800m,至东部渐降至100~200m以下。

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

(二)常绿硬叶林常绿硬叶林(evergreen sclerophyllous forest)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地中海沿岸,其他分布于大洋洲西部、东部和中部,南非开普敦,北美加利福尼亚,南美智利中部沿海一带。

在这些地方,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

群落特征是叶常绿、革质,有发达的机械组织,叶面方向几乎和光线平行。

硬叶林的主要成分是椰子栎(Quercus coccifera)、冬青栎(Q.itex)、油橄榄(Olea europaea)、欧石楠(Erica arborea)及百里香(Thymus vulgaris)等。

我国的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及西藏东南的部分河谷中,其中金沙江峡谷两侧的高山是其分布中心。

因为我国没有夏干冬雨气候,所以,我国的常绿硬叶林是一个特殊类型,被称为“山地常绿硬叶林”,其主要树种有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川西栎(Q.qilliana)、黄背栎(Q.pannosa)等。

(三)荒漠荒漠(desert)植被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干燥地区,从非洲北部的大西洋起往东经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大、小内夫得沙漠,鲁卜哈利沙漠,伊朗的卡维尔沙漠和卢特沙漠,阿富汗的赫尔曼德沙漠,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哈萨克斯坦的中亚荒漠,我国西北和蒙古的大戈壁形成世界上最为广阔的荒漠区。

此外,还有北美西部大沙漠,南美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等。

荒漠的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少于250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数倍或数十倍,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土壤缺乏有机质,植被稀疏。

荒漠中植物以不同的生理生态方式适应严酷环境。

如有的叶片缩小或退化,有的只有肉质茎叶,有的茎叶被白茸毛,来贮水防灼;它们大多根系发达;还有一些短命植物和变水度种类(poikilohydric species),如地衣、苔藓和某些蕨类。

盐生植物是很多荒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群。

我国西北部的荒漠属于温带荒漠,位于北非欧亚荒漠区的东段北端。

包括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宁夏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约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5强,其中沙漠与戈壁面积约有100余万平方公里。

组成荒漠植被的建群层片有小乔木层片,如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H.presicum),它们是叶退化和落枝性的旱生小乔木;灌木与小灌木层片,如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木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ton)等;半灌木与小半灌木层片,如散枝猪毛菜(Salsola brachiata)、盐生假木贼(Anabasis salsa)、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博落蒿(Artemisia borotalensis)等。

此外还有多年生、一年生草类和短命植物等从属层片。

三、温带植被类型(一)夏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summergreen broadleaf forest)是温带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

它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北美大西洋沿岸;西欧和中欧海洋性气候的温暖区域;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和日本。

在南半球,只有南美洲的巴塔可尼亚有夏绿阔叶林分布。

夏绿阔叶林的分布地区属于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全年有4~6个月的温暖生长季节和适宜降水,最热月平均温度为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都在0℃以下,在大陆性强的地区可达-12℃,年降水量大约为500~700mm,水热同季。

由于植物生长季节内具备水热条件,植物群落夏季枝叶繁茂,冬季落叶进入冬眠。

常见的有栎林、山杨林、桦林、椴林等。

林下灌木也是冬季落叶种类,草本植物到了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或以种子越冬。

我国的夏绿阔叶林地区位于北纬32°30′~42°30′之间,东经103°30′~124°10′的范围内。

包括辽宁省南部,河北省,山西省恒山至兴县一线以南,山东省,陕西省黄土高原南部、渭河平原以及秦岭北坡,河南省伏牛山,淮河以北,安徽省淮北平原。

林下发育的土壤是褐色土和棕色森林土,黄土高原分布着黑垆土。

主要的夏绿树种为壳斗科的栎属(Quercus)和山毛榉属(Fagus)、桦木科的桦属(Betula)和鹅耳枥属(Carpinus)、榆科的榆属(Ulmus)和朴属(Celtis)等。

组成群落的树种经常是单优势种,在不同生境下形成各种类型的群落。

(二)针叶林针叶林(coniferous forest),又叫泰加林(taiga forest),是属于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几乎全部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分布最普遍。

它们的北方界限就是整个森林带的北方界限。

由于纬度跨度大,气候状况并不一致。

一般而言,夏季温凉,冬季严寒,最暖月平均气温10℃~19℃,最冷月平均气温-10℃~-20℃,在西伯利亚可达-52℃,在雪被不多的地方,有很厚的冻土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