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一生
档案解密林徽因的人物生平

档案解密林徽因的人物生平林徽因的人物生平简介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诗人、学者,也是著名的才女,出生于浙江杭州。
她参与了中国国徽和人民纪念碑的设计,可以说对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一生也是非常幸福的。
林徽因在1904年6月的时候出生,8岁的时候移居上海,16岁的时候在英国剑桥留学,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启蒙老师徐志摩。
徐志摩可以说是林徽因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他带领着林徽因走进了文学的殿堂,让林徽因的世界豁然开朗。
1921年的时候林徽因回国继续学习,之后徐志摩、胡适等人创办了新月诗社,林徽因成为成员之一。
1924年,林徽因到美国学习建筑学,遇到了自己未来的丈夫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他们在1928年成婚了,他们一起学习建筑,一起研究关于古代建筑的结构图画等等,他们有共同的志向,梁思成也非常爱她,可以说他们生活的非常幸福。
1937年抗战爆发,林徽因开始了逃亡的生活,也是在这个时候,她的好友徐志摩逝世,这对她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在革命胜利之后林徽因回到了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旅程,她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是在这个时候创造的。
1955年的时候林徽因因病去世了。
她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很多考古资料,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就是林徽因的故事,反应了她充满曲折但又非常幸福的一生!林徽因的性格特点林徽因,汉族人,出生在浙江杭州,是福建闽县人,林徽因原来叫做林徽音,因为当时她的名字跟一位诗人同名,所以后来将音改成了因,林徽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同时她也是一名建筑师,中国的国徽和英雄纪念碑她都有参与设计。
林徽因性格落落大方,很知性,温柔又有才,高贵中带着些高傲的气质,是近代的能称得上是先生的女文人的其中之一,最令人惊讶的是当时曾有三个男人痴迷林徽因,第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他是林徽因的初恋,照常理来讲她应该会选择徐志摩的,但是她却选择了梁思成,尽管金岳霖说过此生非林徽因不娶,但她还是选择了梁思成,其实这个结果跟林徽因的性格也有些关系,虽然林徽因的性格偏西方人的开放,但骨子里还是有着中国传统教育的观念,虽然徐志摩是她的初恋,她也很爱他,只是当时徐志摩已经有了家室,所以林徽因是不允许自己当别人的第二个夫人的,林徽因跟梁思成的婚礼是在加拿大温哥华梁思成的姐姐家举行的,所穿的婚纱也是她亲手设计的,婚后不久因为一起事故,梁思成的腿断了,别人都以为林徽因可能会离开他,但是依林徽因性格,她并没有离他而去,反而对他不离不弃,将他照顾的很好,无论是她的诗词作品,还是林徽因的性格特点都受到了世人的赞赏,她被称为一个时代颜色的标志,她是上个世纪的传奇,是最令人怀念的才女。
林徽因的一生

林徽因的一生1. 前言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3月1日),原名林徽音,字徽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和女性解放运动领袖。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不仅在建筑界有卓越的成就,也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回顾林徽因的一生,探讨她的生平事迹和影响。
2. 幼年与教育林徽因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中。
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因此她在家庭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父亲的熏陶下,林徽因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艺术与建筑的结缘在读完高中后,林徽因进入了上海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在学习过程中,她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专注于建筑设计的学习。
她在美术学院期间展示了她的天赋和创作能力,备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4. 婚姻与职业生涯1925年,林徽因嫁给了著名的建筑师梁思成。
这段婚姻对她的职业生涯有着积极的影响,两人合作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
他们共同追求着建筑艺术的卓越,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文学创作与女权主义除了在建筑领域的成就,林徽因还以其诗歌和散文作品而闻名。
她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她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此外,她也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人物,积极倡导女权主义和性别平等。
6. 后期生活与逝世尽管林徽因在事业和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的一生也有许多不幸和挫折。
她的丈夫梁思成在1952年因病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之后,她的身体健康也逐渐恶化,最终在1955年离世。
7. 影响和遗产林徽因在建筑界和文学界的成就和贡献为后人所推崇和追随。
她以其独立、坚韧和创造力而被人们铭记,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她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也被广泛传播,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总结林徽因是一位多才多艺、充满魅力和影响力的女性。
她在建筑、文学和女权运动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她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她的勇气和才华使她成为人们敬佩和赞颂的对象,她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林徽因

1931年,林徽因与梁思成辞去东北大学 教职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中国营造学社是我 国最早应用现代科技对古建筑资料进行搜集 整理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其性质相当于中国 古建筑研究学会。正当事业蓬勃发展之际, 林徽因由于工作繁重加上抚育儿女的辛苦病 倒了,并前往香山养病。在香山养病期间, 林徽因重新开始了她的诗歌创作,一如既往 地受到英国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忪的头发, 散乱地挨着她的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1937年夏,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我国最古老的一座 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正当她要进行深入 研究时,“七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 不久,北平沦陷,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次年,她为云南 大学设计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女生宿舍。1940年,她随梁思 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 低矮破旧的农舍里 。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 使她肺病复发。几年中,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 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 。这个时 期,她的文学作品不多,在她若干诗稿中,迷惘、惆怅、 苍凉、沉郁已代替了战前那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的格 调。诗中时时流露出关怀祖国前途、命运的情愫.北平解放 後,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担任《中国建筑 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从1949年 9月到1950年6月,她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完 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任务.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呢喃,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全篇

林徽因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全篇林徽因是中国文坛上一位闪耀的女性,她是一位知名的作家、诗人和设计师。
她的一生,犹如那首《赋得古梅》中所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让人感叹,她和她的作品,就像那“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使岁月已逝,仍然能在人们心中永存。
林徽因生于1904年,早年父亲病逝,母亲重病,家境贫寒,但林徽因并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逐渐成长为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女孩,熟练掌握了绘画技巧,并开始涉及诗歌和小说创作。
1927年,林徽因考入南洋公学。
在校期间,她认识了当时知名的文化人士徐志摩,两人因为共同热爱文学在一起,逐渐走到了一起。
他们之间的感情,历经无数曲折,被人们称为“中国最美的恋爱”。
林徽因因其才华和美貌受到众人的钦佩,但她并不把自己看做是一个纤尘不染的女神。
她深知生活的艰辛,也深知人生的脆弱与短暂。
她曾写下:“办一件大事的人,多少不幸从中来,不灭,则成大器;幸免,则顿成智者。
”林徽因的一生充满了创作和追求。
她在设计方面,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她的作品,如《金城》、《古城墙》等,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称赞和欣赏。
她的诗歌和小说作品也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林徽因离开人世已经多年,但她留下的那份才华和灵魂,却已经融入了中华文化的深层次。
她的人生故事,也成为了很多人值得学习的范本。
她的一生,告诉我们,要不畏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要不忘初心,心灵不断磨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要珍惜眼前人和事,珍惜时间,好好地过每一天。
人生若只如初见,很多东西都是短暂的,但在人们心中,林徽因的魅力和才华却是永恒的。
愿我们都能像她一样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中国历史第一才女 林徽因

人物贡献
01
建筑:
保护奈良古建 东北大学校徽设计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
02
论文著作: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 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著)、《清式 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 筑预查纪略》、《由天宁寺谈到建筑 年代的鉴别问题》《中国建筑史》
03
文学:
《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诗 集》《那一晚》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 《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 《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 《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 话剧《梅真同他们》;《窗子以外》《一片阳光》
感 情 经 历(与徐志摩)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 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 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 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 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徐后经人介绍 认识了已嫁做人妇的陆小曼很快两人就相恋了,陆小曼为了 徐也跟丈夫王赓离婚了。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 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1921年,18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 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 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 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 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 书信来往。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 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 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社会评价
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 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 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 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 惊人的才华,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 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
人物素材:林徽因

• 虽然与这几位文化名人结下的生死交情被传为佳话。但 正如著名作家张洁说的那样,“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 ,离不开梁思成,缺不了金岳霖,也少不了徐志摩。” 作为女性,林徽因的一生是幸福美满的。在爱情上,她 忠贞于和梁思成的溪水长流;在友谊上,她胸怀坦荡, 和徐志摩、金岳霖诚心互助。凭林徽因绝世的魅力和杰 出的才华,受到大家众星捧月般的爱慕,即使她也在这 爱的漩涡中跟着打转,也并没有什么奇怪。但她能以坦 诚的心很理智地把握住了自己,最终维护了丈夫和孩子 ,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女性的高尚情怀。他们彼此之间 的敬重和理解,肝胆相照的情谊,是真正的君子风范, 这一切故事背后都大写着两个字:人格。就连梁思成后 来的妻子林洙也感慨地说:“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与情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每个人只能站在 自己的高度去观察去理解社会。”
• 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严谨求实、踏实肯干、合作 双赢等话题。
•
现实中的30年代,存在一个太太的客厅,这客厅
自然是林徽因的客厅。一个女人的客厅。一个漂亮的
• 【精华素材】
• 1、超越情感定义的精神之美
• 翻阅中国近代史,”才貌双全”一词用在林徽因身上 ,最恰如其分。而谈论林徽因就不能回避她生命中 遇到的三个男性,她的丈夫梁思成、朋友诗人徐志 摩和哲学家金岳霖。
• 林徽因,无疑是那个时代令男人们动容的精神情人! 其中,大诗人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可谓惊天地泣鬼 神。他公然在给梁启超的信中说,我将于茫茫人海访 我这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而 林徽因对于诗人的感情是纯净而自持的,她虽然有着 女性对于完美爱情的向往,但也对理想爱情与错综现 实有着清晰而理性的认识。她在感情上并没有成为脱 缰的野马,目光始终理性地长久地注视着梁思成。因 此,在面对徐志摩和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赴美留学 归来的金岳霖的情感,都没有动摇林徽因对梁思成的 爱。
林微因的一生简介作文

林微因的一生简介作文《一代才女林徽因》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她叫林徽因。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很有文化的家庭,她从小就特别聪明,喜欢读书和学习。
长大后,她去了国外留学,学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她可不只是会读书哦,她还特别有才华。
她会写诗,她写的诗就像美丽的花朵,让人读了心里特别舒服。
比如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多人都喜欢呢!而且呀,林徽因还是一位很棒的建筑师。
她和她的丈夫梁思成一起,跑了好多好多地方,去研究那些古老的建筑。
不管是大寺庙,还是小亭子,他们都仔仔细细地看,认认真真地画下来。
有一次,他们去了一个很偏远的地方,那里的路很难走,但是林徽因一点都不怕苦,坚持要去看那些古老的房子,就是为了能把咱们国家的建筑文化保护下来。
林徽因的一生虽然不太长,但是她做了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她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林徽因一样,努力学习,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好不好?《了不起的林徽因》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位超级厉害的阿姨,她叫林徽因。
林徽因阿姨长得很漂亮,而且非常有智慧。
她小时候就很爱学习,总是抱着书看个不停。
她长大后,不仅在文学方面很出色,写出了好多优美的诗歌和文章,还在建筑领域有很大的成就。
她和她的丈夫梁思成一起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去考察那些古老的建筑。
有一回,他们去了一个很破旧的小村子,那里的房子都很旧很旧了,但是林徽因阿姨却发现了这些房子的独特之处,还把它们画了下来。
林徽因阿姨还很爱国。
在战争时期,生活很艰苦,但是她依然坚持工作,为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努力着。
她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很多人的道路。
小朋友们,我们要向林徽因阿姨学习,做一个有才华、有勇气、爱国的人!。
林徽因的故事

林徽因的故事林徽因,一个传奇的女性,她的一生如同一部精彩的小说,充满了坎坷和辉煌。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和美术教育家。
她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分,让人肃然起敬。
林徽因,生于1892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她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在上海读书期间,她结识了许广平,两人迅速坠入爱河,最终结为夫妻。
他们的婚姻,可以说是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和许广平,不仅是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共同追求着艺术和建筑的理想。
林徽因在文学上也有着非凡的成就,她的诗歌和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如今也被后人传颂不衰。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林徽因在建筑方面也有着非凡的贡献。
她和许广平共同创立了林徽因与许广平建筑事务所,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如中山陵、南京总统府等。
她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林徽因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辉煌。
她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但她始终坚守着对艺术和理想的追求,不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她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敬佩,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林徽因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更是一部关于理想和追求的启示录。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着,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愿我们都能像林徽因一样,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徽因的一生《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连续剧,是2000年春天在全国热播的,到现在已经四年了。
那一段,有关徐志摩的书卖得很火。
这个剧本是一个台湾剧作家王蕙玲写的,她是台湾铭传大学、世新大学和台湾艺术学院的讲师,她选择《人间四月天》这个题材应该说是很有眼光的。
这部戏从演员阵容、演出效果上,都得承认是成功的。
但实在说,我作为一个研究现代文学史的人,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当时我正着手写《徐志摩传》,还在搜集资料、整理年谱阶段,光搜集资料编年谱,就用了三年时间,刚要动手写就赶上了这么个“徐志摩热”,不能说一点感慨也没有。
我的《徐志摩传》是2000年6月写完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0月印出来,当年就印了第二版。
这个时候,《人间四月天》的热劲已经过去了。
有人说,老韩啊,你要是早写上半年,不是就搭上这个车了吗?我不这么看。
我的看法是,多亏我写得迟,我要是写得早,他们就把我的研究成果吸收到电视剧里头了,这个片子就不可能留下那么多的话题让人评说了!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现在所以重提徐志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跟几个优秀的女人有关系,要是没有这几个女人,光凭着那几首诗,写得再好,人们的兴趣也不大。
男人喜欢徐志摩,只能说感兴趣,因为他艳福不浅,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活一回呀;女人喜欢徐志摩,是真喜欢,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怎么那么多优秀的女人都爱他爱得死去活来,我倒要看看这是个什么人!怎么不想想,是徐志摩真值得爱,才会有人爱,是徐志摩真优秀,才会显得那些女人优秀。
如果张幼仪不是徐志摩的前妻,只能说是个会理家理财的女强人;要不是和徐志摩有那么缠绵的恋情,林徽因不过是个漂亮的女建筑学家;要不是成了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不过是个才貌双全的民国名媛。
还是徐志摩好,才有了她们的好。
她们的本事是她们的,她们的名声,有一大半是徐志摩带给她们的。
千万别认为徐志摩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讨女人喜欢。
他的人品也很好,基本上可说是完美的,无可指摘的。
这从他死了以后朋友们的评价上可以看得出来。
我编过一本书,叫《回望徐志摩》,收录了许多朋友的纪念文章,其中有梁实秋的一篇《谈徐志摩》,很长,有两三万字。
梁实秋是个很自负的人,轻易不说过头话,和徐志摩的关系也不是十分亲密。
徐志摩去世后,有人说徐志摩是纨绔子弟,意思就是浪荡公子、花花公子,梁实秋就说:“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的。
他专门学的学科最初是社会学,有人说后来他在英国学的是经济。
无论如何,他在国文、英文方面的根底是结实的。
他对国学有很丰富的知识,旧书似乎读过不少,他行文时之典雅丰赡即是明证。
他读西方文学作品,在文字的了解方面没有问题,口说亦能达意。
在语言文字方面能有如此把握,这说明他是下过功夫的。
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么?志摩在几年之内发表了那么多的著作,有诗,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有翻译,没有一种形式他没有尝试过,没有一回尝试他没有出众的表现。
这样辛勤的写作,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吗?”梁实秋还说,他数十年来奔走四方,遇见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没见一个人比徐志摩更讨人喜欢。
讨人喜欢不是一件容易事,须要出之自然,不是勉强造作出来的,必其人本身充实,有丰富的情感,有活泼的头脑,有敏锐的机智,有广泛的兴趣,有洋溢的生气,然后才能容光焕发,脚步轻盈,然后才能引起别人的一团高兴。
徐志摩和好几个女人有婚恋关系,爱他的女人还有好几个,可以说,不管他对她们怎么样,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恨他的。
看了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人们恐怕最同情张幼仪了。
多好的一个女人,徐志摩怎么就和人家离了婚呢!错了,张幼仪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这话叫人听了会落泪的。
一个他辜负了的女人说出这样话,这个男人在性格上品质上总是有过人之处的。
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人间四月天》里提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伦敦相识,相识不久便相恋,两个人一起坐船在康河里游玩。
从一幅剧照上可以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坐在船上,徐志摩还搂着林徽因的肩膀,十分亲热的样子。
还有一幅,徐志摩骑着自行车,林徽因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
有人觉得很美,我看了只觉得恶心,这是把现代小青年那种流氓阿飞行径,安到徐志摩的头上了。
我绝不保守,我是说,徐林之间的恋情,绝不是这个样子。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阴历是1896年。
林徽因多大呢,她是1904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
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
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
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
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
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
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
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
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
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
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又是研究宪法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
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
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
19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
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
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
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
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
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
后来她多少是有点后悔的。
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
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
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
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
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
真正达到论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之后。
也就是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是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
这样一说,就知道《人间四月天》里的处理,是多么荒唐可笑了。
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
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
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
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
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
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
这在我们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这点上,我是说在感情的纯洁与执著上,在对崇高感情的理解上,我们是失败的。
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
比如说,一个男子,你的妻子爱着一个她过去的恋人,当然他们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就是喜欢他或感谢他,两人是很好的朋友。
有一天,你妻子的朋友因飞机失事而死,你会不会替她去处理他的丧事。
而且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在现场替她拣上一块飞机的残骸,然后送给你妻子保存,而你妻子呢,对他又特别地喜欢,虽然你是我的丈夫,虽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这张床上躺着,还是要把这块飞机的残骸恭恭敬敬地挂在墙上。
我相信我们中间极少有人能做到,能做到的是神仙,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会出别的什么事。
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
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
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
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
起初也许只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
金岳霖受过西方教育,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过到梁家在一起喝茶聊天。
金岳霖喜欢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
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连呼吸都困难了。
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
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
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
当时两个人都哭了。
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
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此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
这是我的说法,叫“逐林木而居”。
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林徽因姓林,金岳霖总是住在林家后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儿他就到哪儿,还不是“逐林木而居”,还不是成了“游牧民族”吗?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给他送终的。
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
只能说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